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4 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4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4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苏教版

四、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知道诗句的大意2、有感情的背诵古诗3、体会作者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知道诗句的大意2、体会作者爱国情怀【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示标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4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知道诗句的大意2、有感情的背诵古诗3、体会作者爱国情怀。

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吗?有信心完成吗?(生:有)声音很洪亮,说明你们信心十足。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自学指导(一)1、了解作者。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苏轼的资料,学生读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有“诗圣”之称。

与李白称为“李杜”。

2、师:现在大家听听课文录音,要求听准字音。

比一比谁坐姿最端正,听的最认真。

然后比谁读的好。

1、听录音2、生自由朗读(五分钟后,比谁读音准确)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谁能正确译讲古诗)自学指导(二)师:大家古诗已经读的非常流利了,现在同学试着逐字逐句译讲,先译讲重点字的意思,在译讲整首诗的意思。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1、生练习,准备译讲。

2、指名译讲。

3、教师随机板书。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背诵古诗)自学指导(三)师:古诗意思我们已经知道了,现在进行背诵比赛(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背诵古诗)师:大家背得很认真,看来比赛要很激烈了,同学们要加油啊!1、学生自背2、学生互背。

3、全班齐背4、指名背。

五、当堂训练(默写)师:古诗词同学们学得真不错,现在我们来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里好吗?(5分钟后比谁书写认真、工整、正确!)【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两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两首-
巫峡 襄阳 洛阳(找出这些地名,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它们所处的省份。)
5.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品读,感悟诗情。
1.师:古诗读了几遍,你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写这首诗时是什么心情?诗中哪个词直接告诉了你?(板书:喜欲狂)
2.理解;什么叫“喜欲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你有遇到过让你高兴得发了狂的事吗?回忆那时的你有怎样的言行举止?2015年有没有什么事令你高兴的?
(3)可在这里诗人却想得如此轻松,说得这样简单,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生:归心似箭),这与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4)谁来读读这两句。(语速要稍快)
(5)是啊,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心里,故乡就在眼前,洛阳就在眼前。(生齐读)
五、再读,升华情感
1.诗人喜欲狂了,我们也喜欲狂了,而所有的喜悦都是因为(生:“剑外忽传收蓟北”),听到这个喜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为什么会如此高兴,这喜极而泣的“涕泪”中包含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到杜甫为人民、为国家而高兴,体会他的爱国之心)(板书:爱国)
五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15年9月5日
课题:4古诗两首
课时
共 2 课时,本课第1课时
黄荣
教学目标:
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体会诗意。
3.拓展杜甫其他有关爱国的诗,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随机教学:读准生词“涕”“妻子”“即”,了解意思;“卷“的两种读音及意思,选择这句诗中“漫卷”的正确读音,理解“妻子”的意思。
(2)再指名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试着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两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主备..授课时间.......两课时..:.审核:...课型:...古诗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两首经典的爱国诗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

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全诗处处渗...................................透着“喜”字,写出来诗人听到失地收复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全诗围绕“悲”字,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一“悲”一“喜”,鲜明地反映了两位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2.、能借助工具书....。

..............古诗内容..关键词语和诗句的意思,领会.......理解3.、.能.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2...能借助..........................关键词语“闻、涕泪、妻子、漫卷、白日、青春、...工具书...正确理解下”....。

..........古诗内容..................理解诗句意思,领会..的意思,初步认识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3...深刻领悟杜甫内心的变化,体会其....................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4 古诗两首-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4 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了解诗人和诗题。

1、出示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律诗。

以前我们学的古诗大多是绝句,只有四句,而这首诗是律诗,有八句,因为每句有七个字,又叫做七言律诗。

齐读课题。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闻,听到,收,收复;试题的意思是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消息。

同学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创作背景,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

2、出示2那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杜甫,字子美。

唐代大诗人,人称诗圣。

杜甫生逢安史之乱,一生历尽磨难,写下了很多反映百姓生活和苦难的诗篇,被称为诗史。

安史之乱是唐朝大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长达8年之久,造成国家长期陷于战乱,百姓生活十分痛苦。

这期间,杜甫带着家人也被迫四处逃亡,在四川漂泊多年,居无定所,生活十分艰辛。

3、出示3诗中出现了不少地名,请大家看图:剑外,就是现在的四川;河南河北原来被叛军占领,现在被官军收复了,尤其是蓟北,即河北北部,那里是叛军的老巢,也被收复了。

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突然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惊喜欲狂。

他想象着乘船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取道襄阳,回到自己的故乡洛阳的情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这几个难读的词能读准吗?请大家注意,现代文中的衣裳是泛指衣服,裳读轻声,“衣裳”;而古代衣指的是上衣,裳指的是下衣,“裳”不读轻声,“衣裳”。

请大家再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2能把这首诗通顺地读下来吗?请大家放开声音,大声朗读。

3、读诗要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为大家朗读,请大家注意听。

教师朗读。

和刚才同学读得有什么不同?对,读诗就要稍微慢一些,饱含感情,要读得字正腔圆。

请大家再读一读。

三、了解内容。

1、下面请大家默读这首诗,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这些是这首诗中的关键词语,理解了它们,整首诗的意思就好懂了,试试看吧。

大家说得怎么样?初闻的意思是刚听到,涕泪是指眼泪,却看,回头看,妻子分别指老婆和孩子,愁何在意思是哪里还有忧愁,漫卷,胡乱卷起,青春指的是春光。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4 古诗两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4 古诗两首|

4 古诗两首【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两首经典的爱国诗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

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全诗处处渗透着“喜”字,写出诗人听到失地收复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全诗围绕“悲”字,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一“悲”一“喜”,鲜明地反映了两位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祭、巫、涕、洛。

3.理解这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4.掌握古诗“抓重点词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2.理解诗意,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掌握古诗“抓重点词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巫、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3.借工具书正确理解关键词语“闻、涕泪、妻子、漫卷、白日、青春、下”的意思,初步认识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理解诗句意思,领会古诗内容。

4.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体悟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1.阅读下面的资料,相信对你学习古诗会有帮助。

资料一:关于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杜甫被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资料二:关于杜甫写这首诗的背景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朝的一次叛乱。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两首∣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两首∣苏教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写于公元763年。

延续了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被平息,沦陷的河南河北等地被相继收复,诗人的流离生活即将结束,破碎的祖国可望重归统一……正是在这样的时刻,诗人研磨挥毫,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全诗字字表现了激动心,句句洋溢着喜悦情,使人读后,无不被“喜欲狂”的情绪所感染。

既然这跃然纸上的“喜欲狂”之情是贯穿全诗的主旋律,那么,在教学时,可以巧借这个关键点入手,在激发学生探究“喜欲狂”的始末中,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和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感,达成教学目标。

《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理解诗句,了解内容,背诵《古诗两首》。

3.了解诗的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诗歌的意境。

课前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知道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一首诗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的前认知,背诵《春望》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爱国情愫,再介绍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所处的年代环境,为以下教学做铺垫。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古诗两首-(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古诗两首-(1)

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并默写古诗。

2、了解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通过学习古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理解诗句,了解内容,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通过学习,体会诗意,并能从内容想开去。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涕泪、洛阳。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准备:课前查阅收集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的生活年代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揭题。

1、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位爱国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3、解题:闻:听二、预习反馈1、指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3、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

指名汇报,对了解信息较多的学生可追问信息的课件。

三、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共学1、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出示自学要求:理解古诗的诗意;画出古诗中的地名,体会地名前的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四、交流反馈。

1、自由读,借助字典、结合书上的注释,同桌互相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2、汇报交流。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刚闻:听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回过头来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忧愁?胡乱卷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尽情饮酒。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课文4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课文4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课文4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苏教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诗句,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能体会古今部分词义的不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以读促悟,悟中品读,读中悟情,品悟诗人悲喜交集、欣喜若狂的心情。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理解诗句,读出感悟。

【教学难点】品词析句,激发学生和诗人心灵交流,读中悟情。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积累有关杜甫的生平和诗词,了解本诗相关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走近诗人,激发兴趣,读懂题意1、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诗歌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优秀的诗作灿若星河。

说道唐朝诗人,不得不提的有谁?2、是啊,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今天咱们不说李白,就说杜甫。

大家对杜甫有什么了解?3、我们先来看看杜甫的诗歌。

(师生合作读)4、出示: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5、我们读出了怎样的杜甫?6、出示杜甫的画像及简介。

7、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另外一种风格的诗。

8、齐读课题。

9、“闻”是什么意思?10、谁听?11、他听到什么?12、“官军”指什么?13、“河南河北”是什么意思?14、这里的河是特指黄河,那么“河南”是指?“河北”是指?15、“收”怎么理解?16、那么,题目的意思应该是?把句子说完整。

17、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走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出示课题),去感受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把握节奏,读中明意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仔仔细细的读上4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生字,快把这首诗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注意念通顺。

开始。

2、好,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读准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古诗两首
学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祭、巫、涕、洛。

3.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理解这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

4.掌握古诗“抓重点词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资料链接】
1.杜甫(721-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他比李白小十一岁,两人友谊深厚,创作成就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中国文坛上称“李杜”,一为“诗仙”,一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了很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百余首。

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现实生活,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洋溢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被推崇为“诗史”。

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3.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在范阳发动叛乱,叛军南下攻占洛阳、长安,唐朝大将郭子仪等率军平叛。

后来,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

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

【自主导学】
1.阅读资料链接中作家资料,完成下面填空,并记忆。

杜甫,代著名诗人,文坛上把他与李白称为“”。

他的诗不仅内容,而且洋溢着的崇高精神,被推崇为“诗史”。

陆游,爱国诗人,一生诗作很多,保存下来的就有。

《示儿》为他的绝笔。

2.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1)涕泪:(2)喜欲狂:
(3)妻子:
...(写出读音):(4)青春:
(5)漫卷(6)示
(7)元:(8)但:
(9)九州:(10)同
(11)定(12)乃
3.爱国诗句积累。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曲》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请你再写两句:
4.熟读古诗,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当堂练习】
第一课时
1.想象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欣喜若狂的情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写的一首()言()诗,“闻”的意思是()。

全诗围绕()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开头的表现是()。

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 )。

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
而去,诗中写到:(),()。

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

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非常()。

第二课时
1.根据《示儿》所表现的内容,想象陆游临终前与儿子交谈的情景,写一段话。

【巩固练习】
1. 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2.背诵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作者:作者:
3. 填空。

悠悠历史,有很多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有面对国家的腐败,跳江以身壮山河的;精忠报国,南宋抗金名将;虎
门销烟的;七次下西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此外,我还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杜甫还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春望》《月夜》等。

请找一找,背一背,看谁背得又多又好。

愿意的同学可在此基础上再积累其他诗人的爱国诗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