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概论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概论

中国哲学概论

中国哲学概论第一讲:中国哲学概说一、人类是有理性思维能力的1、汉语表述人的“思维”的概念(1)“思维”——思惟,思考,《汉书·张安世传》:‚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维得失。

‛(2)“思想”——思考,思虑,《素问·上古天真论》:‚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3)“思虑”——思想,《荀子·哀公》:‚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

‛2、汉语表述“理性”的概念(1)事物法则之“理”——《周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庄子·天下》:‚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

故心不可以不知道。

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

‛(2)世界万物的本原之“理”——《二程遗书·伊川语录》:‚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一言以蔽之,不过曰,万理归于一理也。

‛《朱子文集·答黄道夫》:‚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3)人际社会生活之“理性”——《墨子·所染》以“丝织染色”比附国家政治善恶:‚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所染当,故王天下;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4)日常生活中的“道理”——由玉石的纹理引申抽象:玉石的纹路、治玉的理路、本原之理、法则之理;推诸社会生活领域:原则之理、规则之理、准则之理;人生与文本中:文本义理、道义之理、是非之理二、哲学是论涉人类思维智慧的学科1、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智慧之学。

(1)中国观念文化尚学崇哲的思维智慧传统发轫已久。

(完整版)中国哲学概论

(完整版)中国哲学概论

1. [单选题] “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维得失”是()评价张安世的话。

A.班固B.王国维C.王安石D.司马迁2. [单选题] 哲学主要论述的是()。

A.历史事实B.物体法则C.人文情怀D.思维智慧3. [判断题] 哲学在宋朝被称为义理之学。

()我的答案:对4. [判断题] 人类是有理性思维能力的一个种类。

()我的答案:对5. [判断题] 哲学称为一个学科的名称始于元朝。

()我的答案:错1. [单选题] ()提出“天地之化日新”。

A.顾炎武B.董仲舒C.王夫之D.李贽2. [单选题] 《黄帝内经》强调外无劳形之事,内无()之患。

A.思想B.情理C.攻伐D.行动3. [单选题] “仁义在身而色不伐”中“伐”的意思是()。

A.获取B.进攻C.阀门D.军阀4. [判断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意曾被当作是道德的尺度。

()我的答案:对5. [判断题]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

()我的答案:对1. [单选题] ()提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A.王夫之B.程颢C.朱熹D.程颐2. [单选题] ()不属于南宋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A.王安石B.程颐C.朱熹D.程颢3. [判断题] 艺术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构造而成的客观世界。

()我的答案:错4. [判断题] “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是苏轼的诗词。

()我的答案:错5. [判断题] “朝闻道,夕死可矣”体现了生命对于时间的追求。

()我的答案:错1. [单选题] ()提出“世事明洞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观点。

A.《三国演义》B.《西游记》C.《红楼梦》D.《水浒传》2. [多选题] 下列帝王中重视道德的是()。

A.秦始皇B.周文王C.周武王D.商纣王3. [判断题] 《庄子·所染》中以染布来比附国家政治善恶。

()我的答案:错4. [判断题] 寿山石是广东有名的章石。

()我的答案:错5. [判断题] 《尚书》为“哲学”一词中的“哲”奠定了语义基础。

中国哲学概论3道家哲学

中国哲学概论3道家哲学
一、道家文化的渊源—原始宗教的思想观念 1、 母系社会的传说、观念 2、生殖崇拜 3、帝王经验、巫史文化
《庄子*盗跖篇》讲到远古人们的生活景象:“古之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老子》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6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7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三、庄子的哲学思想 1、庄子简介 2、对老子道论的发展 3、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4、追求精神的自由与逍遥
4、追求精神的自由与逍遥
无待与无己——自由 《逍遥游》 无己的理想——真人 神人《大宗师》 无己的途径——坐忘、心斋《大宗师》《人间世》
何谓真人?真人的特点,一是真人不用心智思虑谋划一切事情;二是真人与常人有异,睡觉无梦,醒来不忧;三是真人齐生死,忘是非;四是真人“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大宗师》) 何谓至人?庄子说:“至人无己”。(《逍遥游》)至人的特点是“大泽焚而不热,河汉冻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齐物论》)至人不受任何限制,乘云气,骑日月,游乎四海之外,“甘冥乎无何有之乡”。(《列御寇》)其根本的特点是“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达生》) 何谓圣人?庄子说:“圣人无名。”(《逍遥游》)圣人要“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天下》)“圣人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知北游》)其最根本的特点是“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道。”(《刻意》)
2、对老子道论的发展
自本自根,先天地生。 “有先天地生者耶?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犹其有物也,无已。” 无成无毁,无所不在。 “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齐物论》 道在蝼蚁、稗、瓦壁、屎溺

中国哲学概论

中国哲学概论

绪论
[问题讨论]科学文化与道德文化可以分出孰轻孰重
吗?西方文化包括哲学注重认识外部世界,中国传 统文化包括哲学更为关注认识人自身。我们能否据 此断定前者重要而后者可有可无呢?西方早在古希 腊时代,得尔福神庙的铭文就告诫人们:“认识你 自己!”至近代康德的批判哲学,才真正在这一领 域实现“哥白尼尼的革命”。卡西尔受康德哲学的 影响,提出认识自我是哲学的最高目标。中国传统 哲学主要是人学,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对待它?
第一编 大化论
二、理本论 1.“理”的涵义。《说文解字》:“治玉也。”治
玉必须因循乃至展现玉石本身的条理。物之纹理- 万物的结构形式和运行规律(形式偏于静,规律偏 于动)。 2.理的层级。一理——道、太极;分理——物各有 理。道宏大,理细密。 3.理的外延。事物之所以然(自然界的物理),事 物之所当然(人类社会的伦理)。程颐等的观念。
第一编 大化论
三、本根用大。
按照《大乘起信论》,所谓用大是指真如能
生一切世间或出世间善因果,普度众生。 (大主要取优胜义) “用大”是就其活动过程中功用的卓越性而 言。《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一即是道。万事万 物,得道而生;循道而兴。

第一编 大化论
三、乾与坤
1.宇宙学意义上的乾坤。乾即天,通常指促
使自然变化发展的势用。坤即地,通常指自 然界的成形成物的势用。乾阳坤阴、乾辟坤 翕;乾易坤简;乾动坤静。 2.人类学意义上的乾坤。乾男坤女,乾父坤 母。乾健坤顺;乾刚坤柔。 3.人类与宇宙律动的应和。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绪论
3.反身叩问的必需。

中国哲学概论尔雅答案2020

中国哲学概论尔雅答案2020

中国哲学概论尔雅答案2020《中国哲学概论》是台湾地区对中国哲学长期研究的四位教授,首次集体合作所撰成的一书,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哲学中形上学、逻辑与知识论、伦理学、美学与政治哲学向度的精作。

《中国哲学概论》是台湾地区四位有着对中国哲学长期研究的教授,首次集体合作所撰成的《中国哲学概论》一书,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哲学中形上学、逻辑与知识论、伦理学、美学与政治哲学向度的精作。

各章节脉络均有内在理路的密切联系,前后融贯。

对中国哲学的五大课题,以殊途同归的路径,本天道立人道为主轴,诠解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实自性、存在及意义的根源、自我与他者互为际性脉动精彩而多样的价值生活。

作者在书中不仅绍述了中国哲学的特质、意义和价值,还关切了中国哲学未来去向的展望。

《中国哲学概论》为想认识中国哲学的读者提供了极佳的参考。

曾春海,履历:辅仁大学哲学博士。

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中国哲学学会常任理事。

著作:《易经哲学原理》、《两汉魏晋哲学史》、《朱熹哲学论丛》、《儒家的淑世哲学》、《易经哲学的宇宙与人生》、《朱熹易学析论》、《王船山周易阐微》、《竹林玄学的典范——嵇康》等。

叶海烟,履历:辅仁大学哲学博士,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

东吴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长荣大学哲学与宗教系教授,台湾哲学学会理事长。

著作:《庄子宇宙论试探》、《庄子的生命哲学》、《现代生活哲学》、《老庄哲学新论》、《人文与哲学的对话》、《中国哲学的伦理观》、《道德、理性与人文的向度》等。

尤煌杰,学历:辅仁大学哲学博士。

现职:辅仁大学哲学系皴、辅仁大学研究发展处研发长。

著作:《哲学概论》、《哲学入门》、《中国文化概论》、《西洋哲学史》、《美学》等。

李贤中,学历:辅仁大学哲学博士。

现职:东吴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学会理事、台湾哲学学会秘书长。

著作:《先秦名家名实思想探析》、《哲学概论》、《墨学——理论与方法》等。

中国古代哲学概论

中国古代哲学概论

中国古代哲学概论首先,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思想多元,出现了诸多哲学学派和思想家。

其中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学、道教、墨家、法家和名家等。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学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

儒家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强调孝悌忠信等伦理道德观念,主张君主有责任为人民谋福祉。

代表性的儒家思想家有孔子、孟子。

道教是中国古代独特而丰富的宗教和哲学体系,其主要思想是以道为中心,追求自然、柔和、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

道教强调个体的修炼和自我觉悟,主张放弃欲望、追求心灵的平静和自由。

道教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墨家注重实用主义和公平正义的原则,提倡以兼爱为核心的无差别亲人之道,反对阶级剥削和战争。

墨子号称“兼爱非攻”的思想,以兼愛主義為核心,主张以兼爱、非攻的道德来实现和谐社会。

法家是中国古代另一重要哲学学派,主张法治和严密的法律制度来维持社会秩序,强调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执行。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名家则侧重批判和辩论,主张言辞的艺术和技巧,追求辩证的思维和逻辑推理。

名家注重辩论的演讲和外交智谋,倡导战国时期的政治辩论,代表人物有荀子、公孙龙等。

以上学派和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中曾经交相辉映,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丰富传统。

在这些学派和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哲学具有重视伦理道德、强调和谐共存、尊重自然、追求自由平静等特点。

这些思想和理念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哲学概论读后感

中国哲学概论读后感

中国哲学概论读后感《中国哲学概论》一书是对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一次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哲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谈谈对中国哲学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中国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纷呈,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各种思想流派相继兴起。

他们对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和思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哲学传统。

其中,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读《中国哲学概论》的过程中,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儒家强调人伦道德、仁爱之道,提倡“仁者爱人”,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的思想理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后世的政治、伦理观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另外,道家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山大,而道家的思想则提醒我们要学会放下执念,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这种思想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此外,墨家的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尚同”,主张以爱国主义和和平主义为核心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

在当今社会,墨家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追求和平与协调,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通过阅读《中国哲学概论》,我不仅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中国哲学强调人伦道德、顺应自然、追求和谐与平和,这些思想理念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同时,中国哲学也为世界哲学史提供了独特的贡献,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精品PPT课件----中国哲学概论-道家哲学共24页

精品PPT课件----中国哲学概论-道家哲学共24页
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精品PPT课件----中国哲学概论-道家 哲学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概论旨在探讨中国哲学的潜在系统,涵盖其原理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及目标方法。首先,肯定中国哲学的存在是基于人的信仰天赋,且先哲一直对宇宙和人生持有整体、终极的关切。建设中国哲学原理不仅是文化传承、中西对话和道德重建的必需,也面临诸多困难,如缺少系统严密的论述。然而,学界前辈的开拓为这一工程奠定了基础。中国哲学主要是人学,反身叩问、切身体认是把握其关键。建设目标在于发掘潜在系统,选择尺度立足本土、回溯历史,同时面向世界、放眼未来。方法上注重儒、道、释兼顾,中西互参,借鉴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等。此外,大化论阐述了中国哲学关于宇宙人生的本根和演化历程的观念,其中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具有自本自根、无始无终等特点,是理解中国哲学的重要一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