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本文将就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收入水平低目前,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普遍较低,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这一问题主要源自于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农业收入占比较高,农民在务农收入上较为依赖,而农业收入的增长速度相对较低,不能满足农民对更高生活水平的需求。

2. 收入不稳定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不稳定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由于农村就业市场相对不稳定,很多农民存在着季节性失业或者就业机会较少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收入来源不稳定,生活水平难以保障。

3. 劳动报酬低在农村,由于劳动力过剩的情况较为普遍,很多农民在务农和临时工作中的劳动报酬都偏低,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尤其是一些妇女和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和技能单一,更容易受到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劳动报酬更是少得可怜。

4. 缺乏社会保障相比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资性收入。

在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农村居民依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也使得他们在工资性收入的使用和储蓄方面较为谨慎,难以实现家庭财务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二、对策1. 改善农村产业结构为了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必须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加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非农产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和引导农民转移就业,提高他们的劳动报酬和收入水平。

2. 加强技能培训技能是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能力,增加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和收入。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保障力度,提高他们的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水平,减少他们的风险感受,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工资性收入。

制约河北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制约河北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制约河北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摘要河北农民消费水平偏低,而农民消费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

文章深入分析了制约河北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提出了河北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

关键词河北农民收入制约因素对策河北省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80%,高于全国农业人口的比重。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整体不断提高,但总体来说农民消费水平偏低,而农民消费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

因此,河北农民收入增长成为河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

推动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河北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14.06元增长到2009年的5149元,年均增长近13%,总体上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河北农民的收入相对于江浙和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而言还是比较低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比较大,而且缺乏一个稳定、长效的农民收入增长机制。

一、制约河北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一)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尽管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但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的状况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农村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重大,使得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

2007年河北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占76.5%,而第一产业中来自于种植业的收入比重最大,种植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

(二)农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滞后河北省一部分旅游相对落后地区比如张家口,对后发赶超缺乏信心,关键原因是在旅游资源观上存在误区。

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观光几乎是唯一的旅游产品模式,旅游资源指的是奇山异水、古迹名胜等狭义旅游资源。

但是现如今,旅游资源的内涵已发生巨大变化。

凡是能够吸引人们去观赏、体验、品味的、让人赏心悦目、身心愉悦的事物皆是旅游资源。

增加农民收入的分析与对策

增加农民收入的分析与对策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和深层 次矛盾逐 步显 现。根据我们对
盘 锦 市农 民 收入 情 况 的 调 查 ,就 如 何
农 民致富的作用 。
3 .农产品价格下降 ,农 民收入徘
徊不前 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发 展持续低迷 ,消费不旺,价格下跌 , 特别是导致传统 大宗农产品长时间 、 大幅度 的价 格下跌,使得农 民的农产 品销售收入在农 贸市场同样大幅度减
结构性矛盾 日益 突出,农 产品呈结构
性 过 剩 ,一 些 农 产 品 销售 不 出 去 , 存
高速度迟缓 。第 二,乡镇 企业、民营 经济发展较慢 ,整体效益 不高 ,盘锦 市的乡镇企业 由于受 资金投入 不足 ,
技 术 落 后 ,人 才 匮乏 , 管 理 粗 放 。 第 三 ,小 城 镇 建 设 和 农 村 二 、 三 产 业 发
售 渠道 。
4 .切 实减轻农 民负担
一是把农
2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推进农 业
产业化经营 一 是 选 准 主 导 产 业 , 优 化 农 产 品布 局 。 根 据 资 源 与 区 位 优 势
和 产 业 基 础 , 着 眼 于 构 筑 经 济 、 社
民负担纳入法制化 管理的轨道 ,加 快 农村税 费改革 步伐,在法律上 明确 收
入 水 平 。 三 是 目前 我 国 财 政 “ 灶 分 吃 饭 ” 体 制 也 助 长 了 一 些 地 方 政 府
展缓慢 ,未 能有效吸 纳农村富余劳动
力。
2 .农村经营体制不健全、机制不
灵活 部分国有 农场的老体制缺乏活 力 ,债务和社会 负担沉重 ,机 关和场 办事业单位冗员过 多,农 工群 众负担 过重 ,非 国有经济特 别是民营经济发 展缓慢 ,国有农场老体制 已成 为盘锦 市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 民收入 的一 大障碍 ,乡镇财政体 制不健全 ,在扶

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

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

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可能的对策。

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1. 结构性矛盾影响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例如,工业化进程相对过剩、城乡差距明显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

这些矛盾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2. 减缓外部需求中国是世界工厂,过去几十年来,大量外部需求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然而全球经济增长趋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使得中国的出口面临困境,外部需求减缓也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了压力。

3. 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使得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竞争优势减弱。

这导致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退出,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压力。

4. 结构性改革滞后中国的经济结构还未完全实现转型升级,国有企业改革滞后、金融体系改革不彻底、市场准入限制等问题仍然存在。

这些因素限制了市场的活力和创新能力,阻碍了经济增长的潜力发挥。

二、应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对策1.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市场化机制建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鼓励居民消费,提高居民购买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消费升级。

同时,加大农村地区改革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村市场需求。

3. 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通过产业升级和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4. 加强外贸合作,拓宽市场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进一步拓宽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对策

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对策

1 . 生产成本高 , 农业 收益少。 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农村居
民家庭收入的来 源主体 ,对农产 品价格和农资价格的依赖 性很强 , 是制 约农 民家庭经营收入增格下跌 。由于信息不畅 通 ,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很难根据市场 的供求变化理性 地调 整 自己的生产 , 这使得供大于求的局 面短 时难 以改变 。 而同 时随着农 产品市场供大 于求局面 的出现 ,城镇居民的消费
导致农 民在发展农业方面 , 缺乏有效参与市场竞 争的能力 ,
3工资资 陛收入 。 . 主要是农 民劳务输 出的收入 。 这种收
入 以其广阔的增长空间成为 了当前增加农 民收人 、缩 小城 乡差距 的重要切入点。大量外 出务工 的农 民工也成了我国
在引进优 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方面 , 缺乏筛选能力。 而随着市 场调节 的比重 日益加大 ,农业生产中的不确定 因素相对增
响农 民收入 的增长 。
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制 约收入 。在 目前农 产品相对 .
过剩 ,农产 品的价格 已经接近或超过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
民从农业 中得到的收入增长乏力 , 乡镇企业发展速度放慢 ,
的情况下 , 依靠增产 、 提价来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 已经行不 通。 从农业生产看 , 只有通过提供优质 、 特种 、 绿色 、 深加工 、
入。 这是在乡农民的一个重要增收点 , 也是发展农村市场经 济, 繁荣农村经济 的重要 内容。
事传统 的辛勤劳作 ,在农村劳动力 中接受过短期培训 的只 占 2 %, 0 接受过初 级职业技术 培训教育 的只有 34 而没 .%, 有接受过技术培训 的高达 7 .%。 64 文化和技术素质的低下 ,
制约农 民收入增长 的因素及对策
姚育仁

促进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促进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127·127综述促进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陈丰年(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许昌 461700)摘 要:农民收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最近几年时间,我县工作人员及农民们的收入有了明显提升,但是限制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有很多。

本文针对我县农民增收中的问题,作初步分析并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农民农业;畜牧养殖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20-28-01271.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1.1农民自身素质整体偏低首先是农民的文化素质整体偏低,一些农民信息闭塞,许多实用技术和新方法都不能及时接受,导致市场意识淡薄,缺乏运用新技术、新品种和开辟市场的能力。

其次是部分农民小富即安的思想仍旧存在,只满足在有吃有用有穿等,不能积极主动开辟增加收入的新路径。

1.2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仍然保持着数量型农业生产格局,各行业间内部结构不合理化,而且产品种类少、质量不高。

现如今市场多样化,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农产品,使得农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低质量的农产品慢慢失去市场,导致农民的增产不增收,效益逐步拉低。

1.3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产品加工转换能力弱、缓慢,缺乏市场竞争力,以初级农产品为主体,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商品率低,经济优势尚未全面显现,发展趋势不明确。

农户的分散生产经营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不够紧密,阻碍了农业资本积累和吸纳新技术,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可持续稳定增长。

1.4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农民的收入都是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比较缓慢,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县人口多,土地较少,不种地的农民正在逐渐增多,所以激活和发展二三产业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1.5农业基础设施老化我县虽然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面积较大,但老化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生产,比如五年以上部分深水井水量不足或干枯、配套设施不全,干旱年份严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农业防灾抗灾能力还比较薄弱,靠天吃饭的陈旧观念仍然存在,阻碍了农业农村的发展。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占我 国 总 人 口 6 % 的农 民 , 中 国 改 革 开 放 和 现 代 化 2 是 建 设 的重 要 力 量 。 近年 来 , 由于 多种 原 因 , 民人 均 收入 连 农
续多年增 长缓慢 , 农民的整体 收入偏低 , 已经成为制约全 面 建设小康社会 、 制约现 代化建设 的瓶 颈问题 。这 不仅影 响 了农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且影 响了粮食 生产 和农产 品供 而 给; 不仅制约 了农村 经济 发 展, 而变化 , 农 且收入增长缓慢 。尤 其 到“ 九五” 后期我 国农业和农 村经济发展 进入新 阶段 , 民 农 收入增 长缓慢 、 乡收入差 距不断 扩大 已成为我 国经济 社 城
会 发 展 中 最 突 出 的 问题 。 “ 五 ” 间 ,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从 九 期 农
农业生产模式 , 农业投入 不足 、 资金 严重短 缺等。要 实现农 民收入 的增长 , 必须相应地采取 各种有 效
措施 , 包括 加 快 农 业 产 业 结构 的调 整 , 力推 进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 大 农 业 和 农 村 的投 入 , 大 加 改善 农村 金
融服 务等 。 关键 词 : 民 收入 ; 长 ; 策 农 增 对
当前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的重大 问题 。


我 国农 民收 入 增 长 现状
民在 同一 时 期 的 人 均 纯 收 入 分 别 为 2 6 3 6元 、46元 、6 2 27 2 2 元 、96元 、2 5元 、5 7元 、10元 , 入 增 长 速 度 分 别 23 35 38 44 收 为 4 2 、. 5 、. % 、.% 、. % 、. % 、.% … 。特 . % 4 8 % 4 3 68 6 2 74 9 5 别 是城 乡居 民 收 入 差 距 继 续 扩 大 的 趋 势 并 没 有 根 本 性 改 变 ,07年达 到 3 3 : , 大 超 过 了 17 20 .2 1 大 98年 的 差 距 ( . 2

农民增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民增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料利用率高的优 良品种,提高 出栏率和商品率 。严格执行 国
家 农 产 品和 食 品质 量 标 准 ,提 高 畜 牧 养 殖业 经 济 效 益 。推 动
担 为 三 农 服 务 的任 务 。金 融 资源 不 足 ,融 资 困难 制 约 了农 民
l v 保障。 I, ( 沧州农业经济近年来取得了 快速发展, 各
。 u 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充分利用 国家对 度 ,健全 了农业投入保障制度 、农业补贴制度 、
农 产 品价 格 保 护 制 度 和 农 业 生 态 环 境 补 偿 制 度 ,
农 业 的 深 度和 广 度 发 展 ,抓好 农 业 结 构 调 整 。 围绕 优 化种 植
业 区域布局 、优 化品种结 构和 品质 结构 ,把 农业竞争力 调 强 ,重点推进 无公害蔬菜 、优质小 麦、优质 玉米、优质棉 花 、优质杂粮 、优质油料等六个种植业优势产 品布局规划 的 实施 。粮食主产 区要集中力量抓好粮食生产 ,促进种粮农民 收入增加。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粮食生产的各 项优惠政策,加大土地流转 力度 ,支持规模化种植和农业机 械化生产,提 高规模效益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执行 国 家基 本农 田保护 制度 ,确保 粮食种植 面积 。支 持小麦 、玉 米 、大豆等粮食 的新品种选育 ,围绕粮食丰产工程进行科技 攻关 ,确保粮食主产 区农 民的增产增 收。加快发展畜牧业, 调整畜牧业结构 ,推动畜牧水产养殖规模化 政策,加大了对农 业支 持保护力
这些 都为农 业发展提 供 了强有 力的 政策 支持 。 20 0 9年 ,粮食生 产能力 年总产 量达到 39万 t 7 , (C 一 棉花达 到 l. 4 7万 t 4 ,油料生 产达到 94万 t . ,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府新论)20o2年第2期 我国农民收人增长缓慢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蒋和胜 熊艳 [摘要】1997年以采,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连续下降,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重大难 题。寻求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逢径,对于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十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毒 jL。本文从我国农民收^增长缓慢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 径是进行制度创新.并通过制度创新椎动农业姑构调整。 [关键词】农民收入;制度创新;姑构调整 [中围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33 f2O02】02—010—∞ [作者]1.教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研究生,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4 

自1997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呈持续回落趋势,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速 度由1996年的9%逐年降为200O年的2.1%。农民收入过低和增幅持续低迷,是当前农 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重大难题。深入分析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和寻求增加农民收入 的根本途径,对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一、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幅回落的现状及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民收人获得了持续、快速增长,农产品短缺时代宣告结束。 然而,在新的发展时期,却出现了新的困惑:(1)为农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农民增产不增 收,在农业连年发展的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却连年下降,其中,1996年人均纯 收人为1926元,增幅为9%;1997年人均纯收人为2O9O元,增幅为3 8%;1998年人 均纯收人为2162元,增幅为4.3%;1999年人均纯收人为2210元,增幅为3 8%;2000 年的和为2256元,仅比上年增加46元,增幅为2.1%。从1996年到2000年,农民人均 纯收入增幅下降了6.9个百分点。21301年农民收入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增速达到4%以 上,但增收的基础很不牢固,持续性蓑。(2)从城乡对比来看,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47:】,2000年变为2,8:I,该比例已逼近 1994年2 84:】的最高水平,城乡收入差距重新拉大。(3)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拉 大。2000年农村居民的收人基尼tGINI)系数已达到0.43,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1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比I995年的基尼系数0.39高出0.o4。可见,“九五”期间农民的不平等程度扩大了约 10%。2000年最高收入20%(占农村人口18 58%)的农户拥有全部收入的47.3%,而 最低收入的20%的农户(占农村人口的20 4%)仅拥有全体农户收入的5.6%otl J 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急剧下降,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首先,制约了农民生活消 费支出的增加,进而严重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90-'-1996年,农民消费水平平均 每年增长2o.7%,而199.卜1999年平均仅增长2.8%,增长速度比1990--1996年降低 18个百分点,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速度在减慢。其次,影响农村最终消费的增长,导 致社会最终消费需求乏力,难以有效地扩大内需,制约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增长。 1990--1996年,农村居民最终消费总额平均每年以21.4%的速度快速增长。而19 一 1999年,增长速度急剧下降到3.3%,低于同期GDP7.9%的增长速度5个百分点。因 此,严重拖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后腿。再次,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下降导致了城 乡差距的拉大,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社会稳定。㈨ 

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之所以快速增加,主要有三条渠道:(1)农产品产量增 加,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使农民来自农产品的商品性收入增加;(2)随着乡镇企业等 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民来自乡镇企业工资性收入增加;(3)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打工收 入。目前由于宏微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买方市场格局的形成和经济结构的失衡, 导致农村居民赖以增加收入的上述三条渠道严重受阻.靠传统渠道增收的难度越来越 大。具体表现如下: (1)农产品价格下降,使占农民收入绝大部分的农村家庭经营收入下降,进而导致 农民收入徘徊不前。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制约,我国经 济增长速度放慢,消费不足,导致对农产品需求下降,价格下跌。从1997--1999年, 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下降了22.9%,与此同时,零售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下降幅度也在 15%左右。加上买方市场的出现,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丑益突出,农产品结构性过剩, 使得农民在农业丰收,农产品增产的情况下,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反而下降,导致农民家 庭经营收入下降。 (2)乡镇企业增长速度回落,经济效益下滑,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农民从乡镇企业 获得的劳动收入增幅下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近年来,乡镇企业由于同构性强, 生产能力过剩,亏损增加,导致其发展速度连年回落,从1996年的21%下降到1999年 的14%。同时,由于部分乡镇企业加快了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的步伐,雇佣劳动 力的资率不断减少,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使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劳动 报酬收入下降。 (3)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城市下岗职工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随着国企改 革不断深化,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许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停工停产甚至破产,城 市下岗职工连年增加。1999年末,国企下岗职工人数为65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三 l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年都在3.1%以上。在此情况下,许多在城镇企业做工的农民难保其工作岗位,下岗失 业现象十分普遍。另外,一些城市采取了某些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的措施,尤 其是对农民工征收名目繁多的费用,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难度和成本,导致农民进城 务工收人增幅急剧下降。 近年来,农民负担也十分沉重。据统计,仅税款一项,农民支付的人均额相当于城 镇居民的9倍,若加上各种名目的费用,则相当于城镇居民的30倍。我国农民负担的 总特点是费大于税,税费负担臼对农民收人而言,已使部分农民不堪负荷。以农业大省 四川省来看,2OOO年农民人瑚露费191.2元,比1999年的174.21元增加9.8%,高于同 期农民人均纯收人的增幅4.4 百分点,占上年农民人均纯收人的11%。四川省的农民 负担状况在全国也具有普遍性 农民负担日益沉重的原因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机构臃 肿,冗员过多,吃喝风严重,不规范行政,乱收费,加之农民负担征管不规范,征收方 式不合理等,主要原因可归结为我国农村管理体制不顺。 从当前农民的增收渠道发展受阻以及农民负担日益加重可以看出,制约我国农民增 收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制度或体制。是制度阻碍了我国农业资源的整合,制度瓶颈形成 的制度约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 

三、促避农民增收的对策 

增加农民收人是扩大国内需求,实现我国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环节,应当成为 党和国家当前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任务。增加农民收人的措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办 法也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进行制度创新…,并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1.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进农村制度创新 农村制度创新主要包括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创新、户籍制度创新、农业投融资制度创 新、农地流转制度创新、农村财税制度创新等,其中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创新是关键,其 它制度创新是条件。 (1)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制度有几种模式:一是人民公社制。实 践证明它不能解决“搭便车”和效率低下的难题。=是农地农户私有或农民分户承包经 营。但这种模式不能解决农民分散化经营所导致的高成本,难以抵御大市场的风险等问 题。三是公司(或中介组织)+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生产与大 市场的矛盾,但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农户处于弱势而使其利益受损。四是农业企业化 经营模式。农业企业,是指使用一定劳动资料,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从事商品性农业 生产以及与农产品直接相关的经济组织。通常包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流通企 业三大类。 农业企业化经营可以提高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专业化以及社会化程度。 它可以解决我国经济中存在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主体不到位、二元经济、工农差别和农 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等问题。考虑到生产力水平情况,可将公司(或中介组织)+农户作 为农业企业化经营的过渡模式,而农业公司化经营作为农业企业化的理想模式。农业企 业化经营应本着农民自愿、利益保护、政府服务、效益兼顾 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六原 则,配套推进农村土地制度 农村金融制度、农村投融资制度等改革与创新,建立新时 1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期农民增收的制度基础和激励机制.以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农业 效率,从根本上扭转农民收入增幅下降的势头。 (2)户籍制度创新。由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严格划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户 籍制度,妨碍了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了农业生产率,对农民进城的l幔}6i很 大,农民进城的成本很高,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一部分可能成为农业企业家 的城市居民由于“身份”所限,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土地从事农业经营。因此,我国已 经在开始试行户籍制度的改革。我们认为,改革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变现行的户籍制 为居住登记制,实行“一身份证一社会保障号”走遍天下的制度,让劳动力资潦顺畅流 动,实现市场经济要求的帕累托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3)农业投融资制度创新。我国农业的投资主体是农民、集体和国家。当前,在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条件下,集体缺乏必要的积累,甚至负债严重。因此,农民和国家 实际上成了最主要的投资主体。而现行情况下农民负担十分沉重,可支配的纯收人所剩 不多。我国农业要实行企业化经营,要求改变农业的投资和融资环境,优化农村外在投 资环境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 设、大江大河治理、乡村道路修建、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通信和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文 教卫生等公共商品的投入,并通过财政贴息方式,带动信贷资金、民间资金投向农村和 农业,以改善农村投资环境,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从短期看,这些措施还可以增 加农民就业机会,直接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 (4)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但从占有 使用、收益权即经营权来看,农民拥有对土地的绝对经营权。我国两权分离 的农地产权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土地流转不畅。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流转不 畅,必然导致其边际生产力和边际收益降低,农户的收益难以增加。因此,可以考虑在 农地产权制度上下功夫:一是农民可以放弃土地承租权,免交农业税金;二是可以把土 地集体所有明晰为乡镇基层政权组织作为土地所有者代表负责土地的流转,建立农地产 权市场,以保证土地有效使用;三是农户可以转租土地,也可以把土地作为资本人殷, 组成台作社或公司等。通过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可以改变过去的分散经营状况,实现土 地规模经营,有效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5)农村财税制度创新。目前我国农民负担沉重,应有的农业资金支持不到位,根 源在于农村基层政权同上级各级政权财权、事权不明晰。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农村财税 制度进行创新:一是实行所得税制度,取代现行农民负担制度。现行农民负担制度不能 很好体现税负公平的原则。因此,可以将现行农业税与特产税统一为农业所得税,取消 三提五统。只对农业所得额征税,真正做到多收人多交税,少收入少交税,公平税负。 对农民取得的非农业收入,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是实行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农村现 行财政体制。要保障农民负担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有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来弥补 地方财政经费不足。同时,严格规定地方财政收入中农民负担的比例,并大力培养地方 政府的新税源。㈦ 2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结构单一,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加上农业投入不足,导致农 l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