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护理
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

2 . 2用 药护 理
2 . 2 . 1升 压 药 物 护 理
本 组 患 者 颈 动 脉 支架 植 入 术 后 并 发 低 血
责 任护 士遵 医 嘱 给予 升 压 治 疗 。3例 患 者 补 液后 升 压 效 果 本 组 患 者 7例 , 男 6例 , 女 1例 , 年龄 5 1 ~ 7 3岁 。 其 中 5例 压 . 术前诊 断为短暂性 缺血性 发作 . 2例 术 前 诊 断 为 脑 梗 死 , 3例 不 佳 , 遵 医嘱给予多巴胺持续微量泵人 , 将 患 者 术 后 血 压 维 持 术前合并糖尿病 , 患者经 D S A 和 颈 部 血管 彩 色 超 声 多 普 勒 检 在 9 0 / 6 0 m mH g以 上 。术 后 第 3日 3例 患 者 m 压 持 续 维 持 在
中 图分 类 号 R 4 7 3 . 5
文献 标 志码 B
D O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6 — 9 1 4 3 . 2 0 1 7 . 0 4 . 0 1 4 文章编号 1 0 0 6 — 9 1 4 3 ( 2 0 1 7) 0 4 — 0 3 1 6 — 0 2
l 1 0 / 7 0 ~ 1 3 5 / 8 0 mmHg ( 1 mmHg = 0 . 1 3 3 k P a ) 。 本 组 患 者 均 在 局
严重疼痛 , 发现后立即更换输液部位 , 局 部 皮 肤 给 予 硫 酸 镁 湿
麻下经股静脉穿刺置人临时起搏器 , 经股动脉穿刺通 过 8 F导 敷 。 第 3日患 者局 部 皮 肤 肿 胀 疼 痛 症 状 明 显 缓 解 . 未 发 生局 部
・
3 l 6・
《 天 津 护 理》 2 0 1 7年 8月 第 2 5卷 4期
颈动脉狭窄患者护理要点

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要点一、疾病特点:1、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于体检时发现颈动脉狭窄。
2、狭窄程度重时,可有头晕、耳鸣、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缺血症状。
3、若有微小栓子脱落,可造成突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一过性黑朦、眩晕,甚至偏瘫失语等。
当有大块栓子脱落时,可造成大面积脑梗,引起患者肢体偏瘫甚至死亡。
4、颈部体检:颈动脉搏动减弱,常可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
二、颈动脉狭窄分级:轻度狭窄:狭窄<50%,一般无明显症状;中度狭窄:狭窄50%--70%之间;重度狭窄:狭窄≥70%。
三、术前准备:1、检查项目:颈动脉彩超、颈部至颅底CTA,头颅CT/MRI(明确有无脑梗)。
2、备皮备血备药:一般要求手术侧耳朵上方3cm范围内无头发,也可让患者将头发全部剃光。
同时需要手术备血,抗生素皮试,尼莫地平50ml术中备用。
四、治疗方式:1、非手术治疗:采用阿司匹林或联合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控制高危因素,降低血压,控制血糖、血脂,戒烟。
2、手术治疗:适用于有相应症状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50%);无相应症状者颈动脉狭窄≥70%。
术式选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
五、术后注意事项及处理:1、CEA术后患者一般需至综合ICU治疗1-3天后再转回普通病房。
CAS术后则直接回病房,给予严密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测,一般需要心电监护2-3天。
2、血压的控制:收缩压110-130mmHg之间,切忌血压过高导致高灌注综合征,甚至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同时防止血压过低引脑灌注不足引起脑梗塞表现。
血压过高时可采用硝普钠持续泵入控制,血压过低则使用多巴胺持续本如升压。
3、术后观察重点:密切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状态、有无谵妄、胡言乱语;观察瞳孔变化,有无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是否正常;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球结膜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为预防此并发症,常规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四肢肌力情况,重点关注双侧是否对称,有无偏瘫;观察额纹及鼻唇沟是否对称,有无口角流涎。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约有1/3的患者可发展为脑梗死。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1]。
具有创伤小、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2]。
我科于2006-2010年已施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28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18例,女l0例,年龄48岁~70岁,平均59岁。
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反复TIA发作、肢体语言功能不同程度障碍等。
28例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50%~90%。
方法:患者仰卧于DSA床上,常规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8F动脉鞘,引入6F导引导管于患侧颈动脉,选用微导丝从导引导管内送入,先将微导丝通过狭窄部位到达颈动脉远端正常血管内5cm以上,在微导丝的支撑和导引下将支架缓慢送入狭窄血管,跨狭窄部位置,缓慢扩张球囊至推荐的最大压力,使支架与血管内壁紧密贴合,然后回抽球囊内的造影剂,造影证实血管成形满意后,将球囊缓慢回撤,释放支架。
2结果本组28例病人,所有支架置入均获成功,造影显示管腔扩张满意。
无死亡病例及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
2例支架置入后出现心率减慢,经使用阿托品针静脉注射后好转。
所有病人均坚持按医嘱正规服药,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3护理3.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该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且费用较高。
一方面患者和家属对此技术缺乏了解,易产生疑虑和恐惧心理。
另一方面又担心治疗效果不佳而产生心理压力[3]。
护理人员应主动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理状况,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过程,消除顾虑增强治疗信心,取得理解和配合。
术前准备:做好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等检查;双侧腹股沟区、会阴区备皮;遵医嘱做好各种药物试验,包括碘、抗炎药物过敏试验;术前3d遵医嘱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及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术前8h禁食禁水;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
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目的分析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术后的患者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的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介入科住院的2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为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采取整体的护理措施,主要通过术前术后的护理及病情观察,综合分析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
结果通过整体的护理措施,25例颈动脉支架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仅出现了2例术后穿刺点渗血及血肿,1例脑梗塞,3例低血压与心率减慢,1例血尿。
结论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病情观察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脑梗死、脑灌注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标签: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事件中较为常见的一例[1],脑卒中主要由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生率逐步提高。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可以解除病情发展致脑卒中的危险,还可以解除因脑缺血引起的缓解脑缺血症状。
因为其创伤小、效果明显,已广泛得到临床医师认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术后也存在着脑梗死、脑高灌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正确的认识这些并发症并采取有效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2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3例,年龄42~82岁。
在25例患者中,脑梗死2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伴高血压病21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2例,有吸烟史11例,酗酒史10例。
本组所有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存在严重狭窄,且符合颈动脉支架治疗指征[2]。
1.2手术方法术中所有患者均采用脑保护伞装置及球扩支架。
在DSA透视下经导导丝先植入保护伞于狭窄病变的远端,后引入合适球囊进行预扩张,再选取合适的支架经导丝到达狭窄病变处,透视下精确释放支架,再次造影患侧颈动脉和颅内血管达到形态学疗效满意和查体未发现脑梗死症状,顺利结束手术。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护理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8月 S1期 第25卷 Modern Digestion &Intervention 2020,vol.25— 82 —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45岁~84岁之间,平均年龄(69.10±4.22)岁,病程范围在3~7年之间,平均病程(5.05±1.02)年;研究组那些26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在45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69.17±4.24)岁,病程范围在3~7年之间,平均病程(5.11±1.05)年。
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基线资料,p >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常规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传统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和生命体征监测,并为其详细讲解治疗计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异常现象则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研究组采用综合介入护理:(1)血糖控制,对此营养师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病情等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叮嘱其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以及优质蛋白类食物,尽量减少高盐、高油类食物摄入,将空腹血糖调整低于7.0mmol/L,餐后2h 低于11.0mmol/L,告知其采用少量多餐原则进食;(2)穿刺部位护理,一般患者在穿刺后8h 无出血现象则可以去除止血器,对于穿刺部位选择肱动脉者一般留置鞘管4h 左右,然后采用绷带止血,制动12h,在12h 后为了防止出现静脉血栓,需要对其进行局部锻炼指导;(3)疼痛干预,在患者行PCI 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对于疼痛程度较轻者可以采用注意力转移法、音乐疗法等方式缓解疼痛,对于疼痛程度较为严重者可以适当采用药物进行止痛,以此提高患者舒适度。
1.3观察指标对所选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采用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估,量表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对护理工作越满意,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并发症发生率计数数据(%)显示,x 2检验,满意度评分和平均住院时间计量结果以(x —±s)表示,t 进行检验,以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医院颈动脉狭窄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颈动脉狭窄患者护理常规【概述】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颈动脉管腔变窄,脑血液供应减少引起一系列脑缺血表现称为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卒中患者中,约2/3的脑梗死与颈部动脉狭窄有关,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年卒中率可高达13%,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
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夹层分离、肌纤维发育不良、大动脉炎、放疗等。
【临床表现】1.脑缺血症状(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头晕、突发上肢或(和)下肢无力、暂时性肢体麻木、一过性意识丧失,一般在24h内能够恢复。
约70%的患者能在10-15min缓解,恢复后不留任何症状。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超过24h,可在数日至3周恢复。
(3)脑梗死:局灶性脑缺血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失语等。
2.体征体检时可发现颈动脉血管杂音。
3.辅助检查(1)颈部血管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可重复且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简单易行,检查成本低,不仅可观察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且可对血管管壁、管腔直径、狭窄程度及管腔内是否有斑块等进行综合分析,常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查。
(2)CT血管成像(CTA):可从不同角度、方向、层面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和部位,可直接清楚的显示血管壁钙化及软斑块,并可对不稳定性斑块做出初步评价。
(3)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非损伤性的检查方法,高分辨MRA不仅可显示血管狭窄程度,而且可显示斑块的形态、溃疡、出血、钙化、脂质、纤维组织,但有可能过高估计管腔狭窄的程度。
(4)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目前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最准确方法,能显示动脉内径,内膜是否光滑,斑块的形态及长度,是否有溃疡血栓,并能判断颈动脉分叉的位置,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同侧半球侧支循环程度及其他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摘要】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并发症。
观察和护理这些并发症至关重要。
术后出血、血栓形成、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需要及时监测和处理。
对于术后出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对于血栓形成,需注意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预防血栓形成;感染的观察要重点关注发热和局部炎症情况;对于神经损伤,需要注意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变化;其他并发症也应及时识别和处理。
加强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持续学习和提高护理技能,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观察、护理、出血、血栓、感染、神经损伤、患者安全、学习、提高技能1. 引言1.1 什么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又称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通过介入手术在颈动脉内植入支架来治疗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技术。
颈动脉是连接大脑和头部血供的重要血管之一,其狭窄或闭塞可能会导致脑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动脉插管将支架导入到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使血流通畅。
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同时也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疾病相关的并发症。
通过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可以有效改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因此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风险,确保手术效果。
1.2 为什么要观察和护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性手术,常用于预防中风或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这种手术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术后出血、血栓形成、感染、神经损伤等。
观察和护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术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高灌注综合症临床特点及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发生5例高灌注综合症,指出术前评估患者是否有高灌注危险因素,确保脑灌注积极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观察,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保持血压稳定,特别注意预防脑出血,术后加强监护及其它术后饮食护理,患者舒适体位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及对症护理,能有效预防和护理高灌注综合症。
结果50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5例发生高灌注综合症,其中2例并发出现脑出血,2例并发出现脑水肿,1例无明显变化。
结论高灌注综合症是可预测和预防的。
标签: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高灌注综合症;护理颈动脉狭窄多数由于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层组织变性钙化、管腔内继发血栓,导致管脑狭窄;甚至闭塞[1],造成脑缺血,甚至发生脑梗死。
也是引起死亡率、致残率最高的主要原因。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迅猛发展,颈动脉支架形成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同时也出现较多术后并发症,其术后并发症高灌注综合症(Hyperperfusiom Symdrome,HS)也逐步得到重视。
高灌注综合症是由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脑血流量突然增加超过了其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50例,其中发生高灌注综合症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49~75岁,平均61岁。
5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糖尿病史,1例有高血压伴糖尿病史;脑梗死2例,短暂性脑缺发作3例。
术中造影确诊颈动脉狭窄75%~98%,其中伴对侧狭窄7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屈晨雪 ,夏铁安 ,王建中.血栓病 患者凝血 、抗凝和纤溶活性改变 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5(5):222 ̄24. (收稿 日期 :2010_0501)
· 护 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 ·
颈动脉狭 窄介入治疗 的护理
杨 扬 ,王 峰 ,李 克 (大连 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辽 宁大连 116011)
入 ,以防止脑血管痉挛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 、生命体征 、肢体活 动情况,行心 电监护 。手术过程中防止导管 内血栓形成 ,采用 压 力 泵控 制 好滴 速 ,记 录 体 内 肝 素 化 的用 量 及 时 间 。 在 导 管 及 导丝 推 送 过 程 中及 支 架 释 放 时 可 刺 激 颈 动 脉 发 生 血 管 痉 挛 ,造 成脑 缺 血 、缺 氧 ,刺激 迷 走 神经 兴 奋 而 致 心 动 过 缓 ,血 压 降低 ;也可能撕裂血管内膜和斑块 ,使栓子脱落而发生脑梗死 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要备好急救药 品。对 出现意识障碍者给 予罂粟碱减轻脑血管痉挛 ,对血压高者给予尼卡地平静 滴 ,维 持 血压 在 120/85 mmHg左 右 。 当 颈 动 脉 支 架 到 达 颈 动 脉 狭 窄 处释 放 时 ,心 电 监 护 要 每 2 min监 测 1次 ,对 心 率 低 于 60 b ̄/min者给予 吸氧 、阿托品静注 ,血压低于 90/60 mmHg者给 予多巴胺维持。③ 术后 护理 :术 后患 者平 卧 ,穿刺 侧下 肢伸 直 ,术后 6 h拔除动脉鞘 ,股动脉穿刺部 位加压包 扎 ,穿 刺侧 下肢制动 24 h。患者返 回病房后立 即给予心 电监护 ,对 心率 减慢者给予 阿托品静注 ,血压下降者给予多巴胺维持 ,注意不 要使血压提升过快和过高 ,以免发 生过度灌注综合 征。 由于 术 中应 用 较 多的 造影 剂 ,可 引 起 造影 剂 ’肾病 ,术 后 早 期 应 多饮 水 和适 量 补 液 以水 化 尿 液 ,促 进 造 影 剂 排 出。 术 后 常 规 给 予 抗生 素 、抗 凝 治疗 ,按 时 查 凝血 常 规 ,观 察 皮 肤 、黏 膜 及 皮 下 有 无 出血 倾 向等 。过度 灌 注 综合 征 是 支 架植 A,At后 常 见 且 严 重 病症之一 ,病变血 管开通后 ,颅 内血流过 度灌注 ,造成头 痛、 癫痫和局灶 性神经功 能缺损 ,严 重者 可 出现 治疗侧 脑 出血 。 应用 20%甘露醇静滴可逐渐缓解。④健康教育 :嘱患者 养成 良好 的生活习惯 ,戒烟戒 酒 ,低盐 、低脂饮食。 向患者说 明抗 凝治疗的重要性 ,嘱其遵 医嘱服药 ,并教会患者 自己观察有无 出血倾 向。有高血压病史 的患 者按时 口服 降压药 ,定 时监测 血压 。出院后 3~4周 内限制重体力活动,以后也应避免剧烈 活动 ,保持情绪稳定 ,避 免过度 紧张 、兴奋等。术后前半 年每 月门诊随访 ,当有 头晕 、头痛 、语 言及肢体 活动异 常 ,无创性 检查 提 示 有 再 狭 窄 时 ,立 即行 脑 血 管 造 影 检 查 。
颈 动 脉 狭 窄多 由颈 动脉 粥样 硬 化 斑 块 引 起 ,常 见 于 颈 总 动脉分叉 和颈 内动 脉起始段 。颈动脉支架成 形术 治疗颈 动 脉狭窄成 功率 为 90% 以上 ,且 并发症少 ,是缺血性 脑血管病 主要 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 ,我院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 颈动脉狭 窄患者 48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 如下 。
3例 ,各种因素皆无 6例。提示创伤、长期卧床及制 动可能是 先 天 性 异 常 纤 溶 酶 原 血 症 患 者 诱 发 Ⅵ 'E 的主要获得 性 因素 。而 无 各 种诱 发因 素 的有 6例 , 说 明此种缺 陷症 可能有 自发发 病 的趋势 。
本 研 究显 示 ,先 天性 异 常纤 溶 酶原 血 症 的发 病 率可能并不低 ,对 于这类患者来说 ,如何 预防 、rrI’E 的发生 至关重 要 。本 研究 结果 提 示 ,防 止 各种 类 型 的创 伤 和 避 免 长 时 间 制 动 是 预 防 此 类 患 者 发 生 VTE的重 要措施 。 参考 文献 :
55
山东 医药 2010年第 50卷 第 41期
患 者 的纤 溶 酶原 活性 明显 降 低 ,说 明纤 溶 酶 原 活性 呈 消耗性 降低 。
先 天性异 常纤 溶酶 原血 症是一 种 常染 色体 显性 遗传 病 。出 生 后 1个 月 即 可 发 病 ,多 见 于 2O~30 岁 ,临床 主 要 表 现 为 静 脉 血 栓 反 复 发 作 ,以 DVT、 PTE多见 ,其次为脑 梗死、肠 系膜血栓形成 等。外 伤 、手 术 、妊 娠 及 分 娩 等 可 诱 发 血 栓 形 成 。陈 朝 晖 等 报 道 ,在 42例 静 脉 血 栓 患 者 中有 4例 本 病 患 者 ;屈 晨雪 等 报 道 ,在 50例静 脉血 栓 病 患者 中有 1例纤 溶酶原 活性 低下 者 。 目前 尚未有 较 大宗 的病 例报 道 。多数研 究 认 为 ,本 病 主要 的异 常 为纤 溶 酶 原活 性功 能降低 而 含量正 常 。因此本 研究仅 检测 了 纤溶 酶原 活性 ,VTE组检 出先天 性 异 常纤 溶 酶 原血 症患者 l0例 ,占 7% 。结 合 既往 研 究 结 果 分 析 ,先 天性异 常纤 溶 酶 原 血 症 可 能 是 VTE患 者 发 病 的一 个 比较 重要 的遗 传性 易栓 因素 。在这 1O例患 者 中 , 创伤因素 3例 ,手术因素 2例 ,长期卧床及制动因素
[1]王振义 ,李家增 阮长耿 ,等.血栓 与止血——基础 理论 与临床 [M].2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2004:5O8-527.
[2]陈朝晖 ,郑艳珍 ,唐剑 ,等.静脉 血栓 的抗磷 脂蛋 白抗体 与抗凝 血 、纤维蛋白溶解关系[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4,12(6):
临床资料 :本组 48例 患者 ,男 40例 、女 8例 ,年龄 4o~ 60岁 11例 ,61—80岁 34例 ,>80岁 3例 。 临床 表 现 为 病 变 对 侧 肢 体 突然 发 作 的 麻 木 、无 力 、感 觉 减 退 ,面 肌 麻 痹 ,单 眼 突发黑朦 ,常伴 有失语。单侧 颈动脉狭窄 39例 ,双侧颈动脉 狭窄 3例 ,颈动 脉合并椎 动脉 狭窄 4例 ,颈动 脉合并 颅内动 脉狭窄 2例。手术方式 为先用球囊 预扩 后支架 置人 22例 , 单纯支 架置 人 26例。手术 成 功 4J4例 ,术 后并 发脑 出血 3 例 ,脑 梗 死 1例 。
护理方法 :①术前 护理 :术前评估患者的病 情 ,制定合理 的护理计划 。老 年患 者尤其 要 防止跌 倒 的发 生 ,要 留有陪 护。患者和家属对手术表现 出不 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 ,护士 要耐心讲解 ,介绍介入治疗 的优 点和 目的,消除其顾 虑 ,取得 理解和配合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前完善各项 常规检查 ,给 予抗血小板治疗 ,指导患者练 习床上 大小便。遵医嘱 口服或 静脉应用降压药 使收缩压控 制在原 来的 75% ~80%。②术 中配合 :患者平 卧,建立静脉 通路 ,给予 尼莫 同 5—8 ml/h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