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技术大全
肉牛养殖技术要点及病害技术

肉牛养殖技术要点及病害技术肉牛养殖是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肉牛肉质鲜美、瘦肉率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对肉牛的养殖技术要点和病害技术的掌握,对于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就肉牛养殖技术要点及病害技术做一详细介绍。
一、肉牛养殖技术要点1.选址肉牛养殖的选址要尽量选择离水源近、土质疏松肥沃、通风良好、气候适宜的地方。
要远离工业区和脏乱差的地方,以免对牛只造成不良影响。
2.场地建筑肉牛的舍房要建在远离低洼地带,以免因积水而导致牛只患病。
舍房的设计要合理,要有丰富的日照和通风,尽量减少牛只的受热和湿度过高。
还需要专门为肉牛设计、建造合适的饮水和饲料设施。
3.饲料对于肉牛的饲料,一定要注意营养搭配,合理搭配能够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降低饲料成本,并且减少疾病的发生。
一般来说,成牛每天需要的粗饲料约为15-20公斤,浓缩饲料则约为2-3公斤。
而肉牛媒精食叶类饲料更应该增加比例。
4.育种育种是肉牛养殖的关键环节。
养殖户要选择有良好血统的种源,以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和肌肉发育率,保证肉牛优质的肉质。
5.疾病防治要通过定期的疫苗接种和消毒,保持肉牛健康,降低疾病发生率。
以上就是肉牛养殖的技术要点,通过良好的选址和合理的场地建筑,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良好的育种环境,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治,可以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保证肉牛养殖的顺利进行。
二、肉牛的生病防治1.传染病的预防肉牛常见的传染病有口蹄疫、瘟疫、狂犬病等。
对于这些传染病,养殖户要做到合理的隔离和消毒工作。
定期给肉牛做防疫接种,保持场地整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寄生虫的防治肉牛长期生活在草地上,容易受到寄生虫的侵扰。
养殖户应定期做好驱虫工作,保持肉牛的健康。
3.消化系统疾病防治肉牛容易患上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等。
养殖户应合理搭配饲料,避免饲料及时粗、大颗粒物质,保证牛只定时进食,并定期做好消化系统的体检和防治工作。
4.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肉牛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肺炎等。
肉牛种养措施

肉牛种养措施肉牛是指专门用于生产肉类的牛种,其肉质鲜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获得高品质的肉牛产品,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种养措施。
本文将从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环境营造等方面来介绍肉牛种养措施。
一、饲养管理1. 饲料供给:肉牛生长迅速,对饲料的需求量大。
应根据肉牛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合理配置饲料,保证其营养需求。
常用的饲料有粗粮、青贮料、浓缩饲料等。
2. 饮水管理:肉牛对水的需求也很大,每天饮水量应保持在20-30升。
饮水设施要保持清洁,随时供给新鲜的水源。
3. 定期清洁:饲养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牛舍内的粪便,更换干净的垫料。
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保证肉牛的健康生长。
二、疾病防控1. 注重预防:肉牛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养殖户应加强肉牛的免疫力,定期给肉牛进行疫苗接种,预防重大疫病的发生。
2. 定期检查:养殖户要定期对肉牛进行体检,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
发现病症要及时治疗,避免疾病扩散。
3. 防止寄生虫:肉牛常常受到寄生虫的侵扰,如蠓虫、螨虫等。
养殖户可以定期给肉牛进行驱虫,保持其健康生长。
三、环境营造1. 牛舍设计:牛舍要宽敞明亮,通风良好。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牛舍内要有合适的隔离区域,防止疾病的传播。
2. 圈舍清洁:牛舍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并及时更换垫料。
给牛舍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滋生。
3. 防蚊虫害:蚊虫是肉牛常见的害虫,会给肉牛带来很大的困扰。
养殖户可以采取喷洒杀虫剂、设置蚊帐等措施,减少蚊虫的侵扰。
肉牛种养措施的实施对于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养殖户应根据肉牛的需求,合理配置饲料,确保其营养供给;同时加强疾病的预防和防控,定期进行体检和驱虫;另外,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保持牛舍的清洁和通风,防止害虫的侵扰。
通过科学的种养措施,能够提高肉牛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保证肉牛的健康生长,为生产高品质的肉牛产品奠定基础。
肉牛养殖 技术

肉牛养殖技术
肉牛养殖技术是指采用现代化、科学化的方法,以提高养殖效益和质量为目标,全面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增重速度和肉质品质。
以下是具体的肉牛养殖技术措施:
1. 圈舍管理:合理布局和设计圈舍,保证舒适、卫生和通风。
圈舍面积要根据肉牛的大小及数量合理确定。
设备要准备饮水设备、饲料托盘等。
2. 饲料管理:应该根据肉牛的生长阶段来制定不同的饲料,包括精饲料和粗饲料。
同时,还要注意每天给肉牛足够的饮水。
3. 疾病预防:要注意肉牛健康情况,定期验血检查,及时注射疫苗、驱虫等预防措施,避免疾病传播和蔓延。
4. 科学繁殖:选择性繁殖,选用高品种、优质优育种公牛和母牛进行配种繁殖,一般选用人工授精繁殖技术。
5. 运输管理:肉牛运输通道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其它动物,运输途中保证其饮水和饲料充足,不得过度运输。
6. 环保管理:肉牛粪尿处理不得影响环境和污染空气。
肉牛圈舍周边准备排泄池或设置牛粪除菌设备,及时清理或储存。
综上所述,要提高肉牛的养殖效益和质量,需要全面科学管理,从圈舍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预防、科学繁殖、运输管理和环保管理等方面入手,力争做到合理和科学的肉牛养殖。
肉牛养殖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肉牛养殖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肉牛养殖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细心照料的过程,以下是肉牛养殖的一些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选种1. 选择适宜自家养殖的肉牛品种,要考虑生产性能、适应性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2. 选购健康无疾病的种牛或种牛精液,以保证后代的质量和生产性能。
二、饲养管理1.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牛舍干燥、通风、卫生和温度适宜。
2. 建立合理的饲料配方,根据肉牛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合适的饲料。
3. 勤清理牛舍,及时清理粪便和排泄物,防止疾病传播。
4. 正确投放饮水设备,保证肉牛有充足清洁的饮用水,预防水源污染。
三、疾病防控1. 积极预防和控制肉牛常见疾病,如病毒性腹泻、口蹄疫等,注意免疫计划和药物防治措施的落实。
2. 定期检查肉牛的身体状况,留意是否有不适症状出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疾病扩散。
3. 保持牛群的卫生状况,定期消毒牛舍和设备,减少疫源传播。
四、生长和发育1. 给予肉牛适量的高质量饲料,提供充足的蛋白质、能量和维生素,促进肉牛良好的生长和发育。
2. 控制肉牛的体重增长速度,防止肥胖和饲料效益低下,避免造成淤血和肠胃疾病。
3. 定期测量肉牛的体重和体况评价,了解牛只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方式。
五、营养管理1. 配备合适的饲料设备和器具,确保饲料的充分供给和均匀分布。
2. 给予肉牛高质量的青贮饲料和浓缩饲料,确保它们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3. 注意饲料的储存和保鲜,避免变质和霉变,影响肉牛的食欲和健康。
六、产后护理1. 注重肉牛的产后护理,提供合适的产床和温暖的环境,加强对产后牛的观察,及时处理难产和乳房炎等问题。
2. 注射肉毒杆菌素和其他必要的药物,预防和治疗产后疾病。
七、定期检疫1. 按照兽医的建议定期进行肉牛的预防接种和检疫,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扩散。
2. 定期对肉牛进行体检,检查其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疾病。
肉牛养殖需要精细化管理,包括选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生长发育、营养管理、产后护理和定期检疫等方面。
肉牛养殖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肉牛养殖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肉牛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肉牛畜牧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牛肉供应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肉牛养殖中,科学的养殖技术是保证牛只健康成长和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保障。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肉牛养殖技术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肉牛养殖技术要点1. 合理选址在进行肉牛养殖场选址时,应该尽量选择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空气流通良好、环境污染少的地方。
同时还要考虑交通便利、市场需求等因素。
2. 圈舍建造肉牛圈舍的建造要满足日常生活、休息、饲养和生长的要求,尽量保持圈舍内干燥、通风、卫生。
圈舍的建造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材料的选择要耐用安全。
3. 饲养管理肉牛的饲养管理是关键,饲料的品质和数量要合理,充分满足肉牛日常生活和生长发育所需。
还要合理进行饲料的配比,保证肉牛各项营养指标的需求。
4. 预防兽疫预防疾病是肉牛养殖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要严格进行预防接种,对牛只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5. 科学繁殖肉牛的繁殖是增加牛只数量的重要手段,要对母牛进行科学的配种,保证后代的优良品质和品种纯正。
6. 疾病治疗在肉牛养殖过程中,难免会有牛只患病的情况,及时发现疾病,正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十分重要。
还要合理进行防疫消毒,减少疾病的发生。
1. 饲料合理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肉牛的生长和健康情况,在肉牛饲养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饲料的品质和数量,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
2. 饮水卫生干净的水源是肉牛生长的重要保障,因此养殖场应该建立干净、卫生的饮水环境,经常更换水源,保持水质清洁。
3. 疫病防治对于肉牛来说,常见的疾病有口蹄疫、疯牛病等,养殖场要对牛只进行定期的预防接种,并且保持圈舍的干净卫生。
4. 生长管理在肉牛的成长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生长管理,定期体重测定,严格控制日常饮食和饮水的数量,预防饥饿和过度肥胖现象的发生。
5. 疾病处理一旦发现肉牛患病,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疾病的传播,并且正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避免药物残留对肉牛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肉牛养殖相关技术

肉牛养殖相关技术肉牛养殖相关技术一、抗病虫技术1、对肉牛良种进行抗病虫技术管理。
正确进行免疫管理对提高肉牛群体免疫力以及减少牲畜疾病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根据牧场的病虫情况,采取适当的免疫方法和施药,免疫科学的内容包括牛疫苗的选择、免疫次数、免疫间隔时间、牛的年龄及牛的品种等。
2、注意定期定点检疫监测。
不同的牧场有不同的病虫害情况,肉牛群体的疾病状况也不同,正确开展定点定期检疫监测,能有效建立牲畜疾病的预防控制体系,防治疾病早期发病,降低疫病的传播风险,提高肉牛的繁殖饲养效益。
3、加强粪污管理和清洁消毒。
牲畜粪污不仅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传播介质,而且是构成病原体大部分原料。
正确粪污清运,并加强清洁消毒,有助于建立持久的有趣卫生状况,从而有效预防牲畜疾病的发生。
4、加强对肉牛的防护管理。
正确开展内生性病的防护管理,包括建立多样化的营养饲料供应,增强牛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及时调整养殖环境,以防止疾病的滋生及传播。
二、配种技术1、注意不断改进良种。
选良种是肉牛养殖的基础,好的良种能提高后代的质量。
正确选择适当的良种,不断改进良种,有助于提升肉牛产量和质量,提高肉牛养殖效益。
2、不断强化配种管理。
配种管理是决定肉牛的产量和质量的关键,选择优质的牝牛,确保配种比例和有效繁殖率,提升牝牛的产仔率,并为以后的繁殖继续提供优良的后代,以满足市场需求。
3、控制肉牛繁殖率。
肉牛繁殖率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肉牛产量和肉质,合理的繁殖率有助于肉牛出栏期的控制,并可改善牧场生态环境。
三、饲养技术1、注意规范饲养管理。
正确实施饲养管理,充分保护肉牛的健康,防止疾病发生,增强牛的营养水平,确保牲畜的健康,提升牲畜的品质。
2、平衡营养调整。
肉牛的饲养营养有助于调节牲畜的体内水、盐、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平衡,保证肉牛的健康和肉质的优良,提高饲养效益。
3、注意强化免疫。
增强牛的免疫力可以提高牛的抵抗力,减少抗病虫的成本,降低疫病的发病率,提高肉牛的饲养效果。
家畜饲养中的优质肉牛养殖技术

家畜饲养中的优质肉牛养殖技术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家畜养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肉牛养殖作为我国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们对于高质量肉制品的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肉牛的品质和产量,我们需要采用一系列优质的肉牛养殖技术。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优质肉牛养殖技术,以期对肉牛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饲料管理饲料是肉牛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肉牛的健康生长和高效率养殖起到了重要作用。
1. 饲料种类选择:对于肉牛的养殖,需要选择适合的饲料种类。
常见的饲料种类有青贮料、浓缩料和粗饲料。
青贮料一般通过发酵方法获得,比如青稞、玉米等。
浓缩料主要包括饲料秆和剩余饲料。
粗饲料指的是粗粮、玉米秸秆等。
在饲料选择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肉牛的需求以及当地资源情况进行合理配置。
2. 饲料配比合理:在饲料管理中,我们需要根据肉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配置饲料比例,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特别是在育肥阶段,需要控制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以促进肉牛的脂肪积累。
3. 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在饲养过程中,我们需要控制饲料与肉牛的消化过程,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合理的饲喂频率和饲喂量,可以帮助肉牛更好地吸收饲料中的养分。
二、疾病防控疾病是肉牛养殖中的一大威胁,合理的疾病防控措施是保障肉牛健康成长的关键。
1. 营建良好的环境:提供一个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对于肉牛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圈舍的清洁,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2. 疫苗接种:定期对肉牛接种疫苗,进行预防性免疫,可以有效防控常见的肉牛疾病,如口蹄疫、疯牛病等。
3. 定期检查和观察:定期请兽医对肉牛进行身体检查和观察,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加以处理和治疗,以减少疾病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三、肉牛品种选择在肉牛养殖中,合理的品种选择对于肉牛养殖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
1. 所选择的品种应适应当地的气候和饲养条件,能够适应高温、湿度等不利环境的影响。
肉牛养殖技术要点

肉牛养殖技术要点
一、杂交育肥
西门塔尔牛、皮埃蒙特牛、夏洛来牛等大型引进品种的成年体重都在800-1200公斤之间,与本地黄牛(350公斤)杂交,杂交后代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生产性能及体重可提高近一倍,是我国肉牛生产的首选。
杂交牛初生重22-35kg,比本地牛提高50%以上,6月龄体重可达150公斤,12月龄可达300公斤,20月龄可达500公斤以上,屠宰率50%,净肉率41%。
6月优质杂交牛龄断奶犊牛育肥12-18个月,体重可达500-700公斤,头平利润在2000-4000元,头平日增重1000 克左右。
肉牛孕期为280天左右。
二、饲养技术
选用全混合日粮,充分利用秸秆满足肉牛对纤维素的生理需求,力保肉牛胃肠健康,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含氮物质等转化为肉牛生长所需要的部分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需求。
依据肉牛营养需要,补充秸秆中营养不足部分,配制全混合日粮,缩短育肥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三、疾病预防
定期进行口蹄疫、布氏杆菌病、小返刍兽疫的预防注射。
定期进行
寄生虫病的预防。
提供冬暖夏凉、卫生干爽的圈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牛养殖技术肉牛养殖技术大全四条经验养肉牛(一)买牛先看相如到集市买肉牛时,首先应选购嘴大、鼻孔大、眼有神、体型较长、腿粗、尾巴有力的牛,这样的牛吃得好,健康无病。
另外,还要结合毛皮和臀部,要求皮肤轻有弹性,臀的毛皮多而软,一抓一大把,这样的牛长肉多,育肥快、经济效益高。
(二)“三定三看”饲养法三定是:一定专人饲养。
以便掌握牛吃料情况,观察有无异常现象发生,有利于及早采取措施;二定饲喂时间。
一般是早上5时、上午10时、下午5时,分3次上槽,夜间最好能补喂1次,每次上槽前先喂少量干草,然后再拌料,2小时后再饮水,夏季可稍加些盐,以防脱水;三定喂料数量,不能忽多忽少。
三看是:看吃食状况;看粪便,掌握消化是否良好;看反刍。
(三)抓好三项管理措施一是夏季喂完牛后,要把牛拴在通风的树荫下,或背荫、凉棚下,以防中暑;冬季要拴在背风向阳处,牛舍要采取保暖措施。
二是要经常刷试牛体,能促进血液循环多增膘。
三是拴牛绳要短,减少运动量,最好一牛拴一桩,以利增重育肥。
(四)粗粮细喂,科学搭配盛产玉米地区,牛的主要饲草可以是玉米秸,非玉米产区,因地制宜。
铡草时要求是寸草铡四刀,原则是越细越好,草细牛爱吃,易消化、省饲料。
精料喂的数量和品种比例要因时适当掌握。
新购进的架子牛,一般都是长时间少喂或不喂精料,如果精料突然饲喂过多,牛容易消化不良,反而长膘慢。
因此,刚买来的牛日食量一般在1.5~2千克精料为宜。
各种料的比例是:玉米面30%、麦麸60%、豆饼面10%、食盐1~2钱,用水化开拌在料内。
10天后再逐渐加精料,出栏前半月,精料量加到每头牛日粮5~ 7千克。
冬春两季的料比可适当调剂一下。
教你如何巧妙养牛的技术最好的养牛技术就是:巧养,省料,省事,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一)老残牛巧利用。
牛,一般超过10岁以上不论役牛、肉牛、奶牛,利用价值降低了,只能利用它的肉来增加收入。
像这类牛,经过较短的育肥期,就可提高产肉量,具体做法,(1)充分准备好饲草、饲料,在育肥开始前,草料必须备足,中途断炊,倒影响肥育效果。
在肥育期,采取“睏肥”法,即圈在合适的温舍内,室温维持在18—22℃左右,低于零度,不利于肥育。
(2)供料量,每增重1公斤,需料8—10公斤,另可添加些青绿饲料,但不能太多(供料量也要看牛体型,小型牛减量)。
(3)催肥期40—60天,超过150天影响经济效益。
(4)育肥效果,达到日增重1—1.5公斤。
(二)多产母犊新法。
凡是生物繁衍都是按雌雄性别配别出生的,从奶牛的饲养价值来衡量,肉牛价格高。
据国外资料报道,可采取新方法能多产母牛犊。
方法是:(1)在人工授精输精前20—30分钟,先在母牛子宫颈内输入5%的精氨酸溶液,能改变染色体性质,提高母犊受胎率(无高科技条件慎用);(2)添加含钙、镁量大的饲料,可提高母胎受胎率,如蔬菜类、萝卜、大叶菜类等。
牛奶、鸡蛋、胡萝卜,含钙镁较多。
(3)高科技的日本在显微镜下把受精卵一分为二,一半作性别鉴定,另一半用作移植,将鉴别雌性的半个授精卵移植到一头牛子宫内,着床受胎。
(三)肥育肉牛何时出栏效益高。
从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运作,采取“两头高带中间”的肥育法。
小牛犊一岁前生长较快,第二年增长仅为第一年的70%,第三年仅为第二年的50%,这样,从消耗饲料来比,2岁时多耗饲料42%,3岁多耗饲料65%。
可见,从消耗饲料量和资金周转,及设备利用方面考虑,凡饲养年龄小的牛比较有利。
反过来,把出栏年龄缩短,老龄肥育牛少了,出栏率达到25%以上。
若繁殖母牛提高到60%,出栏率可达到40%以上。
由此可见,缩短牛的饲养期,不仅可以提高出栏率,而且还可增加牛群的母牛比例和产犊数量,养牛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肉用犊牛培育技术技术要点1、犊牛护理技术犊牛出生后1 小时内要吃上初乳。
如果母牛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犊牛吃不到初乳或乳汁不足,则需用人工乳代替。
人工乳应根据犊牛营养需要配制,喂时充分搅拌均匀后,加热至38~40℃饲喂,每天4~5次。
犊牛出生7~10 天后,可随母牛牵至室外或运动场内自由运动半小时。
一个月后可增加至1~2个小时,以后可逐渐延长。
犊牛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卫生,冬季注意保暖,夏季要注意通风防暑。
犊牛每天要供给洁净的水,让其自由饮用。
犊牛常见疾病有犊牛大肠杆菌病(白痢病)、营养性下痢、犊牛肺炎等,具体治疗方法由兽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犊牛早期补料技术早期补料从2~3月龄开始,在母牛圈外单独设置犊牛补料栏或补料槽,以防母牛抢食。
每天补喂1~2次,补喂1次时在下午或黄昏进行;补喂2次时,早、晚各喂一次。
补料时将混合精料与水1:2.5混合成湿稠料。
喂量要根据母乳多少和犊牛体重来确定,一般2月龄时开始试喂混合料,增强犊牛对补料的适应性;3月龄日喂混合料0.2~0.3 千克;4月龄日喂混合料0.3~0.8 千克;5月龄增加到0.8~1.2 千克,6月龄1.2~1.5 千克。
在补料期间,供给犊牛柔软、质量好的粗料,让其自由采食。
混合料根据犊牛营养需要配制。
早期补料参考配方:玉米面47%,麸皮13%,豆饼20%,草粉(或玉米秸粉)15%,磷酸氢钙1.2%,食盐0.8%,添加剂3%。
杂交黄牛育肥技术要点一、正确选购架子牛选择国外肉用良种公牛作父本杂交的改良牛,应挑选四肢高,体形长,皮肤松驰有弹性,肌肉较薄,骨架清晰,宽而不丰满,毛密柔软和体况健康的牛。
因这种牛生长潜力大,肥育效果好。
要选择2~4岁,体重318~363公斤架子大较瘦的牛,这样的牛采食量大,日增重高,肥育效果好,饲养期短,资金周转快。
二、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1、选择合适的精粗比和营养水平,开始30天内,精粗饲料比3∶7~1∶1,粗蛋白质含量为12%;中间70天,精粗饲料比为6∶4,粗蛋白质含量为11%;最后10~20天,精粗饲料比为7∶3~8∶2,精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0%。
一般在最后10天,精料日采食量应达到4~5公斤/头,粗饲料让牛自由采食。
2、饲料加工要科学。
(1)精饲料:如玉米粉碎粒度应在1毫米以上,高粱粉碎粒度达1毫米。
(2)粗饲料切割粉碎长度以5~10毫米为宜。
3、合理利用啤酒糟、淀粉渣等工业副产品结合添加剂使用,就能代替日粮内90%的精饲料,日增重仍可达1.5公斤。
其用法:啤酒糟每天每头牛喂15~20公斤,加150克小苏打、100克尿素、100克肉牛添加剂预混料。
淀粉渣、豆腐渣、糖、酱油渣,每天每头牛喂10~15公斤,加150克小苏打、100克尿素、100克肉牛添加剂预混料。
4、充分运用饲料青贮技术、秸秆氨化和发酵技术。
青贮玉米是育肥牛的优质饲料,饲喂青贮料时,在较低的精料水平下,就能达到较高的日增重,按玉米青贮干物质的2%添加尿素,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三、改进饲养技术,提高饲养水平1、一般肉牛育肥可采用限制精料自由采食的肥育方法(即育肥初期限制饲养,育肥后期自由采食),此法能使饲料效率提高5%。
2、公、母要分栏饲养。
一般公牛比阉牛增重速度高10%,阉牛比母牛高10%,但是公牛阉割去势后1~2月内影响生长发育。
采用药物或激素去势,用药时间长,效果差,同时有药残、激素残留,肉品不符合卫生要求,所以在选购架子牛时要考虑性别对增重速度的影响,公牛育肥不宜去势。
3、育肥过程中使用适当的脲酶抑制剂预混料,可提高肉牛日增重18%以上。
4、经常搞好环境卫生和进行防疫灭病工作,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控制和杜绝传染病与内外科病的发生。
5、肉牛肥育达500公斤左右时应尽快出栏,因体重超过500公斤后,日增重下降,每公斤增重的耗料量增加,育肥成本提高,利润下降。
四、选择科学的配方1、以青贮玉米为主的料配方(湿重):青贮玉米80.8%、玉米17.1%、棉籽饼2.1%。
2、以酒糟为主(湿重)的饲料配方(以300公斤体重的生长肉牛为例):玉米1.5公斤、鲜酒糟15公斤、谷草2.5公斤、尿素70克、食盐30克、添加剂预混料100克。
由于酒糟的粗蛋白降解度低,易导致瘤胃内可降解氮不足,使粗纤维消化率下降,若在酒糟日粮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尿素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规模牛场体重300公斤以下肉牛的配方:玉米61公斤、麸皮15公斤、棉(杂)饼20公斤、食盐1公斤、骨粉1公斤。
每头牛每天100克预混料,2公斤精料,粗饲料让其自由采食。
4、规模牛场体重300公斤以上肉牛育肥配方:玉米70公斤、麸皮13公斤、棉(杂)饼15公斤、食盐1公斤、骨粉1公斤。
每头牛每天100克预混料,3~3.5公斤精料,粗饲料让其自由采食。
犊牛的饲养管理犊牛是指生后到6月龄的小牛。
犊牛饲养管理的正确与否,对奶牛成年体型、采食粗饲料的能力以及到成年期后的产乳和繁殖性能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因此,加强犊牛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一、犊牛的饲养1、初生期的饲养(犊牛生后7-10天以内称为初生期)小牛生下来以后,应尽快吃上初乳(母牛产后5天~7天之内所分泌的乳称为初乳),通常情况在生后半小时左右吃上初乳比较好。
第一次让小牛吃足初乳,每天吃的初乳量按小牛体重的1/8~1/6供给。
初乳一般每天分3次饲喂,饲喂时的温度应保持在35~38℃,初乳期每次哺乳后1~2小时,应饮温开水1次。
如果犊牛拒绝于桶内吮吸初乳,可用胃管强制饲喂;如果产犊母牛死亡或因病初乳不能利用时,可喂其它母牛所产的初乳,若没有初乳可用人工乳代替。
2、哺乳期饲养犊牛经过3~5天的初乳期之后,即可开始饲喂常乳,进入哺乳期饲养,哺乳期约为60~90天,哺乳量约为300~500千克,日喂奶2~3次,奶量的2/3在前50天内喂完。
哺乳方法有两种,一种为人工哺乳,一种为自然哺乳。
人工哺乳:即犊牛出生后,与其母亲隔离,在犊牛舍集中饲养或在室外犊牛舍内,由人工辅助进行喂乳。
在哺乳早期,犊牛最好喂其母亲的常乳,从10~15天开始,可由母乳改喂混合乳。
保姆牛哺育:采用保姆牛换群饲养犊牛的方法是天然哺育法的一种。
采取此法时,在新生犊牛初乳哺育结束后立即跟随保姆牛。
另外一方面要注意选择健康、无病具有安静气质、产奶量中下等、乳房及乳头健康的母牛作为保姆牛。
另一方面要选择好哺育犊牛,每群犊牛体重、年龄、气质要比较接近(差异不超过10天、10千克)。
3、犊牛早期断奶(1)、早期断奶的意义:犊牛哺乳期的长短和哺乳量因培育方向、所处的环境条件、饲养条件不同,各地不尽一致。
实行早期断奶可大量节约鲜奶,降低培育成本。
(2)、早期断奶时间的确定:一般日采食犊牛料达1千克~1.5千克以上方可断奶,上半年出生的犊牛约45天可断奶,下半年出生约60天可断奶。
(3)、断奶方法:1~5日龄喂足初乳,6~20日龄平均每头每天喂5千克,21~30日龄每头每天喂2.5千克,犊牛料和优质干草让其自由采食。
4、早期补饲(1)、干草:犊牛从7~10天开始,便训练其采食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