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西藏亚桂拉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Th e Ge o l o g i c a l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Pr o s p e c t i n g Ma r k s o f t h e Ya g u i l a’ S Le a d a n d Zib e t ,
断层破碎带控制。区域 内可见属 于燕山晚期的黑云母花 岗岩( ) 分布, 成矿物质来源于该花
岗岩。 矿体的分布受矿 区内三条走向近平行 的断层控制。本文通过介绍该地区区域地质背景 及矿床地质特征 , 分析总结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为寻找相 同成 因的 同种类型矿床提供理论找
砖
关键词 : 铅锌矿 ; 地质特征 ; 找矿标志
Ab s t r a c t :T h e Ya g u i l a mi n i n g a r e a i s l o c a t e d i n Ny e n c h e n t a n g l h a r e g i o n w h i c h i s i n t h e n o r t h c e n t r l a o f t h e
y a n s h a n i a n a n d o r e - f o r mi n g ma t e r i a l c o me s f r o m i t . h e T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t h e o r e b o d i e s we r e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t h r e e f a u l t s c l o s e t o p a r a l l e 1 . I n t h i s p a p e r , t h r o u g h 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t h e r 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 i c l a 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 g e o l o g i c a l
白沙沟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46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白沙沟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张 华,吕柯泓(四川鑫顺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白沙沟铅锌矿矿床位于四川省金阳县城205°方向,直距约31km 处。
其位于大凉山山脉南部山区,为山地地貌。
区内山高谷深,地形起伏较大,最高为菩萨地山脊,海拔标高为2343m,最低为幺米沱村东侧金沙江谷底,海拔标高为520m,相对高差为1823m,属深切割高中山地貌。
矿区范围内地势西高东低,最高为2320m,最低为1020m,相对高差为1300m。
经过探查,主矿体厚度较大,走向较稳定性、连续性较好,主矿体及围岩上的褐铁矿化及硅化破碎蚀变白云岩均具有较强锌矿化,Zn 品位达0.73%~22.19%。
本文对白沙沟铅锌矿矿床的矿区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以该矿作为案例,分析了成矿条件与找矿标志,希望对类似铅锌矿的探查有所帮助。
关键词:白沙沟;铅锌矿;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P61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0-0046-2收稿日期:2020-05作者简介:张华,男,生于1968年,汉族,四川资阳人,本科,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固体矿产勘查。
白沙沟矿区位于觉梯背斜东翼,杨国老向斜北侧倾伏端,多条断裂构造穿越该区,次级褶皱发育,岩层较破碎,主要构造为南北走向,地层走向呈近南北向展布,矿区主要有南北向、北西向二组断裂构造,控矿构造为一北西向张性正断层,倾向310°~335°,倾角40°~60°,与南北向断层交汇处矿体变厚、品位变富。
本文对白沙沟铅锌矿矿区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以后铅锌矿的探查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矿区地质特征1.1 矿区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寒武系下统梅树村组、筇竹寺组、沧浪铺组地层。
由老至新分述如下: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上段:有两个亚层,下层(Z 2dn 2-1)为灰色-黄灰色厚层状粉晶白云岩,岩层产状285°∠45°~70°。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乌拉根铅锌矿位于新疆乌恰县康苏镇南东约5km,矿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喀什坳陷中央隆起北侧向斜内,矿床为热卤水喷流沉积改造,碳酸盐岩-砂砾岩层控制型铅锌矿,矿体受构造控制呈浸染细脉和透镜状分布,与天青石化及黄铁矿化有关。
本文重点论述该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铅锌矿(化)体地质特征。
寻找含砾砂岩型铅锌矿并提出找矿标志。
标签:乌拉根铅锌矿铅锌矿体地质特征找矿方向1区域地质背景本区位于塔里木地块西部块内、西南坳陷喀什坳陷西端,为塔里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组成部分。
地层主要出露中生界、新生界,为一套陆、海相砂、砾岩和泥、碳酸盐建造,其次为第三、第四系岩性,广泛分布在乌拉根向斜中部低洼处。
区内构造有北西向的费尔干纳- 塔拉斯巨型走滑断裂系,东西向的乌恰断裂、布仑口- 库斯拉普断裂、乌赤别里山口断裂,这些大断裂为深源物质向上运移起到导矿作用。
Cu、Pb、Zn、Sr、Ag、Ba 等元素在新生界呈高背景和异常分布。
2矿区地质特征乌拉根铅锌矿区位于库什维克复式向斜东段乌拉根向斜,其轴向近东西,形成向东仰起,向西变宽缓慢散开,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长城系、中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
其中古新统乌拉根组出露于乌拉根向斜两翼,矿化分布于统乌拉根组第一、二岩性段,向斜南翼倾向330°~340°,倾角60°~75°,北翼倾向200°~220°,倾角65°~80°,局部倒转。
向斜内发育有小的次级背斜或倒转背斜,使北翼地层褶曲形成箱状构造。
南、北两翼发育阶梯状同生断裂构造。
3铅锌矿(化)体地质特征3.1铅锌矿矿化体(特征)铅锌矿矿体特征矿化带分布于乌拉根向斜两翼,以东西向轴向分北翼称为北矿带,南翼为南矿带。
2003 年到2007 年共施工了13 个钻孔,南矿带9 个,北矿带3 个,核部1 个,全矿区圈定铅锌矿体9 个,分别为南矿带的I、II、Ⅲ,IV 号及北矿带的I1、I2、II1、II2、Ⅲ号矿体。
安徽省东至县土地坑—塔下一带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107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安徽省东至县土地坑—塔下一带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刘劲松,胥 飞(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3)摘 要:安徽省东至县土地坑—塔下一带铅锌矿位于扬子陆块北缘,是一受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床,铅锌资源量具一定规模。
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于青白口系的葛公镇组的地层中。
该区共圈定有铅锌矿体10个,金矿体1个,铅锌矿石类型分别为含铅矿石英—重晶石型、含铅锌矿重晶石化角砾岩型、含铅矿重晶石化变泥岩型。
结合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分析了矿区铅锌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找矿标志,对安徽东至地区寻找同类矿床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铅锌矿;构造;休宁组;矿床类型;安徽省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2)10-0107-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 exploration marks of Chentan gold depositin Dongzhi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LIU Jin-song, XU Fei(No.311 Geological Team,Anhu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Anqing 246003,China)Abstract: The lead-zinc deposit in the area of tukeng tahxia, Dongzhi County, Anhu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Landmass. It is a medium 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deposit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 The lead-zinc resources measure a certain scale. The ore body is lenticular and stratiform and occurs in the strata of the gegongzhen formation of the Qingbaikou system. There are 10 lead-zinc ore bodies and 1 gold ore body delineated in this area. The lead-zinc ore types are respectively lead bearing quartz barite type, lead-zinc bearing barite breccia type and lead-bearing barite metamorphic mudstone type. Combined with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lead and zinc in the mining area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is discussed, and the prospecting criteria are put forward,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search for similar deposits in Dongzhi area, Anhui Province.Keywords: lead zinc ore; Structure; Xiuning group; Type of deposit; Anhui Province收稿日期:2022-05资助项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东至县土地坑—塔下一带铜铅多金属矿普查》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2-1-27。
某铅锌矿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

某铅锌矿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作者:成春波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第08期摘要:某铅锌矿位于位于南华活动带老厂穹隆中部。
文章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等八手,分析了该矿矿体地质特征,提出了矿床初步成因及本区找矿标志。
关键词:铅锌矿老厂穹隆矿体特征找矿标志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南华活动带老厂穹隆中部。
老厂穹窿基底由寒武系边溪组浅变质砂岩、板岩夹碳酸盐岩及奥陶系下统黄隘组下段杂砂岩夹泥页岩组成,上覆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砾岩、砂岩、杂砂岩、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合。
矿区北端加里东期中细粒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侵入于寒武系边溪组地层中,围岩接触变质强烈。
老厂穹窿构造内已发现铅、锌、铜床(点))多处。
其中老厂铅锌矿为大型的铅锌矿床。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地层。
2.1.1寒武系寒武系边溪组地层根据岩性可细分为四段:第一段(∈b 1)为灰绿色石英杂砂岩、泥质粉砂岩和黑色泥岩夹深灰色纹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泥灰岩。
下部薄层灰岩与薄层泥岩呈互层;第二段(E b2)为深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泥灰岩。
第三段(∈b3)为深灰~灰绿色中厚层状不等粒长石岩屑石英杂砂岩夹石英杂砂岩、岩屑石英杂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页岩,或呈互层状;第四段(∈b4)上部为深灰一灰黑色页岩、碳质泥岩夹深灰~灰绿色厚层状石英杂砂岩:中部为深灰一灰绿色厚层状石英杂砂岩夹页岩: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厚层状含泥砾长石石英杂砂岩、长石岩屑石英杂砂岩、石荚杂砂岩与黑色页岩、碳质泥岩互层夹薄层状粉砂岩、粉砂质页岩。
2.1.2奥陶系矿区仅出露奥陶系下统黄隘组下段(0lhl)灰绿色不等粒长石石英杂砂岩、岩屑杂砂岩、岩屑石英杂砂岩、长石杂砂岩夹细一粉砂岩和泥页岩。
2.1.3泥盆系出露不全,仅高山顶部有残留顶盖。
矿区仅出露下统莲花山组地层,根据岩性细分为上、下两段。
新疆西昆仑晚霞山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新疆地质XINJIANG GEOLOGY 2018年9月Sep.2018第36卷第3期V ol.36No.3中图分类号:P618.42,P618.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845(2018)03-342-05新疆西昆仑晚霞山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周晓颖,屈李华,赵芳(新疆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化学探矿大队,新疆昌吉831100)摘要:结合区域成矿背景,详细分析了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化学特征、矿石矿物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
研究表明:①晚霞山铅锌矿属于碳酸盐岩-层控型矿床。
矿体受细晶灰岩-碎屑岩接触层位及构造裂隙带控制,呈层状产出,与地层走向一致,主要由方铅矿与闪锌矿组成,矿石类型以浸染状、块状为主。
围岩蚀变见硅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方解石化。
②矿区地层、岩性组合、围岩蚀变、地球物理异常及地球化学异常为有利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西昆仑特提斯成矿带既是全球3大成矿带之一,又是世界上MVT铅锌矿最富集的地域。
其中,世界上排名前三的伊朗的Mehdiabad、中国的金顶和火烧云铅锌矿床均在此带上;巨量的铅锌金属富集,反映特提斯域具有得天独厚形成MVT矿床的地质条件[1]。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喀喇昆仑地区相继发现甜水海、多宝山、赤谷、天柱山、晚霞山、火烧云等铅锌矿,火烧云铅锌矿床资源量已达1600×104t。
本区的勘查程度并不高,仍有大量勘查程度低的地区和找矿“空白区”,寻找铅锌矿床的潜力巨大。
通过对晚霞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研究区的矿床成因,归纳了铅锌矿找矿标志,其研究成果对于区域铅锌矿的形成机理及进一步的矿产勘查具一定指导意义。
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喀喇昆仑地区,大地构造属于羌塘-三江造山系甜水海微地块之神仙湾晚古生代边缘裂陷带(图1-a),成矿带属于喀喇昆仑-三江成矿省林济塘Fe-Cu-Pb-Zn-Au-Mo-石膏矿带[2-5]。
四川省杨河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

C h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o l o gy R e v i e w
四川 省杨 河 铅 锌 矿 矿 床 地 质特 征及 找矿 标 志 浅 析
宫以栋 阳正熙
( 成都 理 工大 学 四川 成都 6 1 0 0 5 9 )
西向挤压 性 断裂 , 控制 了 区域内构 造演化 和构 造格局 , 并对 后 期断裂 的形 成有 重要影 响 ; 南北 向、 北 北东 向断 裂则具有 规模 大 、 演化 时间 长及 多 期次 、 反复 活 动等特点 , 对 区域 内沉积 盖层 的形成 , 火 山活 动 , 构 造变形 活动和成 矿作用 等起 着控 制作 用 , 是川滇 地 区铅锌 成矿 带得 以形成 的重 要 因素 。 区内岩浆 活动极 其频繁 , 岩 石类 型繁多 , 是 我国著名 的火 成岩 发育地 区之 其岩浆 活动 大致 可划分 为4 个阶段 : 东川 一晋 宁 一澄 江期 , 加里 东晚 期 一海 西早期 , 海西 晚期 一印支期 , 燕 山 一喜山期 。 其 中与研究 区有关 的主要为广 泛发 育的 海西期 一 印支期蛾眉 山 玄武岩 , 对 区域 内铅锌 矿床 的改造 、 叠加 以及 后期 富集有 重要 影响 。 2矿 区地 质 矿 区 内出露的地 层主 要为震 旦系 、 寒武 系及第 四系 。 震旦 系为震 旦 系上统 灯影 组第 四段 ( Z b d n 4 ) , 为 一 套灰 ~浅灰 色 中厚 ~厚 层状 微 ~粉 晶白 云岩 , 硅 质 自云岩夹 燧石条 带 。 寒 武系为 寒武 系下统 麦地坪组 ( E l m) 、 寒武系 下统筇 竹 寺组 ( ∈l q ) 、 寒武 系下统 沧浪铺 组 ( E l c ) 、 寒 武系下 统石 龙洞 组 ( E l s ) 、 寒武 系
新疆哈尔达坂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 准噶尔地块及其大陆边缘( Ⅱ: . 准 噶尔古生代湖盆 系 、 Ⅱ . 准噶尔 早古生代被 动陆缘相邻 。区域 内褶皱较发育 , 主构 Ⅱ1
区域 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 , 形成 以近东西 向或 地块 ) ; Ⅲ1 塔里木北部大陆边缘. 北 西西 一 南 东东 向区域 性 大断 裂 为主 、 次 级北 西 西 向 ( 1 ) 中元 古界 长城 系哈 尔达坂群 ( C h n) i 断裂和晚期 北东一 南西 向断裂 为辅 的多序次断裂体 为 矿 区 内 出露 的主 要 地 层 , 为 一 套 浅 海 相 浅 变 系 。 区域 性 大 断 裂 往往 是 界一 级 地 层 的分 界 断 裂 , 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建造 , 呈单斜状产出 , 倾 向南 , 倾 主要有博尔塔拉河断裂 、 牙 马特断裂和沃托格赛 断 角6 5 。 ~ 8 7 。 。根据 岩石组 合特 征 , 可分 为 2 个岩性 段 : 裂; 次 级 断裂 与 区域 性 大 断 裂 夹 角 大 多 1 5 o 以内, 也 第 一 岩性 段 ( C h m ) : 分 布 在 矿 区 的北部 , 地表 出 往往具有控岩作用 , 其往 往 是 系一 级 地 层 的分 界 断 露厚 度 6 8 0 ~ 7 5 0 m, 主要 岩性 为 黑 云母 、 绢 云母 片 岩 、 裂, 有 时控制着侵 入岩 的侵位 ; 北 东 向断裂形成 较 薄层状粉晶灰岩等 。该套地层 中未见铅锌矿化 。主 晚, 对早 期形 成 的断裂 有穿 切及错 动 。 要岩性有灰色黑云母 、 绢云母片岩( 灰黑色 , 鳞片粒状 2 矿 区地质特征 变晶结构 、 片状构造 , 岩石由变质矿物斜长石 、 石英 、
一 一. 一- - / /
/
嚣 i /
臁 娃・
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某铅锌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模式;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1、矿床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
某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
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1.2 矿体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I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走向长1150m,自7勘探线至12勘探线以南,厚度平均231TI,走向NW,倾角37°,矿体总体向西侧伏、侧伏角10°~15°;矿体赋存于喜山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矿体产状与含矿层产状基本一致,顶板为花岗糜棱岩、碎裂花岗岩。
矿体顶板与围岩多由断裂破碎带分开,底板界线不清晰,通过试样分析成果确定。
矿体沿倾向分支现象明显,矿体总体厚度变薄,倾角变小。
Ⅱ号及Ⅲ号矿体分布在矿区东侧,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两条矿体均规摸小,延深不大。
1.3 构造特征
矿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节理发育。
矿区断裂较为发育,属于区域北西一南东向压扭性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构造体系所派生的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方向断层;节理、裂隙,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序次的构造都与矿体的形成和矿物组分富集密切相关。
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断裂,位于矿区东部I矿带上盘,沿山岩体东部边缘展布,纵贯矿区,规模较大;主要将大山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挤压呈糜棱结构,形成了花岗糜棱岩带,由于受强烈的区域挤压、扭裂作用,使糜棱岩带蚀变具强
硅化现象,局部形成不规则脉状硅质岩,经工程揭露在糜棱岩带内部常夹有碎裂花岗岩块体;由于糜棱岩带岩石结构紧密,缺乏容矿空间,致使后期矿液沿该带上升成为导矿通道,仅在微裂隙内充填呈羽毛状铅锌微脉,使整个规模很大的糜烂棱岩带在成矿过程中普遍产生铅锌矿化,但没有形成工业矿体,仅局部地段出现厚度薄而规模短小的铅锌矿脉。
另一组沿北西走向紧贴于北西向区域压扭性断裂带下盘产出,由于受区域压扭性断裂糜棱岩带东侧挤压作用,使该断裂带下盘围岩产生一系列张性裂隙及与之相配套的不同方向节理。
将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碎裂呈碎裂状,角砾状、网脉状,统称为含矿碎裂花岗岩带。
由于该张性碎裂花岗岩带的产状、形态、规模及与之配套的低序次节理、裂隙共同组合,形成良好的容矿场所,为后来的矿液充填提供了良好的有利空间;该组断裂含矿性随距压扭性导矿断裂距离越远含矿I 生愈差,因此一般厚度较大、品位较高的矿体多靠近糜棱岩带压扭性断层边部出现,而距离糜棱岩带愈远的花岗碎裂岩带多具铅锌矿化而形不成工业矿体,其主要原因就是碎裂岩带内的次级构造节理裂隙等远不如近压扭性断裂糜棱岩带处发育。
节理均较发育,尤以含矿碎裂岩带内更为密集,一般密度25条/m,其生成至少有两期,但产状差异不大,除层节理的倾角较缓外,其它三组节理倾角都较陡,一般为55°~89°。
岩体中的陡倾角节理,常将岩体切成柱状体或陡崖峭壁;常见矿液沿一、二、三组特别是二、三组节理及派生的细微裂痕充填交代而形成脉状、细脉状、树枝状、网脉状和浸染状等铅锌矿石。
2、矿床成因分析
2.1 容矿岩性
I号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Ⅱ、Ⅲ号矿体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
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以上岩石形成碎裂岩、角砾岩带,含矿热液在角砾、颗粒间或裂隙中充填、交代、沉淀,从而形成浸染状、网脉状、致密状矿石,矿化对岩性有一定的选择性,即岩性活泼、孔隙度高、裂隙发育的岩石易于成矿。
2.2 构造条件
韧性、脆性剪切带是矿区的主要导矿和容矿构造,深部循环的含矿热液以韧一脆性剪切带为通导上升,定位于其内及不同级别的次级断裂、节理、裂隙中,断裂构造是本区铅锌矿床的主导控制因素和首要条件,矿床的空间分布、产状特征与其密切相关。
2.3 地球化学特征
三叠系中统碎屑岩沉积建造在形成、演化过程中,Cu、Pb、Zn、Ag等成矿元素得到了初步富集;在长期的、多期的构造活动和深部循环热卤水溶液作用
下,将地层或岩石中有用元素活化而转入溶液中,随着溶液中成矿物质的不断加人而富集成含矿热液,在含矿热液的驱使下,长期活动的大断裂将深源物质导向浅部容矿构造的有利部位择地成矿,丰富的物源对矿区内矿床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4 成矿模式分析
折多山花岗岩体于燕山晚期沿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上盘形成北西向花岗岩带,喜山期由于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的持续活动,在一定深度范围内于岩体上部与围岩接触带形成韧—脆性剪切带,剪切带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形成大范围的热液循环系统,在热液循环作用下,由三迭系地层中萃取Pb2+、Zn2+、Ag2+、Cu2+等有用组分、由岩体中带入S2-,于脆—韧性带沉淀堆积,即第一期矿化,形成大范围的低品位矿化带,见图1。
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矿化带抬升至近地表,韧性剪切作用逐渐减弱,脆性作用逐渐增强,叠加于初始矿化带上的脆性构造使得矿化进一步富集形成工业矿体;本次矿化过程不仅局限于第一期矿化带内,也可以沿脆性构造于第一期矿化带外形成小规模的富矿体;矿体升至地表,遭受后期构造破坏及风华剥蚀,现今矿体形态形成,显示出多期成矿特点。
综上所述,矿床成因类型应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或细脉浸染型Cu、Pb、Zn、Ag多金属矿床。
3、找矿标志
矿区西矿带产于花岗岩体中的断裂破碎带内,矿体规模大,矿化富而稳定,成矿作用复杂多样,属于一个含银较富、以铅为主,铅高于锌的多金属矿床;而东矿带尽管矿体规模小、矿化较差,但它的发现,扩大了矿床远景,同时指出该地区新的找矿方向。
3.1 地层及岩石标志
矿床含矿围岩主要属中三叠统杂谷脑组第二岩性段(T2Z-HS)。
折多山黑云母花岗岩体有较好的含矿性和水平分带性,而矿化的具体产出岩石,则与动力变质岩密切相关;东矿带产于花岗岩的外接触带热液蚀变角岩中,岩性主要为碎屑岩变质的透辉石英角岩类;如花岗碎裂岩,花岗糜棱岩对矿化具有广泛意义,是找矿主要标志。
3.2 构造标志
该铅锌矿西矿带产于区域北北西向压扭断裂带下盘的碎裂花岗岩带中,而严格受该断裂带所牵引的次级构造裂隙控制,因此次级断裂和羽状断裂、节理、裂隙是铅锌矿的储矿构造,更是良好的找矿标志;东矿带产于该断裂带上盘,同样由于受该断裂带挤压而易于在三叠系不同岩性问,产生层间破碎,因此层间破碎
带也是良好的找矿标志。
3.3 蚀变标志
沿断裂破碎带分布的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蚀变等,由于铅锌矿化体金属硫化物经氧化淋滤后,将岩石表面和节理渲染成棕黄一棕褐色,构成远观十分醒目的铁帽带假象,这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另外,带状或片状分布的Cu、Pb、Zn、Ag化探次生晕异常(2004年)是间接的找矿标志。
4、结语
该铅锌矿位于三江造山带的唐古拉一杂多玉树一义敦一中甸岛弧隆起带东侧,属三江成矿带中的玉树一中甸矿带范畴,晚二叠一三叠纪期问紧靠东侧的活动大陆边缘发生强烈凹陷,在印支末期和燕山早期造山运动席卷全区致使普遍隆起,燕山一喜山运动使早期同生断裂再次复活,在该山侵入岩体内部及与三叠系地层接触边缘产生强烈韧一脆性剪切构造带,深源含矿地热水沿构造剪切带上升,于浅部岩体内张裂隙、短小张性断层发育的碎裂岩带内部、岩体与围岩接触边部及三叠系地层内层间裂隙空间充填,近南北向陆内造山带及与各阶段相应的成矿时空分布特点,其受酸性侵入岩基,在空间分布上受北西向鲜水河断裂带及北北西向磨西河断裂带制约,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深源构造一热液成因,并具有多期成矿特征,即形成该山式热液充填型或细脉浸染型Cu、Pb、Zn、Ag矿床。
参考文献
[1]申大元.四川某铅锌矿区化探异常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J].中国矿山工程,2009,(3).
[2]袁见齐.珠上庆,翟裕生.矿床学【M】E京:地质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