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七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习题与答案
高中政治第七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政治第七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2004年6月,武汉市民族宗教界人士集中座谈,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与会宗教界人士表示,要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全市少数民族群众,立足本岗工作,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宗教界人士表示,要协助党和政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开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服务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材料说明()A.民族宗教界人士在政治上要求进步,争取早日加人党组织B.在我国现阶段,宗教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C.民族宗教界人士是推动武汉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D.宗教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2,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同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这里所说的"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是指()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特点②"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布特点③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④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实际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3,在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之所以能够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因为()①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②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宗教已经从本质上得到改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材料一:在西藏,信教者家中几乎都说有小经堂和佛盒,处处可见从事宗教活动的信教群众和悬挂着的经幡。
宗教的各种活动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尊重。
材料二:对于我国穆斯林的朝现,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了各种服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赴麦加朝巍的穆斯林有4万多人。
材料三:在我国,境外敌对势力还在利用宗教进行破坏活动,向我国非法运进宗教印刷品;有的宗教职业人员入境后,友展教徒,搞地下宗教势力z有的地方还设传道点,私办经文学校,甚至干预教育和婚姻。
高中政治必修2课时作业3:8.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练习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A.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B.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C.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D.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D.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3.全国扶贫援藏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十三五”扶贫援藏工作,并与西藏各地市受援方签署扶贫援藏协议。
做好扶贫援藏工作有利于()①为西藏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②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充分行使自治权③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④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70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183件,批准设区的市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132件,批准三个自治旗现行有效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36件。
由此可见()A.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地方立法权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国家统一D.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经济自治、立法自治和文化自治能为少数民族挡风遮雨。
由此可见,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①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发展②有利于确立新型的民族关系③有利于扩大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④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长期保持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定不移地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下列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是()①贺兰县文化局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②银川市人民法院公正司法严格执法③西夏区人民检察院落实“一号检查建议”④自治区人大行使立法权完善自治条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今天,西藏的农牧民以藏语作为主要语言。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时练习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答案)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围绕“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这一主题,某班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
①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②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③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呈现“大散居、小聚居”的特点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详解】①②④:对少数民族的对口帮扶、众多民族的和睦相处、“多彩中华”的服饰表演,这些说明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①②④正确。
③: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而不是“大散居、小聚居”,而且材料中也没有体现,③不选。
故本题选B。
2.(2022·云南文山·高一期末)在云南贡山,独龙族百姓建起了公路,安居房,实现了“一步千年”的跨越;在云南文山州委州政府大力弘扬“西畴精神”,精准帮扶,壮乡苗岭气象一新……从雪域高原到三七之乡,云南各族人民群众全部实现整体脱贫,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这体现了()①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③我国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利益具有一致性④我国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详解】②④:材料强调从雪域高原到三七之乡,云南各族人民群众全部实现整体脱贫,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体现了我国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说明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②④符合题意。
①:我国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表达错误。
③:我国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③排除。
七五普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考试题及答案

七五普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考试题及答案第一篇:七五普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考试题及答案七五普法学习活动-《民族区域自治法》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原则。
A民主集中制;B国务院直接领导;C完全自治;D民族统一2、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当地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等条件,并参酌历史情况,可以建立以()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自治地方。
A二个以上;B一个;C一个或者几个;D三个3、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照()的顺序组成。
A民族名称、地方名称、行政地位;B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C行政地位、地方名称、民族名称;D民族名称、行政地位、地方名称4、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区域界线的划分、名称的组成,由()会同有关地方的国家机关,和有关民族的代表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报请批准。
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常务委员会;D上级国家机关5、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负责并报告工作。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常务委员会;C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常务委员会;D国务院6、我国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担任。
A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B国务院从国家领导人员中选任;C国家副主席任命;D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公民7、我国()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8我国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什么时候生效?()A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B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生效;C报国务院批准后生效;D一经成立便生效9、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那么该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内给予答复。
高中政治必修2课时作业35: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练习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尖锐的民族矛盾是造成一些国家分裂和解体的重要原因。
民族政策对一国稳定、发展、统一至关重要。
下列是多民族国家制定、实施民族政策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其中正确的是()①民族政策正确→民族矛盾消失→政治危机根除→国家政权巩固→民族关系和谐②民族政策正确→民族矛盾缓和→社会稳定→民族关系和谐→国家繁荣昌盛③民族政策失误→民族矛盾激化→引发政治危机→外部势力干预→国家分裂④民族政策正确→民族发展差异消除→民族凝聚力增强→国家政权巩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2017年8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近7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政治制度实现了历史性变革;二是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三是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进步。
内蒙古自治区的建设成就说明了() A.民族原则是民族政策制定的依据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极大的优越性D.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状况决定的3.多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不断加强和创新民族宗教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拥有回、满、蒙古等47个少数民族的宁夏,各族群众和睦相处,成为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温暖大家庭。
重视民族团结的依据在于()①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和基础③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国家统一的基础④民族区域自治离不开民族团结这一坚实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实际情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理解正确的是()①只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才能行使自治权②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③消除了我国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④满足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近年来,西藏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创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 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课时作业29: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知识精测】一、选择题1.2016年7月,习近平主席到宁夏调研。
为落实“十三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进行,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
这要求我们①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短期内消除民族间的不平衡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扩大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2.“十二五”期间,在中央及全国支援下,西藏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贫困现象明显缓解。
2016年9月23~24日,全国扶贫援藏工作会议在拉萨举行,研究部署“十三五”扶贫援藏工作,西藏的扶贫开发攻坚步入一个全新阶段。
这表明①我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②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关键③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④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论述了“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这一西藏工作重要原则,以确保西藏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
贯彻西藏工作重要原则要求①国家落实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②政府依法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公民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④国家尊重“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是党中央提出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
二十多年来,国家实施援藏项目7000多个,援藏资金达到260多亿元,是西藏的经济总量增长了十几倍,西藏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实施援藏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②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③我国实施援藏提高了西藏人民的政治经济地位④援藏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5.某校高三某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上网收集了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有关资料:①某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文件转发《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②某自治区人大通过了《xx自治区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依法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③某自治县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时,将决定结婚年龄提前两年④某自治县人民法院运用“巡回法庭”和“车在流动法庭”手段,方便群众诉讼和便利法院审判以上不属于民族自治权的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6.2016年8月8日,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
课时作业1: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基础自测知识点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在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这一制度认识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可以变通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所有决议答案C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A、B说法错误。
C正确,D说法绝对。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该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其自治权中无立法权,①①说法错误;①①符合题意,故应选B。
3.根据新疆发布的《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2010年至2020年发展规划》,新疆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逐步实现双语(汉语和当地民族语言)教育的全面普及。
此项规划()①表明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教育自治权②表明我国各个民族都有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义务③表明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④表明我国切实维护少数民族人民合法权益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题中规划切实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也表明了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自治权,①①①正确。
①观点错误。
知识点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4.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在广西生根开花结果,广西大地的面貌、各族人民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中政治必修2课时作业4:8.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练习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要充分认识民族区域自治的创造性、重要性和优越性,坚定不移地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②自治地方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③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这表现在()①历史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③长期奋斗中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④我国的民族差别已经消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下列属于民族自治机关的是()A.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B.湖北省鹤峰县铁炉白族乡人民政府C.西藏自治区人民法院D.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4.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A.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B.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C.国家统一D.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5.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4%,民族自治地方有效行使自治权。
下列关于民族自治权的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行使B.民族区域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C.民族区域自治权只要是少数民族就能享有D.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实质是少数民族的自由权6.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通过修公路、种草果、通网络等措施迈上跨越式发展轨道,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发特色旅游产业激活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些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共同经验在于()A.行使立法自治权,制定符合本民族地区的经济政策B.立足本民族、本地区特点,发挥各自的特殊优势C.借助发达地区的援助,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能力D.利用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降低经济的发展成本7.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让各族人民真正富足,才能催生安定团结、和谐共生的政治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试题一、单项选择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A.1979年B.1952年C.1984年D.1956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这体现了民族自治机关的①立法自治权②变通执行权③经济自治权④文化管理自治权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3.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A.124个B.155个C.125个D.145个4.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一般是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5.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A.44个B.45个C.46个D.47个6.下列行政建制中,属于国家法律明确界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A.民族乡B.民族镇C.自治县D.自治市7.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A.广西壮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8.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1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A.联邦制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多项选择1.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各项法规C.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有关实施民族1区域自治的行政法规D.地方性的自治法规2.《民族区域自治法》调整的对象是A.统一与自治的关系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C.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D.各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和宗旨是A.在统一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当家作主B.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促进民族发展繁荣C.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4.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单位的级别包括A.盟旗B.自治区C.自治州D.自治县5.确定各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主要根据是A.民族成份B.民族分布C.民族关系D.历史状况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有A.区域因素和民族因素的结合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C.文化因素与历史因素的结合D.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7.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协C.自治地方的统战部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8.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有A.理论依据B.实践依据C.国情依据D.民族特点9.中国在选择保证少数民族实现自我管理的制度上,没有走前苏联式的民族共和国道路,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与苏联在下面哪些方面的国情不同?A.两国历史不同B.两国经济基础不同C.民族分布不同D.革命发展模式不同10.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基于人口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A.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B.在一个较大的自治区内辖有一个或几个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C.在民族自治区内辖有的民族乡D.以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11.下面哪些权利属于自治机关的自治权?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自治民族事务的权利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的,有民族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报请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权利。
D.在执行国家税法时,除应由国家统一审批的减免税收外,对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收入的某些税收,经自治区或省批准,自治机关可实行减税或免税。
三、判断题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四级。
23.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4.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内的非自治少数民族,享受不了自治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地位。
5.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
6.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7. 汉族公民可以担任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职务。
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容动摇。
9. 目前我国共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目前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64%左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自治地方人口大约占全国的13%。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制度规范仅限于确立各民族自治地方与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
四、辨析题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基本政治制度。
五、材料分析材料:某民族自治地方修建较大型水力发电站,定于上午9点召开竣工及发电仪式。
临近上午9点,各方来宾和有关领导到齐。
届时发现,大会会标只用汉文书写,没有用自治民族的文字书写。
在场有关领导决定,大会会标一定要用自治民族文字和汉文书写。
为此,竣工及发电仪式约推迟1小时举行。
大会结束后,有关人员提出这1小时经济损失不小,不能为形式上的自治权利而影响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六、简答题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含义?2.民族区域自治应遵循和体现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方面?4.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地位?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七、论述题1.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一、单项选择1.C 2.A 3.B 4.B 5.A 6.C 7.B 8.A 9.D 10.D二、多项选择1.ABCD 2. ABC 3. ABC 4. BCD 5.BCD 6 . ABD 7. AD8. ABCD 9. ACD 10. ABD 11. ABCD三、判断题1.对2. 错3. 对4. 错5. 错6. 错7. 错8. 对9. 对10. 错四、辨析题1.答:错误(1)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列在一起,作为我国的三大基本民主制度。
这是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突出表现。
(2)如果只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称为我国独一无二的基本民主制度,则是错误的。
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五、材料分析题答:(1)竣工及发电仪式本应用自治民族文字和汉文书写大会会标,事先没做到,说明工作疏忽,尊重民族平等和自治权利观念淡薄。
(2)领导及时发现后果断地决定补上自治民族文字的大会会标3是正确的,说明重视自治权利。
(3)在民族问题上,不能只算经济帐,不算政治影响,反之也是,应兼顾。
(4)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
不能把一些事情只作为形式,而不加以重视。
如果这种“小形式”问题重复多次,就谈不上自治权的内容了。
六、简答题1.答:(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任何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只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3)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通过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答:(1)民主原则;(2)平等原则;(3)法制原则;(4)实事求是原则;(5)团结统一原则;(6)发展繁荣原则。
3.答:(1)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
(2)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
(3)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
4.答:内容:(1)建立自治地方;(2)设立自治机关;(3)行使自治权利。
地位:(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3)民族区域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4)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
5.答:(1)实现了各民族政治平等。
(2)改变了民族关系的旧面貌,实现了民族团结。
(3)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祖国的统一。
(4)调动了少数民族建设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七、论述题1.答:(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从理论依据上看,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建立尽可能大的集中统一国家,同时又主张多民族国家内每个民族应该当家作主。
只有民族区域自治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两个要求。
从中国国情和现实依据方面看,我国也只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能实行别的制度:我国从秦汉开始就是集中统一的国家,国家的集中统一是我国的传统;从我国的民族分布看,“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也决定了我国也只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近代的革命运动创造了各民族合作的条件和基础;另外,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也借鉴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也证明了这项制度是成功的: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各民族政治平等;改变了民族关系的旧面貌,实现了民族团结;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祖国的统一;调动了少数民族建设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4)总结与评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
2.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1)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提供物质基础;(2)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创造社会条件;(3)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
论述中能够结合实际,且论述充分、合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