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性鼻炎116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门诊确诊治疗的96例慢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鼻内糖皮质激素类药、h1抗组胺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两组均治疗一个月后,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愈2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上常用的氯雷他定片10mg/次,1次/日,布地奈德鼻喷雾剂0.64mg/ml,开始时每个鼻孔各2喷,早晚各1次。
一日最大用量不超过8喷,症状缓解后每天每个鼻孔各喷1次,每次1喷;1.2.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方剂为酸梅20克,苍耳子15克,黄茋30克,辛夷12克,白芷、防风、荆芥、蝉蜕各10克,白术、诃子各9克,柴胡、薄荷各6克,麻黄3克,细辛2克,依症状加减。
1剂/日,水煎2次,分两次内服,10天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两组均连续治疗一个月后,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的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鼻镜检查鼻甲肿大消失;显效:临床症体征基本消失,鼻镜检查鼻甲肿大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体征有所缓解,鼻镜检查鼻甲肿大略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稍微缓解或无变化,鼻甲肿大无变化。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用17.0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2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性鼻炎116例疗效观察

隔前端 黏膜粗糙糜烂伴 下鼻 甲前端粗糙糜烂 ,1 1 例伴涕 中带血 膜 干燥 ,结痂 ,上 皮变性 ,其 黏膜腺体及 杯状细胞退 化造成鼻 或 鼻 出血。对 照组 :男 3 1 例 ,女 1 9例 ,年龄 3 1 ~ 5 6岁 ,病程 黏膜充血 干燥 ,分泌物减 少 ,粘稠 ,在病 理分型上 为萎缩性鼻 6 个月 一 2 年 。鼻腔检查 :鼻腔黏膜干燥 ,分泌物少 , 2 5 例 鼻中 炎轻型 ,但无 鼻黏膜及 鼻 甲萎缩 ,嗅觉正常 。临床表现为鼻 内 隔前端 黏膜粗糙糜烂 ,1 8例鼻 中隔前端黏膜粗糙 糜烂伴下鼻 甲 干痛 ,鼻腔分 泌物减少 ,发痒 、灼热 感 ,常诱使 患者挖鼻 ,引
西 医结合 及单纯西医治疗 ,记 录症状 、 体 征 ,统计疗效 。结果 :治疗组 总有效率为 9 2 . 4 %,对 照组总有效率为 7 2 . 0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 照组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1 )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性 鼻炎临床疗效可靠 ,值得推广应用 。
《 中 外医 学 研 究》 第1 1 卷第4 期( 总 第1 9 2 1 ,  ̄ t J ) 2 0 1 3 年2 月 临床与 实践 L i n c h u a n g y u s h i j i a n
中西 医结合治疗 干燥性鼻炎 1 1 6 q )  ̄ l 疗效观察
李海①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干燥性鼻炎 1 1 6 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6 6 例 ,对照组 5 O 例,分别以中
前端粗糙糜烂 ,7 例伴涕 中带血或鼻 出血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 起 小量鼻 出血。一般认 为它与气 候 、环境 、全身 健康有关 ,空 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具有可 比性。 气 过热 、过干燥 ,长期粉尘 的机械性 刺激 ,内分 泌紊乱 ,维 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
高原;穆晓静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8(033)001
【摘要】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干燥综合征,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38例干燥综合征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18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组羟氯喹口服联合中医辨证论治,以12周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分析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44.4%)(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唾液流率、schirmer试验均有显著改善,而且治疗组治疗后CRP、ESR、唾液流率、schirmer 试验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总页数】3页(P110-112)
【作者】高原;穆晓静
【作者单位】大连市中医医院重症科辽宁大连 116013;大连市中医医院重症科辽宁大连 11601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J], 罗敏
2.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36例临床观察 [J], 李俊松;王丽娟;张艳秋;潘昉
3.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 [J], 曹森林
4.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J], 刘建孟;刘春豆
5.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J], 刘建孟;刘春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 医结合法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田红 梅
( 四川省双流 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双流 。6 0 1 1 2 3)
【 摘 要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 年 3 21 年 9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 09 ~ 00 慢性鼻窦炎患者 14 2 例,随机分成 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口 2 服,0 g次, . / 3次/;替硝唑 5 d 片口 , . / 服 0 g; 5 &,2 d 次/;呋麻 滴鼻 液滴鼻 ,1 滴/ , ~3 次 3次/。观 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 础上加服 自 d 拟鼻渊汤,1 d 剂/。两 组 患者 均以 1d 0 为一个疗程 , 续治疗 2 连 个疗程 , 观察 两组 患者的临床 疗效 。结果 : 对照组 患者 中显效 2 例 ,有效 2 例 , 2 8 无效 1 2
t e c n r l r u , 2 c s sma k d y e e t ei 8c s s 2 c s s t t f ci er t 06 %; h ai n si h 5 c s sma k d y ef ci e h o to o p 2 a e r e l f ci n 2 a e ,1 a e , oa e e t a e 8 .5 g v l v T e p t t t e 2 a e r e l fe t e n v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4. 进针的深度~般为0 8 .c 6 .-15 m。
5 经 典 病 例
病 例l不寐( 经衰弱 ) : 神
患者 强某 今年 3 岁 , 7 患者 自
诉 失眠伴 有心 神 不 安 2 年余 。年前 , 者 因离 婚 而 出现 睡眠 质量 不 佳 的 2 患
患者 杜 某 今 年4 岁 , O 男性 。0 9 月4日来 我院 就 诊 。 者 自诉 患 2 0 年 患 过 敏性 鼻 炎 已 经 I余 年 了 。0 O l 年来 , 其病 情 反复 发 作 , 常 出现 鼻 塞 、 经 流
选 择 0 2 - .0×4 rm规 格 的一 次 性 针灸 针 , .5 0 3 0 a 操作 者 用刺 手 ( 持 针 的手 ) 指 与其 他 四指 相 对持 针 , 拇 以无名 指 和 小指 抵住 穴 位周 围的 皮 肤 , 用 捻转 法 进 针 , 采 当进 针 的 深 度达 到 0 8 .c .-1 5m时 , 者 一般 会 出 患 现较 强的 得 气感 , 时 应 停 止 进 针 。 此
用 无 名 指 和 小 指 抵 住 穴 位 处 的 皮 肤 以控 制 进 针 的深 度 。
效。 2 背 俞穴 直 刺 法 的 治 疗范 围
近 年 来 , 贤海 老师 一直 在 撰 写论 文 《 俞 穴针 罐疗 法 治疗 肥 胖病 杨 背 人血 脂 异 常症 的临 床 研 究 》 ( 此论 文 已列 入 荆 门市 重 点 科 研 项 目 ) 。
34 辅 助手 法 .
清鼻涕、 流跟泪等症状 , 且晨起时上述症状尤为严重, 对其工作和生活
造 成了 严 重 的影 响 。 诊 显 示其 舌 质 暗 红、 白微 腻 、 望 苔 脉涩 而沉 。 据 上 根 述症 状 , 们分 析 该 患 者 应属 于 脾肺 气 虚 、 湿 内生 、 夹 有血 瘀 之证 。 我 痰 兼 因此 , 们选 取 五 脏 俞 , 俞 、 焦 俞 、 肠 俞 为主 穴 , 取 风 门 、 杼 为 我 膈 三 大 加 大 辅 穴 , 照背 俞 穴 直 刺 法 的操 作 手 法 对其 进 行 针 刺 。 刺 后 在 肺 俞 、 按 针 膈 俞 、 焦 俞 、 肠 俞 、 俞 等 穴 位 上 加 拔 火 罐 , 针罐 1 分钟 后 起 罐 拔 三 大 脾 留 5 针 , 日治疗 一 次 。 疗 8 后 , 患者 鼻 塞 、 清 鼻涕 等症 状 明 显 减轻 , 隔 治 周 该 流 体 质 明显 好 转 , 力 也 充 沛 了很 多 。 精
针刀、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116例疗效观察

1 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酌情使用抗生素、激素、抗过敏药、吸氧等综合治疗。两组治疗均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 采用针刀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方法如下。
1 2 1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规格为0 6mm×50mm针刀,在两耳廓尖端联线与头部后正中线的交点处入针刀,刀口线、针 体与身体纵轴平行,到达骨面后,向后、向前各刺入0 5~1寸,纵行剥离2~3刀。
针刀、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116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3-18T16:34:09.077Z 来源:《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 作者: 喻积强1胡军2通讯作者李玮玮1肖永良3 [导读] 是一种吸入外界过敏性抗原而引起以流泪、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等主要症状的疾病。
喻积强1胡军2通讯作者李玮玮1肖永良3 (1宁夏军区医院宁夏银川750021; 2兰州军区总医院甘肃兰州730050; 3甘肃省中老年保健协会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目的:探讨针刀、针灸配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针
2 2两组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116例,复发11例,复发率9 48%。对照组81例,复发32例,复发率39 5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 组(P<0 05)。
3讨论 本病病情轻重不一,易反复发作。是一种吸入外界过敏性抗原而引起以流泪、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等主要症状的疾 病。有时可伴有上腭部甚至外耳道部奇痒、眼结膜充血、双眼红肿等均为本病的临床特征。由于鼻黏膜的肿胀,患者常有鼻塞和嗅觉减退 现象。症状通常早、晚加重,日间及运动后好转。面颊部胀痛,乏力和纳呆等症状。好发于西北地区,尤以每年的7月~10月最为明显。 过敏性鼻炎诱发因素包括大气污染、环境噪音、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习惯改变、烟酒嗜好等,还有许多复杂因素,如抗原-抗体反应、 神经精神因素、组织胺类物质、遗传因素、内分泌等,这些因素在变态反应发生原理中都有可能占重要地位。大部分患者起病于儿童期, 或免疫力降低时发生;少数患者是从南方湿润地域来到西北空气相对干燥地域,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七月底至十月初。其发 病期大都与周围环境特异性过敏原的消长有密切关系。患者得病后常常伴有鼻黏膜的高敏状态,发病季节内对任何强烈的气味,甚至气 候、温度的变化都会有症状的反复,本病的后期患者常可发展成对多种抗原与刺激因素过敏而呈一种终年易鼻塞、流涕的状态。患者在发 作期常呈一种张口呼吸的面容(儿童尤为明显),由于经常由鼻痒而搓揉可见鼻梁部皮肤的横纹,鼻部肥大,伴过敏性眼结膜炎者尚可见 结膜的轻度充血与水肿[1]。患者一到南方气候湿润地带,症状有明显好转。 针刀与针灸配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卓越神奇,它具有传统针灸“针”的作用,能够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振奋精、气、神,调节阴 阳,又具有现代医学外科手术刀的作用,能够剥离粘连、松解痉挛、切开机化瘢痕结节、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循环,能治愈许多疑 难疾病。针刀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是鼻窦附近有微循环障碍、脊柱区带有损伤。根据对本病的病因病理的认识,用针刀来调节电生理系统 的电流量及解除脊柱区带病理变化的影响。针刀医学关于经络实质的理论,人体是一个庞大的电生理线路系统,人体的电生理线路系统既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表 1 两 组 患 者 临 床 治 疗效 果 的 比较 [( ) n% 】
组 别 例 数 ( ) 治 愈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 有效
1 资料 与方法
1 一般 资料 . 1 .
注 : 对 照 绍 相 比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5 与 <O0 )
选择我院 20 0 9年 3~ 9月 收 治 的 过 敏 性 鼻 炎 患 者 9 8例 , 男 4 6例 , 5 女 2例 , 龄 l 年 5~4 8岁 , 均 年 龄 (0 1 .8 岁 。 全 平 3 . ±2 ) 4 7 部 患 者 均 经 过 敏 性 鼻 炎 临 床诊 断 标 准 确 立 诊 断 。随 机 分 为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各 4 9例 , 两组 在 性 别 、 龄 、 床 分 型 及 症 状 表 现 等 年 临 方 面 比较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00 ) P .5 。
个 疗 程 。观 察 组 则 在此 基 础 上 加 用 玉屏 风 颗 粒 散 1 , 袋 温水 冲
风寒之邪乘虚 而人或异气侵袭 , 犯及 鼻窍或邪正相搏 , 使肺 气不 得通 调 , 液停聚 , 津 鼻窍壅塞 而成 , 长期累及可 造成脾肾俱虚 同 。
故治 疗应从肺论治 , 以补 益 肺 气 , 散 风 寒 , 通 鼻 窍 为 治 疗 原 疏 温
31 .
【 考 文献 ] 参
12 研 究 方 法 .
3 讨论
过敏性鼻 炎是~种持续性炎症疾 病 ,近年来过敏性鼻炎患
者 呈 逐 年 上 升 的趋 势 。过 敏 性 鼻 炎 属 变 态 反 应 性 疾 病 , 床 上 临 往 往 采用 西药 抗 过 敏 治 疗 ,虽 然 在 短 期 内 取得 了 较 好 的 治 疗 效 果 , 容 易 复发 。近 年来 , 但 中医 药治 疗 过 敏 性 鼻 炎取 得 了较 好 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资料收集自2014~2016年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干燥综合征患者58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
每组29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且观察组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各项指标检查的结果要优于对照组。
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且可避免长期应用激素等带来的不良反应。
患者口干、眼干症状明显改善,血清中自身抗体无明显变化,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血沉降至正常,且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及经济学效益。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医药;进展【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179-02干燥综合征是一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最常见症状除涎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
本病2/3的患者出现系统损害,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肌肉、关节等造成多系统、多器官受损。
其中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
干燥综合征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生最多,恶性淋巴增殖是其另一特点。
本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本章主要讨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pSS属于全球性疾病,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在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0.29%~0.77%,西方国家人群中患病率在风湿性疾病中占第二位,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4%。
本病女性多见,占90%以上,男女比为1:9~1;20。
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也见于儿童。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5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2002年干燥综合症国际分类(诊断)标准中原发性干燥综合症的分类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性鼻炎116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性鼻炎临床疗效。
方法:干燥性鼻炎11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50例,分别以中西医结合及单纯西医治疗,记录症状、体征,统计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药用本院制剂干燥性鼻炎汤剂,包括沙参12 g,生石膏12 g,枇杷叶10 g,桑叶10 g,杏仁6 g,麦冬10 g,甘草6 g 等十余味中药加减组成,配合外用温0.9%氯化钠液50 ml/次,2次/d鼻腔冲洗,2周为一疗程,共1~2疗程。
对照组:维生素b2 10 mg/次,3次/d,维生素c 100 mg/次,3次/d;鱼肝油丸2粒/次,3次/d;口服共4周,外用液体石蜡油,2滴/次,3次/d滴鼻。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鼻腔无疼痛、干燥感,黏膜恢复正常,无鼻出血;显效:治疗后鼻腔无疼痛、干燥感,偶有刺痒、异物感,黏膜无糜烂;好转:治疗后鼻腔疼痛减轻,鼻腔黏膜仍有点状糜烂;无效:鼻腔干燥,疼痛,刺痒异物感无消失,鼻腔黏膜有少量出血[2]。
总有效=痊愈+显效+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47.0%,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痊愈率为20.0%,总有效率为72.0%。
治疗组痊愈率、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疗效见表1。
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随访6个月,治疗组痊愈病例中4例复发,复发率为12.9%,对照组痊愈病例中3例复发,复发率为30.0%。
3 讨论
干燥性鼻炎一般认为是长期受外界的物理或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致的一种常见的职业性慢性鼻炎。
病理及生理特点是鼻黏膜干燥,结痂,上皮变性,其黏膜腺体及杯状细胞退化造成鼻黏膜充血干燥,分泌物减少,粘稠,在病理分型上为萎缩性鼻炎轻型,但无鼻黏膜及鼻甲萎缩,嗅觉正常。
临床表现为鼻内干痛,鼻腔分泌物减少,发痒、灼热感,常诱使患者挖鼻,引起小量鼻出血。
一般认为它与气候、环境、全身健康有关,空气过热、过干燥,长期粉尘的机械性刺激,内分泌紊乱,维生素缺乏,长期处于干燥、高温环境中可诱发本病。
西医治疗以局部及全身治疗为主,常应用维生素疗法,以保护鼻腔黏膜上皮,增加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促进组织细胞代谢,改善黏膜血液循环。
对照组中维生素a有保护黏膜上皮及增强结缔组织抗感染的能
力,有助于上皮恢复;维生素b2有促进组织细胞新代谢的作用;维生素c有增加鼻黏膜血管的弹性及保护毛细血管壁的作用。
干燥性鼻炎中医称为“鼻干燥”,系指鼻内干燥,肌膜干缩,鼻腔宽大而言。
因“气候干燥,久居燥地,高温作业,燥热袭鼻犯肺,伤耗津液,鼻失润养,则鼻燥肌干而病”,治宜“清宣燥热,生津润鼻”[3]。
治疗组方药取至《医门法律》中“清燥救肺汤”化裁而成,“清燥救肺汤”原是治疗秋令气候干燥,燥热伤肺,以致气阴两损之证的主方,由清肺燥与养气阴的药物组成,具有清燥润肺之功效。
治疗组方药所治是燥伤肺的症候,燥的含义一指自然界气候,如长期处于干燥、高温环境中久则耗伤津液,蚀及肌膜,以致鼻内干燥;二是指机体津液不足,人体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于濡润,从而出现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燥邪致病易伤津液,易损肺脏,燥伤津液就会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症状,如鼻干、鼻燥。
治疗组方中去原方人参、胡麻仁、阿胶,加沙参、白茅根、生地等组成,方中桑叶清宣肺燥,石膏清肺经之热,麦冬清肺经之燥,杏仁、枇杷叶利肺气,沙参润肺养阴,白茅根凉血止血,生地滋阴、凉血补血,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方中诸药配合,使肺气燥热得清,燥伤肺诸症自除。
外用0.9%氯化钠液鼻腔冲洗,主要用于增加鼻腔黏膜湿润,减少鼻黏膜负担,避免过多异物沉积于黏膜上,与治疗组方药配合应用起到标本兼治作用。
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3-114.
[2]魏晓丽,王世军,沙金霞,等.“通气散”配伍维生素治疗干燥性鼻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1(2):75.
[3]王永钦.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2.
(收稿日期:2012-11-05)(编辑:陈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