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服饰
彝族新娘服装的特点

彝族新娘服装的特点
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的婚礼仪式和婚礼服饰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彝族新娘服装是彝族婚礼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彝族新娘服装的颜色非常鲜艳,通常以红色为主色调,这是因为红色在彝族文化中代表着喜庆和幸福。
此外,彝族新娘服装还会加入其他颜色的装饰,如黄色、绿色、蓝色等,以增加服装的华丽感和视觉效果。
彝族新娘服装的款式非常独特,通常由上衣、裙子、披肩、头饰等多个部分组成。
上衣通常是宽松的长袍,袖口和领口都会用彩色的绸带装饰。
裙子则是宽大的长裙,通常会在裙摆处加上许多彩色的流苏和绸带,以增加服装的华丽感。
披肩则是用来遮盖肩膀和胸部的,通常也会用彩色的绸带装饰。
头饰则是彝族新娘服装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通常由花环、发饰、耳环等多个部分组成,用来展示新娘的美丽和高贵。
彝族新娘服装还会加入许多民族特色的装饰,如银饰、珠子、刺绣等。
这些装饰不仅可以增加服装的华丽感和视觉效果,还可以展示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彝族新娘服装是彝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独特的颜色、款
式和装饰都展示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彝族文化,彝族新娘服装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文化的结合,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整理的一些彝族服饰、饮食、风俗表格

民族彝族语言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族各支系的语言比较复杂,相互间很难通话,只有倮倮、拉乌、侎俐方言群保持比较完整)文字县内至今尚未发现彝文范本,也无人使用彝文。
服饰颜色形式纹理材质男人头饰青色大包头棉布上身褐色外穿:皮褂羊皮或山麂皮棉布青色内穿:开襟的土布及短衣下身青色宽大长裤棉布女人头饰青布大包头棉布上身黑色外穿:围腰花边棉布蓝色内穿:长衣棉布下身青色长裙或大腰裤子镶花边棉布配饰银白色耳坠、银手镯银饮食主食大米,玉米、小红米、薯类、洋芋副食蔬菜,饲养的猪鸡牛羊,野味、鱼、野菜,爱抽草烟,喝烤茶。
节日重要节日火把节杀鸡祭祀,吃瓜,撒火把仪式春节杀猪宰羊杀鸡祭祖,守岁祭竜节杀猪祭祀聚餐,喝酒跳舞其他节日小年节、开秧门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七月节、接王节、翻仓底节、中秋节图腾信仰以祖先神灵和自然神灵为主,属于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主要信奉的神灵有:家神(祖先)、山神、火神、猎神、灶神、木神、竜神、谷神等。
禁忌牛进家,狗上房,见蛇交配,母鸡叫鸣,过节老青年人杀鸡,初一十五不下地干活婚嫁青年们成婚需要经过四道程序:1、吃许口酒;2、吃火笼酒;3、吃八字酒;4、吃搭棚酒丧葬土棺土葬,只有非正常死亡的人才实行火葬手工艺建筑风格50年代前彝民多居住的是木杈片房或竹笆茅草房,房屋四周多用石头砌墙或土舂墙,也有用树枝条或竹笆做墙。
屋内设备和用具较为简单,做饭睡觉和接待客人都在一起。
建国后,条件好的地区,一部分房屋已改为穿斗屋架,住房和厨房分开,一部分人住上瓦房。
民族拉祜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县内拉祜族使用的语言,与澜沧县一带相同)文字无文字服饰颜色形式纹理材质上身黑色对襟短衫棉布下身宽大长裤棉布棉布女人头饰白色缠布包头,藤皮作发箍上身黑色开襟长衣镶有彩色几何图案布和棉布银泡下身长裤棉布配饰褐色发箍点缀银泡,贝壳藤条,银饮食主食玉米、苦荞、洋芋副食极少数食大米。
除喜欢喝酒外,男女都爱吸烟草,也爱喝烤茶。
彝族文化与服饰PPT学习教案

滇东南型
主要流行于滇东南彝区及广西那坡等地。女装以右襟、对襟上衣及长裤为主要款式,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上为对襟, 外套坎肩,下穿宽裆裤。广西那坡、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头方袍的古老款式,这种服装仅在节日或举行 仪式时妇女穿用。本型衣装多以白蓝、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花纹和几何图案。工艺有刺绣、镶补、蜡染等多种技 法。分路南、弥勒、文西三式。路南式;主要流行于云南省路南、弥勒、丘北、昆明等地区。男装多以布为料,传 统的火草、麻布衣民间亦有穿用。款式为对襟上衣,外套坎肩,下着宽裆裤。女装以前短后长的右襟衣、中长裤、 系腰裙、饰背披为主要款式,服装色调多为白、浅蓝等色。弥勒女青年则喜穿用黑白两色大面积镶拼而成的上衣。 妇女头饰有地区差别,昆明市郊女青年戴鸡冠帽,弥勒女青年则以双辫缠头并包黑巾,路南、圭山妇女的头饰布箍 则为本式服装的突出典型。布箍的色调及装饰因年龄、地区而有差异,路南年老妇女用黑、红二色的箍围,青年妇 女则用多色。姑娘的布箍在双耳部位立有一对三角绣花布片,脑后吊一束串珠垂向胸前。传说这种布箍头饰是仿天 上的彩虹制作的,用以纪念一位投火殉情的姑娘。足饰多为尖鼻绣花鞋;佩饰有铃纹挂包、麻线挂包、挑花挎包、 挑花腰带等。弥勒式;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弥勒、毕宁、宜良、沪西、文山、砚山、丘北等地区。女装突出,其基本 款式是上为右襟或对襟衣,下为长裤,挂遮胸式围腰,系腰带。其色调、装饰及头饰均有较大的地区差别。文西式 主要流行于云南省的文山、西畴、麻栗坡、富宁及广西的那坡等地。文山式服装的显著特点是在服饰上保留了较浓 厚的传统色彩,古老的贯头衣仍在沿用。服饰工艺以蜡染、镶补为主,麻要坡的蜡染纹样以圆圈圆点为主,风格细 腻;富宁和那坡的蜡染,以大块的几何纹为主,粗犷大方。
第2页/共18页
2.彝族服饰 - 彝族男性服饰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有哪些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有哪些一、彝族: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
由于大小凉山天堑壑障的隔绝所造成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形态--奴隶制,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凉山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
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
男子发式为传统的“天菩萨”,即蓄一绺长发椎髻于头顶头,大多头上盘缠黑色或深蓝色长巾,且常裹成一尖锥状,斜插额前,称为“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银耳圈等饰物。
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佩饰最富特色即为“图塔”,是斜挎于身上的佩带,用细牛筋编织成带,带面镶以白色砗磲片。
妇女着裙,戴头帕,生育后戴帽或缠帕。
双耳佩银、珊瑚、玉、贝等耳饰,重颈部修饰,戴银领牌。
下着百褶长裙,成年裙分为三节,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
多在腰际佩挂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纹样,下端缀以五色飘带,用于盛物。
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针筒以及装饰过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
其衣饰的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喜用黑、红、黄等色,其工艺可用挑、绣、镶、滚等多种技法,火镰、羊角、蕨芨草等图案是其传统纹样,下分依诺、圣乍、所底三个样式。
乌蒙山型本型服饰过去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色尚黑,多为青、蓝色。
其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诲。
女服盘肩,领口、襟边、裙沿有花饰。
又可分为威宁式和盘龙式。
红河型本型男装各地基本一致,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裆裤;女装则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普通着长裤,系围裙。
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
可分为元阳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滇东南型本型服饰流行于滇东南彝区及广西那坡等地。
女装以右襟、对襟上衣及长裤为主要款式,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上为对襟,外套坎肩,下穿宽裆裤。
广西那坡、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斗方袍的古老款式,这款服装仅在节日或举行仪式时妇女穿用。
彝族服饰ppt

在 老 文 化 的 民 族 之
彝 族 是 中 国 具 有
•
彝 族 地
悠
丰 饶 的 土 地 孕 育 江 川 出 养
一 , 主 历 要 分 布 古 和 史 久
理 分 布
素 而 多
彝族服饰
• 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 地域、支系表现,可 将彝族服饰划分为: • 凉山 • 乌蒙山 • 红河 • 滇东南 • 滇西 • 楚雄
滇 东 南 型
楚 雄 型
滇 西 型
彩 的 民 族 文 化 。 史 和 朴 历 远 的 悠 人 族
彝 了 一 代 代 彝 族 人 , 也
育 美 而 广 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秀 间 生 产 劳 作
的 东 世 南 部 边 , 繁 缘 地 衍 生 带 的 息 高 康 山 。 神 奇 谷 河 原 高 藏 和 原 高 云 贵 在 代 人
西 壮 族 自 治 四 区 的 西 北 部 三 。 彝 族 和 广 省 州 、 贵 川 、 云 南
凉山型
• 凉山彝族的服饰, 凉山彝族的服饰, 多姿多彩, 多姿多彩,风格 独具。 独具。
乌蒙型
• 现在云南这一区 的彝族男女服饰 通常为青兰色大 襟右衽长衫、 襟右衽长衫、长 裤,缠黑色或白 色头帕, 色头帕,系白布 腰带, 腰带,着绣花高 鹞子鞋” 钉“鹞子鞋”。
红河型
•
红河型服饰主要流行于沿哀牢山流径滇南的红河水系区域。 红河型服饰主要流行于沿哀牢山流径滇南的红河水系区域。女装 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 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普 通着长裤,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 通着长裤,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
彝族服饰文化 彝族的女装有什么特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彝族服饰文化彝族的女装有什么特点导语: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形态有近百种。
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形态有近百种。
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满目,各具特色。
凉山不少地区四季冷凉,气候变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披衫)常年皆着。
彝族服饰的色彩较为丰富,款式变化多姿,并且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
妇女上衣毛、棉、丝制、排襟、前襟、后项圈和袖口用彩线挑有图案花纹。
领口周围缀以金器、银器、珠宝和玉器。
有的饰以盘扣,用彩色丝线缠绕,形状各异颇具匠心。
甘洛彝族女服中襟为多,独具风采。
圣乍地区的兔毛背心又别具一格,即在青底彩花的坎肩袖笼底边镶上一圈雪白的兔毛,华美富丽。
妇女多着百褶长裙,用宽布与窄布镶嵌横联而成。
童裙以红、白色为主,或几色相间,青年以红、蓝、白色或红蓝白色相间为主,老年以青、蓝色或青蓝色相间为主。
童裙裙短,一般为两节,腰小摆大。
成人为三节,上节为腰,中节直桶状,下节成细密格纹。
长裙的特点在于下节的层层皱折,所以俗称“百褶裙”,以多褶为贵。
旧时裙式长短与身份有关,黑彝女子长裙拖地,行走时尘土飞扬,以示尊贵。
所地地区羊毛裙质地柔厚高雅,中部桶状窄长,红色,下节蓝色细褶均匀齐整,其下横间以红、白、黑细条纹,色调和谐,再下是青色,膝盖处百褶四散,成喇叭状。
行则褶皱闪动,轻盈飘逸。
彝族妇女以针筒、口弦和避邪用的獐牙、麝香为胸饰。
腰际佩挂三角形生活常识分享。
彝族民族服饰

中国民族服饰:彝族服饰彝族服饰四川凉山和贵州西部一带,男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多褶宽脚长裤;也有的地区穿小脚长裤:以长达数丈的青蓝布帕包头,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子帖(汉称“英雄结”),向前伸出帕外。
左耳戴黄、红大耳珠,珠下缀红线。
女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裙缘镶多层色布。
姑娘头覆绣花瓦式方帽,压以发辫,遮住前额,尤如帽沿。
戴耳环。
领口有银排花。
外出时男女都穿擦尔瓦。
冬天以领部有裥褶的羊毛披毡套在擦尔瓦内。
在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彝族人口最多、分支最为复杂、居住分布最广,因而彝族服饰之多姿多彩多种类,也是绝无仅有的。
据调查,仅云南彝族的服饰就可区别出上百种不同样式。
但是,毕竟是一个有着共同渊源关系的民族,各地彝族的服饰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总的来说,彝族服饰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身,美观大方,纹样丰富多变,色泽沉着和谐,色调简洁明朗。
在色彩应用上,彝族服饰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蓝等色为主,衬以红、黄等色。
这与彝族长期历史文化所积淀的尚黑、喜红黄的审美意识有直接关系。
彝族认为,黑色象征刚强坚韧,红色象征他们崇拜的火,黄色象征善良和友谊。
彝族服饰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和图案的选择,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
特别是彝族妇女的服装最为考究。
彝族历史上曾有过“六祖分支”的事件。
据彝文文献记载:大约春秋末期,一场洪水过后,彝族人曾分成六个部落,由始祖阿普笃慕的六个儿子带领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开去。
有学者根据六祖分支的线索和现实的情况,进行概括,将各地彝族服饰粗略地划分为楚雄型、凉山型、乌蒙山型、滇西型、红河型、滇池及滇东南型等六大类型,以便从千差万别的现象中了解其概貌。
彝族服饰之多种多采,正如其支系自称的繁多一样,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是绝无仅有。
据有关方面调查统计,仅云南彝族的不同服饰,可区别至近百种。
但除小凉山和少数地区外,男子的服饰多与附近汉族相似,唯妇女的服饰保留的特点为多。
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料珠的鸡冠式花帽,已婚妇女包头帕,衣服的领边、袖口、衣襟边缘多有精美鲜艳的刺绣花边。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构成元素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构成元素彝族服饰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民族,他们的服饰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特色。
彝族男子的服饰主要由白色长袍、长裤和腰带组成,女子则穿着彩色上衣和长裙。
彝族服饰的特色在于用细藤、亮丝、铜铃等材料装饰,使服饰更加鲜艳多彩。
此外,彝族人还喜欢用白色、黑色、红色等颜色,这也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信仰和生活习惯。
藏族服饰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的服饰也非常独特。
藏族男子的服饰主要由白色长袍、长裤和长筒靴组成,女子则穿着长袍、长裙和手绣袄。
藏族服饰的特色在于采用藏红花、珊瑚、珠子等材料装饰,使服饰更加华丽。
此外,藏族服饰还有很多细节处理,例如喜欢在袖口、领子等处缝上各种图案,这也反映了藏族人的审美和文化传统。
苗族服饰苗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的服饰也有着很强的地方特色。
苗族男子的服饰主要由独特的“鸟衣”组成,女子则穿着长裙和上衣。
苗族服饰的特色在于绣花、刺绣等手工艺术,使服饰更加绚丽多彩。
此外,苗族人还喜欢用青色、黑色等颜色,这也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信仰和生活习惯。
布依族服饰布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另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也非常独特。
布依族男子的服饰主要由短袍、长裤和腰带组成,女子则穿着长裙和上衣。
布依族服饰的特色在于用细藤、木珠、铜铃等材料装饰,使服饰更加质朴自然。
此外,布依族服饰还喜欢用黑色、白色等颜色,这也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信仰和生活习惯。
总的来说,西南少数民族服饰非常多样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
这些服饰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楚雄彝族服饰中刺绣图案探析 摘要:楚雄彝族服饰刺绣图案历史悠久,且图纹种类繁多,刺绣图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刺绣图案在服饰中体现了实用与装饰共融的统一性,表现出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显示了彝族原始古朴的崇尚意识,也反映出渗透和交融其他民族和近代艺术多姿多彩的和谐美这一艺术特点,并从针法、色彩的分析上描绘出了楚雄彝族服饰的多姿多彩。同时也对图案的实用、审美及市场价值进行了简要的探析,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对这一民间艺术珍品传承与保护下去。
关键词:彝族服饰;刺绣图案;艺术特点;价值
引言 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和语言文字的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彝族的服饰反映了本民族的个性特点,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由于彝族人散居面广,在外族的融合和族内支系分衍的影响下,形成其服装与装饰图纹的多样化。有资料记载,彝族的服饰按彝人居住的地域,划分为四川的凉山型,云南的滇西型、滇东南型、滇南红河型、楚雄型以及贵州的乌蒙型等,其款式达300余种之多。其中楚雄型是基本保持了彝族独特完整服饰文化体系的代表之一,这里主要是以分析楚雄型的彝族服饰中的刺绣图案为主。
一、楚雄彝族服饰刺绣的历史溯源 楚雄型服饰主要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及邻近彝族地区,穿着人口约70余万人。楚雄州地处滇池与洱海之间,东接乌蒙,北依金沙,南临哀牢,是古代各部彝族辗转迁徒之地,为彝语几大方言的交汇地带,故服饰也纷繁多彩。《后汉书·西南夷传》中有记载,古哀牢人曾织“桐华布”;唐代,彝族先民曾绣“斑衣”,元明清时期,刺绣即在彝族妇女中盛行,可见彝族纺织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楚雄型分布区与其他彝族地区相比,是彝族支系最多最集中之地,也是保留彝族传统文化较多的地区之一。 在民间,有许许多多关于彝族刺绣的传说。关于楚雄彝族刺绣,流传最多的是:很久以前,昙华山上有两个彝族姑娘,一个叫咪依噜,一个叫咪波嫫。她俩又聪明又漂亮,虽然到了出嫁的年龄,可惜连件象样的衣服都没有。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天仙园里来了个女神仙,叫她们放下手中的活儿,跟她到山林中转一转。她们走到山林间,只见百花开放,虫鸟争鸣。神仙对两个彝家姑娘说:“如果你们能把这些景致绣到你们的衣服上,你们的衣服就非常漂亮了。”聪明的姑图1 三台少女自己绣制的嫁装 2
娘受到了启发,回家后就照着心中的花草在衣服上绣起了花来,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花衣服,这也就成了她们的嫁衣。后来两个姑娘一个嫁到了三台山,一个嫁到了百草岭,从此,绣花衣服的工艺就这样传开了。 过去,彝族的男女老少都穿着绣花衣服,就连男人的凉鞋、挎包、烟袋上都绣有精美的花鸟。据说,从前姑娘们常常和小伙子在夜间聚会,姑娘们一边对歌,一边给情投意合的小伙子点烟。因为高兴,不小心把小伙子的衣服烙了一个洞。聪明的姑娘便立即拿出身上的绣花针线,在烙通的地方绣上一朵花。所以,彝族人称男人的衣服是“烙通一个洞,绣上一朵花。”
二、楚雄彝族刺绣纹样的分类与文化内涵 楚雄彝族妇女都擅长刺绣,精于针黹。她们从十一二岁起,便在母亲和姐姐们的指导下,学习纺织刺绣技术。她们无论走到那,随身都带着“针线活儿”。利用闲暇或放牧等,从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寻找美的素材,描绘出与众不同的图案。据说,妇女们的聪明才智,勤劳善良,全可以在她们的服饰图案中找到。妇女们若拿不出自己独特的绣品,找婆家也难找。 1、楚雄彝族刺绣纹样的分类 总的说来,楚雄彝族刺绣图案的纹样大致可分为自然纹样、几何纹样二类。 (1)、自然纹样 彝族刺绣,可以说是成千上万妇女们的杰作,所以,图案题材非常宽泛,凡是生活中有的,图案里都能找到;生活中没有的,也有她们的向往和追求。举凡鸟兽、人物、花草、虫鱼、山川、日月……无所不有。 动物纹样:如动物题材有人们熟悉的喜鹊、箐鸡、蝴蝶、蜜蜂、鱼虾、狗、牛、马、羊等,还有彝族原始崇拜的对象如虎、鹰等。这些动物往往与花草、山水巧妙地搭配在同一幅画面上。虎纹应用最多的是孩子们的虎头帽上,它与彝族的图腾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 植物纹样:植物的花卉以及各种农作物的根、茎、叶、果,凡是生活环境中经常接触到的,刺绣品上都有反映。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绣马樱花和山茶花为多。在楚雄双柏县彝族妇女的围腰上,还能看到一些万字花或梅花等八字形图案,内绣“喜鹊鸣春图”或“蝴蝶采花图”。这些都是彝族妇女们勤劳与智慧的一一表现。她们巧妙的把植物纹样与动物纹样结合在一起,让她们的服装更多姿多彩。 人物纹样:彝族服饰上的人物图案都是几何形的,且一般都与鸟兽、花卉构成具有完整的内容的组合图案。图案的内容,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多与民俗有关。如楚雄彝族妇女多喜
图2 大姚彝族少女的服饰 图3 双柏彝族老年妇女的服饰 3
欢在裤脚上绣“踏歌图”,表现彝族青年男女手牵手跳脚的欢乐场景;有的妇女希望多子多孙,就在围腰下端绣若干小人花穗。但这些变了形的图案,若没有彝族妇女的解释,一般人是很难辨认出来的。 (2)、几何纹样 在彝族刺绣中,数量最多、流行最广的要数几何纹样,它们是自然与生活的模写,是彝族妇女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图形的简缩和再现。这些图案,有的独立使用,有的将单个图样加以规则、组合、连接,形成单元图案,但纹意不变,多用于衣服的衣襟、袖口、挎包、头巾、围腰等边沿部位。几何纹样中最壮观最富有表现力的是八角图案,它象征天、地、雷、人、水、火、山、泽8种自然现象,它虽然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也不知演变了多少种,但中心部位却离不开“八”个角。目前八角图案运用最多的要数彝族人们随身背的挎包。据有关专家研究,这类图案是远古文化痕迹的遗留,可能与彝族太阳崇拜有关。 彝族妇女的刺绣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不仅对构图有特殊的要求,而且技法也多种多样,色彩搭配,装饰布局等无不存在于艺术构思之中,就拿设计人物图案来说,头部只是一个简单的三角形,身子、手、脚用几根线勾画出大致的轮廓,细部处理只注意一些大的转折。笔简意赅,形态逼真。山水图案则重意境、重层次,简单明白。三个三角形是山峦,曲线是云彩,平行线是河流,交叉线是鱼网……仅仅几根曲直线,就把对象特征刻画得生动活泼。这些都是彝族人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纹样。构图意境之含蓄、深刻,没有艺术匠心,没有实实在在的功夫是办不到的。 无论是楚雄彝族刺绣纹样还是石林撒尼刺绣纹样,它们类型都是一样的,部分纹样的在形上会有所差异。石林撒尼各种绣制品上的图案有植物类图案、动物类图案、天体自然类图案、人体外貌、活动场景、文字图案、建筑工具等,如:“吉祥如意”、“繁花似锦”、“五谷丰登”、“鱼水和谐”、“日月交辉”等刺绣图案。 2、刺绣图案的文化内涵 服饰刺绣图案中的图腾式图纹反映了彝族人民对神灵,物象以及某些动、植物的崇拜思想,它也是构成彝族服饰刺绣图案艺术特点的一个因素。彝族对火、虎、鹰、龙、马樱花等的崇拜也像崇尚自然一样有其历史,文化渊源。例如对火的崇拜,彝人有史以来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火,
图4 三台八角图案 图6 儿童虎头帽 图5 昙华彝族妇女上衣的刺绣 4
火是彝族人们赖以生存的东西,故对火有强烈的崇拜情绪。过去彝家把屋内的火塘视为中心,长年不熄称为“万年火”。出于对火的崇敬,用火还有种种禁忌:如对人死之后实行火葬,认为以此能返祖还原。再说对虎的崇拜,按彝族祭司的说法,彝族人的祖先由虎变成,其民族成员都是虎的后裔,死后火葬灵魂可返祖化虎,所以彝族的主要支系以虎作为图腾崇拜,反映在楚雄彝族地区的彝族儿童喜戴虎头帽,穿虎头鞋,而在女装长衫的下摆及翘角等部位饰有虎图纹上。而对马樱花的崇拜则有其说,相传彝族有一位非常令人崇拜的祖先阿普笃慕,在一场洪灾之后,被天女救走了,后来他和天上的仙女成了婚,并且还生下了许多子女,成了各族的始祖,但因思念人间的子女,他要求死后返回人间来,仙女为了完成他的心愿,把他变成了树上的马樱花。所以彝族人民的后代为此而崇拜马樱花。另外一种传说是昙华山上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叫咪依噜,被当地的土司头人看中,被抢去做妾,她为了抗拒头人来守卫自己忠贞的爱情,在新婚之夜与头人一起喝下了自己酿制的马樱花毒酒而死去,为彝族百姓除去了恶魔,在她死后,埋葬她的山岗上开满了鲜艳的马樱花,后人为了纪念咪依噜,妇女们都把美丽的马樱花绣在自己的衣服上。 在彝族的服饰图案中,图腾纹样是以吉祥物的方式缀于服装上的,穿戴上具有这种类型纹样的服装,可以使彝族人得到神灵的庇佑,富贵平安,吉祥如意,延年益寿,表现出彝族人民那种虚无缥缈的哲学理念。但是这种哲学理念也构成了彝族服饰图纹的美学要素,成为服饰图案的艺术特点之一。
三、楚雄彝族刺绣图案的艺术特点 彝族刺绣的图案都是附着于服饰上的,体现了实用与装饰共融的统一性,表现出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显示了彝族原始古朴的崇尚意识,也反映出渗透和交融其他民族和近代艺术多姿多彩的和谐美,它是彝族历史、文化、艺术、信仰的再现。 1、和谐统一的整体美感 用多元化的整体美审视彝族的服饰图纹。无论是楚雄彝族服饰还是各个地区不同的彝族服饰,首先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美感。其式样,色彩纷呈的图纹与衣、帽、裤、裙、鞋、褂、包相统一,而且既表现出突现某种图纹基调而又显现不同图纹群体间的协调一致的整体性。彝族服装上的纹饰整体美,以女装最为突出。在彝族女装的服饰图纹中,虽有区域性差别,但都多喜用花卉图纹作为服装装饰纹的基调。楚雄彝族服饰上的图纹,其花卉均以宽条状或呈大面积的其他形状,缀于上衣的胸、肩、腰、袖、下摆、裤子的裤腿下部以及围腰、鞋、帽的显著处,成为这一套彝族服饰图纹的主体。为突现此图纹主体,再配搭上其他的图纹。而搭配的其他图纹,其条饰的宽度及所占面积均次于主体纹饰。在服饰图纹的编排组织上,可以看到这样的规律:在服装的各个图8 永仁彝族服饰刺绣
图7 元谋女装的刺绣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