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大事记
教育50年大事记(1960年至1969年)

教育50年大事记(1960年至1969年)一九六零年3月、5月,中共中央文教小组召开省、市委文教书记会议。
会议提出教学改革方针、原则和文教部门大办生产企业、学术批判、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等问题的具体政策。
3月8日,北京电视大学开学。
这是我国的第一所电视学校。
4月9日,陆定一在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教学必须改革》的发言,提出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应“适应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
此后,全国各地开始较大规模的学制改革试验。
4月10日,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要大力提倡群众办学、集体办学,在十二年内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6月1日-11日,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中,教育工作者占65.4%。
11月24日-12月12日,中共中央文教小组召开全国文教工作会议。
会后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1961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教育工作安排的报告》。
次年2月7日,中共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批示提出,当前文教工作必须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由此,教育系统开始进行教育事业和教育政策的调整、整顿。
一九六一年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材问题。
决定由中宣部、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理工农医各科教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教材编写工作。
7月、12月,教育部两次召开全国高、中等学校调整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高、中等学校要缩短战线、压缩规模、合理布局,通过调整工作集中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并讨论调整教育事业的具体计划。
7月30日,毛泽东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写信,赞成和支持该校实行半工半读和勤工俭学,希望各省也应该有这样的学校。
从此,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成为全国探索半工半读办学道路的样板之一。
9月15日,中共中央批准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1963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批准试行《全是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中国教育大事记(1949——2008)

中国教育大事记(1949——2008)1、1949年新中国教育建设起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宣布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在知识分子中进行思想与政治教育,有计划、有步聚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新中国教育建设起步。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举行成立典礼。
2、1950年颁布中学教学计划1950年8月1日,教育部颁布新中国第一个《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1950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
这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
1950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3、1951年颁布第一个学制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公布实施《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学制。
它以法令形式确立和充分保障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明确规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和业余教育在学制中的适当地位。
4、1952年教职工公费医疗1952年6月27日,政务院发出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的指示。
指示规定,从本年季起,全国各级学校的教职员工实行公费医疗制度。
从1953年春季起,高等学校的学生也开始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
1952年7月8日,政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高、中等学校学生中实行人民助学金制。
此前该制度已在一些地区公立学校实行。
5、1954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掀起第一次高潮1954年5月24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与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为此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央宣传部《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
此后,许多城镇高小、初中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形成知识分子青年上山下乡第一高潮。
广东省教育厅二零一九年大事记

广东省教育厅二零一九年大事记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9.04.08•【字号】•【施行日期】2019.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二零一九年大事记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大事记1月1月8日-9日省委教育工委召开2018年度全省高校党委书记和各地级以上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会议,听取全省154所高校和21个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
1月14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丰顺县人民政府、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建设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实验区(丰顺县及留隍镇)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丰顺县举行。
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和副院长李海东,丰顺县委书记曾永祥、县长廖茂忠、常委黄纯忠,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龚鸣等出席仪式。
1月15日第二十六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景李虎在会上作《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主题交流发言,我省是唯一发言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1月22日-25日在南方日报推出“教育优先成果争先”系列报道,宣传我省在2018年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及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的优秀成绩,作为全省教育大会的第一轮预热宣传,社会反响热烈。
1月23日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工作会,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广东省黄宁生副省长出席会议。
1月24日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广州召开。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傅华出席并讲话,副省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黄宁生主持会议。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第二十六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2019年领导小组重点工作。
2004年教育大事记

2004年教育大事记2004年是中国教育领域的重要一年,各类教育改革和政策的实施对中国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2004年教育领域的重要事件回顾:一、《义务教育法》修订通过2004年3月14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法的完善。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的性质、目标、内容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要求,加强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保障和监督。
该法的通过,为推进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奠定了法律基础。
二、高考改革试点启动2004年,中国开始了高考改革的试点工作。
试点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湖南等省市。
高考改革试点主要包括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的改革、录取方式的改革等方面。
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今后全国范围内的高考改革积累了经验。
三、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出台2004年,中国政府出台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计划在五年内将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扩大到一百万人以上。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促进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四、九年制义务教育改革推进2004年,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
各地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探索实施九年一贯制,加强初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2004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各地推进教育信息化设施的建设,推广应用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
六、职业教育改革迈出重要步伐2004年,中国职业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和就业率。
七、留学热持续升温2004年,中国学生的留学热继续升温。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以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和提升个人能力。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成立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成立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6.11.25•【文号】•【施行日期】1996.11.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语言文字工作,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成立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字等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1996年11月25日)为了进一步深化文科教育改革,加强对高等学校文科教育的宏观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文科教育建设与改革的咨询和指导作用,促进高等文科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我委决定正式成立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文科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文科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在国家教委领导下,对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的专家组织。
二、根据学科建设和实际工作进展情况,决定先成立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档案学等八个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三、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人选是根据政治可靠、学术地位高、教学工作经验丰富、作风正派和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经学校申报,在比较广泛地征求学校领导、专家教授意见的基础上,由我委研究确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单附后)。
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
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由主任委员主持、副主任委员协助。
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秘书一人协助主任委员处理日常事务性的工作。
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发聘书聘任。
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四年,每一届从1997年1月1日起至2000年12月31日止。
五、文科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受国家教委委托,宣传高等文科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国家教委制订有关文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针、政策、规划和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我国文科教育改革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咨询意见;研究文科教学改革工作,组织教学改革的经验交流,推动文科教学改革工作;对我国高等学校文科教学与科研队伍建设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制订高等学校文科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制订文科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编选计划,并组织编写和向高等学校推荐文科教材;组织和参与高等学校文科教学质量及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的评估工作,研究和指导“文科基地”建设工作。
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大事记

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大事记一月1月8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举行年终总结会。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刘堂江,秘书长杨念鲁,副秘书长马建华、孟刚,以及秘书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1月11日,“湖北省青少年学生财商教育读书暨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鄂东矿冶名城黄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团城山实验学校隆重举行。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马建华、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曾沫冰、湖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王坤庆教授出席启动会并讲话。
1月15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殷忠民,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孟刚出席会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郭戈研究员当选教育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班华、蔡春、冯增俊、郭元祥、扈中平、靳玉乐、李夏彬、刘立德、陆有铨、王本陆、王铁军、吴永军、张廷凯当选副理事长,刘立德连任秘书长。
1月22日,由搜狐网、搜狐教育频道联合主办的“‘向教育提问’搜狐教育年度盛典”在京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先生获得搜狐教育“2012年教育终身成就奖”。
二月2月18-20日,由李嘉诚基金会出资主办、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支持、中国教育学会协办、汕头大学承办的“2013‘与大师同行’训练营活动”在广东汕头大学图书馆演讲厅举行。
中国工程院韦钰院士,中国工程院刘德培院士,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高中处处长马嘉宾,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中央电教馆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郑大伟,汕头市副市长赵红,李嘉诚汕头大学发展基金会执行董事(营运)冯兆麟博士,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等出席开幕式。
三月3月23日,“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总结2012年学会系统工作,并就2013年工作要点和《中国教育学会事业发展规划(2013-2018年)》研制情况进行说明;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黄一谷处长出席会议并作题为《社会组织发展与改革趋势和评估工作》的报告。
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附件: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单一、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南京大学副主任委员董 哲北京大学贾国栋中国人民大学何红梅清华大学陈仲利北京化工大学刘龙根吉林大学蔡基刚复旦大学朱建华同济大学李霄翔东南大学何莲珍浙江大学陈俊森华中科技大学白解红湖南师范大学夏纪梅中山大学余渭深重庆大学鲁长江西南交通大学秘书长王海啸(兼)南京大学委员高一虹北京大学赵华敏北京大学成同社中国人民大学张文霞清华大学郭海云北京交通大学张丽颖北京邮电大学王焱华北京师范大学唐杏英北京外国语大学姜爱红北京理工大学马步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晓天首都师范大学王一普南开大学钟玉秀天津师范大学徐 明天津理工大学温荣耀河北大学张 森河北科技大学宋 黎大连理工大学赵 雯东北大学刘玉英东北大学孟 瑾吉林大学李庆华吉林大学刘 颖哈尔滨工业大学严 明黑龙江大学蒋财珍同济大学张鸿刚上海交通大学陈永捷上海交通大学徐敏民华东师范大学邱公南上海交通大学刘克申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海啸南京大学秦礼君南京农业大学王 依南京理工大学孙倚娜苏州大学辛 斌南京师范大学薛洲堂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张亚非解放军理工大学陆 伸浙江大学洪增流安徽大学吴松江福州大学贾卫国山东大学罗顺江中国海洋大学申娜娜郑州大学程 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汪火焰武汉大学樊葳葳华中科技大学刘永红华中师范大学刘宇红湘潭大学朱乐红湖南农业大学邓联健中南林学院陈 勇湖南文理学院刘洊波华南理工大学刘 骏汕头大学曾用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余 东广州大学柏敬泽广西师范大学曹玲娟海南大学黎 宏四川大学张文鹏电子科技大学梁育全云南大学白永权西安交通大学赵 刚西安交通大学杨 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赵雪爱西北工业大学冯建力西北工业大学袁洪庚兰州大学二、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陈 洪南开大学副主任委员朱庆之北京大学张福贵吉林大学周 宪南京大学黄德宽安徽大学尚永亮武汉大学蒋述卓暨南大学曹顺庆四川大学秘书长乔以钢(兼)南开大学委员钱志熙北京大学杨慧林中国人民大学刘 勇清华大学郭英德北京师范大学张 健北京师范大学崔希亮北京语言大学邱运华首都师范大学张 晶中国传媒大学张 方解放军艺术学院乔以钢南开大学邢建昌河北师范大学刘毓庆山西大学付景川吉林大学逄增玉东北师范大学陈思和复旦大学朱恒夫同济大学谭 帆华东师范大学张 敏上海大学莫砺锋南京大学罗时进苏州大学朱晓进南京师范大学吴秀明浙江大学孙力平浙江工业大学蒋承勇台州学院周 宁厦门大学陈 炎山东大学张鸿声郑州大学赵世举武汉大学胡亚敏华中师范大学蒋冀骋湖南师范大学欧阳光中山大学王 杰广西师范大学孙绍先海南大学段炳昌云南大学李西建陕西师范大学李 浩西北大学赵小刚兰州大学何 峰青海民族学院赵 明宁夏大学李 赋石河子大学三、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马 敏华中师范大学副主任委员牛大勇北京大学刘新成首都师范大学李治安南开大学张建民武汉大学陈春声中山大学秘书长朱英(兼)华中师范大学委员黄朴民中国人民大学成崇德中国人民大学张国刚清华大学杨共乐北京师范大学赵世瑜北京师范大学达力扎布中央民族大学曲 星外交学院马世力南开大学侯建新天津师范大学李金铮河北大学行 龙山西大学齐木德道尔基内蒙古大学刘德斌吉林大学吴振武吉林大学韩东育东北师范大学章 清复旦大学庄辉明华东师范大学陈祖洲南京大学王卫平苏州大学沈 坚浙江大学陆勤毅安徽大学郑振满厦门大学王育济山东大学姜 生山东大学姜建设郑州大学张倩红河南大学向 荣武汉大学罗家祥华中科技大学朱 英华中师范大学周积明湖北大学朱汉民湖南大学李育民湖南师范大学刘志伟中山大学陈长琦华南师范大学王挺之四川大学林文勋云南大学蓝 勇西南大学强俄巴·次央西藏大学萧正洪陕西师范大学方光华西北大学王希隆兰州大学四、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正聿吉林大学副主任委员赵敦华北京大学冯 俊中国人民大学郭贵春山西大学衣俊卿黑龙江大学郭齐勇武汉大学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吴 松云南大学秘书长姚大志(兼)吉林大学委员陈 来北京大学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王晓朝清华大学韩 震北京师范大学文 兵中国政法大学那日苏北京理工大学王南湜南开大学杨桂华天津医科大学王 莹河北经贸大学李兆友东北大学姚大志吉林大学胡海波东北师范大学冯 平复旦大学吴晓明复旦大学高瑞泉华东师范大学张异宾南京大学樊和平东南大学任 平苏州大学何怀远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庞学铨浙江大学李 霞安徽大学潘世墨厦门大学傅有德山东大学郑永扣郑州大学汪信砚武汉大学王雨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佑新湘潭大学刘湘溶湖南师范大学黎红雷中山大学谢 舜广西大学何向东西南大学徐开来四川大学陈晓龙西北师范大学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文显吉林大学副主任委员吴志攀北京大学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徐显明中国政法大学曾令良武汉大学吴汉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龙宗智西南政法大学胡建淼浙江大学秘书长徐卫东(兼)吉林大学委员朱苏力北京大学陈兴良北京大学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王晨光清华大学张明楷清华大学郭 锋中央财经大学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李晓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江国青外交学院侯欣一南开大学屈广清大连海事大学杨 松辽宁大学徐卫东吉林大学张乃根复旦大学郑成良上海交通大学王立民华东政法学院周仲飞上海财经大学孙国祥南京大学沈木珠南京财经大学艾永明苏州大学肖金明山东大学房绍坤烟台大学田土城郑州大学周叶中武汉大学齐文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屈茂辉湖南大学蒋新苗湖南师范大学刘 恒中山大学吴家清广东商学院廖益新厦门大学陈 耿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郭 捷西北政法学院李 平四川大学高晋康西南财经大学孟勤国广西大学吴大华贵州民族学院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永桃南京大学副主任委员王浦劬北京大学陈 岳中国人民大学张桂琳中国政法大学朱光磊南开大学周光辉吉林大学林尚立复旦大学谭君久武汉大学秘书长严强(兼)南京大学委员关海庭北京大学王缉思北京大学黄嘉树中国人民大学韩冬雪清华大学李 兴北京师范大学严书翰中共中央党校马德普天津师范大学梁素贞河北大学张 雷东北大学王彩波吉林大学张澍军东北师范大学安成日黑龙江大学胡 伟上海交通大学张明军华东政法学院严 强南京大学乔耀章苏州大学周桂银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余逊达浙江大学刘玉安山东大学周向军山东大学项继权华中师范大学杨小云湖南师范大学任剑涛中山大学钟瑞添广西师范大学周 平云南大学任宗哲西北大学七、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副主任委员王思斌北京大学李强清华大学李友梅上海大学周晓红南京大学雷洪华中科技大学秘书长李路路(兼)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佟新北京大学李路路中国人民大学时立荣北京科技大学巴图中央财经大学张海洋中央民族大学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王处辉南开大学关信平南开大学乔瑞金山西大学于存海内蒙古大学田毅鹏吉林大学何明升哈尔滨工业大学瞿铁鹏复旦大学赖金良浙江大学张友琴厦门大学胡荣厦门大学马广海山东大学张明锁郑州大学朱炳祥武汉大学钟涨宝华中农业大学江立华华中师范大学谢俊贵湖南师范大学蔡禾中山大学易松国深圳大学郭景萍广东商学院陈昌文四川大学杨军昌贵州大学吴晓萍贵州民族学院王彦斌云南大学段塔丽陕西师范大学陈国庆西北大学张明庆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陈文江兰州大学八、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良荣复旦大学副主任委员高钢中国人民大学李希光清华大学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张 昆武汉大学蒋晓丽四川大学秘书长黄瑚(兼)复旦大学委员陈昌凤北京大学倪 宁中国人民大学李 彬清华大学熊澄宇清华大学蒋原伦北京师范大学胡正荣中国传媒大学马 艺天津师范大学白 贵河北大学刘 坚吉林大学黄也平吉林大学郑亚楠黑龙江大学黄 瑚复旦大学李本乾上海交通大学严三九华东师范大学郭 可上海外国语大学戴元光上海大学杜骏飞南京大学方晓红南京师范大学吴 飞浙江大学陈培爱厦门大学黄星民厦门大学吴 平武汉大学石长顺华中科技大学杨小彦中山大学蔡铭泽暨南大学吴予敏深圳大学黎明洁广西大学张宇丹云南大学李 文兰州大学九、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冯惠玲中国人民大学副主任委员赵国俊中国人民大学戴维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乔 健四川大学郑 文云南大学秘书长张斌(兼)中国人民大学委员张 斌中国人民大学贺 真北京联合大学柯 平南开大学桑毓域天津师范大学卞昭玲河北大学孙 瑞吉林大学金 波上海大学吴建华南京大学张照余苏州大学傅荣校浙江大学李劲东浙江万里学院李财富安徽大学赵爱国山东大学陈忠海郑州大学王新才武汉大学覃兆刿湖北大学何 振湘潭大学陈永生中山大学黄世喆广西民族学院逄锦聚南开大学林 岗中国人民大学刘 伟北京大学王广谦中央财经大学程 伟辽宁大学张 馨厦门大学周立群(兼)南开大学孙祁祥北京大学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李子奈清华大学王稼琼北京交通大学林桂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邱 东中央财经大学王绪瑾北京工商大学文 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周立群南开大学肖红叶天津财经大学刘书瀚天津商学院马国强东北财经大学宋冬林吉林大学曲振涛哈尔滨商业大学袁志刚复旦大学姜波克复旦大学刘厚俊南京大学徐从才南京财经大学王家新南京审计学院罗良清江西财经大学樊丽明山东大学陈继勇武汉大学叶永刚武汉大学张中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徐长生华中科技大学赖明勇湖南大学舒 元中山大学曾小彬广东商学院蒲勇健重庆大学李天德四川大学刘 灿西南财经大学汪 戎云南大学田中禾兰州大学王东京中共中央党校陈东升胡怀邦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委员特邀委员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齐二石天津大学副主任委员陈国青清华大学李一军哈尔滨工业大学李 垣西安交通大学汪 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福安中国传媒大学秘书长王 媛(兼)天津大学委员雷 明北京大学王鲁滨中央财经大学韩伯棠北京理工大学王传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严建援南开大学王 媛天津大学尹贻林天津理工大学尤建新同济大学江志斌上海交通大学陈智高华东理工大学宋学锋中国矿业大学刘思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晓波浙江大学杨善林合肥工业大学梅国平江西财经大学李 纲武汉大学张金隆华中科技大学蓝海林华南理工大学任 宏重庆大学胡 培西南交通大学赵捧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十二、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席酉民西安交通大学副主任委员李维安南开大学赵曙明南京大学孙 铮上海财经大学谢志华北京工商大学杜 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秘书长梁 磊(兼)西安交通大学委员涂 平北京大学王化成中国人民大学陈章武清华大学刘延平北京交通大学孟 焰中央财经大学侯光明北京理工大学高俊山北京科技大学雷涯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汪 波天津大学郭泽光山西财经大学刘永泽东北财经大学高 闯辽宁大学蔡 莉吉林大学田也壮哈尔滨工业大学陈启杰上海财经大学李廉水南京财经大学赵惠芳合肥工业大学徐向艺山东大学李燕萍武汉大学罗 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田志龙华中科技大学马 勇湖北大学陈 收湖南大学隋广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宗益重庆大学赵德武西南财经大学田卫民云南大学梁 磊西安交通大学杨学义西安财经学院侣海岩陈惠仁柳 政娄成武东北大学周志忍北京大学董克用中国人民大学邓大松武汉大学曲福田南京农业大学尹庆双西南财经大学孙 萍(兼)东北大学马海涛中央财经大学李成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琴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沈亚平南开大学吴春华天津师范大学孙 萍东北大学彭向刚吉林大学邬志辉东北师范大学米加宁哈尔滨工业大学雷国平东北农业大学竺乾威复旦大学陈永明华东师范大学张凤阳南京大学卞正富中国矿业大学吴次芳浙江大学李 鲁浙江师范大学十三、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委员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昆仑饭店有限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高科(集团)公司特邀委员王俊豪浙江财经学院眭依凡江西师范大学郑志龙郑州大学陈振明厦门大学陈 彬华中师范大学李建华中南大学陈瑞莲中山大学黄 崴华南师范大学马 骁西南财经大学朱正威西安交通大学席 恒西北大学特邀委员程远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家林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十四、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潘云鹤浙江大学副主任委员李 琪西安交通大学陈德人浙江大学吕廷杰北京邮电大学陈 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秘书长陈德人(兼)浙江大学委员张 宁北京大学覃 征清华大学刘 军北京交通大学宋远方中国人民大学孙宝文中央财经大学李洪心东北财经大学兰宜生上海财经大学汤兵勇东华大学盛晓白南京审计学院刘业政合肥工业大学张李义武汉大学王学东华中师范大学刘震宇厦门大学谢 康中山大学邓顺国华南师范大学张宽海西南财经大学孟卫东重庆大学特邀委员王新培商务部信息化司宋 玲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马 云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十五、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有方上海海事大学副主任委员何明珂北京工商大学刘秉镰南开大学秘书长任豪祥(兼)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委员汝宜红北京交通大学董绍华北京科技大学王文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邬 跃北京物资学院屈福政大连理工大学杨 赞大连海事大学杨东援同济大学赵林度东南大学刘 南浙江大学刘志学华中科技大学李文锋武汉理工大学黄福华湖南商学院张良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谢如鹤广州大学张 锦西南交通大学李严锋云南财贸学院任豪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十六、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国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主任委员李 廉兰州大学秘书长周学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委员林 闯清华大学高 林北京联合大学邹 鹏国防科技大学理工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李 廉兰州大学副主任委员林 闯清华大学邹 鹏国防科技大学高 林北京联合大学秘书长管会生兰州大学委员王贺明郑州大学陈国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 浩合肥工业大学陈 炼南昌大学王移芝北京交通大学周玉龙南开大学石 岗武汉大学郑世钰华中师范大学边小凡河北大学俞 勇上海交通大学何钦铭浙江大学姚 琳北京科技大学宋方敏南京大学战德臣哈尔滨工业大学张长海吉林大学郝兴伟山东大学张 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唐宁九四川大学张 铭北京大学贾小珠青岛大学李陶深广西大学高 飞北京理工大学杨 丹重庆大学鄂大伟集美大学苏长龄长春大学黄志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邹北骥中南大学龚沛曾同济大学陈立潮太原科技大学韩国强华南理工大学农林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包 军东北农业大学副主任委员贺立源华中农业大学裴喜春内蒙古农业大学秘书长侯一平东北农业大学委员周铁军中南林学院杨 雄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高 华山东农业大学李伟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梁 斌石河子大学黄冬梅上海水产大学杨 勇沈阳农业大学滕桂法河北农业大学黄心渊北京林业大学杨林楠云南农业大学叶海建中国农业大学王霓虹东北林业大学陈根才浙江大学赵 尘南京林业大学宁正元福建农林大学何东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医药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王 杉北京大学副主任委员马斌荣首都医科大学仇小强广西医科大学秘书长郭永青北京大学委员郭伟星山东中医药大学卢虹冰第四军医大学曾思恩桂林医学院陈 素广州中医药大学邱家学中国药科大学周 怡广东药学院兰顺碧华中科技大学黎小沛天津医科大学杨长兴中南大学周 强上海中医药大学张 力第二军医大学董鸿晔沈阳药科大学韩绛青复旦大学十七、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大潜复旦大学副主任委员刘应明四川大学文 兰北京大学徐宗本西安交通大学顾 沛南开大学何书元北京大学秘书长雍炯敏复旦大学委 员马继刚四川大学邱 东中央财经大学王建磐华东师范大学郑志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乐经良上海交通大学金勇进中国人民大学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庾建设广州大学宋永忠南京师范大学黄自萍同济大学张润楚南开大学曾五一厦门大学李尚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文 兰北京大学副主任委员郑志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建磐华东师范大学顾 沛南开大学秘书长方新贵北京大学委员尤建功南京大学易 忠广西师范大学文志英清华大学郑家茂东南大学王向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保继光北京师范大学王延文天津师范大学赵 彬陕西师范大学王维克上海交通大学钟承奎兰州大学刘合国湖北大学徐定华东华大学刘应明四川大学徐晓泉江西师范大学刘建亚山东大学高付清武汉大学吴泉水复旦大学高 夯东北师范大学吴 翊国防科技大学曹广福广州大学宋永忠南京师范大学黄云清湘潭大学李大潜复旦大学黄先开北京工商大学李 勇吉林大学蒋继发同济大学陈发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雍炯敏复旦大学陈杰诚浙江大学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宗本西安交通大学副主任委员乐经良上海交通大学李尚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庾建设广州大学黄自萍同济大学马继刚四川大学秘书长彭济根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丁南庆南京大学苏化明合肥工业大学马柏林湖南大学邹庭荣华中农业大学王长平北京大学陆 全西北工业大学王 勇哈尔滨工业大学陈建龙东南大学冯有前空军工程大学周泽华天津大学卢玉峰大连理工大学金蒙伟浙江大学白峰杉清华大学侯吉成烟台大学龙永红中国人民大学姚正安中山大学刘三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姜广峰北京化工大学刘艳秋沈阳工业大学赵新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 斌华中科技大学郝志峰华南理工大学孙 炯内蒙古大学徐文雄西安交通大学异旭明武汉大学徐荣聪福州大学朱传喜南昌大学梁治安上海财经大学吴传生武汉理工大学黄廷祝电子科技大学张庆灵东北大学焦宝聪首都师范大学李辉来吉林大学董新汉湖南师范大学杨 宁西南交通大学慕小武郑州大学杨孝平南京理工大学陈一宏北京理工大学统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何书元北京大学副主任委员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金勇进中国人民大学曾五一厦门大学秘书长房祥忠北京大学委员马江洪长安大学杨 虎重庆大学。
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组成名单

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组成名单2014/4/22yue2012年7月16日南京理事长:赵亚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副理事长:姬秉新(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刘军(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齐健(齐鲁师范学院教授)陈辉(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黄牧航(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李惠军(上海晋元中学特级教师)王雄(江苏扬州中学特级教师)李月琴(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赵克礼(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秘书长:姬秉新(西北师范大学)副秘书长:王从华(江西赣南师范学院)许芳(新疆石河子大学)苏向荣(西北师范大学)燕慧(山东荷泽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稚勇(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陈辉(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黄牧航(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柳文全(历史教学杂志主编)朱煜(扬州大学副教授)委员:(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王德民(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杜芳(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明海(湖北省宜昌特级教师)汪德我(上海建平中学特级教师)陈光裕(天津师范大学教授)陈志刚(浙江温州大学副教授)余柏青(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费驰(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姚锦祥(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网络工作委员会主任:王雄(江苏扬州中学)副主任:沈为慧(安徽怀远三中)张小明(广东顺德容山中学)苏继红(哈尔滨师范大学)委员:(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仇世林(山东师范大学)余柏青(湖南师范大学)李长印(河南师范大学)宾华(深圳市教研室)骆志煌(福建福州八中)谢步成(太原教育学院)常务理事:(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共40人)1.王从华(江西赣南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2.王继平(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3.王雄(江苏扬州中学特级教师)4.仇世林(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5.刘军(南京师范大学教授)6.齐健(齐鲁师范学院教授)7.朱煜(江苏扬州大学副教授、博士)8.李月琴(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9.李长印(河南师范大学副教授)10.李惠军(上海晋元中学特级教师)11.李稚勇(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2.任鹏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长)13.闫璟(西安市教研室高级教师)14.苏向荣(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15.苏继红(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16.张小明(广东省顺德市容山中学高级教师)17.张汉林(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高级教师)18.张铁燕(湖南岳麓出版集团副编审)19.吴萌(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科所副所长)20.陈辉(四川师范大学教授)21.陈光裕(天津师范大学教授)22.陈志刚(浙江温州大学副教授、博士)23.杜芳(华中师范大学教授)24.余柏青(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25.陈新民(浙江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26.徐贵亮(安徽省历史教研员)27.郑林(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28.赵亚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9.赵克礼(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30.姚锦祥(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31.费驰(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32.郭富斌(西安中学特级教师)33.宾华(深圳市教研室特级教师)34.姬秉新(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35.黄牧航(华南师范大学教授)36.骆志煌(福建福州八中特级教师)37.韩自成(甘肃省历史教研员)38.柳文全(历史教学杂志主编)39.鲁力(中学历史教学杂志负责人)40.戴羽明(天津市历史教研员)理事:(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共123人)1.王从华(赣南师范学院副教授);2.王正瀚(上海师范大学讲师);3.王芳(北京二中高级教师);4.王亚伟(太原市历史教研员);5.王妙娟(洛阳师范学院讲师);6.王继平(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7.王越旺(廊坊师范学院副教授);8.王雄(江苏扬州中学特级教师);9.王瑞红(曲靖师范学院副教授);10.王德民(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11.方美玲(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12.仇世林(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13.牛琳(河南师大教师);14.鲁力(《中学历史教学》负责人);15.史凤春(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16.齐健(齐鲁师范学院教授);17.吉鸿渊(新疆建设兵团一中校长);18.刘立新(西华师范大学副教授);19.刘正萍(盐城师范学院副教授);20.刘军(南京师范大学教授);21.刘庆亮(山东邹平一中特级教师);22.杜芳(华中师范大学教授);23.何成刚(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学心副研究员);24.冯新虹(广东珠海二中特级教师);25.李月琴(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26.李长印(河南师范大学副教授);27.李杰(广西南宁三中高级教师);28.李凤军(河南虞城张集中学教师);29.李付堂(山东青岛开发区一中高级教师);30.李代贵(安徽马鞍山二中特级教师);31.李明海(湖北省宜昌特级教师);32.李惠军(上海晋元中学特级教师);33.李稚勇(上海师范大学教授);34.孙梅(新疆乌鲁木齐市历史教研员);35.孙鴻金(东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36.许芳(新疆石河子大学讲师);37.朱煜(扬州大学副教授);38.吕准能(浙江师大附中高级教师);39.安彩凤(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40.任鹏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社长);41.闫璟(西安市历史教研员);42.阳光宁(池州师范学院教授);43.孟伟(山东师大附中高级教师);44.束鹏芳(江苏镇江大港中学特级教师);45.张小明(广东顺德容山中学高级教师);46.张天明(绵阳师范学院副教授);47.张向阳(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48.张汉林(北京西城区教师研修学院高级教师);49.张明星(成都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高级教师);50.张燕(甘肃兰州一中高级教师);51.张艳云(《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52.张斌平(北京五中特级教师);53.张铁燕(湖南岳麓出版集团副编审)54.段纪武(甘肃天水三中高级教师);55.常云平(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56.吴磊(深圳红岭中学特级教师);57.吴萌(深圳南山区教科所高级教师);58.吴智园(福建莆田一中特级教师);59.陈光裕(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60.陈辉(四川师范大学教授);61.陈倩(西华师范大学副教授);62.陈志刚(温州大学副教授);63.陈伟国(江苏徐州教研室特级教师);64.陈德康(福建福鼎一中特级教师);65.陈新民(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教授);66.陈诚(四川成都西北中学高级教师);67.陈维坚(广东顺德容山中学特级教师);68.陈福海(新疆库尔勒石油高级中学校长);69.苏向荣(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70.苏继红(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71.沈为慧(安徽怀远三中特级教师);72.沈林(广东省教研室高级教师);72.连建平(深圳大学附中特级教师);73.余柏青(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74.汪德我(上海建平中学特级教师)75.郑林(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76.郑流爱(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77.郑晓峰(天津和平区历史教研员);78.范红军(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79.徐贵亮(安徽省历史教研员);80.罗金永(天津市历史教研员);81.周仕德(西华师范大学教师);82.周明学(江西九江一中特级教师);83.赵亚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84.赵克礼(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85.赵志明(湖南教育出版社集团)86.赵剑峰(安徽淮北实验高中特级教师);87.赵琪(南开大学附中特级教师);88.娄建军(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89.姚锦祥(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90.费驰(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91.杨娟(石家庄教育学院讲师);92.林镇国(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高级教师);93.郭宏(大连市历史教研员);94.郭小梅(太原55中高级教师);95.郭富斌(西安中学特级教师);96.宾华(深圳市教研室特级教师);97.高月新(江苏苏州甪直中学副校长);98.骈旭(甘肃兰州铁一中高级教师);99.夏辉辉(广东省东莞教研室高级教师);100.温才荣(福建厦门六中高级教师);101.程洁波(山西临猗中学高级教师);102.唐云龙(南京12中校长);103.袁廷虎(南京市历史教研员);104.姬秉新(西北师范大学教授);105.徐维兵(安徽凤阳大庙中学高级教师);106.徐赐成(陕西省教科所特级教师);107.贾娜娜(山西沁水示范中学高级教师);108.黄牧航(华南师范大学教授);109.常云平(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110.彭禹(上海交大附中高级教师)111.柳文全(《历史教学》主编);112.骆志煌(福建福州八中高级教师);113.郎文涛(哈尔滨市历史教研员);114.谢步成(太原教育学院副教授);115.谢芳青(江西赣州中学特级教师);116.谭冠华(上海晋元中学教师);117.韩自成(甘肃省历史教研员);118.韩湘萍(湖南师范大学附中特级教师);119.燕慧(山东荷泽学院讲师);120.傅元根(海南三亚市教研室主任);121.戴加平(嘉兴教育学院特级教师);122.戴羽明(天津市历史教研员);123.裴冬梅(河北衡水中学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大事记
2009年4月26—27日,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分社会议厅,召
开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筹备会。
主持人:姬秉新;魏振水
与会者:(北京)赵亚夫;魏振水;李丙叶;何成刚;郑林;齐渝华;张汉林(上海)李稚勇;李月琴
(江苏)刘军;朱煜
(甘肃)姬秉新;
(陕西)赵克礼;任鹏杰
(四川)陈辉
会议议程:讨论《章程》草案;商讨学会发展事宜;设立秘书处;决定成立大会的相关事宜。
会议决议:(1)选出学会核心班子(申报上级学会所必须);(2)决定秘书处设在陕西师范大学,并由赵克礼教授直接负责;(3)学会成立大会在陕
西师范大学召开;(4)由姬秉新、王宏凯、赵亚夫直接向全国教师教
育学会汇报筹备会情况,提交组织机构、运作程序等各项材料。
会议资助:王宏凯;刘军
2009年5月,姬秉新、王宏凯、赵亚夫到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向邵宝祥秘书长提交申请材料,并与马力会长商讨了具体的发展设想,得到马力会长高
度评价。
2009年7月,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常务会通过我会的申请,本会成为总会的第11个学科专业分会(加综合性分会,共11个分会)。
总会通知我们可以在两个名称上选择:(1)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历史教
师教育专业委员会;(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
员会。
考虑本学会的办会宗旨,以及主要的服务对象,特别是为中学
历史教师提供更方便、有效的条件,我们决定使用第一个名称。
学会
的学术活动保持独立性。
本月,全国教师教育学会正式下达批文,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
会成立。
2009年9月19—21日,根据常务理事会的决议,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研讨大会,在西安西北饭店。
(正遇流感流行,由
陕西师范大学转至西北饭店)
开幕式:
教育部师范司培养处于兴国处长代表师范司致开幕辞;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邵宝祥常务副秘书长代表马力致开幕辞,并宣布了
成立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决议;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贾二强院长代表陕西师范大学三个协办
单位致开幕辞
原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于友西教授
致辞
学术报告:(1)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著名课程论和比较教育专家钟启泉先生的《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专业发展》
(2)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著名的古代史专家王振
中先生的《我国早期国家结构》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课程处处长刘兼先
生的《新课程,我们到底能够走多远》
交流讨论:大学组的主题“大学本科实习及教育硕士的培养”
中学分两个组围绕“教师发展”的主题
大会代表;正式代表,102名,其中大学38人,教研员7人;
本地代表,200余名。
大会成果:(1)通过《学会章程》;(2)通过理事会成员名单;(3)通过大会论文集的编辑及其他方式,进行了充分的学会交流;(4)明确今后一年
的工作主题。
赞助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办公室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资源中心
2010年8月20—21日,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晋元高级中学召开。
开幕式:赵亚夫致开幕辞
晋元中学王丽萍校长致开幕辞
聂幼犁教授代表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和上海历史教学研究会致开幕
辞
学术报告: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著名的苏联及冷战史专家沈志华教授的《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兴衰》
国防大学正军级教授、姜鲁鸣少将的《中国军民融合发展之路的
探索》
特级授课:晋元中学特级教师李惠军的《十月革命》
西安中学特级教师郭富斌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
立》
大会交流:(1)学术沙龙
(2)分组讨论
(3)大会交流
参会代表:156人,其中高校47人、教研员12人、一线教师97人
提交论文:收入论文集37篇、未收入5篇(提交时间超过预期)
延伸成果:设立学会专业的网络平台
创刊《会员通讯》
组建学会会员网络
决定2011年8月在深圳召开第三届年会,主题是“历史教育与合
格公民”
赞助单位:上海晋元中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研究为基础,以学术为引领,以服务为目的
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
在西安成立
在迷人的金色九月,在收获果实的季节,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古都西安西北饭店隆重举行。
2009年9月20~21日,400多名代表聚集一堂,以极高的热情欢庆这个时代的产儿——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全国性学术共同体“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的诞生。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山东教育学院等数十所高等师范院校的历史教育研究者,与近两百所各地中学的历史教师和省市教研部门的历史教研员代表,共赴
盛会。
《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经济日报》《教师报》《基础教育课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问题》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星球地图出版社等新闻出版机构的编辑、记者和代表们一起见证和分享了盛会。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培养处处长于兴国先生,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秘书长邵宝祥先生,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友西先生,以及主办方陕西师范大学的各级领导在成立大会上先后致辞,希望这个学会能够本着“以研究为基础,以学术为引领,以服务为目的”的办会宗旨,团结和凝聚全国高校、基础教育战线的广大历史教师,为提升我国历史教育的研究水平、推动历史教育和教学的改革、服务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贾二强教授代表共同承办这次大会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办公室和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资源中心,同样热情洋溢地致辞表达了对学会工作鼎力支持的诚意和与全国同仁共谋中国历史教育发展的强烈愿望。
成立大会在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秘书长邵宝祥先生宣读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关于成立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批复文件后,通过了《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章程》。
大会推举产生了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并推举首都师范大学赵亚夫教授为理事长,西北师范大学姬秉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李稚勇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师教育分社社长王宏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刘军教授、山东教育学院齐健教授、上海市特级教师李惠军先生为副理事长,姬秉新为秘书长(兼),赵克礼(陕西师范大学)为常务副秘书长,陈辉(四川师范大学)、黄牧航(华南师范大学)、郑林(北京师范大学)、何成刚(教育部课程中心)、郭富斌(陕西省特级教师)为副秘书长。
大会还决定学会秘书处常设陕西师范大学,由学会常务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资源中心副主任赵克礼教授主持秘书处日常工作。
大会气氛不仅因一个新的全国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学术共同体正式宣告诞生而充满喜幸,还因第一届学术研讨会的丰富内容而趋于热烈多彩。
学术研讨会主题“历史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主会场论坛学术报告和分会场专题研讨的各个环节。
我国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钟
启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教授,分别为大会作了《为了教师的发展》《我国早期国家的结构》《新课程,我们到底走了有多远》的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钟启泉教授在全面考察了中外教师教育和课程改革形势后,着重指出课程改革不可逆转,而坚持科学发展观研制教师教育标准、推进教师教育制度设计和课程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无疑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钟先生是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因而他的观点格外引人关注。
王震中教授的报告,除了阐明“邦国-王国-帝国”三形态与三阶段说,还进一步讨论了文明的概念、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分封制与郡县制等史学热点问题,听众获益匪浅;刘坚教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其报告的题目《新课程,我们到底走了有多远》就发人深思,而他的激情讲演紧紧围绕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问题,透着真知灼见和强烈的使命感,与会者深受启迪和感染。
学术研讨会的三个分会场,分别以“历史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师培养”“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为专题展开研讨,代表们可以自由选择会场、自由转移会场参加讨论,人人都有机会发表看法为中国历史教育发展献计献策,讨论气氛十分热烈、高潮迭起,在非常多角度、观点与方法的争鸣中,代表们对于深感困惑问题的认识渐趋清晰明朗。
三个分会场主持人先后向大会汇报各会场研讨情况,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讨论成果,引发了与会者浓厚的研究兴趣。
代表们普遍感到,“以研究为基础,以学术为引领,以服务为目的”的办会宗旨特别好,这次研讨会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宗旨,不仅内容丰富,形式也很灵活,专家的学术报告精彩,分会场专题研讨热烈,内容不错的论文集也值得一读,可谓研究、引领、服务相得益彰。
理事长赵亚夫教授在大会闭幕式上表示,这个学会是为促进中国历史教育发展而成立的,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它要为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各种支持,切切实实为中国历史教育做事。
代表们也无不热切企盼学会能够团结和凝聚全国历史教师,切切实实研究、引领、服务中国历史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