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建邺区江心洲集中居民点城市设计组织工作计划

附件一建邺区江心洲集中居民点城市设计组织工作计划一项目名称建邺区江心洲集中居民点城市设计二组织编制方式网上发布公告,公开征集编制单位。
通过评选应征设计单位提交的项目计划书,从中选定一家设计单位承担此次设计。
三时间进度安排(*)2007年10月11日网上公告;2007年10月10日—2007年10月24日设计单位提交项目计划书;2007年10月24日—2007年10月29日评选确定最终设计单位,商谈并签定合同。
第二阶段:委托规划设计2007年10月10日—2007年11月3日形成初步方案(不少于3个方案,含现状调查)2007年11月04日—2007年12月10日中间方案讨论、论证1~3次,深化设计并完成修改2007年12月15日前论证或报批2007年12月20日前正式成果及成果数据提交*时间进度安排设计单位可在项目计划书中进一步细化或进行适当调整附件二建邺区江心洲集中居民点城市设计任务书一、现状概况及需求分析对现状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建邺区江心洲集中居民点的基本情况。
结合拟保留建筑进一步深化完善对城市空间的研究,并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图则,为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二规划范围及用地容量本次设计的范围包括南部和北部两个集中居民点,其中江心洲南部集中居民点北至民安路、南至规划道路,西起韭园路、东至夹江,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3.1674公顷;北部集中居民点北至规划道路、南至纬七路过江通道(建设中),西至葡园路、东至夹江,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3.4718公顷(详见附图)。
三规划依据1、江心洲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研究阶段成果(2007)四城市设计内容及要求以“城市的标准、乡村的风格”为原则,结合现状用地情况,对江心洲集中居民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
(一)深度要求规划要提出江心洲集中居民点整体规划设计的的目的和原则,并提出规划范围内的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环保节能、实施管理等要求。
具体为:1、划分各地块,确定各分地块用地规模和用地外部条件;2、提出各项控制性要求:容量、间距、退让、高度、交通组织;具体指标为人口容量,建筑形式、高度、体量、风格要求,建筑色彩要求,工程设施配套要求,其他环境要求。
江心洲生态科技园规划

江心洲生态科技园规划在“中国南京生态城市建设高层论坛”交流时段,新加坡·南京江心洲生态科技园建设的规划理念首次亮相,特别重视生态环保将成为该园的一大特点。
产业定位:“无污染”是前提建邺区副区长易永健介绍说,新加坡·南京江心洲生态科技园最终将成为“科技研发、创意智慧和高端总部高度聚集的国际化产业园区;顶级人才、高新项目和国际资本有效对接的国际化发展平台;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相互交融的国际化示范社区。
”规划理念显示,江心洲今后在产业上将注重高端定位、高位引导,积极引进高科技类研发、创意、绿色能源产业。
具体来说,将发展无污染、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创意科技农业产业、旅游休闲文化产业、综合配套服务产业和都市科技产业等,力求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系统互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的建设中将充分体现节能理念,如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降低能源消耗等。
环境打造:环岛多建湿地公园被誉为“金陵绿宝石”的江心洲呈南北走向,四面环水,是中国长江沿线各大城市中唯一位于主城范围内的江中洲岛,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
因此,规划理念建议江心洲下一步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洲岛特色,如通过宽阔连贯的绿色走廊,将自然环境和公共绿地相联;尽可能多地建设环岛湿地公园,保护与复建大面积的滩涂与湿地;建设高效的水资源利用、管理和再循环系统等。
生活方式:全方位绿色环保规划理念还提出,未来的江心洲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比如岛内将推行可再生能源,今后,这里的街灯是太阳能的,汽车是太阳能的,家用热水器是太阳能的。
而在交通上则积极倡导绿色交通、环保交通。
如岛内未来只允许使用绿色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电车和绿色能源公共交通工具,拒绝高排放的车辆和高污染设施。
社区建设则建议建成安全、舒适的步行可达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均在约400米的服务半径之内,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同时配以亲水、亲绿化的绿色建筑。
15平方公里河西南部将成“生态城”建筑节能标准高出现有标准15个百分点15平方公里的河西南部将建成生态城区。
城乡统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法的探讨_以南京江心洲为例

【摘要】在城市集中建设区外围的城乡统筹地区,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的过程中,对应规划思路、方法、规划控制体系等均与城市集中建设区有所不同,本文结合南京江心洲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对城乡统筹地区的规划思路、规划方法、规划控制指标体系、规划成果表达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力求探讨城乡统筹地区的控制详细规划的方法。
【关键词】城乡统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江心洲;南京一、规划背景(一)形成原由城乡统筹地区是指城市集中建设区外围,以绿色生态空间为主,行政区划上以街道办事处为载体的地区,该类地区,行政区划上不属于乡、镇,但用地特征和发展态势又与乡、镇有着很多共性,这主要是由于在城市市区范围不断扩大,原有的乡、镇在行政区划改为街道办事处所致。
南京江心洲街道办事处由原江心洲镇改名而来,东隔夹江与河西新城区相望,随着河西新城区的快速发展,过江通道及地铁工程的启动,使与河西新城区一江之隔的江心洲成为未来河西新城区建设的延伸区。
(二)规划缘由该类地区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团间隔分布的组团隔离绿地,以生态绿地为主,对其功能和内部村镇建设基本没有具体对策。
同时,由于地缘上不属于中心城区或城市建设集中区,其区位特征、发展要求均不同于城市建设集中地区,而过去城市规划与管理主要均集中在城市建设集中区,在城乡规划全覆盖中,也基本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和具体规划。
因此,针对该类地区实际状况,其规划编制方法就不能延用常规的城市建设集中地区的方法,必须针对该类地区的用地特征、发展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法和规划控制措施,支撑规划管理,引导服务于地区发展。
二、现状特征及要求(一)以生态农业空间为主的地区南京江心洲内现状城镇建设用地320.01公顷,占规划总面积的21.03%。
另有水域134.44公顷,农用地917.85公顷(集中基本农田面积约为465公顷),郊野绿地149.04公顷。
现有生产也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有:精品蔬菜(韭菜3000亩、小品种蔬菜3000亩)、精品林果(葡萄4300亩、桃梨等杂果2000亩)。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街道土地利用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街道办事处二〇一七年六月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整治所作的统筹安排与整体部署,是实施土地利用管控和用途管制的主要手段,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处于综合、先导和基础地位,是土地管理法治化的重要抓手和依据。
在新的形势下,土地利用是否符合规划是依法管地用地的重要标准,土地规划的能力和水平是土地管理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新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根本要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加快建设法治国土的客观要求。
因此开展江心洲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维护规划严肃性、现势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措施,意义重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以及江苏省《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指导意见》、《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并结合江心洲街道实际情况,编制《江心洲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全街道土地利用方向,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导向,统筹全街道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为打造“活力、宜居、生态、智慧洲岛”重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
《方案》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指导思想 (1)二、调整依据 (1)三、调整原则 (2)四、规划调整期限 (3)五、规划调整范围 (3)第二章规划背景 (4)一、区域概况 (4)二、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5)三、现行规划执行情况 (6)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安排 (11)一、耕地和基本农田指标 (11)二、建设用地指标 (11)三、新增建设用地 (11)四、效率指标 (11)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2)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2)二、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3)第五章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15)一、划定前任务 (15)二、划定后任务 (15)第六章建设用地控制 (16)一、城镇建设用地 (16)二、基础设施用地 (16)三、重点建设项目清单调整 (17)第七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8)一、生态分区 (18)二、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措施 (19)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分区 (21)一、土地用途分区 (21)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23)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26)一、行政措施 (26)二、经济措施 (26)三、技术措施 (27)四、社会措施 (27)附则 (29)第一章总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系列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改革创新”的工作要求,按照“保护为先、优化为本、调控为要”的原则,以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为依据,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400.00公顷以内,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043.30公顷以内,为江心洲街道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南京建邺区江心洲规划总体研究

区位
基地概况
基地分析
•与城市的关系 •旅游休闲开发 •交通组织 •水系 •开放空间 •村镇建设 •农业生产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规划
Nanjing Jiangxin Island Regulatory Planning
基地概况
Existing Site
江心洲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江堤24.38公里。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规划
Nanjing Jiangxin Island Regulatory Planning合当地农业发展 强调自然生态的保育 体现与城市资源的互补
可持续发展 吸引广大休闲消费群众 (活动\节庆)
有效经营与管理策略
积极宣传与市场策划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规划
Nanjing Jiangxin Island Regulatory Planning
1 基地背景与分析
-幕燕风景区:山体、自然 -钟山风景区:国家风景区、历史人文、自然 -雨花台风景区:爱国教育基地 -滨江风景区:滨水、时尚、生态农业、休闲
江北新区
紫金山 仙林新区
江心洲
南京老城 河西新城
城市新绿核
• 现有的紫金山是南京主城的绿核 • 南京跨江发展成为联结河西新城和江北
新市区的绿核 • 未来与紫金山形成功能互补的城市新绿
S 优势
• 自然开放的乡村环境能够吸引 大量城市游客
• 农民自发的农业旅游开发已形 成一定的知名度
W 劣势
• 旅游休闲设施简陋,缺乏统一 管理
• 旅游景点类型单一,位置分散, 旅游线路缺乏整体规划
• 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
O 机遇
• 与城市的新的联系带来开发城 市休闲娱乐活动的可能性
建邺区江心洲集中居民点城市设计组织工作计划

附件一建邺区江心洲集中居民点城市设计组织工作计划一项目名称建邺区江心洲集中居民点城市设计二组织编制方式网上发布公告,公开征集编制单位。
通过评选应征设计单位提交的项目计划书,从中选定一家设计单位承担此次设计。
三时间进度安排(*)2007年10月11日网上公告;2007年10月10日—2007年10月24日设计单位提交项目计划书;2007年10月24日—2007年10月29日评选确定最终设计单位,商谈并签定合同。
第二阶段:委托规划设计2007年10月10日—2007年11月3日形成初步方案(不少于3个方案,含现状调查)2007年11月04日—2007年12月10日中间方案讨论、论证1~3次,深化设计并完成修改2007年12月15日前论证或报批2007年12月20日前正式成果及成果数据提交*时间进度安排设计单位可在项目计划书中进一步细化或进行适当调整附件二建邺区江心洲集中居民点城市设计任务书一、现状概况及需求分析对现状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建邺区江心洲集中居民点的基本情况。
结合拟保留建筑进一步深化完善对城市空间的研究,并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图则,为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二规划范围及用地容量本次设计的范围包括南部和北部两个集中居民点,其中江心洲南部集中居民点北至民安路、南至规划道路,西起韭园路、东至夹江,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3.1674公顷;北部集中居民点北至规划道路、南至纬七路过江通道(建设中),西至葡园路、东至夹江,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3.4718公顷(详见附图)。
三规划依据1、江心洲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研究阶段成果(2007)四城市设计内容及要求以“城市的标准、乡村的风格”为原则,结合现状用地情况,对江心洲集中居民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
(一)深度要求规划要提出江心洲集中居民点整体规划设计的的目的和原则,并提出规划范围内的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环保节能、实施管理等要求。
具体为:1、划分各地块,确定各分地块用地规模和用地外部条件;2、提出各项控制性要求:容量、间距、退让、高度、交通组织;具体指标为人口容量,建筑形式、高度、体量、风格要求,建筑色彩要求,工程设施配套要求,其他环境要求。
[edaw]南京建邺区江心洲规划总体研究
![[edaw]南京建邺区江心洲规划总体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592c38e02d276a200292eb5.png)
雨花台
城市新绿核
紫金山
江北新区 仙林新区 • 现有的紫金山是南京主城的绿核 • 南京跨江发展成为联结河西新城和江北 新市区的绿核 • 未来与紫金山形成功能互补的城市新绿 核
南京老城
江心洲
河西新城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规划
Nanjing Jiangxin Island Regulatory Planning
S 优势
• 开放空间面积大而连续,改造 灵活性大 • 田园风光,特色鲜明 • 沿大江有大片的防风林带,为 江滩景观增色
W 劣势
• 现有开放空间功能单一 • 环江堤开放空间单调,夹江一 侧形象展示差
O 机遇
• 此次政府大力规划整治过程中, 有机会将江心洲的开放空间系 统作一整体性的梳理
T 威胁
• 商业化的旅游开发过程可能影 响到开放空间的公共性和连续 性
生态环境策略
Environmental Strategy
2 3 4
总体目标与定位 分项目标与策略
•与城市的关系 •旅游休闲开发 •交通组织 •水系 •开放空间 •村镇建设 •农业生产
项目策划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规划
Nanjing Jiangxin Island Regulatory Planning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规划
Nanjing Jiangxin Island Regulatory Planning
基地背景与分析
Project Background and Analysis
1
区位
基地概况 基地分析
•与城市的关系 •旅游休闲开发 •交通组织 •水系 •开放空间 •村镇建设 •农业生产
区域结构
Regional Structure
南京建邺区江心洲规划总体研究共72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南京建邺区江心洲规划总体研究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Hale Waihona Puke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一、项目背景江心洲位于南京市区西南部的长江之中,系长江中的一座洲岛,隶属于南京市建邺区,东隔夹江与主城的河西新城区相邻,西隔长江主航道与浦口新市区相望。
江心洲自1999年开始举办葡萄节,至2005年已累计举办六届。
除举办葡萄节外,根据季节的不同,举办江上人家新春乐(春节)、江鲜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打造了江心洲民俗一条街、江鲜美食一条街,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000万元,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授予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随着河西新城区的快速发展,滨江公园的建设,纬七路过江通道和地铁二号线工程的启动建设,使一江之隔的江心洲必然成为未来河西新城区建设的延伸区,成为南京未来观光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
二、项目名称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控制性详细规划三、项目地点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四、规划设计范围江心洲控制性规划设计的范围包括整个江心洲,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研究范围应适当扩大到潜洲和河西滨江风光带(规划范围见附图)。
五、规划阶段以《河西新城区总体规划》、《南京市江心洲农业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策划报告》、《江心洲概念规划》、2006年4月25日南京市人民政府规划项目审批小组第2号会议纪要中对江心洲概念规划的审批意见、以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对江心洲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分两个阶段:(一)规划研究阶段1、功能定位研究江心洲的功能定位和容量需求,进一步优化深化江心洲地区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功能配置,确定合理的用地结构比例以及各类用地规模。
研究江心洲功能定位时可不局限于以农水为主,可适当附加以现代化的特色,要与河对岸的河西现代化新城有所呼应,更倾向于成为有江岛特色的城市生态公园。
通过对发展目标、功能用途和项目需求进行认证和策划,满足社会需求,使得规划内容更能适应长远发展、经营城市的实际需求,使规划更具有可操作性,为今后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确定提供参照。
2、空间布局根据现有资源状况和土地利用情况,充分考虑江心洲地区与主城之间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密切关系,结合功能定位,提出相应的功能结构规划方案。
主题功能分区与特色风貌段落,空间格局与布局(轴、带、廊、片、景区),对城市设计提出指导性意见,并附有关表现图。
3、土地使用性质对洲内居住、配套、农业、绿化、旅游等各类性质土地提出相应的空间布局规划,深化优化旅游方面的项目策划和形象具体化,并对全岛土地利用规划强度进行控制。
4、人口安置分析江心洲居住人口分布,对现有岛上居民和未来居民、外来人员的适当集中居住提出规划建设安排。
5、景观规划确定江心洲绿地林地、河湖水面等范围,提出空间保护要求。
在空间塑造中应将沿江区域、洲头、洲尾及需要保护的村落作为特征和空间特色最突出和最集中的地段加以研究。
研究长江和夹江两岸的自然风貌,确定主要节点和有条件的区域,形成契型与块状绿地,构成与东侧新城有机的绿地系统。
利用江心洲中心地区现在水系,体现滨江傍水地区特有景观。
6、交通组织合理组织岛内道路交通,提出岛内外交通联系,提出与相关地区交通的合理衔接方式;确定合理的岛内路网布局,合理确定停车设施规模和布局,重点研究过江通道的建设对江心洲未来发展的影响。
7、市政设施规划对岛内的主要市政公用配套设施进行规划。
8、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引导对沿江地带和特定意图地区进行具体的城市设计,对其建筑风格、体量、造型、色彩和整体轮廓线等提出要求。
9、项目策划提出国内外可以吸纳的实例及其成功经验,可采纳的主要举措和对实施效果的表现,对在江心洲开展的旅游活动和开发项目提出策划意见。
(二)建设用地控详规划阶段规划编制要按照南京市《控制性规划编制技术要求》(暂行) 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
规划重点如下:(1)确定“六线”规划控制体系,包括确定各级主次干道、支路的红线宽度、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确定河道蓝线宽度、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等。
(2)划定规划管理单元,确定各单元及地块的强制性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包括规定各地块土地使用、建筑容量、交通、配套设施、高度要求及其他控制要求。
(3)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确定主要工程管线的走向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确定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的布局、用地面积。
(4)制定特色意图区控制要求:特定意图区是指因城市景观塑造、城市特色塑造、历史风貌保护及生态保育等有特别开发意图而需要提出特殊规划控制和规划编制要求的区域。
划定特色意图区范围界线,分析提出特定意图区的特征要素和城市设计引导要求。
六、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一)优化用地布局,做好整合规划1、详细进行现状资料调查和收集,分类梳理用地的审批和建设情况,做好用地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依据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提出规划布局的调整建议和目标。
2、注重上位规划的衔接。
对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功能、交通组织,采用多方案优化比选。
(二)功能布局与土地利用控制要求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将居住、工业、公共设施等主要用地划分至中类,涉及中小学、社区中心、消防、环卫、公共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划分至小类;对地块划分、用地性质细分和土地使用兼容性加以说明,确定各地块的规划控制指标。
(包括高度分区要求)(三)道路交通及辅助设施规划要求合理组织规划地区内部道路及内外交通联系,确定规划道路功能构成及等级划分,形成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
1、落实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走向、红线宽度、道路断面分配、交叉口的组织方式等相关技术标准,城市主、次干道的控制点坐标和控制高程。
原则确定城市支路的分布密度和交叉口的控制位置范围;2、按新区标准落实停车场以及公交站场和公共停车场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3、明确主要道路广场的位置和用地范围;4、原则确定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客流汇集和疏散节点以及线形走向。
(四)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要求按照规划功能布局和人口容量的分配,从整体的角度完善规划用地范围的公共设施配套,确定区级中心、商业活动中心等的规模、用地范围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的配建控制要求。
按《南京市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指引》(征求意见稿)配建相应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
对于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如文化、体育设施、区域医疗机构等)进行定量、定位、定界的控制。
(五)市政公用工程控制要求在各种市政工程管线的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用地布局要求和专业管线部门的意见,确定主次干管的走向、管径、规划控制廊道,重点安排各个市政专项配套设施的块状用地的落实,规定其服务规模、建设位置、用地范围;(六)绿地生态及景观控制要求结合现有江河水域等组织生态和景观系统,突显重点景观地段夹江沿岸的城市形象特色。
划定生态和景观系统控制的禁止建设和控制建设范围界限,明确河道保护线和绿化保护线的具体位置,对控制建设范围提出规划实施管理的技术控制要求。
特别是土地适建性的规定、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
分析确定生态重点区域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并提出全区域对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要求。
七、规划成果要求(一)阶段性成果:1、调查研究阶段:规划研究单位提出初步设想,提供文字说明、2-3张草图及相应的表格,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2、基本方案阶段:规划研究单位提出总体的规划构架,进行专家咨询。
3、方案深化修改阶段:规划研究单位根据专家及相关部门意见,进行方案深化,提供最终规划成果。
(二)最终成果:包括强制性执行规定、执行细则及附件三部分,规划研究阶段的成果报告、现状调查和规划说明作为附件。
根据规划深度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表达要求确定,图纸表达要符合市规划局关于规划成果标准的要求,图纸比例1:1000或1:2000,具体包括:规划分区位置图,比例要求1:2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特定意图区划分图高度分区图综合交通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绿地系统规划图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市政工程设施及其管道现状图市政工程设施及其管道规划图其他专项规划图各管理单元分图则规划研究单位需提供:(1)包含上述所有文字说明和图件内容的缩印本10套,统一为A3规格(297mm*420mm);(2)包含上述所有文字说明和图件内容的电子备份文件光盘4套,其中文本为doc格式文件,图纸为dwg,psd格式文件。
(3)如有其它演示文件,则一并将电子文件提交给甲方。
八、时间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委托规划设计2006年11月22日网上公告2006年11月23日—2006年11月30日提交项目计划书2006年12月1日—2006年12月10日评选确定最终设计单位,商谈并签定合同第二阶段:委托规划设计2006年12月11日—2007年1月21日形成初步方案(含现状调查、规划研究阶段成果)2007年1月22日—2007年3月21日正式成果论证2007年3月22日—2006年4月21日报批及成果数据提交(注:设计单位可在项目计划书中进一步细化或进行适当调整,时间进度安排由甲方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九、工作要求1、设计单位要充分了解现状情况,充分听取有关部门意见。
外地设计单位在宁现状调查工作时间不少于15天。
2、设计单位向甲方进行中间汇报沟通讨论不得少于2次,一般安排在初步方案阶段和论证成果阶段,在进行中间汇报时需根据情况提供汇报提纲及成果简本若干套。
设计单位还应根据甲方组织专家论证等需要进行汇报及准备相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