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进展

纳米材料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进展
纳米材料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进展

纳米材料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进展

摘要纳米材料是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者由

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由于纳米材料较小的粒径、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磁学及催化性能。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学及学等手段,可以对纳米材料的尺度、粒径分布、形貌、表面性质及带隙等进行调控,从而使其具有特殊的性质以应用于污水净化、污染土壤治理及大气污染治理等环保领域。

关键词纳米材料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大气污染治理

纳米颗粒由于其大量的微界面及微孔性, 可以强化各种界面反应, 如对重金属的表面及专性吸附反应等, 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及污水净化中将发挥显著作用。目前纳米技术在环境污染控制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新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环境微界面过程等, 主要包括氧化物矿物膜及其微界面、气溶胶界面反应、各种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污染物的催化与降解的应用等, 具体而言, 主要集中在对有机/无机污染废水处理、对污染气体的催化净化等领域, 而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还刚刚开始。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利用纳米材料进行污水净化、污染土壤修复及大气污染治理的应用研究进展。

1 纳米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1 纳米材料光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

纳米TiO

2

光催化降解有机物水处理技术具有无污染,除净度高等优势。此纳米材料具有以下优点:①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与废水中有机物更充分的接触,将有机物最大限度地吸附在它的表面;②具有更强的紫外光吸收能力,有更强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可快速将吸附在其表面的有机物分解掉。纳米粒子可以对

污水中的非金属离子进行氧化或还原而消除污染。Frank 等人以TiO

2

为光催化剂处理含氰废水的研究发现,CN- 首先被光催化氧化为OCN-,再进一步反应生

成CO

2、N

2

和NO

3

-。Frank还研究了TiO

2

在多晶电极/氙灯作用下对I -、B r -、

C l -、F e 2 +、C e 3 + 等的光解,并发现TiO

2、ZnO、CdS、WO

3

、Fe

2

O

3

等对CN- 和

SO

32-也可以进行光解,且能有效地将SO

3

2-氧化为SO

4

2-,从而降低污染度。Cr6+离

子具有极强的致癌性,毒性要比Cr3 +离子高出一百多倍。它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污染物,地表水中Cr6+离子的最高允许含量为O.1mg·L - 1。纳米二氧化钛

光催化降解C r6+属于光还原反应,利用光催化反应技术将Cr6+还原为Cr3+,进而将C r3+转化为Cr(OH)

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利用纳米材料进行光催化反应

3

还可以降解一些无机污染物质,如氯化物等,从而可以实现对水中各种污染物的综合治理[1~2]。

1.2 钠滤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纳滤是一种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是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由于其操作压力较低,对一、二价离子有不同选择性,对小分子有机物有较高的截留性,且具有设备投资低、耗能低的优点,所以是国内外膜分离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纳滤膜(Nanofiltration Membranes)的孔径范围大约在1~5 个纳米左右,膜的截留分子量约为200~2000。纳滤膜大多是复合膜,其表面分离层由聚电解质构成,能截留高价盐而透过单价盐,能截留分子量100 以上的有机物而使小分子有机物透过膜,能分离同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实现高相对分子量和低相对分子量有机物的分离,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中的分离、浓缩、精制、工业废水处理、饮用水制备、物料回收等化工、生化、环保、冶金领域。例如,热电厂的二次废水中含有大量悬浮固体、灰份、高含量的盐份及部分有机物,利用纳滤膜技术可方便地把此类废水处理成工业回用水[3]。

1.3 纳米吸附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决定了材料超高的表面能力,以及超强的吸附能力。我们知道,污水中通常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悬浮物、泥沙、铁锈、异味污染物、细菌病毒等。污水治理就是将这些物质从水中去除。由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污水治理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很可能彻底解决这一难题。污水中的贵金属是对人体极其有害的物质,它从污水中流失,也是资源的浪费。新的一种纳米技术可以将污水中的贵金属如金、钌、钯、铂等完全提炼出来,变害为宝[4]。

2 纳米材料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2.1 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目前, 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机制主要在于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与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共沉淀从而降低重金属离子的迁移转化特性。

无机纳米颗粒类修复剂由于具有巨大微界面,对土壤中的污染重金属离子具有极强的吸附作用,这种强吸附作用对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迁移、转化及其

生物有效性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上述思路, Hada 等[5]及Gao 等[6]在20 世纪末利用纳米ZnO、TiO2 颗粒开展了Ag+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 并获得了良好

可对污染土壤中Cr(Ⅵ)的转化产效果。Rajeshwar 等[7]发现Cu包裹的纳米TiO

2

生“协同催化效应”, 这种效应加速了土壤中Cr(Ⅵ)的氧化–还原反应转化,

从而对Cr 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产生显著效果。刘义新等[8]提出可利用纳米TiO

2修复剂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 其固定(沉淀)机制、沉淀–溶解的动力学过程以及是否会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有效性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最近, 杨俊等[9]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纳米TiO2 对土壤悬液中As(Ⅲ)的催化氧化及在土壤中对氧化产物的吸附等, 研究表明As(Ⅲ)的光催化氧化量随TiO2加入量和光照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当TiO2 加入量为 1.0 g·L?1、光照时间为 90 min 时对 As(Ⅲ)可以达到最佳转化效果, 这一研究结果为利用纳米型修复剂进行

As(Ⅲ)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纳米铁颗粒在去除污泥、污水中有毒金属如铬、铅污染非常有效, 近年来在利用零价铁纳米颗粒进行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当纳米铁颗粒加入到土壤中, 纳米铁颗粒可通过与污染物进行吸附、氧化–还原反应减轻或去除污染物毒性。资料表明[10], 同量的纳米铁颗粒对降低污染物毒性所起的作用是传统的铁屑或铁粉的5 倍。王新新等[11]采用纳米铁粉修复不同程度Cr(Ⅵ)污染的底泥, 结果表明纳米铁粉对底泥中Cr(Ⅵ)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添加底泥干质量1%(W/W)的纳米铁粉在16 d 内对底泥 30~100 mg·kg?1 Cr(Ⅵ )的去除率均高于99.7%。Yuan 和Lien[12]发现纳米铁颗粒在低pH 时可显著提高对As 的吸附, 减轻土壤环境中As 的污染。关晓辉等[13?14]采用自制半透膜水解法合成了纳米Fe3O4 颗粒, 并用纳米Fe3O4 和浮游球衣菌联合吸附Pb2+、Cu2+和Cr(Ⅵ), 结果表明, 利用浮游球细菌包裹后的纳米Fe3O4吸附Pb2+、Cu2+和Cr(Ⅵ)的效果大大优于相应条件下单独使用浮游球衣菌的吸附效果, 对上述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为Pb2+ >Cu2+>Zn2+>Cd2+。吸附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 pH 值是影响复合生物

吸附剂吸附Cr(Ⅵ)的主要因素, 吸附的最佳pH 为2~3[15]。用此复合生物吸附剂

对Cr(Ⅵ)进行吸附, 其吸附量达到 0.021 7 mmol·g?1。邬玉琼等[16]以Fe(NO

3)

3、

MnSO

4·H

2

O、AlCl

3

、NaSiO

3

为材料,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纳米级土壤氧化矿物,并研

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如Cu2+、Cr3+等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将多种氧化矿物混合通过共沉淀法所合成的土壤氧化矿物比单一氧化物的吸附效果好。聚γ-谷氨酸(γ-PGA)对金属离子有很好絮凝性, 对毒性重金属具有较高吸附性和结合力。Bodnár 等[17]采用密度测定法描述絮凝物的沉降, 通过浑浊度试验测定在不同pH 值和γ-PGA/Pb2+组成比例条件下絮凝物的热力学特性, 结果表明, 在一定浓度的聚合物和Pb2+存在时, 土壤中的絮凝体会发生絮凝和沉淀, 高浓度组分和低pH 条件能促进大的聚集体形成。γ-PAG 纳米颗粒对Pb2+的强络合能力验证了可使用该吸附剂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原位固定。Xu和Zhao[18]在实验室中测试了以乙二胺为核心的聚胺树状聚合物从土壤中去除铜的效果, 结果表明,树状高分子聚合物对土壤中铜的去除率可达到54%。最近, 陈杰华等[19]通过室内培养试验, 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土壤重金属的固定和修复研究,并通过毒性溶出试验TCLP(Toxicity characteristicleaching procedure)对固定效果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施入显著降低了土壤中Cu 和Zn 的生物有效性, 且土壤中Cu 和Zn 有效态含量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

从上述研究资料可以看出, 目前进行的利用纳米型修复剂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对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效果的观察, 而对相关机理研究偏少。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 通过对施入土壤中的纳米颗粒与重金属离子吸附行为的进一步研究, 将拓宽不同纳米颗粒在处理无机污染物中的应用范围, 包括那些光催化活性很低的纳米颗粒, 如对Cd2+、A13+、As3+、SeO

2

、Mn2+等离子的吸附[20]。

2.2 纳米材料在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土壤光催化降解(光解)是一项新兴的有机物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 在农药等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纳米型氧化物催化技术、黏土矿物改性技术等在土壤环境和农业生产领域应用的逐渐渗透, 利用纳米铁粉、

TiO

等去除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有机氯等污染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卡2

内基梅隆大学(CMU)和爱达荷州国家环境工程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用纳米

型氧化物材料进行受三氯乙烯(TCE, 一种广泛用于金属除油的致癌溶剂)污染土壤的修复, 以替代传统的处理方法[21]。Nakagawa 等[21]先用磁芯电抗铁将含氯有机溶剂快速降解成无毒无害产物, 然后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给含铁分子包裹两层聚合体壳, 使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组分被以纳米形式加入到合成的颗粒中。颗粒外面的一层聚合体壳具有亲水性, 使颗粒易于在土壤空隙中迁移而顺利接近TCE, 颗粒里面一层疏水壳则让它停留在水和TCE分界面上, 之后颗粒核芯中的铁就可以有效降解有毒有机物。苏碧桃等[22]利用酸催化的溶胶–凝胶 (Sol-Gel)法制备了纳米TiO2 半导体催化剂, 并利用环己烷在其上的光催

纳米化氧化进行了结构与其催化性能关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 室温条件下TiO

2

颗粒可催化环己烷中很难活化的C—H 键降解, 转化为环己醇; 同样, 孙奉玉等

[23]发现, 当TiO

晶粒粒径从30 nm 减小到10 nm 时, 其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效率2

提高近45%。潘淑颖等[24]发现添加纳米TiO2可以显著促进土壤溶液中的有机氯农外, 纳米ZnO 颗粒作为具有独特功能的光催化材料,其在土壤

药降解。除TiO

2

和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和降解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Kamat 等[25]发现纳米 ZnO 薄膜对约 1 mg·kg?1 的芳香族化合物氯化酚有很高的敏感度, 在紫外灯照射下, 纳米ZnO 薄膜可以快速降解芳香族化合物。

除纳米TiO2 及ZnO 颗粒外, 纳米铁颗粒及铁与其他金属复合颗粒由于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高的表面活性, 在有机污染土壤原位修复中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26]。研究表明[27?29], 纳米铁颗粒对很多环境污染物如污染土壤和溶液中的有机氯溶剂、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污染物等具有高效的转化性和脱毒作用。Zhan g[27]研究了纳米铁颗粒对土壤中有机氯化物的脱氯效果, 结果表明, 在纳米铁颗粒加入土壤后的几天内, 可观察到测试位点处迅速发生反应,三氯乙烯(TCE)浓度降解效率达99%, 且纳米铁颗粒可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保持4~8 周的反应活性。同样, Quinn 等[30]通过试验证明零价纳米型铁颗粒对三氯乙烯(TCE)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但其主要降解机制及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除纳

米铁颗粒外, 其他金属与铁复合纳米型颗粒也可以产生类似结果。有研究表明[30?33], 铁/镍、铁/铜及铁/铂双金属纳米颗粒可显著降解污染土壤中的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及氯化苯污染物。

利用合成的纳米型有机聚合物对污染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吸附, 以降低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特性成为近年来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新的研究热点之一。袁才登等[34]利用两性聚氨酯丙烯酸非离子离聚物(UANs)合成了两性聚氨酯(APU)

纳米颗粒并对菲污染土壤进行了修复研究, 结果表明, 聚氨酯(APU)纳米颗粒可以将菲在其憎水相内溶解, 有效去除了土壤中被吸附的菲, 而通过超滤工艺可将土壤中的APU 颗粒进行很好地回收再处理。Tungittiplakorn等[35?36]通过试验证明两性聚氨酯(APU)纳米颗粒能够有效吸附沙质土壤中的菲, 而通过改变APU 颗粒结构可控制其吸附性能, 如增加疏水性基主链的长度可显著提高对菲的吸附性, 但该颗粒是否适合修复不同类型的土壤及将APU颗粒进行高效回收和循环利用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纳米材料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3.1 纳米级助燃剂的应用

煤燃烧时也会产生SO

2

,如果在燃烧的同时加入一种纳米级助燃催化剂,可

以使煤充分燃烧,不产生CO,使硫转化成固体的硫化物,不产生SO

2

,能源利用率也提高了。传统的烟脱硫技术脱硫剂难以再生,不仅运行成本高,而且越来越多的脱硫剂废弃物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李大骥等提出用低温

烧结的纳米级TiO

2作为烟气脱硫剂,其中(101)晶面衍射最强的锐钛矿型TiO

2

除了

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吸附SO

2

之外,也催化了其表面因水化而富含羟基和被吸附SO2

之间的反应生成H

2SO

3

和H

2

SO

4

,在烧结温度为540℃时的吸附能力为

27.1mgSO

2/gTiO

2

,再生后吸附容量仍可以达到19.5mgSO

2

/gTiO

2

,这说明该纳米脱

硫剂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

3.2 光催化转化在大气处理中的应用

为了满足实际的光催化反应要求,经常将催化剂附着在载体上,构成复合催化剂或制成光催化膜以克服悬浮颗粒催化剂难于回收,不利于工业应用的缺点。催化剂对载体的要求是具有支撑催化剂,对光催化反应惰性,比表面积大,对被

处理污染物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易于分离等。对气相污染物的脱除使用多孔介质的载体可以增大反应场所。如将TiO 2附着在陶瓷,玻璃纤维,硅胶,分子筛,药

用炭等载体上可增大其比表面积,改善TiO 2的活性,提高对污染物的降解率。就

光催化转化NOx 来说,在紫外光照射下,TiO 2光催化剂可以很容易将N O 转化为N

O 2和HNO 3,但是很难转换NO 2。若将催化剂附着在载体上可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

积增强对NO x 的吸附,提高对NO 的转化率。

由于TiO 2对去除NO x 有良好的性能,因此将改性的TiO 2催化剂用于脱氮中具有

广阔的发展前景。

有实验表明,掺Fe 3+ 与不掺Fe 3+ 的纳米TiO 2对氮氧化物光催化降解效率不同,

掺Fe 3+ 后纳米TiO 2的光催化效率有明显提高。

掺适量的Fe3+,可以较好地阻止粒子的团聚,改善纳米TiO 2粉的分散状态,这

也是掺Fe3+ 纳米TiO 2光催化效率得到提高的一个原因。由于Fe3+/Fe2+ 的能级

靠近TiO 2的导带能级,Fe3+ /Fe4+ 的能级靠近TiO 2的价带能级,因此,在TiO 2中掺

Fe 3+,既可以成为电子的捕获位又可以成为空穴的捕获位,能够同时捕获电子和空穴,从而降低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几率;并且,这种对电子和空穴的捕获是一种浅势捕获,很容易释放并能够有效地迁移到TiO 2的表面参与光催化反应,提高了TiO 2的光催化效率。

掺Fe 3+ 的纳米TiO 2在室内较弱紫外线的照射下,明显提高了光催化效率,仍

从能级的理论作以下解释:由于Fe 3+ 部分地取代了TiO 2中的Ti 4+, Fe 3+/Fe 2+ 的能级

略高于TiO 2的导带能级, Fe 3+/Fe 4+ 的能级略高于TiO 2的价带能级,从而在TiO 2的带隙中形成了新的能带,并且能级交错。这时,半导体光生电子在吸收较低的能量时即可以发生跃迁,从而导致光谱红移和光响应范围扩大,较弱的紫外线就能够激发光生载流子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光催化活性。

因此,在纳米TiO 2中掺Fe 3+

,有效地促进了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迁移,从而提

高了纳米TiO 2的光催化效率;扩大了光响应范围,提高了室内弱紫外光照射下对

氮氧化物的降解率。从能级的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Fe 3+ 在纳米TiO 2的光催化过程

中的作用。

作为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SO 2所造成的危害(如酸雨等)已引起公众特别

是环境保护工作者的关注。目前,一般采用催化燃烧、化学氧化和吸附等方法对

SO

加以去除,但都有一定局限性,如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去除不完全及2

有二次污染等.因此,开发新型实用的环保技术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光催化氧化去除污染物方面,具有能耗低、反应条件

温和、操作简便、可减少二次污染等突出特点,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

重要的半导体光催化剂,ZnO 在能量的转换与储存及光催化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

染物等方面均有报道。但是,对气相光催化反应的研究报道甚少,尤其是对主要

,用光催化氧化去除的研究尚不多见。另外,作为一种重要大气污染物之一的SO

2

的新型材料,由于超微粒子在磁性、光吸收、化学活性和催化等方面具有特异的

性质,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此外,大气中浮游的固体物质可能含有半导体

,ZnO 和PbO 等),它们受光照射可引发光致氧化还原反应,这对于用光化(TiO

2

学反应消除大气污染是有利的 [37-39 ]。

4 结论

在污染土壤治理及水净化及大气污染治理研究领域, 纳米颗粒的优势是传

统物理、化学方法和材料所无法代替的。尽管目前纳米技术在土壤污染环境治理、

功能保育及环境安全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 但已有部分研究者对此进行了一

些探索性的工作并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纳米技术基础研究的深入和实用化进程

的发展, 纳米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已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参考文献

[1]王峰.纳米TiO2 光催化降解铬(Ⅵ)的研究.南京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4

[2]梁奇峰,曾育才.纳米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广州化工.2004,32(1):

17- 19

[3] 阎光明,李桂枝等.纳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环境工程.2001,19(1):

23 - 25

[4] 刘转年,金奇庭,周安宁.纳米技术处理废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2,3(10):75 - 78

[5] 喻德忠, 蔡汝秀, 潘祖亭. 纳米技术在处理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

[J]. 分析科学学报, 2003, 19(4): 389?394

[6] Gao Y M, Lee W, Trehan R, et al. Improvement of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itanium (IV) oxide by dispersion of Au on TiO2, Mater Res Bull[J].

1991, 26(12): 1247?1254

[7] Rajeshwar K, Chenthamarakshun C R, Goeringer S, et al. Titania-based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sis. Materials, mechanistic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J].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2001, 73(12): 1849?1860

[8] 刘义新, 孟丽, 华齐帅, 等. 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原位固定土壤重金属的可行性探讨[M]//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1104?1108

[9] 杨俊, 徐仁扣. 纳米TiO2协助下As(Ⅲ)在可变电荷土壤中的光催化氧化和吸附[J]. 环境科学, 2008, 29(11): 3219?3224

[10] Niall O, Enda C. Recent developments in nanotechnology and risk assessment strategies for addressing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concerns[J]. 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2008, 14(3): 568?592 [11] 王新新, 张颖, 王元芬. 底泥铬污染的纳米铁粉修复及其土壤酶活性动态[J]. 生态环境, 2008, 17(5): 2207?2211

[12] Yuan C, Lien H L. Removal of arsenate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nanoscale iron particles. Special issue: Arsenic in water[J]. Water Quality Research Journal of Canada, 2006, 41(2): 25, 210?215

[13] 关晓辉, 赵洁, 秦玉春. 纳米Fe3O4 的制备及其辅助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特性[J]. 环境化学, 2005, 24(4): 409?412

[14] 关晓辉, 秦玉春, 王立文, 等. 纳米Fe3O4 负载的浮游球衣菌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工艺研究[J]. 环境科学, 2007, 28(2): 436?440

[15] 关晓辉, 秦玉春, 秦玉华, 等. 纳米Fe3O4 负载的浮游球衣菌去除Cr(Ⅵ)的研究[J]. 环境科学, 2007, 28(9): 2096?2100

[16] 邬玉琼, 徐娟, 李程, 等. 纳米级土壤氧化矿物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05(3): 72?74

[17] Bodnár M, Kj?niksen A L, Molnár R M, et al. Nanoparticles formed by complexation of poly-gamma-glutamic acid with lead ion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8, 153: 1185?1192

[18] Xu Y H, Zhao D Y. Removal of copper from contaminated soil by use of poly (amidoamine) dendrimer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39(7): 2369?2375

[19] 陈杰华, 王玉军, 王汉卫, 等. 基于TCLP 法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污染

土壤重金属的固定[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4): 645?648

[20] 喻德忠, 蔡汝秀, 潘祖亭. 纳米技术在处理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J]. 分析科学学报, 2003, 19(4): 389?394

[21] Nakagawa Y, Matyjaszewski K. Synthesis of

well-definedallylend-functionalized polystyrene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polymerization with an allyl halide initiator[J]. PolymerJournal, 1998, 26(3): 1012?1019

[22] 苏碧桃, 孙丽萍, 孙巧珍, 等. 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J].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 36(6): 75?78

[23] 孙奉玉, 吴鸣, 李文钏, 等. 二氧化钛的尺寸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J].

催化学报, 1998, 19(3): 229?233

[24] 潘淑颖, 徐保民, 索秋魁, 等. 纳米TiO2 与过渡金属协同作用光催化氧

化土壤渗出液中DDT 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21): 5601?5602 [25] Kamat P V, Huehn R, Nicolaescu R. A “sense and shoot” approach fo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in water[J].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2, 106(4): 788?794

[26] Otto M, Floyd M, Bajpai S. Nanotechnology for site remediation[J]. Remediation Journal, 2008, 19(1): 99?108

[27] Zhang W X. Nanoscale iron particles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n overview[J].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 2003, 5: 323?332 [28] Wang C B, Zhang W X. Synthesizing nanoscale iron particles for rapid and complete dechlorination of TCE and PCB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7, 31(7): 2154?2156

[29] Liu Y Q, Majetich S A, Tilton R D, et al. TCE dechlorinationrates, pathways, and efficiency of nanoscale iron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propertie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39(5): 1338?1345

[30] Quinn J, Geiger C, Clausen C, et al. Field demonstration of DNAPL dehalogenation using emulsified zero-valent iron[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39(5): 1309?1318

[31] Lien H L, Zhang W X. Nanoscale iron particles for complete reduction of chlorinated ethenes[J]. Colloids and Surfaces, 2001, 191: 97?105 [32] Schrick B, Blough J L, Jones A D, et al. Hydrodechlorination of trichloroethylene to hydrocarbons using bimetallic nickel-iron nanoparticles[J]. Chemical Materials, 2002, 14(12): 5140?5147

[33] Phenrat T, Long T C, Lowry G V, et al. Partial oxidation (“aging”)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decrease the toxicity of nanosized zerovalent iron[J]. Environ Sci Technol, 2009, 43(1): 195?200

[34] 袁才登, 曹建伟. 聚氨酯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土壤净化中的应用[J]. 网络聚合物材料通讯, 2006, 1(5): 11?18

[35] Tungittiplakorn W, Lion L W, Cohen C, et al. Engineered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for soil remediation[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38(5): 1605?1610

[36] Tungittiplakorn W, Cohen C, Lion L W, et al. Engineered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for bioremediation of hydrophobic contaminant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39(5): 1354?1358

[37] 张汝冰,刘宏英,李凤生.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化工新型材料.27(5):3 - 5

[38]赵联芳,傅大放,钱春香.掺杂Fe3+的纳米TiO2 光催化降解氮氧化物研究.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5):677 - 680

[39] 井立强,孙晓君,徐自力,蔡伟民,杜尧国.ZnO 超微粒子光催化氧化SO2 的研究.催化学报.2002,23(1):37- 40

纳米技术发展史

纳米技术发展史 【摘要】纳米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是新工业革命的主导技术,它将引起一场各个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将改变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得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纳米技术的发展史。纳米技术的发展史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广泛应用的过程。 【关键词】发展纳米技术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基本概念 纳米技术是以纳米科学为基础,研究结构尺度在0.1~100nm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制造新材料、新器件、研究新工艺的方法和手 段。纳米技术以物理、化学的微观研究理论为 基础,以当代精密仪器和先进的分析技术为手 段,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 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纳米领域,各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各学科高度交叉和融合。 纳米技术包含下列四个主要方面: 1、纳米材料: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0.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

过去,人们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间,常常忽略这个中间领域,而这个领域实际上大量存在于 自然界,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个尺度 范围的性能。第一个真正认识到它的性 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 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制备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磁性材料也是如此,象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20—30纳米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倍。80年代中期,人们就正式把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2、纳米动力学,主要是微机械和微电机,或总称为微型电动机械系统,用于有传动机械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纤通讯系统,特种电子设备、医疗和诊断仪器等.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集成电器设计和制造的新工艺。特点是部件很小,刻蚀的深度往往要求数十至数百微米,而宽度误差很小。这种工艺还可用于制作三相电动机,用于超快速离心机或陀螺仪等。在研究方面还要相应地检测准原子尺度的微变形和微摩擦等。虽然它们目前尚未真正进入纳米尺度,但有很大的潜在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3、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如在云母表面用纳米微粒度的胶体金固定dna的粒子,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叉指形电极做生物分子间互作用的试验,磷脂和脂肪酸双层平面生物膜,dna的精细结构等。有了纳米技术,还可用自组装方法在细胞内放入零件或组件使构成新的材料。新的药物,

题目纳米材料在环境治理的应用

题目纳米材料在环境治理的应用 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传统废水、废气处理工艺、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法律制定和新材料的研制刻不容缓。光催化反应的应用研究已在有机物降解、水质处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广泛展开,利用日光进行光催化反应是光催化反应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光催化技术为彻底解决水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纳米二氧化钛是目前最受人们关注的光催化剂之一。本文介绍了纳米技术在废水处理、大气环境控制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进展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许多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被水体和土壤自净的速度很慢而净化不彻底,并且在水体中存在时间长、范围广,对人类潜在影响很大,如许多有机物或其降解的中间产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这些有机污染物采用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已难以去除.迫使人们对环境问题给以足够的关注,并研究和开发出一系列用于环境污染物治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光催化技术作为其中一种新兴的环境净化技术,其实用化的研究和开发已受到广泛的重视。[1] 关键词环境保护纳米技术二氧化钛现状展望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正文众所周知,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人类仅仅是其中一环。然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地进步,人类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越来越深远。在理性主义和人类中心等价值观和科技进步的双重影响下,人类活动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对资源的使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达到空前的程度,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当今威胁人类的十大生态环境问题有:人口膨胀、能源危机、大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生物资源急剧减少、全球变暖、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大气污染防止法律法规有:195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矽尘危害的决定》,70年代《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80年代以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锅炉烟尘排放标准》、《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1990》、87年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中总的职责:⑴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⑵必须合理规划工业布局。“预防为主”,从源头治理大气污染。⑶必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⑷必须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如煤炭洗选加工、改进城市燃料结构、推广高标号无铅汽油等。 ⑸采取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及相关的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植树造林、城市绿化工作。水污染防止的法律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试行)》、《渔业水质标准(试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试行)》;2、1984年《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改);3、1989年《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修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 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法律规定:1、72年《海洋倾废公约》;2、85年《关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3、89年《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等;4、91年《防治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污染环境的规定》;5、92年《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6、92年《关于防治铬化合物生产建设中环境污染的若干规定》;7、92年《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8、93年《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9、95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0、96年《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 防止海洋污染损害的法律规定:1974年颁布《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 ;1982年颁布《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修改);为实施该法,国务院先后颁布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

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课程名称:化工新材料概论姓名:邓元顺 学号:1208110201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22

浅析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纳米材料是纳米级结构材料的简称。狭义是指纳米颗粒构成的固体材料, 其中米颗粒的尺寸最多不超过100nm。广义是指微观结构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受纳米尺度(1-100nm)限制的各种固体超细材料。【2】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决定性技术。纳米材料在力学、磁学、电学、热学、光学和生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 Abstract:Nanometer material is the abbreviation of nano structured materials.The narrow sense refers to the solid material of nano particles, in which the size of the meter particles is not more than 100nm. Generalized refers to a variety of solid ultrafine materials which are limited by nano scale (1-100nm) in the one-dimensional direction at least in one dimension.. Nanotechnology is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today. Nano materials in mechanics, magnetism, electricity, heat, optics and life and so on the important role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发展应用 前言: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工程界都不是新生事物。在自然界存在大量的天然纳米结构,只不过在透射电镜的应用以前人们没有发现而已。在工程方面,纳米材料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纳米材料其粒径范围在1—100nm之间,故纳米材料又称超微晶材料。它包括晶态、非晶态、准晶态的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等。由于极细的晶粒和大量处于晶界和晶粒缺陷中心的原子,纳米材料的物化性能与微米多晶材料有着巨大的差异,具有奇特的力学、电学、瓷学、光学、热学及化学等多方面的性能,从而使其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电子、冶金、宇航、化工、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欧共体的“尤里卡计划”等都将纳米材料的研究列入重点发展计划;日本在10年内将投资250亿日元发展纳米材料和纳米科学技术;英国也将发展纳米材料科学技术作为重振英国工业的突破;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793”计划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将纳米材料列为优先资助项目。【1】美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把“启动纳米技术的计划看作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一、纳米材料的发展史 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工学院教授费曼(R.P.Feynman)曾在1959年预言:“如果有一天可以按照人的意志来安排一个个原子,将会产生怎样的奇迹?”

纳米材料在化学化工领域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化学化工领域的应用 姓名王楠 学号140122011041 专业年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011级 2014年5月

前言 纳米材料是指在纳米量级(1~100 nm)内调控物质结构制成具有特异功能的新材料,其三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小于100 nm,且性质不同于一般的块体材料。其特殊的结构层次使它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在电子、能源、生物、材料、航空航天、化学化工等领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人类和社会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主要是新型催化剂、材料防腐、环保领域等,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纳米材料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催化剂在许多化学化工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控制反应时间、提高反应速度和反应效率,节省了资源,使经济效益提高,并且降低了环境污染。 1.1光催化反应 纳米粒子作光催化剂具有粒径小、粒子达到表面数量多、光催化效率高、纳米粒子分散在介质中具有透明性、容易运用光学手段和方法来观察界面间的电荷转移,以及纳米粒子光催化剂易受氧化还原的影响等特点。采用TiO?进行苯酚的光催化分解,当颗粒尺寸小于16nm时会出现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其UV吸收明显蓝移,催化活性也有明显提高。将纳米TiO?涂在高速公路照明设备的玻璃罩表面上,由于光催化活性高,可以分解表面的油污,从而使表面保持良好的透光性。 1.2氢催化反应 在纳米碳管上负载铑膦配合物作为丙烯加氢甲酰化催化剂,可得到高的丙烯转化活性及高的丁醛选择性,这可能是与碳纳米管的纳米内腔的空间立体选择性及由碳六元环构成的憎水性表面相关引起的。采用尺寸为5nm的纳米钯负载于TiO?上进行己烯催化加氢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就可100% 的转化为己烷,而用普通的钯催化剂在同等条件下只能得到29.17% 的己烷、21.16% 的己烯异构体和48.17% 的1-己烯。

纳米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 纳米技术研究在0.1.100nm尺度范围内物质具有的特殊性能及其应用。广义的纳米材料 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达到纳米尺度范围。或以其为基本单位所构成的材料。纳米 材料具有辐射、吸收、杀菌、吸附等特性,众多研究表明这些新特性将在环境保护领域产生 深远的影响。 一.纳米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纳米催化剂 目前用于水处理的纳米催化剂,主要指光催化剂,如Ti02,Cd5,ZnO等,其中TiO:因其活性高、稳定性好、对人体无害而最受重视。Matthews等P1曾对水中34种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将水中的烃类、卤代物、轻酸盐表面活性剂、染料、含氮有机物、有机磷杀虫剂等污染物转化成CO;和H2O等无害物质。利用纳米光催化剂光催化降解有机废水是其最重要的用途之一纳米TiO:玻璃薄膜光催化剂,可将玫瑰红B催化降解为C02,H 20及一些其它的简单无机物。用溶胶一箭胶法制备的8层粒径为21.2nm的锐钦矿T102(存在于玻璃薄膜中),在(28-0.5)℃和振摇条件下,可使初始浓度为9.87 x 10“一10.46‘10 6的玫瑰红B在150min内的降解率达到80%多(以高压汞灯为光源),反应速率对时间和浓度均为一级反应[21。用纳米二氧化钦粉末催化降解苯酚水溶液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在多云的条件下,光照12h,浓度为0.5mg/L的苯酚已降解为零,浓度为lmg几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也基本降解137。采用纳米二氧化钦催化降解技术来处理纺织工业污水,省钱、高效、节能,最终能使有害有机物完全矿化,且不存在二次污染 2)处理无机污染废水 污水中的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很大,重金属的流失也是资源的浪费。纳米粒子能对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光电子产生很强的还原能力同。如纳米TiO:能将高氧化态汞、银、铂等贵重金属离子吸附于表面,井将其还原为细小的金属晶体,既消除了废水的毒性,又回收了贵重金属。 3)处理有机污染废水 大量研究表明纳米TiO:等作为光催化剂,在阳光下催化氧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其迅速降解。至今为止己知纳米TiO:能处理80余种有毒污染物,它可以将水中的各种有机物很快完全催化氧化成水和CO等无害物质图。例如Pintar等在间歇式反应器中纳米Ru/TiO:作催化剂,对酸性或碱性牛皮纸漂白废水进行光催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总碳TOC的去除率可达到99.6%,并使废水完全脱色。经光催化湿空气氧化处理后的工厂废水对弧菌的毒性的实验表明,用该方法处理后的工厂漂白废水完全可以进一步生物降解。 4)自来水的净化处理 新型纳米级净水剂r7的吸附能力和絮凝能力是普通净水剂AI:0,的10~20倍,能将污水中悬浮物完全吸附并沉淀,然后采用纳米磁性物质、纤维和活性炭净化装置,有效地除去水中的铁锈、泥沙以及异味等。再经过由带有纳米孔径的处理膜和带有不同纳米孔径的陶瓷小球组装的处理装置后,可以100%除去水中的细菌、病毒。得到高质量的纯净水。这是因为细菌、病毒的直径比纳米大,在通过纳米孔径的膜和陶瓷小球时,会被过滤掉,水分子及水分子直径以下的矿物质、元素则保留下来。 二。纳米材料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 1)空气中硫氧化物的净化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有害气体,如果在燃料燃烧的同时加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摘要】纳米技术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潜力的学科分支,有可能成为下一世纪前二十年的主导技术。本文概述了纳米技术在陶瓷、电器、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并对纳米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0.引言 纳米技术是上世纪末出现的高技术,有科学家预言,在21世纪纳米材料将是“最有前途的材料”,纳米技术甚至会超过计算机和基因学,成为“决定性技术”.1990年,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纳米技术》与《纳米生物学》这两种国际性专业期刊也相继问世.从此一个崭新的科学技术领域—纳米科技开始得到科技界的广泛关注。[1] 1.纳米技术 1.1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纳米技术飞速发展。自首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召开以后,世界各国的纳米技术研究风起云涌,各种形式的研究机构像雨后春笋遍布世界各地,纳米技术研究所涉及的科学领域及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纳米技术研究获得了空前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纳米材料领域,人们研究出了纳米金属、合金、陶瓷和有机高分子等复合型材料并在实际中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 1.2发展纳米技术的重要性 纳米技术的研究开发可能在精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学、化工、生物和生命技术以及生态农业等方面产生新的突破。世界各国都给予极大的重视,美国国家关键技术委员会将纳米技术列为政府重点支持的22项关键技术之一,制定了投资2亿美元进行大规模开发纳米技术的10年计划。英国成立了纳米技术战略委员会,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已开始实施。科学家们认为,纳米技术的深远意义可与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相媲美,它的重要性非常大,表现在技术和科学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纳米技术是一项交叉领域学科,对它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能否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2)由于它的交叉学科性能,决定了它不仅应用于一种技术领域,它为许多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并起到推动的作用。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摘要:21世纪,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在科技领域将扮演重要角色。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决定性技术之一。本文简要地概述了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及其在力学、磁学、电学、热学等方面的主要应用,并简单展望了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材料;功能;应用; 一、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 所谓纳米材料是指材料基本构成单元的尺寸在纳米范围即1~100纳米或者由他们形成的材料。由于纳米材料是由相当于分子尺寸甚至是原子尺寸的微小单元组成,也正因为这样,纳米材料具有了一些区别于相同化学元素形成的其他物质材料特殊的物理或是化学特性例如:其力学特性、电学特性、磁学特性、热学特性等,这些特性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各个科技领域内得到了应用。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可以说纳米材料特性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发展。 1、力学性质 高韧、高硬、高强是结构材料开发应用的经典主题。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强度与粒径成反比。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位错滑移和增 殖符合Frank-Reed模型,其临界位错圈的直径比纳米晶粒粒径还要大,增殖后位错塞积的平均间距一般比晶粒大,所以纳米材料中位错滑移和 增殖不会发生,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金属陶瓷作为刀具材料已有50 多年历史,由于金属陶瓷的混合烧结和晶粒粗大的原因其力学强度一直 难以有大的提高。应用纳米技术制成超细或纳米晶粒材料时,其韧性、 强度、硬度大幅提高,使其在难以加工材料刀具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使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陶瓷、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 钻探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2、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 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 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Cr-Cr2O3颗粒膜对太阳光有强烈的吸收作 用,从而有效地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 3、电学性质 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 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 器件。2001年用碳纳米管制成的纳米晶体管,表现出很好的晶体三极管 放大特性。并根据低温下碳纳米管的三极管放大特性,成功研制出了室 温下的单电子晶体管。随着单电子晶体管研究的深入进展,已经成功研 制出由碳纳米管组成的逻辑电路。

纳米功能材料在环保中的应用

纳米功能材料及应用 课题:纳米功能材料与环保姓名:黄永兴 学号:09021039 班级:材料92 书院:崇实书院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校:西安交通大学 时间:2010年五月 前言 纳米技术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纳米技术研究在0.1~100nm尺度范围内物质具有的特殊性能及其应用。广义的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达到纳米尺度范围,或以其为基本单位所构成的材料。纳米材料具有辐射、吸收、杀菌、吸附等特性,众多研究表明这些新特性将在环境保护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纳米材料及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纳米材料、环境保护、纳米TiO2 一、纳米材料及其性质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从尺寸大小来说,通常产生物理化学性质显著变化的细小微粒的尺寸在0.1微米以下(注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即100纳米以下。因此,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种纳米材料。纳米氧化铝显白色蓬松粉末状态,晶型是γ-Al2O3。粒径是20nm;比表面积≥160m2/g。粒度分布均匀、纯度高、极好分散,其比表面高,具有耐高温的惰性,高活性,属活性氧化铝;多孔性;硬度高、尺寸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表面酸性和一定的表面碱性,被广泛应用作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等新的绿色化学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塑料、橡胶、陶瓷、耐火材料等产品的补强增韧,特别是提高陶瓷的致密性、光洁度、冷热疲劳性、断裂韧性、抗蠕变性能和高分子材料产品的耐磨性能尤为显著。极好分散,在溶剂水里面;溶剂乙醇、丙醇、丙二醇、异丙醇、

浅谈纳米材料应用及发展前景

Jiangsu University 浅谈纳米材料应用及发展前景

摘要 纳米材料展现了异常的力学、电学、磁学、光学特性、敏感特性和催化以及光活性,为新材料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纳米技术在精细陶瓷、微电子学、生物工程、化工、医学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得纳米材料及其技术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被认为是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纳米材料向国民经济和高新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渗透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应用;量子尺寸效应 1.前言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工程界都不是新生事物。在自然界存在大量的天然纳米结构,只不过在透射电镜的应用以前人们没有发现而已。 在工程方面,纳米材料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纳米材料其粒径范围在1—100nm之间,故纳米材料又称超微晶材料。它包括晶态、非晶态、准晶态的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等。由于极细的晶粒和大量处于晶界和晶粒缺陷中心的原子,纳米材料的物化性能与微米多晶材料有着巨大的差异,具有奇特的力学、电学、瓷学、光学、热学及化学等多方面的性能,从而使其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电子、冶金、宇航、化工、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受到世界各

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欧共体的“尤里卡计划”等都将纳米材料的研究列入重点发展计划;日本在10年内将投资250亿日元发展纳米材料和纳米科学技术;英国也将发展纳米材料科学技术作为重振英国工业的突破;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793”计划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将纳米材料列为优先资助项目[1]。美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把“启动纳米技术的计划看作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2]。 2.纳米材料的制备 现行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很多。但是真正能够高效低成本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还是现在各个国家研究的重点。目前已报的工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等离子体法、激光诱导法、真空成型法、惰性气体凝聚法、机械合金融合法、共沉淀法、水热法、水解法、微孔液法、溶胶—凝胶法等等。 3.纳米材料的主要应用 3.1纳米材料在工程方面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使得通常在高温下才能烧结的材料如SiC 等在纳米尺度下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烧结,另一方面,纳米材料作为烧结过程中的活性添加剂使用也可降低烧结温度,缩短烧结时间。纳米粉体可用于改善陶瓷的性能,其原因在于微小的纳米微粒不仅比表面积大,而且扩散速度快,因而进行烧结时致密化的速度就快,烧结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高新科技,我认为其本质不亚于当年的电子与半导体科技,有着我们未所发掘到潜能与实用价值,在这个世代,各种技术的发展迅速,随着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 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高新技术。“纳米”主要是指在纳米(一种长度计量单位,等于1/1000,000,000米)尺度附近的物质,其表现出来的特殊性能用于不同领域而称之为“纳米技术”,其具体定义见词条“纳米科技”。 纳米技术目前已成功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医学、药学、化学及生物检测、制造业、光学以及国防等等。本词条为纳米技术应用的总纲,包括如下领域: 1、纳米技术在新材料中的应用 2、纳米技术在微电子、电力等领域中的应用 3、纳米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4、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学中的应用 5、纳米技术在化学、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6、纳米技术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尽管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但纳米技术已经证明,可以利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等工具移动原子个体,使它们形成在自然界中永远不可能存在的排列方式,如IBM 公司的标志图案、比例为百亿分之一的世界地图、或一把琴弦只有50纳米粗的亚显微吉他。纳米材料的应用有着诱人的技术潜力,它的应用范围包括从制造工业、航天工业到医学领域等。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曾发表声明说:“当我们进入21世纪时,纳米技术将对世界人民的健康、财富和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至少如同20世纪的抗生素、集成电路和人造聚合物那样。”科学家们预计,纳米技术在新世纪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已经涵盖了材料、测量、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生物等众多领域,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的关系已密不可分。 从纳米科技发展的历史来看,人们早在1861年建立所谓肢体化学时即开始了对纳米肢体的研究。但真正对纳米进行独立的研究,则是1959年,这一年,著名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德·费曼在美国物理学年会上作了一次报告。他在报告中认为,能够用宏观的机器来制造比其体积小的机器,而这较小的机器又可制作更小的机器,这样一步步达到分子程度。费曼还幻想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和控制物质。 在70年代末,美国MIT(麻省理工大学)的W.R.Cannon等人发明了激光气相法合成数十纳米尺寸的硅基陶瓷粉末。80年代初,德国物理学家H.Gleiter等人用气体冷凝发制备了具有清洁表面的纳米颗粒,并在超真空条件下原位压制了多晶纳米固体。现在看来,这些研究都属于纳米材料的初步探索。 科学家预言,尺寸为分子般大小、厚度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几百万分之一的纳米机械装置将在今后数年内投入使用。学术实验室和工业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开发分子马达、自组装材料等纳米机械部件方面取得了飞速进展。纳米机器具有可以操纵分子的微型“手指”和指挥这些手指如何工作、如何寻找所需原材料的微型电脑。这种手指完全可以由碳纳米管制成,碳纳米管是1991年发现的一种类似头发的碳分子,其强度是钢的100倍,直径只有头发的五万分之一。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组件开发出一个分子大小的马达,一些人称之为纳米技术领域的“T型发动机”。 纳米科技中具有主导或牵头作用的是纳米电子学,因为它是微电子学发展的下一代。纳米电子学是来自电子工业,是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纳米电子学立足于最新的物理理论和最先进的工艺手段,按照全新的理念来构造电子系统,并开发物质潜在的储存和处理

§2 几种重要的环保纳米材料

§2 几种重要的环保纳米材料 2.1 纳米TiO2 2.1.1 在治理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 纳米TiO2光催化剂能有效地降解有机污染物,其机理就是通过催化剂表面产生的强氧化性的自由基致使有机物氧化分解.最终使之矿化。因这种氧化作用无选择性,且有较高的分解效率,所以环境中的多种有机污染物均可被氧化分解而消除。 2.1.1.1 卤代有机化合物 卤代有机化合物包括卤代脂肪烃、卤代芳香烃和卤代脂肪酸等。这类物质在美国和欧共体公布的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其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毒性较强、对自然环境污染严重,因而研究其催化降解条件、机理及治理方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Willie和Prudent等人分别用普通TiO2粉末进行了卤代脂肪烃、卤代有机酸和卤代芳烃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并详尽探讨了光催化降解机理。1992年,李田等人对饮用水中9种卤代有机物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的实际和模拟研究,并得到了9种卤代有机物的光催化降解半衰期,结果表明饮用水中多种有机物被同时去除,水质得以全面改善。2.1.1.2 染料 农药分为除草剂和杀虫剂,大都是有机磷、有机氯及含氮化合物。它们在大气、土壤和水体中停留时间长,危害范围广,且难以降解,故其在自然界的环境化学行为深受人们的关注。1999年,郑巍等人研究了由CMC—Na附载普通TiO2光催化降解农药的过程,降解率达50%以上,降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并探讨了以自然光为光源催化降解咪呀胺的可行性。1996年,陈士夫等人以四异丙醇钛为原料,用S—R法制备的TiO2,胶体,经烧结后生成的粉末附载于玻璃纤维.对有机磷农药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浓度较低的有机磷农药在375W中压汞灯照射下短时间内被完全分解为磷酸根,效果显著。光催化分解农药的优点是它不会产生毒性更高的中间产物,这是其他方法所无法相比的。2.1.1.4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在工农业和人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已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

纳米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NANO MATERIAL NANO MATERIAL NANO MATERIAL 纳米材料 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李明怡 摘要纳米材料是近期发展起来的多功能材料,本文概述了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主要制备工艺及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效应,将在工业和国防等领域中发挥巨大潜力,并将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关键词纳米结构功能材料制备工艺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1前言 纳米材料是指由极细晶粒组成,特征维度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一类固体材料,包括晶态、非晶态和准晶态的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等,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材料。由于极细的晶粒和大量处于晶界和晶粒内缺陷中心的原子,纳米材料在物化性能上表现出与微米多晶材料巨大的差异,具有奇特的力学、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及化学等诸方面的性能,目前已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以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纳米科学技术,被认为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IB M公司首席科学家Ar mstrong认为:/正像70年代微电子技术产生了信息革命一样,纳米科学技术将成为下一代信息的核心。0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也指出:/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将是下一阶段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0由于纳米科学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美、英、日、德等国都非常重视这一技术的研究工作。美国国家基金会把纳米材料列为优先支持项目,拨巨款进行专题研究。英国从1989年起开始实施/纳米技术研究计划0。日本把纳米技术列为六大尖端技术探索项目之一,并提供1187亿美元的专款发展纳米技术。我国组织实施的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中也将纳米材料列为其中之一。纳米材料正在向国民经济和高技术各个领域渗透,并将为人类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影响。 2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特性 我们所使用的常规材料在三维方向上都有足够大的尺寸,具有宏观性。纳米材料则是一些低维材料,即在一维、二维甚至三维方向上尺寸极小,为纳米级(无宏观性),故纳米材料的尺寸至少在一个方向上是几个纳米长(典型为1~10nm)。如果在三维方向上都是几个纳米长,为3D纳米微晶,如在二维方向上是纳米级的,为2D纳米材料,如丝状材料和纳米碳管;层状材料或薄膜等为1D纳米材料。纳米颗粒可以是单晶,也可以是多晶,可以是晶体结构,也可以是准晶或无定形相(玻璃态);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陶瓷、氧化物或复合材料等。纳米微晶的突出特征是晶界原子的比例很大,有时与晶内的原子数相等。这表明纳米微晶内界面很多,平均晶粒直径越小,晶界 20

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概要

一、文献调研部分(获取综述的参考文献—精读全文)1.利用中文(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检出中文切题题录(批量),选择记录文摘格式10篇(其中学位论文要求不少于2篇、期刊论文6篇); [1]叶灵. 纳米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 科技资讯. 2011(20) 摘要: 很多人都听说过"纳米"这个词,但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可能很多人并不一定清楚。着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Feyneman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预言:如果我们对物体微小规模上的排列加以某种控制的话,我们就能使物体得到大量的异乎寻常的特性,就会看到材料的性能产生丰富的变化。他所说的材料就是现在的纳米材料。 [2]赵雪石. 纳米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 适用技术市场. 2000(12) 摘要: 纳米技术在精细陶瓷、微电子学、生物工程、化工、医学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及其广阔的前景,使得纳米技术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被认为是2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3]何燕,高月,封文江. 纳米科技的发展与应用[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摘要:纳米科技是21世纪的主导产业,世界各国把纳米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作为战略重点。在第五次科学技术革命中,新材料家族被推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顶峰。在新材料和新技术中,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无疑将成为核心材料和核心技术。纳米技术的最终目标是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制造新功能器件,从而开拓人类崭新的生活模式。文章概述了纳米科技的发展过程及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制备,介绍了纳米技术在部分领域的应用,并简述了纳米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巨大影响及潜在的、令人鼓舞的发展前景。 [4]何彦达. 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展望[J]. 科技风. 2010(01) 摘要:纳米材料(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又称超细微粒、超细粉末,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过渡区域的一种典型系统,其结构既不同于体块材料,也不同于单个的原子。其特殊的结构层次使它拥有一系列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众多领域特别是在光、电、磁、催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应用价值。 [5]樊东黎. 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发展和应用[J]. 金属热处理. 2011(02) 摘要:<正>2005年12月在克利夫兰召开了由美国金属学会和克利夫兰纳摩网主办的美国纳米技术应用峰会。许多实体企业,如波音、福特、通用、洛克希德、蒂姆肯等公司高管出席会议和发言。会议的特点是着重于纳米。 [6]张桂芳. 纳米材料应用与发展前景概述[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6) 摘要:由于独特的微结构和奇异性能,纳米材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以下概述了纳米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7]杨萍. 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分析应用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摘要: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多功能复合结构纳米材料能够将不同功能的纳米材料整合到一个纳米器件中,从而为现代工业、生物医学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要点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摘要:文章总结了纳米粉体材料、纳米纤维材料、纳米薄膜材料、纳米块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综述了纳米材料的性能和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并简单展望了纳米科技在未来的应用。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制备;纳米材料性能;应用 0 引言 自从1984年德国科学家Gleiter等人首次用惰性气体凝聚法成功地制得铁纳米微粒以来,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已从最初的单相金属发展到了合金、化合物、金属无机载体、金属有机载体和化合物无机载体、化合物有机载体等复合材料以及纳米管、纳米丝等一维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日新月异。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包括纳米粉体( 零维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粉末、纳米微粒、纳米颗粒、纳米粒子等) 、纳米纤维( 一维纳米材料) 、纳米薄膜( 二维纳米材料) 、纳米块体( 三维纳米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等。纳米粉体是一种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处于中间物态的固体颗粒,一般指粒度在100nm以下的粉末材料。纳米粉体研究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是制备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纳米粉体可用于: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吸波隐身材料、磁流体材料、防辐射材料、单晶硅和精密光学器件抛光材料、微芯片导热基片与布线材料、微电子封装材料、光电子材料、先进的电池电极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催化剂、高效助燃剂、敏感元件、高韧性陶瓷材料、人体修复材料、抗癌制剂等。纳米纤维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如纳米碳管,可用于微导线、微光纤( 未来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重要元件) 材料、新型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材料等。纳米薄膜分为颗粒膜与致密膜。颗粒薄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中间有极为细小的间隙的薄膜;致密膜指膜层致密但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薄膜。可用于气体催化材料、过滤器材料、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光敏材料、平面显示器材料、超导材料等。纳米块体是将纳米粉末高压成型或控制金属液体结晶而得到的纳米晶粒材料,主要用途为超高强度材料、智能金属材料等。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 0- 0 复合) 、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 0- 3复

纳米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纳米技术有着广泛的用途。 1、超微传感器传感器是纳米微粒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之一。纳米微粒的特点如大比表面积、高活性特异物性、极微小性等与传感器所要求的多功能、微型化、高速化相互对应。另外,作为传感器材料,还要求功能广、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检测范围宽、选择性好、耐负荷性高、稳定可靠,纳米微粒能较好地符合上述要求。 2、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中,将纳米微粒用做催化剂,是纳米材料大显身手的又一方面。如超细硼粉、高铬酸铵粉可以作为炸药有效催化剂;超细的铂粉、碳化钨粉是高效的氢化催化剂;超细银粉可以作为乙烯氧化的催化剂;超细的镍粉、银粉的轻烧结体作为化学电池、燃料电池和光化学电池中的电极可以增大与液相或气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电池效率,有利于小型化。 超细微粒的轻烧结体可以生成微孔过滤器,作为吸附氢气的储藏材料。还可作为陶瓷的着色剂,用于工艺美术中。 3、医学、生物工程尺寸小于10纳米的超细微粒可以在血管中自由移动,在目前的微型机器人世界里,最小的可以注入人的血管,它一步行走的距离仅为5纳米,机器人进行全身健康检查和治疗,包括疏通脑血管中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脂肪沉积物等,还可以吞噬病毒,杀死癌细胞。这些神话般的成果,可以使人类在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里享用那取之不尽的财富。 4、电子工业量子元件主要是通过控制电子波动的相位来进行工作,因此它能够实现更高的响应速度和更低的电力消耗。另外,量

子元件还可以使元件的体积大大缩小,使电路大为简化,因此,量子元件的兴起将导致一场电子技术的革命。目前,风靡全球的因特网,如果把利用纳米技术制造的微型机电系统设置在网络中,它们就会互相传递信息,并执行处理任务。不久的将来,它将操纵飞机、开展健康监测,并为地震、飞机零件故障和桥梁裂缝等发出警报。那时,因特网亦相形见绌。 5、“会呼吸”的纳米面料。 纳米是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化学处理技术,纳米布料是用一种特殊的物理和化学处理技术将纳米原料融入面料纤维中,从而在普通面料上形成保护层,增加和提升面料的防水、防油、防污、透气、抑菌、环保、固色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用纺织品以及工业用纺织品。 经过纳米技术处理的布料及图示 * 将经纳米技术处理之布料覆盖在水杯口上. 将少量清水倾倒于布料表面. * 清水凝聚成水珠, 在布料表面流动. 清水不会渗入布料纤维内. 经瑞典纳米技术处理后的产品特点: 防水:未经处理的织物防水特性指标为1(完全湿透),而经过处理的防水特性指标为5(没有沾湿)。 防油:未经过处理的织物的防油特性指标为0,而经过处理的防油特性指标为6(最高为8)。 防污:经过瑞典纳米技术处理后的织物,在污渍附著上有非常明显的降

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

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 物三李妍 1130060110 纳米科学与技术(简称纳米科技)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面向21 世纪的综合交叉性 学科领域,是在纳米尺度上新科学概念和新技术产生的基础.它把介观体系物理、量子力学、混沌物理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和以扫描探针显微技术、超微细加工、计算机等为代表的高技术相结合, 在纳米尺度上(0.1nm到10nm之间)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和相互 作用,以及利用原子、分子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实现生产方式的飞跃。 历史背景 对于纳米科技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着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Richard Feynman于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的一次富有远见性的报告 . 1959 年他在《低部还有很大 空间》的演讲中提出: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用单个原子制造物品的可能。也就是说, 人类 能够用最小的机器制造更小的机器。直至达到分子或原子状态, 最后可以直接按意愿操纵原子并制造产品。他在这篇报告中幻想了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和控制物质.他的设想 包括以下几点: (1)如何将大英百科全书的内容记录到一个大头针头部那么大的地方; (2) 计算机微型化; (3)重新排列原子.他提醒到, 人类如果有朝一日能按自己的主观意愿排列原子的话, 世界将会发生什么? (4) 微观世界里的原子.在这种尺度上的原子和在体块材 料中原子的行为表现不同.在原子水平上, 会出现新的相互作用力、新颖的性质以及千奇 百怪的效应. 就物理学家来说, 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构建物质并不违背物理学规律.这正 是关于纳米技术最早的构想。20 世纪70 年代, 科学家开始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关纳米技术的构想。美国康奈尔大学Granqvist 和Buhrman 利用气相凝集的手段制备出纳米颗粒, 提出了纳米晶体材料的概念, 成为纳米材料的创始者。之后,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德雷克斯勒积极提倡纳米科技的研究并成立了纳米科技研究小组。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是在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1981 年发明了可以直接观察和操纵微观粒子的重要仪器———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 为纳米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84 年德国学者格莱特把粒径6 nm 的金属粉末压成纳米块, 经研究其内部结构, 指出了它界面奇异结构和特异功能。1987 年, 美国实验室用同样的方法制备了纳米TiO2 多晶体。1990 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与第五届国际扫描隧道显微学会议在美国巴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