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咽喉反流病诊治要点

咽喉反流病诊治要点作者:陈章雄吴胜兰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21--01反流性咽喉炎是由于胃部的物质反流到咽喉,从而刺激到咽部粘膜而导致的病症,通常表现为咽喉有异物感、声音嘶哑、发生困难以及慢性咳嗽或者干咳等,还可能会出现咽喉疼痛、呼吸困难、有问题等。
如果反流性咽喉炎长期被酸侵蚀喉部,就很可能会出现炎症加重,甚至出现病变,引发癌症。
咽喉反流病及其病因病机咽喉反流性疾病又称反流性咽喉炎,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包括鼻腔、口腔、咽、喉、气管、肺等),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反流性咽喉炎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上食管括约肌以上的咽喉部。
与耳鼻喉科相关的症状包括慢性声嘶、咽异物感、频繁的清嗓、慢性咳嗽、吞咽困难、痰液增多、咽干、口臭等。
因其发生率日益增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国内外耳鼻喉科医师的重视。
咽喉反流与消化内科常见的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关系密切,在国外,成年人中66 %以上的受检者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 roesop 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或者咽喉反流症状,26 %的受检者同时有GERD 和咽喉反流症状,国内曾于1999年在北京、上海两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GERD典型症状发生率为8. 97%,发病率为5.77%。
据观察,咽喉反流可能和喉癌、食管癌、分泌性中耳炎、喉狭窄、喉喘鸣、慢性鼻--鼻窦炎、阻塞性睡眠低通气综合征、牙釉质损伤、婴儿死亡综合征等相关,进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咽喉反流性疾病在临床上的症状有很多,缺乏特异性。
患者的常见主诉有:声音嘶哑,咽部疼痛,吞咽困难,频繁清嗓,咽异物感,慢性咳嗽咳痰等,一部分患者还伴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例如:烧心、胸痛、反酸、消化不良等。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分析作者:撒志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13期摘要目的: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收治疑似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80例,用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及反流检查积分量表(RFS)对患者进行诊断。
对确诊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口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全部患者均确诊为咽喉反流性疾病。
治疗后,63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咽喉部病变得到明显改善,其余17例临床症状也出现好转。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RIS及RF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治疗作为临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咽喉反流性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向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部位进行反流的情况。
一旦发病,还会引起耳鼻咽喉头颈等多个部位的严重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只有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才能够及时地开展相关的有效治疗,从而提升治疗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1]。
因此,本文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咽喉反流性疾病作为研究对象,对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资料与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疑似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80例,女42例,男38例;年龄20—76岁,平均(45.3土2.8)岁;其中,声音嘶哑20例,咽喉疼痛25例,慢性咳嗽18例,咽部异物感10例,呼吸困难7例。
对患者采用喉镜进行检查,分别发现有28例患者的杓间区有充血情况,杓间区出现水肿21例,室带较为肥厚16例,声带出现充血情况15例。
方法:①诊断方法:使用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D与反流检查积分量表(RFS)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和评估。
其中对RSI的评估项目较多,共有9项,分为有声音嘶哑、痰多、持续咳嗽、咽喉部有异物感、有阻碍感、饭后或躺下咳嗽、呼吸不畅及烧心、消化不良等。
每个项目评分1~5分,分数越高越严重。
RFS的评价内容也有较多,其项目评分O~4分,分数越高越严重。
若患者的RSI的评分>13分,RFS评分>7分,就为阳性,判定诊断为咽喉反流性疾病。
什么是反流性咽喉炎?中西医来告诉你

什么是反流性咽喉炎?中西医来告诉你反流性咽喉炎又称为咽喉反流( Laryngopharyngeal Refl ux,LPR),近年来,它逐渐引起耳鼻喉科医生的注意,事实上,在以往的临床工作中,我们仍然经常看到这种疾病但由于对该病缺乏相关认识,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诊为常见的慢性咽炎,在治疗中,没有针对相关病因进行治疗,而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导致患者的症状得不到改善,长期以来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耳鼻喉科的医生们也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对反流性咽炎有了深刻的了解。
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反流性咽炎的发病率比较高,在全体就诊耳鼻喉科门诊的患者中占到10%,在声嘶患者中有一半都是反流性咽喉炎的患者。
咽喉返流是胃内容物返流引起的慢性症状或粘膜损伤。
胃内容物中的组织会损害不能耐受这些物质的组织。
反流性咽炎可引起多种咽喉疾病,如:肺炎、哮喘、声门下狭窄、发音困难、咽炎,以及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
虽然反流与癌症之间的关系至今尚未确定,但在无吸烟或饮酒史的患者中,喉返流被怀疑是导致喉癌的主要原因[2]。
一、咽喉反流的临床特征及症状1、临床特征临床上,喉咽返流的症状复杂多样,包括咳嗽、鼻后滴液(PND)、吞咽困难、间歇性发声困难、喉黏液多动、吞咽困难、口臭、慢性清喉、咽球感等。
内镜下与喉咽反流最密切相关的体征有:咽鼓膜红斑、声带红斑、水肿、咽鼓膜水肿。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对喉咽反流有诊断价值的迹象,例如:声门下狭窄、充血、接触性溃疡、声门后狭窄、声带病变等。
2、临床症状1.喉部有异物感:患有咽炎疾病的患者,早晨醒来总觉得喉咙里有异物,咽下去吐不出来,这种感觉是非常难以忍受的,如果身心受到双重打击,感到痛苦,那是因为受到疾病的影响而产生的症状,应该十分注意。
2.失声:如果患者患有这种疾病,很容易出现失声的症状,但是也不用太担心,这种症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是短期的,如果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症状就会得到改善。
解析慢性咽喉炎与反流性病症的联系

解析慢性咽喉炎与反流性病症的联系慢性咽喉炎与反流性疾病的关联解析慢性咽喉炎(chronic pharyngitis)是指咽喉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出现慢性炎症反应的病症。
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胃酸和消化液逆流至食管和喉部的疾病,也被称为胃食管反流病。
慢性咽喉炎与反流性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并解析这一关联。
第一部分:慢性咽喉炎的病因慢性咽喉炎的病因复杂多样,可以由多种因素引发,如细菌和病毒感染、湿热病邪、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等。
此外,反流性疾病也是慢性咽喉炎的一个重要病因之一。
第二部分:反流性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反流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引起胃酸和消化液逆流至食管和喉部,直接刺激咽喉黏膜,导致炎症反应。
这种病因常见于胃酸分泌过多、胃肠道蠕动功能紊乱、食管排空功能障碍等情况。
第三部分:慢性咽喉炎与反流性疾病的关联慢性咽喉炎和反流性疾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研究表明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 症状相似性:慢性咽喉炎和反流性疾病在症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喉咙干痒、灼热感、声音嘶哑等。
这使得患者常常难以准确判断病因。
2. 反流引发喉炎:反流性疾病引起的胃酸和消化液逆流至喉部,直接刺激咽喉黏膜,导致咽喉炎症反应。
这种情况下,慢性咽喉炎的发生与反流性疾病的存在密切相关。
3. 慢性咽喉炎加重反流:慢性咽喉炎使得咽喉黏膜炎症程度增加,易受到胃酸和消化液的刺激,从而加重了反流性疾病的发展。
第四部分:诊断与治疗慢性咽喉炎和反流性疾病的诊断通常采用综合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方法。
在治疗上,综合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药物治疗和调整生活习惯等。
结论:慢性咽喉炎和反流性疾病之间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了解这种关联对于正确诊断和精确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应该注重平时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品。
【优秀文档推荐下载】反流性咽喉炎

“凡大医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孙思邈
以下为本文具体内容:
反流性咽喉炎
一概述反流性咽喉炎又被称作咽喉反流(LPR),是一种近年来才被耳鼻咽喉科医师广泛认识的疾病,其实它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然而,由于从前人们认识的欠缺,该病在很长时间内被误诊为普通的慢性咽喉炎,没有针对病因治疗,而是应用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症状无明显缓解,困扰了众多患者很长时间,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耳鼻喉科医师们对喉咽反流的了解逐渐加深,发现喉咽反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可占到在耳鼻喉科门诊全部就诊患者中的10%,声嘶患者的50%。
顾名思义,喉咽反流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刺激损伤咽部黏膜并引起相应的症状。
二病因1.直接刺激
反流的酸直接刺激咽喉黏膜引起损伤及不适主诉。
正常的喉部上皮中具有保护作用的物质在喉咽反流患者中缺失,共同减弱了黏膜防御机制。
同时,咽部黏膜缺乏食管的运动廓清能力及唾液中和作用,故较后者明显对反流刺激更敏感。
2.迷走反射
反流的物质可以刺激远端食管,引起迷走反射,引发的慢性咳嗽和清嗓可以对声带黏膜造成损伤,同时可以引起上食道括约肌的松弛反射,而使反流物进入到咽喉部引起损伤。
三临床表现咽异物感或癔球感;声嘶及发音困难;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还有清嗓、咽痛、呼吸困难、口臭、咽部黏性分泌物增多、咽干等症状,其中前三者被认为尤其常见。
四检查1.喉镜检查
喉咽反流患者在喉镜下有一些特定表现,杓间水肿、假声带沟、环后区水肿红斑、黏膜肥厚、声带息肉和溃疡、喉室变浅或消失、咽部卵石样改变、弥漫性喉炎、肉芽肿、声。
喉咽反流性疾病56例临床分析

a s s u s p e c t e d L P RD p a t i e n t s a n d r e c e i v e d s h o r t - t e r m e mp i r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b y u s i n g p r o t o n p u mp i n h i b i t o r s . Re su l t s A t f e r t h e r a p y o f u s i n g p r o t o n p u mp i n h i b i t o r s ,a mo n g 5 6 s u s p e c t e d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L P RD,2 5 p a t i e n t s ’s y mp t o ms r e l i v e d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 a n d 1 9 p a -
Hale Waihona Puke t i e n t s ’s y mp t o ms a l l e v i a t e d .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i s 7 8 . 5 % . Co n c l u s i o n A s t h e r e i s l a c k o f a d e q u a t e e q u i p me n t t o d i a g n o s e L P RD d e i f n i t e l y i n mo s t p i r ma y r h o s p i t ls a ,a wa r e n e s s o f t h i s d i s e a s e i s r e l a t i v e l y l i mi t e d .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e mp i r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b y u —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作为临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咽喉反流性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向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部位进行反流的情况。
一旦发病,还会引起耳鼻咽喉头颈等多个部位的严重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只有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才能够及时地开展相关的有效治疗,从而提升治疗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1]。
因此,本文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咽喉反流性疾病作为研究对象,对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资料与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疑似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80例,女42例,男38例;年龄20~76岁,平均(45.3±2.8)岁;其中,声音嘶哑20例,咽喉疼痛25例,慢性咳嗽18例,咽部异物感10例,呼吸困难7例。
对患者采用喉镜进行检查,分别发现有28例患者的杓间区有充血情况,杓间区出现水肿21例,室带较为肥厚16例,声带出现充血情况15例。
方法:①诊断方法:使用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与反流检查积分量表(RFS)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和评估。
其中对RSI 的评估项目较多,共有9项,分为有声音嘶哑、痰多、持续咳嗽、咽喉部有异物感、有阻碍感、饭后或躺下咳嗽、呼吸不畅及烧心、消化不良等。
每个项目评分1~5分,分数越高越严重。
RFS 的评价内容也有较多,其项目评分0~4分,分数越高越严重。
若患者的RSI 的评分>13分,RFS 评分>7分,就为阳性,判定诊断为咽喉反流性疾病。
②治疗方法:对所有确诊的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采取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的治疗方法,最初2次/d,10mg/次,在饭前30min 服用。
经过8周的治疗之后,若好转改为1次/d,10mg/次,继续治疗4周,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80例患者经过诊断全被确诊为咽喉反流性疾病。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

万方数据生堡星盎堕噬去亟窆E叠盘壶!Q堕生呈旦复竺鲞筮!翅g堂』幽磐毡卫趟丛壁i堕塑!塾坚:旦!型型!!塑:!堕:竺:№:2・173・圈1咽喉反流引起后部喉炎,可见杓区、后连合区域黏膜红肿,声带水肿圈2真假声带沟比较a:真声带沟(箭头),可见声带游离缘一凹陷,前不到前连合,后不超过声带突;b:咽喉反流引起假性声带沟(箭头),可见整个声带内侧一凹陷,跨过声带突图3咽喉反流引起喉接触性肉芽肿(蓝色箭头)可见右侧声带突区一淡黄色肿物,表面光滑,分叶状;另见室带肥厚(黄色箭头),遮盖喉室(喉室消失)和部分声带图4咽喉反流引起声带水肿a:左声带任克间隙水肿(黄色箭头),呈鱼腹状隆起水肿,右声带可见菜花样新生物——声带鳞癌(红色箭头);b:双侧声带任克间隙水肿(红色箭头)。
后连合黏膜增生(黄色箭头)圈5咽喉反流引起后连合黏膜增生a:后连合黏膜增生(黄色箭头),左声带水肿(蓝色箭头).b:后连合黏膜增生(黄色箭头)声带边缘变得圆滑,而重度声带水肿即声带息肉样变,即任克间隙水肿(图4)。
6.后连合黏膜增生:长期咽喉反流可刺激喉后连合黏膜增生,表现为后连合黏膜增厚,正常向后的弧度消失或突向喉腔(图5)。
7.喉狭窄:咽喉反流是造成后天性声门下狭窄和声带后连合狭窄的原因之一,手术解除狭窄后,需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治疗,可防止复发。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人也可出现上述喉部表现,且喉部异常表现的发生率相当高,纤维喉镜比硬管喉镜的假阳性率高,每位医生不同时间对同一图像的评分、以及不同医生对同一图像的评分差异非常大,带有主观性,可靠性差,因此不能单纯依靠喉镜检查结果来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旧4…。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由于咽喉反流性疾病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而且被认为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金标准是24h双探针食管和喉咽部pH监测。
健康人异常喉咽部pH事件的发生率也很高,因此,目前只能依靠详细的病史、喉镜检查、24h双探针食管和喉咽部pH监测以及抗反流治疗效果综合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
2013-06-07T11:23:35.1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 作者: 阮杰坚
[导读] 喉镜和胃镜同时发现病变对诊断的帮助较大。
阮杰坚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珠海 519060)
【摘要】
目的:探讨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40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变情况。结
果:
32例患者症状消失,杓间区黏膜水肿、声带红斑、充血明显减轻或消退。6例仍有轻度异物感,2例仍咳嗽。结论:详细的临床问诊、
内镜检查及诊断性治疗可给诊断提供帮助,质子泵抑制剂对该病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
咽喉反流 咽喉炎 质子泵抑制剂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65-02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的酸性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至咽喉部,侵蚀咽喉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反流性咽喉炎,是引起咽喉部不适的主要
原因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易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咽喉炎鉴别,常常导致部分患者被误诊漏诊,症状难以缓解,严重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本科综合症状、喉镜胃镜检查对诊断为反流性咽喉炎的
40例患者,给予泮托拉唑实验性治疗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10-2011.7月门诊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8-70岁,平均41岁,病史1月-2年。咽异物感28例,咽
部痰多、咳嗽
10例,声嘶12例,咽喉疼痛8例,其中伴有反酸烧心10例。
1.2
诊断 咽喉部常规检查: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间接喉镜及喉内镜检查见: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8例,杓间区
黏膜水肿
28例,声带红斑4例。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10例,食管炎4例。
1.3
治疗 给以泮托拉唑20mgBID,伴有反酸烧心者联合口服莫沙比利5mgTID,疗程2个月,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
2.
结果
40
例患者经治疗2个月后,32例患者症状消失,喉部检查杓间区黏膜水肿、声带红斑充血明显减轻或消退。6例仍有轻度异物感,2例
仍咳嗽。
3.
讨论
反流性咽喉炎在耳鼻咽喉科门诊并不少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异物感、慢性咳嗽、反复清桑痰多、声嘶,伴或不伴有反酸及烧心等
消化系统症状。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患者常常难以第一时间得到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咽喉反流有关机制有
2种:一是反流物对咽喉黏膜的直接损伤作用(反流理论),现有研究证明反流物中胃酸和胃蛋白
酶起主要的咽喉损伤作用,且咽喉黏膜对酸刺激更敏感。另一种是食管远端酸刺激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
(反射理论),由于咽喉和食管存在共
同的反射中枢和通路,远端食管在胃酸刺激下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支气管痉挛和黏液分泌导致咳嗽和反复的清桑动作
[1]。
咽喉反流症状可出现在食管炎症状之前,多数患者以咽喉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就诊,而典型的上腹部烧灼感和反酸症状并不常见,常
常被笼统地诊断为慢性咽喉炎,久治不愈。临床上对于慢性难治性咽喉炎,排除其他原因后,应考虑反流性咽喉炎的可能。目前诊断反流
性咽喉炎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常用的诊断方法有三种:①实验性用药能使患者症状缓解②内镜下常见的体征和临床症状③双探头
24小时
PH
监测[2]。虽然双探头24小时PH监测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受到诸多因数的的影响和限制,临床很难开展。内镜下喉部常见的体征有声
带后部软骨区域黏膜增生肥厚,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严重时出现肉芽肿,喉室消失,声门下狭窄等
[3]。而Belafsky[4]等对纤维喉镜所
示也设立了反流征象分数,其中包括
8项征象来评估临床分度(0-26分):即声门下水肿、喉室消失、红斑或充血、声带水肿、弥漫性喉头
水肿、后联合肥大、肉芽肿、喉内水肿,认为总分
≥7时,95%的患者都能确诊为反流性咽喉炎。胃镜检查可以显示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
炎,但对食管显示正常者及对食管黏膜尚未发生糜烂、溃疡等病变的患者,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对咽喉反流的诊断意义不大。喉镜和胃镜同
时发现病变对诊断的帮助较大。
咽喉黏膜对酸刺激更敏感,少量的酸性反流就可引起明显的症状,使得有些患者症状体征不成正比,这部分患者即使喉镜未发现异
常,也不能排除反流的可能。我们认为临床上,出现咽部痰多、持续清桑,声嘶、异物感或慢性咳嗽
>3个月,门诊正规治疗连续3次无效,
排除其他原因后,可考虑反流性咽喉炎可能,可给以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以免延误诊治。
总之,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应综合病史、咽喉部体征、喉镜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必要时行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可给诊断提供
帮助。质子泵抑制剂为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有效药物,但目前仍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及疗程,如何选择合适的质子泵抑制剂,服用的剂量
及疗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汪安江.陈旻湖.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病机制和进展.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35(4):213-217.
[2]
张立红.李娜.郑宏伟.咽喉反流的初步诊断.[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2):105-108.
[3]
李进让.咽喉反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2):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