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问题研究_基于东方航空公司的案例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研究首先,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背景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深入,上市公司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确保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和规范,包括资产减值会计处理。
其次,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原则是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
根据中国会计准则第15号《资产减值》的规定,上市公司需要对其资产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如果发现资产的实际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就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为抵消资产实际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而进行的计提费用。
然后,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影响是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产生重要影响。
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核心目的是调整资产账面价值,使其与实际价值相符。
这不仅能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也能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对于投资者来说,准确的财务信息能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对于公司来说,透明度和准确性的财务报表能提高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
最后,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资产价值的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市场环境和公司经营策略的影响。
因此,如何准确地评估资产的实际价值仍然是一个难题。
其次,会计准则和规范的不断变化也对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范,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司财务报告的需求。
总之,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挑战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资产减值的准确计提和会计处理,能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高公司形象,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相关规范和制度。
《基于资产减值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基于资产减值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及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其中,资产减值作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资产减值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资产减值是指企业因资产价值下降而导致的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其可回收金额的差额。
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来调整财务报表中的资产价值和相关损益,进而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达到特定目标,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数字来影响财务业绩的行为。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三、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一)现状当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一方面,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降低当期费用,提高当期利润;另一方面,通过转回或转销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来调整利润,以达到特定目标。
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真实性。
(二)问题1. 滥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部分上市公司滥用资产减值政策,将非正常因素导致的资产价值下降也计提到当期损益中,从而操纵利润。
2.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监管尚不完善,导致部分公司利用监管漏洞进行盈余管理。
3. 会计信息失真。
由于部分上市公司存在滥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投资者决策。
四、成因分析(一)企业内部因素1. 管理层动机不纯。
部分企业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2. 内部控制不完善。
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资产减值的使用不当。
(二)外部因素1. 会计准则及制度不完善。
我国会计准则及制度在资产减值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乘之机。
2. 监管力度不够。
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公司利用监管漏洞进行盈余管理。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分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的初衷是为了能更好地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使会计信息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
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使很多企业把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作为一项盈余管理的工具,在实务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使减值会计在上市公司实务应用中发挥积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标签: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问题与对策本文首先介绍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的总体概况。
其次,对现状进行分析并揭露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就针对如何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减值会计应用状况提出改进建议,使其能更好适应市场经济变化需要,促进资产减值会计的规范化。
一、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的总体概况本文以沪深股市38家上市公司2014年-2016年年报为样本,虽然样本容量比较小,但超过了数理统计中对大样本的规定基数30个,并且选择的样本涵盖了除金融保险业之外的绝大多数行业且在各个行业中比较具有代表性。
其中,根据监证会行业板块的分类,本文选择了4家农林牧渔业企业、3家采掘业企业、10家制造业企业、3家电力供水供气企业、2家建筑业企业、2家交通仓储业企业、3家信息技术业企业、3家批发和零售贸易企业、2家房地产业企业、3家社会服务业企业、3家传播与文化产业企业。
通过对以上上市公司2014-2016年年报进行統计,计提和转回或转销各项减值准备的样本大致统计数据详见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约有90%的上市公司计提了坏账准备,有70%的公司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10%的企业计提了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企业约占20%,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进行计提和转销的上市公司更是少之甚少。
由于一般流动资产减值可以转回,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可以转回,除了比较特殊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非流动资产,股票债券类存在价值波动,减值允许转回。
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损失

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
新准则的发布是为了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从准则的全部规定内容看,比以往已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会计从业人员更易理解和操作,因而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但从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执行准则的情况看,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1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对会计人员提出新的更高的素质要求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提出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虽然在其他会计准则中都有提及,但真正运用者却十分少见。
企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确定,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及特定风险的确定,没有一个熟悉过程和实践过程,可能很难在实务中操作和推行。
因此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发布客观上要求在实务中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需要通过会计预算或预测,合理地确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确定好折现率,更多地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对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将有很大的促进,是一个必经的过程3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的处理规定要求对管理层、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监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监管,避免调节利润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的做法,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消除了一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
我国现行八项资产减值准备都要求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但是在会计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因此,要求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在操作上有困难。
本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要求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计量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确定。
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问题的研究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问题的研究【摘要】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企业的经营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也就失去了以往的稳定性,面临的减值风险不断加大,以至于公司的资产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泡沫”现象,严重误导了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了解。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成因,并进一步根据问题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的资产减值准则把资产减值作为单独的准则,但是很多上市公司还是为维护公司的利益利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的空子来进行信息的误导。
因此,资产减值会计成为国内外会计理论界研究的重点,但是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很多上市公司将资产减值会计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
一、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具有随意性上市公司在人为地进行计提和转回减值准备。
例如,有些上市公司通过变更会计估计来改变应收账款坏账计提的数额以及比例以达到调整和控制利润的目的。
另外,大部分公司一般会在连续两年亏损年度确认存在着大量的资产减值损失而在其亏损的第三个年度则转回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以退为进,达到其扭亏为盈的目的,从而避免公司被暂停上市或者终止上市的命运,这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完全是公司为了保证自身在交易市场中的立脚点而而随意计提的。
但是,由于新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计提方面规定的笼统性,以及一些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判定企业计提和转回减值损失的合理性就很难得到准确的判定。
2、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按照要求,上市公司在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时,年末资产减值损失是作为利润的来进行抵减项目被计入到利润表,也就是说,减产减值是一个会影响到企业当期利润的非常关键的因素。
上市公司在计提或者转回减值准备时,总是围绕着其盈利水平来大作文章的,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非常明显。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报告业绩的影响_基于中国国航的案例分析

2011年第3期总第75期江西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O.3,2011Serial NO.75———————————————收稿日期:2010-11-09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学院院级课题(NSK2007/C06)作者简介:鄢志娟,南京审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会计信息化和会计案例研究。
一、引言为了保证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其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并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起实施。
比较新旧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较大范围运用是其中最主要的变化。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可谓经历了一波三折,1998年在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等具体准则中吸收国际经验首次允许采用,后因国内上市公司严重的利润操纵问题被禁止采用。
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为与国际准则接轨再次启用,并且新准则不仅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界定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且在38项具体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计价就达17项之多。
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确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之实(Zeff ,1978)。
[1]新准则在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增强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实现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同时,其对报告业绩的可调整性也不容资本市场的各利益相关者漠视。
[2]我国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由启用—禁用—启用这样一个变化过程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改变尽管不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但相关会计处理原则的改变,会带来公司账面净资产的改变,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报告业绩,从而很可能误导各利益相关者,对实务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7年次贷危机最终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就充分验证了这一点,金融类企业深受公允价值计量影响,也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争议进一步加大。
会计财务管理专业 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现状研究

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现状研究摘要为了探讨上市公司在减值准备的计提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ST斯太、*ST盐湖和獐子岛三个实例,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通过少提或不提资产减值准备和非正常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等手段来人为随意调整利润。
与此同时,以ST宜化为案例,对其2014年至2018年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在计提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利用减值准备来人为操控利润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完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外部监督系统、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对策建议。
这对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促进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问题;成因分析;对策建议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of Provision forImpairment of Listed CompaniesAbstractIn order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impairment process of listed compan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examples of * ST Stevie, * ST Salt Lake and Zhangzi Island, which confirms that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generally exist through less or no assets. Impairment reserves and abnormal reversal of accrued impairment reserves are used to adjust profits at will. At the same time, taking ST Yihua as a case,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ts financial data from 2014 to 2018, and then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arbitrariness in the provision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 use of impairment provisions to manipulate the question of profit.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relevant accoun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optimize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 enterprise, strengthen the external supervision system,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f accountants.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reating a good market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capital market.Key words:Listed company; Impairment of assets; problem; Causes; Countermeasur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引言 (1)(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二)文献综述 (1)(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2)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一)资产减值相关概念 (2)1、资产减值 (2)2、资产减值准备 (3)3、资产减值会计 (3)(二)资产减值的会计理论基础 (3)1、会计目标理论 (3)2、谨慎性原则 (3)3. 资产评估理论 (4)三、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 4(一)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 (4)1、少提或不提资产减值准备 (4)2、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5)3、非正常转回资产减值准备 (6)(二)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过程中留存的问题 (6)1、减值准备的计提较随意 (6)2、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6)(三)上市公司资产计提现状的成因分析 (7)1、相关法规条例存在一定的笼统性 (7)2、企业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 (7)3、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 (7)四、案例分析——以ST宜化为例 (7)(一)ST宜化公司概况 (7)(二)ST宜化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 (7)(三)ST宜化应用资产减值的具体分析 (9)五、完善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对策建议 (11)(一)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提高可操作性 (11)(二)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制定科学的公司绩效考评体系 (11)(三)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系统 (11)(四)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 (11)六、全文总结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一、引言(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日渐增多,资产也存在着减值的危险。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是企业会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资产减值的计提和处理。
资产减值是指企业资产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所进行的调整。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来管理和应对资产减值,以保障企业的盈余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列举10个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1. 案例一:某公司的生产线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了故障,导致生产效率大幅下降。
为了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公司决定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新,计提了一定的资产减值准备。
2. 案例二:某商业银行对其贷款资产进行了定期的风险评估,发现一部分贷款存在违约风险。
为了应对潜在的损失,银行计提了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3. 案例三: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市场调研后发现,某个地区的楼盘销售前景不佳,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销售收入。
为了防范潜在的风险,公司决定对该项目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以保护企业的盈余。
4. 案例四:某制造公司的存货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存在过期和陈旧的情况,为了保持存货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决定对存货进行减值计提。
5. 案例五:某汽车制造公司的车辆库存长时间无法销售,为了避免库存积压导致的资金压力,公司决定对车辆库存进行减值计提。
6. 案例六:某电信公司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技术陈旧和设备老化的情况,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公司决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处理。
7. 案例七:某保险公司对其投资组合进行定期评估,发现某些投资项目存在亏损的风险。
为了保障公司的盈余稳定,公司决定进行相应的资产减值计提。
8. 案例八:某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库存长时间无法消耗,为了避免库存积压导致的损失,公司决定对原材料进行减值处理。
9. 案例九:某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产品销售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盈余稳定,公司决定对产品进行减值计提。
10. 案例十:某航空公司的飞机在运营过程中遭遇天气、机械故障等因素导致的延误和取消,为了应对潜在的损失,公司决定对飞机资产进行减值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