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认同感相关因素的分析

合集下载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护生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护生们的职业认同感也成为影响其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现代学徒制的框架下,护生的职业认同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有利于深入了解护生的工作状态和心理需求,为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上,而对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研究相对较少。

在学徒制背景下,护生作为护理领域的实习生,在学习中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他们在实习过程中接受着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传承,同时也承担着临床工作的责任和压力。

深入了解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对于促进护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护生职业的认同感现状,并分析影响其认同感的因素。

通过对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护生在学徒制度下的职业认同状态,为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深入研究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有助于为相关政策制定、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推动护生职业的稳步发展和提高护生在职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学徒制度、职业发展规划和教育培训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促进护生职业认同感的提升和护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首先,护生职业是医疗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了解护生在工作中的认同感情况,有助于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进而提升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模式,在护生的职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研究护生在学徒制背景下的职业认同感,可以深入了解学徒制对护生职业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学徒制培训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的研究进展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的研究进展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的研究进展本文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职业认同的概念及研究背景,接着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介绍研究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探讨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提出对策建议,总结全文。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基础。

对于护理专业而言,职业认同对于提高实习护生的专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提高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稳定护理人才队伍,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的研究逐渐增多。

相关概念包括职业认同、职业承诺、职业满足感等,这些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个案研究等,其中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状况、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等方面。

研究成果表明,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水平较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职业认知不足、职业标准不明确、职业发展受限等。

当前,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认知不足:部分实习护生对于护理专业的认知不够清晰,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在实习过程中出现迷茫和焦虑情绪。

职业标准不明确:由于护理行业的特殊性,不同的医院和地区对于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存在差异,使得实习护生难以掌握正确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职业发展受限:目前,我国护理行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工作环境不稳定、薪酬待遇低、职业晋升难度大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为了深入探讨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和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案例,对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维度

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维度

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维度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是用于测量个体在护生职业领域的认同感的工具。

该量表包含多个维度,涵盖了个体在各方面的认同感程度。

下面将逐步回答关于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维度的问题。

第一步:介绍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旨在评估个体在护生职业领域内的认同感水平。

该量表由多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都衡量了个体在不同方面上的认同感程度。

通过填写量表,我们可以了解到个体对护生职业的认同感水平以及对该职业的内在动机和满足感。

第二步:解释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维度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包含多个维度,每个维度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个体的认同感。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维度。

1. 职业意义认同感:该维度衡量个体对护生职业的重要性认同程度。

个体认同护生职业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以及护生职业所做的贡献。

2. 职业满意感:该维度衡量个体对自己在护生职业中的工作满意程度。

个体认同护生职业对自己的意义,以及从事护生工作的快乐和满足感。

3. 专业发展认同感:该维度衡量个体对护生职业的专业化程度的认同程度。

个体认同自己作为一名护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以及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支持。

4. 社会支持认同感:该维度衡量个体在社会中的认同感和支持程度。

个体认同社会对护生职业的重视和支持,以及从社会角度看待护生职业的积极态度。

5. 自我效能认同感:该维度衡量个体对自己在护生职业中能力的认同程度。

个体认同自己有能力胜任护生工作并取得良好的职业成就。

第三步:个体如何回答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个体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个维度的题目中选择最符合自己认同程度的选项。

通常量表的答案选项会从1到5,分别表示不认同、不太认同、中立、比较认同和非常认同。

在填写量表时,个体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对护生职业的认识,认真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答案。

每个维度的题目都是独立评估的,因此在回答时应尽量客观和真实,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第四步:量表结果的分析和应用当个体完成填写量表后,可以通过对答案的分析来了解自己在各个维度上的认同感程度。

临床实习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分析

临床实习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分析

临床实习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分析临床实习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分析摘要: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对其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素质具有重要影响。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对其职业认同感具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结合医学生临床实习的特点和过程,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临床实习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具体影响。

关键词: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一、引言职业认同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可、接受和愿意投入努力的程度。

医学生作为医学教育的学习者和实践者,其职业认同感对其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素质具有重要影响。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对其职业认同感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临床实习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医学教育的改进和医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临床实习的特点和过程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学习和应用医学知识、技能的重要阶段。

临床实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接触真实病例:临床实习使医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病例,学习并应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2. 风险较高:临床实习中,医学生直接参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3. 责任重大:临床实习中,医学生承担着一定的医疗责任,需要做出相关决策和处理。

临床实习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入科培训、临床轮转、病历书写和医疗纠纷防范等。

在这些阶段中,医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医疗工作,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临床实习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临床实习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医学生个体因素、实习环境和实习过程等。

1. 医学生个体因素:医学生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和专业能力等都会影响其职业认同感。

2. 实习环境:临床实习的工作环境、实习指导和团队氛围等都会对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产生影响。

3. 实习过程: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所接触的病例、工作经历和医疗实践等都会对其职业认同感产生影响。

本科护理在校生与实习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科护理在校生与实习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科护理在校生与实习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导语: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价值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本文将从本科护理在校生和实习生的职业认同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职业认同现状:本科护理在校生和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可以说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校生的职业认同主要还是在理论和知识的阶段,他们通过学习护理专业相关的课程和参加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初步的职业认同。

实习生则处于实践和实践的阶段,他们已经开始接触真实的患者,并且通过实践加深了对护理职业的认知和理解。

二、影响因素分析:1.教育背景:教育背景对于护理在校生和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秀的护理专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通过剖析护理实践的本质和价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同。

2.实践经验:实践经验是护理职业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

只有实践经验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护理的艰辛与辛苦,也能够让他们从实际角度去理解和认同护理职业的意义。

通过实习经历,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且逐渐形成对护理职业的认同。

3.社会认可:社会认可是护理职业认同的外部因素之一、社会的肯定和认可对于犹豫不决的学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社会认可可以增加学生对自己专业选择的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社会认可也会影响学生对职业认同的形成。

4.个人理想和动机:个人理想和动机也是影响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

护理专业本身涉及到对他人的关心和服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爱心和耐心。

只有学生自身对护理职业有着内在的热爱和追求,才能够真正形成对护理职业的认同。

结语:本文对本科护理在校生和实习生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影响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了解和解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职业认同,从而更好地适应护理职业的发展和需求。

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感

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感

高职院校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研究张三妮云南工商学院(云南昆明650000)[摘要]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不同年级护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云南某高职院校15级、16级、17级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专科二年级护生职业认同得分低于专科三年级护生,专科三年级护生职业认同得分低于专科一年级护生。

调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随着他们对护理专业认识的深入有明显差别。

男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得分与女护生没有显著差距,护生职业认同感不同,对其学习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护理教育者应对高职护理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教育和引导,以避免护理人才的流失。

[关键词] 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感学习倦怠职业兴趣职业认同感(career identily,vocational identity),是对自己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将个人价值与职业价值结合在一起,实现自我价值。

故,职业认同是个体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熟发展的一种积极评价,是能够完成职业的心理基础。

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是指身份地位,对自己对护理工作性质、特征等的认同,对护理专业认知、期望、价值和能力的识别和认同。

护生的职业认同从进入学校接受护理专业教育开始,通过在学校学习理论、进入临床实习开始实践过程,并且在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以及在与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逐渐发展。

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课业压力或心理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去人性化、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1]。

学生产生学习倦怠除了因为对所学课程失去兴趣之外,还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性别、家庭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对学业的学习效果。

据了解,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工作内涵和前景存在着许多疑虑和困惑,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护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态度浮躁。

而这一时期恰恰也是护生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因而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学生对从事护理职业的认同感至关重要,对维护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

护士离职意愿、职业认同和心理资本的相关性分析

护士离职意愿、职业认同和心理资本的相关性分析

护士离职意愿、职业认同和心理资本的相关性分析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研究目的与问题 (3)二、文献综述 (5)1. 护士离职意愿的研究现状 (6)2. 职业认同的研究进展 (7)3. 心理资本的理论框架 (8)4. 研究空白与不足之处 (9)三、研究方法 (10)1. 研究设计 (11)2. 研究对象与样本 (11)3. 数据收集方法 (12)4. 数据分析工具与方法 (13)四、研究结果 (14)1. 护士离职意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5)2. 职业认同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6)3. 心理资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7)4. 护士离职意愿、职业认同和心理资本的相关性分析 (18)五、讨论 (19)1. 护士离职意愿、职业认同和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探讨 (21)2. 影响因素分析 (22)3. 实践建议与启示 (23)六、结论与展望 (24)1. 研究结论总结 (25)2. 研究贡献与意义 (26)3. 研究限制与未来研究方向 (27)一、内容描述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护士离职意愿、职业认同以及心理资本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我们收集并分析了大量来自不同医疗机构的有效数据,以揭示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护士的离职意愿与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心理资本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职业认同感越强,护士对工作的投入度和满意度就越高,从而降低了离职的可能性。

心理资本作为护士自身所具备的一种积极心理资源,能够有效地缓冲工作压力和挑战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和工作绩效。

这一发现对于护理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应更加关注护士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通过提升职业认同感和培养心理资本来降低离职率,从而稳定护理队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护士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重要性和压力日益凸显。

实习护生实习表现与职业认同相关分析开题报告

实习护生实习表现与职业认同相关分析开题报告

文献查阅收获
2.研究背景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 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 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护理专业招生数量呈现 大幅增长

全球性护士短缺及职业认同危机问题日 益加重,护士的离职率不断攀升,护士 职业认同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职业人群。
在职护理人才的不断流失 大大阻碍了行业发展。
文献查阅收获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临床 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与 实习表现相关性。.
以已有的调查数据及研 究结果为医院教学管理 改革提供参考。
文献查阅收获
1.主要参考文献:
[1] 魏淑华 .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述评[J]. 上海教育科研,2011 (3) : 16 -18. [2] [1]孙骏玉,束娇娇,帕丽达·买买提.国内外护生职业认同研究现状与思考[J].护理学报,2018,25(09):31-34. [4]孙焕芹,李国英,平 春霞,等.临床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7):506-507.DOI:10.3969/j.issn.1671315X.2013.07.020. [3] 肖泽梅,彭一婷,封维婷,等.实习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的现状及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17):5862.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7.058. [4] 包家明,贾云华,杨 芳,等.香港和杭州两地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的比较与启迪[J].护理与康复,2014,13(3):212215.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4.03.005. [5] 杨巾夏,张文燕,武冰玉,等.不同学位类型护理硕士研究生职 业 认 同 与 期 望 的 比 较[J].中华 现 代 护 理 杂 志, 2016,22(14):1952-1956.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14.008. [6] Hensel D, Middleton M J, Engs R C.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Drinking Patterns, Prelicensure Nursing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Formation[J]. Nurse Educ Today, 2014,34(5):719-723. DOI:10.1016/j.nedt.2013.08.018. [9] A dams K, Hean S , Sturgis P ,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rofessio nal identity of first year health and social care student [J] . Learn Health Soc Care, 2016 , 5(2) : 55 -68. [10] 蒋艳. 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临床实践行为表现自评量表的初步研制[ D] . 北京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12]潘鹏.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南大学,2015. [13]李艳. 护理实习生个性与临床实习表现及专业态度的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07. [14]赵艳琼,李艳艳,宋志红.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其临床实习表现相关性的调查[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37-13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职业认同感相关因素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05T09:49:16.9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1期作者:聂晨颖[导读] 护理管理者可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缓解其工作压力,减少有离职倾向护士的数量,强化护理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稳定护理队伍,提高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骨科,天津 300000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护士职业认同感的现状,为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多途径、多方面切实了解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

结果:个人胜任力、收入低、工作压力大、职业风险高与护士职业认同感紧密相关。

结论:护理管理者可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缓解其工作压力,减少有离职倾向护士的数量,强化护理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稳定护理队伍,提高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
护理行业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服务性行业,相较于其他服务行业而言,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及技术水平提出的要求更高。

护理服务是医疗服务链上的重要环节,护士队伍的素质和数量与患者安全,医疗护理质量密切相关[1]。

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会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2]。

认同感消极与护士的个人能力不足,收入低,职业风险和压力大密不可分。

工作压力大和工作满意度低会影响护士对工作及未来发展的安全感[3]。

1 职业认同感的概念及意义
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4]。

职业认同感就是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感情,以及决定自己积极职业倾向的心理状态[5]了解护士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引导护士形成积极的职业认同感。

2 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
2.1 个人因素
2.1.1 个人胜任力据有关研究报道:护士职业认同是护士在职业形成过程中所具备的职业胜任力及职业道德,职业认同的发展意味着其意愿、洞察力、胜任力的发展。

2.1.2 护龄护士工龄越长职业情感越稳定,护龄1~3年者职业认同感高,随护龄增长会逐渐降低,可能与进入职业倦怠期有关。

而护龄在11~20年者职业认同感最高,因对职业、自我角色的认识随年龄增长逐渐深刻。

2.1.3 学历不同学历护士对职业的认可度不同。

许多研究显示,护生的学历与职业态度呈负相关,即学历越高职业态度越消极。

2.2 护士职业特性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实行昼夜轮班制,频繁的昼夜轮班工作扰乱了机体的生物钟[11],造成护士心理上的焦虑及生理上的内分泌失调等问题。

据调查,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所致工作压力位居护士压力源之首。

护理工作繁忙辛苦,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护士还要承受很多来自患者的压力,加之社会上重医轻护,因此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较低,较低的职业认同会导致职业倦怠,这些都影响着护士的工作和生活,护理工作本身的高风险,高强度,也影响着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2.3 劳动与报酬不协调在大众看来,护士有一份可观的收入,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付出的艰辛,工作任务繁琐,工作节奏快,导致护士产生职业病。

况且,当前的收入根本达不到外界所认为的可观,削减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也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

3 分析与干预措施
3.1 从个人角度作为护士,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去除消极的思想,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不可因为一时的困惑,阻碍前进的步伐。

努力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高专业技能,才能在紧急时刻,临危不乱,降低职业风险发生的几率,也会增强自己的职业信心,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不断更新自己,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强化专业领域技能,提高自己的学历。

3.2 从医院角度医院要合理安排岗位,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使每个在岗护士的价值最大化。

物尽其用,完成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完善护士比例,减轻工作压力,使护士的负面情绪得到疏导,用微笑面对每位病人。

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护士潜能,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端正工作态度,提高护士的公平感。

3.3 从社会角度社会支持对护士建立良好的职业态度,提升工作幸福感尤为关键。

社会的支持,可以帮助社会公众,形成正确的护理观,体现出社会对护理行业的重视和关注,让护士看到大家对其工作的肯定与认可,提升护理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护士对工作的热情和干劲儿。

4 小结
职业认同是职业人在工作中驰骋的重要心理基础,是职业人发展的内在激励因素。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影响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因素,找出问题,通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改进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增强护士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强护士的职业发展动力。

护理事业的发展任重道远,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医院合理的资源分配以及社会对护士的支持和理解,将会大大增强护士战胜未知挑战的决心,肯定自己的工作成绩,提高工作热情和满意度,减少离职率。

从而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辉,李玉红,林兰芬,潍坊市179名护士职业认同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7,21(7A):1728-1730.
[2] 张春梅,陈晶,朱慧芬,等.护士职业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21(1):20-21.
[3] 蔡春风,Marcfa Petrfnf.国外护士职业社会化与职业认同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9):70-72.
[4] 曹晓翼,陆丽清,刘晓虹.专业自我概念在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中华护理杂志,2010(11):965-968。

[5] 魏淑华,山显光.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J].国外教育研究,2005,35(3):15-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