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之外商代甲骨文再现天下

合集下载

甲骨学研究120年,这些重大成果你必须了解

甲骨学研究120年,这些重大成果你必须了解

甲骨学走过的12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草创到辉煌、从史学研究到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发展历程。

甲骨学在前进中曲折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如何?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宇信研究员。

189 9年—1928年: 甲骨学的草创时期 王宇信介绍,从 1899年至1928年,是甲骨学的草创时期。

189 9年,王懿荣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甲骨文,引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潮,而私人挖掘或盗掘的甲骨也日渐增多。

这一时期基本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产生了许多奠基性的成果。

如罗振玉搜集了很多甲骨,并且考证出甲骨的出土地是殷墟。

王国维则以甲骨拼合方法研究商史,将这一时期的甲骨文研究推向高峰。

1928年—1949年: 甲骨学的形成时期草创时期的甲骨出土以后,被外国人收购了很多。

为了保护甲骨不再外流,而且如果能确定殷墟为商代晚期都城这一考古标准,那么往前推夏代和原始社会,往后推周代和汉代都会比较容易,因此,民国时期的中央研究院决定发掘殷墟。

王宇信介绍:“1928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派董作宾调查安阳殷墟是否存有甲骨,结果发现确有遗存,于是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挖掘,出土了很多甲骨。

这就开启了甲骨学的第二阶段,即形成时期。

”中国人自己发掘了殷墟,也培养了大量的考古专家。

1949年前后的甲骨文学者几乎都在殷墟工作过。

这一时期的甲骨学成就突出:首先,董作宾带领殷墟考古发掘出了很多甲骨,根据地下出土的甲骨进行分期断代,总结出了五期分法。

其次,郭沫若等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商代历史,开辟了甲骨学新纪元。

再次,胡厚宣撰写了《甲骨文商史论丛》,董作宾研究出《殷历谱》,把甲骨学研究推到一个全新阶段。

“当时主要是抗战时期,他们在颠沛流离中延续了中国文脉,并且达到了很高水平。

”王宇信说。

1949年—1978年: 甲骨学的发展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科院就设立了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甲骨。

当时有人说,甲骨文的辉煌是在前50年,并不看好大陆的甲骨学。

一铲子下去,挖出一座商王朝宫殿:也许自己这辈子都会跟甲骨文、商王朝有关

一铲子下去,挖出一座商王朝宫殿:也许自己这辈子都会跟甲骨文、商王朝有关

一铲子下去,挖出一座商王朝宫殿:也许自己这辈子都会跟甲骨文、商王朝有关实际上怎么回事呢?商朝的房子倒塌了,战国的朋友到这儿来溜达,掉了一个豆把上去。

问题解决了,我很开心。

于是我回到考古队,我说大家不要不理我了,这个房子还是商代的。

唐际根: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

在座的朋友一定知道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我们国家的甲骨文绝大多数出自河南安阳,安阳有个遗址叫殷墟,是商王朝的都城。

我在殷墟做了20多年的考古队长。

有两个国家是我的最爱,一个当然是中国,还有一个是商王朝。

因为商王朝有一部分是我挖出来的,所以今天要讲的就是我跟商王朝的缘分。

我们之所以知道商王朝,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里头有一个《殷本纪》。

比司马迁更早还有一部书叫《尚书》,里头都提到过商王朝。

但是文献里的商王朝只有几千个字,根本说不细、道不白。

到底商王朝什么样子?其实要靠考古学。

安阳殷墟的发掘,是从考古学的角度第一次确凿地回答商王朝的一个开始。

甲骨文记录了商王朝的王位传承,从哪个王到哪个王,而且记录了王朝都城的迁徙。

这些线索给了商王朝一个描述。

学术界就决定根据甲骨文的线索挖安阳,挖殷墟。

这就是中国考古学的开始。

殷墟的发掘不仅仅挖到了商王朝的宫殿,也挖到了商王的王陵——就是这座墓,当然这是国民党时候挖的。

殷墟王陵区M1002考古学家怎么样描述商王朝呢?他跟历史学家的语言是不同的。

历史学家描述商王朝的时候,他可能是从第一个王商汤建国开始,一个一个拉下来,拉个菜单。

可是考古学所面对的东西从地下挖出来的,哪个文物都没有写着我是哪个王的。

所以它只好根据地下埋藏的遗址,来构建一个大的编年框架。

比方说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的考古学家就构建了这么一个商王朝的编年框架。

这个框架用简单的话来描述,是把安阳殷墟这个遗址等同于商朝晚期。

而把比殷墟更早的郑州的一座商代的古城,这个城是50年代发现的,当成商代的早期。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这个框架流行整个中国,也流行到美国、欧洲。

殷墟:穿越三千年的文明

殷墟:穿越三千年的文明

殷墟:穿越三千年的文明3300年前的“盘庚迁殷”,因写入中学历史课本而妇孺皆知。

当我有机会走近殷墟,触摸历史沧桑时,更被其博大精深的古老文明所震撼所折服。

在殷墟的每时每刻,都让我领略到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与伟大,深感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国度而骄傲而自豪!“一片甲骨惊天下”。

公元1899年秋,自甲骨文被发现后,便撩开了殷商古都的神秘面纱,把一个“一城之内尽是宝”的灿烂殷商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也让世人知道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是可考的中国文字发祥地,更认识到这里历史文化的厚重和不同凡响。

盘庚迁殷后,商朝在殷墟定都达255年之久,历经八代十二王,一直是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形成了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着如今依然滔滔奔流的洹河两岸环型放射状分布、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的古代都城。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后,这座布局合理、人口众多、手工业发达和被考古界称为“中华第一都”的繁华都邑,逐渐荒芜,沦为废墟,故史称殷墟也。

但朝代更替的滚滚车轮,可以碾碎一座都城,却碾不碎其曾有的历史文化之光。

当我到达安阳小屯村时,映入眼帘的是中原一片普通土地,与路上遇到的乡村极为相似,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片看似平乏却神奇的土地,在3000多年前却一座是显赫的王朝都城,缔造着璀璨的华夏文明。

经过考古专家近百年的发掘和考证,这里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考古学诞生地,同时也被认定为华夏文明进入历史时期的重要标志。

从甲骨之门走进殷墟遗址,脚下的土地便是昔日商都的宫殿区,透过地面上一座座低矮的仿古建筑和图腾,令人顿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之感。

只见空旷草坪上矗立一尊硕大的青铜器,在阳光映照下散发着耀眼光辉。

它就是闻名于世的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出土于殷墟王陵区,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掘出来的最大青铜器,也是中国的镇国之宝。

殷墟

殷墟

殷墟-----人类文明的宝库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在今年7月13日于立陶宛召开的第30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中国殷墟以高票通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她在世界文明史上所占重要地位的承认与肯定。

甲骨文与殷墟的发现三千多年前的晚商都城殷虚(古人称高丘为“虚”,建都之地多为丘虚之处),是一片“车行酒,马行炙”的繁忙景象和“酒池肉林”的不夜天。

但自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大战牧野以后,商纣王兵败登鹿台自焚而死,从此繁华的殷虚都城成了一片废墟。

两年以后,投降西周并被封在朝鲜的商王室贵族箕子“朝周”路过此地时,这里已是“麦黍渐渐,麦秀离离”的荒凉景象。

面对此景,箕子真是“欲哭无泪”,殷虚成了真正的殷墟。

600多年的商代历史,被深深地埋入地下。

自此以后,商王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所在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除了秦末农民大起义时,项羽曾与秦朝败将章邯盟于“洹水南,殷墟上”,此后直至明朝建立小屯村,此地就不再有人提起,成为棋布在华北平原上极为普通的蕞尔一邑。

1899年,甲骨文被著名学者王懿荣发现。

10年后的1908年,甲骨学前辈大师罗振玉搞清了这些宝贝的出土地是安阳的小屯村。

随着罗氏收集甲骨文材料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终于在1910年从甲骨文上发现了“殷王名谥十余”,并进一步推断出土甲骨的小屯村当是“徙于武乙,去于帝乙”的历晚商武乙、文丁、帝乙诸王的都城所在地。

在此基础上,又经前辈大师董作宾、郭沫若、陈梦家、胡厚宣等人的深入研究,最终确定了小屯村一带是商朝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灭国,共历八世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不复徙都”的晚商都城。

由于甲骨文的发现,才把隐退到历史“后院”的殷墟,推向了世界文明史的前台。

不仅仅如此。

殷墟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我国最早有系统的文字,与世界其他最早的文明,诸如埃及的纸草文字、古巴比伦的泥版文书交相辉映,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贡献。

但是,其他古文字只是昙花一现,只有中国的甲骨文在使用中与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一脉相传。

第一节 商代甲骨文

第一节  商代甲骨文

3.字形未定,异体繁多
(1)构件不同
坠 沉

(2)形体方向、构件位置不同

何 荷


史 龟

(4)笔画、构件多寡不同
犬 焚
田 甲

(5)其他繁简不一的情况



4异字同形
如:入字通作 ,下字常作 ,下字偶 可作 ,便与入字同形。《乙》4549片有对 贞的两辞:“乙酉卜,侑岁于下乙?”“下 乙”一作 ,另一作 ,这是下作 的有力 佐证。
癸酉卜, 贞:旬亡祸? 王二曰亡。王占曰:俞有祟、 有痡。五日丁丑,王嫔中丁, 厥坠宕阜。十月。 癸巳卜, 贞:旬亡祸? 王占曰:乃兹有祟,若称。 甲午,王往逐兕,臣车马, 御王车,子央亦坠。
癸未卜, 贞:旬亡祸? 王占曰:往,乃兹有 祟。· · · 曰戊子,子死。
癸酉卜, 贞:旬亡祸? 王二曰:亡。王占曰: 俞,有祟、有痡。五日 丁丑,王嫔中丁,厥坠 宕阜。十月。
妇好,是商王武丁3个法定的配偶之一 ,即祖 己引的母亲。死后庙号“辛”,生活于公元前12世 纪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是我国有历史记录 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 据可查的女英雄。从其墓中挖掘推断她的名字应该 是叫“好”,“妇”是指嫁到商王室的异姓妇女。 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 “妇好”事迹未见于史书,却有大量“记载妇 好带兵征伐、怀孕分娩、疾病及祭祀等事”的甲骨 留存于世。當時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 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 “母辛”、“后母辛”,。
关于甲 骨文发现的年代,归纳起来至少有1894 年、1898年、1899年、1998- 1899年之间、1900 年等几种说法。关于甲骨文发现者,大家提到的有 王懿荣、王襄、孟定生、刘鹗、端方、胡石查等人。 在各种说法中,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是大家说得 最多的。甲骨文的年代一般认为是1899年。

甲骨文的研究结果

甲骨文的研究结果

甲骨文的研究结果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最早被发现的文字之一,它刻画着我们古代祖先的生活方式、习惯和信仰,是现代史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础资料。

甲骨文的发现首先要从殷墟的出土文物入手,殷墟是商代王朝的主要遗址之一,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

殷墟内发现的甲骨文,是被殷商贵族所使用,用来进行卜卦和记事。

这种文字刻在龟骨、兽骨等硬质材料上,由于篆刻刀刻出的痕迹,呈现出独特的凹凸感。

甲骨文虽然在形态和结构上和现代汉字差别很大,但是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古代生活的细节和历史事件。

例如:1. 社会等级制度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商代社会等级制度十分严格,贵族和平民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

财产、土地、仆役等等,都是贵族的独享特权,平民则非常有限。

此外,甲骨文中也反映了奴隶制度的存在。

2.婚姻制度甲骨文中还记载了古代婚姻制度,例如:妻妾役等。

这些都证明了古代社会婚姻的特殊性和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

3.宗教和祭祀商朝的宗教信仰以甲骨文上的神灵等牲畜为主,奠基、祀神都是商朝的重要仪式。

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之一,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研究上,目前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基于科技手段在甲骨文领域的研究呈现出许多新的方向。

其中计算机技术在甲骨文研究领域中,由于其快速、准确、高效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优化甲骨文研究的迭代和深入程度。

例如,甲骨文数字和图像识别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和发掘殷墟甲骨式微彩礼的规律,以及商代史学中的家族血缘研究等。

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方便相关学者对甲骨文进行快速、精准的分析研究,使得对这门文字的深入了解变得更加便捷。

虽然目前甲骨文研究所面临的技术难题还不少,例如文字识别标准问题、字体表现多样性等,但是在未来我们仍旧有理由期待更多基于科技手段的甲骨文研究成果。

无论是甲骨文有着怎样的发展和变迁,它作为人类历史中最珍贵的一段,永远将伴随着我们的探索和探求,见证人类智慧的辉煌篇章。

甲骨文的发现与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启示

甲骨文的发现与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启示

甲骨文的发现与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启示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形式,最早出现在商朝晚期,并主要流行于西周和东周时期。

甲骨文是以龟甲和兽骨为载体,通过刻划来记录文字信息的一种古老文字形式。

在20世纪初期,当考古学家在殷墟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这不仅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也为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甲骨文的发现给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带来了重大的启示。

首先,甲骨文提供了关于商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详细信息。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能够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君主权力的性质以及社会阶层的分布情况。

例如,通过分析甲骨文中出现的官职、人名和宗族关系等信息,可以推断商代的统治机构和社会结构,并进一步研究商代社会的政治权力和权威。

其次,甲骨文也揭示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和宗祭活动的一些方面。

在甲骨文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商代人们信仰神灵、尊奉祖先以及祭祀仪式和祭品的相关信息。

这些文献资料不仅证明了商代人们对于神灵和祖先的敬畏,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命运和吉凶的追求。

通过分析甲骨文中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商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宗教意识。

此外,甲骨文还记录了商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

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我们可以得知商代人们使用的食物、服饰、器物以及他们的娱乐活动和节日习俗等。

例如,在甲骨文中发现了大量关于牲畜屠宰、食材采购和烹饪技巧的信息,这些都提供了研究商代人们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线索。

同时,甲骨文也对于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通过对甲骨文的详细研究,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古代文字的基础和起源,并揭示了文字的演变和进化过程。

甲骨文的形体结构和文字构成,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文字的特点和特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甲骨文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资料。

通过对甲骨文的详细研究和解读,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情况,也可以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和发展。

甲骨文、青铜器、都城遗址,安阳殷墟的三宝

甲骨文、青铜器、都城遗址,安阳殷墟的三宝

甲骨文、青铜器、都城遗址,安阳殷墟的三宝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说:安阳殷墟有三宝——甲骨文、青铜器、都城遗址。

这是从文明的产生与进程的角度,高度评价殷墟的价值和意义。

甲骨文甲骨文被认为是从一个偶然机会中发现的。

1899年清王朝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从一味中药龙骨上面发现刻有一种不认识的古代文字。

经过研究,才弄清这种龙骨有的是龟甲,有的是牛肩胛骨。

后来,人们把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至今100多年来,殷墟先后出土甲骨文约15万片,分别珍藏于中、美、英、法、德、日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与学术机构中。

100多年来的甲骨文研究,形成了一门国际性显学——甲骨学。

根据1999年甲骨文发现100周年时的统计资料,当今世界上研究甲骨学的专家和学者有3881人,出版了各类专著10000余种。

2000年,四川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甲骨文献集成》,洋洋四十大帙售价高达5.6万元。

目前所见的甲骨文出现单字4700余个,可识别和与现代汉字有明确相沿关系的约1700字左右。

2004年7月3日,上海公开拍卖了20小片甲骨文,拍卖出528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

最早对甲骨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四位学者是:郭沫若(1892-1978)、董作宾(1895-1963)、罗振玉(1866-1940)、王国维(1877-1927),因其字和号中都有一个堂字,被称作甲骨四堂。

甲骨文字中,中国汉字的六书造字原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都已出现,表示出成熟而系统的文字序列。

郭沫若先生认为,中国文字发展到甲骨文时期,至少经历了1500年的历史。

殷墟所出约15万片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丰富多采,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宗教、军事、社会风俗、历史文化等多方面时代风貌。

需要说明的是,甲骨文是由于记录占卜、祭祀的特殊需要所书刻的文字,并不是当时文字的唯一载体,与甲骨文同时期既有铭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还有由甲骨文典、册等字形所表现出的竹简或木简上的书写文字,以及所见的书写在玉石上的文字和陶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殷墟之外商代甲骨文再现天下
央视国际 (2003年04月19日 10:23)
新华社济南4月19日电这些天,济南市王舍人镇大辛庄的村民发
现地里来了一批
奇怪的人,他们只“翻土”、不撒种,挖出些“碎瓦片子”便兴奋得不得了。
村民们不
知道,这是考古队正在这里发掘大辛庄遗址,“碎瓦片子”就是世界上在
殷墟之外首次
发现的刻有甲骨文的商代卜甲。

发现甲骨文对考古队来说也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大辛庄遗址于19
36年首次发现
,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先后进行过三次发掘工作,其中1984
年发掘了800
多平方米,出土青铜器几十件、陶器上百件、房址十几座,都没有发现
甲骨文。考古队
的主持人是山东大学考古系方辉教授,主力军是山东大学考古系200
0级的十几名学
生,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和历城区博物馆也参与了这
项工作,这次发
掘主要是山大学生的一次教学实习。而刻有甲骨文的卜骨只在商朝的中
心河南安阳殷墟
出土过。

考古队于3月17日开始在大辛庄遗址展开了考古工作。18日,
在T2302探
方距离地面45厘米的深度,考古队员惊喜地发现了一片刻有符号的甲
片。19日,又
发现了一片刻有三个文字的甲片。20日,发现一个刻有残缺文字的小
骨片。这三块带
有文字的卜甲残片的出现,好似给考古队员打了一针兴奋剂,方辉教授
推断“一定还会
有更多刻有文字的甲片出现”。果然,24日又出土了十多片甲片,这
些甲片都出土在
距地面50厘米的土层内,其中有五片上面都有清晰的文字痕迹。25
日,经过清洗缀
合,在八片有文字的甲片中,有七片甲片构成了一个几乎完整的龟腹甲,
在这块长约1
5厘米、宽约8厘米的龟甲上,25个甲骨文字已然呼之欲出。

之后几天,26位国内考古界知名专家齐聚济南召开大辛庄考古发
现研讨会,一致
得出结论:继1899年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之后104年,大辛
庄商代遗址考古
又发现甲骨文!“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教授兴奋地说:
“这是自殷
墟后首次发现的商代甲骨卜辞,是甲骨文发展中的一个界标。考古界一
直在苦苦寻找的
殷墟主体区域外的甲骨卜辞终于有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结果。这次发现将
打开一个甲骨文
挖掘研究的新局面,很有可能将大辛庄的甲骨文作为研究甲骨文和商文
化的一个重要分
支。”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宋新潮副司长认为,这对于丰富、完善商文化
体系具有重大的
价值,大辛庄遗址已经具备了申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可能。

更令人期待的是,目前发掘工作尚未结束,预计将持续至5月份。
方辉教授凝望着
500平方米的发掘现场,目光炯炯地说:“既然已经有甲骨文卜骨出
土,那么遗址里
应该还有更多的甲骨文……”(记者孙浩)

大辛庄甲骨文中写的什么?
大辛庄甲骨文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据主持大辛庄考古发掘的方
辉教授介绍,在查
阅了有关资料以及经过国内考古界专家们的研讨后,除了发音尚不明确
外,这25个文
字的字形和意义基本都已辨认出来。这段文字的含义大概是讲述了对
“母”的祭祀,要
不要对“母”进行祭祀,如需要,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祭祀。“母”究
竟是个什么
人物,目前尚不得而知。从内容上看,25个文字属于卜辞。从时间上
推算,甲骨文记
录的事件发生在商代晚期的早些时候,距今大约有3200年的历史。

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徐鸿修说,众所周知,1899年殷墟发现甲
骨文,在此后一
个世纪的漫长时间里殷墟之外却从来没有发现同类的文字,好像甲骨文
只是商王室一家
独有、别无分店一样。大辛庄甲骨卜辞的出土终于把这个闷葫芦打破了。
从大辛庄卜甲
看,其文字结构和字形与殷墟卜辞早期非常接近;女(母)、干(御)、
彘、牡、犬、
溉等都与殷墟早期卜辞相同;其卜辞的左右对贞、兆序的书写,龟甲的
整治、钻凿、灼
孔的形状等也与殷墟大致一样。

据山东省文物处处长尤少平介绍,这次发现的甲骨文文字与安阳殷
商甲骨文存在不
同之处,具有山东地方独有的特点,尤其是出现了一些简化字。
方辉教授说:“此次大辛庄遗址的发掘过程中,清理出的卜甲碎片
和骨料特别多,
目前已经发现了近百片。在如此有限的范围内,发现这么多商代卜甲和
骨料,除了河南
安阳殷墟,全国其他地方是非常少见的。”

据专家介绍,商王几乎每事必卜,甲骨文的内容无所不包:要去打
仗,能胜与否?
今年小麦,丰收与否?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还是女……据著名甲
骨学家胡厚宣先
生研究,殷墟出土的甲骨有十五六万片左右,甲骨卜辞上记载的内容非
常丰富,有几十
个类别之多。再加上大量的遗址遗物的文化遗存,不但记载着大量的商
代的历史史料,
而且商以前和商以后的好多古史上的问题,也可以从这里探求而获得解
决。甲骨文中还
有丰富的商代狩猎、农业、畜牧业等社会生产的内容,医学、气象、天
文历法等思想文
化方面的内容。甲骨文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深
入探求,如文字
的考释、分期与断代,商代的社会、奴隶的身分以及商史还存在许多问
题。(记者孙浩

山东与甲骨文的不解之缘
山东省文化厅文物处处长尤少平对大辛庄出土甲骨文兴奋异常地
说:“甲骨文可真
称得上是与山东有缘啊!”

对古文字颇有研究的尤少平说:“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发现于18
99年,它的发
现者就是山东福山人王懿荣。山东在上古时期就有自己独特的文字传
统。在山东出土的
丁公陶文比甲骨文更早,而且里面还出现了连笔字。”与河南的中原文
化同时,山东土
著居民东夷人创造了具有相当水平的新石器时期的农业文化--龙山
文化,形成了自己
的独立发展的文化体系,丁公陶文就是其中的代表,龙山文化在中华民
族的古代文明发
展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1992年,山东省邹平丁公遗址中发现刻字陶片,陶片现存文字
5行11字。文
字中一部分如象形字,一部分如会意字,全文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
据估计陶文应
在龙山文化晚期偏早,其绝对年代约在距今4100年至4200年之
间,这应该是目
前所知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将我国文字出现的时间一下子往前
推了八九百年。

据尤少平介绍,甲骨文被发现后,山东人买卖和收藏甲骨文曾盛极
一时。目前现存
刻有甲骨文的卜骨有十多万片,收藏甲骨文卜骨最多的是北京图书馆,
存有3万余片,
第二是故宫博物院,存量2万余片,第三就是山东省博物馆,存量1万
余片。

专程赶往山东济南的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夏商周断
代工程”首席
科学家李学勤介绍说,我们的祖先用龟甲或者兽骨,用火烧灼,看其裂
纹的形状预卜吉
凶。这就是我们所说占卜用的甲骨。这种习俗自龙山时代开始,至商代
空前兴盛。西周
以后尚存。商代时,王室及重要的贵族有时会把占卜的事情用文字刻在
甲骨上。这就把
当时的文化史实保留下来了。所以甲骨文是我们最重要的古代史料之
一。甲骨文是在1
9世纪的最后一年,即189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首次发现。这个发
现震惊了全世界
,它把有文字确切记载的历史、把古代文明向前大大延长了。所以,在
世界考古史上,
甚至科学史上,甲骨文都占有重要位置。我们每年都会有许多考古发现,
真正有世界水
平的,甲骨文是头一份。在发掘殷墟的同时,人们希望在别的地方也能
发现甲骨文。1
950年曾在郑州发现过2片刻字的甲骨,但后来看,不是一个正式的
甲骨卜辞和科学
发掘。实际上104年来,我们从没正式发现过殷墟以外的甲骨卜辞。
现在,我们终于
发现了。(记者孙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