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井水位观测记录

合集下载

沟槽降水方案

沟槽降水方案

沟槽降水方案1降水井设计1.1降水目的:为确保结构干槽施工,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下0.5m以下,以便在无水干燥的条件下开挖土方和进行基础施工,既可避免大量涌水、冒泥、翻浆和流沙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又可由于土中水分排除后,动水压力减小,大大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减少土方开挖量。

1.2常用的降水方法:1.4降水方法的确定:根据地质报告可知,本工程施工区域范围地下管线施工区域多为中亚粘性和轻亚粘土,土层渗透系数较低,依据规范结合附近地区降水经验,采用轻型井点结合深井的降水方法降低该处地下水位从理论和实践上均可行且效果良好的方案。

轻型井点降水其原理是通过启动真空泵,使井点系统形成真空,井点周围形成真空区,地下水在真空泵的吸力作用下,使井点附近的地下水通过砂井、滤水管被强制吸入井点管并被排除。

这样在井点附近的地下水与真空区外的地下水之间,形成一个水头差,真空区外的地下水在真空吸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流向井点排出地面,从而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

轻型井点降水迅速,可保证工期要求。

深井井点降水是在深基坑的周围埋置深于基底的井管,使地下水通过设置在井管内的潜水电泵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水位低于坑底。

本法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不受吸程限制,排水效果好,井距大,对施工干扰小,较为经济的特点。

因此采用上述两种降水方式,可以利用轻型井点降水迅速的特点确保工期,同时又可利用深井降水深的特点保证埋深最深的管线施工时的降水效果。

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水文情况,土层的渗透系数,结合本单位以前在该地区进行的安慧桥、大屯路、安立路、北中轴路等工程的建设经验,该地区的地下水位走向自西北向东南。

因此为了取得更好的降水效果,阻截水脉,发挥轻型井点降水能力强特点,采取在北一路沟槽的北侧设置轻型井点,在沟槽的南侧设置深井井点降水的井点布设原则。

轻型井点降水受真空泵吸力的限制,实际应用过程中,其降低水位最大深度为6m。

结合地质报告和管线分布及埋深情况,可采用降低地面高程以缩小井点管与所需降低地下水位线之间高差的方法。

工程降水井点施工方案(3篇)

工程降水井点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住宅小区建设,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基坑开挖深度约5米。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场地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位埋深约为地表下2米,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和砂质粉土,具有较强的透水性。

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降低地下水位,特制定本工程降水井点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的1. 降低地下水位,保证基坑施工安全;2. 减少基坑开挖过程中因地下水渗流引起的土体失稳现象;3. 提高地基承载力,为后续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三、施工方法1. 井点降水方法选择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本工程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方法。

轻型井点降水方法具有施工简单、设备轻便、降水效果显著等优点,适用于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土层透水性较强的特点。

2. 井点布置(1)井点管布置:根据基坑平面尺寸和地下水位分布,将井点管布置成环形,井点管间距为1.5米,总管间距为3米。

(2)井点管深度:井点管深度根据地下水位埋深和降水深度要求确定,一般深度为3米。

3. 施工步骤(1)施工准备: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工具等。

(2)开挖井点坑:在井点管布置位置开挖井点坑,坑口直径为0.8米,深度为1.0米。

(3)安装井点管:将井点管插入井点坑内,确保井点管垂直。

(4)连接总管:将井点管与总管连接,连接处采用胶带密封。

(5)抽水设备安装:在地面安装抽水设备,连接总管与抽水设备。

(6)试抽水:启动抽水设备,进行试抽水,检查井点降水效果。

(7)观测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定期观测地下水位变化,记录数据。

四、施工质量控制1. 井点管安装:确保井点管垂直、稳定,连接处密封良好。

2. 总管连接:确保总管与井点管连接紧密,无渗漏。

3. 抽水设备:检查抽水设备运行正常,无异常噪音。

4. 观测记录:准确记录地下水位变化,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五、施工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手套等防护用品。

2.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过程中,注意观察井点降水效果,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查找原因,采取措施。

降水工程施工和验收

降水工程施工和验收

一、降水工程施工1. 施工准备(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降水井的位置、数量和降水深度。

(2)收集地质勘察报告、水文地质资料等,分析地下水分布、流动规律及影响因素。

(3)准备施工材料,如无砂混凝土管(滤管)、滤网、砂砾混合料、潜水钻机、泥浆车、泥浆泵、清水泵、潜水泵等。

2. 施工步骤(1)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准确测量井位,并做好标记。

(2)钻孔:采用循环钻成孔,孔径一般为600~800mm,用泥浆护壁,防止孔口塌方。

(3)清孔:钻孔完成后,立即清孔,确保井孔内无泥浆、杂物等。

(4)安装井管:将井管下入孔内,井管的滤管部分应放置在含水层的适当范围内。

(5)填充滤料:在井管与孔壁间填充砾石滤料,提高过滤效果。

(6)洗井:采用压缩空气洗井法清洗滤井,冲除尘渣,确保井管内排出的水由浑变清。

(7)安装水泵:将水泵安装于井口,并连接抽水控制电路。

(8)试抽水:进行试抽水,检查水泵、控制系统等是否正常,确保降水效果。

(9)观测: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做好详细记录。

二、降水工程验收1. 验收条件(1)施工完毕,降水井已投入使用。

(2)抽水设备运行正常,抽水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3)井中地下水位已降至设计要求。

2. 验收步骤(1)检查施工记录,包括钻孔、清孔、安装井管、填充滤料、洗井、试抽水等过程。

(2)观测井中地下水位,确保已降至设计要求。

(3)检查抽水设备运行情况,确保正常运行。

(4)验收合格后,办理验收手续,并填写验收报告。

3. 验收标准(1)井中地下水位降至设计要求,且稳定。

(2)抽水设备运行正常,抽水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3)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总之,降水工程施工和验收是基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验收过程中,要全面检查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降水井施工规范(1)

降水井施工规范(1)

1 适用范围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渗透系数为20〜200 m /d的土层、砂层,以及用明排水易造成土粒大量流失,引起边坡塌方及用轻型井点难以满足要求的情况。

2 施工准备2.1 主要机具设备2.1.1 滤水井管:下部滤水井管过滤部分用钢筋焊接骨架,外包孔眼为1~2mm 滤网,长2~3m ,上部井管部分用直径200mm 以上的钢管或塑料管。

2.1.2 吸水管:用直径50~100m 钢管或胶皮管,插入滤水井内,其底端沉到管井吸水时的最低水位下,并装逆止阀,上端设带法兰盘的短钢管一节。

2.1.3 水泵:采用BA 型或B 型,流量10~25m3/h ,离心式水泵或自吸泵。

(管井井点的构造见图-2)2.2 作业条件2.2.1 具有施工所需资料,主要资料包括:施工场地平面图、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基坑的设计资料等。

2.2.2 确定基坑放坡系数、井点布置、数量、观测井位置、泵房位置等。

2.2.3 井点设备、动力、水源及必要的材料准备完毕。

2.2.4 排水沟开挖(或接排水管),附近建筑物的标高观测及防止附近建筑物沉降措施的实施。

2.2.5 夜间施工作业时,施工场地应安装照明设施,在基坑(槽)上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安全标志。

2.4 作业人员现场所有作业人员在入场前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2.4.12.4.2 电器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4.3 钳工、运转工:已经过技术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

3 施工工艺3.1 工艺流程3.2 操作工艺3.2.1 施工测量及管井布置3.2.1.1 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与大小、士质和地下水的流向,降低水位深度以及成孔方式进行放线。

3.2.1.2 井中心距基坑边缘的距离,根据所用钻机钻孔方法而定。

(1)当用冲击式钻机用泥浆护壁时为0.5〜1.5m。

(2)当用套管法时不小于3 米。

3.2.1.3 管井间距为10〜50m ,降水深度可达3〜5m。

3.2.2 管井井管的埋设3.2.2.1 成孔:宜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法,即在钻机钻孔的同时,向孔内投放泥浆,护住井壁,以免地下水渗出时坍塌。

深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深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工地倒运井管、滤料等
8~13kw
柴油机
长丰1110
8台
部分为备用钻机动力
13kw
供水软管
2.5吋
1000m
施工供水
基坑降水运行管理投入设备及材料表〔数量仅供参考,根据工程量确定〕见表3
表3
名称
规格
数量
功率或性能
发电机
SPC75,SPC75
2台
150KW
水泵1
QY25-26-3
22台
3KW
水泵2
QY35-26-4
L—为过滤器长度(m)
d—过滤器外径(mm)
α—与含水层厚度及渗透系数有关的经验数据
Q—基坑总涌水量〔m3/d〕
q—单井干扰抽水量〔m3/d〕
n—降水井数量〔口〕
HW—降水井深度(m)
HW1—基坑深度(m)
HW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
HW3—ir0;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5;r0为降水井分布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井排间距的1/2(m)
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与市政降水工程。本文是以最常见、最普通不可回收的混凝土管作滤水管介绍其施工工艺的,其它井管〔比方可回收的钢管、塑料管〕施工工艺可参照执行。
适用于降水深、面积大、时间长,渗透系数较大〔10~250m/d〕,地下水丰富的砂类土和碎石土。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在15m以内,且厚度大于3m的含水层;降水深度可达50m以内,对于有流砂的地区和重复挖填土方地区使用,效果更好。
(二)布井方式特征点水位降深(m)
(二)布井方式特征点水位降深(m)
Q(m3/d)
R(m)
中心点A
B点

轻型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案

轻型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案

轻型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案一、轻型井点降水介绍沿基坑四周每隔肯定间距布设井点管,井点管底部设置滤水管插入透水层,上部接软管与集水总管进行连接,集水总管为Φ150钢管,周身设置与井点管间距相同的Φ40吸水管口,然后通过真空吸水泵将集水管内水抽出,从而达到降低基坑四周地下水位的效果,保证了基底的干燥无水。

水井大致分为四大类,无压完整井、无压非完整井、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50m/d的土层中。

降水深度为:单级井点3~6m,多级井点6~12m三、基坑涌水量计算计算公式:式中:Q基:基坑基本排水量K:粘土层渗透系数,K=0.10m/d。

四、井点计算式中:q——单井出水本领(m3/d)r0——过滤管半径=0.025ml——滤管进水部分长度=2m井点数及井距采纳公式:井数:n=1.1Q/q根平均井间距b=L*m/n式中:L——基坑周长n——井点根数五、井点降水工艺及技术措施降水井成孔采纳冲孔机械成孔,但由于冲击成孔效率较低,先由人工先清理块石层障碍,再布置冲击钻机进场。

1、管井成孔工艺场地平整→井位放线→人工清理块石障碍→复核桩位→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桩机就位、孔位校正→冲击造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终孔验收→下滤水井管和填充砂砾。

2、降水运行(1)可采纳分次降水,即边抽水边进行土方开挖,以使水位缓缓平稳下降,因猛烈水位下降会加添沉降量,避开导致相邻建筑物及道路损坏。

(2)严禁挖土机、吊车等设备撞击降水管、排水管线、电缆等。

(3)降水要保证昼夜连续运转,防止因停泵使水位上升,造成“涌槽”事故,现场要配备备用电源(现场配备2台300KW发电机组)。

(4)设多个闸箱,单闸单箱单机。

(5)专人巡查,发觉停泵,立刻处理。

(6)降水结束需缓慢稳定抬升水位必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建筑物基础工程必需施工完毕,二是建筑物荷载大于地下水上顶托力,充足抗浮设计要求。

3、降水动态观测(l)降水开始后即对地下水位进行全面的观测记录,以便随时获得水位降落信息。

管井井点降水记录

管井井点降水记录

施工单位: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湖北建盛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编号:
注:1、管井深度为自然地面下20m,管井位置编号图见附图;
2、记录内容包括水泵运转及边坡稳定情况。

记录员:施工负责人:监理单位负责人:建设单位负责人: 2014年月日
施工单位: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湖北建盛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编号:
注:1、管井深度为自然地面下20m,管井位置编号图见附图;
2、记录内容包括水泵运转及边坡稳定情况。

记录员:施工负责人:监理单位负责人:建设单位负责人: 2014年月日。

水位观测井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水位观测井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浙江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任务/交底记录交底内容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重大建筑基坑工程降水时对地下水位进行观测或对某个区域地下水动态进行长期观测的水位观测井施工。

2 施工准备2.1 材料2.1.1 井壁管:宜选用直径为100~150mm的钢管、铸铁管。

采用焊接或丝扣连接。

2.1.2过滤器:一般为侧壁有孔眼的与井壁管相同的管材,其侧壁孔隙率宜为15%~30%。

在卵石、圆(角)砾及粗、中砂含水层中宜采用缠丝或填砾过滤器;在粉细砂含水层中,宜采用填砾过滤器。

缠丝过滤器的缠丝间距一般为2~3mm,缠丝材料应采用无毒、耐磨、抗拉强度大和线胀系数小的线材。

2.1.3沉砂管:其管材及管径应与井壁管相同,并封底。

2.1.4包网:一般采用40~80目的尼龙丝网、钢丝网或铜丝网。

2.1.5滤料:滤料应洗净无杂质、无风化,一般粉土层采用中粗砂,砂性土层采用2~4mm砾石,碎石土地层宜采用3~7mm圆形、亚圆形砾石。

滤料不均匀系数1小于5,含泥量小于3 9/6,严禁使用棱角碎石。

2.1.6止水材料:采用粘土球,以外表稍干、内部湿润、柔软者为宜。

2.1.7其他:管箍。

2.2机具设备2.2.1成井设备:冲击钻机、回转钻机等。

2.2.2观测设备:水位计、测深绳。

2.3 作业条件2.3.1对施工场区进行清理平整,以保证钻机行走的安全和钻孔时的平稳。

2.3.2调查施工场区地下管网和构筑物分布情况并测放井位。

2.3.3对用于观测井施工的各种材料,如过滤器的完整性、管材的孔隙率、滤料的规格、含泥量等进行检查。

对施工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

2.3.4搜集施工场地的地层资料及水文地质资料。

2.4技术准备编制水位观测井施工方案,经审批后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3.2操作方法3.2.1布设井位:水位观测井的布置应能测量降水区和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动态。

根据不同的观测目的,水位观测井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3.2.1.1为控制降水区和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动态,白降水区中心垂直和平行地下水流向各布置一排观测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