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病理表现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Alveolar hemorrhage in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ANCA相关性血管炎临床特征
特征
WG
MPA
CSS
ANCA阳性率 80~90%
70%
50%
ANCA抗原
PR3>>MPO
MPO>PR3
MPO>PR3
肉芽肿病变
1
• 发热(<38.5) 1
• 发热(>38.5) 1
• 过去一月内体重下 2 降(1~2Kg)
• 体重下降(>2Kg)3
• 2.皮肤表现
6(最高总分)
•无
0
• 梗死
2
• 紫癜
2
• 其他皮肤血管炎 2
• 溃疡
2
• 坏疽
4
• 多发肢端坏疽
6
3.粘膜/眼 无 口腔溃疡 生殖器溃疡 结膜 葡萄膜炎 视网膜渗出 视网膜出血
ANCA相关的疾病
• 韦格纳肉芽肿(WG-GPA)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 • Churg-Strauss综合征(CSS-EGPA)
• 局限性肾脏血管炎 (Renal Limited Vasculitis) • 炎性肠病、全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 • 药物诱导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
疾病特点
• 疾病构成与纬度相关
71%
血管炎病情活动情况的评估
• 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 • Olsen等制定的血管炎活动指数(VAI) • Kallenberg等制定的韦格纳肉芽肿的疾病活动评
分标准
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4周内)
• 1.系统性表现
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病例分析

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病例分析ANCA相关性血管炎得病例分析ANCA相关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现称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与Churg-Str auss综合征,现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GPA(EGPA)。
ANCA就是其血清学诊断工具。
C—ANCA多见于GPA,其靶抗原为蛋白酶3(PR3),P-ANCA主要见于MPA,其主要靶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PO)。
我院在近2年新检测出ANCA阳性血清50余例,现就我院一例患者作病例分析。
一、临床与病理特点1、谭XX,男,61岁,主因“反复腰痛30余年,双下肢浮肿4月余,咳痰5天,发热半天”于2013年04月29日入院,2013-06-29于我科出院、?2、患者于30年前反复消失腰痛不适,当地医院超声提示左肾结石,不规章诊治。
2013年1月份消失双下肢浮肿,当时于当地医院就诊,自诉当时有左肾结石,左肾积液,血肌酐200umol/l,无具体诊治。
2013年4月20日消失浮肿加重,在当地医院住院诊断为:1、梗阻性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肾性贫血,2、高血压病3级,高血压性心脏病,3、腹腔积液,4、胸腔积液,赐予护肾等治疗,浮肿加重,并消失咳嗽,咳痰,胸闷,无血丝痰,于2013年4月29日消失发热,伴畏寒,遂转我院治疗。
?3、患者起病以来,无关节痛,无皮疹,无口腔溃疡,无口干,眼干,无腹痛,腹泻,无头痛,抽搐,近4月来,睡眠、精神、食欲稍差,大便正常,小便10余次/天,夜尿4次/天,入院前10天自觉小便次数及量较前削减,体力下降,体重下降2公斤。
?4、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具体不详,不规章诊治。
?5、家族史:否认家族类似疾病史。
6、体格检查?T 37。
6℃、R 22次/分、P 92次/分、BP 169/84mmHg?体格检查: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苍白,无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眼睑水肿,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干湿性啰音。
ANCA相关小血管炎

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MPO) 弹力蛋白酶(neurophil elastase) 乳铁蛋白(lactoferrin) 溶菌酶(lysozyme) 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
BG
15
ANCA在血管炎中的作用
BG
16
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脏病理特点
BG
11
BG
12
BG
13
ANCA介导血管炎的发生过程
BG
14
ANCA在血管炎中的作用
靶抗原(胞质型):
主要为嗜苯胺蓝颗粒中蛋 白酶3(Proteinase 3,PR3) 少部分为杀菌/通透性增 强蛋白 (bactericidal/permeab ility increasing protein,BPI)
BG
5
系统性血管炎的分类
BG
6
系统性血管炎的分类
BG
7
系统性血管炎的分类
BG
8
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易感因素
BG
9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BG
10
ANCA在血管炎中的作用
●ANCA靶抗原不仅诱导抗体产生,还直接参与组织 的损伤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局部浸润是小血管炎发生 的关键,而ANCA可以激活 ● ANCA激活内皮细胞,内皮损伤是小血管炎病变 的基础 ● ANCA与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有协同作用 ●淋巴细胞介导ANCA产生,直接损伤组织,形成肉 芽肿病变
BG
21
BG
22
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外临床表现
呼吸道及肺部受累:可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X线 可见肺部浸润和结节,有的呈空洞。
ANCA相关性血管炎

– 局限于单个器官的AAV
ANCA相关性血管炎
6
AAV分类
• 在北美和欧洲 – GPA——PR3-ANCA阳性 – EGPA——MPO-ANCA阳性 – MPA——两种抗体 – 以及局限于肾脏的AAV——MPO-ANCA阳性
• 在中国 – GPA——MPO-ANCA阳性 – MPA——MPO-ANCA阳性
ANCA相关性血管炎
AAV临床特点
• AAV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也可以 局限于某一个器官,以肾脏和肺部受累最 为常见
ANCA相关性血管炎
15
AAV临床特点
受累系统
全身 肌肉骨骼 皮肤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表现
发热、体重下降、乏力 肌痛、关节痛 高出皮肤的紫癜、荨麻疹 周围神经病变 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肺部浸润、间质性肺病、肺出血 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 人们最初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在血清中发现了它们的存在,并根据免疫荧光模 式将ANCA分为了胞浆型ANCA(C-ANCA)以及核周型ANCA(P-ANCA)
C-ANCA
P-ANCA
ANCA相关性血管炎
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 最主要的靶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PO) 和蛋白酶3(PR3)
• C-ANCA——PR3
ANCA相关性血管炎
9
中国 AAV 的流行病学
• 虽然所有年龄段的个体都可能罹患 AAV,但 40% 患者是老年人。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 者更容易罹患 MPA 而不是 GPA,肺受累更常 见更严重。
ANCA相关性血管炎
10
AAV发病机制
• AAV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 由多种体内外因素导致了致病性ANCA的产
血管炎肾脏损害课件

02
血管炎肾脏损害的病理改变
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血管炎肾脏损害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 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受损,进而引起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肾小球硬化和纤维化逐渐加重,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肾间质肾炎
肾间质肾炎是血管炎肾脏损害 的另一种常见病理类型。
炎症反应主要累及肾间质,导 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 受损,进而引起肾性糖尿、低 比重尿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 减轻肾脏损害。但长期使用会有 一定的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血
糖升高等。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反应, 减轻肾脏损害。但长期使用会有 一定的副作用,如感染、肝功能
异常等。
利尿剂
利尿剂可以促进排尿,减轻水肿 症状。但过度使用会导致电解质
紊乱和肾功能恶化。
透析与移植治疗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和尿 液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 肾脏损害,避免病情恶化 。
合理用药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合 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 等治疗药物,有助于预防 和治疗血管炎肾脏损害。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饮食管理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 饮食习惯,控制饮食中蛋 白质的摄入量,有助于保 护肾功能。
运动管理
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肾炎、肾间质 炎和肾血管炎,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等症 状。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案例三:IgA肾病肾损害
总结词
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主要累及肾小球,肾脏受累是其主要 表现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肾炎, 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该病多见 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ANCA血管炎多脏器损伤一例报告

诊 断 。抗 中性 粒细 胞 咆浆 抗 体 ( ANC A) 勾其 重
要 的血 清 学 诊 断 依 据 , 故 原 发 性 小 血 管 炎 又 称 为
不 洋) 2粒后 , 患 者 脸部 出现 散 在 出血 点 , 未 予 重视 , 第 2日全 身 出 出血点 、 肉眼血 尿 , 在 当地 县 医院 查
尿 。血 常 规 白细 胞计数 1 1 . 5 7 X 1 0 / i 。 血红蛋白 5 6
g / I , 血小 板计 数 2 0 ×1 0 。 / i , 尿常规 尿 蛋 白 1 0 0 ag r /
ANC A 血 管 炎多 脏 器
d l , 潜 血 + 十 +, 肝 功 能谷 丙 转 氨 酶 9 6 u / i , 谷 草 转 氨酶 1 4 2 u / i …总胆红 素 4 1 . 4 7肚 mo l / I , 直接 胆 红 素 1 O . 3 7 ̄ mo l / I ,肾 功 能 肌 酐 4 5 8 . 9 mo l / I , 尿 素 3 5 . 1 4 t . c mo l / I ,行骨髓 穿 刺 活检 术 , 我 院 联 合 会诊 、 综合病 情 , 患者 属于 ANC A相关 性 血管 炎 ( P型) , 病 情 发 展快 , 三 系减 低, 急性 肾功 能衰 竭 , 肝功 能 损 害 。 诊断 : ( 1 ) ANC A血 管炎 ; ( 2 ) 急性 肾功 能 衰竭 ; ( 3 ) 血 小饭减 少 ; ( 4 ) 溶血性 贫血 ; ( 5 ) 肝 功能 损 害 ; ( 6 ) 忡 部 感染 。治 疗上 给 予输 血 小 板及 洗 涤 红 细 胞。 同 时 给 予大剂 量 甲强 ( 8 0 0 mg ) 、 血 并碱 化水 化治 疗 并 把
损 伤 一 例 报 告
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相关性分析

1252017.10临床经验ANCA 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相关性分析王 丽 刘迎九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摘 要】目的:系统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特征,揭示患者的的临床相关性,旨在有效改善提升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种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且借由为展开及时有效的治疗处置,确保患者顺利获取最佳治疗效果。
方法:择取2009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9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者的临床病例记录资料展开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分析揭示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数据,以及肾脏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特征。
结果: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的发病年龄分布范围相对广泛,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间在关节疼痛症状发生状态、镜下血尿发生状态、肾病综合征表现例数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具有复杂多样的临床症状表现特征,通常呈现出多系统性病理损害特点,并且在患者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均有可能临床发病,该病在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的病理表现具有显著差异,肾脏病理检查证实局灶型为患者的主要病理表现类型。
【关键词】ANCA 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临床和病理;相关性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相关性血管炎,是临床中常见的在影响小动脉组织、小静脉组织,以及毛细血管组织基础上,对人体内部多个生理系统和多个主要脏器均能造成明显损害的一种人体自身性免疫系统疾病。
最近几年的临床医学研究成果表明,ANCA 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在临床病程发生发展演进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复杂多样的临床症状表现特点,并且也会对患者的肾脏生理组织造成显著的干预和破坏作用。
本次研究以2009年9月-2016年12月时间阶段,我院临床中收治的79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患者的的临床相关性,现简要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2009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9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系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过程,实验室化验检查P-ANCA 指标和MPO-ANCA 指标结果均呈现阳性,且经由肾脏器官穿刺取样病理检查明确确诊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患者,全部患者中共计包含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分布取值区间介于11-79岁之间,平均年龄测算报告数值为(45.2±3.2)岁。
ANCA相关性血管炎教学课件ppt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血管炎一般表现
乏力、低热、肌肉或关节疼痛 和体重下降等。
皮肤黏膜表现
包括皮肤溃疡、紫癜、结节红斑 和荨麻疹等。
关节和肌肉表现
血管炎可导致关节痛和关节炎,肌 肉疼痛和无力。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沉 加快等。
免疫学检查
多数患者可出现高球蛋白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 血清补体增高。
护理措施
患者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并予氧气吸入及抗感染治疗。护理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 化,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指标,做好心理护理
案例二
患者情况
患者男,59岁,因发热、咳嗽、咳痰伴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入院。查体:体温39.1℃,脉搏130次/分,血压 130/85mmHg,血氧饱和度85%。尿常规:蛋白定量3+,白细胞2+。胸部CT示பைடு நூலகம்肺多发炎症
THANKS
估。
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基因学研究
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多个易感 基因被发现与该病的发生有关。
遗传易感性
遗传易感性是ANCA相关性血管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基因如HLA-DP基因、PRTN基因等已被证实与该 病的发生有关。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可能对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发生 起到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注意事项
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避免滥用药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 紧张;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合理安排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CA相关小血管炎肾损害病理表现
• 光镜 – 肾小球 ✓节段性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 ✓新月体性肾炎,多新旧不等 – 肾小动脉 ✓10%-50%可有肾小球外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部分可 有中等动脉受累 – 肾间质-小管 ✓炎症,偶见肉芽肿样病变 ✓偶见髓质小管周围炎
• 免疫病理和电镜—微量或阴性
.
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
.
新月体形成
细胞性新月体
.
纤维细胞性新月体
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小叶间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肾间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
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小叶间动脉纤维素样坏死,内膜水肿伴炎症细胞浸润 肾间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
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慢性化表现:小叶间动脉管腔内水肿,炎症细胞浸润 血管腔内膜和肌层均纤维化
.
小管间质病变-炎细胞浸润
.
小管间质病变-炎细胞浸润
.
小管间质病变-炎细胞浸润
.
小管间质病变-坏死性肉芽肿形成
.
免疫荧光-寡免疫坏死
Fibrin×40 0
右:从一个纤维素样坏死. 病灶蔓延至相邻小新月体
电镜
毛细血管袢. 基底膜断裂
电镜
血管袢基底膜中断,纤维蛋白从破裂的毛细 血管袢漏入右边鲍曼囊. 腔。
.
2011 Chapel Hill Consensus Conference Vasculitis Nomenclature
Large Vessel Vasculitis Giant Cell Arteritis Takayasu Arteritis
Medium Vessel Vasculitis Polyarteritis Nodosa Kawasaki Disease
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 害
病理表现
.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 (ANCA)
C-ANCA Cytoplasmic Pattern Anti-Proteinase 3 PR3-ANCA
P-ANCA Perinuclear Pattern Anti-myeloperoxidase MPO-ANCA
Small Vessel Vasculitis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SV)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Wegener’s) 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Churg-Strauss) Immune Complex Vasculitis Anti-GBM Disease IgA Vasculitis (Henoch-Schönlein) Cryoglobulinemic Vasculitis Hypocomplementemic Urticarial Vasculitis (Anti-C1q Vascul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