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2020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2020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2020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给动物分类

1.动物园动物分类

食肉动物区——老虎、狮子、熊、狼

灵长类区——猩猩、猴子

食草动物区——斑马、长颈鹿、大象

海洋动物区——企鹅、鱼、海龟、河豚

珍禽区——丹顶鹤、鹦鹉、孔雀、老鹰

2.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下列动物分类。

丹顶鹤、孔雀、小丑鱼、蚂蚁、蜗牛、长颈鹿、海豚、猫、大象分类标准一:按照活动区域分类。

天上飞的——丹顶鹤

水里游的——小丑鱼、海豚

地上跑的——孔雀、蚂蚁、蜗牛、长颈鹿、猫、大象

分类标准二:按照鸟类、昆虫类、鱼类、兽类分为四大类

鸟类——丹顶鹤、孔雀

昆虫类——蚂蚁、蜗牛

鱼类——小丑鱼

兽类——长颈鹿、海豚、猫、大象

分类标准三:按照有无脊椎分类

脊椎动物——丹顶鹤、孔雀、小丑鱼、长颈鹿、海豚、猫、大象

无脊椎动物——蚂蚁、蜗牛

3.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4.脊椎的特点:脊椎是一节一节的,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5.脊椎的作用: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6.找到下列脊椎动物的脊椎,用彩色笔将它们分别描出来。

7.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扬子鳄、鹦鹉螺、宽尾凤蝶、朱鹮等等。

2鱼类

1、鱼类外形上的共同特征:

A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B头骨与躯椎间缺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C体形多呈流线型.在水中游泳减少水的阻力。

D以鳃进行呼吸,靠口的开关,鳃弧的张缩一促使水的通入与流出。

E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F身体颜色是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G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2、海鳗、鳐、河豚也属于鱼类。

3、鳍和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鳍和鳃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4、鱼鳍有保持平衡的作用,鱼在游动时,鳍各有分工,且相互协作。

5、鱼在呼吸时,水从鱼嘴中进入,从鳃盖后流出,说明鱼是用鳃呼吸的。

3.鸟类

1、鸟类的共同特点:

鸟身上长着羽毛,有翅膀,大多数鸟都会飞。

鸟都是卵生的。

鸟有鸟喙,但是没有牙齿。

2、鸟类属于脊椎动物,企鹅、鸭子、母鸡也属于鸟类。

3、鸽子的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绒羽紧贴在鸟的身体上,细小而柔软。

4、研究鸽子的羽毛。

一根坚硬的、粗壮的羽轴。

剪断正羽羽根后发现羽根里面是空的。减轻重量

在正羽上滴水后水不会被吸收。

防水,防止羽毛被水沾湿,

影响飞行。

用放大镜观察绒羽

绒羽看上去比较细小,摸

在手上比较柔软。保持体温,减少热量散失,抵御寒冷。

5、喙和足是鸟类的重要器官,喙也是鸟类特有的特征。不同鸟类的喙和足形态差异都很大,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觅食特性的不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6、将这些鸟喙与它们各适合吃的食物连线。

7、这些鸟的足有什么特点?它们各适合在什么环境下生活?

第一幅图,脚上有蹼,脚掌宽大,适宜在水中游泳,生活在湿地湖泊一带。第二幅图,鸟的爪子强壮有力,并且在脚趾的顶端有强有力的钩子,适宜抓取一些小动物,一般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区。

第三幅图,鸟儿的脚比较粗壮有力,而且比较长,适宜奔跑,适合在空旷的草原上生存。

第四幅图,鸟儿的脚细长,适宜在浅水中行走,主要生活在湿地一带。

4.哺乳类

1、研究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

主要特点哺乳动物身体有毛,是胎生的,小时候吃妈妈的奶长大,他们有牙齿,用肺呼吸。

体温恒温的,哺乳动物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皮毛的作用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

脂肪的作用保温作用。

2、哺乳动物是一类恒温脊椎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他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3、作为哺乳动物,北极熊保持体温的秘密有两点,一是北极熊体表有厚厚的毛,二是北极熊身体有厚厚的脂肪。

4、恒温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进步性事件。哺乳动物的皮毛和皮下脂肪层在其保持体温恒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哺乳动物身上的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

6、写出下面动物的运动方式,以及一两种有相同运动方式的哺乳动物名称。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5.运动与位置

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辨别教科书15页图片中哪些物体在运动

汽车在运动,因为它在路上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自行车与骑手在第二幅图上出现了,说明是顺着路运动到此的。

河里的鸭子在运动,因为它在河里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河边小路的乌龟在运动,因为它在小路上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天空中的老鹰在运动,因为它在天空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汽车相对于公路来说,由公路上的位置从左边来到了右边,所以汽车在运动。

河里的鸭子相对于河面来说,由河中央来到了河边,所以鸭子在运动。3、商场电梯上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以电梯作为参照,电梯上的人没有运动,因为电梯上的人在电梯上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以电梯以外的人或是物作为参照,电梯上的人运动了,因为电梯上的人对于电梯外的人或物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

4、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相对于路边的小树、电线杆等等物体来讲,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乘客是运动的。

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坐在座位上,乘客相对于另外的乘客来说,位置并没有发生改变,从这个角度说,乘客又不是运动的。

5、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6、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6.不同的运动

1、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做物体的运动轨迹。

2、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如电梯上的人的运动、苹果落地的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如风车的转动,铅球的抛物线运动。

3、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运动方式。

4、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绕圈、旋转、滚动、上升、下降。

前进——物体从后往前运动

后退——物体从前往后运动

摆动——物体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

振动——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

滚动——平动与转动的平面复合运动

绕圈——一个物体围绕另一个物体做做圆周运动

旋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5、用简单的图示表示下面各种物体的运动轨迹。

6、制造各种运动形式的方法:

在绳子的一端系上重物(如钩码、长尾夹、打孔的橡皮塞),可以做出重物的摆动。

用线轴、电池可以直接在桌上滚动。

用嘴巴吹叶轮,可以将叶轮旋转。

还可以用皮筋做出振动,用绳子系着橡胶圈,甩动绳子从而使橡胶塞绕圈。

7、观察课本19页的下面四幅图,说一说这几幅图中包含了哪些运动形式?竹蜻蜓下面的立棍做平动、转动的运动,上面的旋翼做旋转运动。

手锯在做前进、后退的往复运动。

直升机本身是向前前进的,这是一种前进的运动形式;直升机上的螺旋桨,一直在旋转,这是一种旋转的运动形式。

旋转木马设施整体围绕中轴做旋转运动,一个个的木马围绕中轴在绕圈同

时做上下运动。

7.运动的快慢

1、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2、单位时间,一般是指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

3、通常,民航飞机的运动速度800千米/小时,人步行的速度是比较慢的,一般只有5千米/小时。

4、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快有慢,有大有小,同一种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产生的冲击力也越大,运动速度越小,产生的冲击力也越小。

5、为什么不能从楼梯上快速的跑下来?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速度越快,能量越大。楼梯上快速奔跑具有很大的能量从而止不住脚步,易冲撞他人带来伤害。

6、为什么不能高空抛物?

高空抛物,越接近地表速度越快,从而能量越大,容易对地表附近的人或物造成伤害,甚者会威胁生命安全。高空抛物不仅是道德上的问题,有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7、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亿米/秒。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8.力与运动

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来,需要摩擦力。

风车运转起来,需要风力。

磁力小车拐弯,需要磁力的作用才能完成。

让皮球弹起来需要弹力。

潜艇浮出水面需要浮力。

2、磁力可以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3、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的实验。

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是否有关?

假设: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有关系,拉力越大,小车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

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重量、小车运动的距离

需要改变的是:拉力大小

实验设计:

1.把绳子的一头系在小车上,另一头穿过支架扣上钩子,垂在桌子旁边。

2.在钩子上钩上钩码,一个一个的增加钩码,分别测一测小车从桌子的这一头行驶到桌子的另一头,需要多长时间。

结论:小车前进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系,拉力越大,小车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

9.弹力

1、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之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2、具有弹性的物体有:弹簧、橡皮筋、握力器、拉力器、皮球、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3、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会拉伸相同的长度。无限制地挂钩码,弹簧所受的拉力将会超过弹性限度,弹簧不能恢复原样。

4、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拉伸长度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拉力越大,弹簧拉伸的长度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的长度越短。

5、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而制成的。弹簧测力计主要由提环、指针、刻度、挂钩4个部分组成。

6、我们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

7、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点:

A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

B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

C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

10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一种阻力。

2、我们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接触面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面积越小,摩擦力越小。

5、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6、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保持不变的是:物体与桌面、砂纸之间接触面的大小。

需要改变的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实验设计

将小木块分别放在桌面、砂纸上,用弹簧测力计拖动小木块,分别测量出小木块与桌面、砂纸之间的摩擦力。

实验记录

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7、物体在水中运动也有阻力,这个阻力来自于物体本身与水之间的摩擦力。

8、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形状有关系,流线型的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如:鲸鱼和海豚的体型就是流线型的。人们根据流线型的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这一原理改良了很多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潜水艇、轮船、火箭等。

9、流线型是减小空气或是液体阻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10、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给自行车车轴上润滑油是为了减小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

冰壶比赛中刷冰,是为了把地面刷得更光滑,减小冰壶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旱冰鞋底下装有圆轮,是在相同条件下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

机械手表戴久了要给它上油。

磁悬浮列车。

拉杆箱下面装上轮子。

儿童滑梯的表面非常光滑。

11、增大摩擦力的例子:

加深轮胎花纹是为了增大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运动员在手上涂抹镁粉,是为了增加手与杆子之间的摩擦力

给轮胎套防滑链,是为了增加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绳子上面有花纹。

矿泉水瓶盖子上有竖直的花纹。

11.浮力

1、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做浮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2、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3、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同样大小的物体,质量越轻的越容易浮。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浮。

4、《曹冲称象》利用的就是浮力的原理。

5、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们的形状,将它的体积适当变大,排开更多的水,就会浮在水面,就能承载更多的物体。比如:实心的金属铁在水里是浮的,但是把它制成空心的船就是浮的了。

6、采用什么方法,让A4纸承载更多的硬币?

方法一:将白纸折成一张纸船的形状,可以承载更多的硬币。

方法二:将白纸折叠成长方体的形状,把接触水面的面积折得更大一些,这样白纸受到的浮力更大,就可以承载更多的硬币。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12.点亮小灯泡

1、画出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2、能够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都是一个闭合电路,否则小灯泡不会亮起来。开关可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3、一个完整的电路应包括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四部分。

4、在实验中只能使用电池,不能从插座接电。因为使用交流电做实验,不安全。

5、可以把电路中的小灯泡换成小电铃、发光器或者小风扇等,当电路连接成功后,小电铃、发光器或者小风扇也能正常工作。

6、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要分别连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13.导体和绝缘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水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

2、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3、

上面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这些物品中哪部分容易导电?哪部分不容易导电?各起什么作用?

图1:螺丝刀。后部分是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做成的,不容易导电,防止触电,前部分是用金属做成的,容易导电。

图2:开关。外面的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防止漏电,保证安全,里面跟电线接触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是为了导电。

图3:电工胶布。由绝缘材料组成,防止触电,保证安全。

图4:插座插头。面板是由塑料制成,防止触电。里面由金属制成,便于导电。

4、在日常生活中,跟开关、插座等一样,也是一部分绝缘体,一部分导体的物体有:充电器、电线、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等。

5、通过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我们发现人体也是一个导体。

6、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14.电路暗箱

1、解开电路暗箱的秘密,导致小灯泡不同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小灯泡亮,说明电路是通的,触点间有电路元件;

小灯泡更亮,说明触点间可能串联进了一节电池;

小灯泡更暗,说明触点间可能串联进了一个小灯泡;

亮度基本没有变化,说明很可能只是一段导线或是并联进了电池或灯泡;小灯泡灭,则说明触点之间的电路是断开的,可能什么也没有,也可能是一个断开或损坏的电路元件。

2、在简单电路中增加一节电池,小灯泡会变亮,增加一个灯泡,小灯泡变暗。

15.生活中的电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就是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从此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不同的用电器采用不同的供电方式,生活中的电可以分为直流电和交流电。

3、写出生活中分别使用电池和发电厂供电的用电器。

4、电池和发电厂提供的电是不一样的,电池提供的是直流电,而发电厂提供的是交流电。

5、交流电是从火电厂、太阳能电站、核电站、水电站、风力发电站等发电站输送出来的。

6、使用交流电的地方有:工业生产用电、农业生产用电、交通用电、居民小区用电、商业用电等。

7、电虽然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但有时又具有危险性,电的安全使用与人的生命财产密切相关。

8、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电方面的安全隐患?

A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风筝容易缠上高压线,引发触电事故。

B雨天在大树下躲雨,容易引发触电事故。

C用湿毛巾擦拭通电的电灯泡,容易引发触电事故。

D一个接线板上接多种电器,接线板容易超出用电负荷,导致触电事故,引发火灾。

E用湿手去触摸开关、插头等等。

F电器长时间通电。

G电器使用时间过长,超过使用年限。

9、把许多用电器连接在同一个插座上,或者用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绝缘体过热而引发火灾。

10、做一个水果电池,需要的活动材料有:水果、铜片、锌片、导线、LED

灯等等。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

16.常见的岩石

1、岩石和矿物是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

2、岩石与矿物一直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材料和工具。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均来自岩石和矿物资源。

3、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4、地球上的岩石到处都有,分布很广。

5、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等。不同岩石在断面颜色、颗粒特征、吸水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征。

6、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搜集→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

7、岩石自述

大理岩的自述

同学们好,我叫大理岩,是变质岩的一种,因产于中国云南大理而得名。我的主要矿物为重结晶的方解石、白云石,同学们肉眼可以辨认。我遇到稀盐酸的时候就会产生气泡。我们纯大理石为白色,含杂质时,呈现各种杂色,具有美丽条纹。有的人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是主要的装饰、建筑石料及雕刻石料。

观察、记录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新整理

理整识点单数学各元知四年级下册 姓名 ★数学考试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4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1 )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2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4 和-另一个加数= 加数加数+加数和=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5 减数+差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减数差= =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1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6)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4、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本身,结果得零: a -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⑥ 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全部考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 1、《记金华的双龙洞》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上个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 2、《万年牢》作者是新凤霞;《小英雄雨来》的作者是管桦;《生命生命》的作者是杏林子;《花儿的勇气》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写的。 3、海伦·凯勒是一位盲人作家,她的作品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4、这个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有众神之王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等,关于他们的传说很多,如:金羊毛的故事,特洛亚战争的故事。 5、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6、《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这本书又叫《天方夜谭》,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的“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著名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三个苹果的故事》都出自这本书。 二、课文理解及原文填空。 1、《桂林山水》一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居第一位的意思。 大海——波澜壮阔西湖——水平如镜泰山——峰峦雄伟香山——红叶似火 作者用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样的山指奇、秀、险的山,这样的水指静、清、绿的水。 2、《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3、《中彩那天》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4、做人要做万年牢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8、人们由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从鲸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流线型船体,这样的科学就叫仿生学。 9、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表现了中国孩子热爱和平的思相感情。 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10、读了《触摸春天》一文,我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先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这是什么东西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空气。首先大家先想一想: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自主学习 拿出一个纸团,我如果把纸团放进水里,纸团会湿吗?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现在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纸团并没有湿,怎么回事呢? ②如果有的同学想试,可以让学生多试几次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会吹气球?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 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 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

最新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电、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220V 1 交流电 。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电池的电压是 1.5V 。 2、静电既然存在与所有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平时感觉不到物 物质中同时具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体带电呢? .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例如摩擦 到外界影响 时 ( ) 正负 . 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 . 电荷数量不一样.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 . 3 . . 梳子带 头发 负电荷 正电荷 带 . 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 的现象。 相互吸引 . 4.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不同种电荷互相吸引 。、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 . 5 包括 人类在内的生物 和非生物 。 6.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 . 7 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 电源(动力) . 、 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电路 . 电路 中才能流动。 电流只有在 8.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 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 。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 5500V 以上的高压电.使人触电死亡。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 22 0V 不要 的电。 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9.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 通路。 . 小灯泡的构造有 10 两个连接点。 玻璃泡、灯丝、金属架、 和 . 称为 铜帽 电池的一端是 11 正极 . 。当 ;另一端是 负极 称为 锌壳 . 就会发生 电池的正负极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 . 短路 。短路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 时 发热变烫 . . 电线 . 不仅灯泡不能发光 也会很快坏掉。

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年班座号姓名 一、填空 1、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3、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6、(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7、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2、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3、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5、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6、一个听力有障碍的人;骂他几句也没关系;反正他听不到. (×) 7、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对话必须用无线电话. (√) 8、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习惯.(√) 9、1816年;英国医生兰尼克利用声音传播发明了听诊器.(×) 三、连线题 把人耳的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外耳道产生振动 鼓膜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耳蜗产生听觉 听神经收集声音 大脑把振动转变成大脑能识别的声音信号

(1对4, 2对1, 3对5, 4对2, 5对3 )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期末试卷 年班座号姓名 一、填空 1、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就越(). 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冷空气会(). 3、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4、空气总是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 5、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6、()、()、()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7、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8、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9、摩擦、()、敲击、()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2、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3、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5、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6、一个听力有障碍的人;骂他几句也没关系;反正他听不到. () 7、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对话必须用无线电话. () 8、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习惯.() 9、1816年;英国医生兰尼克利用声音传播发明了听诊器.() 三、连线题 把人耳的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外耳道产生振动 鼓膜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耳蜗产生听觉 听神经收集声音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空气 1、空气的性质 一、填空题: 1、空气就是(混合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比较空气与水的异同:(空气与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就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就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水能瞧得见,空气瞧不见)等。 二、实验回答: 1、把一团纸紧塞在杯低,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不?为什么会这样?答:纸团不会湿。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去。 2、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不?为什么?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答:气球吹不大。因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只有在瓶子上扎些小孔,才能吹大气球。 3、将两只充满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答:刺破气球的一边翘了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4、用手压袋子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后您瞧到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与现象? 答:用手压,手感觉到袋子里有东西往上顶。再用力压,发现袋子被压下去了一点,松开

手后,袋子有回到原来的样子。这就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5、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答:①给自行车轮胎充气②篮球、排球、皮球充气③气枪④气垫船喷雾器等 三、设计实验: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就是否有关? 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步骤1、用绳子穿过吸管,把绳子绷直。2、用气筒分别给两个气球打气,一个的打得多点,一个少点,拧紧口。3、用胶带把打过气的气球固定在吸管上。4、同时放开两个气球,比谁跑得远。 结论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2、热空气与冷空气 一、填空: 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2、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三国时,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1783年,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二、实验回答: 1、空气就是无色的气体,瞧不见,摸不着。在课堂上,我们想到观察空气流动的办法有?答:①把手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手感觉到蜡烛火焰上方有股热气往上冲) ②将纸蛇放在点燃蜡烛的上方。(纸蛇转动起来。蜡烛上方的空气受热上升,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T),冷空气会(下降J )。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C)、(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8、真空状态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新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姓名 ★数学考试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 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6)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4、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本身,结果得零: a -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 a = 0 ⑥ 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2、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 +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字母表示:(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78×(125×8)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字母表示:(a+b) ×c=a×c+b×c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空气 1.空气的性质 一、填空题: 1、空气是(混合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水能看得见,空气看不见)等。 二、实验回答: 1、把一团纸紧塞在杯低,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答:纸团不会湿。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去。 2、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答:气球吹不大。因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只有在瓶子上扎些小孔,才能吹大气球。 3.将两只充满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答:刺破气球的一边翘了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4、用手压袋子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后你看到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 答:用手压,手感觉到袋子里有东西往上顶。再用力压,发现袋子被压下去了一点,松开手后,袋子有回到原来的样子。这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5、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答:①给自行车轮胎充气②篮球、排球、皮球充气③气枪④气垫船喷雾器等 三、设计实验: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步骤1、用绳子穿过吸管,把绳子绷直。2、用气筒分别给两个气球打气,一个的打得多点,一个少点,拧紧口。3、用胶带把打过气的气球固定在吸管上。4、同时放开两个气球,比谁跑得远。 结论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2.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填空: 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2.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三国时,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1783年,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二、实验回答: 1.空气是无色的气体,看不见,摸不着。在课堂上,我们想到观察空气流动的办法有?答:①把手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手感觉到蜡烛火焰上方有股热气往上冲) ②将纸蛇放在点燃蜡烛的上方。(纸蛇转动起来。蜡烛上方的空气受热上升, 引起纸蛇转动。) 2.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用实验证明。 答:①在木棍的两端各挂一个纸杯保持平衡②用燃烧的火柴烤热一端纸杯内的空气。 ③移开燃烧的火柴,不再平衡,发现被烤热的纸杯这端轻,上升,冷的那端下降。说明: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空气重会上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组 教材分析: 第一组课文包括三首古诗、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编者精心地挑选文章,带领孩子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在教学中,紧紧地围绕“走遍千山万水”的专题,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 力。

第1课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 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

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忆江南》 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同时,“词”这种体裁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第2课《桂林山水》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本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最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作者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重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语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也不要着急,等学习了课文内容后,再回头来,理清顺序就容易了。在学习的过程,可以设计一些语言训练,用“时而……时而……”,“即使……也……”这些词说话,在训练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多角度思维,天上的、地上,远的、近的都可以联系起来,给孩子们的思维拓展更广阔的空间,这样的学习才有意思。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实验题: 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橡皮铅笔1只。制作过程: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二、制作雨量器 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 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8、真空状态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9、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再提起一次重盖。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⑴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⑵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管,叫做减法 加数 + 加数 =和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被减数-差 =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2、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⑵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管,叫做除法 因数×因数 =积被除数÷除数=商 积÷因数=因数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 加减法。 6、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 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二、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 = 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a-b)×c=a×c-b×c 三、简便计算 1、常见乘法计算: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 3、加法结合律简算: 4、乘法交换律简算: 50+98+50 488+40+60 25×56×4 =50+50+98 =488+(40+60)=25×4×56 =198 =588 =5600 5、乘法结合律简算: 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算: 99×125×8 65+28+35+72 =99×(125×8)=(65+35)+(28+72) =99000 =200 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算: 8、乘法分配律简算: 25×125×4×8(一)、分解式 =(25×4)×(125×8) 25×(40+4) =100×1000 =25×40+25×4 =100000 =1100 (二)、合并式(三)、特殊1 (四)、特殊2 135×12—135×2 99×256+256 45×102 =135×(12—2)=256×(99+1)=45×100+45×2 =1350 =25600 =4590 (五)、特殊3 (六)、特殊4 99×26 35×8+35×6—4×35 =(100—1)×26 =35×(8+6—4) =100×26—1×26 =35×10 =2574 =350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1)

2020新教材苏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套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 给动物分类 2 鱼类 3 鸟类 4 哺乳类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5 运动与位置 6 不同的运动 7 运动的快慢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8 力与运动 9 弹力 10 摩擦力 11 浮力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12 点亮小灯泡 13 导体和绝缘体 14 电路暗箱 15 生活中的电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 16 常见的岩石 17 认识矿物 18 矿物与我们的生活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1《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科学探索目标 1、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 2、摸脊椎,体验脊椎特点。 3、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 3、了解珍贵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重点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给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难点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视频,提问:你们认识哪些动物? 2、进一步提问: 你去过动物园吗? 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 展示动物园参观示意图。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 区的? 归纳: 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观看视频,回 答 看图回答 交流 从视频和旅游等 方面入手,让学 生知道动物的种 类很多,应该进 行分类。 讲授新课一、给动物分类 1、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 提示:首先确定分类标准。 把分类情况记录下来。小组内确定标 准给动物分类 给动物分类需要 一定标准。按不 同标准会有不同 分类。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全 册 教 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 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 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1、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 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2、尽量不空座或少空座。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3、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 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 )× c = a× (b×c )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补充:(a-b)×c=a×c-b×c 4、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 ÷b ÷c= a ÷(b×c) 。 三、简便计算 常见乘法计算:(1) 25×4=100 125×8=1000 25×8=2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198 =488+100=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7、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用 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用字母表示:(a - b) ×c= a×c - 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