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

合集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他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可以说,他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他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而孕育出了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而孕育出了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作者:董德刚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08期[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所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同于狭义马克思主义和广义马克思主义,可称为第三种含义的马克思主义。

其科学内涵是马列学说中的普遍真理,其外延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由此展开而来的基本原理。

此即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之“脉”,必须坚持。

马克思主义一直在与时俱进,其原因在于: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个别论断存在错误,人们的认识在深化。

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和开放性的理论品格,需要全面而辩证地把握它们。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途径包括依靠群众实践、遵循分工规律等。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在它指导下实践的进展——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8-0006-04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然而,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却存在许多偏差。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讨论。

在这方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有巨大推进。

以此为指导,进一步从总体上研究一下,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应当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端正指导思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多种含义现在,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东欧和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等。

仅就中国而言,至少也有三种不同含义的马克思主义。

1.三种不同含义的马克思主义第一种含义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1]这是列宁所下的定义,并为世人所公认。

这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同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狭义上也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马克思主义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报告:“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当时的情况进行了正反两个方面的总结才提出实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1年左倾错误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遵义会议之后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之后,开始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合乎实际的完整的路线、理论、方针和政策。

抗日战争初期有努力排除右倾的干扰。

在延安整风之后马克思中国化得到了党的共识。

七大通过对党章的修改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定了以马克思列宁注意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工作指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辩证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关系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近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答: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答:内容: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演讲稿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演讲稿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一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个话题。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约好了一起去打球。

结果那天突然下了大雨,我就想啊,这雨这么大,要不就不去了吧。

可是脑子里就有个声音在说:“你答应人家了做人得讲诚信。

”最后我还是顶着大雨去了球场,虽然淋成了落汤鸡,但小伙伴看到我那一瞬间,那眼睛里的惊喜和感动,我就觉得这就是一脉相承的力量。

那与时俱进又是啥呢?这就像是大树在不同的季节要换上不同的衣裳。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我们一直守着老一套,那可不行。

比如说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以前我们买东西都得去实体店,现在呢?手指一点,东西就到家了。

这就是与时俱进。

咱们的文化也是这样。

以前京剧可能只能在戏院里看,现在通过网络直播,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京剧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而且现在京剧也在创新,加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像有的京剧表演里会有现代舞的影子,这在以前可能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这中间也会有一些争议。

有人可能就觉得,京剧加入现代元素就不是京剧了,这是在破坏传统。

我觉得吧,这有点太绝对了。

如果京剧一直不改变,那可能就会慢慢失去年轻观众,最后只能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

当然,我们在与时俱进的时候,也不能丢了一脉相承的根。

就像京剧再怎么创新,那基本功、那唱腔的韵味还是得保留。

咱们再看看教育。

以前的教育可能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记。

现在呢?各种多媒体教学,线上课程。

但教育的本质,也就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这个核心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啊,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就像是一对好兄弟,缺了谁都不行。

我们既要守住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谢谢大家!今天站在这儿,就想跟你们唠唠“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事儿。

咱先从历史的长河里捞点例子出来。

你看那古代的建筑,像故宫,那可是一脉相承的典范啊。

故宫的建筑风格那是有严格的规制的,从布局到建筑的样式,都是传承了咱们老祖宗的智慧。

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黄静婧3

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黄静婧3

内容摘要: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原则,是党的生命力所在。

毛泽东创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并提;江泽民提出与时俱进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体现了内在统一、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

关键词:党的思想路线一脉相承与时俱进Abstract: China Communist Party's ideological line is the ideological methods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 China Communist Party 's activities,is the Party’s vitality .Mao Zedong created the Party's ideological lin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Deng Xiaoping re-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 the Party 's ideological lin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Jiang Zemin raised the request of promotion in line of time , and further enriched and developed the China Communist Party 's ideological line. Mao Zedong, Deng Xiaoping and Jiang Zemin are at the cor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leadership collective .Their understandings of the Party's ideological line reflect the inherent unity,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The China Communist Party 's ideological line direct succession Promotion in line of time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思想路线的认识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经历了与时俱进的三个发展阶段。

解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解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体系的重要创新 成果——邓 小平 理论 、 三个代 表” “ 重
2 解读 一脉相承 , . 还要从这三 大理论成果 的体系地位分 作为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 论体 系的 “ 原创 形态” 邓小平 ,
要思想 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重大 战略思 想是 一脉相 承、 时俱 析 。 与
进的。
党 的 十 七 大报 告 创 造 性 地 提 出 了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义 理 论 路 上 , 脉 相 承 体 现 在 它 们 都 坚 定 不 移 地 走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一
体系 , 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理论 体 系是 马克 思主义 理 义道路 ; 在根本任务上 , 一脉相承体现在它们都始终是解放生 论的新发展 。它坚 持和发 展 了 马克思 列 宁 主义 和毛 泽东 思 产力 , 发展生产力 ; 在价值取 向上 , 一脉相 承体现在 它们 都 以
主题 , 是一脉相 承的。 起。
为丰富和创新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理 论体 系做 出 了重要 的贡 观等重大 战略思想 , 又是 对邓 小平理论 和 “ 三个代 表” 要思 重
1 解读一脉相承 , . 需要从这三 大理论成 果 的科 学 内涵谈 献 , 并起 到了继往开来 的作用 。作 为 “ 最新 成果” 的科学 发展 在理论渊源上 , 一脉 相承 就是 它们都 坚持 马克 思列宁 主 想 的继 承 和发 展 , 有 所 创 新 , 开 辟 了中 国 化 马 克 思 主 义 发 且 它
就是它们都坚持 以人为本 , 把实 现好 、 护好、 维 发展好 最广 大 脉相承在逻辑 上呈 递进 关系 , 在历史上是发展关 系 , 在结构上
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 部理论 的 出发点 和落脚 点 ; 在发展道 为整体关 系。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类似表述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类似表述

一、一脉相承的意义1.1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传统文化价值愈发受到关注。

1.2 一脉相承意味着传承与传统,它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族裙、一个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特质。

1.3 一脉相承的文化传承是文明的生命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二、与时俱进的意义2.1 与时俱进体现着文化的活力与更新。

2.2 与时俱进要求传统文化不固步自封、不守旧逆向,而是要借鉴利用现代科技,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更彰显其生命力。

2.3 与时俱进是一种开放、包容与创新的文化态度,是一种文化更新迭代的必然要求。

三、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的相互关系3.1 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3.2 一脉相承是指传统文化的传承,强调的是保护、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守护。

3.3 与时俱进是指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造性发展与创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3.4 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四、传统文化在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中的困境与出路4.1 传统文化在一脉相承中可能会出现僵化守旧、形式主义等问题,容易与现代社会脱节。

4.2 在与时俱进中,传统文化可能会失去其独特性和民族特色,趋同化。

4.3 传统文化在面对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的挑战时需要寻求平衡和发展的新路径。

4.4 建设性地进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树立在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自信心,理性地面对现实与未来。

4.5 加强文化挖掘,深入挖掘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民族的精神世界。

五、结语5.1 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既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质的重要途径。

5.2 我们要在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中实现文化的再生和创新,实现文化的选择性吸收和自主性创新。

5.3 必须坚持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的统一、坚持文化自信与文化开放的统一,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六、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当代社会的对接6.1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民族智慧,是民族的宝贵资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 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灵 魂之一。 群众路线 :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以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于 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的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对党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 历史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 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 独立自主 :是正确处理本国革命事业和国际革命事业、本国革命力量和革命政党同 国际革命力量及组织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原则。
(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3.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不能用毛泽东同志说过的一两句话来代替对毛泽东 思想的整体性把握,要从整体上,本质上去理解毛泽东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 合上理解毛泽东思想,从与马列主义的一脉相承上理解毛泽东思想,努力把握毛 泽东思想的灵魂,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 新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的科学理 论,并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光辉典范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初步形成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通过调查研究,论证了 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 要性。 土地革命时期,针对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 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内的健康力量与之进行 了坚决的斗争。在此时,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一系列文章,着重阐述了红色政 权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及人民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思想, 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反对脱离实际的本本 主义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 线、独立自立‛的基本精神,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标志着毛泽东 思想的形成。
3.丰富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 ‚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人民 民主专政,走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领域提出了许多新思 想、新观点。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光辉典范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正式确立
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开始了中国革 命的新局面。经过‚长征‛、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在 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43年前后,党的一些领导人和理论工作者逐 渐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正式确立毛泽东 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2.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中国革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能否正确坚持马列主义,始终 是与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与挫折联系在一起的。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只有正确坚持马列主义,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 行动指南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
2.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实践中,揭示了帝国主义形成、发展及其灭亡的规律,指出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国家 甚至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论断,并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 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列宁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 论,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理论和策略;论述了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 族民主革命的理论;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列宁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而且也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 义阶段。列宁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 思想武器,是全人类民族解放运动的旗帜。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一些国家的无产阶 级先后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始终不渝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思想:
一种是以马列主义的个别论断和原则不能适用当前形势等为由,认为马列主义已经 ‚过时‛,因而产生动摇,怀疑甚至排斥马列主义; 另一种则把马列主义当作绝对真理,对某些原则,某些本本作机械的教条式的理解, 从而陷于僵化。 应知道,马列主义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经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体系,作 为普通真理,它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不会也不可能过时的。同时,我 们也应该看到,马列主义和任何事物一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发展的理论‛,它必 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 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 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 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大 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就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丰富 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 :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光辉典范
(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具有伟大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 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光辉典范,是被实践证明 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 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我们必须继续坚 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完整准确地掌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以指导我们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同时, 毛泽东思想对于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和人类进 步事业也具有借鉴作用。
(三)始终不渝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始终不渝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八大党章明确规定:马克思列宁 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 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 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 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 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 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 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 得最终的胜利。
第四章 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 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是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 行动指南
(6)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7)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所谓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就是指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其中,实事 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 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是一个伟大的理论体系。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2.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有其特定的内容和含义,构成毛泽东 思想有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方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方面是‚中国 具体实践‛,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此,要把毛泽东思想 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要反对那种因毛 泽东晚年错误而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 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甚至主张不再提毛泽东思想的虚无主义倾向;同时, 也要反对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教条主义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说过的都是不可 移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
1.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谨的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 解放运动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而产 生的,也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 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进行解放 斗争的旗帜。它深刻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 历史趋势,指出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 创造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