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TFT、STN液晶材料生产项目
【结构】TFTLCD显示及所用液晶材料

【关键字】结构TFT LCD显示及所用液晶显示材料进展摘要:列举了一批近年来得到开发应用的TFT LCD显示用液晶材料,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TFT LCD要求液晶材料具备高电压保持率、低粘度、低双折射率等特性,而保守的液晶材料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含氟液晶、环己烷类液晶、乙烷类液晶因其极性较低,分子粘度低,电阻率高,电压保持率高,在TFT LCD中得到广泛应用。
初步阐明了其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新型液晶分子设计配方设计提供了线索。
1 引言随着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阵列驱动液晶显示(TET LCD)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TFT LCD不仅占据了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等高档显示器市场,而且随着制造工艺的完善和成本的降低,目前已向台式显示器发起挑战。
由于采用薄膜晶体管阵列直接驱动液晶分子,消除了交叉失真效应,因而显示信息容量大;配合使用低粘度的液晶材料,响应速度极大提高,能够满足视频图像显示的需要。
因此,TFT LCD较之TN型、STN型液晶显示有了质的飞跃,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显示技术之一。
2 TFT LCD用液晶材料的特点TFT LCD同样利用TN型电光效应原理,但是TFT LCD用液晶材料与保守液晶材料有所不同。
除了要求具备良好的物化稳定性、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之外,TFT LCD用液晶材料还须具备以下特性:(1)低粘度,时粘度应小于35mPa·s,以满足快速响应的需要;(2)高电压保持率(,这意味液晶材料必须具备较高的电阻率,一般要求至少大于1012Ω·cm;(3)较低的阈值电压(Vth),以达到低电压驱动,降低功耗的目的;(4)与TFT LCD相匹配的光学各向异性(△n),以消除彩虹效应,获得较大的对比度和广角视野。
△n值范围应在0.07~0.11之间,最好在0.08~0.1左右。
在TN、STN液晶显业中广泛使用的端基为氰基的液晶材料,如含氰基的联苯类、苯基环己烷类液晶,尽管其具有较高的△ε以及良好的电光性能,但是研究表明,含端氰基的化合物易于引入离子性杂质,电压保持率低;其粘度与具有相同分子结构的含氟液晶相比仍较高,这些不利因素限制了该类化合物在TFT LCD中的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电沉积低温烧结制备氧化物薄膜和微叠层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电沉积低温烧结制备氧
化物薄膜和微叠层技术
项目简介
本技术可以获取各种单一氧化物和多元氧化物纳米薄膜,以及叠层氧化物纳米薄膜。
可用于提高金属的抗腐蚀性能以及获得多种特殊功能,如铁电性能、磁性能、电致变色、化学催化、超导、光电转换等。
本技术可以获得Mg、Ca、Sr、Ba、Y、La、Ce、Yb、Ti、Zr、Hf、Ta、Cr、W、Mo、Mn、Fe、Co、Ni、Ir、Pd、Cu、Zn、Cd、Al、In、Si、Sn、Pb等元素的单一氧化物或它们的多元氧化物纳米薄膜,厚度<0.2μm。
氧化物薄膜质量优于溶胶凝胶法,厚度均匀,根据需要可以控制厚度膜。
先后沉积不同的氧化物薄膜可以获得叠层氧化物纳米薄膜。
制备过程简单,重现性好是本技术的优势。
经济效益及市场分析
可用于提高金属的抗腐蚀性能以及获得多种特殊功能,如铁电性能、磁性能、电致变色、化学催化、超导、光电转换等。
由于本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在高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由于本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在高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合作方式
专利技术转让,根据具体的应用提供相应的技术,科研合作共同开发应用领域。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先进电子铝箔生产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先进电子铝箔生产技术成果简介优质电解电容器用阳极铝箔是生产高比电容电子铝箔的关键材料,而相应高性能电解电容器的生产技术是包括计算机、家用电器、高新工业电子设备在内的电子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电子铝箔的核心问题是控制铝箔的加工质量、织构、晶粒组织、成分等因素,进而可借助后续腐蚀工艺获得使表面积增加几十倍,从而在不增加体积的条件下大大地提高电容器容量。
目前,全世界每年估计要消耗数十万吨的电子铝箔,其中约半数在亚太地区。
日本和欧洲是电子铝箔的主要生产地。
中国电子铝箔的生产和消耗量正在不断增长。
电子铝箔的生产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因而是铝加工行业关注的产品品种。
长期以来,国外企业利用在技术、资金、经营、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在该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
但是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和相关加工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与技术力量,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对相关产品进行了开发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北京科技大学在该技术领域先后获得四项国家发明专利,所开发的高技术产品获得1999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内许多企业在北京科技大学所开发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原料和装备成本上的优势,迅速生产出优质廉价的产品,受到市场普遍欢迎;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产品售价为进口价格的一半,对国外生产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目前进口产品价格上升的趋势受到有效的遏制,并呈现出打入国际市场的趋势。
应用范围本项目所开发电子铝箔生产技术适用于生产电解电容器用阳极铝箔,包括高压阳极箔和低压阳极箔,并涉及许多不同要求的品种。
这类电子铝箔主要用于生产各种耐压水平和各种容量水平的铝质电解电容器。
经济效益及市场分析本项目开发技术所生产电子铝箔的成本约为3万元/吨,低压箔的售价为4-5万元/吨,高压箔的售价为5-6万元/吨;而进口低压箔的价格约为7万元/吨,高压箔的价格为8-9万元/吨。
因此本产品不仅具有较好的市场回报率,而且具有明显的打入国际市场的前景。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粉末冶金烧结钢高密度高强度零件温压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粉末冶金烧结钢高密度
高强度零件温压技术
项目简介
铁基粉末冶金(P/M)零件温压工艺是90年代国际上出现的一个粉末冶金新技术。
该技术通过对于适当的钢铁粉末及润滑剂系统在一个不太高的温度(100-150℃)下压制,可使铁基P/M零件生坯的密度增加0.1-0.3g/cm3。
1994-1998年,瑞典、美国、瑞士、加拿大和台湾保来得公司已先后建立了20多条温压生产线,已能生产30余种密度在7.25-7.60g/cm3的高密度铁基P/M零件。
本项目根据我国的粉末冶金发展和设备水平,通过“九五”攻关“轿车用合金粉末和高强度温压技术研究”及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执行,获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
用国产设备和研究的模具及润滑系统,成功地实现了软磁材料、高强度烧结钢、复合材料零件的温压。
本项目可提供经济的温压系统设计、工艺参数的优化设定、温压零件提高疲劳强度的表面处理和新产品的开发。
产品的综合水平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
该项目适用于温压产品,主要应用于高强度汽车、轿车、电动及风动工具粉末冶金烧结钢零件,如高压油泵齿轮、链轮、密封环、活塞环、磁轭等。
经济效益及市场分析
具有粉末冶金生产基本条件的工厂,完成本项目的最小投资10-15万元。
温压技术的实现将开拓新产品批量生产的广阔市场。
北科大推出纳米级超细晶粒无钴硬质合金制备技术

北科大推出纳米级超细晶粒无钴硬质合金制备技术
谭智实
【期刊名称】《功能材料信息》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据报道,北京科技大学近日推出纳米级超细晶粒无钴硬质合金制备技术,该项技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技术为生产超细颗粒WC粉末提供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谭智实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83.1
【相关文献】
1.低钴及无钴硬质合金的研制 [J], 陈东方;叶捷平
2.中国超细晶硬质合金及原料制备技术进展 [J], 吴冲浒;聂洪波;肖满斗
3.纳米级超细晶粒无钴硬质合金制备技术 [J],
4.超细晶粒WC基硬质合金的工业化制备技术 [J], 耀星
5.纳米级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烧结收缩动力学曲线特征的研究 [J], 张丽英;晏洪波;胡钊辉;吴成义;吴庆华;崔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电子信息用超细丝材的连续定向凝固制备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电子信息用超细丝材的连续定向凝固制备技术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电子信息用超细丝材的连续定向凝固制备技术项目简介随着电气工程、信息技术、电器设备、建筑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对于集成电路用铝及铝合金丝材、银包铜丝、铜包金丝、精密铜管以及电线电缆用铜及铜合金线材、高保真导线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导线等铜基线材以及贵金属丝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导电、力学等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铝硅丝材、银包铜丝及电缆铜管的制备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铜基线材制备所采用的连铸连轧法、浸涂法和上铸法等方法虽然具有各自的优点,但这些方法制备的杆坯由于存在横向晶界,对线材的导电和拉拔伸线变形等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为了开发具有较高综合性能的线材,本课题组提出了将连续定向凝固与后续大变形冷加工强化相结合,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大力发展、促进组织异向性,制备具有连续纤维晶组织高性能线材的新方法。
连续定向凝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如下:对铸型进行加热,使其温度高于被铸金属的凝固温度,并通过在铸型出口附近的强制冷却,或同时对铸型进行分区加热与控制,在凝固金属和未凝熔体中建立起沿特定方向(通常为铸坯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体形核后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按要求的结晶取向进行凝固,获得定向结晶组织,甚至单晶组织。
之后,通过对定向结晶组织方向的大变形冷加工,使其各向异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获得具有需要的组织与性能的材料。
该课题在国家863、973高技术计划的资助下,在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拥有1项国家发明专利,研制的产品已成功地应用于通信电缆、电子信息等领域。
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整体技术具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范围1、集成电路键合丝材(铝硅丝、铜丝、金丝等)2、高保真导线、电线电缆用线材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导线(铜及铜合金线材)3、精密铜管经济效益及市场分析我国集成电路总产量为80亿块,每万块需用25-30μm的丝400米,丝重0.2克/百米,丝用量1600千克;半导体分立器件总产量为350亿只,规格为25-50μm,每万只用50米,丝重0.7克/百米,丝用量1300千克;其中铝硅丝的用量市场规模达1.5亿元人民币。
彩虹G7.5TFT—LCD基板玻璃关键工艺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彩虹G7.5TFT—LCD基板玻璃关键工艺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作者:李佳师来源:《中国电子报》2017年第51期报道:7月22日,中国电子学会组织专家组在合肥对彩虹承担的“G7.5 TFT-LCD基板玻璃关键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G7.5 TFT-LCD基板玻璃智能成型装备研发及应用”等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
鉴定委员会认为,彩虹“G7.5 TFT-LCD基板玻璃关键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国内领先,对推进我国高世代基板玻璃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彩虹“G7.5 TFT-LCD基板玻璃智能成型装备研发及应用”项目,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基板玻璃核心装备的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同意这两个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包括彩虹集团、东旭集团等本土企业正在积极推进基板玻璃国产化,中小尺寸面板市场份额已达80%,但是在为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及AMOLED生产线配套的TFT无碱玻璃技术工艺及生产技术上还有待突破。
而从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的高世代基板玻璃来看,主要是在基板玻璃的后道工序,尚无法获得核心关键技术。
彩虹集团在G7.5基板玻璃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上的突破,将为中国G8.5基板玻璃的国产化突破做进一步的铺垫,对加速G8.5的突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G7.5 TFT-LCD基板玻璃关键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是彩虹在成功实现G6产品国产化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技术突破,在原G6生产线基础上改造建设的国内首条G7.5生产线。
线体首次开发了电子玻璃窑炉和成型模拟仿真技术,为产业化窑炉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参数的调整提供技术保证;首次实现国内大流量基板玻璃的生产工艺技术,使产品的单板缺陷数达到国际同行水平;首次实现了国内G7.5宽板幅、高平整度成型工艺技术,使产品的品质连续稳定性和一致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该项目通过自主研发,共获得授权专利50项,其中发明7项、实用新型43项,形成了整套可复制的G7.5基板玻璃产业化技术与工艺,为G8.5以上基板玻璃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国内首条G7.5 TFT-LCD基板玻璃的规模量产。
TFT液晶新材料项目数字化方案

TFT液晶新材料项目数字化方案TFT液晶新材料是一项涉及TFT(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材料研究领域,其目的是开发出更具性能优越、成本更低廉、更加环保的新型TFT液晶材料。
这些新材料的研制旨在提高液晶显示器的图片质量、色彩饱和度、亮度和对比度等方面的性能,同时也旨在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当前,TFT液晶新材料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精度光刻技术方面的探索,以开发出更高分辨率的TFT液晶显示器。
2、新型有机材料的研发,旨在应用于柔性显示领域。
3、新型无机材料的研发,以提高屏幕的亮度和对比度等性能指标。
4、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旨在实现更小尺寸、更轻薄、更节能的液晶显示器。
总之,TFT液晶新材料项目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有望推动液晶显示器技术的发展,促进智能电子产品的进一步升级。
一、TFT液晶新材料行业发展有利条件(一)市场需求强劲TFT液晶新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市场需求十分强劲。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清、高颜色还原度的显示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而TFT液晶新材料正是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材料之一。
尤其是随着5G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TFT液晶新材料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强。
(二)新材料研发技术逐渐成熟TFT液晶新材料的研发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迅速发展,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企业,这些机构和企业推动了TFT液晶新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特别是在新型材料精细设计、优化工艺和生产技术等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成果极大地推动了TFT液晶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三)政策支持积极为了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TFT液晶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例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国家新材料创新体系的目标;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科研人员培训等方面,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会对TFT液晶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TFT、STN液晶材料生产项目项目背景
液晶(Liquid Crystal)于1888年由奥地利植物学家Reinitzer发现,是一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既具有晶体特有的双折射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具有规则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最常用的类型为向列相(Nematic)液晶。
显示用液晶材料按照化学结构可分为:联苯类、苯基环己烷类、乙烷类、炔类、含氟类、嘧啶类、烯类等类别的液晶单体。
如果要满足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对液晶材料特性的要求,还要选择适当的单体液晶并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满足不同液晶显示模式要求的混合液晶。
目前,液晶显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液晶材料在实现这些显示方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种新的显示方式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新的液晶材料的出现。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不同的显示方式以满足各种需要,目前已经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显示模式主要有扭曲向列液晶显示(TN-LCD)、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
(STN-LCD)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等,这些显示器件在手表、计算器、仪器仪表显示、PDA、手机、液晶显示器以及液晶电视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功能高分子材料学术梯队致力于将液晶材料国际先进技术引进中国,提升国内产业和新技术能力,
并为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
我们拥有国际先进的TFT、STN、TN液晶单体、混合液晶的研发、生产技术,将与投资者共同实现该项目的产业化,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根据液晶材料性质的不同,各种相态的液晶材料大多已开发用于平板显示器件中,现已开发的有各种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分散液晶、双(多)稳态液晶、铁电液晶和反铁电液晶显示器等,其中开发最成功的、市场占有量最大、发展最快的是向列相液晶显示器(如TFT-LCD、STN-LCD、TN-LCD等),使用的是各种向列相液晶材料。
显示用液晶材料是由多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组成的,这些小分子的主要结构特征是棒状分子结构,现已发展成很多种类,例如各种联苯腈、酯类、环己基(联)苯类、含氧杂环苯类、嘧啶环类、二苯乙炔类、乙基桥键类和烯端基类以及各种含氟苯环类等。
随着LCD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开发和研究液晶材料的兴趣越来越大。
近些年还研究开发出多氟或全氟芳环以及全氟端基液晶化合物。
许多化学家们已合成出了性能优良的液晶材料。
到1998年止,就大约有7万-7.5万多个液晶化合物合成出来,并以每年3000-4000个新液晶化合物出现的速度向前发展,尤其是日本每年都有大量新液晶材料方面的专利文献出现,以满足各种显示器的使用要求,但真正只有四五千种液晶化合物具有实用价值,能用在LCD中。
显示用液晶材料根据用途可以分为TFT液晶材料、STN液晶材料、HTN液晶材料和TN 液晶材料等。
我国液晶材料行业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各种液晶显示器件具有
优异的显示效果、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意义。
TFT、STN及中高档TN用液晶材料的国产化必将降低液晶显示器件的成本,大大改善我国的液晶显示器件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的液晶行业步入世界前列。
因此组织TFT、STN和高档TN混合液晶及各种液晶单体的研发和工业化生产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经济效益。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四家液晶材料公司,它们分别是德国Merck 公司、日本Chisso公司、大日本油墨和日本ADK公司,主要生产中高档产品,如TFT、STN、中高档TN液晶材料。
国内的液晶材料公司在中低档显示用液晶材料的生产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由于研究经费严重不足和人才短缺限制了该行业的发展,高档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基本上仍被德国、日本控制,其中国内所用的TFT、STN液晶材料大部分来自德国、日本,而国内液晶材料厂家则没有批量生产多路驱动TFT、STN液晶材料的能力。
在国内,尽管生产液晶材料的厂家越来越多,但大多以生产中间体、单体为主,具有混晶生产能力的只有极少的几个企业,而且国内目前中高档产品品种相对偏少,尚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急待增加科研开发力度,尤其是TFT和STN混合液晶材料及各种高档液晶单体,国内市场已呈现大量需求状态,急需尽快占领。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材料学院)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的研究,具有雄厚的材料研究和开发能力、具有比较齐全的材料测试和加工设备。
功能高分子材料学术梯队隶属于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和功能材料研究所(教育部金属电子信息材料工程研究
中心),拥有国际先进的单体液晶、混合液晶的研发生产技术,以TFT、STN液晶和中高档TN液晶为主要产品,技术起点高,在研发工作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产业化后可以填补我国高档液晶材料的空白。
性能指标
TFT液晶材料
TFT液晶单体和混合液晶在性能指标上有非常高的要求。
TFT显示要求液晶材料具有超低粘度(小于25cp,20℃)、超高纯度(电阻率>1012Ω•cm)、阈值电压随温度变化小、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电荷保持率高等特点。
为了有利于调节灰度,应使混合液晶的K33/K11大一些,利于实现彩色显示。
多路驱动STN液晶材料
STN-LCD的显示容量扩大,电光特性曲线变陡,对比度提高,对所使用的向列相液晶材料的电光性能要求较高。
STN液晶材料一般具有下述性能:低粘度;大K33/K11值;陡度好;Δn和V th(阈值电压)可调;清亮点高于工作温度上限30℃以上。
混晶材料的调制往往采用“四瓶体系”。
这种调制方法能够独立地改变阈值电压和双折射,而不会明显地改变液晶的其他特性。
我们所研究的STN液晶可以满足128路多路驱动。
其他混合液晶材料
车载用混合液晶:宽温TN液晶系列,具有很宽的使用温度范围,适用于车载、户外显示器件。
低阈值混合液晶:低阈值TN液晶系列,驱动电压低,可应用于
游戏机等产品。
HTN混合液晶:应用于HTN显示模式,可以适当提高驱动路数,适用于仪器仪表。
液晶单体:含氟或多氟苯环类、双环己基类、乙基桥键类和烯端基类、二苯乙炔类、联苯腈类、酯类、环己基(联)苯类、杂环等类别的液晶单体、中间体等。
应用范围
本项目完成后,在TFT、STN液晶材料性能方面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并可形成TFT液晶材料、STN液晶材料、中高档TN液晶材料批量生产的能力。
在将以上新材料应用于国内液晶器件厂家的同时,进一步向国际市场进军,争取3-5年内进入国际大企业的供应链。
经济效益分析
在3-5年内,公司实现设计产能后(产量约5吨/年),将形成以混合液晶为主,同时生产液晶单体、中间体的产品结构。
市场前景
单体液晶的市场前景
德国MERCK公司、日本的CHISSO、DIC(大日本油墨)公司、台湾大立等公司由于人力成本高等原因,纷纷从中国大陆购买单体液晶,出口额每年约七、八千万。
MERCK在台湾地区正在建设年产150吨TFT液晶材料基地,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当地市场,同时也会带来更大的液晶单体国际市场。
混合液晶的市场前景
TFT-LCD在全球范围内正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市场需求急剧增长,TFT液晶材料有望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显示材料之一,全球TFT液晶材料已经超过百吨。
目前,我国已建设或正在建设的TFT-LCD生产线(含京东方在韩国的三条生产线)共有7条,量产后每年有5-10吨左右的TFT液晶材料的需求量,但我国目前在TFT液晶材料的生产方面仍是空白。
我国“十五”期间仍将黑白及彩色STN-LCD定为显示产业的发展重点,全球所有的CSTN-LCD企业几乎都在中国建有工厂,同时本地的像比亚迪、深圳天马等一批实力强的企业正全力推出CSTN-LCD产品,以满足手机显示屏彩色化的要求。
国内已有数十条STN-LCD生产线,其中CSTN-LCD生产线有十余条。
国内STN液晶年需求量约20吨。
但目前国内只能够生产低档STN液晶材料,多路驱动STN液晶材料(含CSTN液晶材料)的生产方面仍是空白。
随着液晶显示器件厂的发展,国内外的液晶器件生产企业对TFT、STN用液晶材料的需求正与日俱增,同时也为国产混合液晶材料的销售打开新的空间。
投资规模
本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
北京科技大学以技术入股占49%股份;投资者以现金与实物出资2000万元,占51%股份。
由投资者共同投资组建合资公司。
本项目计划建成年产5吨的TFT、STN和高档TN混合液晶、液晶单体、中间体的工厂,收益率约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