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及其防治(1)

合集下载

登革热的认识及防治事项

登革热的认识及防治事项

登革热的认识及防治事项发布时间:2021-07-07T15:32:07.56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1期作者:黄小波[导读]黄小波(雅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雅安625000)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引起的急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疾病之一,潜伏期为1-14天,多在7天左右发作,主要症状包括全身发热、头疼难忍、关节疼痛等,根据患者体质的差异,少部分患者会有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及时得到治疗的话能够痊愈。

1 登革热概述登革热传染病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非洲、东南亚最为流行,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区,多发病于5-11月份。

登革热的死亡率在1%-5%左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演变成为重症登革热,死亡率会达到20%左右。

该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包括登革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蚊虫传播,人类普遍容易感染,婴幼儿发病率更高。

2 登革热病因登革病毒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进入人体,在人体内细胞进行繁殖和增生,进入血液循环,能够导致病毒血症,在血液循环的作用下,进入人体淋巴组织,在单核细胞内增值到一定程度,形成二次病毒血症。

登革病毒能够和抗体进行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对人类血管产生破坏作用,造成血管过度扩张,引发充血等症状,导致休克。

重症患者的血管通透性会大大增加,没有明显细胞损伤。

3 登革热症状通常来说该疾病的潜伏期在1-14天左右,可以按照病程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临床上将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

3.1发热期(1)发热:体温升高是登革热患者的主要症状,在发病的24小时之内体温会达到40℃,持续时间多为3-7天,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多数患者会在发热后的1-3天内逐渐消退,1天之后又会再次发热,在临床上被称为马鞍热;(2)皮疹:会在疾病发生后的3-6天内出现,多为出血性皮疹和充血性皮疹,最初出现的部位为四肢,随后散布到躯干和全身,皮疹持续3-5天后逐渐消退;(3)出血:在发病后的5-8天内会有出血的症状,根据患者个人体质的差异,出血部位会有所不同,一般常见部位包括鼻腔、皮肤、牙龈、阴道等;(4)其他:全身淋巴结肿大,有强烈疼痛感。

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

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

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在全球范围内,登革热的流行日益严重,对公众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登革热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登革热的发病率,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在登革热流行季节内,将本地疫情控制在最低水平,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防控原则(一)预防为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登革热的传播。

(二)综合治理整合各方资源,采取环境治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综合整治蚊虫滋生地,降低蚊虫密度。

(三)科学防控依据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控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防控方法,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依法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加强对登革热防控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组织管理成立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本地的登革热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由卫生健康、爱卫办、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城管、教育、社区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

四、防控措施(一)加强疫情监测1、建立健全登革热监测网络,加强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急诊科等重点科室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

2、开展蚊媒监测,定期对居民区、公园、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蚊虫密度监测,掌握蚊虫的种类、密度和分布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病例管理1、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诊疗规范,对疑似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及时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2、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感染者。

(三)开展环境整治1、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卫生死角,清除积水,消除蚊虫滋生地。

2、加强对居民区、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登革热及其防治

登革热及其防治

传播途径与高发期
传播途径
登革病毒主要通过伊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雌性伊蚊是主要 传播媒介。
高发期
登革热多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每年5月至11月为高发季节,其中7月至9月 为高峰期。
易感人群与预防措施
易感人群
无特定易感人群,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感染登革病毒。
预防措施
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灭蚊、防蚊和个体的防护。
登革热及其防治
2023-10-27
contents
目录
• 登革热概述 • 登革热病理生理 • 登革热防治措施 • 登革热案例分析 • 登革热对公共卫生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 登革热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登革热概述
定义与症状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 在人群中传播。
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三痛征(头痛、眼痛、肌肉痛)、 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
社区现状
该社区存在一些卫生死角,如楼道堆积物、公共垃圾桶等,为蚊 虫滋生提供了条件。
防控措施
社区居委会组织志愿者定期清理卫生死角,开展灭蚊消杀活动,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
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社区环境明显改善,登革热病例明显减少 。
案例三:某医院登革热诊断与治疗体会
诊断经验
防止蚊子叮咬。
个人防护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穿长袖衣服 、长裤,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 外出,如需外出,应使用有效的 防蚊用品。
社区合作
加强社区合作,进行集体灭蚊行动 ,清理积水等蚊子滋生地。
治疗措施
01
02
03
休息与饮食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 以增强免疫力。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概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为了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登革热的预防控制方案,包括病毒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病毒传播途径登革病毒主要通过蚊子传播,感染者的血液中含有病毒,当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其他人时,病毒会进入新宿主的体内,从而引发新的感染。

因此,控制蚊子的繁殖和传播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

二、预防措施1.个人防护措施(1)穿着长袖长裤,尽量减少暴露的皮肤面积。

(2)使用驱蚊剂,选择有效成分含量高的产品。

(3)避免在蚊子活动最频繁的时段外出,如黄昏和清晨。

(4)在室内设置蚊帐,确保睡眠环境的安全。

(5)清除室内外的蚊子滋生地,如清理积水容器、清洗花盆等。

2.社区防控措施(1)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垃圾、消毒公共场所。

(2)建立蚊子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病媒蚊的滋生地。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开展蚊虫防治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防控水平。

三、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已有一些登革热疫苗上市,并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疫苗接种能够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积极接种登革热疫苗,特别是居住在登革热高发地区的人群。

四、环境卫生管理(1)清理积水容器,避免蚊子滋生。

(2)定期清洗花盆、花瓶等室内容器,消除潜在的滋生地。

(3)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减少蚊子的滋生条件。

(4)定期检查下水道和排水系统,确保畅通。

五、监测和报告(1)建立登革热疫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加强医疗机构的病例报告和登记工作,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3)开展病媒蚊监测,发现病媒蚊滋生地和密度变化。

六、紧急响应一旦发现登革热疫情,应立即启动紧急响应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疫情控制。

包括加强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病例、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医疗救治等方面的工作。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近年来,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趋势有所上升,对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防控制方案。

一、登革热的流行特征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中南美洲等地区。

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也是登革热的高发地区。

登革热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 5 月至11 月高发,其中 7 月至 9 月为发病高峰期。

登革热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患者在发病前 1 天至发病后 5 天内具有传染性,隐性感染者虽然不发病,但同样能够传播病毒。

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中,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给健康人。

二、预防控制措施(一)加强疫情监测1、建立健全登革热监测网络,加强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的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

2、开展蚊媒监测,定期对重点地区的蚊虫密度、种类进行监测,评估疫情传播风险。

(二)控制传染源1、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如有发热等症状,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切断传播途径1、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措施。

要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滋生地。

清除积水:对室内外的各种积水容器,如花盆、水缸、水桶等,要定期清理,防止蚊虫滋生。

填平洼地:对容易积水的洼地、树洞等,要进行填平或清理,减少蚊虫栖息场所。

疏通沟渠:保持排水系统畅通,防止积水。

2、加强蚊虫防制物理防蚊: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等,防止蚊虫叮咬。

化学防蚊:使用蚊香、驱蚊液、灭蚊气雾剂等驱蚊灭蚊产品。

生物防蚊:在池塘、湖泊等水域放养鱼类,捕食蚊虫幼虫。

(四)保护易感人群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宣传登革热的防治知识,让公众了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方法,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通风、避免蚊虫叮咬等。

关于防治登革热的预防措施通知

关于防治登革热的预防措施通知

关于防治登革热的预防措施通知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近期,登革热疫情在部分地区有所抬头,为了保障大家的身体健康,提高对登革热的防控意识,有效预防登革热的传播,现将有关预防措施通知如下:一、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患者感染后会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1、蚊媒传播伊蚊叮咬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子体内大量繁殖,再叮咬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2、血液传播极罕见情况下,通过输血、共用注射器等途径可能会导致登革热的传播。

三、登革热的预防措施1、环境整治(1)定期清理家中及周边的积水容器,如花盆、水桶、水缸、废弃轮胎等,因为这些地方容易滋生蚊虫。

(2)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垃圾,尤其是角落里的垃圾。

(3)疏通下水道,避免积水。

2、防蚊灭蚊(1)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减少蚊虫进入室内的机会。

(2)使用蚊香、电蚊拍、驱蚊液等驱蚊产品,外出时可涂抹驱蚊花露水。

(3)在蚊虫活动频繁的时段(如清晨和傍晚),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穿长袖衣物、长裤,并避免在树荫、草丛等蚊虫密集的地方停留。

3、个人防护(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

(2)避免在蚊虫出没的地方裸露皮肤。

4、加强监测(1)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的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2)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登革热的监测和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社区和单位的防控措施1、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定期对公共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消灭蚊虫滋生地。

2、在社区和单位内设置宣传栏,宣传登革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居民和员工的防控意识。

3、定期进行蚊虫消杀工作,重点对垃圾桶、下水道、绿化带等容易滋生蚊虫的地方进行处理。

五、学校的防控措施1、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登革热防治知识》课件

《登革热防治知识》课件

登革热的发病症状
登革热的发病症状通常在感染后 1-2周内出现,包括突然发热、 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皮疹等

严重时可能出现出血、休克甚至 死亡等症状,尤其是儿童、老人 、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更容
易出现重症病例。
登革热的并发症可能包括心脏疾 病、肝脏疾病等,需要特别关注
和治疗。
02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防蚊灭蚊
01
02
03
04
安装纱窗、门帘、蚊帐等防蚊 设施。
使用驱蚊剂、蚊香、电蚊拍等 驱蚊用品。
定期清理家庭环境,保持卫生 整洁,减少蚊虫滋生。
定期进行灭蚊处理,包括使用 杀虫剂、捕蚊器等。
个人防护
01
穿着长袖长裤、袜子等 防护衣物,减少暴露部 位。
02
避免在清晨和黄昏等蚊 子活跃的时间段外出。
针对登革热的四种血清型,开发出能够同时预防所有四种血清型的疫苗。
疫苗接种策略的优化
通过改进疫苗接种方案,提高疫苗的接种率,从而有效预防登革热的传播。
防治策略的优化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登革 热的传播和防治。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登革热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 登革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对症治疗
针对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使用解热镇痛药、镇静剂等药物治疗 。
并发症治疗
出血治疗
对于出血严重的患者,应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或进行输血治疗 。
心脏疾病治疗
对于并发心脏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心脏疾病,给予相应 的药物治疗和护理。
04
登革热的预防控制
疫情监测与控制
监测系统建设
建立健全登革热的监测系统, 通过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和 病例报告等多种渠道收集疫情

登革热防治知识点

登革热防治知识点

登革热防治知识点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相对较为普遍,但近年来也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增加。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关于登革热防治的重要知识点。

1.登革热的症状和传播方式登革热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皮疹、恶心和呕吐等。

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至7天内出现。

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传播,感染蚊子叮咬感染者后,再叮咬其他人传播病毒。

2.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措施•消灭蚊子滋生地:登革病毒主要由伊蚊传播,因此消除蚊子滋生地非常重要。

清理积水容器、及时修复漏水设施、清洁花瓶及花盆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使用防蚊措施:在登革热高发地区,使用蚊帐、蚊香、蚊液等防蚊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穿长袖、长裤也可以帮助防止蚊子叮咬。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清洁,定期洗澡,可以减少蚊子叮咬的机会。

•接种疫苗:目前已有登革热疫苗可供接种,在高风险地区或计划前往高风险地区的人士应考虑接种疫苗。

3.确诊和治疗方法如果怀疑感染了登革热,应立即就医。

医生可以通过检查症状、体温和实验室检测来确诊。

目前,没有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登革热,因此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和提供支持性治疗。

患者需要休息、保持水分摄入、用退烧药物降低体温、监测病情等。

4.社区参与的重要性登革热的防治需要社区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社区居民应加强个人防蚊意识,积极清理环境中的积水,定期检查花瓶、花盆等潜在的滋生地点。

政府和健康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提供培训,组织防蚊活动等,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5.登革热的全球挑战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登革病毒的传播范围可能会扩大。

因此,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制定和实施预防和控制计划,以减少登革热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总结: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消灭蚊子滋生地、使用防蚊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和接种疫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