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官堡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某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某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某矿区处于某县某地区金矿区的北侧,位于昆仑山的主脊部位,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北西西-南东东向,贯穿了整个调查区域。
本文结合该矿区的特点,从地层划分、构造、变质岩、岩浆岩分析了其地质特征,再结合其特征情况,明确了该矿区的具体找矿标志,旨在充分了解该矿区的特点,并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找矿,同时还可为同类型矿区提供参考。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某矿区金矿地位于中高纬度海拔山区,属于较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通过调查显示,该矿区的气候类型表现为非常明显的半干早、干旱特点,矿区范围内的降水非常少,具有较大的温度跨度,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高气温能够达到25℃,最低气温能够达到-30℃,并且冬季时间相对较长,平均每年都会出现较多的风沙天气,其气候也相对较为恶劣。
1.金矿地质特征1.1 地层划分经由地质填图处理,初步完成了对该矿区的地层格架,并厘定出了五个段级填图单位以及两个正式的岩石组班填图单位;采用成因-地貌双重填图法将第四系划分为五种不同的成因类型,分别为全新世湖积(Qh1)、冲积(Qhal)、风积(Qheol)、人工堆积(Qs)以及晚更新世洪冲积(Qp3pal),这使得测区地质得到了很天程度上的充分掌握。
其具体的岩性组合分别为:(1)Qh1:主要是又湖积淤泥、粉砂以及细砾共同组成;(2)Qhal:主要是由冲洪积的沙砾、砾石、亚砂土等组成;(3)Qheol:主要是由风组成亚砂土;(4)Qs:主要是由呈现为松散状的砂、砂石以及淤泥等组成,石英是其砂最主要的矿物质成分;(5)QP3pal:主要是通过冲洪积沙砾、砾石以及淤泥亚砂土等共同组成[1]。
1.2 构造经由地质调查对矿区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基于此完成了对测区构造格架的构建,基本上明确了矿区内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挤压劈理构造空间的变形特征以及展布特征等相关情况,同时也掌握了成矿的控制特征以及相互叠加进行改造的具体特征;厘定出了兩条具有明显韧脆性特点的变形构造带,同时总结分析了其运动学特征、几何学特征、矿化蚀变特征以及动力学特征,为该矿区成矿控矿特征、区域构造特征、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等相关内容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该矿区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
鄂南地区八字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鄂南地区八字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李政文;王书民;廖建【摘要】介绍八字门金矿床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床属风化残积成因的红土型金矿类型,金为微细粒状,肉眼甚至一般光学显微镜中均不可见。
从总结鄂南地区的金矿床分布、赋存规律入手,初步探讨了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标志。
【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1(025)003【总页数】6页(P188-193)【关键词】八字门;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作者】李政文;王书民;廖建【作者单位】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湖北咸宁437100;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湖北咸宁437100;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湖北咸宁4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湖北省嘉鱼县蛇屋山—虎山一带是鄂南地区红土型金矿化区。
区内矿产主要为金,已发现有蛇屋山、八字门、铜山、尹家畈、楠竹林等金矿床(点),均属风化残积成因的红土型金矿类型,具易采、易选特点,目前八字门已探明金金属量2 163 kg,其中蛇屋山、铜山(虎山)金矿已全面开发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随着该区蛇屋山、铜山(虎山)金矿的开采和利用,在其外围寻找新的有利用价值的矿床(点)是目前工作的重点,其中八字门金矿床又是寻找蛇屋山金矿外围矿床(点)的重中之重。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坪大冶台褶带梁子湖凹陷[1,2],所属地貌为鄂南丘陵山地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
区内第四系覆盖广泛,出露基岩地层主要有志留系下统—中统、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下统、三叠系下统、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下统,在蛇屋山矿区和本矿区钻孔中,采坑内见有寒武—奥陶系。
区域主体构造为嘉鱼—赤壁弧形构造带(图1),该构造带长30 km,宽16 km,由一系列轴面南倾的紧密倒转褶皱组成。
褶皱轴迹走向北东—东西,总体呈向南弯凸的弧形,与之相伴的断裂构造以近东西向为主,多发育在褶皱两翼,断面倾向南,规模一般较大,表现为逆冲滑脱并具多期活动特点,与成矿关系密切。
分析风化壳红土型金矿的找寻方向

分析风化壳红土型金矿的找寻方向【摘要】许多的红土型金矿都存在着矿床大,矿体分层且产状平缓的情况。
矿石松散不一,主要富集位置为活水区域。
成矿条件在稳定的地质区及地台区, 存在含金矿源体,从前大多数是热带雨林区域,地貌可以是准平原或低山丘陵地貌,金矿源体是否存在则是找矿的基础,在红土发育区所产生的“硅帽”和红土化剖面中的铁质带是十分关键的找矿表现,呈现纹理状红土所在的高岭土层可以说是标志层面, 砂金的存在与否可以作为其上游红土发育区是否存在红土型金矿的特征表现之一。
关键词:红土型金矿, 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 找矿标志【abstract 】many on clay type gold deposit and there are big, layered ore bodies and form in the gentle. Ore loose differ, the main enrichment position for the living water area.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in the stable geological area and land area, containing gold mine existence source body, in most tropical rain forest area is, and can be ZhunPingYuan or low hills of landforms, gold source if there is body prospecting and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zone in clay produced by the “silicon cap” and the profile with the iron in the clay is a very crucial prospecting performance, present the texture of the clay kaolin layer can say is where mark level, ShaJ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can be used as its upstream clay whether there are clay development area of the type of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Keywords: clay type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prospecting marks1寻找条件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含金的矿源体可将其分成以下两类:一是在存在于金丰度高的岩石中,如寒武系变质岩、中基性火山岩、花岗闪长岩、煌斑和长英岩脉等;二是存在于多种基岩中的金矿化体,如含金硅化破碎带、含金硫化物石英脉矿化及矿体、含金铁锰矿化、花岗闪长斑岩或花岗斑岩接触带的金银多金属矿化及矿体。
许官堡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许官堡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潘金权;游桂芝;刘勇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12(024)004
【摘要】简述了安顺市许官堡金矿的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特征、次生晕异常成果等矿床地质特征,并对控矿因素、矿床成因作了简要分析,总结了找矿标志,以期为区内及同类矿床找矿提供帮助.
【总页数】3页(P126-128)
【作者】潘金权;游桂芝;刘勇
【作者单位】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五总队,贵州安顺561000;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二总队,贵州六盘水553004;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二总队,贵州六盘水553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贵州许官堡金矿地质特征及勘查方法探讨
2.黔西南炼山坡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3.广西三江县老堡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4.贵州省兴仁地区灰家堡金矿田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探讨
5.广西昭平县黄官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杨矿飞1陆泽帅2

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杨矿飞1 陆泽帅2发布时间:2021-09-25T11:48:05.15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杨矿飞1 陆泽帅2 [导读] 我国金矿类型众多,分布复杂多变,每一类金矿分布都有其独特的地质规律1.洛宁县俊德虹宇矿业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700;2.洛阳陆地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摘要:我国金矿类型众多,分布复杂多变,每一类金矿分布都有其独特的地质规律,给勘探工作带来困难。
针对不同类型金矿床各有差异的情况,应总结特定区域内相对规律性的分布条件,强调加强矿田和找矿研究的必要性,并根据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结合不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划分出5个成矿区带和19个集中成矿带,对每个特定的成矿带进行有针对性的地质勘查工作。
从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分布规律来看,只要能找到矿产分布的基本区域和特征,就能为找矿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创新探讨引言我国金矿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类型多样,黔西南、黔东南、盘县等地金矿较为富集,全省金矿集中分布于多个地区。
把握金矿床资源的分布规律,可以根据金矿床特殊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的矿化集中区地质条件,总结出成矿地质条件的成矿规律,探讨各成矿集中区的产量及分布要素,对各成矿集中区进行矿田集的研究,建立成矿模型。
金矿石产量与分布矿床类型、控矿地质条件与矿床特征具有相似性,在勘查技术上,应综合多种手段,选择具有相近性的集中区进行深入研究。
1、金矿资源的分布规律金矿资源富集,主要金矿集中分布在赖子山背斜带、灰家堡背斜带、戈塘背斜带、普安红岩背斜带、板其金金矿化带、板其金地金矿化带、册亨百地金矿化带、普安红岩背斜带等地区,已知的中型以上矿床约有7处,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安龙县戈塘金矿、普安县泥堡金矿等,其中已探明的小型矿床和矿点有多处,一般都分布在周边矿化区带内。
各矿化集中带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与周围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因而是金矿体的主要矿体。
红土型金矿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红土型金矿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016-05-18 13:20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亚洲最大的红土型露天金矿——湖北省嘉鱼蛇屋山金矿红土型金矿是新的金矿工业类型,它是一类埋藏浅(一般仅数米至数十米)、易采、易选的低品位金矿床。
其矿石即为红土,红土是在热带、亚热带炎热而干湿交替的气候区,铝硅酸盐矿物分解成为铝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含铁矿物则转变为褐铁矿或赤铁矿,致使风化产物呈红、赭和褐色的土。
80年代,在澳大利亚发现并开发了博丁顿大型红土型金矿,之后在巴西、东南亚也有一些红土型金矿的发现。
红土型金矿金品位一般较低,但矿石氧化程度高,金呈游离态存在,矿石不需要氧化(或氯化)焙烧即可直接堆浸,工艺简单,回收率高,选冶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这些优点是其它类型岩易采、易选、见效快等技术经济特征引起我国金矿勘查者的关注。
近年,相继在贵州、广西、云南、湖南、江西、辽宁等省区发现了红土型金矿。
关于红土型金矿的成因目前没有绝对权威的结论,但其成矿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金化合物向金单质的转化红土化作用,可以人为地分为成土作用和红化作用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对金成矿作用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别。
成土作用,就是母岩通过物理或化学的风化作用,逐渐形成粘土的过程(Carr, 1980)。
在形成粘土的阶段,若只有物理风化作用而没有化学风化作用,则金不会富集。
物理风化作用使矿物暴露于富氧的大气中,便于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
原以还原性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如金的硫化物及相关络合物),在氧化过程中,逐渐转化为单质金。
构成地壳的岩石主要是硅酸盐岩。
而构成硅酸盐岩的主要金属离子,是钾、钠、钙、镁等碱性较强的物质。
硅酸盐是弱酸强碱盐,在成土作用的早期,化学风化刚开始时,总体来说,pH值较高。
所以,低pH值下形成的金的氯化物,随着环境的pH值升高,也将逐渐释放出单质金来。
因为岩石中金的矿物,主要是以卤化物和硫化物或与硫有关的络合物这两大类形式存在的,所以,随着金的卤化物和与硫有关的金的化合物逐渐转化成单质金,成土化合物中的绝大部分金都转化成了单质金。
广西红土型金矿基本类型及找矿前景分析_王瑞湖

那 良、 林 布、板利
福 旺、 下 甲、镇 圩、 进结
龙 塘、 夏 石、八 角、 上石
基- 超基 性岩类红 土型金矿
断 裂 带附 近 的 蚀变 基 性- 超 基 性 岩体 内接触带
微细 粒 浸 染型 金 矿 化、接触带石英 脉型 金矿化, 晚古生 代基 性- 超基性岩
表 1 广西红土型金矿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矿床基本类型 产出构造环境
金矿源体特征
地貌特征 红土类型
含金层位 典型矿床( 点)
细碎屑岩 类红土型 金矿
碳酸盐岩 类红土型 金矿
火山岩类 红土型金 矿
局 部 构造 隆 起 周边 碳 酸 盐岩 与 碎 屑岩 接触带附近
古岩溶浸蚀 面、古不 整合面、古层 间断裂 带
1) 细碎屑岩类红土型金矿; 2) 碳酸盐岩类红土型金矿; 3) 火山岩类红土型金矿; 4) 基- 超基性岩类红土型金矿; 5) 蚀变岩类红土型金矿( 含蚀变构造岩类红土型金矿和夕卡岩类红土型金矿) ; 6) 热水沉积岩类红土型金矿; 7) 古砂砾岩类红土型金矿( 表 1) 。 前 4 类矿源体以微细粒浸染型( 卡林型) 金矿化为主, 主要分布在桂西和桂西南; 后 3 类矿 源体矿化复杂, 即有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化, 又有含金构造岩、夕卡岩矿化, 还有古砂金矿化, 总体特点为矿源体以含金硫化物矿化或明金矿化为主, 常产于桂东和桂中成矿区。 广西红土型金矿主要受金矿源体、地貌及水文条件 3 方面制约, 一般以产于碳酸盐岩或细 碎屑岩及火山岩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化易于形成较大规模的红土型金矿, 如凭祥龙塘、夏 石、板利, 桂西下甲、进结、陇针等。地貌条件以低山丘陵、岩溶洼地及准平原化地区最有利, 在 潜水面相对稳定或缓慢下降的条件下, 可存在碱性或还原地球障厚大的似层状红土型金矿体, 如蛇屋山、福旺、板利、下甲等红土型金矿。
中国红土型金矿类型、成因和找矿

4.l 残积红土型金矿 此类金矿的成因与通常所讲的铁帽型[3]金矿成
因相似,是由原生金矿石或金矿化岩经风化残积形 成,其发育程度与特定的气候条件、地貌、地形条件 等有关。其矿源为少硫化物型的原生矿石和矿化岩 (如卡林型金矿、少硫化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矿化体),因而在风化过程中不易形成铁帽,所表 现出的矿床地质特征与铁帽型金矿相比也有很大差 别,并且由于受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所限,其风化作 用主要表现为红土化作用。因此,其特征与典型红 土型金矿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成因上与典型红土型 金矿的最大差异在典型红土型金矿形成过程中除矿 源外红土化作用是关键因素之一,金矿倾向于在红 土化剖面的特定层位富集,而残积红土型的形成在 红土化剖面的各层中无明显的倾向性和选择性。 4.2 迁积红土型
1 引言
顾名思义,红土型金矿是以红土为寄主体的金 矿床。红土是在热带、亚热带炎热而干湿交替的气 候区,铝硅酸盐矿物分解成为铝的氧化物或氢氧化 物,含铁矿物则转变为褐铁矿或赤铁矿,致使风化产 物呈红、赭和褐色的土。80 年代,在澳大利亚发现 并开发了博丁顿大型红土型金矿,之后在巴西、东南 亚也有一些红土型金矿的发现。红土型金矿易采、 易选、见效快等技术经济特征引起我国金矿勘查者 的关注。近年,相继在贵州、广西、云南、湖南、江西、 辽宁等省区发现了红土型金矿。随着这些红土型金 矿的发现和开发,所展现出来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条 件与澳大利亚博丁顿、巴西巴伊尔红土型金矿相比, 有其独到之处(图 1)。
2 王砚耕,王立亭,张明发,等 . 南盘江地区浅层地壳结构与金矿分 布模式 . 贵州地质,1995,11(2):161 ~ 168
3 张振儒 . 金矿研究 .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4 涂光炽 . 我国原生金矿类型的划分和不同类型金矿的远景剖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 矿体 特 征 . 本 区 目前发 现金 矿体 5 ( 一1 Au 2 Au 、 个 Au 、 一 、 一3
矿 区主体 构 造 为银 子 山 向斜 , 北 东 一南 西 展 布 , 呈
区 内长 7 8 i, 西 宽 约 2 i , 部 出 露 最 新 地 层 为 .k 东 n k 核 n P m, 2 两翼 依 次为 P q P £C 7 及 D3 层 ;北西 翼 地 2 、 、 22 / y地
形成 了该 区 的“ 土型” 矿体 。 红 金 5 2 找 矿标 志 . () 整合 接 触带 标 志 : 区金 矿 体 赋 存 位 置 为 梁 1假 该 山组与马平组假整合接触带附近 。 () 2 岩性 组合 标志 [ 。由马平组 灰岩 与上 覆 的第 四 1 ] 系红 土层 组成 。孔 隙 度发 育 的 第 四系红 土 层 与孔 隙 度 小的灰岩构成了良好 的不渗透障赋矿 系统 。两套岩性 的接 触 面为 矿质 的富 集 提供 了 良好 的就 位 空 间 ,而 且 在 有利 断裂 构造 与有 利 岩性 组 合 的交 切部 位更 有 利 成
致使 倾 角较 陡 , 般 4。 右 ; 银 子 山 以南 地 层 发 生 一 0左 在
倒转 , 向北 西倾 斜 , 角 2 。 3 。 倾 0 ~ 0 。矿 区 断 裂 构 造 主 体 走 向 北 东 一 南 西 ( F 、 4 F 、 s , 次 为 北 西 向 F、 zF 、 F ) 其 ( 。 。其 中 F 、 为 次级 小 断层 ) 控 ( ) 构 造 ( F) zF ( 为 容 矿 见
1 } D 泥盆统尧梭组
一地 状 } 层产 一0 l 转岩 产 倒 层 状
● j 金矿点
I 泥盆系上统桑郎绢 D
0 1 0 , 0m 0
2 矿 区地 质
2 1 地 层 .
图 1 许 官堡 金 矿 矿 区 地 质 略 图
矿 区 出露地 层 由老 到 新 有上 泥盆 统 尧 梭 组 ( ) D3 ; 上石 炭 统 马平 组 ( z ; C m) 中二 叠 统 梁 山组 ( z) 栖 霞 组 P 、 z ( 。 ) 茅 口组 ( 。 ) Pq 、 P 及第 四 系 ( 。岩性 主要 为 灰 岩 、 Q)
图 1。 )
白云岩 、 白云 质灰 岩 、 岩 、 岩 、 土 等 。其 中第 四 系 页 砂 粘 ( 为 黄色 、 黄 色粘 土 、 质 粘 土 , 石英 砂 岩 及 灰 岩 Q) 褐 砂 夹
碎块 , 为本 区红 土型金 矿 赋矿 地 层 , 0 0 厚  ̄4 m。
2 2 构造 .
3 矿 床特 征
第一 作者简 介: 潘金 权( 9 5)男 ( 族) 贵州六枝人 , 17
18 2 5 1 矿 床成 因 .
西 部探 矿工 程
2 1 第 4期 0 2年
对 矿体 形成条 件研 究表 明 , 矿体 形成 具备 了 以下几 个条 件 : () 1从金 次 生晕 土壤 测 量 结 果 表 明 : 梁 山 组地 层 在 中 , 金背景 值 为 1. ×1 ~ , 含 18 O 明显 高 于该 区 出露 的其
为主 夹不 纯 灰岩 、 质岩 及 陆源 碎 屑岩 、 硅 角砾 岩 。 区域 性 构造 以一组 相 互 平 行 的北 东 一南 西 向 的断 裂及 褶 皱 为特 征 , 区域 性 的银 子 山向斜 贯穿 全 区 。北西 侧 紧邻 F 断裂 , 东 端 紧邻 F 北 4断裂 、 寨 倒转 背斜 , 塘 在 许 官堡 有许 官 堡金 矿 , 北东 侧 有躲 牛洞 金矿 。而西 侧 的 F 区域 性 大断 裂 与 次 级 小 断 裂 F 夹 持 地 段 分 布有 利 z 于 成矿 的地层 、 性 、 变及 Au As 常显 示 , 岩 蚀 、 异 Au异 常 高 值 点达 53 × 1~ , 明本 区 是 寻 找 金 矿 的有 利 地 74 0 说 带 , 区则 位 于该 组 区域 性构 造 之 间 的有 利部 位 ( 图 测 见
1 。 )
.
1
I川 r l P
【2 统 J P m中一 茅L 叠 纽
图 j 2 中…叠统柄霞组 q P I2 m上石炭统 马 C 坪组
橱1
Dd泥盆 巾 独『 2 I 系 统 『 i N
I 文测及推测地质界线 一L一断层及产状 一 !
1l 石 摆 b下 炭统 佐组 C 一I l t 人 d C 炭统 塘组
16 2
西 部探 矿 工程
21 0 2年第 4 期
许 官 堡 红 土 型 金 矿 地 质 特 征 及 找 矿 标 志
潘金权 , 游桂芝 刘 勇 ,
( . 州省 有 色金 属和 核工 业地 质勘 查 局五 总队 , 州 安 顺 5 10 ; 1贵 贵 60 0 2 贵州 省有 色金 属 和核 工 业地质 勘 查局 二 总 队, . 贵州 六盘水 5 30 50 4)
层 倾 角较 缓 , 一般 1。 0, 东翼 地层 受 断层 的影 响 , 042 。南
* 收 稿 日期 :0 10 —2 2 1-72
A 一4 A 一5 。矿 体沿梁 山与 马平 接触带靠 马平一 u 、u ) 侧 的第四系粘土岩中分 布, 矿体呈透镜状 、 似层状及不 规则 状 产 出 , 状受 地 形 控 制 , 产 随下 伏 岩 溶 侵 蚀 面 的起
1 区域 地质 概 况
, ,
,
工 作 区在 构造 单 元 上 位 于 扬 子 准 地 台西 南 缘 黔 南 台陷 贵定 南北 向构 造 变形 区 , 北部 与黔 北 台隆 遵义 断 其 拱 贵 阳复杂 构造 变 形 区南 缘 相 毗 邻 。 出露 地 层 主 要 有
泥盆 系 、 炭系 、 叠 系 、 三 系 及 第 四系 , 性 以灰 岩 石 二 第 岩
摘 要: 简述 了安顺市许 官堡金矿的矿区地层 、 构造 、 矿体特征 、 次生晕异常成果等矿床地质特征 , 并 对控 矿 因素 、 床 成 因作 了简要 分析 , 矿 总结 了找矿 标 志 , 以期 为 区 内及 同类矿 床找 矿提 供 帮助 。 关键 词 : 土 型金矿 ; 红 地质 特征 ; 找矿 标 志 ; 官堡 许 中 图分 类号 : 6 文献 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 0 4 7 6 2 l ) 4 l 6 3 P1 A 1 0 —5 1 ( O 2 0 —0 2 一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