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煤矿
亚洲(常忠诚)

4.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势特点
(1)地形特征: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天山 山脉; (2)分布:东部是绵延至我国新疆境内的________ 哈萨克 丘陵; 东南部是海拔5000米左右的_______ 帕米尔 高原;北部是_______ 图兰 平原和_______平 中部和西部是广阔的平原,主要是__________ 里海沿岸 原;南部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____ 沙漠。 卡拉库姆
(1)伊斯坦布尔 的气候特征是。
伊斯坦布尔
(1)伊斯坦布尔的气候特征是。 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黑海西北部受西风带的影响,且西风势力较强;风力使黑海 西部形成波涛。
伊斯坦布尔
(2)冬季,黑海西北部海区常常波涛汹涌,景象壮观。其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
黑海周围降水多,蒸发量少;黑海周围径流注入,直到稀释作用; 表层海水受降水和径流的影响大;海水中盐类物质下沉,使深层海 水盐度大;黑海和地中海之间存在密度流,盐度较大的地中海海水 从海峡下层流入黑海,使深层海水盐度大。 伊斯坦布尔
中亚城市
读图归纳中亚主要城 市的分布,并分析影 响因素? 分布: 山麓、河流沿岸 影响因素 水源、地形
针对性练习 下图中P城为所在国的首都,该国以主题为“ 未来能源的发展——新能源”赢得了2017年世博 会举办权,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区域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C )。 A.水域面积广大,气候温暖湿润 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C.地势东高西低,平原面积广大 D.水源丰富,水稻种植业为主
例.读右图,比较A水域盐度的南北 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其盐度北部低、南部高。 形成原因:里海北部有伏尔加 河、乌拉尔河等河流注入,淡水 对湖水起稀释作用,故其盐度 北部低、南部高。
节能环保新技术-露天矿开采新应用

6、混合动力拉斗铲
拉斗铲属于单斗挖掘机类 ,它是一种铲斗 与悬臂间用钢丝绳挠性连接的用于特大型露 天矿表面剥离或挖掘的单斗刨铲式采装设备。
拉斗铲的种类按驱动动力方式分有电力驱 动、柴油驱动和柴油—电力混合驱动等三种 , 在现代的大型拉斗铲一般均采用电力驱动 。
按行走装置类型拉斗铲可分为迈步式、履 带式和轮胎式三种 ,履带式和轮胎式一般用于 小斗容的拉斗铲 ,而大型拉斗铲由于自重量大 , 所以其行走方式一般采用迈步式。
1.同比作业效率情况下,用电作业综合成本 只是用油的30%;
2.电动作业噪声小,无排废,不污染环境; 3.电动作业可选用防爆电机、全封闭电器, 安全防火。可在重点消防单位作业; 4、可根据用户需要,配置作业计时器、计量 器等自动化功能,实现光、机、电、液一体化。
油电混合“双动力”驱动装置 图示 中国发明专利:ZL03150958.4
此种设备采用技术1。
4、混合动力电铲
电铲又称绳铲、钢缆铲,即机 械式电动挖掘机是利用齿轮、链 条、钢索滑轮组等传动件传递动 力的单斗挖掘机,其生产已有百 年历史,目前所生产的最大斗容 已超过50立方米。
中小型机用柴油机或柴油 机—电动机驱动,而大型机则用 电动机或机组驱动,由外部输入 电能驱动。是现代各种露天矿的 主要采掘设备。
节能环保新技术 油电混合动力在露天煤矿开采新应用
江苏八达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油电混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〇一三年九月一日
一、露天煤矿的现状
1、露天开采技术发展
1)高度集中化开采与集约化经营。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年产量已达50~ 60Mt/a,位于德国、美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年产量20Mt/a以上的露天煤矿则遍 及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波兰、捷克等国。由大型企业集团占有煤炭生产及市 场销售的集中化份额,是矿业集中化开发又一重要趋势。2000年国际十大煤炭公 司控制着8.5亿t的煤炭年产量。
班组长先进事迹

班组长先进事迹作为一名先进的班组长,要积极参与到班组建设中,把管好人用好人作为干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在用人上只看工作态度和能力,在生活上重视团结友善和谐发展,真正把班组打造成为一个团结、和谐、奋进的队伍。
下面是店铺整理班组长先进事迹的范文,欢迎阅读!班组长先进事迹篇一***,1987年出生,20xx年5月参加工作,现任钳工组组长,同时负责车间安全、生产,通过安全培训和各方面学习,他成为机组一个普通操作工,在岗位上努力工作,虚心求教,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利用业余时间钻研钢结构加工方面的相关书籍,20xx年被调到铆焊组工作,在工作中,不畏艰难,凭着一往无前的勇气、顽强拼搏的毅力和细心认真的工作风格,赢得了车间所有人的赞誉,20xx被选为钳工组组长。
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他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积累了很多钢结构加工经验,并且带领班组和个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20xx年评为钢结构分公司“先进生产者”;2007年评为集团“青年岗位能手”;20xx再次评为集团“青年岗位能手”;20xx年评为集团“青年文明岗位”、钢结构分公司“优秀班组”;2013获集团计量与节能降耗减排三等奖等。
正是因为他有过硬的技术,谦和的态度,时时地感染着周围的同事们,成为带动全组员工不断努力工作的动力。
作为一名班组长,他时刻对自己高要求,高标准,用实际行动来促使身边人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工作中他处处走在职工的前面,真正做到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当初来钳工组时,面对班组管理混乱,员工工作积极心差生产效率低,每位员工都有着抵触心理,个别员工及其不配合工作,经过长达3个月对员工摸底总结出一套管理方法,作为班组长要充分发挥兵头将尾的作用,以身作则。
在他的带领下,2013年全年装卸车5000多吨,剪板、平料800多吨,制孔400多吨,构件除锈喷漆2500多吨。
带领数控直条机2人每班取得140米、焊钢梁8小时93米的好成绩,同时带动机组**、***等人学习的热潮,并且每天加班加点超额完成任务,放弃所有节假休息日(年出勤330余天),为今年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出巨大贡献。
中亚五国煤炭资源综述

中亚五国煤炭资源综述包莹莹【摘要】中亚五国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褶皱带以北,主体为哈萨克地块,局部为土兰地块,南部边缘属板块缝合带山系,又以三条缝合带划分5个板块,分别是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东欧板块、塔里木—卡拉库姆板块和青藏—中伊朗板块。
其中,石炭系煤层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和塔吉克地块(阿姆河地块)等古生界地质单元上,侏罗系煤层分布在中生代盆地中。
目前,中亚五国均发现煤炭资源,预测资源量836.704亿t。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have Kazakhstan, Uzbekistan, Kirghizstan, Turkmenistan and Tadzhikistan situated to the north of Alps-Himalayan orogenic folded belt. The principal part is Kazakh massif, locally Turan massif, south margin belongs to plate suture zones mountain system. Taking the three suture zones has divided the area into five plates:Siberian plate, Kazakhstan-Junggar plate, east European plate, Tarim-Karakum plate and Qinghai-Tibet-middle Iran plate. In which, Carboniferous coal measures distrib⁃uted in Paleozoic geological units such as Kazakhstan-Junggar plate and Tadzhiki massif (Amu River massif);Jurassic coal measures in Mesozoic basins. At present, all the five countries have found coal resources, predicted resources 83.67 billion tons.【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6(028)008【总页数】6页(P42-47)【关键词】中亚;沉积盆地;煤炭资源;分布;资源量【作者】包莹莹【作者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 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16.21中亚五国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五个国家,它们形成了一个政治文化大体相同的中亚五国地区。
哈萨克斯坦楚—萨雷苏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地浸

布琼诺夫、 乌瓦纳斯、 坎茹干、 阿克达拉等世界著名 的超大型和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床, 是全球最著名 的 产 铀 盆 地 之 一, 累 计 可 地 浸 铀 矿 资 源/ 储量 1 4 0 M t 以上, 占哈萨克斯坦全国砂岩型铀矿资源 / 储量的 6 0 5 %( 姚振凯等, 2 0 1 5 ) 。地浸矿山设计产 能超过 1 6 0 0 0吨, 占哈萨克斯坦地浸产能份额近 7 0 %, 是中亚乃至世界的天然铀生产中心, 并拥有全 世界最先进的地浸采铀技术和生产管理体系, 对全 球天然铀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是我国铀资源 开发“ 走出去” 和地浸采铀技术“ 引进来” 的重要目 标区域。 有关该盆地铀资源的研究, 过去国内的报道侧 重于区域成矿规律和微观层次成矿作用方面, 对矿 床的时空分布特征、 地质矿化特点、 地质—水文地质 条件, 以及先进的地浸采铀工艺技术则鲜有报道。 笔者曾连续多年在中哈合资地浸铀矿山一线工作, 期间接触到较丰富生产技术资料和历史勘查资料, 并借此机会对楚—萨雷苏盆地铀矿床的时空分布特 征、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地浸采铀工艺进行了研
注: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北方巨型砂岩铀成矿带陆相盆地沉积环境与大规模成矿作用” ( 编号:2 0 1 5 C B 4 5 3 0 0 6 ) 的成 果。 2 0 1 6 0 6 1 2 ; 改回日期: 2 0 1 7 0 6 2 7 ; 责任编辑: 章雨旭。D o i : 1 0 . 1 6 5 0 9 / j . g e o r e v i e w . 2 0 1 7 . 0 4 . 0 1 2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马亮, 男, 1 9 7 9年生。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铀矿勘查与开发工作。l t m a 6 2 8 @s o h u . c o m 。
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资源丰富的国家

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资源丰富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将从能源和农业两个方面来探讨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
首先,哈萨克斯坦以其丰富的能源资源而闻名于世。
该国拥有世界第二大的铬矿石储量,是全球第三大稀土储量国。
此外,哈萨克斯坦还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
这些资源为国家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潜力。
哈萨克斯坦凭借其战略地理位置和能源资源优势,成为了中亚能源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国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与邻国俄罗斯、中国等签订了一系列能源合作协议,为其能源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除了能源领域,哈萨克斯坦的农业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农田和良好的自然条件。
其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棉花、玉米、水果等。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政府致力于发展农业产业,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科技创新和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出口也逐渐增加,为国家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哈萨克斯坦注重吸引外资和推动产业多元化。
该国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举措,为外资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准入条件。
此外,哈萨克斯坦积极发展制造业、金融服务、旅游等产业,以减少对能源行业的依赖,并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
这些举措为国家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稳定的增长基础。
除了经济发展,哈萨克斯坦还注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政府加大了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领域的投入,提供了更好的公共服务。
此外,哈萨克斯坦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科技研发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哈萨克斯坦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在能源和农业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该国通过吸引外资、推动产业多元化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措施,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未来,哈萨克斯坦将继续致力于发展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全世界主要煤炭工业国分析

全世界主要煤炭工业国分析全世界主要煤炭工业国:美国,中国,德国,英国,韩国,南非,印度,捷克,波兰,越南,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西班牙,新西兰,俄罗斯,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哥伦比亚,吉尔吉斯,罗马尼亚,马来西亚,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世贸主要产煤国家大部分为WTO成员国,按照经济状况和煤炭资源开采的难易程度来划分,可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煤炭资源开采条件优的经济发达国家,第二类为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劣的经济发达国家,第三类为发展中国家。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由于各国实行的政策不同,结果亦有差异,其经验与教训值得记取。
第一类产煤国:澳大利亚、南非和美国是世界上三大煤炭出口国,也是关贸总协定(即GATT,WTO的前身)的创始成员国。
他们的经验主要有三点“鼓励出口,减员提效,投资与兼并。
鼓励出口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中小型出口公司采取出口市场开发费用补偿的政策鼓励本国煤炭出口。
南非自20年代初就开始规划建设大型现代化港口。
南非自20年代初就开始规划建设大型现代化港口和铁路运输系统。
如今南非理查兹湾煤炭码头为世界之最,出口能力6000万吨以上。
减员提效在市场经济国定中,工资成本占煤炭成本总额的40%左右。
为降低煤炭成本,这些国家在增加工资成本的同时,大幅度削减职工人数,提高劳动生产率。
减员后劳动生产率均有提高,澳大利亚1998年年人均达10800吨;南非1998年年人均达3700吨;美国1998年年人均达11900吨。
劳动生产率高有利于降低直接生产成本。
投资与兼并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大公司通过投资和兼并市调整结构,使其具有足够的规模采取更全球化的投资策略,提高竞争力。
目前,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全国煤炭产量的半数来自少数竞争能力强的和多元化的生产公司,1998年南非的7个年产量500万吨以上的煤矿所产煤炭占总产量的51.3%;1999年美国煤炭产量在前十位的大公司的产煤量占总产量的62.5%。
第二类产煤国:在西欧国家中现在只剩下4个产煤国: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法国。
莫桑比克——“预备”煤炭出口大国

莫桑比克——“预备”煤炭出口大国莫桑比克目前只生产少量煤炭。
然而,淡水河谷和力拓等全球主要矿业公司正在开发大型炼焦煤出口项目,这可能使莫桑比克成为全球主要煤炭出口国之一。
拟议中的一些新煤矿包括将矿口发电厂作为其主要市场的提议。
2011年5月,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开始生产莫阿蒂泽煤矿,随后一个月,力拓完成了对Riversdale矿业的收购,Riversdale矿业开始开发本加煤矿,并拥有赞比西项目的所有权。
莫阿蒂泽矿山煤矿项目区位图然而,制约莫桑比克煤炭出口繁荣的最大因素是铁路和港口基础设施不足。
现有的塞纳至贝拉港的铁路——在世界银行资助下重新开放——运力有限,建设水平较低,容易发生洪水。
贝拉港容易淤塞,需要经常疏浚。
尽管塞纳铁路每年名义上运载量为600万吨,但2012年通过该铁路的出口量仅为300万吨。
2012年底,莫桑比克国家铁路和港口公司Portos e Caminhos de Ferro de Mocambique 表示,他们正在考虑升级这条铁路,使其年运输能达到2000万吨。
淡水河谷与莫桑比克政府签订了开发纳卡拉走廊项目的特许权,铁路全长912公里,将莫阿蒂泽煤矿与纳卡拉的一个新的煤炭出口端连接起来。
这个项目涉及升级682千米现有铁路和新建230千米的新路段。
淡水河谷在2013年的时候已经划拨14亿美元用于“建设和升级我们世界级的综合莫阿蒂泽/纳卡拉煤炭业务”。
这个铁路线的运载量提升为1800万吨每年,总花费44亿,在2014年下半年完工。
该公司还启动了10亿美元的莫阿蒂泽煤矿扩建项目,每年提供1100万吨的产能。
概览在2010年7月的投资者报告中,当时的澳大利亚煤炭公司Riversdale 矿业认为,莫桑比克有可能成为全球主要的硬焦煤供应商,尤其是巴西,欧洲,印度和中国。
2010年,该公司表示,目前全球海运焦煤市场为1.72亿吨,其中澳大利亚是主要供应国,产量为1.1亿吨,占市场份额的6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萨克斯坦煤炭工业是哈萨克斯坦的传统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关键位置,是哈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全国78%的电力和100%的焦炭化工生产依靠煤炭,市政供暖和居民生活仍离不开煤炭。
一、储量情况哈煤资源储量排在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南非和乌克兰之后,位列全球第八,占世界总储量的4%。
全国烟煤矿和褐煤矿共有近400处,预测储量达1620亿吨,烟煤和无烟煤探明可采储量为310亿吨,次烟煤和褐煤探明可采储量为30亿吨,总计为34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6%.其中的大部分煤田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中部的卡拉干达州(卡拉干达、埃斯基巴斯图兹和舒巴尔科里煤田)和北部的巴甫洛达尔州(图尔盖煤田)。
其中卡拉干达煤田储量93亿吨、图尔盖煤田58亿吨、埃斯基巴图兹煤田127亿吨。
哈萨克斯坦烟煤的主要产区是卡拉干达煤田、埃基巴斯图兹煤田等;褐煤的主要产区是图尔盖煤田和迈库边煤田。
焦煤产地在卡拉干达,产量比重占该地区煤产量的55%。
哈萨克斯坦的煤层赋存条件很好,2/3的煤炭储量埋藏深度在600米以内,可露天开采。
哈萨克坦大型的采煤企业主要集中在巴甫洛达尔州和卡拉干达州,年生产能力可达1.46亿吨。
二、煤炭行业发展历史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煤炭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经历了非常困难的时期。
独立后第一年,1991年全国总产量为1.304亿吨,占前苏联总产量的20.7%,,拥有26个矿区和7个露天煤矿。
27%的用于炼焦。
随后的几年,由于各种原因,煤炭生产大幅下滑,行业内出现严重不景气。
1995—1998年哈萨克斯坦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卡拉干达和埃斯基巴图兹国有大型煤矿进行私有化改造,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与投资建设进程。
著名的投资者包括:美国投资者Access Industrits Inc.(投资卡拉干达煤矿)和英籍印度商人Lakshmi Mittal(埃基斯巴斯图兹煤矿投资人)。
经过私有化改造,哈萨克斯坦煤炭行业从1996年开始走出危机。
哈萨克斯坦大型国有煤矿通过引进外资,完成了私有化改造进程,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矿井布局、关闭亏损企业等一系列措施,使改造后的煤炭企业完全走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降低了开采和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在国内市场和独联体市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由于外资的引入,有效建立起了“煤—金属”和“煤—电力”垂直化工业模式。
保证了市场稳定和经济效益。
三、煤炭行业现状根据哈能矿部统计,目前哈萨克斯坦煤炭领域有33家公司(5家外资公司,28家国内公司)。
1996-2008年来煤炭公司总投资超过35亿美元。
哈国大型煤炭企业包括:1、ТОО“Bogatyr Akses Komir”(占全国采煤量44%),简称“BАК”公司,是美国Access Industrits Inc.的子公司,主营埃斯基巴斯图兹煤田的“Bogatyr”和“Severny”露天煤矿,每年产量的一半出口俄罗斯。
根据该公司对外公布的数据,2006年煤产量为4100万吨,2008年为4600万吨。
2008向俄罗斯出口2100万吨,同比增长30%。
1985年至1990年间埃斯基巴斯图兹年产煤量曾达到创历史的7880—8860万吨,其中4370万吨用于满足国内市场,4000万吨出口俄罗斯。
根据对未来需求的预测,到2015年以前该公司煤产量将恢复到年产6700—7200万吨的水平,其中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需求量分别为3500万吨和3700万吨。
2、欧亚能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占全国采煤量19%) , 拥有“Vostochny”露天煤矿,年开采量为1600万吨。
该公司参照国际标准进行管理,获得IS09000和14000质量管理认证,是环保工作最佳的公司。
3、ОАО“Mittal Still Temirtal”(占全国采煤量12%),该公司是哈萨克斯坦全国唯一的钢铁联合企业的一个分属部门,拥有位于卡拉干达煤田的8个煤矿。
2006年实现产煤1154万吨,其中出口俄罗斯250万吨。
2007年实现产量1300万吨,实现利润3000万美元。
4 、哈萨克斯坦铜业集团的“Borly”煤炭局(占全国采煤量8.7%)。
5、TOO“Maikuben-vest”(占全国采煤量4%)。
上述公司合计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7.7%。
2003-2008年哈萨克斯坦煤产量(万吨)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煤炭 8491 8688 8662 9623 9840 11000 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累计产煤16亿吨。
预计2009年煤产量为1.25亿吨,2010年为1.39亿吨,2015年以前年产量将稳定在1.2亿—1.3亿吨。
据统计,哈萨克斯坦露天煤矿可采储量为4亿吨。
四、煤炭出口和矿产开采税率哈萨克斯坦煤不仅可以作为工业发电的强力支撑,而且还有大量出口,对俄罗斯的出口占出口量的90%.哈萨克斯坦2007年出口煤2604万吨,2008年出口煤3296万吨,同比增长26.6%;2007年煤出口额为5.218亿美元,2008年为8.422亿美元,同比增长61.4%.哈萨克斯坦煤炭出口税为0%.哈萨克斯坦2008年11月议会通过的新税法规定,烟煤、褐煤和油页岩的矿产开采税率为0%,但用于出口的烟煤的矿产开采税率为2.51%.五、中哈开展煤炭领域合作的建议哈萨克斯坦煤矿资源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大,扩大和深化中哈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同时也将大大促进哈国经济的发展。
(1)加强交流和相互了解非常重要。
近十年来,我国在煤矿工业领域发展迅速,在工艺技术的研究设计以及设备制造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在价格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优势。
而这一切哈萨克斯坦知之甚少。
许多中国企业对哈企业的现状也了解不多。
因此,加强交流和相互了解非常重要。
一方面,中国专家需要到哈萨克斯坦实地考察,了解哈煤炭领域的现状和企业的具体情况。
只有发现哈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找到合作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邀请哈专家到中国参观现代化矿业企业及研究机构,让他们认识到与中国同行的差距,相信我们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诚意。
(2)以设备供应为合作的起始点。
哈萨克斯坦矿业企业普遍存在着设备严重老化的现象,一些矿业企业的设备还是苏联时期安装的,需要进行彻底的更新改造。
中国现在制造的大型煤矿设备比较先进,在这方面完全能够有所作为。
哈企业一旦采用了与西方国家的设备相比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的中国设备,就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开拓哈煤矿资源市场。
在具体的项目合作上,可根据合作对象的不同、项目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合作方式,如合资、参股、补偿贸易或购买矿山开采权等。
(4)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国家鼓励矿业企业“走出去”开发境外资源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有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
如增加对境外大型勘探项目的直接投资,建立矿产资源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并对在境外开展矿产资源投资合作的企业扩大信贷额度。
Kazakhstan coal industry factsKaraganda coal basin, whose development was launched as far back as 1930, has long been Kazakhstan’s main coal supplier. It still produces up to 50 million tons of the “black stone” annually. Two hundred kilometers to the northeast of Karaganda, not far from the city of Pavlodar on the river Irtysh, are Ekibastuz coalfields, which are among the largest in Kazakhstan.Kazakhstan contains Central Asia’s largest recoverable coal reserves, with 37.5 billion short tons of mostly anthracitic and bituminous coal. Kazakhstan produced 86 million short tons (Mmst) in 2003, while consuming 58 Mmst, resulting in net exports of 28 Mmst. Russia is the largest importer of Kazakh coal, followed by Ukraine.Kazakhstan coal production, which was the Soviet Union’s third-largest producer behind Russia and Ukraine, has fallen by roughly 35 percent since independence. According to Kazakhstan Ministry of Energy and Natural Resources, the country aims to be producing 100 million-105 Mmst annually by 2015.Much of the decline in the last decade since independence has been due to mine problems (over 30 people died in mining accidents during 2004) and problems obtaining outside foreign investment to maintain their economic viability. This latter factor will be crucial in obtaining Kazakhstan government’s long term production targets.Kazak hstan’s largest coal producer, Bogatyr Access Komir, which accounts for roughly 35 percent of Kazakhstan’s coal output, is a subsidiary of Access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U.S.A.). Bogatyr Access Komir develops northern Kazakhstan’s Bogatyr and Severny coal fields and is Kazakhstan’s largest exporter to Russia. Russian firms are also stake holders in Kazakhstan coal industry and roughly 16 Mmst are transited annually from Kazakhstan northward via rail to power plants in southern Russia.Since independence, Kazakhstan coal consumption has fallen from 97 Mmst in 1992 to 58 Mmst in 2003. As a percentage of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coal accounted for 52 percent in 2002, up slightly from 50 percent in 1992. The majority of Kazakhstan’s electric generating plants are coal-fired, including Kazakhstan largest power generator, Ekibastuz No.1, located in north-central Kazakhs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