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控仪表设计任务书11年
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仪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设计合理的控制方案;3.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及仪表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操作和调试常见仪表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过程模拟和优化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及仪表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和实施过程控制方案时,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等因素。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原理:包括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指标、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等,对应教材第1章内容。
2. 常见仪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涵盖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传感器及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对应教材第2章内容。
3. 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介绍PID控制算法、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4.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包括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等,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5. 过程控制系统的仿真与优化: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过程控制系统的建模、仿真和优化,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
6.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仪表操作、调试和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实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第1-2周:过程控制基本原理、常见仪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2. 第3-4周: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3. 第5-6周: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4. 第7-8周:过程控制系统的仿真与优化;5. 第9-10周:实践教学环节。
过程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仪表的种类、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了解被控对象、控制器、执行器等组成部分的特性。
3. 让学生了解过程参数的检测与变送原理,掌握各类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调试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能设计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仪表,进行系统调试、故障排除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与仪表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过程控制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实际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与仪表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工程技术有一定了解,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分类、性能指标、稳定性与可控性。
2. 仪表及传感器:仪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常见传感器(如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3.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被控对象、控制器、执行器的数学描述,传递函数与方框图。
4. 控制器设计:PID控制算法,参数整定方法,串、并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5. 过程参数检测与变送:检测原理,变送器的种类及特性,信号处理与传输。
6. 过程控制系统的实现:控制系统硬件、软件组成,系统调试与优化。
程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

程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过程控制与仪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熟悉常见仪表的构造、原理和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过程控制与仪表的基本设计和调试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常见的仪表和控制系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与仪表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过程控制与仪表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七个部分:绪论、过程控制基础、过程检测与显示、控制算法、仪表与执行器、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案例分析。
1.绪论:介绍过程控制与仪表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过程控制基础:讲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态和动态、开环和闭环控制等。
3.过程检测与显示:介绍常见的过程检测方法,如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以及显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控制算法:讲解常见的过程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5.仪表与执行器:介绍常见仪表的构造、原理和应用,如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液位计等,以及执行器的原理和分类。
6.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讲解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硬件选型、软件编程、系统调试等,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7.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的过程控制与仪表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与仪表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13《控制测量学》设计任务书

河南城建学院《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0614102专业测绘工程课程名称控制测量设计时间2013.5.13-5.24指导教师何保喜郑崇启测绘工程学院2013年5月一、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是在控制测量学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综合性实践和应用,熟悉控制测量技术设计的有关规定,了解控制测量技术设计的基本内容,初步学会四等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的编制,使学生对控制测量理论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讲,此次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是:1、掌握控制网布设方法及选点要求;2、全面了解编制技术设计的要求,能够独立编写技术设计;3、保证布设的控制网既满足质量要求又做到经济合理;4、编制指导布设控制网的技术依据(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
二、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本次设计时间为本学期11-12周,设计范围为平顶山新城区。
具体任务包括:1、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设计(四等导线);2、高程控制网的技术设计(四等水准与四等三角高程);同时与起算点联测布设二等水准网。
3、严格遵守《规范》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安排;4、编写具体的布网方案、作业方法、技术要求,选用标石类型、规格及现有成果的联测利用等规定和方法。
5、选用合适的投影带和投影面确定相应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6、拟定平差基准的选择。
三、技术设计的内容和步骤1、阅读领会课程设计任务书。
2、熟悉并收集有关测区地理条件及原有测绘成果等资料。
测区内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测区概况方面的资料、原有控制点完好情况、分析确定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和图形结构、选择测区的坐标系、投影带和投影面、抵偿面或任意带坐标与国家统一坐标之间的换算。
3、对原有控制测量成果进行分析和评定,确定其利用程度。
4、选择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拟定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方案。
5、确定首级网的等级及布网层次,确定作业的技术依据。
6、在图上进行平面控制网的选点设计、精度估算。
课程设计任务书《热工测量及仪表》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自动化专业班
课程名称热工测量及仪表
题目300MW火电机组过热蒸汽检测系统的设计
任务起止日期:2011年 1 月3日~ 2011年 1 月14 日
学生姓名年月日指导教师年月日教研室主任年月日院长年月日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 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课程设计开始前三天下达给学生。
附录1:SG-1025/18.1-M319型锅炉过热蒸汽系统
SG-1025/18.1-M319型锅炉过热蒸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汽包,2——顶棚过热器,3——后烟井前墙包覆管,4——后烟井环形集箱,5——后烟井顶棚及后墙包覆管,6——低温再热器悬吊管,7——后烟井分隔墙下集箱,8——后烟井左侧墙包覆管,9——后烟井右侧墙包覆管,10——水平烟道左侧墙包覆管,11——水平烟道右侧墙包覆管,12——低温过热器悬吊管,13——低温过热器,14——Ⅰ级喷水减温器,15——分隔屏,16——后屏过热器,17——Ⅱ级喷水减温器,18——高温过热器,19——短路管,20——主汽管,21——后烟井分隔墙。
附录2:SG-1025/18.1-M319型锅炉过热蒸汽系统需要检测的参数:(仅供参考)
1、汽包饱和蒸汽压力(就地、盘装指示、计算机)
2、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就地、盘装指示、盘装记录、盘装报警、计算机)
3、主蒸汽流量(盘装记录)
4、过热器减温器入口汽温度(计算机)
5、过热器减温器出口汽温度(计算机)
6、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盘装指示、盘装记录、盘装报警、计算机)
7、减温水流量(计算机)
附录3:检测仪表装设符号
送计算机。
过控仪表设计任务书11年

《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加热炉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二、课程设计目的1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过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3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起止时间:2011年9月26日~2011年9月30日四、课程设计班级:自动化08级8、9班五、课程设计内容及进程:1 了解被控对象的工艺流程及结构特点;加热炉在工业生产应用中应用很广,而管式加热炉最常见。
对于加热炉,工艺介质受热升温或同时进行气化,其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后一操作工况和产品质量,因此加热炉出口温度必须严加控制。
加热炉对象是一个多容量的复杂对象。
根据实验测试,并作一些简化,可以用一阶环节加时滞后来近似,即sesTK1τ+,其时间常数0T和滞后时间0τ与炉膛容量大小及工艺介质停留时间有关。
加热炉最主要的控制指标是工艺介质的出口温度及流量。
要求出口温度的静态误差一般小于±1~2℃,流量的变化要平稳。
本课程设计的被控对象是一个炉膛容量较小的加热炉。
2 论述如何根据对象的矩形脉冲响应曲线来获得阶跃响应曲线,并采用切线法确定对象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3 确定控制方案:本设计可考虑采用两个单回路控制方案。
(1)对于温度控制采用一个单回路控制方案。
操纵量是燃料的流量;被控量是工艺介质的出口温度。
(2)由于工艺介质的流量对出口温度的自动控制产生扰动,故应该设计另一个流量控制回路,使流量稳定。
要求画出系统工艺流程图和系统方框图。
4 确定调节器的调节方案(1) 确定调节规律(2) 分别讨论下述两种确定参数的方法:a) 根据 0 /0T 的比值选择控制规律的方法;b) 采用工程整定方法中的动态特性参数法。
实际应用中应将以上两种方法综合考虑。
(3) 确定调节器的正、反作用。
5 仪表选择(1) 测温元件及变送器的选择测温元件建议选择铂热电阻P t100,选择符合DDZ-III 型标准的温度变送器。
过控课程设计说明书任务书2014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17/2018 学年第 1 学期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生姓名:学号:课程设计题目:起迄日期:2018年12月26日~2018年1 月5 日课程设计地点:中北大学指导教师:学科部副主任: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8年12月26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号: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题目:指导教师:职称:职称:职称:职称:2018年月日目录1╳╳╳╳╳╳ (1)1.1╳╳╳╳╳╳ (1)1.2╳╳╳╳╳╳ (2)2 ╳╳╳╳╳╳………………………………课程设计总结(对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如收获或体会等)参考文献(按任务书中参考文献的格式,写上你所用的参考文献)(目录根据需要来安排,可参考提供的实例)(目录部分用小4号字体,用1.5倍行距。
蓝色字部分为写作内容和格式要求,在正式提交时,将蓝色字内容删掉,下同。
)正文部分1╳被控对象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等1级标题:4号黑体1.1╳╳╳2级标题:小4号黑体╳╳╳╳╳╳╳╳╳╳╳╳╳╳╳╳╳╳╳╳╳╳╳╳╳╳╳╳╳╳╳╳╳╳╳╳╳╳╳╳╳╳╳╳╳╳————正文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1.2╳╳╳╳╳………………2控制方案设计包括被控参数、控制参数的选择;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选用其中给出被控对象、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传递函数3系统仿真及参数整定包括控制流程图、方框图等方框图中各环节的传递函数应该和前面的分析一致;Simlink仿真模型的传递函数应该和方框图中的一致如有插图、表格,按“图1、图2……表1、表2……”格式编辑,图题5号字,在图下方居中;表题也为5号字,在表格上方居中,表格中字号为5号字。
要求:1. 用Word编辑2. A4纸,正文1.5倍间距3. 页面设置:上:2.5cm下: 2.0cm左:2.0cm右:2.0cm页眉:2.0cm[内容:“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5号黑体)页脚:1.5cm4. 插入页码:位置:页面底端(页脚)对齐方式:右侧参考文献(4号号黑体,加粗,居中)[1] ×××××××(小4号宋体,行距1.5倍)×××××[2] ××××××××××××××××××××××××××××××××××××××××××[3] ××××××××××××××××××××××……………………附件:参考文献注释格式学术期刊作者. 论文题目. 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期):页次如果作者的人数多于3人,则写前三位作者的名字后面加“等”,作者之间以逗号隔开。
中南大学过控课程设计

中南大学《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 HPF脱硫工艺流程设计指导老师王莉吴同茂设计者专业班级设计日期 2011年6月目录第一章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2 -1.1课程目的.................................................................................- 2 -1.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 2 -1.3 课程设计的地位及作用.............................................................- 3 - 第二章课程设计实验.........................................................................- 4 -2.1控制系统装置(压力控制系统) .....................................................- 4 -2.2 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及PID参数整定方法...................................- 5 -2.3 控制系统的实验调试 ................................................................- 6 - 第三章HPF脱硫工艺流程系统设计 .................................................... - 13 -3.1 控制系统工艺流程 ..................................................................... - 13 - 3.2 设计内容及要求......................................................................... - 14 - 第四章系统设计构思 ........................................................................ - 15 -4.1 设计思想 ............................................................................ - 15 -4.2 总体设计流程图................................................................... - 15 -4.3 硬件设计概要...................................................................... - 16 -4.4 硬件选型............................................................................ - 16 - 第五章软件设计............................................................................. - 23 -5.1 软件设计流程图及其说明............................................................ - 23 - 第六章系统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27 -6.1 调试单闭环流量控制系统时遇到的问题.......................................... - 27 - 6.2 调试流量比值控制系统时遇到的问题 ............................................. - 28 - 第七章实验心得............................................................................... - 30 -第一章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1.1课程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而开设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对《现代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控制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前期课堂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
加热炉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
1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过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3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起止时间:2011年9月26日~2011年9月30日
四、课程设计班级:自动化08级8、9班
五、课程设计内容及进程:
1 了解被控对象的工艺流程及结构特点;
加热炉在工业生产应用中应用很广,而管式加热炉最常见。
对于加热炉,工艺介质受热升温或同时进行气化,其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后一操作工况和产品质量,因此加热炉出口温度必须严加控制。
加热炉对象是一个多容量的复杂对象。
根据实验测试,并作一些简化,可以用一阶环节
加时滞后来近似,即
s
e
s
T
K
1
τ
+,其时间常数0T和滞后时间0τ与炉膛容量大小及工艺介质
停留时间有关。
加热炉最主要的控制指标是工艺介质的出口温度及流量。
要求出口温度的静态误差一般
小于±1~2℃,流量的变化要平稳。
本课程设计的被控对象是一个炉膛容量较小的加热炉。
2 论述如何根据对象的矩形脉冲响应曲线来获得阶跃响应曲线,并采用切线法确定对象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3 确定控制方案:
本设计可考虑采用两个单回路控制方案。
(1)对于温度控制采用一个单回路控制方案。
操纵量是燃料的流量;
被控量是工艺介质的出口温度。
(2)由于工艺介质的流量对出口温度的自动控制产生扰动,故应该设计另一个流量控制回路,使流量稳定。
要求画出系统工艺流程图和系统方框图。
4 确定调节器的调节方案
(1) 确定调节规律
(2) 分别讨论下述两种确定参数的方法:
a) 根据 0 /0T 的比值选择控制规律的方法;
b) 采用工程整定方法中的动态特性参数法。
实际应用中应将以上两种方法综合考虑。
(3) 确定调节器的正、反作用。
5 仪表选择
(1) 测温元件及变送器的选择
测温元件建议选择铂热电阻P t100,选择符合DDZ-III 型标准的温度变送器。
流量检测建议选择孔板节流装置配合符合DDZ-III 型标准的差压流量变送器。
(2) 调节器的选择
符合DDZ-III 型标准的模拟调节器。
(3) 调节阀的选择
要求确定调节阀的选择方案:
●
气开、气关的选择 ●
单阀座和双阀座的选择 ●
流量特性的选择 ● 流通能力和尺寸的选择
6 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首先手动给定阶跃信号,再切换到自动状态,建立系统的初稳态,然后在给定的控制范围内,先后对其施加设定值的5%~30%的扰动对系统抗扰能力进行测试。
经过对P、I、D参数作相应的在线调整,最后得出输出响应曲线。
根据响应曲线判断系统的性能指标:稳态误差,超调量M p,调整衰减比时间T s,衰减比n是否满足系统要求,若不满足应如何调整P、I、D参数。
六、课程设计要求:
1 课程设计内容中重点研究系统设计方法和步骤,要求清晰论述设计过程。
2 课程设计结束,写出规范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字数5000字左右。
七、验收及成绩评定:
根据平时表现及课程设计报告完成的质量。
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八、参考资料:
1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张智贤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
2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施仁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
3 《过程控制系统》陈夕松科学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