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显示器技术简介
3D显示技术介绍

3D显示器的性能要求
不同的应用领域所需的显示性能: 高亮度主要为户外使用需求; 裸眼需求讲究便利性及3D 显示效果; 2D/3D 切换主要因应显示内容的多样性; 多人同时观看则是考量同时间内多位观看人数的利益。
3D项目的进展
通过对各种3D显示技术的对比,对各种3D技术应用 市场的分析,可以看出视差障壁技术凭借其生产成本 低,技术难度小,而且可以实现2D/3D显示切换等优势 必将成为消费类电子市场的主流技术。也是我们公司重 点开发的3D产品。
3D显示技术介绍
3D显示技术概况
图像显示器是传递信息中人类接受外部信息的重要手 段,立体图像显示器将场景的三维信息全部再现出来,显 示具有纵深感的图像,观看者可以直接看出图像中各物体 的远近、纵深,并迅速直观地洞察图像的现实分布状况, 从而使观看者能获得更加全面而直观的信息。
3D视觉形成的条件
要使一幅画面产生立体感,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
双凸透镜(Lenticular)技术
和视差障壁技术不同,双凸透镜不会阻挡光,故显示器辉度不受影 响,但由于其3D显示原理仍与视差障壁技术相同,解析度仍将降低。 另外,由于间距及高度恒定的凸透镜不易生产,制程困难度也较高。
两片LCD重叠式3D显示技术
日立推出了最直观的3D 显示技术——直接以2 片显示不同画面的TFT LCD制造景深,使画面 产生3D 效果。
以上3种技术均需要佩戴特殊的眼镜方 可实现3D显示,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了很 多的麻烦,而裸眼立体显示器则不需要 辅助的工具就可以自由地欣赏立体效 果,给人们以临场感和沉浸感,是将来 立体显示器件的主要发展方向。后续将 介绍几种常用的裸眼立体显示技术。
视差障壁(Parallax Barrier)技术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对观察者头部旳位置和观察角度有较严格旳限制 ;
不能显示或只能显示很有限旳运动视差图片 ;
水平辨别率损失,画面亮度较低 。
研究方向
更精确旳深度图;
区域移动补点研究 ;
运动视差图像旳研究 ;
新型构造和器件旳研究 。
返回
集成显示技术(Integral Imaging )
• 集成显示技术又称全景显示,于 1923年由 Lippmann发明。
体显示:G体像素
T体像素;
自动立体显示:到达上K旳可视区域;
MEMS器件在三维立体显示中旳应用;
全运动视差旳实现;
谢谢各位老师同学, 请提出宝贵意见。
被动发光旋转扫描体显示系统
Felix3D三维显示系统
可显示物体旳体像素数目10k。
被动发光旋转扫描体显示系统
Perspecta 3d显示屏
辨别率:768*768*192; 色彩格式:24bit RGB; 旋转屏转速:730rad; 体像素数:100M; 帧频:2409FPS; 接口数据率:4.68GB; 显示范围:10英寸; 可视角度:360°。
静态体三维显示技术
基于空间等离子体旳三维显示技术
静态体三维显示技术
DepthCube三维显示系统
体三维显示系统
最新进展
南加州大学研制旳三维显示系统
体三维显示系统
南加州大学研制旳三维显示系统旳 创新之处:
使用与水平成45度旳旋转镜来替代平面漫反射屏幕 。 研制了基于DLP旳帧频可高达5000fps旳超高速彩色投影机
体三维显示系统旳分类
目前,体三维显示系统从显示空间旳形成上划分可分为两
类:
•主动发光旋转扫描体 三维显示
•螺旋屏
3D显示技术的论述

3D显示技术论述UESTC 2805104003 denphen2010.12.1一、定义:3D(Three Dimension)即是指三维空间。
3D显示技术,是指显示三个维度显示的信息,产生三维信息感受。
相比普通的2D画面,3D更加立体逼真,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3D原理:由于人的双眼分布在鼻子两侧,两瞳孔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人眼在观察物体的角度会略有差异,因此能够辨别物体空间位置,产生立体的视觉。
因而,3D显示技术也是以此为基本原理,让人眼两个眼睛接受具有一定夹角的信息而让人产生立体的视觉感受。
由不同的方法可以分为各种各样的3D技术。
三、3D技术的分类由是否佩戴眼睛可以把3D技术可以分为裸眼式和眼镜式两种。
如果细分的话,眼镜式3D技术可分为色差式、快门式和偏光式(也叫色分法、时分法、光分法)三种。
裸眼式3D技术可分为透镜阵列、屏障栅栏和指向光源三种。
每种技术的原理和成像效果都有一定的差别。
下面分析一下这六种3D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四、3D技术的原理分析和优缺点分析1、眼镜式3D技术(1)色差式色差式利用颜色过滤原则,由旋转的滤光轮分出光谱信息,使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进行画面滤光,使得一个图片能产生出两幅图像,人的每只眼睛都看见不同的图像,从而实现立体显示。
色差式3D历史最为悠久,成像原理简单,实现成本低廉,但是3D画面效果也是最差的,需要配合色差式3D眼镜才能看到3D效果。
色差式3D先目前我们较为最常见的滤光片颜色通常是红/蓝,红/绿,或者红/青,目前采用这种技术已经落后,很少采用。
优点:技术难度低,成本低廉缺点:3D画质效果不是最好,画面边缘易偏色(2)快门式快门式3D技术是通过提高画面的快速刷新率(至少要达到120Hz)来实现3D效果,属于主动式3D技术。
当3D信号输入到显示设备后,120Hz的图像便以帧序列的格式实现左右帧交替产生,通过红外发射器将这些帧信号传输出去,负责接收的3D眼镜在刷新同步实现左右眼观看对应的图像,并且保持与2D视像相同的帧数,人的两只眼睛看到快速切换的不同画面,并且在大脑中产生3D效果。
第三章--光电显示技术4—3D显示技术

视觉因素-光角&视角
光角
视角
立体视觉的形成
具有深度感的图像,形成立体感
二、3D显示技术分类 3D显示 非全息 辅助设备
色分法
全息
裸眼式
视察挡板法
裸眼式
透镜全息法
反射全息法 全像全息法 体积全息法
透镜阵列法
光分法 时分法 微镜投影法 微位相差板法 指向光源法
3D显示分类
3D显示技术原理
体显示技术
• 这类技术会使人眼产生矛盾的晶状体焦距调节和 视线汇聚调节,长时间观看会产生视觉疲劳。
体显示技术
原理
• 此种技术是在物理上显示了三个维度,能在空间 中产生真正的3D效果。成像物体就像在空间中真实 存在,观察者能看到科幻电影中一般“悬浮”在半 空中的3D透视图像。 • 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说,平面图像对应了二维 数组,每个元素被称为像素;而三维图像对应三维 数组,每个元素被称为体素。体显示技术正是在空 间中表现了这个三维数组。
全息技术
原理
• 全息技术是利用光波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 现物体的真实感的一种成像技术。 • 全息技术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 效应。除用光波产生全息图外,现在已发展到可用 计算机产生全息图,然而需要的计算量极其巨大。 • 全息术应该是3D显示的终极解决方案,但目前还 有很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短期内难有成熟产品量 产。
快门式3D眼镜
HMD 头盔式显示器
快门式
显示器效果
快门式显示效果图
眼镜效果
视差屏障式
显示器同时播放左、右眼影像像素交叉,再由 显示器表面贴附具栅栏结构的屏障片(Barrier)限制 光的行进路线,观赏者于左、右眼影像画素光线集 中之设定区域达到立体视觉感受。
3D显示技术概述

3D显示技术概述3D显示技术是指能够呈现立体效果的显示技术。
它通过模拟人眼双目的视觉差异,使得观众可以感受到真实的深度感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3D显示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电影、电视、游戏、虚拟现实等。
其中,3D电影最先出现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3D电影利用特殊的眼镜,如红蓝眼镜,偏振眼镜等,将不同角度的影像分别发送给左右眼,使得观众可以感受到真实的深度感。
同时,为了增加观影的沉浸感,电影院中通常还会有特殊的声音、光线等环境效果。
在电影制作方面,3D电影需要通过双目摄像机或者计算机生成的方式来制作特殊的影像效果。
除了电影之外,3D显示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电视领域。
传统的3D电视通常需要佩戴特殊的眼镜来观看,而现在则有许多无需佩戴特殊眼镜的裸眼3D技术。
裸眼3D技术利用特殊的光栅或者滤光片来对光线进行分解,从而使得左右眼只能接收到不同的图像,从而呈现出3D效果。
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自动立体展示技术的3D显示技术,它通过追踪观众的位置信息来调整显示图像,使得不同的观众可以看到适合自己的3D图像。
游戏是另一个广泛应用3D显示技术的领域。
在游戏中,3D图像能够在增强玩家的沉浸感的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好的操作体验。
目前,游戏领域中最为广泛应用的3D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佩戴特殊的眼镜和头盔来模拟真实场景,使得玩家能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游戏中。
除了以上几个领域,3D显示技术在医疗、建筑设计、教育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医疗领域,医生可以通过3D技术更加直观地观察患者的器官结构,辅助诊断和手术操作。
在建筑设计领域,通过3D技术可以更加真实地模拟建筑物的外貌和内部结构,从而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在教育领域,3D技术可以呈现生动的场景和模型,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学习知识。
总之,3D显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技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预见,未来3D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为人们带来更加真实、沉浸式的体验。
3D显示技术原理及发展(比较全面)

透射式全息显示图像:透射式全息显示图像属于一种 最基本的全息显示图像。记录时利用相干光照射物体, 物体表面的反射光和散射光到达记录干板后形成物光 波;同时引入另一束参考光波(平面光波或球面光波) 照射记录干板。对记录干板曝光后便可获得干涉图形, 即全息显示图像。再现时,利用与参考光波相同的光 波照射记录干板,人眼在透射光中观看全息板,便可 在板后原物处观看到与原物完全相同的再现虚像。
透镜阵列显示器及其合成原理
微透镜投影:将图像投影到由微透镜组成的显
示屏上,经过有微透镜折射产生相差来达到立 体成像。
为透镜投影显示器
微位相差板法:微位相差板法是台湾光电研究院研 究成功的一种裸眼立体显示技术。使用微位相差板 改变光的偏极态来达到左、右视图的分离。微位相 差板立体显示器不需要戴眼镜,但是视角很小,需 要和头部跟踪装置配合使用
光分法显示图解
3D图 像的 形成
圆偏振
光的形 成
采用交错偏光片的 3D 液晶电视
偏光片眼镜
时分法:(快门法)通过提高屏幕刷新率把图 像按帧一分为二,形成左右眼连续交错显示 的两组画面,通过快门式3D眼镜的配合,使 得这两组画面分别进入左右双眼,最终在大 脑中合成3D立体图像。
快门式3D眼镜 HMD 头盔式显示器
讲解内容
•什么是3D显示技术 •3D显示技术的种类 •3D显示技术的原理 •3D显示技术的优劣 •3D显示技术的发展 •3D显示技术的展望
3D显示
3D显示技术就是利用一系列的光学方法 使人左右眼产生视差从而接受到不同的 画面,在大脑形成3D(3Dimensions) 立体效果的技术。
3D显示分类
微镜投影法: 对光源要求较高,体积大。 微位相差板法:画面清晰,视角很小,需要和头部
3D显示技术及原理

3D显示技术及原理目前,主流的3D显示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活动式立体显示技术(Active Stereo Display)、自动立体显示技术(Autostereoscopic Display)、延迟立体显示技术(Lenticular Display)、亮点调制立体显示技术(Parallax Barrier Display)和体感互动立体显示技术(Interactive Stereoscopic Display)。
下面对这几种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活动式立体显示技术是通过佩戴一副特殊的眼镜实现的。
这种眼镜通过活动式的方式,在用户的左右眼分别显示不同的图像,从而使得用户产生立体感。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缺点是需要佩戴特定的眼镜才能够获得立体效果。
自动立体显示技术是一种无需佩戴额外设备就能够获得立体效果的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了视差(parallax)原理,通过在屏幕上显示不同深度的图像,使得观众在不同角度观看时能够看到不同的图像。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使用方便,不需要额外设备,缺点是视角受限,仅适合单个观众使用。
延迟立体显示技术是通过在屏幕前方放置特殊的透镜来实现的。
这种透镜可以将左右眼的图像进行分隔,并且能够根据观众的位置调整透镜的倾斜程度,从而使得观众在不同位置观看时能够看到不同的图像。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观看角度较大,缺点是视角范围内存在图像的失真。
亮点调制立体显示技术是通过在屏幕上放置像素级的透镜来实现的。
这种透镜能够根据左右眼的视点位置调整透镜的透光率,从而使得观众的左右眼看到不同的图像。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图像清晰度高,缺点是成本较高,且需要较高的分辨率支持。
体感互动立体显示技术是将3D显示技术与体感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显示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传感器等设备获取观众的体感数据,根据观众的动作姿态来调整显示的立体图像,从而使得观众能够实现虚拟世界中的互动体验。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增强了用户的沉浸感和参与感,缺点是设备复杂且成本较高。
3D显示技术原理及发展简介—前沿显示技术 共28页

位相差板法:微位相差板法是台湾光电研究院研究成功的一 种裸眼立体显示技术。使用微位相差板改变光的偏极态来达 到左、右视图的分离。微位相差板立体显示器不需要戴眼镜, 但是视角很小,需要和头部跟踪装置配合使用
n
特殊照明法:线光源照明法的立体显示器在LCD的像素 层后使用一系列并排的线状光源给像素列提供背光照明, 线光源宽度极小并与液晶屏的列像素平行。密集的线光 源照明使奇、偶列像素的图像传输路径分离,使左、右 眼看到对应的画面。
透镜阵列法:在显示器前面板镶上一块柱透镜板组成 裸眼立体显示的光学系统,像素的光线通过柱透镜的 折射,把视差图像投射到人的左、右眼,经视觉中枢 的立体融合获得立体感。柱透镜板由细长的半圆柱透 镜紧密排列构成,下图显示了柱透镜方法的原理。左 右眼视图分别位于奇列和偶列像素上,形成视图分区。
微透镜投影法:将图像投影到由微透镜组成的显示屏 上,经过有微透镜折射产生相差来达到立体成像。
反射式全息显示图像:将物体置于全息板的右侧,相干 点光源从左方照射全息板。将直接照射至全息板平面上 的光作为参考光;而将透过全息板(未经处理过的全息 板是透明的)的光射向物体,再由物体反射回全息板的 光作为物光,两束光干涉后便形成全息显示图像。由于 记录时物光与参考光分别从全息板两侧入射,故全息板 上的干涉条纹层大致与全息板平面平行。再现时,利用 光源从左方照射全息板,全息板中的各条纹层宛如镜面 一样对再现光产生出反射,在反射光中观看全息板便可 在原物处观看到再现的图像。
4 部分3D产品
全球首款裸眼3D笔记本东芝 Qosmio F750
东芝56寸裸眼3D电视原型机
LG的3D产品
任天堂3DS
易维视推出多视点转换处理器
双视点内容已成为事实上的三维影视内容工业标准,而裸眼 三维显示基本上是多视点显示方式,因此多视点转换技术是 裸眼三维显示的关键技术。目前多视点裸眼三维显示设备需 要离线制作内容,使用专用软件播放。使用EVT301,可实时 实现单视点/双视点内容的多视点裸眼三维显示,架起内容与 裸眼三维显示之间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點
特殊材料
LC Shutter Glasses 、120Hz系統、高速 GPU、Dual-link DVI 1.6X LCD監視器、NB 、 LCD TV
成本乘數 應用
南亞導入3D產品以開發液晶快門眼鏡及投影機液晶光閘產品最合適。
3D液晶光閘產品規格
項次 1 2 3 4 5 6 項目 Frame frequency Reflash Shutter Tr Tf NLK(三星) 120Hz 240Hz 60Hz 120Hz 0.3ms 3.5ms 4um 9v 40% 300 0° 7 視角 (Deg) 25 0.3ms 1.7ms 2um 10v 70% 1000 40 愛爾得 240Hz 120Hz 0.3ms 1.7ms 2um 10v 35% 1000 — 台達電(#174) 120 Hz 60Hz 1ms 2.5ms 4um 20v 90% (無偏光片) — —
•1.空間多工平面裸眼立體顯示系統: 視差遮蔽立體顯示 (Parallax Barrier) 柱狀透鏡立體顯示(Lenticular Lens) •2.時間多工平面裸眼立體顯示系統: 指向性背光3D膜
24
空間多工顯示系統
25
裸眼式視差屏障 ( Parallax Barrier,光柵式)
• 技術原理: 顯示器同時播放左、右眼影像畫素交叉,再藉由顯示器表面貼附 具柵欄結構的屏障片(Barrier)限制光的行進路線,觀賞者於左、右 眼影像畫素光線集中之設定區域達到立體視覺感受,若觀賞者於 非設定區域會有明顯的畫面干涉(Crosstalk)。
Wheatstone’s Mirror Stereoscope Viewer(1835)
3
3D立體影像原理
1. 立體感: 雙眼可由光角、視差,來判斷物體的遠 近、層次,即創造物體的立體感。
2. 光角: (Optical Angle) 物體與兩眼所形成的角度稱之為光角 ,我們利用光角來判斷物體的遠近。 3. 視差: (Parallax) 透過我們雙眼各自看到目標物位置的 差 異性。「光角」愈大其「視差」也愈大。
最適觀賞區間
26
視差屏障 3D轉2D
• 若將barrier的製作,改用可切換狀態的 LC Barrier就可做到2D/3D顯示切換模式
27
視差屏障-- 多視角(Multi-View)
• 視差屏障多視角立體技術為藉由多台Camera 視角拍攝,可讓觀賞者感受 不同視角的3D 立體視覺,若3D 採用N 台Camera 拍攝,預期將有(N-1) 種3D 立體視覺感受,但觀賞者所感受的影像畫面亮度及解析度皆為2D 畫面的1/N 。 視差屏障3D 顯示技術關鍵性價值在於“可調焦距式視差屏障”,通常為 液晶式視差屏障(LC Barrier),觀賞者可依與顯示器距離調整最適柵欄結 構,或完全透光觀賞2D畫面。
6. 3D 顯示技術: 將不同視角拍攝的影像分別投射於左右 眼方能達成立體效果,技術的基本要求是 能讓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有些許不同。
6
7
8
9
3D影像產業相關產品
10
3D顯示器技術分類
目前3D顯示器技術大致可區分為眼鏡式和裸眼式技術: 1. 眼鏡式3D(with glasses) ◆被動式眼鏡(passive glasses) 彩色眼鏡(anaglyph) 偏光式眼鏡 ( Polarizer glasses ) ◆主動式眼鏡(active glasses ) 快門式眼鏡 ( Shutter glasses ) 2. 裸眼式3D(without glasses) ◆空間多工(spatial-multiplexed) 視差屏障 ( Parallax Barrier,光柵式 ) 柱狀透鏡 ( Lenticular Lens ) ◆時間多工(Time-multiplexrd) 指向性背光3D膜
•
28
裸眼式柱狀透鏡 ( Lenticular Lens )
• 技術原理: 顯示器表面貼附凸透鏡,依據聚光及折射原理改變光行進方向,觀 賞者於左、右眼影像畫素光線集中之設定區域達到立體視覺感受。 “柱狀透鏡” 優點為顯示器透光程度較視差屏障式來得佳,然而 透鏡精密度及製程要求嚴謹,畫面干涉(crosstalk) 情況不易消除。
16
時間分割
17
微相位差膜(Micro-Retarder)
• 相位差膜(Retarder Film)具偏極光旋轉特性:利用光的相位延遲 (Phase Retardation) 原理,將入射偏極光旋轉一定的偏極角度,如 :水平式偏極光穿過1/2λ相位差膜後則轉為垂直式偏極光。 • 微相位差膜(Micro-Retarder):利用化學、雷射、熱處理等加工處 理方式消除相位差膜某些區域的相位延遲效果,亦即透過微結構 形成微相位差膜。
• 偏極光(Polarized Light): 光具前進方向、頻率以及振動方向,若針對特定振動方向前進的光 則稱之為偏極光。換言之,光為眾多不同之偏極光所集合。 • 偏光片(Polarizer) 為讓特定振動方向的光穿透,達到光偏極化 (Polarized) 效果,如:垂直式偏極光、水平式偏極光、圓偏極光 (Circular Polarized Light)
18
偏光式眼鏡(顯示器)
• 技術原理: 將左右眼欲看到影像以奇/偶列形成顯示影像,再藉由顯示器表面 貼附”微相位差膜(Micro-Retarder)”轉為互相垂直的偏極光, 觀 賞者透過偏光式眼鏡達到立體視覺感受。顯示器不同區域的畫素 分別負責不同方向的偏極光,所感受到的畫面解析度及螢幕亮度 僅為播放2D影像的50% 。
3D顯示器技術簡介
1
大綱
一. 3D立體影像原理 二. 3D顯示器技術種類 三. 眼鏡式立體顯示系統 四. 裸眼立體顯示系統 五. πCell 原理
六. 液晶光閘開發評估
2
3D 顯示器的發展
• • • • • • • 1830s —Mirror Stereoscope Viewer, by Wheatstone 1850s —紅藍眼鏡立體影片,by D’Almeida 1920s —Shutter式立體影片,by Hammond 1936 —MGM推出紅藍眼鏡商業電影 1939 —偏極眼鏡立體影片, by ChrystlerCo. 1990s —裸眼式立體顯示器萌芽 2003 —Sharp推出3D mobile phone
19
空間分割
20
快門式眼鏡(顯示器)
• 技術原理: 顯示器以影片正常播放速度的2倍頻率(Frame Rate)輪流播放左、右 眼視角畫面,快門式眼鏡藉由有線/無線裝置與顯示內容同步切換右 、左眼,使雙眼分別看見各自視角畫面,達到立體視覺效果。
21
快門式眼鏡(投影機)-XpanD Mode
技術原理: 以單一高頻率投影機快速交錯播放左右眼畫面,並以遠紅外線同步配 合觀眾所佩帶之主動式液晶快門眼鏡,以極快的速度交錯遮蔽左右眼,讓 觀眾的左右眼『接近同時』各看到不同畫面以達到立體效果。
11
彩色眼鏡(anaglyph)- 紅藍濾色片 3D 眼鏡
• 早期的 3D 立體電影多採用此方式,分別投射出經紅色濾 光與藍色濾光的畫面,利用不同顏色的影像重疊,再讓觀 看者配戴紅藍眼鏡來分離過濾重疊影像,達到景深。 • 優點:眼鏡價格低廉 • 缺點:立體效果較差 、色偏問題
12
光的偏極化-線性偏光
22
主動快門式眼鏡結構
• 快門眼鏡鏡片通常以液晶光閘(LC light shutter)控制透光度 。
• 主要組成: 1.液晶鏡片 2.IR接收器 3.電池 4.塑膠眼鏡框架 5.控制板
塑膠框架
電池 控制板
液晶鏡片
IR接收器
23
裸眼立體 (Autustereoscopic)
• 所謂「祼眼 3D 」,意指整個技術著眼於顯示螢 幕,本身不須戴上立體眼鏡即可看到立體影像。
優點
‧可切換2D/3D ‧解析度不下降 ‧3D景深最佳 ‧需配載眼鏡(重) ‧亮度較低
‧可切換2D/3D ‧多人多視角 ‧成本最低 ‧解析度下降 ‧視角較窄 ‧亮度較低 Barrier layer (LCD or film) 1.1X DSC、手機、 DPF、公共顯示器
‧可切換2D/3D ‧多人多視角 ‧亮度不下降 ‧解析度下降 ‧視角較窄 ‧柱狀透鏡良率 低、成本高 Lenticular lens (LCD or film) 1.5X DSC、手機、 DPF、公共顯示器 32
0.13mm —
3D液晶光閘型式
基本要求 : 1. Response Time : Tr+Tf< 4ms 2. Contrast : >300 3. Clear : 穿透率>30﹪ 4. phase shift =λ/2
目前應用LC Mode:
1. TN 2. π Cell
34
29
柱狀透鏡陣列-多Biblioteka 點(Multi-Point)透鏡分光:利用分光技術達到視差影像,5個 視點,輝度不變 ,解析度下降為2D 畫面的1/N
30
30
時間多工-裸眼式指向性背光3D膜
• 此種技術主要是透過與主動式立體液晶螢幕一樣的120HZ高速面板, 交錯顯示左右眼畫面,利用兩組背光經過特殊設計,讓光行進的方向 ,分別投射至兩眼, 造成立體效果。
光閘反應速率(25℃) 面板 Cell gap 設計 面板驅動電壓 (Volt) 穿透率 對比 (25℃)
90°
180° 270°
25
25 25 0.4t
50
40 40
—
— — 0.7t 0.2mm —
—
— — 1.1t — <30sec
33
8 9 10
玻璃厚度 (mm) 偏光片厚度 (mm) Warm-up time (預置時間)
31
主流3D顯示器技術比較
技術 眼鏡 架構 偏光式 被動式偏光眼鏡 1.兩台偏光投影機 2.單台投影機+LC Shutter 3.LCD面板加貼Microretarder film ‧可切換2D/3D ‧成本低 ‧需配載眼鏡(軽) ‧垂直解析度下降 ‧視角較窄 LC Light Shutter、 Micro-retarder film 1.3X LCD監視器、NB 、 LCD TV 快門式 主動式快門眼鏡 LCD (120Hz=60Hz+60Hz) 光柵式 不需要 Barrier layer+ LCD 柱狀透鏡式 不需要 Lenticular lens+ L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