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无时无刻与无时无刻不
《爱莲说》比较(对比)阅读

《爱莲说》对比阅读(一)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比较无时无刻与无时无刻不

“无时无刻”与“无时无刻不”提要本文对“无时无刻”从早期到现代的主要用法进行梳理,并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无时无刻”和否定副词“不”组合,构成双重否定结构,表示语气比较强的肯定,修饰后面的动词或动词性结构,这种强势用法从早期延续至今。
但是,“无时无刻”在现代还有功能多样的独立用法,在语义上,出现了“无时无刻”等同于“无时无刻不”的现象。
目前的词典几乎只有“无时无刻”的传统用例,而对“无时无刻”的词义却有完全相反的两种解释。
另外,我们发现,“无时无刻”的出处比学术界目前公认的最早出处早一百多年。
关键词无时无刻无时无刻不持续性动词非持续性动词1.问题的提出1. 1 “无时无刻”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成语,它多和否定副词“不”组合,构成双重否定表示语气比较强的肯定,做状语修饰后面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感动,无时无刻不在。
(百度网)是说“感动,时时刻刻都存在。
”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剑波……。
(曲波《林海雪原》)是说“她的心时时刻刻都在恋着剑波但是,我们发现,现代有相当数量的“无时无刻”没有和“不”组合,同样也表示肯定的“时时刻刻(都)”的意思,如:我们伟大的党啊,无时无刻都在关注他们。
(《人民日报》1979年5月12日)5. 12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教育重建工作无时无刻牵动着两岸华人的心。
(人民网)这两句话都是肯定的用法,都可以换成“无时无刻不”句式,意思不变:我们伟大的党啊,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们。
5. 12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教育重建工作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两岸华人的心。
也就是说,上面两个句子中,“无时无刻”后面是否和“不”组合,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
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无时无刻不”的用法,令很多的读者产生了困惑和不解®。
1. 2读者这些“困惑不解”和相关辞书的释义不无关系,我们看到,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成语词典和其他语文辞书关于“无时无刻”的例句,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无时无刻不”的用法:【无时无刻】“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表示永远,不间断:我们〜不在想念着你。
无时无刻是什么意思成语出自哪里

无时无刻是什么意思成语出自哪里
无时无刻释义:没有时刻。
常与否定词连用,指时时刻刻、随时的意思。
无时无刻出自:曲波《林海雪原》:“九半个月来,她老是偷偷地看着剑波,她的心~不在恋着剑波,就好象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一样。
”无时无刻的用法:联合式;作状语;同“每时每刻”。
无时无刻是什么意思
无时无刻释义:没有时刻。
常与否定词连用,指时时刻刻、随时的意思。
出自:曲波《林海雪原》:“九半个月来,她老是偷偷地看着剑波,她的心~不在恋着剑波,就好象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一样。
”
例句:远在海外的赤子,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祖国,怀念故乡。
用法:联合式;作状语;同“每时每刻”
无时无刻造句
1、如果你是天上的星星,我愿意是月亮,守候着你永不陨落;如果你是鱼,我愿意是水,无时无刻拥抱着你;爱你!
2、你能看到命运吗?你不能,但是你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吗?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身边,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无数偶然所组成的巨大洪流,它几乎在你任何的决定里出现。
——吴三省。
南派三叔
3、无时无刻的跳动,它支撑生命的运行。
无忧无虑的心境,要搭配健康的习性。
无怨无悔的运动,为抵御心脏的罢工。
世界心脏日,关爱心脏,合理饮食,祝你幸福安康。
4、但他们心里越来越不踏实,无时无刻不想到自己的丑恶行径马上就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等着他们的,是几粒铁花生米,抑或一辈子的牢狱之灾。
5、但是你的模样一直镌刻在我的记忆中,它无时无刻不陪伴着我。
不能带宾语的成语

高考语文试题考查成语误用的类型中有这样一种情况:某些成语从语法功能或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上看不能带宾语,命题者却让它带了宾语,导致使用不当。
像名词性成语和形容词性成语的后面显然不能带宾语,这两种情况考查的不多;而某些动词性成语也不能带宾语,如“耳濡目染”“漠不关心”“听而不闻”等,命题者往往故意在此设置陷阱,考生必须密切关注。
什么样的动词性成语不能带宾语呢?请各位同学试作探究,并举例分析。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用作谓语时,后面不可接宾语。
出奇制胜:指用奇兵、奇技制服敌人,夺取胜利。
也比喻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取胜。
作谓语,不能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作谓语不能带宾语,可改为“对。
漠不关心”。
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作谓语不能带宾语。
可改为“对。
司空见惯”。
求全责备:指对人或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作谓语不能带宾语。
可改为“对。
求全责备“。
妄自菲薄:指没有根据的过分地小看自己。
不能用于别人,作谓语不能带宾语。
发扬光大:指充实发展使美好的事物更加显得盛大。
作谓语不能带宾语。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形容毫不关心。
作谓语不能带宾语。
耳濡目染:经常看到听到,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作谓语不能带宾语。
视而不见:看见了同没看见一样。
形容不关心,不注意。
作谓语不能带宾语。
津津乐道:不具备带宾语功能。
某些成语中的动词后面已有宾语,该成语自然不能再带宾语。
例1.这个贪官在位时就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然而他善于伪装,经常求全责备他人要做人民的公仆。
【解析】“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它由两个动宾结构“求全(追求齐全)”和“责备(要求齐备)”联合构成,其后就不能再带宾语。
该句中让它带了宾语“他人”,这不合语法,使用不当。
某些成语的后半部分是动词,此动词能带宾语,有人就错误地以为该成语可以当做独立的动词来使用,让它带上宾语,这就造成了错误。
无时无刻_无时无刻的意思_成语词典

无时无刻
拼音wú shí wú kè简拼wswk
近义
词
每时每刻反义词三年五载感情
色彩
褒义词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解释
时时刻刻。
表示毫不间断。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
成语
用法
联合式;作状语;同每时每刻
例子半个月来,她老是偷偷地看着剑波,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剑波,就好象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一样。
(曲波《林海雪原》九)
英文翻译constantly <at all times; without a moment's pause; never for a moment>
谜语没刻度的钟表
成语
正音
时,不能读作“sí”。
成语辩析无时无刻与“每时每刻”有别:无时无刻经常同“不”配合使用;“每时每刻”经常同“都”配合使用。
产生
年代
古代常用
程度
常用。
什么无什么例四字成语大全

什么无什么例四字成语大全一般情况下,咱们四字成语都是无什么无什么,什么无什么无的没有这个成语有一个类似的就是可有可无,前面是有后面是无,就是无什么无什么的成语比较多:无影无踪,无边无际,无法无天,无忧无虑,无时无刻,无边无垠,无缘无故,无穷无尽,无拘无束,无千无万,无声无息,无适无莫,无情无义,无声无臭,无始无终,无冬无夏,无依无靠,无罣无碍,无牵无挂,无咎无誉,无边无沿,无怨无德,无虑无忧,无亲无故,无背无侧,无党无偏,无情无绪,无旧无新,无根无蒂,无形无影,无父无君,无偏无倚,无尤无怨,无休无了,无声无色,无尽无休,无挂无碍,无尽无穷,无束无拘,无拳无勇,无拘无碍,无拘无缚,无大无小,无倚无靠,无思无虑,无头无尾,无了无休,无明无夜,无相无作,无偏无党,无情无彩,无颠无倒,无伤无臭,无昼无夜,无踪无影,无偏无陂,无虑无思,无偏无颇,无影无形,无天无日,无家无室等等。
求此案啊啊啊无适无莫适:厚;莫:薄。
对人没有什么亲疏厚薄。
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
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无法无天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
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无根无蒂蒂: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
比喻没有依靠,没有牵累。
无毁无誉既无毁谤,也无称誉。
形容很平常。
无尽无休没完没了(含有厌恶的意思)。
无旧无新不分是旧交还是新交。
无咎无誉咎:过失;誉:称扬、赞美。
既没有错误,也没有功绩。
比喻工作表现一般。
无拘无束拘、束:限制、约束。
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无偏无党偏:不公正;党:偏私。
形容处事公正,没有偏向。
无情无义没有一点情义。
形容冷酷无情。
无穷无尽穷:完。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无拳无勇拳:力气,力量。
没有武力,也没有勇气。
无声无臭臭:气味。
没有声音,没有气味。
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无声无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
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无时无刻时时刻刻。
表示毫不间断。
无思无虑没有什么可放在心上的。
常见病句之“不合逻辑”
常见病句系列课件
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在语法上虽然正确,但不符合 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以及事理逻辑。
一、自相矛盾
例1.他是许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就不能说是“死难者”。
例2.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滴滴答答地响 着。 有“雨滴声”就不会是“寂静无声”。
二、主客颠倒
例5.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 学习得来的。
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 意刚好相反。
例6.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 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 出现在东边。
再见
例1.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主体是人,客体是物正确的逻辑顺序是人对物 不陌生。
三、否定不当
例1.司机要控制车速,以防止追尾事故不再发生。
应该去掉“不”。
例2.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 绕着太阳转的 去掉“不”。
四பைடு நூலகம்分类不当
例1.大会期间,全国各地报纸、电视、网络、 媒体等都参与了报道。
例2.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 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 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
“凡是”与“不少”矛盾。
例3.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 量。
“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例4.我去年的学习态度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是以后者为主体, 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态度和去年比较 起来大不相同。”
例3.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 量。
例4.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1、大厅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不同时期的任长霞同志生前用的衣物、书籍与批阅过的文件,睹物思人,悲从中来,大家早已热泪盈眶。
(这里多重定语语序失当。
领属性定语“任长霞同志生前用的”应放在最前面,接着应是时间定语“不同时期的”,最后是“各式各样的”,否则“各式各样”、“不同时期”有修饰“任长霞”之嫌,造成歧义。
)2、首汽集团今天上午开通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旅游企业。
(多项定语排列不当分析:“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旅游”是多项定语,一般情况下,多项定语中,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词语(如“国内”)应放在指称或数量词语的前面(如“第一家”)3、1999年5月发生的驻南使馆事件,对我们这些海外学子当时震动很大。
(多项状语语序不当句中动词“震动”前有两个修饰语,“对我们这些海外学子”相当于例句中的“同他”,“当时”相当于例句中的“昨天”,比较可以发现,这两个修饰语的位置应对调过来,才符合次序。
)4、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分析:多项状语排列,顺序应是先时间后处所。
)5、考古、历史工作者对两千年前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两千多年前”用来说明“文物”的时间,是定语,而不是“新出土”的状语,把本来应作定语的词放到了状语的位置。
应将“两千多年前”放在“文物”前。
)6、李老师呼哧呼哧累得直喘粗气。
(状语语序不当句中“呼哧呼哧”是为了修饰“直喘粗气”的样子,而不是修饰“累得”,根据“修饰语放在谁的前面就修饰谁”的原则,应放在“直喘粗气”的前面。
)7、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护士叶欣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激励、感染了众多的白衣战士。
8、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也能治。
不仅中药能与一切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9、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10、他因为名字上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伙长两三岁,所以大家叫他“海”哥。
病句类型与辨析
病句类型一、常见病句类型1.用词不当(1)词性使用不当。
例:这次考试能否通过,还是一个怀疑。
(“怀疑”是动词,“一个”应该修饰的是名词,应改为“疑问”。
)(2)词义使用不当。
例:天上挂着什么云,就应当出现什么样的气候。
(“气候"改为“天气”。
)(3)感情色彩使用不当。
例:爸妈为了我的成长,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处心积虑”为贬义词,应改为“呕心沥血”)2.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
例:许多劳动模范的事迹,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事迹”不能成为“榜样”,可改为“许多劳动模范,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动宾搭配不当。
例:《水浒传》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的英雄事迹。
(动词“塑造”与宾语中心语“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将“事迹,,改为“形象”。
(3)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夏天的衡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衡山”与“季节”搭配不当,应把“季节"改成“地方”或把“夏天的衡山”改成“衡山的夏天”。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抵达大陆后,受到了大陆人民的亲切欢迎。
(“亲切”与“欢迎”搭配不当,应改为“热烈欢迎”。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主要有错用或滥用关联词语、缺少关联词语等。
例:只要我们中国人不缺乏探索精神,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新时代的要求。
虽都是表示条件关系,但还应将“只有……才”(必要条件)和“只要……就”(充分条件)区分开来。
此句中应将“才”改为“就"。
3.语序不当(1)并列词语语序不当。
并列词语有先后逻辑顺序的要按照行为的先后排列,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如:我们在株洲西郊山里挖掘、发现、冶炼铁矿。
(应该是先“发现”,后“挖掘”,再到“冶炼”。
(2)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
例:我国大豆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大豆的生产”应该为“生产的大豆”)(3)把定语放在了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中青年教师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中考语文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语文试卷
中考语文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第一部分:复习病句辨析与修改一、何为“病句”?(提问)1、“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
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
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
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
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2、如何辨析病句。
(参照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教给学生新颖实用易记的诊断方法。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
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
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
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
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
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
[辨析]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习惯。
(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如: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起床了。
[辨析]“清晨”与“三更”不是同一时间,前后矛盾。
[过渡]辨析病句的方法已经教给在座的各位,相信大家早已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了。
好,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实际操练一下。
二、辨析病句病因。
病句的常见类型。
(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3)语序不当(4)指代不明(5)否定不明(6)词语误用(7)不合逻辑(8)重复堆砌(9)一面与两面不对应(10)并列不当应该指出:病句的病因并不是单一的,分类的界限也不是非常分明,以上的分类主要是为了便于学习,利于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时无刻”与“无时无刻不”提要本文对“无时无刻”从早期到现代的主要用法进行梳理,并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无时无刻”和否定副词“不”组合,构成双重否定结构,表示语气比较强的肯定,修饰后面的动词或动词性结构,这种强势用法从早期延续至今。
但是,“无时无刻”在现代还有功能多样的独立用法,在语义上,出现了“无时无刻”等同于“无时无刻不”的现象。
目前的词典几乎只有“无时无刻”的传统用例,而对“无时无刻”的词义却有完全相反的两种解释。
另外,我们发现,“无时无刻”的出处比学术界目前公认的最早出处早一百多年。
关键词无时无刻无时无刻不持续性动词非持续性动词1.问题的提出1. 1 “无时无刻”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成语,它多和否定副词“不”组合,构成双重否定表示语气比较强的肯定,做状语修饰后面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感动,无时无刻不在。
(百度网)是说“感动,时时刻刻都存在。
”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剑波……。
(曲波《林海雪原》)是说“她的心时时刻刻都在恋着剑波但是,我们发现,现代有相当数量的“无时无刻”没有和“不”组合,同样也表示肯定的“时时刻刻(都)”的意思,如:我们伟大的党啊,无时无刻都在关注他们。
(《人民日报》1979年5月12日)5. 12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教育重建工作无时无刻牵动着两岸华人的心。
(人民网)这两句话都是肯定的用法,都可以换成“无时无刻不”句式,意思不变:我们伟大的党啊,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们。
5. 12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教育重建工作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两岸华人的心。
也就是说,上面两个句子中,“无时无刻”后面是否和“不”组合,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
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无时无刻不”的用法,令很多的读者产生了困惑和不解®。
1. 2读者这些“困惑不解”和相关辞书的释义不无关系,我们看到,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成语词典和其他语文辞书关于“无时无刻”的例句,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无时无刻不”的用法:【无时无刻】“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表示永远,不间断:我们〜不在想念着你。
(《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无时无刻】[成]无论哪个时刻;时时刻刻:她〜不在搜集民歌民谚I〜不想念着你。
(《应用汉语词典》,以下简称《应用》)【无时无刻】时时;不间断。
明张居正《谢遣中使趣召并赐银八宝等物疏》:“虽违远天颜,旷离官守,而犬马依恋之心,无时无刻不在皇上左右。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寝©,好像掉下了一件什么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巴金《把心交给读者》“我无时无刻不祝愿我的广大读者有着更加美好,更加广阔的前途。
”(《汉语大词典》)【无时无刻】即时时刻刻。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飧,好像掉下了一件什么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中国成语大辞典》)【无时无刻】没有哪一个时刻。
用在副词“不”前,表示总是这样,不曾间断。
《初刻拍案惊奇》六102 “滕生快快归来,整整想了一夜。
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下了一件什么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成语源流大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以下分别简称《源流》、《考释》和《大辞典》)这些词典都是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它们的规模、性质不同,但所举的例子无一例外,都是“无时无刻不......”,都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都做状语。
1. 3上面几部词典虽然例句都是“无时无刻不......”,但对“无时无刻”字面义的解释却有“没有哪一个时刻”和“无论哪个时刻、时时刻刻”否定和肯定两种相反的含义。
从每个例句所要表达的意思看,“无时无刻”和副词“不”搭配组合时,“无”的意思应该是“没有”,“无时无刻”的字面义就是“没有哪一个时刻”,表示否定,因为和否定副词“不”搭配组合,构成双重否定,“无时无刻不”这个双重否定的组合表示肯定,意思为“没有哪一个时刻不”也就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
正如《现汉〉〉所说“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
只是〈(现汉〉解释的是“无时无刻不”这个组合结构的含义,而不是“无时无刻”的词义。
将“无时无刻”解释为“无论哪个时刻、时时刻刻、时时、不间断”的其他词典,例句也都是“无时无刻不”的用法,如果把释义带入到例句中去解释或理解,则整个例句应该是“时时刻刻不”、“每时每刻不”,是否定的意思,而这和例句实际所要表达的肯定意思却恰好相反。
因为“无论哪个时刻”的“无时无刻”表示不区分、全部包含在内,不表示没有。
严格说来,只有《源流》、〈考释》和《大辞典》的释义和例句吻合。
其他几部词典也都解释的是“无时无刻不”这个组合结构的意思。
陆俭明、马真两位先生在《说“也”》一文中指出“......在虚词研究中切忌将含有某个虚词的某种句子格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硬归到格式中所包含的这个虚词上去。
”其实,在实词的释义中同样应该注意词义和固定搭配的结构义、语用义的区分。
虽然〈源流》、《考释》和《大辞典》的释义和例句相吻合,但是它们的释义也只是反映了“无时无刻”词义的一部分(见下文)。
这一现象似乎还不能简单地归之于偶然的巧合或者说是疏漏,因为包括我们看到的其他语文词典在内,对“无时无刻”所举的例句无一例外都是“无时无刻不”,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反映“无时无刻”独立用例的词典。
但是,现在的文献中,“无时无刻”表示肯定的用法很常见,这些不同于主流的语言现象,目前看来还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见下文)。
为什么肯定与否定两种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会相同?为什么目前的词典中有两种相反的释义而所有的例句都是“无时无刻不......”一种用法?要弄清这些问题,还需要考察清楚“无时无刻”从早期到现在的发展演变情况。
2. “无时无刻”的早期用法2.1从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文献看,“无时无刻”较早见于明代吕柟的《四书因问》。
有一点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考释》、《原流》、《大辞典》、《奴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都认为“无时无刻”的最早出处在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滕生快快归来,整整想了一夜。
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下了一件什么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可是,通过查阅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我们发现,比凌濛初(1580—1644)早100多年的明代吕柟(1479—1542)(笔者注:两人的生卒年见《辞海》1999年修订本)的《四书因问•卷四•子路篇》中就有“无时无刻”了:诸生即是以处天下之事,吾见格致工夫无时无刻而可了也。
在这里“无时无刻”没有和“不”组合连用,是个独立的词语。
从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文献语料看,应该说“无时无刻”较早见于吕柟的《四书因问》,“无时无刻”的独立用法要早于“无时无刻不”这个组合结构。
另外,我们从《汉语大词典》中还发现了“无时无刻”晚于吕柟,早于凌濛初的明代张居正的用例(见前文所引例)。
张居正生于1525年,卒于1582年(见《辞海》1999年修订版),也比凌濛初(1580—1644)早,这也证明《初刻拍案惊奇》中的用例不是“无时无刻”的最早出处。
除了这三个用例外,明代用例又如:王甲夫妻是本分的人,虽然有了许多东西......只是安守过日。
尚且无时无刻没有横财到手,又不消去做得生意,两年之间,富得当不得。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这里的“无时无刻”和否定词“没有”搭配,仍然是双重否定构成肯定。
在句子中“无时无刻”做状语,是“没有哪一个时刻”的意思。
我们目前见到的明代用例中,“无时无刻”的意思都是“没有哪一个时刻”,都做状语。
句式有“无时无刻+否定词副词‘不(没)’+ VP”表示肯定和“无时无刻+ VP”表示否定两种,“无时无刻不”的用法略占优势。
2.2到了清代,“无时无刻”出现了一些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句法上,“无时无刻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做状语成为明显的强势用法。
我们在《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中检索到“无时无刻”出现25次,其中“无时无刻不”16 次;《国学宝典》中检索到“无时无刻”出现8次,其中6次是“无时无刻不”。
这些“无时无刻不”句式中的“无时无刻”都为“没有哪一个时刻”的意思,“无时无刻不”都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都做状语。
可以说,在清代“无时无刻不”双重否定表示语气较强的肯定做状语的句式已经很明显地成为强势用法。
其次,“无时无刻”出现了新的词义。
(1)恒存六尺之水,水但过格,自然下流,无昼无夜,无时无刻,以渐而长,以渐而去,永无淹没之虞,亦无冲决之患。
(清傅泽洪《行水金鉴》卷一百五十一)(2)故凡有关于吏治之事,无时无刻.莫不留心体察,惟以其人之贤否是凭。
(清鄂尔泰、张廷玉奉敕纂辑《世宗宪皇帝硃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七)(3)为人君者.无时无刻,无不宜修德与修刑。
(清高宗(乾隆)《御制文集》三集卷二)(4)此其无月无日、无时无刻而皆当为防五卫八所。
(清嘉庆二十一年常明《四川通志》卷十八下)例(1)、(4)的“无时无刻”与同类结构的“无昼无夜”、“无月无日”并列做状语,“无”都是表示“不区分”,而不是表示“没有”,“无时无刻”是“不论/不分哪个时刻”,也就是“每时每刻、时时刻刻”的意思,句子表示肯定。
《行水金鉴》堤一部水利方面的著作,成书于雍正三年(《辞海》1999年修订版),这说明“无时无刻”的“不论/分哪一个时刻”即“时时刻刻、每时每刻”的意思至少在清代前期的雍正(世宗)时期已经产生。
“无......无......”结构中,“无”表示“不论、不分”意思的用法《诗经》中就已经出现,如:“无冬无夏,值其鹭羽”(《诗•陈风.宛丘》)。
其他文献中还有“无明无夜、无昼无夜、无旧无新”等(见《汉语大词典》》)。
上面两例中的“无昼无夜、无月无日”,还有我们常见的“无贵无贱、无大无小、无日无夜”等中的“无”都是表示“不论、不分”,都包括在内,相当于“凡是”,不表示“没有”。
这充分说明在“无......无......”结构中,“无”是多义词,有“没有”和“不论、不分”两个意思。
清代“无时无刻”意思为“不论分哪一个时刻、时时刻刻”,除了出现在和同类结构的词语共同做状语的句式中外,还出现在“无时无刻+双重否定词语+ VP”的句式中,如上举例(2)是大臣说自己时时刻刻一直在吏治之事上任人唯贤;例(3)是高宗乾隆说为人君者时时刻刻都应该修德与修刑。
句中的“莫不”、“无不”已经是结合紧密的双重否定词语表示肯定,那么,从整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来看,“无时无刻”应该是表示肯定的“不分/论哪一个时刻、时时刻刻”的意思。
除了上面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外,“无时无刻”在清代也有不和“不”组合,做状语修饰动词,意思为“没有哪一个时刻”,句子表示否定的用法,如:(5)皇考、皇妣无时无刻稍释于怀,而于吉旦清晨必焚香瞻礼,岂因展阅黄册,见陵寢字样然后悲戚于心乎?(清允禄等奉敕编《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六)例(5)是清世宗(雍正)皇帝说自己的父母没有哪一个时刻能够在心中稍稍放下对祖先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