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的灾害与预测
热带气旋的形成机制及预测方法研究

热带气旋的形成机制及预测方法研究一、热带气旋简介热带气旋是一种由于大气水平旋转、低气压系统中心的气压梯度力产生的强风暴,并在热带海洋产生。
热带气旋是一种典型的大气中尺度活动,为热带气旋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热带气旋的形成、演变和预测是气象学和海洋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二、热带气旋的形成机制1.温暖海水温暖的海水是热带气旋形成的必要条件。
在热带水域,海洋温度高于27℃时,海面上升气流会变得非常强大,从而增加了水汽和热量的含量。
随着水汽和热量的积聚,将形成一个热带气旋的形成基础。
2.气压梯度力热带气旋的形成还需要气压梯度力的支配。
气压梯度力是指在低气压中心和高气压中心之间的气压差形成的力。
在热带水域,随着海平面气压的下降,产生了从高气压中心到低气压中心的气压梯度力,使得空气向低气压中心流动。
3.地转效应地球的自转将使得低气压中心向着地球赤道旋转,同时在赤道以下的热带气旋将继续向着自己所处的半球中心旋转。
因此,地转效应是热带气旋进行自旋的机制。
4.上层风切变上层风切变是指成串的风向和速度的变化。
当上层风切变较小时,将有利于热带气旋的形成。
但当上层风切变较大时,将会阻碍热带气旋的形成和发展。
三、热带气旋的预测方法1.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一种简单的预测方法,根据历史资料和以往的热带气旋路径和风速等参数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通过统计过去的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和路径,可以预测热带气旋的目标位置、目标时间和强度等参数。
2.数值预报方法数值预测方法是目前热带气旋预报的主要方式。
这种方法是利用计算机模型,分析和预测大气环流场、气压场、温度场、湿度场等参数,以确定热带气旋可能产生的位置、时间和强度等参数。
3.卫星遥感方法卫星遥感方法是从地球卫星上获取数据,如图像和高度等数据,通过分析图像演变和目标重力中心的移动情况,以确定热带气旋的路径和位置,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数据来跟踪热带气旋的演变和强度。
4.气象雷达方法气象雷达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到热带气旋的风暴云和降水信号,并将数据传回气象中心,对其演变情况进行预测和监测。
热带气旋的成因和预测

热带气旋的成因和预测热带气旋是指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对流云团发展而成的低气压系统。
它是一种高强度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和伤害往往是难以估计和避免的。
因此,了解热带气旋的成因和预测,是有效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
一、成因热带气旋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大气环流、海洋温度和湿度条件。
(一)大气环流热带气旋的生成需要一定的动力支持,而这个动力源主要来自于大气环流。
夏季赤道向两极传递热量,形成了一个大气环带,被称为副热带高压带。
同时,赤道低气压带也是一个热带气旋生成的区域。
当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的风向强度适中、方向相互呼应时,就可能促成热带气旋的生成。
(二)海洋温度热带气旋生成的第二个条件是海洋温度。
热带气旋需要温暖的水面温度作为能量源,而这种温度需要保持在26℃以上,才足以满足热带气旋的生成需求。
因此,在海洋温度较高的季节,如夏季和秋季,热带气旋相对会更多。
(三)湿度条件湿度是热带气旋生成的第三个条件。
在海洋表面,水蒸气含量较高,当这些水蒸气遇到气旋移动和上升时,就会形成稳定的对流云团,成为热带气旋的基础。
二、预测为了有效预测热带气旋的位置和强度,科学家研究了多种预测方法,包括统计学预测、物理模拟预测和卫星跟踪预测。
(一)统计学预测统计学预测是应用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对热带气旋的未来发展进行推测的方法。
它是一种经验性的预测方法,常常用来进行长期趋势分析。
(二)物理模拟预测物理模拟预测是应用数字天气预报模型,对热带气旋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的方法。
这种预测方法主要基于数学和物理原理,可以计算出未来几天内热带气旋的位置、路径和强度等情况。
(三)卫星跟踪预测卫星跟踪预测是通过追踪卫星图像,观察云团运动和发展情况,预测热带气旋的未来发展趋势。
这种预测方法主要基于卫星技术,可以有效地观测到热带气旋的位置、云团密度和温度等情况。
三、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不断发展,我们对热带气旋的成因和预测也越来越深入地了解。
如何预测和监测台风的路径

如何预测和监测台风的路径台风作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预测和监测台风的路径对于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救援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气象学的角度介绍如何预测和监测台风的路径。
一、台风的形成和特点在介绍如何预测和监测台风的路径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台风的形成和特点。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具有强风和暴雨等突出特点。
它通常在热带海洋上形成,随着气流的移动逐渐壮大,并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演变为台风。
台风的路径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海洋表面温度、气象系统的活动、地理位置等。
二、预测台风路径的方法1. 气象卫星监测气象卫星是预测和监测台风路径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卫星的遥感监测,可以获得台风的形态、强度和移动路径等信息。
卫星图像可以提供给气象学家们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及时发布相关的预警信息。
2. 气象观测站数据气象观测站是收集气象数据的重要设施,也是预测台风路径的关键。
观测站会测量和记录温度、气压、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
这些数据对预测和监测台风路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数值模拟预测数值模拟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物理模型的预测方法。
通过输入观测的气象数据,计算机模拟出台风的路径和强度。
数值模拟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台风的发展规律,从而提供更加准确的预测结果。
4. 专家判断和经验总结丰富的经验和专家的判断也是预测台风路径的重要依据之一。
长期以来,气象学家们通过对历史数据和观测结果的研究,总结出许多台风路径的规律和特点。
这些经验和专家判断对于预测台风路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三、监测台风路径的重要性预测和监测台风路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及时准确地预测台风路径,可以帮助政府和民众做好防范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通过监测台风路径,可以提前预警,为救援行动做好准备,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同时,预测和监测台风路径也对气象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促进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热带气旋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估

热带气旋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估柳岳清;周国华;陈曙【摘要】利用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影响浙江丽水热带气旋的有关历史资料以及历年丽水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资料,对1984~2007年影响丽水的热带气旋灾害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改进后的气象灾害分级标准,对丽水的热带气旋灾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丽水的热带气旋灾害是各类气象灾害中最严重的;24年中致灾热带气旋年发生频数为1.2个;5、7、8、9、10月均有致灾热带气旋,其中8月气旋个数最多、影响最严重;热带气旋灾害在空间上呈明显的自东南向西北减轻的特点,但各月之间略有差异;热带气旋灾害风险青田最大,松阳最小,且两者之间差异巨大.【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0(038)004【总页数】6页(P526-530,531)【关键词】灾害;风险评估;热带气旋【作者】柳岳清;周国华;陈曙【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气象局,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气象局,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气象局,丽水,32300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气象灾害呈多发、重发的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和威胁也在不断地加剧。
分析研究历史上各类气象灾害的特征,评估各类气象灾害的风险,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影响风险,对气象灾害的预评估或预测工作更有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这方面的工作已在广泛开展,如黄会平根据1949~2005年干旱灾情统计资料,分析总结了我国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1];吴亚玲等利用历年的气象灾情资料,对深圳市的气象灾情进行五分法的统计和分析,并进行风险评估[2];李兰等利用湖北1965~2005年的大风灾害等资料,对湖北地区的大风分布特点、灾害特点及其风险进行了分析[3];殷娴等根据雷电灾害等资料,对江苏省的雷电灾害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雷灾的易损性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4];张国庆等根据青海省近40年的冰雹灾情统计资料,研究了青海省雹灾的时空分布特征[5];丁力等通过分析承德市1954~2003年地质灾害资料及对应的降水资料,初步揭示了承德市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找出了地质灾害发生与降水的关系[6]。
气象灾害的预测与防御技术

气象灾害的预测与防御技术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是当前人们面临的一项严峻的任务。
为了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的损失,各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发展出了诸如气象灾害预测、天气控制等技术手段。
本文主要介绍气象灾害预测与防御技术。
二、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由各种气象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损失的灾害。
根据气象因素的不同和对不同领域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它是由海洋水汽所产生的大气锋面等气象要素组成的。
台风路径不确定,有时会给沿海地区、港口和海上交通运输带来严重威胁。
2、暴雨洪涝灾害:暴雨是指一段时间内的降水量超过50毫米或更大的降水,洪涝是指由暴雨或大雨引起的河流水位急剧升高的情况。
暴雨洪涝常常给城市和农村带来极大的灾害。
3、干旱灾害:干旱是指一定范围内长期内的降雨量较少或未达到一定水平造成的土地水分不足。
干旱周期长、范围大,给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
4、雷暴雨灾害:雷暴雨是由雷暴天气引起的雨雪等气象现象。
雷电和冰雹都属于雷暴天气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气象灾害预测技术气象灾害预测是指根据历史数据、气候模型等手段对天气条件进行分析,为预测近期的气象灾害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目前,气象灾害预测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气象雷达:气象雷达是一种能探测到天空中云层中的水雨、颗粒体等的一种雷达,可通过扫描天空,对降雨量和位置进行精确预测,为洪涝灾害预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2、卫星遥感:卫星遥感可以实时获取地球表面的各种气象数据,包括云图、气压、温度等,可根据不同的光波信号和频率对气象变化进行监测,可以有效地预测暴雨、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发生。
3、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指根据天气变化规律,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大气数值模拟,从而得到预测的结果。
相应地,模式计算也成为气象预测的一项常规手段,已经得到普遍应用。
热带气旋及其预测预警技术

收 稿 日期 :2 0 —22 ;修 订 日期 : 2 0—30 . 0 80 —6 0 80 —3
作者简介:侣长刚 (9 5) 16 -,男.工程师 .主要从事海洋航空气象预报和科技文献处理工作。
维普资讯
海
洋
预
报
2 卷 5
西 南 印度 洋
维普资讯
第 2 5卷 第 3期
2 0 0 8 年 8月
海
洋
预
报
Vo1 25, O. . N 3 Au g.2 0 8 0
M ARI ORE NE F CAS TS
热 带气旋 及其 预测 预 警技 术
侣 长 刚 ,冯 强 ,蔡 夕方
3 0 0 2 3. 7 4
20 5
2 0 0
o
雾
i !
I3 3 l.
凸
IO 5
∞
IO O
5 O
O
0 . 0
l 5.9 9 9 0 15 l 6.9 9 9 0 16 17 .9 9 90 17
2 4 . 1
l8 .99 9 0 I8
{卜 j 黼鐾 _ I i 叠
i i 鏖
2 0 .0 5 0 02 0
l9 .9 9 9 019
图 2 全球每 1 因台风或飓 风导 致的 经济损 失统计 ( 5 ~2 5 单伍 1亿美 0年 10 0 , 9 0 0 元) 可 见 ,随着 全 球 经济 一 体化 趋 势 的加 强 ,台风 灾 害对 全球 经 济 社会 生 活 的影 响 日益
热带气旋灾害预测与应对研究

热带气旋灾害预测与应对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热带气旋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预测和应对热带气旋灾害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热带气旋灾害预测与应对的研究现状、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1.1 热带气旋预测技术热带气旋的预测对于减轻灾害影响非常重要。
目前,热带气旋预测技术主要分为基于数值模型的预测和基于统计方法的预测。
数值模型主要采用大气环流动力学方程组进行数值模拟。
该方法能够精确预测气旋的路径、强度和涡旋结构等关键参数,但仍存在着误差和不确定性。
而基于统计方法则是利用多年的历史气象数据对气旋的运行趋势进行预测,该方法能够快速预测气旋的路径和强度,但无法精确预测气旋的涡旋结构。
1.2 热带气旋灾害应对技术热带气旋灾害应对技术主要包括气象预警、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储备等方面。
中国在气象预警方面较为成熟,通过第三代气象卫星和全国气象观测网络对热带气旋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并向当地政府和社会公众发布相应的风暴潮、暴雨、洪涝灾害等气象预警信息。
此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有效应对热带气旋灾害的重要方法,比如加强河流排涝能力、建设防洪工程等。
在物资储备方面,各级政府都应该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和组织调配,做好应急响应工作,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地向受灾地区投放救援物资。
二、关键技术2.1 气象卫星技术气象卫星是热带气旋预测的重要数据源之一,通过卫星遥测获取气旋的形态、位置、强度等信息,是气象预测模型的重要输入之一。
目前,我国拥有一批先进的气象卫星,如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二号等,同时我国还在积极推进热带风暴预测卫星项目,进一步提高我国热带气旋预测能力。
2.2 数值模式模拟技术数值模式模拟技术是热带气旋预测的重要工具,该技术通过大气环流动力学方程组进行数值模拟,可以预测气旋的路径、强度和涡旋结构等关键参数。
目前,全球主要气象中心均采用数值模型进行气旋预测,比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欧洲气象中心等,我国也在积极发展和完善数值模型模拟技术,提高热带气旋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分析与预报

0313号台风 杜鹃(Dujuan) 45M/S--950HPA
“台风‘杜鹃’是近20年来正面袭 击广东珠江三角洲的最强一次台风
9月1日,杜鹃横过台湾以南 海域后向西推进趋向广东沿 海,时风速35M/S/。9月2日 晚上三次登陆于广东三地, (惠东、深圳和中山)登陆 时最大风力都达到了11-12 级。在次日的凌晨70M/S。 损失。杜鹃是96年后袭击广 东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后继续 西行,9月3日早上减弱为热 带低压,它行进到广西省境 内后消失。杜鹃(Dujuan)对 福建、香港、广东、广西造 成了严重的经济强度最强的 台风。杜鹃在台湾和福建等
全球正在经历以变暖为主要 特征的气候变化,科学家预 测,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 可能上升1.4—5.8℃ 。气候变 暖将对全球的生态系统、各 国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带来严重影响。 同全球一样,近百年来中国 的气候也是变暖的,增暖的 幅度为0.5~0.8℃。
060810桑美(0608)
1.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活动的趋势
19
18
南海海表 面温度特 征指数
17
16
15
Unstandardized Predi cted Value
14
A v erage.t
1961
1967
1973
1979
1985
1991
1997
2003 2006
1964
1970
1976
1982
1988
1994
2000
Year
1.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活动的趋势
9608号台风(HERB,贺伯)
7月的最后一天夜间8点半,9608号台风在台湾 基隆和苏澳之间登陆,登陆时的强度,是 45M/S。 在望月强大的引潮力共振减压效应作用下, HERB的暴雨强度空前强大,阿里山水文站记 录到1748毫米的24小时雨量,这打破了新寮在 6208号台风中创造的1628毫米的全国纪录。 同时,台风中心开始在岛上打转,一共停留了 9个小时才出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带气旋的灾害与预测袁建国100001326910城环3班摘要:本文针对世界范围内的飓风、台风这一自然现象对地球及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主要以危害为中心,通过实际案例概述和现有的预测技术介绍进一步深入了解飓风与台风的危害与预测。
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谈论感想。
关键词:热带气旋、灾害、预测。
一.问题的提出热带气旋是自然界中相当有毁灭性的风暴,每年在全世界夺去了数以千计的生命。
尤其是在它们获得了一定的风速和低气压指数时更提升了它们的状态使之成为成熟的飓风、台风或者旋风(>65海里每小时,74英里每小时,119千米每小时,32.6米每秒)。
不同的名称被用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命名这些风暴。
在北美地区,飓风作为术语被应用,台风应用于北太平洋地区(日本、菲律宾),旋风用于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和印度等地。
不论用什么名称,它们都是毁灭性的杀手。
世界范围内,大约百分之十的热带气流扰动都具备发展成为飓风或者台风的组成条件(参阅全球飓风研究中心网站http:///)。
每年因热带气旋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及经济损失,全世界范围内都高度重视对于飓风、台风的危害研究与预测工作。
二.热带气旋的描述1.热带气旋的形成、发展与消亡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它的形成往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热带气旋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热带存在低层扰动,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东风波、热带辐合带)。
根据以上条件,热带气旋主要生成于热带高水温的洋面上。
包括西太平洋,东太平洋,北大西洋,北印度洋,南印度洋,澳大利亚附近海域。
一般情况下,南大西洋与东南太平洋没有热带气旋的生成与活动。
热带气旋在海洋生成后往往向西移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强。
后期登陆陆地后因失去水分支撑和受地表摩擦力而逐渐减弱消散,或者到达高纬洋面因热量供给不足而转化为温带气旋。
2.热带气旋的结构热带气旋的结构一个成熟的热带气旋有以下的部分:▲ 地面低压热带气旋的中心接近地面或海面部分是一个低压区。
地球海平面上所录得最低的气压(870hPa)是在有纪录以来最强的热带气旋——台风泰培(Tip)中心所录得的▲暖心热带气旋的暖湿空气环绕著中心旋转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大量潜热,热能在中心附近垂直分布。
热带气旋内各高度(接近海面例外)的气温都比气旋外为高。
▲中心密集云层区围绕热带气旋中心旋转的密集云层区,通常是由雷暴产生的卷云。
▲台风眼强烈的热带气旋的环流中心是下沉气流,将形成一个风眼。
眼内的天气通常都是平静无风,无云,甚至时有阳光(但海面仍可能波涛汹涌)。
风眼通常都是呈圆形,直径由2公里至370公里不等。
较弱的热带气旋的风眼可能被中心密集云层区遮蔽,甚至没有风眼结构。
▲风眼墙(或称眼壁)台风中,包围风眼的是圆桶状的风眼墙,风眼墙内对流非常强烈,其云层的高度在热带气旋内通常是最高的,降水的强度和风力的强度在热带气旋内也是最大的。
强烈的热带气旋有眼壁臵换周期,产生新的外眼壁替代内壁。
其成因为热带气旋眼壁外围的螺旋雨带重组,然后渐渐向内移动,窃取了眼壁的湿气与能量。
在这阶段,热带气旋进入了一个减弱的过程。
在外围新的眼壁完全取代旧眼壁,如果环境许可,热带气旋会重新增强。
透过多频微波扫描和雷达可以清楚观测到眼墙更新周期中的热带气旋出现双重眼壁;如果热带气旋眼壁臵换的过程较为明显,更可从可见光和红外线卫星云图上观测到。
▲螺旋雨带螺旋雨带是绕著热带气旋中心运动的强对流云和雷暴带。
在北半球,螺旋雨带呈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运动。
螺旋雨带,会带来狂风暴雨,而在两条雨带之间则会较为平静。
在接近陆地的热带气旋,螺旋雨带中有时会形成龙卷风。
拥有多条螺旋雨带的热带气旋一般较强及发展成熟;但也有一些“轮状飓风”的主要特征是没有螺旋雨带。
▲外散环流所有低压系统均需要高空辐散以持续增强,热带气旋的辐散从所有方向流出。
因为科里奥利力的作用,热带气旋的高空呈反气旋式外散环流。
地面或海面的风强力向内旋转,随著高度上升减弱,最终改变方向。
这个特点和热带气旋中心的暖心结构有关,所以热带气旋需要垂直风切变微弱的环境维持暖心结构,才能延续辐散。
3.热带气旋的路径由于查阅资料有限,本文只讨论与中国密切相关的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即台风)的一半路径。
根据多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分析,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西移类型: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移动,经过南海在越南或我国海南岛一带登陆2.西北移类型: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硫球群岛,在我国江浙或横穿台湾海峡在浙、闽一带登陆。
3.抛物线类型: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海区向西北方向移动,然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去,路径呈抛物线型。
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及日本影响较大。
三.热带气旋产生的灾害作为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低压系统,热带气旋所到之处往往会带来或大或小的灾难。
1.灾难类型的划分:(1)强风:由于风之压力直接吹毁房屋建筑物、吹毁电讯及电力线路、吹坏农作物如高茎作物,并使稻麦脱粒、果实脱落等。
(2)焚风:使农作物枯萎。
(3)盐风:海风含有多量盐分吹至陸上,可使农作物枯死,有时可导致电路漏电等灾害。
(4)巨浪:狂风时必有巨浪,台风所产生的巨浪可高达一、二十公尺,在海上造成船只颠覆沉没亦时有所闻。
此外,波浪逐渐侵蚀海岸,而生灾变。
(5)风暴潮:强风使海面倾斜,同时由于气压降低,使得海面升高,导致沿海发生海水倒灌。
(6)暴雨:摧毁农作物,淹没农田并使低洼地区淹水。
(7)洪水:山区豪雨,常引起河水高涨,河堤破裂而发生水灾,冲毁房屋、建筑物,并毁损农田。
(8)山崩:豪雨冲刷山石,使山石崩裂坍塌,形成土泥石流,冲毁房屋、伤及人畜、阻碍交通,山区之公路常发生此种灾害。
(9)传染病:台风水灾后常易发生各种传染病,如痢疾、霍亂。
2.世界受热带气旋影响区域的概述前文我们已提到世界范围内热带气旋生成与活动的一般区域,在这些区域沿岸的中低纬国家便都有可能遭受热带气旋所带来的大大小小的灾害。
从截止到目前的台风统计资料来看,有这样几个重灾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韩国、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美国东部南部沿海、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3.近些年来一些重大热带气旋灾害的举例与简短分析纵观近百年的历史,全球尺度上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次的热带气旋灾害发生。
不同的灾害之间都有所不同,但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a)热带气旋强度极强,历史罕见。
举例:2005年美国新奥尔良“卡特里娜”飓风不得不承认,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不论在经济、军事,还是在教育学术上。
作为一个经常受到飓风侵袭的国家,美国在飓风的预测与防御上还是有一套相当成熟的完整的系统的。
05年对于卡特里娜的预测也较准确,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上千人的死亡,登陆地新奥尔良全城被毁,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为何?只能归咎于卡特里娜实在太强大,以历史罕见的五级飓风(北大西洋与东北太平洋上飓风的最高等级,中心风力在每小时不低于135海里。
)的强度横扫了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并带来了极强暴雨和极猛烈风暴潮。
此属于自然力强大而不可抗拒。
P.S:相似的热带气旋灾害事件:06年台风桑美重创浙南闽北;1959薇拉撕碎名古屋b)热带气旋路径诡异,行踪捉摸不定举例:捉摸不定的飞燕热带气旋在缺少明显引导气流或受到特殊地形的影响下会长生一些怪异的路径,这给气旋的预测带来很大困难,人们对其也不易防范。
比如01年第二号台风飞燕本来一路偏西行,各家机构也纷纷预测其将在粤西一带沿海登陆。
但其在进入巴士海峡后由于缺乏明显的气流导引,竟90度大转弯径直北上登陆福建。
由于应急准备不足,福建受灾情况较往年同强度台风明显偏重。
P.S:相似热带气旋灾害:01年由北向南纵贯台湾的台风“百合”c)多个热带气旋同时出现并相互影响。
举例:“藤原”造就了台湾的“莫拉克”之殇。
当多个热带气旋同时出现在同一海区并彼此间隔距离较近的话,他们便会对彼此的路径与强度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叫做藤原效应。
很明显的一个例子便是09年的莫拉克台风与天鹅热带气旋。
它们一个位于台湾近海,一个位于南海海面,两者因距离较近而发生藤原,较弱的天鹅受较强的莫拉克影响而围绕海南沿海呈逆时针转了一圈,海南暴雨如注。
莫拉克台风也反被天鹅影响,长期徘徊在台湾本岛上空和台湾海峡,造成了台湾著名的“8.8”水灾以及小林村的悲剧。
台湾由于面朝太平洋,经常性地遭受超强台风的袭击,莫拉克台风的强度对其来说本不值一提,但由于藤原效应导致的台风的长期滞留,降水创历史记录,才酿成此结局。
d)热带气旋灾害与其他灾害在短时期内相继发生举例:“马荣”与“榴莲”二重唱重创菲律宾。
菲律宾,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活动,马荣火山便是其活火山的代表。
菲律宾虎山活动十分频繁,规模也较大,但当地人们急了列祖祖辈辈的经验,很少造成大的灾情。
菲律宾东面紧邻太平洋,每年平均受到20个左右的热带气旋的影响,且多强台登陆。
10年在其北部登陆的“鲶鱼”台风被公认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范围内登录时强度最强的台风,但对菲律宾也未在成多大影响,由此可见其抗风能力也是蛮强的。
但06年7月马荣火山爆发,当年冬天强台风“榴莲“又横扫了马荣火山附近地区。
于是,强风,暴雨,连同还尚处于松散阶段的火山灰形成一股异常强大的泥石流将火山周围广阔的地区淹没于泥石流之下,数个村庄,超过一千人便被这泥石流活活吞没。
由于火山灰泥石流过于粘稠,救援也很难开展。
菲律宾尝到了火山也台风二重唱的巨大杀伤力。
e)热带气旋登陆地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举例:孟加拉国:世界上因热带气旋而死亡的人数最多的国家。
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的喇叭口的顶端。
相对于太平洋与大西洋,孟加拉湾三面环陆,空间相对狭小,因此在孟加拉湾形成的热带气旋强度很难赶上太平洋与大西洋里的热带气旋。
但世界因热带气旋死亡人数最多的地方却是孟加拉国。
1970年的博拉旋风其因灾死亡30万人以上,1991年的孟加拉湾第二号旋风也造成了10多万的人后死亡。
这是为何?或许我们从高中所学过的地理知识中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以下我就按高中的知识点一点一点很机械化的讲吧。
孟加拉国位于横河三角洲平原地区。
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在地表停留时间较长。
北部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地,受地形剧烈抬升山区降水十分明显,形成强大的地表径流。
巨大的高差是山区洪水迅速汇聚到孟加拉,更加剧了其洪涝灾害。
坦荡的地形也使强风得以广泛的在其土地上肆虐;另外,孟加拉湾喇叭形有利于汇潮,而孟加拉国恰位于喇叭的顶端,汇潮作用在此达到了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