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栖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辽宁滨海旅游慢体验

“锦州海上世界园林博览会、大连沙滩旅游节、葫芦岛泳装大赛、营口海滨温泉旅游节……”一系列滨海活动让辽宁在这个热浪入侵的时节显得那么悠闲和轻松,也因此吸引了如织的游客来此体验避暑胜地的温馨,形成了辽宁的“滨海旅游季”。
一、沿海经济带上升为旅游带,海上世园会引领带动成亮点
1.15个休闲旅游功能区架起海上大旅游格局 辽宁省旅游局副局长、辽宁省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应中元说起沿海旅游的开发规划更是兴致勃勃,根据规划,辽宁将整合沿海旅游资源,建设都市休闲、湿地生态、海岛旅游度假、滨海景观、温泉疗养、边境旅游等功能各异、特色突出的15个旅游功能区。如丹东建设沿鸭绿江都市旅游与边境旅游区、鸭绿江口湿地与江海风光区、大鹿岛—獐岛—大孤山滨海休闲与妈祖文化区;大连建设庄河—蛤蜊岛—黑岛—石城岛—海王九岛旅游区、长山群岛海岛旅游度假区、大连金石文化旅游区、旅顺口滨海休闲与文化旅游区、长兴岛商务休闲旅游区、龙门—安波—皮口—长海温泉旅游区;营口、盘锦建设白沙湾—北海新区现代滨海休闲区、营口老城区—盘锦辽东湾新区商务旅游区、辽河口—蛤蜊岗—大凌河湿地生态旅游区;锦州、葫芦岛建设世博园—笔架山—滨海湿地观光旅游区、兴城—觉华岛滨海度假旅游区、东戴河滨海度假旅游区。
葫芦岛旅游局局长李荣军说,“连接龙湾海滨至兴城海滨旅游带的近10公里的沿海栈道工程在去年8月完成全部施工,形成了新的旅游景点和线路。此外,绥中县、兴城市等地建成的多家车友宿营地也极大促进了滨海自驾游的发展。今后葫芦岛要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依托碧海、佛教寺庙、千年菩提树、怪石、古迹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充分挖掘‘佛教文化’和‘岛屿文化’,瞄准‘中国北方国际旅游岛’和‘中国北方佛岛’目标,把觉华岛打造成享誉世界的精品旅游胜地。”
不仅是自驾游,未来,乘着邮轮到辽宁省沿海城市旅游也将成为现实。按照规划,辽宁省将构建环黄渤海邮轮旅游线,加快大连港的邮轮母港建设,在营口国际客运码头、丹东港、锦州港、长山群岛、旅顺新港、庄河港、盘锦港、葫芦岛港、金石滩港和兴城海滨码头建设邮轮停靠港,形成对接东北亚的国际邮轮旅游线路。
三亚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亚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亚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一、规划规模该项目位于天涯镇区西侧,用地北临225国道,南至海边,西到红塘湾高尔夫球场界,东至天涯镇区,规划区用地总面积214公顷。
总建筑规模约为125万平方米,容积率为0.58,绿地率为40%。
二、规划定位规划红塘湾旅游度假区为面向国际国内中高端市场,融酒店、商业、娱乐、社区为一体,集滨海小镇风情和滨海风光于一身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三、规划用地布局规划用地主要功能包括公共海滨区、宾馆酒店区、综合商业休闲区,公共服务区、运动休闲区、度假社区、防护绿带。
形成“一滩一河七轴,双核两带六片”的用地布局结构。
“一滩”:即度假区南部的公共海滨,从最高潮位向北后退100米,作为永久保留的公共活动区和滨海绿带;“一河”:即度假区西侧的担油河,以两条支流自北向南穿越度假区汇集入海,沿河布置连续的公共绿带和公共活动区;“双核”:即分布在度假区东西两部的两个公共中心;西部担油河河口一带为内港区,在港区周边集中布置公共商业活动区及水上运动中心等,构成西部的公共中心;在东部则以山海镇的镇中心为核心,发展公共商业休闲带,形成东部的公共活动中心。
“两带”:即从海滨到国道之间应用分层开发原理,平行设置的两条主要功能带。
紧邻海滨的一线地,是纵深100-300米不等的酒店带,布置不同类型的酒店群;酒店带北侧则为不同类型的度假社区。
“六片”:即规划范围内的六个度假片区,由纵向生态轴分隔两条功能带而成,分别是位于西部担油河河滩地的度假社区(A区和B区)、中部大型度假酒店区(C区),邻接酒店区的度假公寓区(D区),在北侧山地和海滨之间形成的低密度度假社区(E区),以及最东部与天涯镇接壤的综合度假社区(F区)。
三亚市规划建设局2022年2月25日。
海南山海韵龙栖湾简介

海南山海韵龙栖湾简介
山海韵龙栖湾紧邻西线铁路和西线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龙栖湾拥有中国独特的北纬18°热带滨海、热带雨林、民族地域文化等独特资源,15.5公里长的金沙海岸,是我国稀有的热带落日海滩,这里长夏无冬,阳光充足,沙滩平缓空旷,沙粒细腻,海水清澈蔚蓝,港湾一年四季和风细浪,是天然的滨海浴场和进行水上活动的理想之地。
山海韵龙栖湾属于大三亚旅游度假区“一心两翼”整体规划格局中西翼起点,规划中有东方戛纳电影节、跑马场、滨海特色高尔夫、山地高尔夫、特色酒店,并且2015年轻轨环岛两小时生活圈,无论你从地理位置上还是未来价值上,在整个大三亚西翼的旅游开发建设中,龙栖湾都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黄流总规文本

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总体规划(修编)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三章镇域发展规划第四章中心镇区建设规划第五章中心镇区综合交通规划第六章中心镇区公用工程规划第七章中心镇区防灾减灾规划第八章中心镇区环境规划第九章中心镇区规划区“三线”管制规划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十一章规划实施建议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促进黄流镇城乡建设及社会、经济、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规范黄流镇村建设规划管理,编制《海南省乐东县黄流镇总体规划(修编)》(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施行);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46号令,2005年12月发布);三、《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44号);四、《镇规划标准》(50188-2007);五、《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建村[2010]184号,2010年11月4日发布);六、《关于印发〈小城镇建设技术政策〉的通知》(建科[2006]76号,建设部、科技部2006年4月5日);七、《实施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琼府(2009)32号);八、《海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琼建村〔2011〕271号,2011年11月10日发布);九、《海南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琼建村〔2011〕269号,2011年11月10发布);十、《乐东县黄流镇总体规划》(2006-2020)(2006年编制);十一、《乐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08年编制);十二、国家、海南省有关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其它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第三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黄流“镇村现代化、镇村一体化”和谐发展为目标,以黄流镇现有镇村格局为基础,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与镇村建设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保障黄流镇各项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相适应,实现黄流镇经济、社会、文化、镇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资源概况

乐东黎族自治县概况乐东位于海南省西南部,东南与著名旅游胜地三亚市毗邻,西北靠海南新兴工业城东方市,是“中国香蕉之乡”、“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全国香蕉产业化十强县”、“香蕉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中国香蕉无公害科技示范县”,乐东香蕉被评为“中国十大热带名果”。
乐东素有“天然温室”、“热作宝地”、“绿色宝库”等美称,是海南省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冬季瓜菜生产基地、高位池养虾基地和粮油、哈密瓜、芒果、槟榔、橡胶、兰花生产基地,是个瓜果之乡乐东全县国土面积2763.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726.8平方公里。
全县人口5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20多万。
全县辖有11个镇,其中,少数民族聚居镇6个;有188个行政村(居)委会(其中少数民族村102个),606个自然村(少数民族自然村439个);县境内辖3个国营农场和莺歌海盐场、尖峰岭林业局。
乐东是海南省少数民族自治县中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大、文化较为发达的县份。
乐东靠山临海,既有山的神奇,又有海的气魄。
境内有闻名国内外的一山一岭三湾(毛公山、尖峰岭和龙栖湾、龙腾湾、龙沐湾等三个天然海湾),有84.3公里长的海岸线,沙滩雪白,海水蔚蓝,以及各类热带瓜果,构成了一幅绮丽多姿的南国风光图。
乐东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发展优势明显,主要有资源、区位、人文、政策四大优势。
乐东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海产资源、旅游资源等优势明显。
1、气候条件。
年平均温度23—25摄氏度,年降水量1400—1800毫米,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轻风无霜,农作物一年可三熟,发展香蕉、反季节瓜菜和南繁育种得天独厚。
2、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面积412.13万亩,土质肥沃,现已利用的农业用地约为225万亩,尚有大量土地可供开发利用。
3、水利资源。
全县有八条水系,大小河溪纵横,现建有大小水库109宗,其中长茅水库为全省第二大农用水库,生活农业用水充足。
4、森林资源。
森林面积822万立方米,境内的尖峰岭林业区是我省三大林区之一。
海南土福湾控规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定位与规模 (2)第三章结构与布局 (2)第四章土地使用控制 (3)第五章空间管制 (4)第六章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控制 (4)第七章道路交通规划控制 (5)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控制 (5)第九章城市设计及景观控制 (6)第十章工程规划控制 (7)第十一章建筑控制 (7)第十二章附则 (8)附录——名词解释 (8)陵水黎族自治县土福湾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顺利实施《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及“海棠湾-土福湾国家海岸”的建设,有效促进土福湾度假区用地的保护与开发,打造陵水黎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陵水县)具有特色的海滨度假品牌,展示陵水文化特质,建设一个充满个性、活力与魅力的海滨度假区,辐射带动整个海滨风景名胜区,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陵水黎族自治县土福湾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福湾度假区内各类建设项目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拆建、改建、扩建或新建项目,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
第三条本规划由文本、规划图、分图图则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文本和图纸(包括规划图和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四条本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4、《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5、《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6、《陵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7、国家相关规范及陵水县相关地方法规。
第五条规划范围:用地南起南海海滨,北至海南岛东线高速公路,西至三亚市界,东至英洲河口。
总用地面积约为5.19 k㎡,南北进深约为0.7~1.5 km,东西宽约4.3 km,沙滩长度约为4.22 km。
第六条本规划涉及的指标是依据国家和陵水县有关法规、规范和规定,结合陵水县土福湾区的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需要制定的,本规划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海南省和陵水县的有关规定。
青龙湖实施方案

青龙湖实施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背景与目的 (3)1.2 实施范围与期限 (3)1.3 主要内容与目标 (4)二、现状分析 (5)2.1 青龙湖自然环境现状 (6)2.2 青龙湖周边社会经济状况 (7)2.3 青龙湖保护与利用的挑战与机遇 (8)三、规划原则与策略 (9)3.1 基本原则 (11)3.1.1 生态优先 (12)3.1.2 综合利用 (12)3.1.3 可持续发展 (13)3.2 发展策略 (14)3.2.1 保护与修复 (15)3.2.2 兴建与改造 (16)3.2.3 管理与服务 (17)四、实施计划 (19)4.1 项目策划与立项 (20)4.2 分阶段实施安排 (21)4.2.1 近期实施项目 (22)4.2.2 中期实施项目 (23)4.2.3 远期实施项目 (24)4.3 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25)4.4 监督管理与评估机制 (26)五、保障措施 (27)5.1 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 (28)5.2 技术与人才保障 (30)5.3 社会资本参与机制 (30)5.4 宣传与教育推广 (31)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青龙湖地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和休闲旅游胜地,其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施方案旨在明确青龙湖地区的发展目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青龙湖地区位于我市北部,东至京承高速,西至青龙湖西路,南至北五环,北至昌平区界。
该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青龙湖地区面临着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
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实现青龙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服务。
本实施方案将围绕青龙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布局。
海南省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清水湾旅游度假区C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总则为规范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C区建设管理,保证其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作规律,同时保证开发建设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平衡和谐,特编制《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C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本规划是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C区开发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按规划要求执行。
本规划所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本规划区的规划定位所制定,未涉及的指标应按国家、海南省以及陵水县的有关政策、法律、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本规划的实施必须是文本和有关图纸同时使用。
规划范围: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C区属于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东组团,西临新村镇,南临南海清水湾,规划用地面积327.19公顷。
规划定位与发展规模功能定位:欧洲风情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滨海高尔夫度假社区。
实现规划功能的措施:积极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为旅游开发带来文化底蕴。
借鉴北美新城市主义的造城理念,塑造带有热带滨海休闲度假氛围和特色的自由街区式城市景观社区。
开发营造开敞空间、环境景观的绿色网络,延伸“高尔夫球场、碧海蓝天、银色沙滩、背景山体”对度假社区的影响;划分若干居住片区,提升滨海腹地的居住价值;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配套完善公共设施与市政,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与个性魅力的高品质旅游度假区。
目标定位:清水湾理想的度假社区——在自然中生长的生态、人文、魅力的滨海度假社区,是人们可以安全、自由、友善、幸福居住与度假的理想社区。
陵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C区总用地327.19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63.60平方米。
规划区总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0人以内。
用地布局规划在研究C区现状建设条件及山水生态肌理的基础上,结合C区的功能定位,提出“山海相望,休闲居中,居住环抱”的土地利用总体结构模式。
居住用地总面积178.6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54.61%。
其中一类居住用地71.43公顷,二类居住用地105.35公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龙栖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一、规划概况规划区范围和面积:东起乐东与三亚交界的石柱岭,南到海滨,西至望楼河,北靠九所镇区,规划控制范围面积约2470hm2。
其中建设用地约1660.49hm2。
规划目标: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别具特色的热带海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社区。
总体布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布局,形成“一带、两廊、四轴、五区”的总体空间结构,主要内容包括:一带:滨海岸线形成的休闲旅游带。
两廊:由清塘河和抱套河等两条河流及沿河防护林带形成的景观廊道。
四轴:由东西向的滨海路,南北向的九龙大道——滨海路、九所公园——滨海路、西线高速公路——海榆西线等四条道路形成的交通轴线。
五区:以望楼河、清塘河、鸭母溪、抱套河、石柱岭等自然地貌互相分隔形成五个各具特色的功能区,规划区内由西至东依次为西部的望楼港组团、北部的罗马组团、南部的龙栖组团、中部的抱套组团、东部的石柱岭组团。
规划区内总人口控制在6.80万人。
二、区域环境现状(1)该区域环境空气污染物SO2、NO2、TSP、PM10浓度均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中一级标准限值要求,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2)评价区内的主要地表水望楼河、鸭母溪及抱套河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内的主要地表水体已受到严重的污染,水体环境现状质量已达不到相对应的水体功能,造成水体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一是河道内有大量的畜禽养殖;二是水体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等有很大的关系。
地表水各监测点中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甲胺磷均未检出。
(3)地下水各监测点中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甲胺磷均未检出。
其中1#监测点氯化物、氨氮、硫酸盐、锰、总大肠菌群超标、2#监测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锰超标、3#监测点氯化物、总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监测因子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造成以上几个监测因子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区内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农业施用的化肥等面源污染所致。
(4)海水中各监测点监测值除石油类超标外,其余监测值均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第一类标准,总体海水水质较好。
(5)该区域各个监测点昼、夜间噪声等效A声级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其中4#监测点位昼间的达到了0类标准;区域交通噪声的监测中,各监测点位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 类标准。
总体而言,该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6)各监测点位中镉、铬、铜、镍、铅、锌重金属元素浓度较低,全部符合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各监测点中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甲胺磷未检出。
(7)经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类鉴定分析和统计,该地区的植物也较为丰富,维管束植物有456种,隶属92科。
其中蕨类植物有5科,8种;裸子植物有1科, 1种,被子植物有86科,447种,其中双子叶植物有74科,361种,单子叶植物有12科,86种,但表现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较少的植物组成特点。
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红树林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分布,主要有红树、白骨壤、桐花树、海漆等种类。
需要保护的大树与古树有酸豆树等。
总之,该地区植被类型极其丰富多样与复杂,同时也是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特别是规划区内的红树林植被是乐东县较为特殊的、稀有的植被类型,需要在开发中加强保护;人工植被由海防林(木麻黄和小叶桉)和农村植被组成,该地区的农村较大,人口多,农村植被种类比较单一,植被覆盖率也较低,人工植被生态质量较差。
(8)乐东龙栖湾旅游度假区位于海南省西南部沿海地带,该区在动物地理区系上属于海南岛亚区沿海低地省成分,因此动物群落组成上具有明显的次生林动物群落、红树林和水田等湿地动物群落、人工林动物群落、灌草丛动物群落以及村落动物群落特征。
乐东龙栖湾旅游度假区评价区及周边共有陆生脊椎动物4纲17目49科94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种;海南省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28种,其余种类都隶属国家林业局颁布的“三有”保护动物——即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科研价值的脊椎动物,总体来说,规划所在地区动物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
三、规划相符性本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务院关于推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相容的;符合《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乐东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龙栖湾旅游度假区为九所区域的滨海组团,以发展山海观光、休闲度假、体育娱乐等功能为主的旅游度假区,在规划的用地上没有和《乐东九所新区总体规划(2007-2025)》的规划用地产生冲突。
本规划项目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以及发展战略与所属生态功能区划的产业发展方向没有与《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冲突,规划的实施不会导致这本功能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但开发过程中必须避让海防林,采取严格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本规划的发展定位与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养殖区(望楼港滩涂养殖区)的规划存在不一致性,建议规划实施单位积极与海洋管理部门及时沟通,以协调和解决本规划及海洋功能规划不相符的问题。
部份规划用地与与《乐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不一致性,占用了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
因此,乐东龙栖湾旅游度假区规划中对非建设用地的征用需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要求进行,建设占用基本农田问题应纳入乐东县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进行统一调整,并依法办理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落实征地补偿安置相关事项,按先补后占的原则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方可用地。
四、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本规划区远期用水量2.81万t/d,其中生活用水约1.75万t/d,浇灌用水1.06万采用t/d。
由于规划区为较为干旱的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浇灌用水可采用再生水,即生活污水经深度处理后作为中水回用于绿地浇灌,特别是高尔夫球场、公园绿地的浇灌。
目前,九所新区一期供水仅为2.0万t/d,本规划实施,考虑到规划区外的用水情况,现有的供水规模将无法满足规划区远期用水的需要。
因此,九所新区供水工程需扩建,达到总规模为4万吨/日的要求后,才能满足规划区远期用水的需要。
根据九所新区供水厂供水水源水量分析,水量上能够满足九所新区供水工程远期供水要求(4万吨/日),占供水水源石门水库每年弃水的30%,占石门水库有效库容水量的0.19%。
因此,乐东龙栖湾旅游度假区规划实施后,水资源是有保证的。
五、规划实施前后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趋势(1)2000年龙栖湾评价区景观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分别占总评价区面积33.00%和29.52%;林地面积不大,只占评价区面积的11.45%;建设用地面积占7.58%;河流和养殖水域的面积分别占9.99%和4.69%。
(2)2009年龙栖湾评价区景观类型以耕地为主,占总评价区面积42.82%,林地、草地和养殖水域面积分别占23.13%、15.62%和7.84%,养殖水域面积增加很多;建设用地、河流、面积较小。
(3)2025年龙栖湾评价区景观类型以草地、林地、建设用地为主,分别占总评价区面积32.3%、30.87%和29.21%,河流面积和百分比相对于2009年都有大幅上涨,耕地和养殖水域已转化为其他景观类型。
(4)2000-2025年期间龙栖湾评价区耕地呈现增加又降低的趋势,最终被其他景观类型完全取代;草地面积是持续减少,林地面积持续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在后期由于度假村的建设大幅增加。
从动态趋势上可以看出,景观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说明开发导致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地位,景观分布不均匀,异质性降低,其原因在于耕地逐渐消失,支撑度假村的各种配套设施优势地位明显,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土地利用系统向有序性方向发展,结构性较强,生态结构不合理,功能发挥将受到极大限制。
(5)规划区景观格局趋于不合理,土地利用结构受各种土地类型支配的程度不均衡。
这与近年来当地经济发展,居民用地不规范有关。
(6)连通度指数是反映景观格局多样性的指标之一,评价区景观整体连通度指数降低,表明评价区景观较为完整,由相对较大的斑块所组成,景观连通性呈降低趋势,破碎化现象明显。
(7)规划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主要表现规划后景观多样性指数呈下降的趋势,说明2025年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充分考虑评价区整体景观结构,在建设中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优化生态系统,调整各景观类型布局和面积,最大化发挥其功能。
(8)通过比较规划前后景观的变化,可以看出规划后的土地利用规划避免了2000年至2009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整体规划方案基本合理,同时为了保证规划的实施,应在下一步的详规中通过构造景观格局,来避免规划实施中可能出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景观优势度过高、异质性水平降低等问题。
六、生态环境适宜性1、生态敏感性根据敏感性分析,敏感区面积223.76 hm2,仅占规划区面积的9.06%,主要集中在河流及周边、红树林、居民点和道路等敏感目标区;较敏感区面积1002.67hm2,占规划区面积的40.59%,主要分布在海防林、次生林及基本农田区域。
不敏感区面积比较大,有1243.57 hm2,占整个评价区的50.35%,分布在生态敏感目标外且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
2、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龙栖湾评价区91个地块面积1660.49hm2,大部分分布在适宜建设区。
因占用基本农田而处于不适宜建设区的地块主要有滨河型高尔夫球场(地块编号1、2)、二类居住用地(5、7、9、10、11、29、31)、体育场馆(20)、湿地型高尔夫球场(30)、内海住宅区(32、33),它们共占用基本农田225.7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3.59%。
涉及海防林、河流生态防护林及基本农田等敏感区的采取避让和加强保护等措施,基本农田未调为旅游度假用地之前禁止建设。
七、规划环境影响1、水环境影响规划的实施,将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若排入周边水体将对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本规划拟将产生的污水经收集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水景类标准后用于绿化、冲厕、道路浇洒,由于规划区为缺水干旱地区,可实现零排放,不会对地表水体产生不利影响。
只要落实污水处理厂事故状态下的风险防范措施,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外环境的现象,不会影响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及海洋水环境。
2、大气环境影响本项目使用太阳能、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规划实施后大气环境影响主要来自汽车尾气、餐饮油烟以及垃圾收集站恶臭等。
经分析,对环境影响较小。
规划实施后,其环境空气质量仍能保持一级水平。
3、声环境影响规划实施后声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于交通噪声(包括机动车和港口)、建筑物内部各种机电设备噪声以及社会生活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