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发展史
地理学发展简史

地理学发展简史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和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地图制作到现代的地球科学,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向您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地理学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等文明都有自己的地理学传统。
例如,埃及人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巴比伦人记录了天文和地理观测数据,中国人创造了风水学等传统。
古代地理学主要关注地形、气候和资源等方面,为农业、贸易和军事活动提供了基础信息。
2. 古希腊地理学古希腊是地理学的重要发源地。
在古希腊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如赫罗多图斯、托勒密和埃拉托斯特尼。
赫罗多图斯的《地理》是古代地理学的里程碑之一,他绘制了世界地图,并描述了许多地理特征。
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则成为了中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基础。
3. 中世纪地理学在中世纪,地理学的发展受到了宗教和探险的影响。
基督教的传播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许多地理学家开始研究未知的地区。
马可·波罗的东方旅行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美洲发现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地理学成为探险家们的必备知识。
同时,地图制作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地图的精确度和详细程度得到了提高。
4. 近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与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密不可分。
18世纪的启蒙时代,地理学家开始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地球表面的现象。
亚历山大·冯·洪堡被认为是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并进行了大量的地理调查和测量工作。
此外,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如地貌学、气候学和生态学等也逐渐形成。
5. 现代地理学20世纪以来,地理学经历了快速发展。
地球科学的兴起促进了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生物学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使得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便捷。
此外,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地理学家开始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看地图学历史:春秋战国各阶段地图

看地图学历史:春秋战国各阶段地图《管⼦》有《地图》篇。
开篇就写道:“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
”地图记录的信息,包括⼭川、地貌、植被、道路、聚落、⽥地等等。
⽽地图绝不仅仅⽤于军事。
《周礼》告诉我们,地图也直接服务于⾏政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疆域变幻⽆常,将当时的地图资料和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对后来的学史⼈意义重⼤。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是中国历史上⼀个过渡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贵族政治不断⾛向⽡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建⽴起来,过去和贵族政治相关的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礼乐制、井⽥制都⾛向了崩溃。
⽽根据局势的变化,⼜将分为春秋(前771—前453)和战国(前453—前221)两个阶段。
本⽂通过地图的变化来介绍春秋战国局势的演变。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标志着春秋时代开始。
在这个时代,周王的权威下降,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当时全国有⼤⼤⼩⼩诸侯国数不胜数。
中原的郑、卫、宋、陈、鲁等陷⼊了混战之中。
由于周王的体系崩溃,周边的民族开始⼊侵。
西边的戎族占据关中许多地⽅,秦国与之不断⽃争;北⽅有孤⽵、北狄等⼊侵,⽽南⽅的楚国早已称王,不承认周王的统治,并且不断⼊侵“汉阳诸姬”,也就是江汉之间的分封国。
为了抵御蛮夷⼊侵,齐国经过管仲改⾰后,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进⾏称霸活动。
另外晋国也不断兼并附近诸侯,⾛向强⼤。
春秋初期的局势地图齐国称霸之后,春秋进⼊了晋楚南北对峙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晋⽂公带领晋国强⼤了起来,⽽楚国也在楚成王、楚庄王等的带领下⾛向了强⼤,将势⼒范围发展到了黄河流域。
双⽅围绕黄河⼀线的郑、宋等发动了⼏次⼤规模的战争,但是总体上势均⼒敌。
除了两超之外,该时期还有齐、秦量⼤强国,他们虽然⽆⼒争霸,但是却在暗中积蓄⼒量,兼并周边的国家。
秦国秦穆公的带领下基本统⼀了关中平原,⽽齐国则灭莱国等,基本统⼀⼭东半岛北部。
春秋中期的局势地图春秋后期,局势发⽣了转变。
晋楚长期对峙,加剧了国内⽭盾。
历史上的中国:中国疆域的变迁

历史上的中国:中国疆域的变迁序言:中国的历史、疆域与历史地图“疆域”与“领土”了解历代疆域变迁与学习历史的关系秋海棠与雄鸡疆域变迁和历史地图历史地图的编制:裴秀、杜预、贾耽和税安礼清代杨守敬集古代地图研究之大成中国历史地图的里程碑——《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的来历和变化中国古代疆域的类型1.走向统一国家的漫长历程:先秦从部落联盟到王朝——三皂五帝到夏盘庚迁殷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的疆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序言:中国的历史、疆域与历史地图“疆域”与“领土”了解历代疆域变迁与学习历史的关系秋海棠与雄鸡疆域变迁和历史地图历史地图的编制:裴秀、杜预、贾耽和税安礼清代杨守敬集古代地图研究之大成中国历史地图的里程碑——《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的来历和变化中国古代疆域的类型1.走向统一国家的漫长历程:先秦从部落联盟到王朝——三皂五帝到夏盘庚迁殷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的疆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弦高犒军和春秋战国诸侯兼并2.中原王朝疆域的扩大和稳定:秦汉时期第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建立郡县制的形成和巩固西汉初的困境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匈奴和其他边疆政权东汉的疆域边疆诸族的内迁和扩张3.长期的分裂与短暂的统一:三国至南北朝三国鼎立的形成乱世群雄的角逐:十六国的兴衰对峙中的稳定:北方的统一和再分裂北方的局部扩张的南方的退缩4.从大统一到大分裂:隋、唐、五代时期隋朝行政区域的扩大空前的开拓:唐朝前期的疆域强盛后的衰落:唐朝中期以后的疆域边疆政权的消长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5.分裂的延续和结束:宋、辽、金、元时期“黄袍加体”不再重演北宋和南宋的疆域辽、金和其他政权的疆域牧业民族一统天下:元帝国的建立6.退缩中的中原王朝:明时期奴尔干都司的设置和撤销北方和西北诸卫所的内迁南方和西南的退却对西藏主权的延续其他政权的疆域7.统一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清朝时期东北地区的统一从人关到平定台湾击败噶尔丹,蒙古归一统对西藏主权的确立天山南北路归入版图,极盛疆域最终形成帝国主义入侵使疆域变形侵夺中国领土最多的是沙皇俄国结语:统一的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统一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巩固了中国疆域落后腐败导致国土沦丧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显示全部信息。
雅思考试介绍ppt课件

IELTS Listening Test
听力测试评分细则 Score 1 2-3 4-9
10-16
17-24
Band Score 1 2 3 4 5
IELTS Listening Test
25-32
33-37 38-39ing Test
IELTS考试共分为四个部分:
听力(30mins+10mins ) 阅读(60mins)
写作(60mins)
口语(15mins) 每部分满分为9分,总分是四部分的平均分。阅读、听力 和总分可以有0.5分,写作和口试只有整数分。
Introduction to The IELTS Test
Section 2, Section 3 and Section 4。每
部分有10个题,共40个题。听力考试的录
音内容只播放一遍,时间为40分钟,其中
30分钟听录音、做题,10分钟誊写答案。
IELTS Listening Test
在听每一个部分前,您应先找出问题的位
置。在正式开始每部分前都会有大概10至 30秒的空白时间,您应该争取在这段时间 内了解和预测您将会需要注意的要点。当 对话或访问开始时,先细心注意例句,了 解回答测验的方法。
图表完成题(Chart/table completion)
短问答
(Short-answer question)
IELTS Listening Test
听力测试材料主要分为两类:社会生存类和培训 类。第一、二部分主要涉及社会生存,内容包括 问路、租房、订餐、订房、投诉、购物、购买保 险、选课、报警等,主要填写个人信息。第三、 四部分主要涉及培训生存,内容包括学校介绍、 课程介绍、图书馆使用指南、学校设施布局及使 用介绍、住宿安排、有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方 面知识介绍、培训介绍以及国外文化、科技知识 介绍等。
地理学发展简史

地理学发展简史(一)发表日期:2005-08-18 07:06:30古代地理学(19 世纪以前)一、古希腊地理学(一)最早的地理记述古希腊最早的地理记述出现于公元前13—前12 世纪的荷马史诗中,荷马被推崇为希腊地理学的祖师。
所谓“荷马史诗"是指两部历史性长篇叙事诗:一部叫《伊利亚特》,它记述了公元前1280-前1180 年100 年间特洛伊城战役的一段情节;另一部叫《奥德赛》,它叙述了奥德赛在特洛伊城陷落以后回到家乡伊塔卡的艰险经历。
奥德赛被风暴吹离航线,在遥远地方漫游了20 年,经过了许多自然风光特异的神奇地。
两部史诗时间相差百年,但作者都叫荷马,是一人所作还是两人所作尚无从可考。
但不管怎样,“荷马史诗”堪称西方最早的地理记述了。
(二)地圆说公元前6 世纪,毕达哥拉斯制定了天体圆周运动的数学法则。
公元前5 世纪到前4 世纪,两位伟大的希腊哲学家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柏拉图(公元前428-前348 年)提出了“地球是圆的"概念,创立了“地球中心说”。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从自己的直观感觉出发一直认为地球是扁平的.但是作为哲学家的柏拉图却对此提出了否定。
柏拉图是位演绎推理大师,他主张地球上一切可以观察到的事物只不过是理念的拙劣的摹象,一切可以观察到的事物都是从完美的客体退化下来的,或处于退化过程之中.他认为对称的形式是完美的属性之一,人类居住的地球应该是用最完美的形式创造的,所以一定是球形。
亚里斯多德与柏拉图不同,他是从特殊到一般来进行推理,即采用归纳法来观察分析事物.他观察到很多事实证明地球是圆的,如: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的;当一个人向北走的时候各种星辰的地平高度就增加等等.他还认为,可居住性是对赤道距离的函数,即离赤道越近越炎热得难以居住.他预言有个南温带,认为利比亚人的黑皮肤是太阳晒的结果。
这些思想在地理界影响了许多年,几乎是到地理大发现之前人们一直是这样看待地球的.(三)地球周长测定亚里斯多德之后是被称为地理学之父的埃拉托色尼( ratosthenesofCyrene,约公元前273—前192 年)。
春秋战国简史(14幅地图)

春秋战国简史(14幅地图)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最精彩的一段时间,在这数百年间,诸侯群雄纷争、人才辈出、百家争鸣,展现出一幅幅激荡人心的画卷。
武王伐纣商朝末年,纣王帝辛拒纳谏言,税赋沉重,刑法残酷,穷兵黩武对外攻打东夷诸部,以至于天怒人怨,众叛亲离。
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8年在孟津大会八百诸侯,誓师伐纣,史称“孟津之誓”。
两年后,周武王率大军伐商,从孟津渡过黄河,向朝歌进军。
在牧野大战商王军队,商军倒戈溃败,纣王见大势已去,于鹿台自焚,商朝灭亡。
分封诸侯武王灭商后,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史称“西周”。
周武王封建诸侯,将同姓宗室和功臣分封各地,建诸侯国,借诸侯之力拱卫周王室。
另外,根据当时“灭国不绝祀”的原则,还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商旧地,以管理商朝遗民。
为监视武庚,防其造反,武王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被封殷都附近邶、鄘、卫三国,史称“三监”。
周公平叛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
武庚有复国野心,趁机拉拢三监,并联合部分东夷部落,起兵反叛,史称“三监之乱”或“武庚之乱”。
周公率军东征平叛,叛军大败,武庚死。
周公趁胜追击,经过三年征战,灭奄国、徐、蒲姑等方国,胜利班师。
犬戎灭西周西周后期,西北的犬戎逐渐强盛,而周王朝恰逢周幽王在位,昏庸无比,极度宠爱褒姒,为博美人一笑,玩出烽火戏诸侯闹剧。
而且废申后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申侯大怒,于公元前771年联合繒国和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
周幽王及太子伯服被杀,西周灭亡。
诸侯拥立宜臼为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史称“东周”。
春秋争霸东周时期,诸侯势力越来越强,周王室逐渐势微,无力控制天下诸侯。
诸侯为了增强实力,彼此之间不断攻伐,激烈争夺地盘及发展资源。
齐、晋、楚、秦、宋五国先后成为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城濮之战为争夺中原霸权,公元前632年,楚、晋两国在城濮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知识解析】地图中的世界史主题图集

地图中的世界主题图集
古阿拉伯人眼中的世界
名称:伊德里西世界地图 时间:约1154年制作
伊德里西(1100—1166)是12 世纪阿拉伯著名地理学家,他纠正
南 了托勒密关于印度洋是一个封闭的
海,里海是世界海洋的一个支湾的 错误说法。
《古兰经》规定,所有信徒都 要朝伊斯兰宗教圣地麦加朝拜。而 七至八世纪伊斯兰教迅速扩张时, 大多数转而信仰伊斯兰教的社会都 在圣地麦加的北方,南方成为“神 圣的方向”。因此,包括伊德里西 的地图在内,大多数穆斯林的世界 地图都以南为上。
地图中的世界
主题图集
地图中的世界主题图集
20世纪至今的世界地图
假如没有地图,我们会身处何 方?答案显而易见,自然是“迷 路”,不过,地图展现的不仅仅是 如何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 更展现出人类自身对周围广大物质 世界的认识及人类与世界的关系。
此图集通过若干幅不同时期的 世界地图,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人 们对世界的认知情况。
地球以一个小圆盘的形象出现,四周为一圈水所 环绕。这是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展示的第一次尝试。 当然,这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大地是平的。
地图中的世界主题图集
古罗马托勒密眼中的世界
名称:托勒密世界地图
时间:约公元120—150年绘制
这幅地图的作者是克劳狄乌斯·托勒密, 他大约于公元90年出生于埃及,是一位数学家 和天文学家。在被罗马帝国统治的亚历山大, 他完成了《地理学指南》这本著作,书中第一 卷收录了这幅地图。
地图中的世界主题图集
古朝鲜人眼中的世界
名称:疆理图 时间:约1402年绘制
朝鲜学者权近绘制的地图,叫作《混一疆 理历代国都之图》,一般简称为《疆理图》。 这是东亚现存最早的世界地图,比其他中国和 日本现存的世界地图都要早,是最早呈现李氏 王朝统治时期的朝鲜的地图,也是最早展示欧 洲的现存亚洲地图。最初的原稿没有留存下来, 但有三份副本传世,目前都在日本。
影响世界制图史的九张地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 一个 地理 及 导航工 具 。一直 以来 的神 学和 宗
教 学者 都认 为 ,地 球是在 公 元前 4 0 0 0 年 至公元 前8 0 0 0 年之 间产生 的 ,而威廉 ・ 史密斯 的地质 图 显 示 ,大 不 列 颠 岛 的 底 层 岩 石 像 一 个 多 层 蛋
集 ,有 1 0 0页 ,详 细 地描绘 了超过 7 5 0 0 英里 ( 约1 2 0 7 0 千米 )的道路
线路 。绘制者为约翰 ・ 奥格尔比 ( 1 6 0 0 ~ 1 6 7 6 ) ,他
是英国现代地图绘制以及地图地理 的奠基人之一。
9 . 威廉 ・ 史密斯地质 图
古 ,是 印尼东北 部岛 屿 ,古 时即以盛 产丁 香 、豆 蔻 、胡 椒 闻 名 。故被 早 期 印 度 、 中国和 阿拉伯商人称 为 香 料 群 岛 。 荷 兰 制 图 家 普 兰 休 斯 ( 1 5 5 2  ̄ 1 6 2 2 )绘制的摩鹿加群 岛地图 第一次 让航 海 者相 信 了 以墨卡托 投影 法 绘制 的地 图 。墨卡 托 投影 法是 荷兰地 图学 家墨 卡托于 1 5 6 9 年 创立 的 ,为地 图投影 方法 中影 响 最大 的 。后来 ,蜂 拥 而至 的欧 洲殖 民者 最 终摧毁 了该岛 的香 料生
划的 。
根据 唐 代贾 耽 《 海 内华 夷图 》 中 《 禹贡 》九 州 部分 所 绘 。贾耽 、沈 括 等人 所绘 的地 图 都继 承
T 8I 匿叠 ! 乙 旦
N 肌
燕 行… 榜
图学家之 一 ,布劳最
5 . 威 尼斯 鸟瞰图
大的成就是 1 6 6 2  ̄
产和贸 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发展史一、地图发展史.(1)地图学史是研究地图和地图学的产生、历史发展及其历史作用的地图学分支学科。
主要根据保存下来的地图作品、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对地图科学内容、编制技术与表现形式的发展过程,以及地图学理论方法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总结历史规律,促进现代地图学发展。
据苏联学者考证,早在1万年前即出现用线画与符号表示事物的原始地图。
现今保存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27世纪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和公元前25世纪巴比伦陶片地图。
中国已发现的最早地图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山王墓的“兆域图”。
《管子·地图篇》最早论述了地图对军事决策指挥的重要性。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3幅地图说明距今2100年前中国地图绘制已达到相当高水平。
古希腊著名天文、地理与地图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是最早的地图学著作,他还创造了地图投影方法并用普通圆锥投影绘制了世界地图。
中国著名地图学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是关于地图编制原理的精辟论述。
唐代贾耽、元代朱思本、明代罗洪先等历代地图学家都对中国地图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现今保存的1136年石刻《禹迹图》与《华夷图》也是重要的古代地图代表作。
世界著名地图学家墨卡托所创作的墨卡托投影至今仍为航海图、航空图与宇航图所采用。
17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以及罗盘仪与望远镜结合的测绘技术发展,欧洲各国普遍开展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加上探险、考察的大力加强,促进了专题制图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航空摄影的出现又使地形测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加速了各种专题制图的发展。
同时地图投影、地图概括、专题制图、综合制图的理论也逐步形成。
70年代遥感、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的引进,遥感制图与机助制图技术迅速发展,不到20年时间已从实验探索进入广泛应用。
新技术的引进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导致地图信息论、地图传输论、地图模型论、地图感受论与地图符号学等新理论的提出,不断充实和发展着地图学的理论体系。
地图学的发展经历了中世纪前的产生与兴起、17~19世纪的全面奠定基础和20世纪以后的不断飞跃等几个大的历史阶段。
地图学的产生与发展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并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
同时地图的内容也反映各阶段人类对周围环境认识的广度与深度。
(2)日常生活里形形色色的地图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地图最初肯定没有现在的这么花哨和全面,那么地图的发展历史怎样呢?地图经历了那些阶段才走到了今天的繁荣?现今的地图制作理论和技术发展又怎样呢?以后的发展趋势又如何?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请阅读本文.本文将从四个大的阶段讲解地图学发展简史:原始地图,古代地图,近代地图和现代地图.一、原始地图地图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今天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图1-5)。
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地图(图1-6),是制作在粘土陶片上的,绘有山脉,四个城镇和流入海洋的河道。
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从近代发现的太平洋海岛原始部落用木柱制作的海岛图,用柳条、贝壳编缀的海道图等,证明原始地图仅起确定位置,辨别方向的作用,可能都是些示意性的模型地图。
在中国,据《世本八种》记载,黄帝同蚩尤打仗,曾使用了表示“地形物象”的地图。
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夏朝的九鼎。
九鼎是当时统治权利的象征。
在九鼎上除了铸有各种图画外,还有表示山川的原始地图。
后来在《山海经》中,也有绘着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
在周代的《周礼》一书中,至少有15处提到有关的图籍,其中13处较明确地记述了地图。
专题图中有全国交通图(“司险掌九洲之图,以周知其川林山泽之阻,而达其道路”),这是世界上记述最早的交通图。
1954年江苏出土西周初期青铜器上的铸刻铭文,记载周分封诸候时使用到地图,谈及《成王、武王伐商图》与《东国图》。
这是迄今所知最早明确记载地图的可靠文字史料。
据史学家考证时间约在公元前1027年,河北平山和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文物,确凿的证明了我国记载古地图的历史事实。
在平山县发掘出公元前299年左右的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铜版《兆域图》,图上标明宫垣、坟墓所在地点、建筑物各部名称、大小、位置和诏书。
这是世界上现存发现最早的平面地图。
放马滩古墓群出土的公元前239年7幅秦王政八年木板图,反映战国晚期秦国属地邦县(天水到宝鸡一带)的政区、地形和经济,是世界上最早的实测木板图。
这些地图已有了比例尺和抽象符号的概念,说明了这些时期我国地图发展已开始从模型地图向平面地图过渡。
二、古代地图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地图成为军事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
《管子.地图篇》指出“凡宾主者,要先审之地图”,精辟阐述了地图的重要性。
《战国策·赵策》中记有“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候之地,五倍于秦”,表明当时的地图已具有按比例缩小的概念。
《战国策·燕策》中关于荆轲刺秦王,献督亢地图,“图穷而匕首见”的记述,说明秦代地图在政治上象征着国家领土及主权。
《史记》记载,萧何先入咸阳“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反映汉代很重视地图。
我国发现最早以实测为基础的古地图,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挖掘出的公元前168年的三幅帛地图: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
地形图内容包括自然要素(河流、山脉)和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道路),这和现代地图四大基本要素相似。
山体范围、谷地、山脉走向用合曲线表示,并以俯视和侧视相结合的方法表示峰丛,近似于现在的等高线法(图1—7)。
驻军图用黑、红、蓝三色彩绘,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彩色地图。
城邑图上标绘了城垣范围、城门堡、城墙上的楼阁、城区街道、宫殿建筑等。
用蓝色绘画城墙上的亭阁,红色双线表示街坊庭院,院内红色普染。
城区街道分出主要街道和次要街道两级,宽窄不同。
宫殿、城堡等建筑物均绘以象形符号,同现代城市图比较,在形式上几乎是一样的。
该图是迄今我国现存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的城市地图。
马王堆汉墓地图充分反映了我国彩墨绘制地图的工艺水平,是世界史上罕见的一大发现。
对古代地图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希腊著名数学、天文、地图学家托勒密(公元87~150年)和中国晋代杰出地图学家裴秀。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西方、东方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古代地图科学的重大成就,对后来的地图产生了长期深远的影响。
托勒密写的《地理学指南》,实际上是一部地图学论著。
附带的27幅地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集雏形。
他提出了编制地图的方法,采用了新的经纬线网,创造了两种新的世界地图投影;并绘制了新世界地图。
该图在西方古代地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一直被使用到16世纪。
中国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了18幅《禹贡地域图》及《地形方丈图》;总结前人和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六项制图原则即“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前三个即今天的比例尺、方位和距离,后三个即比较和校正不同地形引起的距离偏差。
制图六体概况了古代地图制作的数学基础,其倡导的计里画方的方法,长期为中国古代编制地图所遵循,对我国古代地图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当今的计算机栅格地图暗合了我国古代的计里画方的制图方法。
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3世纪左右,在西方地图历史上是一个漫长的黑暗时期,神学代替了科学,地图成为宗教思想的俘虏,严重阻碍了地图学的发展。
地图成为宗教思想的俘虏,当时的地图是辗转抄袭、粗略荒谬的作品。
盛唐杰出地图学家、地理学家贾耽,用了17年时间编制了表示全国的《海内华夷图》。
这是继裴秀之后我国又一伟大地图作品,在中国和世界地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唐代诗人王维,于天宝年间在帛、壁上绘制5幅《辋川图》,宋代刻石,明代郭漱六于公元1617年重摹刻制,表示蓝田辋川王维隐居处沿途风光20景,这是现存最长的早期导游图,现藏于陕西蓝田县文化馆。
唐代曾组织人力绘制京都《长安图》。
现存最大的古代城市图,是藏于西安碑林的《长安图》。
宋元丰3年由吕大防题词主办,采用唐代《长安图》、《西京新记》资料。
街区用平面图形表示,围墙等主要建筑用侧视象形符号表示,和现代城市图趋于一致。
宋代地理学家、地图学家沈括,查阅资料、去伪存真、实地考查,以亲身经历编制了《天下州县图》。
宋代郑樵在《通志》一书中记有《诸路至京驿程图》,这是我国记述最早的交通图。
元代的朱思本经10年游历考证,汇编了大幅面的《舆地图》,成为明、清两代地图的范本;明代的罗洪先又对《舆地图》增补修改,编成《广舆图》。
该图曾刊印8次,影响时间较长,范围较大。
公元16世纪,地图集的出现标志着地图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明代杰出地图学家罗洪先(公元1504~1564年)和荷兰著名地图学家墨卡托(公元1512~1594年),继裴秀、托勒密之后,用地图集的形式,分别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方地图发展成就。
罗洪先在总结前人地图的基础上,采用画方分幅法,以图集形式,编制了《广舆图》。
墨卡托用等角圆柱投影编制世界图。
在航海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一直沿用至今。
他所编的地图集。
是当时欧洲地图集发展的里程碑。
罗洪先和墨长托所编地图集,承前启后,对后代的地图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延续数百年之久。
三、近代地图17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到了成年期,地图科学也在迅速发展,由于对内开发,对外掠夺的需要,测量学首先发展起来。
18世纪,欧洲开始大规模地实测地形图,出现了大量精度高,内容丰富的实测地图。
19世纪初,缩编地图、专题地图出现。
20世纪初利用飞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成图得到发展。
地图的精确性、内容的丰富性、地图的品种,成图手段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17世纪以来,各国纷纷成立测绘机构,主管国家基本地形图的测绘。
测绘地形图,以西欧为最早。
公元1730—1780年,法国的卡西尼父子测绘的法国地形图颇负盛誉。
1891年在瑞士伯尔尼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地理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由彭克提议的,合作编制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的提案,并形成决议,对以后各国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的编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世纪以来,各种专题地图出现。
其中,德国伯尔和斯编制出版的自然地图集等,对当时专题地图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虽然我国古代历史上出过一些著名的地图学家和一批有很高水平的地图作品,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外来的侵略,内部的腐败,国势日衰,我国地图制图水平比西方落后。
尽管如此,我国地图制作也取得一定进步。
我国是亚洲最早进行地图测绘的国家。
清康熙年间,开展全国大规模测量。
后编成《皇舆全图》。
该图在绘制的方法、精度、范围和内容上,在当时都有较高水平。
明末,正是欧洲各国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西方为开拓世界市场,掠夺财富,开辟了欧亚之间的海上交通并开展传教活动。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介绍的西方世界地图和地图制作技术得到中国统治者的重视,从此新制图方法开始在中国传播。
利玛窦对中国科技文化影响最大的是绘制世界地图和测量经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