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综述)

合集下载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一、本文概述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食用油供应安全,也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挖掘其潜力,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油菜产业的种植技术、加工利用、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等方面,本文旨在为我国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油菜产业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二、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油菜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

油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其中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省份的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油菜产业持续推动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油菜品种的改良和更新,提高了油菜的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水平。

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油菜种植、收割等环节的机械化率也在逐步提升,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产业链建设方面,我国油菜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

油菜籽的加工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油菜籽油、油菜籽饼等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油菜秸秆等副产品也得到了有效利用,为畜牧业和生物质能源等产业提供了原材料。

然而,我国油菜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油菜种植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影响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油菜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油菜籽的收购、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价格波动大等问题。

油菜种植过程中还面临着土壤污染、病虫害等问题,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促进油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大对油菜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油菜种植的比较效益;加强油菜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油菜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强油菜产业的市场监管和信息服务,促进油菜产业的市场化进程等。

甘肃省油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甘肃省油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甘肃省油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甘肃省是中国油菜种植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值得关注。

以下是对甘肃省油菜生产现状的概述,以及针对未来发展提出的建议。

一、甘肃省油菜生产现状1.种植面积与产量:甘肃省拥有广阔的农业用地,其中油菜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甘肃省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也相应提高。

尽管面临气候变化、病虫害等挑战,但油菜生产在甘肃省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2.品种与品质:甘肃省油菜品种丰富,涵盖了早熟、中熟和晚熟等多个品种,适应不同地区和种植模式。

同时,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口感的要求,甘肃省积极推广优质油菜品种,提高油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生产技术与设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甘肃省油菜生产技术也在逐步提升。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如节水灌溉、精准施肥、无人机植保等,提高了油菜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如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为油菜生产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4.产业化与品牌建设:甘肃省在油菜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些知名品牌如“陇油”等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市场口碑。

此外,甘肃省还积极发展油菜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然而,相对于其他省份,甘肃省油菜产业的品牌建设仍有待加强。

二、发展建议1.强化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油菜生产的扶持力度,通过实施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农民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提高生产效益。

同时,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油菜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加强品种选育与推广:加大科研力度,选育适合甘肃省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高产、抗病抗虫的油菜品种。

同时,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提高油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的技术水平。

3.提升品牌建设与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甘肃省油菜产业的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

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举办特色农业节等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油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于北方沿海地区和南方山区。

它是一种寒生作物,对气候的适应能力较强,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尤其是富含油分,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植物油来源。

目前,我国油菜产量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

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了显著的增加。

这一现象主要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政府对于油菜产业的大力支持。

一方面,种植户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和合理的农事管理,提高了油菜的单产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农业科研力度,不断推动油菜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国家实施的“两纵两横”油菜生产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油菜种植者改进种植方式,提高产量和品质。

油菜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高油菜的品种改良和选育水平。

通过深入研究油菜的遗传和生理特性,结合基因工程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开展育种工作,培育出更适应不同地区种植条件的高产、抗逆品种。

同时,也需要提高种植者对于新品种的接受度和使用水平,增强品种的应用推广力度。

其次,促进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种植技术上,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合理生态规划,避免土地荒漠化和生态破坏。

在农药和肥料使用上,要加强对于农残和环境污染的控制,推广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如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实现油菜生产的高效和环保双赢。

第三,优化油菜种植结构。

由于不同地区和市场需求的差异,油菜的种植结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应性强、市场前景好的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油菜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此外,还应注重加强不同农作物的轮作种植,实行科学的农田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难题。

最后,加强油菜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政府要继续加大对于油菜产业科研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学研究成果向实际生产中转化。

同时,要倡导科技向农民下乡,推广适用于不同地区的油菜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种植者的科技水平和收益。

青海省杂交油菜制种现状与潜力

青海省杂交油菜制种现状与潜力
号 是 目前 春 油 菜 区的 主栽 品种 , 特 早 熟 双 低 甘 蓝 型 油
2 青海杂 交油菜 制种优 势
青海地处青藏 高原 东北部 , 全省 8 4 . 7 %的地 区海 拔在 3 0 0 0 m 以上 , 地形 复杂 , 地 貌多 样 , 垂直 地带 明显 , 为发展油菜制种业提供了优越 的自然条件。
近1 O来青海省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情况统计看( 表
1 ) , 在 种植 面积 增减 幅 度不 大 的情 况 下 , 油菜 总 产 呈现 增 加趋 势 , 这 得 益于 油菜新 品种 的审定 和推 广 。
表1 2 0 0 5 - 2 0 1 4年青海省油菜种植面积、 产量情况
1 . 2 春油菜科研育种现 状
产 的春 油 菜 子 粒 饱 满 、 出油 率 高 , 油 菜 子 含 油 率 高 达 4 3 %~ 5 0 %, 比冬 油 菜 高 3 ~ 5个 百分 点 , 且 品质 优 , 无 污
染。推广种植的春油菜品种抗逆性强 , 病虫害少 , 单产 水平高 , 居全国之首 ; 产品含水率低 , 便于长期贮存 , 油 菜产品中富含高 附加值的加工原料。2 0 世纪 9 0 年代 以来 , 由于油菜子市场需求旺盛 , 价格持续看好和一批 优 良品种的选育推广等 因素 的带动 , 青海省油菜产业
得 到 了快 速 发展 , 呈 现 出 区域化 布 局 、 基 地 化 生产 的 良
比全 国平均水平高 2 0 k g 以上 , 尤其是甘蓝型杂交油菜 平均 每 6 6 7 m 产2 5 0 k g , 高产 田可达 3 0 0 k g 以上 , 最高
产达 到 4 5 0 . 4 5 k g , 创 世 界 油 菜 亩 产 历 史 最 高 纪 录 。从

油菜种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油菜种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油菜种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油菜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农作物,它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食用油,还可以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

油菜种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油菜种植技术的现状、应用和推广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油菜种植技术的现状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油菜种植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现在的油菜种植技术主要包括良种选育、优质肥料的施用、科学的田间管理等方面。

通过选育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可以有效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

在施肥方面,科学合理的使用优质有机肥料和化肥,可以让油菜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养分,提高产量。

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如适时的灌溉、密植和间隔、病虫害的防治等,也能够有效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现在的油菜种植技术还包括了生态种植技术的应用。

生态种植技术是指在油菜的种植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力求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生态种植技术中,可以采用梯田种植、轮作休耕等措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在油菜的种植中,生态种植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态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提高农产品的生态品质。

生态种植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因为环保和生态产品在市场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油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需要加大对优质种子和肥料的推广力度。

通过推广优质的油菜种子和肥料,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需要加强对科学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指导。

科学的种植技术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此需要对农民进行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种植技术,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需要加强对生态种植技术的宣传和推广。

生态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生态性,因此需要加大对生态种植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鼓励农民采用生态种植技术。

油菜杂优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油菜杂优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油菜杂优利用的现状与展望摘要:本篇文章介绍了油菜杂种优势的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和其遗传学假说,总结了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化学杀雄、自交不亲和以及综合杂交等途径及最新进展,分子标记将成为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杂种优势,遗传学假说,途径,分子标记油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在生产中仅次于大豆、花生和向日葵,是世界第四大重要油料作物,包括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3个栽培品种。

油菜具有种子小,用种量少,繁殖系数高,制种方便等特点,并且优质的交油菜的产量、品质、抗性均优于常规油菜,而被广泛栽培。

油菜杂种产量优势显著,一般可增产20%-30%,好的组合增产幅度可达50%,同其它作物一样,利用杂交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油菜产量的重要途径(张生平,2007)。

油菜杂种的抗病性、抗寒性、抗倒性等抗性性状以及含油量、纤维强度等品质性状,尽管亦存在明显优于亲本的现象,但是杂种的表现一般介于双亲之间,而某些品质性状如种子蛋白质含量等除极少数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外,大多数杂种表现出负向优势。

因此,油菜杂种的营养优势大于产量优势,产量优势大于品质性状的优势(傅廷栋,2000)。

而在交油菜推广过程中投资少,效益大,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这些原因,多年以来,各国育种工作者都十分重视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尹经章,2002)我国是世界最早育成杂交油菜并大面积推广的国家,1985—1996年我国就育成了37个杂种(张凤丽,2012)。

我国现有的油菜杂种类型很多,有天然杂交种、自交系杂交种、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化学杀雄杂种、单双低杂种、综合杂交种。

根据我国油菜杂种优势的发展历程,傅廷栋(2000)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⑴探索阶段,即从 40 年代到 60 年代末,育种者相继发现一批油菜雄性不育材料,通过分析测定,探讨了杂种优势可能的利用途径;⑵准备阶段,从 70 年代初到 1985年,通过大量选育杂交种,进行杂交种的生产示范;⑶推广阶段,从 1985 年至今,大批高产杂交种相继育成功并大面积推广。

杂交油菜种植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杂交油菜种植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杂交油菜种植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油菜作為油料经济作物在很多地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杂交油菜在近年的逐步推广中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户实际生产反馈也较好。

针对于当前的杂交油菜种植技术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油菜;种植技术;问题;对策在以往的统计中,油菜的种植面积位于油料作物中的第二位,仅低于大豆的种植面积。

我国的油菜种植面积和年产量都位于世界前列,同时对于很多地区来讲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食用油原材料。

油菜的使用多种多样,可以直接食用、用作饲料、循环用作化肥,甚至可以用于医疗保健行业和旅游业。

比如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油菜花经济旅游已经形成规模,同时旅游业等油菜衍生行业又反过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得近年来油菜种植的应用水平、种植技术和生产效率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1 杂交油菜种植现状首先,杂交油菜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

最初农户种植的油菜品种为常规油菜,产量低且不稳定,通过引入杂交油菜新品种,不仅在产量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的甚至提高50%以上),还培育出了具有很强抗病性和适应性的品种,从而促进了广大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使得种植面积实现了扩大。

并且通过品种的不断优化,还实现了油菜质量的低芥酸、低硫甙的质的提高。

其次,杂交油菜的种植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逐渐提高。

在政府的支持下,科研机构和基层农户都提高了研发、试验的积极性,通过合理化播种时间、调整植株间距、优化肥料施用的时间和数量、优化灌溉、综合有效灭虫防害等多种种植管理技术,实现了最高375kg/667m2的高产。

在研究所的指导下,还开展了植株密度试验,试验每667m2分别设置4000株、6000株、8000株、10000株、12000株、14000株共6个试验田,3次试验。

最终试验结果为种植密度8000~14000株/667m2产量最大。

并且通过宣传和让农民积极参与进试验,将种植技术高效地传播给农户[1]。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综述)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综述)
文章编号:!""#$%&!’ ((""() 增刊$""’"$"#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综述)
尹经章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乌鲁木齐 摘 %)""*()
要: 根据国内外油菜杂种优势研究的历史, 作者将其划分为探索、 准备和应用三个阶段。对当前国内外
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 如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 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 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以及生态型 雄性不育等, 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基于对历史与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今后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趋势, 即把 优质育种、 杂优育种和抗病虫育种紧密结合起来; 以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为重点, 多种利用途径相结合; 同 时预计生物技术在油菜杂种优势研究上将有较快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油菜; 杂种优势; 细胞质; 细胞核; 雄性不育; 展望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此外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宜春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在生态型雄性不育的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原四川大学等进行的化学杀雄杂种研究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进行的细胞质g细胞核雄性不育研究等等
新 疆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增刊) : (* ’" Q ’& !"#$%&’ "( )*%+*&%, -,$*.#’/#$&’ 0%*12$3*/4
P.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年
一代产品, 那么, 低芥酸的单低 (!) 杂种, 就是第二代产品, 现在正在大面积推广的双低 ( !!) 杂种就是第 三代产品。目前我国油菜育种工作者正在探索着第四代产品和构思着第五代产品, 并开展相应的基础研 究和材料准备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01.(&1,% ,2 3$&$#,)1) ,2 4(-$( ’"55(#6)
./0 1/0234502
( 6788929 7: -2;707<=,>/0?/502 -2;/@A8BA;58 C0/D9;E/B=,C;A<F/, %)""*() /7)&#(.&: G0 B49 H5E/E 7: B49 4/EB7;= 7: ;5I9 49B9;7E/E EBAJ/9J 5B 47<9 50J 5H;75J,B49 5AB47; J/D/J9J /B /0B7 B4;99 EB529E:9KI87;5B/70,I;9I5;5B/70 50J 5II8/@5B/70 , L49 <5/0 M5= 7: ;5I9 49B9;7E/E 5II8/9J 07M 5B 47<9 50J 5H;75J M5E EBAJ/9J E=EB9<5B/@588=,EA@4 5E @=B7I85E< <589 EB9;/8/B= 4=H;/J,E98:$/0@7<I5B/H/8/B= E=EB9<5B/@ 4=H;/J 50J 9@7872/@58 <589$EB9;/8/B= , N= 5058=E/E 7: 4/EB7;= 50J @A;;90B EB5BAE,B49 J9D987I<90B B;90J 7: ;5I9 49B9;7E/E 5II8/@5B/70 /0 :ABA;9 M5E EA229EB9J:L45B <950E B7 @87E98= @7<H/09 277J$FA58/B= H;99J/02,4=H;/J 50J 4/24$FA58/B= H;99J/02,50J J/E95E9$ ;9E/EB50B,/0E9@B I9EB$;9E/EB50B H;99J/02;B7 AE9 B4;99 E=EB9<E 7: @=B7I85E< <589 EB9;/8/B= 5E :7@58 I7/0B , L49 D5;/7AE AE9:A8 M5=E 5;9 @7<H/09J M/B4 709 505B49;;OB /E 9EB/<5B9J B45B H/7872/@58 B9@407872= M/88 H9 5II8/9J :5EB9; 50J <7;9 9KB90E/D98= /0 B49 :ABA;9 EBAJ= 7: 49B9;7E/E 7: ;5I9 , 8$6 9,#*): ;5I9;49B9;7E/E;@=B7I85E<;@=B9H85EB;<589 EB9;/8/B=;I;7EI9@B 与其他大田作物相比,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有其特点: 增产效果显著。国内外研究证 ! 杂种优势强, 明, 优良的油菜杂种组合, 一般可增产 ("P Q )"P , 甚至更高一些。 " 杂种制种技术易于掌握, 制种产量 高而稳定。由于油菜花期长 (约 )" J) , 花龄长 () Q * J) , 花器外露, 有利于父、 母本花期相遇和传粉结实; 也由于油菜是无限花序, 分枝性强, 可通过分期播种或摘薹等措施, 有效地调整父、 母本花期。因此, 一般 制种地每公顷产杂种都在 &"" Q #*" R2。#繁殖系数高, 种子成本低。! 4<( 制种地按生产 #*" R2 杂种
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研究。 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研究, 从 !" 世纪 &" 年代开始就有比较系统的资料, 回顾 %" 多年的历史, 大致上 可分为三个阶段: 。孙逢吉 (’(&+) 首次测定了油菜杂种的产量优势; 第一阶段 (’(&" ) ’(*") ’(," 年 -.//01 报道了甘蓝 于 ’(,% 年发现白菜型油菜三天 2 和 3*2 雄性不 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的研究;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育; ( -45 8$/) , 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成果。这一阶段主 ’(,3 年日本 -4567 发现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 要进行杂种优势的测定, 可能利用途径的探索, 可以说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探索阶段。 第二阶段 (’(*" ) ’(3%) 。’(*’ ) ’(*! 年 9#:47, ;#0$<//01 同期发现甘蓝型油菜 =7< 组胞质雄性不育 , ( >0. 8$/) , (=7< 8$/) ’(*! 年傅廷栋等发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 ’(3" 年李殿荣发现陕 !2 细胞质雄性 不育; 一批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 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杂种、 自交不亲和系杂种和化学杀雄杂种开始试种、 示范。这一阶段是生产上大面积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准备阶段。 第三阶段 (’(3% 至今) 。秦油 ! 号 (陕西农垦科教中心) 、 (澳大利亚) 、 ?@0.7 &! ?@0.7 &"’ 和 2A 26$5B7 (加拿大) 、 (法国) 、 华杂 & 号 (华中农业大学) 、 蓉油 + 号 (成都第二农业科学研究所) 、 宁杂 ’ 号 (江 9@1C64@ 苏省农业科学院) 、 豫油 & 号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青油 ++’ (青海省农业科学院) 、 湘杂油 ! 号 (湖南省农 业科学院) 、 赣油 ’& 号 (江西宜春农业科学研究所) 、 晋杂 % 号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贵州省油料作物研究所) 、 ( 加拿大) 等自交不亲和系杂种; 蜀杂 * 号 (四川大学) 、 杂种; 油研 + 号 ?AD’!" 油研 3 号 (贵州省油料作物研究所) 、 皖油 ’& 号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等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杂种以及湘杂 油’号 (湖南农业大学) 等化学杀雄杂种, 都先后通过审定、 登记, 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可以说, 自 世界上已进入杂种油菜的实用阶段。 ’(3% 年以后, 我国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世界公认的重要成果, 对杂交油菜的研究 !" 多年来, 和利用做出了杰出贡献。 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等, 于 ’(*! 年发现了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 。到 ’((& 年为止, 加拿大、 澳大利亚、 丹麦、 印度等国共有注册的油菜三系杂种 ’! 个, (>0.:$7 或 >0. 8$/) 其中有 ( 个是用 >0. 8$/ 育成的; 国内共审定 ’" 个油菜三系杂种, 其中有 % 个注明不育细胞质来源, 就有 国际上公认 >0. 8$/ 是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自 ’(3’ & 个是用 >0. 8$/ 育成的。因此, 年以来, 在大学和商业的育种计划中都广泛应用了 >0. 8$/。 >0. 8$/ 仍为当前世界上甘蓝型油菜杂种生 产使用的主要不育细胞质源。 陕西农垦中心李殿荣育成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杂交油菜 “秦油 ! 号” (其母本为陕 !2 不育系, 父 本为垦 A 恢复系) , 在陕西省区域试验中, 比常规对照品种平均增产 !* E &F ( !" E +F ) ’(3& ) ’(3, 年, , 并大面积推广, 开创了杂交油菜走向大面积实用化的先例, 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 !( E &F ) 发现和开创了油菜核不育系等多种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新途径。我国发现和利用的油菜核不育系 有 + 种: !两对隐性重合基因控制的核不育系。"两对显性互作基因控制的核不育系。 # 隐性上位基因 互作的核不育系。这种核不育系杂交种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已超过 %" 万 #$! 。 此外,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宜春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在生态型雄性不育的 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 原四川大学等进行的化学杀雄杂种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进行的 “细胞 雄性不育研究等等。中国学者对油菜利用杂种优势的各种途径进行了 “全方位” 的探索 质 G 细胞核” 研究。 我国是第一个大面积应用杂交油菜的国家。自从我国第一个杂交油菜品种秦油 ! 号于 ’(3% 年通过 审定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以来, 到 ’((( 年, 我国共审定约有 %" 个油菜杂交种, 杂交油菜面积逐年扩大, 目前杂交油菜种植面积已达 !%" 万 #$! , 超过油菜总面积的 +%F 。 万方数据 我国杂交油菜的种植面积正在迅速发展。如果说, 高芥酸、 高硫苷杂种 “秦油 ! 号” 是杂种油菜的第
新 疆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增刊) : (* ’" Q ’& !"#$%&’ "( )*%+*&%, -,$*.#’/#$&’ 0%*12$3*/4
文章编号:!""#$%&!’ ((""() 增刊$""’"$"#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综述)
尹经章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乌鲁木齐 摘 %)""*()
收稿日期:(""( S "& S "% 作者简介: 尹经章 (!T)% S ) , 男, 新疆农业大学教授, 硕士生导师, 自治区专家顾问, !T&! 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万方数据
增刊
尹经章: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综述)
&’
! ! 计算, 能供 !"" #$ (直播) 至 %"" #$(育苗移栽) 大田用种, 每公顷大田种子成本约 &% 元 (移栽) 至 ’!" 元 (直播) 。因此, 推广杂交油菜, 投资少, 效益大,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这些原因, 各国学者都十分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