董卿做个有格局的女人,有多重要名人励志
董卿励志故事

董卿励志故事董卿,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她是CCTV的一位资深主持人,也是许多人心中的偶像。
她的成功并非来自于天赋,而是源于毅力和努力。
董卿的励志故事,不仅是她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对我们的鼓舞和启示。
董卿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境并不富裕。
但是,她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毅力。
她在学业上勤奋刻苦,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她就是一个学习刻苦的好学生。
大学毕业后,董卿选择了电视台的工作,但一开始并不是主持人,而是基层的记者。
然而,她并没有因为工作的平凡而放弃努力。
她每天都在工作之余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她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行业中立足。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努力,董卿终于有了机会成为一名主持人。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
她知道,成功来之不易,只有更加努力才能保持自己的地位。
她在每一档节目中都全力以赴,尽最大努力去呈现最好的节目效果。
董卿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
她的成功离不开她的执着和坚持,也离不开她对自己目标的清晰认识和不懈追求。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迎来成功的曙光。
董卿的励志故事,不仅是她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对我们的鼓舞和启示。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董卿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追求更好的未来。
正如董卿所说,“只要心中有梦想,脚下就有路。
”让我们向董卿学习,努力拼搏,追逐自己的梦想。
董卿大学励志故事

董卿大学励志故事董卿大学励志故事1董卿1975年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母亲毕业于该大学的物理系。
在这样一个书香浓郁的家庭里成长,董卿坦言自己的童年是在有些压抑、拘守和刻板的氛围中度过的。
由于工作调动的原因,董卿的父母辗转在浙江萧山、安徽湖州工作,7岁以前董卿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上海。
7岁后,因为调皮好玩儿,董卿才被父母接到了身边管教。
“刚见到父母时,我对他们充满了敌意,不仅仅因为他们多年把我这个独生女儿放养在上海,因此缺失父母之爱,更重要的是,我似乎永远也满足不了父亲的期望值。
差不多十年光景,我们家始终硝烟弥漫。
”董卿笑着说。
父亲对董卿非常严厉,从7岁开始他就让董卿阅读一系列的中外古典名着,时不时还要提问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记得有一次,爸爸问她《红楼梦》中薛宝钗和贾府的关系时董卿的回答不是很准确,结果爸爸让做物理教师的妈妈专门把《红楼梦》中的人物画了张图表给她以便熟识。
孩提时代的董卿偏爱文体活动,是典型的性情中人,董卿的父亲却认为女儿没有姑娘家的端庄,经常斥责她。
“父亲就是希望我温柔乖巧,在家看书习字,我不能上学校的舞台表演唱歌、跳舞类节目,不能在家照镜子超过一次,不能穿花花绿绿的衣服,总之,随着年龄的渐长,父亲的传统、刻板让我一刻也不能忍受。
”20岁后的模样是自己塑造的。
董卿相信一句话:“女人20岁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20岁之后就是自己塑造的。
经历、环境,都会影响你的眼神和姿态。
如果我一直安宁地生活,肯定不会是现在的模样。
”和大多数喜欢文艺的女孩一样,董卿儿时的愿望是当一名演员,但父母都不赞同,她不顾家里的反对,1991年考入浙江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在浙江省话剧团,但到了团里之后并没有什么戏可拍。
也就在那一年,董卿的生活出现了变化。
1994年浙江电视台招主持人,她陪一个朋友去考试,也顺道考了一下,结果却意外被录取。
就这样,她误打误撞迎来第一份主持人工作。
2021热点人物作文素材——董卿退出13年主持春晚的启示:女孩有格局,到底多重要

2021热点人物作文素材——董卿退出13年主持春晚的启示:女孩有格局,到底多重要2005年的那年冬天,董卿以一身红旗袍登上春晚舞台,自此13年春晚,从未缺席。
春晚之于董卿,是一扇门,她通过这扇门看世界,人们通过这扇门看见了她。
春晚主持阵容发布后,董卿的官方微博发了一条消息:“春日迟,卉木萋、言有尽、意无穷,撕掉标签,也不再计数。
”只有敢于撕掉标签的人,才能活得更漂亮!网友们在不舍的同时,董卿的语录也被传成了热门“鸡汤”:一个聪明的人不仅仅知道,他什么时候上场,还要知道他什么时候可以离开。
离开的时间,决定着是你看大家的背影,还是大家看你的背影。
你的格局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宽广2014年的董卿,正处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节。
那时候的她,已经连续主持了10年春晚,连续8年被评为央视年度十佳主持人,连续7年被排在央视挂历女主持人前三甲。
太多人抢着叫她“董老师”“卿姐”,太多人抢着求她:“你来吧,这个节目需要你。
”但她的心中,隐隐有一个声音在呐喊:“你现在做的一切,是循着套路,还是因为激情和热爱?”“你敢不敢停下来,停下手里的一切,重新开始?”痛定思痛之后,她真的停下来,把过去的一切清零,开拓新的自己。
她向央视台里办了手续,停下了手里所有的工作,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了美国的南加州大学进修。
也不是没有害怕过。
她说,那段时间,她经常晚上睡不着,一个人坐在地上流泪——情绪不好的时候,她连凳子都坐不住,非要坐在地上才最踏实。
她觉得恐慌,因为她知道自己放弃了什么,却根本看不见自己会得到什么。
做学生,对她而言,是全新的开始。
一次次地失望到绝望后,凤凰涅槃,化蛹为蝶。
美国的这场访学,是她事业的转折点,更是她心智成熟的旅程。
当一个人勇敢地突破了自己的舒适区,她的面前,就是海阔天空。
能坚持的人,全世界都会为她让路格局,也是一个人的胸襟。
一个人只有心怀广阔,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一个人只有心向远方,才敢风雨兼程;回头一望,才知道自己已经走了有多远。
《董卿:做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

《董卿:做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
我和《董卿:做个有才情的女子》这本书相识在去年妇女节单位举办的一次读书分享会上。
刚拿到手时还以为是董卿所写,细细翻看才知道该书是以董卿为题材,围绕优雅、气质、才华、智慧等主题,引导女性提升自己,激励女性不断成长的心灵读本。
全书共分为八个章节,通过新颖、个性独特的论述观点,深入解析董卿充满智慧与才情的人生经历,从时间维度、阅历层次抽丝剥茧,每一句都都能体现出作者的睿智,感受到一股正能量。
它是一味心灵鸡汤,却又不同于心灵鸡汤,浓郁而细腻,娓娓道来却又催人奋进,既让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获得了深刻的哲理启示,每当读起,让我津津有味的徜徉其中。
“美丽有期限,唯有才情才能打败岁月”。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在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阅过的人。
董卿的才情体现在她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体现在面对困难不妥协、不将就、不退缩的冒险欲和爆发力,体现在适意洒脱的个性和超然自得的心态。
在快节奏、高压力、严标准的新时代,对女性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对待工作我们全力以赴、不甘落后,回到家中却总想着在厨房和孩子身上寻找自己的价值,忙于日常琐事之事,自我学习、充实的时间少之又少。
但是我
们又深知在科技智能化时代,要想有饭吃,至少我们要有充实的头脑,不倦的热情,傲人的资本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唯有学习才能改变气质,唯有锤炼本性才能。
所以,请放下手中智能手机,挤点时间多读读书,多学习学习,掌握多一项知识和技能,走到哪里都会光彩夺目。
只有不断付出,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不断提升自己,你的人生才会更丰富,你的美丽才能长久。
请学着永远对生活热情,面带微笑,从而改变自己的未来之路,让美从内到外散发出来,让自己变得更好。
董卿励志演讲稿

董卿励志演讲稿作为一个在大众心中扮演多重身份的人,董卿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而她近期在演讲中所表现出的精神与态度,更是让她成为了一个励志典范。
董卿的真实与自信很多人对于董卿的第一印象,都是优雅、精致,但同时也带有些许的距离感。
然而,在她的励志演讲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自信的自我呈现。
董卿在演讲中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和职业经历,以及自己面对挑战的态度与方法。
她提到,成长是把一连串平凡的日子拼接起来逐渐变得不一般,而她所拥有的一切荣誉和成绩,都需要在一步步努力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董卿没有把自己当做完美无缺的人来展现,而是勇于表现自己的瑕疵和弱点。
她坦言自己的缺点是经常会有“害怕的心理”,但她同时也强调她会在面对害怕时让自己变得更加好奇,并努力去证明她可以做到。
这样真实且不掩饰自己瑕疵的表现,使得董卿产生了一种崭新的魅力,也让人对她的情感产生了更为真实的态度。
董卿的人生反思与感悟董卿在演讲中提到了一个叫做“90秒的鲜花”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短暂的寓言,让人不禁反思人生。
董卿提到,这个故事让她意识到:我们的时间很短,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也要尽量利用自己的人生去帮助他人。
她说,这就是她在持续成长的过程中所渴望的生命态度。
董卿的演讲中折射出了她的内心深处。
那种对生命的珍视、对时光的重视,应该是每个人心中隐约存在的念想。
而这样清晰地表达出来,让听众在深刻感动之余,也被赋予一份人生的反思。
董卿的启示与励志从董卿的人生历程中,我们得以看到一种励志精神。
作为一个演员、主持人和企业家,她不断面对挑战,但却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和充满激情的态度,也不停止追求自我成长和进化的步伐。
她的成功故事和生命智慧,为许多年轻人带来了启发与帮助。
她说,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不断呈现,相信着自己的能力可以持续地突破自己。
她表示,希望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不要节约梦想。
对于成年人常有的消极情绪或疲倦状态,董卿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将焦虑拆解到足够的小单元,一步一个脚印方便地解决问题。
董卿的成长励志故事

董卿的成长励志故事董卿的成长励志故事董卿出生在上海。
她的父母都是从复旦大学毕业的,爸爸董善祥是报社的总编辑,妈妈金路德是大学物理系教授。
董卿也先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99届本科班,华东师范大学2002届硕士研究生班,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班。
《中国诗词大会》让观众发现董卿是个实实在在的才女,而《朗读者》作为董卿首次担当制片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让观众收获的是一次次感动和董卿注入的心血。
倪萍参加完《朗读者》第三期的录制后,在微博上赞美董卿主持的好,心疼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1973年出生的董卿,作为一个独生女,却从未尝过被视为“掌上明珠”的滋味。
董卿的父亲出生于农村,爷爷英年早逝,奶奶高龄生下儿子。
父亲从小便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倾尽全力考上上海复旦大学,改写了一生的命运。
从7岁开始,父亲命令董卿不许多照镜子,父亲说:“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去读书”。
同时,还要求她承担家务:每天刷碗、擦地;此外,父亲还不让母亲给她做新衣服,认为女孩子不能太多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
董卿稍能识字,父亲就让她每天抄成语、古诗,大声朗读并且背诵。
8岁时,天还没亮,父亲就把还在梦乡的董卿叫醒,让她到家门口淮北中学的操场上跑一千米。
“那时候学生出早操,我一个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跑步,感觉特傻,整个学校的同学老师好像都看着你,像阿甘一样。
”中学以后,每年寒暑假父亲都让董卿“勤工俭学”。
“我当时只有15岁,第一天到宾馆当清洁工,10个房间,20张床,一个人打扫。
”铺床单时要把床垫抬起一角,特别费力。
当时董卿觉得很委屈,爸爸特意到宾馆看她:“我一见到他,哇地一下就哭了起来,说太累了,我不干了……他还很难得地摸了摸我的头,说坚持一下”。
早在中学时,董卿就开始读名著。
每年寒暑假,父母会给董卿开列名著书单。
中国文化自小就渗进骨子里,也让董卿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一直到现在,董卿还是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董卿金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做有才情的女子

董卿金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做有才情的女子董卿金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做有才情的女子董卿,一个真正集才华和美貌于一身的女子,也是我心中的女神花朵 会凋谢,而一生都不褪色的,唯有永不凋谢的芬芳气质~董卿的美,以“才情”为衣,以“修养”为核!都说,才情才是女子最美的一件衣裳。
在董卿身上,可知此言不虚。
她当春晚主持人时对她无感,看《中国诗词大会》便喜欢上了她!《朗读者》时更被她的温婉优雅打动!我看到一个那么有才情,那么优雅,那么有修养的董卿![种草R][种草R][种草R]《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位选手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位盲人,十几年来口口相传教他读诗。
董卿听后非常感动,他引用博尔赫斯的话鼓励他:“上帝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温暖又动人!《开学第一课》上有一个细节也特别动人,那次舞台上来了一位最年长的嘉宾——96岁高龄的许渊冲教授,老先生因行动不便,坐在椅子上侃侃而谈,董卿为了平视沟通,跪地三次,向对方投以平视或仰视的眼神,耐心倾听分享。
细节中,见修养!她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最好地诠释了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什么叫“灵魂的芬芳”!董卿在文化节目中,金句频出。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董卿绣口一吐,则是锦绣中华!不愧是央视文案天花板![气球R][气球R][气球R]我最喜欢的句子 是:[种草R]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种草R]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泪奔跑的人。
[种草R]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后的重逢。
我是一直在努力自律成长、分享读书 写作✍✍干货的英子老师 宝子们,一起加油 每天要快乐喔你是什么时候喜欢上董卿的?你最喜欢哪个句话?欢迎评论区留言喔#金句 #董卿 #董卿语录 #董卿朗读者 #央视文案 #作文素材 #中考语文。
董卿对社会的贡献

董卿对社会的贡献一、引言董卿,作为一位知名的电视主持人和新闻人物,是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她在长期的从事主持和新闻报道的职业生涯中,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董卿对社会的贡献做全面详细且深入的分析。
二、董卿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贡献作为一位主持人,董卿在电视节目中的表现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她常常通过主持的方式,为社会问题发声,呼吁大众的关注,并引起社会的讨论。
她在主持的真人秀节目《中国梦之声》中,深入挖掘参赛选手的人生故事,以及对音乐的热爱,向观众展现了普通人的梦想和才华。
她通过这一节目,不仅提升了中国乐坛的声誉和影响力,也为普通人的梦想实现提供了平台。
董卿在新闻报道中也非常出色,她常常关注一些被忽视的社会问题,如偏远地区的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困境等。
她通过深入的采访和报道,将这些问题带入公众视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了相关政策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
董卿的专业性与敏感度使得她的报道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和信赖,她借助媒体的力量,促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这些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三、董卿对于性别平等的贡献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性主持人,在一个男性主导的行业里,董卿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智慧。
她通过实际行动,向社会证明女性在职场上同样可以取得出色的成绩。
她的成功不仅对于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激励了更多的女性在不同领域追求自己的梦想。
董卿在电视节目中对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也是显而易见的。
她在《朗读者》节目中,邀请了许多女性嘉宾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成就,强调女性的力量和价值。
她通过这一节目,向观众传达了积极的性别观念,鼓励女性不断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同时也对男性观众起到了启发和教育的作用。
董卿在多个场合都对性别平等问题发声,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这一议题,为实现性别平等努力奋斗。
四、董卿对于文化传承的贡献董卿在主持的节目中,经常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她通过邀请各类文化名人和专家学者参与节目,深入探讨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向观众普及了文化知识,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卿做个有格局的女人,有多重要名人励志
导读:这一两年来,董卿刷屏已经不止一次两次了。
说起董卿,大家想到的第一个词,早已不是“央视一姐”,而是“三次下跪采访老翻译家”;
是“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最重要的,诗词为心。
”
银幕上,从来缺的不是美貌,不是富有,不是聪明,也不是情商。
但为什么偏偏是董卿,这个论美貌并非倾国倾城,论富有也非甲于一方的女子,能得到众口一词的赞美?
因为她,是一个有格局的女人。
这个社会里,女人太容易在“女孩子,别那么拼”的劝说中,在某个男人“我将护你一辈子”的甜蜜承诺中,囿于护肤、化妆、孩子和公婆。
但也有董卿这样的优秀女性,向我们证明,一个胸怀广阔的女子,能做得多优秀,走得有多远。
你的格局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宽广
什么是格局?
知乎优秀答主采铜说,一个人的格局就是在他思考问题的时候,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世界的宽度。
所以,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与他的视野是否广阔有着莫大的关系。
要有广阔的视野,莫过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个道理,在董卿身上得到了深刻的验证。
2014年的董卿,正处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节。
那时候的她,已经连续主持了10年春晚,连续8年被评为央视年度十佳主持人,连续7年被排在央视挂历女主持人前三甲。
太多人抢着叫她“董老师”“卿姐”,太多人抢着求她:“你来吧,这个节目需要你。
”
但她的心中,隐隐有一个声音在呐喊:“你现在做的一切,是循着套路,还是因为激情和热爱?”“你敢不敢停下来,停下手里的一切,重新开始?”
痛定思痛之后,她真的停下来,把过去的一切清零,开拓新的自己。
她向央视台里办了手续,停下了手里所有的工作,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了美国的南加州大学进修。
也不是没有害怕过。
她说,那段时间,她经常晚上睡不着,一个人坐在地上流泪——情绪不好的时候,她连凳子都坐不住,非要坐在地上才最踏实。
她觉得恐慌,因为她知道自己放弃了什么,却根本看不见自己会得到什么。
做学生,对她而言,是全新的开始。
离开了驾轻就熟的岗位,离开了从不为柴米油盐发愁的生活,离开了熟悉的国家和城市。
刚开始,她连做功课,找资料都觉得力不从心。
一本书用两天根
本看不完,就能看多少看多少。
除此之外,还有数不尽的生活琐事。
每天买菜做饭,租房子,下水道堵了找人维修……就连这些她之前看不起的小事,对她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
一次次地失望到绝望后,凤凰涅,化蛹为蝶。
她深深地明白了,不让自己情绪化的重要性。
与其犯愁,咬牙切齿,不如实际地做点事。
什么事情想清楚之后,付诸行动才是重要的。
她真的闯过来了。
归国之后,她先后在《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上大放异彩。
她走出了“女主持人”的藩篱,开始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扮演更加丰富的角色。
美国的这场访学,是她事业的转折点,更是她心智成熟的旅程。
当一个人勇敢地突破了自己的舒适区,她的面前,就是海阔天空。
能坚持的人,全世界都会为她让路
格局,也是一个人的胸襟。
一个人只有心怀广阔,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一个人只有心向远方,才敢风雨兼程;回头一望,才知道自己已经走了有多远。
董卿曾说:“这两年,我哭的次数比我过去十年加起来还要多。
”她说的“这两年”,正是《朗读者》诞生的过程。
从《朗读者》起,她的身份不再只是一个单纯台前发光发亮的主持人。
她开始承担起制作人的角色。
做制作人可不简单,节目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她负全责。
从开策划
会,写方案,再汇报到频道、台编委会,再经过各级审查,立项,组建团队,寻找投资方与合作公司……这是一个极其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而那两年,电视荧屏上最火的是明星遍地的综艺,是吵吵嚷嚷的选秀。
一个以“读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类节目根本没人看好。
“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
”她如此回忆《朗读者》成立之初的艰难。
11月底,在疯狂的一轮轮面谈之后,团队终于敲定了赞助商。
12月份要录制的时候,从外国请来的灯光师和摄制团队却不愿意来了。
然而,投资方2月18号就要见到节目。
留给董卿团队的录制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
在这1个月内,要约到所有合适的嘉宾,但当时连演播室都没有。
制作公司说1个月内连景都搭不好。
她较着劲儿问:“怎么做不出来呢?是哪里不行?”把问题挖出来,硬是一个个解决了。
她曾跪在演播大厅的地板上,从铺了满满一大厅的建材中亲自挑选出合适搭舞台的材料;每天睡三四个小时,对她而言更是家常便饭。
“一会儿说今天找到钱了,一会儿说钱没了;一会儿说找到演播室要搭台了,一会儿说演播室也没了;一会儿说嘉宾能来了,一会儿说人来不了了。
那阵子,我的白头发一根一根地长。
”
节目真正开始录制,每次6组嘉宾,整个节目组连轴一转就是七八个小时。
当时去采访她的记者说:“我作为观众已是疲累,台上的
董卿却依然情绪饱满。
那天录制结束,是次日早晨7点钟!这样日以继夜的状态,最长能持续两个星期。
”
《朗读者》终于录制完成,并出乎意料地大受欢迎,一时之间刷爆各大社交网络,第一期就在豆瓣上拿到9.3分的高分评论。
不少重量级嘉宾,在演播室里掉了眼泪;也有太多观众在电视机前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就连节目组在各大城市铺设的朗读亭也有人不惜排9个小时的队,只是为了认认真真读一段对他特别有意义的书籍。
董卿漂亮地完成了她事业的转型之路。
世界就是这么公平,不管你是男是女,你只有足够坚强,才能抵达心之所向。
“如果你真心想做好一件事,整个宇宙都会为你让步。
”
有格局的人,能让他人将真心交付
格,就是指人格;局,就是指气度和胸怀。
功名利禄并不等于格局宽广,格局大的人,自在平和,心胸宽广,能够体察他人的情绪和想法,受人尊敬,自在欢喜。
董卿可谓是谦逊平和的典范。
前段时间她刷爆社交网络的“三次下跪”,在采访知名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时,为了照顾轮椅上的老人,她选择跪下,侧耳倾听老人的言语,怀着恭敬与他对视。
一举一动,让人如沐春风。
你真心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将真心交付与你。
董卿曾谈起一个细节。
在跟嘉宾聊天时,她总是习惯性地身子往前倾,因为这是倾听的姿态,是接纳的姿态。
但是,为了让她的脸看起来更好看一些,这个时候,灯光老师就会举起大纸板,上面写着“坐回去”。
她说,很多时候,脸好不好看没那么重要。
尊重,有时候还体现在沉默里。
在《朗读者》的录制中,有一次采访徐静蕾。
提到奶奶,徐静蕾有些哽咽,快说不下去了。
如果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主持人,也许会在这时候追问她。
但是,董卿却什么都没说,只是静静地看着她,满眼的关切和理解。
于是,徐静蕾缓了一下,接着说完了整个故事。
那个片段,后来成为《朗读者》节目中最动人心的桥段之一。
谈及《朗读者》的成就,董卿的语气里,不仅有骄傲,更有感激。
“这个节目做得很辛苦,但我没什么好抱怨的……能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时代做一点点事情,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啊!”
这便是有大格局的人,从不骄傲自满,也不固步自封。
心灵在高处,方能俯瞰天地;视野不囿于当下,才能海纳百川。
记得有一个采访,董卿谈及自己工作太忙,有时候两三周都见不着儿子,只能压抑着思念。
她眼眶微微泛红,却又坚定道:“有这样一句话,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什么样的人。
未来,在他真正懂得的时候,他会对你有爱,也有尊敬。
”
生为女人是不容易的。
因为你要背负的东西太多。
天生细腻的情感,生儿育女的责任,职场上无形的劣势。
比起男人的简单、坚定、有力和义无反顾,生为女人确实会面临更多的难处。
但这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一种幸运。
身为女子,你对生命的体验可以更加复杂而深刻。
生命的宽度和广度,自此得到扩展。
所以,身为女人,更要有格局。
像董卿这样,走出舒适区,坚持初心,不计较鸡毛蒜皮,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清丽出尘,豁然开朗。
上文是关于董卿做个有格局的女人,有多重要名人励志,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