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羟基化法生产邻苯二酚现现状
中国间苯二酚行业生产工艺、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展望

中国间苯二酚行业生产工艺、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展望一、间苯二酚行业生产工艺流程间苯二酚俗称雷锁辛,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医疗、染料等多个行业中。
间苯二酚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反应是使用间苯二胺与水在反应池中水解,然后使用萃取工艺进行萃取得到水相和萃取相。
水相经过蒸发处理得到铵盐;萃取相经过萃取后得到萃取剂和粗品间苯二酚,接着使用精制工艺得到间苯二酚。
间苯二酚生产工艺流程二、间苯二酚行业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间苯二酚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增长态势,2017年中国间苯二酚市场规模约为7.73亿元,2022年国间苯二酚市场规模增长至约18.67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9.3%。
2017-2022年中国间苯二酚市场规模及增速2、供需情况2017-2022年,我国间苯二酚行业产量从2.75万吨增长至4.63万吨,CAGR为10.98%;间苯二酚需求量从2.4万吨增长至3.99万吨,CAGR为10.7%。
进出口方面,我国间苯二酚产品进出口数量较少,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累计进口间苯二酚0.24万吨,同比下滑33.33%,出口数量也下降至0.88万吨,同比下滑27.27%。
2017-2022年中国间苯二酚行业供需情况3、价格总体来看,我国间苯二酚市场销售均价呈现出波动增长趋势,2022年我国间苯二酚市场均价约为4.68万元/吨,较2017年增加1.46万元/吨,预计2023年我国间苯二酚市场均价将增长至约4.88万元/吨。
2017-2023年中国间苯二酚市场均价走势图4、下游结构间苯二酚作为重要的有机物中间体,下游涉及到橡胶、塑料、医药、农药、燃料等多个领域。
国内间苯二酚消费最大的消费领域为橡胶加工、木材粘合剂,两大领域合计占比在70%以上。
近年来,随着国内产能逐渐释放,间苯二酚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改变,在医药、农药等领域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间苯二酚行业下游需求分布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间苯二酚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三、间苯二酚行业竞争格局国内间苯二酚生产企业相对集中,浙江鸿盛以55%的市场占有率排在首位,乌海时联产能投产后产能位居行业第二位。
间苯二酚生产工艺

间苯二酚生产工艺
间苯二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染料、农药、光起动剂等领域的重要有机化工产品,下面将介绍间苯二酚的生产工艺。
首先,间苯二酚的生产通常分为两个步骤:副产物苯酚的氧化和苯酚的重氮化/脱氮/重碱法。
副产物苯酚的氧化:将苯酚溶解在硫酸中,并加入适量的硝酸和亚硝酸钠作为氧化剂。
在反应过程中,苯酚被氧化为间苯二酚。
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摄氏度,时间为1-2小时。
反
应结束后,通过中和剂将反应液中的酸中和,然后经过分离、洗涤等工艺步骤,得到间苯二酚的浓缩溶液。
苯酚的重氮化/脱氮/重碱法:首先,将苯酚加入硝化酸和硫酸
中反应,形成苯酚硝化物。
然后可以通过脱氮和碱的作用,将苯酚硝化物转化为间苯二酚。
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摄氏度,时间为0.5-1小时。
反应后,通过分离、洗涤等工艺步骤,得到间苯二酚的溶液。
以上是间苯二酚的两种常见生产工艺,这两种方法各具特点,可以根据生产规模和工艺要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确保反应的高效进行,同时进行必要的分离、洗涤等工艺步骤,以提高产物纯度。
总结起来,间苯二酚的生产工艺包括副产物苯酚的氧化和苯酚的重氮化/脱氮/重碱法。
这两种方法都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将
苯酚转化为间苯二酚。
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进行必要的工艺处理,以获得高产率和纯度的间苯二酚产品。
2024年对枯基苯酚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对枯基苯酚市场分析现状1. 概述枯基苯酚(C6H5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对枯基苯酚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2. 市场规模枯基苯酚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从2015年到2020年,全球枯基苯酚市场每年平均增长率为5%左右。
目前,全球枯基苯酚市场的价值已超过10亿美元。
3. 市场动态3.1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增加,枯基苯酚生产技术逐渐改进。
传统的生产方法使用煤钠法,但这种方法在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方面存在问题。
近年来,新型生产技术如催化裂化法和氧化法逐渐应用于枯基苯酚生产中,这些技术更加环保且能耗更低。
3.2 市场需求枯基苯酚作为有机合成的原料,在医药、化工、染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枯基苯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国家,例如中国、印度和巴西,枯基苯酚市场的需求增长非常迅速。
3.3 市场竞争枯基苯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内存在着许多主要企业,包括化工巨头如拜耳、巴斯夫和道康宁。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和市场渠道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此外,进口和出口贸易也是枯基苯酚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4. 市场前景4.1 市场机遇尽管枯基苯酚市场存在一些挑战,例如环境问题和价格波动,但该市场仍然存在巨大的机遇。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枯基苯酚作为一种环保原料,在替代有害化学品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4.2 发展趋势未来,枯基苯酚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新型生产技术将继续出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产业整合:大型化工企业将通过并购和合作来提高市场份额。
•区域增长:亚太地区将成为枯基苯酚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力。
•绿色发展:环保要求将促使企业采用更环保的生产和加工方法。
5. 总结枯基苯酚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的生产现状及预测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的生产现状及预测3.1 国外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生产现状及预测…3.2 中国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生产现状及预测3.2.1 中国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的发展中国在70年代后期开始批量生产对叔丁基邻苯二酚产品,但是很长一段时期,在生产工艺上没有很大的进展,无论是工艺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及产品质量都远不能满足现有市场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石油化工、高分子合成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叔丁基邻苯二酚产品的使用范围不断拓宽,用量增大,对产品质量要求高。
科研院所和相关厂家开始积极研制开发生产对叔丁基邻苯二酚产品新的工艺方法,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满足国内对产品的各种需要。
2001年之前,中国仅少数厂家生产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年产量约为100吨。
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方面是受制于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在于其原料邻苯二酚量少价昂。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原料邻苯二酚的国产化,制约其发展的阻碍因素得到解决,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的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2001-2012年,中国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的生产厂家和生产能力都增长很快。
国内最早生产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的企业为江苏省无锡市正茂化工厂、无锡市化工助剂厂、山东省微山县化工厂等,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苏发展成为中国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生产企业最多,生产能力最集中的省份。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的有江苏太湖化工实业公司,该公司在国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支持下,开发的对叔丁基邻苯二酚早在1997年就已经通过鉴定,产品经过上海石化、兰州石化和北京燕山石化等全国多家企业使用,产品有从固体到液体的3种系列规格目前国内叔丁基邻苯二酚的生产企业有十家左右,中国现有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生产企业存在规模小,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其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跟国外先进企业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国内所需的叔丁基邻苯二酚部分还需要从国外进口。
2007~2012年中国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生产能力、产量、开工率统计见下表所统计。
表3.1 2007~2012年中国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生产能力、产量、开工率统计表单位:吨/年年份生产能力产量开工率产能年增长率产量年增长率图3.1 2007~2012年中国对叔丁基邻苯二酚产能、产量变化图3.2.2 中国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生产现状表3.2 中国对叔丁基邻苯二酚主要生产厂家及产能统计单位:吨/年序号厂家名称生产能力备注1 江苏太湖实业有限公司1500 华东最大,有出口10 山东省微山县化工厂100 实际月供应能力5吨左右合计49003.2.3 中国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生产预测由于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生产工艺过程有中和水洗催化剂过程,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在当前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下,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生产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2,4-二氯苯酚的生产现状与生产分析预测

2,4-二氯苯酚的生产现状与生产分析预测3.1 2,4-二氯苯酚生产现状分析3.1.1 我国2,4-二氯苯酚生产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为配套生产2,4-二氯苯氧乙酸(2,4-D)及2,4-滴丁酯而开始对2,4-二氯苯酚进行合成工艺研究,并陆续在当时的山东农药厂、大连九七一九工厂、沈阳农药厂、沈阳新生化工厂、北京农药一厂、上海东风农药厂、吉林磐石农药厂、黑龙江佳术斯化工厂建成生产装置,主要采用苯酚直接氯化法合成含量90%左右的2,4-二氯苯酚。
20世纪90年代,国内对2,4-二氯苯酚下游产品开发力度加大,特别是防霉剂TCS和农药噁草酮在我国开发成功,给我国2,4-二氯苯酚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
另外,国内又开发成功2,4-二氯苯氧丙酸,2 ,4-二氯苯氧丁酸等生产工艺,并在安徽实现工业化,基本上使用苯酚直接氯化法生产的含量90%左右的2,4-二氯苯酚作原料。
国内使用苯酚直接氯化法生产的2,4-二氯苯酚总产能在6500吨,年产量在4100吨左右。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掀起了粉锈宁生产的热潮,一段时间以来对氯苯酚供不应求。
但国内生产对氯苯酚的副产物邻氯苯酚找不到出路,青岛胶南化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开发了邻氯苯酚选择氯化法合成2,4-二氯苯酚新工艺,主要生产含量95%左右的2,4-二氯苯酚。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驱虫药硫双二氯酚、防霉剂TCS、农药除草醚及外贸出口对2,4-二氯苯酚的要求,青岛天元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青岛胶南化工厂)、江苏建湖有机化工厂、金坛市华东化工研究所充分利用生产苯酚系列氯代物的资源的技术优势,将生产邻氯苯酚过程中的副产物——混合酚进行氯化,制取含量95%左右的2,4-二氯苯酚,分别建成了年产500吨、200吨和600吨的生产装置。
1996年,青岛天元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又开发成功了对氯苯酚催化氯化法一步合成高纯度2,4-二氯苯酚的生产工艺,使2,4-二氯苯酚直接合成纯度达到98.5%,(小试纯度在99%以上),并建成了200吨/年生产装置,结束了国内高纯度2,4-二氯苯酚一直依赖进口的历史。
间苯二酚行业市场现状、产能及技术壁垒分析

间苯二酚行业市场现状、产能及技术壁垒分析——间苯二酚主要用于增粘树脂、木材粘合剂、紫外线吸收剂以及医药、农药和染料等,各占53%、18%、11%及18%。
间苯二酚下游应用资料来源:wind,立鼎产业研究中心间苯二酚在2017 年出现了显著的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快速上涨,由2017年3 月年初的5.4 万元快速攀升到2018 年6月的11.6 万元,涨幅超过100%,成为化工中间体业务利润激增的主要动力。
间苯二酚价格走势资料来源:wind,立鼎产业研究中心间苯二酚目前全球主要生产企业及其产能资料来源:公开资料,立鼎产业研究中心目前全球间苯二酚主要市场份额由浙江龙盛、日本住友所占据。
全球间苯二酚市场格局资料来源:公开资料,立鼎产业研究中心间苯二酚价格快速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美国Indspec公司在2017年3月底宣布,其位于宾夕法尼亚的间苯二酚生产基地将在2017年7月31日前完全退出生产。
作为曾经全球最大的间苯二酚生产企业,该公司的退出直接打破了间苯二酚的供需平衡,引发价格飙涨。
间苯二酚生产技术发展历程资料来源:立鼎产业研究中心间苯二酚生产工艺资料来源:公开资料,立鼎产业研究中心通过对间苯二酚生产技术发展历程的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本质原因是间苯二酚生产工艺的极强竞争力和其较高的进入门槛,而这正是间苯二酚能够保持高盈利能力的持续性所在。
老工艺技术落后,被迫淘汰:在美国Indspec公司的关停声明中,其指明与龙盛的先进工艺相比,Indspec公司缺乏竞争力,是关停的主要原因。
我国(立鼎产业研究网,)浙江龙盛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很高:龙盛先进的间苯二酚生产工艺以间苯二胺为核心原料,而龙盛同时是国内间苯二胺的最大生产企业,在行业内具有支配地位。
技术难度较大:间苯二胺水解生成间苯二酚流程简单,但是对于副反应控制以及水循环控制具有较高的要求,我国浙江龙盛公司曾耗费数年时间进行多次优化。
-全文完-。
24-二氯苯酚的生产现状与生产分析预测

24-二氯苯酚的生产现状与生产分析预测详细描述
一、2,4-二氯苯酚的起源及用处
2,4-二氯苯酚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中间体,源自1938年由德国科学家F. Kuelz在实验室中首次合成得到。
2,4-二氯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在农业、医药、军工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代表有硫酸铝、抗病毒、有毒植物药剂等。
而且,2,4-二氯苯酚也是一种重要的染料中间体,
用于制备咔唑染料、金属离子染料等。
二、2,4-二氯苯酚的生产现状
2,4-二氯苯酚目前广泛用于农药、染料中间体的合成,它是一种重要
的经济化工原料。
2,4-二氯苯酚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是酯
交换反应、去氧胺酸反应、硝酸甘油反应等,是当前生产中最常用的合成
方法。
2,4-二氯苯酚在国内外市场的供需状况比较稳定,在2023~2023年期间,其全球产量稳步增长。
目前,2,4-二氯苯酚的主要市场在北美、中国、日本、欧洲及东南亚等地区,其中主要的生产企业集中在中国和日本等国
家/地区。
分析间氨基苯酚及间苯二酚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分析间氨基苯酚及间苯二酚合成工艺研究进展摘要:间氨基苯酚在医药、燃料以及农药等相关领域当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如今,随着我国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间氨基苯酚复合材料市场也在进一步完善当中。
我国对于间氨基苯酚的合成主要采用硝基苯磺化还原碱熔工艺,但该工艺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对间氨基苯酚的合成工艺进行完善和改进,在综合相关文献后提出了具体的间苯二酚合成工艺。
本文针对间氨基苯酚及间苯二酚合成工艺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情况,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间氨基苯酚;间苯二酚;合成工艺;研究进展间氨基苯酚的化学结构为本分和氨基以及羟基相连,其分子量为109.12.较纯间氨基苯酚主要呈现白色或者浅黄色,属于片状固体,在冷水下难以进行溶解,而在热水中具有着较大的溶解度,同时还容易溶于乙醇和乙醚。
由于该物质具有羟基和氨基,因此不仅有氧化性,同时还具有还原性。
当间氨基苯酚在空气中长时间暴露后或者受到光照,将会导致该物质出现氧化,颜色变黑。
目前,对于间氨基苯酚的合成工艺已有多种研究成果,在过去由于相关工艺水平比较落后,在具体合成过程中使用强酸硫酸等,导致容易出现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引发相关的爆炸或火灾事件等。
而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间氨基苯酚的合成工艺也在不断完善,而通过对比各项生产工艺,间苯二酚催化氨解是一种十分优良的工艺手段,本文主要对其展开研究。
1.间氨基苯酚的主要用途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苯胺和萘胺是经常使用的芳胺,而间氨基苯酚则是苯胺当中的一种,具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而且增长趋势十分迅速,具体在医药、农药以及燃料等相关行业当中进行应用。
首先,在医药行业,过去间氨基苯酚主要用来合成氨基水杨酸钠及对氨基水杨酸钙,而在近些年来,其可以在其他药物合成方面进行应用,具体包括N-甲基化、季铵化等。
而在农药行业,间氨基苯酚可以用于生产甜菜宁和甜菜安的相关合成原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生产现状邻苯二酚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香料、染料、感光材料及橡胶等行业。
是国内十分紧缺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年进口量接近4000t邻苯二酚的合成工艺很多,曾经或正在工业生产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①邻二氯法,该法工艺流程长、设备腐蚀严重、收率低、“三废”量大且生产成本高,仅有极少数企业采用该法小规模生产。
②邻氯苯酚法,邻氯苯酚在硫酸铜和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存在下碱熔、中和、分离得到邻苯二酚。
该法工艺流程长、设备腐蚀严重、原料及中间产物毒性较大,需要较好的劳动保护,收率比邻二氯苯法略高,废水、废渣量大,需处理,产品质量较差,但生产成本较低,国内以前有小企业采用该法生产做农药用。
③苯酚羟基化法,苯酚用过氧化氢在苯环上直接进行羟基化,同时生成邻、对位苯二酚。
该反应过程“三废”极少,副产对苯二酚量可以调节,适用于连续化大规模生产。
技术难度较大,尽管目前国内已经成功开发此技术,但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邻苯二酚生产企业有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及意大利埃尼(布列希玛)公司,且均采用苯酚羟基化法,总生产能力约为3.3 万t/a ,其中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为1.9 万t/a(其中有6000t/a 装置在美国);日本宇部兴产公司8000t/a ;意大利埃尼公司6000 t/a 。
年总产量约为2.8 万t 。
我国邻苯二酚工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多年来生产能力一直徘徊在数百吨,产量甚微,需求主要依赖进口,国外3 家公司均不对外转让技术,我国进口其产品也带有“指定用途、限量供应”的苛刻条件,严重影响了我国及其下游产品的发展。
为了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局面,“八五”末原化工部将“邻苯二酚技术改造”作为重点攻关课题下达给有关科研院所,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内多家科研单位成功开发了苯酚羟基化法制备邻苯二酚的工业生产技术,成功建设多套邻苯二酚生产装置,并为建设万吨级工业装置提供了技术基础。
随着苯酚羟基化技术开发成功,近年来邻苯二酚工业发展迅速。
连云港三吉利化学工业公司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原化工部第六设计院、原化工部科研总院等20 余家进行全方位合作,已试生产成功,2000 年生产能力达到1400t/a ,产品外观及内在质量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南开大学和江苏神农化工集团铜山精细化工总厂共建的600t/a 装置也顺利投产;南京化工大学自行开发的苯酚羟基化法生产邻苯二酚技术,在山东苍山化工总厂新建1000t/a 装置。
2001年我国总生产能力约为3000t/a ,后2 套装置正在试车与调试阶段,目前仅连云港三吉利公司正常开车,但是由于受到国外低价产品的冲击,2001 年举步维艰,2002年初停产相当长时间,而另外2 家因为多种原因尚未有商品问世,其中1 家企业因为无法偿还巨额债务,更是面临破产。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邻苯二酚的生产技术与原材料消耗还有相当差距。
4 A" G+ P* J6 x2 W& C' \&由于我国以前没有邻苯二酚装置,需求主要依赖进口,其中主要进口法国和日本的产品,近年来进口量高达3000-4000t/a 。
随着我国邻苯二酚商品的问世,国外为了继续和长期垄断市场,2001 年邻苯二酚进口价格猛然下降,下降到原价格的40%左右,到岸价为2.1 万-2.2 万元/t 。
由于国外产品价格低、质量好,因此国内大量进口国外产品,2001 年以来进口量远远超过前几年,我国1999-2003 年邻苯二酚的进口量分别为:1169t 、2581t 、3981t 、4777t 、3866t 。
进口产品主要来自法国和意大利,数量快速增加。
2002 年进口量和进口单价分别为4777t 和2157 美元/t ,进口量同比增加20%,进口单价同比下降4.3%。
对我国邻苯二酚工业产生巨大冲击,目前连云港三吉利公司的邻苯二酚因为销售困难被迫停产,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2001年9 月连云港三吉利公司正式起诉欧盟反倾销,国家产业损害调查局正在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2 年原外经贸部公布了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邻苯二酚反倾销调查的初裁决定,并决定对被调查产品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首例反倾销案,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把欧盟作为整体市场的反倾销诉讼案,该案的成功在一定程度给我国邻苯二酚工业提供较好发展机会。
因此2003年进口量和进口单价分别为3866t 和2347美元,进口量同比减少19%,进口单价同比增加8.8%,当然价格上涨与原料苯酚价格上调有关,但是可以看出反倾销案的胜诉,对抑制进口还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2. 应用与市场邻苯二酚是重要的低毒高效新型农药氨基甲酯类农药克百威(呋喃丹)、残杀威、乙霉威的中间体,也是生产香兰素、胡椒醛等香料的原料,同时可用于制备对叔丁基邻苯二酚阻聚剂、抗氧剂,另外还用于制备染料、医药、感光材料、电镀材料、特种墨水、光稳定剂、防腐剂和促进剂等。
1 l9 j; A$ O- q& M#呋喃酚,是新型农药呋喃丹的中间体,我国呋喃酚市场供应长期紧张,刺激了我国呋喃酚的生产与开发,2002我国呋喃酚的生产能力约为4000 t/a ,主要生产厂家有江苏金龙集团公司、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沙隆达集团公司、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公司,湖南临湘氨基化学品厂等近10 家企业。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药工业正处于更新换代的时期,高毒的有机磷杀虫剂将逐步淘汰,近年来国家已经颁布禁止使用部分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而且今后禁用力度还将加大,因此氨基甲酸酯类等一批高效符合国情的农药品种将得到很大的发展,如克百威(呋喃丹)的一系列衍生产品。
呋喃酚的产量还将进一步大幅增加,其增加的数量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将会是国内邻苯二酚的产量、质量与价格等因素。
2002 年国内呋喃酚产量约为3600t 左右,需消耗邻苯二酚约6000t 。
: ^, [0 k6 h2 M/ S/ \' }残杀威,是非内吸性杀虫剂且具有熏蒸作用,药效与敌敌畏接近,但毒性极低,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家庭害虫和仓储害虫防治药剂中优良品种之一,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已经开始生产,主要生产厂家有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临湘氨基化学品厂,而且目前国内有报道,尚有数家企业计划建设残杀威装置,因此发展前景比较看好,2002 年我国残杀威产量约为1000t/a ,需消耗邻苯二酚约640t 。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广泛用作聚苯乙烯、聚丁二烯的阻聚剂,其他聚合物、油剂等的抗氧剂及有机化合物的光稳定剂等。
我国仅少数厂家生产,产量约为100t/a ,消牦邻苯二酚的量很少,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以前原料邻苯二酚量少价昂等,随着邻苯二酚的国产化,将来还将有一定的发展:, ?% |3 T2 _/ e香兰素,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香兰素生产国和出口国,目前总生产能力约为1 万t/a 以上,2002 年出口量约为3800t ,主要生产厂家有吉化公司助剂厂、上海新华香料厂、嘉兴中华化工总厂、浙** 海精细化工公司等10 余家企业,其中许多工厂采用邻硝基氯苯为原料生产,工艺步骤冗长,收率低。
随着邻苯二酚生产的发展,香兰素生产工艺将逐步采用新的邻苯二酚合成工艺。
目前上海新华香料厂及吉化公司助剂厂已采用该法生产,年消耗邻苯二酚约1000t 。
今后邻苯二酚法合成香兰素还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胡椒醛是传统产品,90 年代初年产量约为500t ,由于受到国内外应用市场波动的影响,90 年代中后期产量呈下降的趋势,近年来产品出口形势有所好转,2002 年约为1000t ,消耗邻苯二酚约350t 左右。
由于胡椒醛国内消费量很少,主要供应出口,因此今后胡椒醛消耗邻苯二酚增长要看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
在染料、医药、电镀材料、照相显影剂等其它方面用量不大,目前年消耗量约为100t 。
# J# H( L+ X1 s( @ I" D3.发展建议# `/ q# H7 W; h& {3 @4 f.目前国内邻苯二酚工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正确面对与分析局势,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其中关键。
笔者认为我国邻苯二酚工业竞争的不利因素和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R' }. |4 x/ O; m不利因素,一是苯酚羟基化法合成邻苯二酚技术难度比较大,反应控制要求苛刻,我国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开发,而且在试产过程中,难免会走一些弯路,因此整个工业装置投资远远超过国外在技术成熟情况下建设的装置的费用,从起步阶段就背上沉重的负担,是导致我国产品生产成本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是装置规模比较小,没有规模效益,如目前占据国内主要市场的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在西欧的装置能力达到1.3 万t/a ,几乎是我国现有装置的10 倍。
三是国外邻苯二酚装置一般配套有自己的下游产品,可以增加装置竞争力,向下游产品寻求更高的附加值,在中国就有其下游配套产品,如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在中国合资企业——无锡玉石精细化工公司主要采用邻苯二酚生产愈创木酚,供给其另一合资企业浙** 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香兰素,即使国内产品比其价格略低,为了保护自己公司的利益,也不可能使用国内企业的产品。
四是国外公司为了达到长期占有中国市场的目的,扼杀年轻的中国邻苯二酚工业,可能会采取微利、甚至无利的价格进行竞争。
尽管我国邻苯二酚发展初期便遭受冲击,但要看到我国邻苯二酚工业的发展还是具有很多优势:一是我国经过长期科研开发,研究出的苯酚羟基化法合成邻苯二酚技术在工业化和经济角度多方面考虑是非常成功的,产品外观与内在质量都可以与国外产品相抗衡,不考虑前期技术开发投入较大的因素,现在再建设装置,生产成本完全可以与国外产品一争高下。
二是我国邻苯二酚下游产品生产与市场潜力巨大,为我国邻苯二酚工业发展提供巨大成长空间。
三是随着中国加入WTO,政府将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帮助和指导企业发展,如反倾销案初步胜诉,将较大的促进国内的邻苯二酚工业的发展。
! E1 T+ k1 K5由此可见,尽管目前国内邻苯二酚受冲击举步维艰,但是只有发展才是摆脱困境的最好的方法。
针对国内局势,对我国邻苯二酚工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2 M5 n' T2 P0 d7 o) y( L,(1) 建设规模化装置。
我国邻苯二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发展光明,因此有条件的企业或正在生产的企业走联合兼并的道路,依托国内大型企业,装置规模应在5000t/a 以上,依托规模和大企业,增加竞争力,最好能配套生产其下游产品,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生产局面,规避投资风险,向合理配套中寻求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的道路。
- L# N# `0 d$(2) 加快邻苯二酚下游产品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