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林业害虫调查与识别

合集下载

红松害虫红木蠹象的识别和防治

红松害虫红木蠹象的识别和防治

02
培训监测人员
03
预警系统建设
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确保及时发现、报告红木蠹象 疫情。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红 木蠹象预警系统,提高预测和预 警能力。
提高防治意识和能力
增强防治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红木蠹象的认识和 防治意识。
培训防治人员
针对红木蠹象的识别、防治技术等方面,对防治人员 进行专业培训,提高防治效果。
成虫的特征
红木蠹象的幼虫为乳白色或淡黄色,头部 呈褐色,身体弯曲,具有许多短小的足。
红木蠹象的成虫通常为长椭圆形,颜色为 深褐色或黑色,具有金属光泽。
生态行为识别
01
02
03
繁殖方式
红木蠹象以寄主植物为食 ,并在其组织内进行繁殖 。
活动习性
红木蠹象通常在寄主植物 的树干、枝条和根系中活 动,成虫具有飞行能力, 会进行迁飞。
危害症状
红木蠹象幼虫钻蛀树干基部,严重 时使树木枯死。成虫羽化后在树干 基部附近活动,并在树皮上咬刻槽 。
02
红木蠹象的识别
形态特征识别
昆虫的形状
卵的特征
红木蠹象的成虫通常为长椭圆形,颜色为 深褐色或黑色,具有金属光泽。
幼虫的特征
红木蠹象的卵通常产在寄主植物的组织内 ,每个卵块包含10-40个卵粒,卵粒呈长椭 圆形,颜色为乳白色或淡黄色。
和景观效果。
对森林生态的影响
破坏生态平衡
01
红木蠹象的侵害使得红松林的物种组成和生态结构发生变化,
破坏了森林生态平衡。
威胁生物多样性
02
红木蠹象的侵害使得红松林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许多生物
无法在受侵害的林分中生存。
影响森林生态功能

园林中常见的害虫及防治

园林中常见的害虫及防治

园林中常见的害⾍及防治⼀般园林上⽤的最多的只有九个⽬的昆⾍:直翅⽬、鳞翅⽬、同翅⽬、膜翅⽬、鞘翅⽬、双翅⽬、半翅⽬、脉翅⽬、缨翅⽬。

⼀、直翅⽬昆⾍(直翅⽬Orthoptera )(Ortho-直,ptera-翅)直翅⽬的昆⾍都是渐变态,在它们的整个⽣命周期中都在危害着植物,蝗⾍主要取⾷叶⽚,蝼蛄则以危害植物的根系为主.直翅⽬昆⾍为⾸的是蝗⾍1 形态特征:体中型⾄⼤型。

⼝器咀嚼式;触⾓多为丝状;前翅覆翅,后翅膜翅;后⾜是跳跃⾜或前⾜开掘⾜;雌⾍多有发达的产卵器;雄⾍常会发⾳。

1.1 头部多为下⼝式,少数⽳居种类为前⼝式;头圆形、卵圆形或圆柱形,蜕裂线明显;⼝器为典型的咀嚼式,上颚强⼤⽽坚硬;触⾓丝状、剑状或槌状;复眼⼤且突出;单眼2~3个,但⼀些螽斯科种类缺单眼。

1.2 胸部前胸特别发达,背板常向后和两侧扩展呈马鞍形,盖住前胸侧板;前胸腹板在两前⾜基节之间平坦或隆起,或呈圆柱形突起,称前胸腹板突;中胸与后胸愈合;前翅覆翅;后翅膜翅,臀区宽⼤,平时呈折扇状纵褶于前翅下;前⾜和中⾜为步⾏⾜,后⾜为跳跃⾜;但蝼蛄类昆⾍的前⾜特化成开掘⾜。

在蝗⾍类中,有些种类的翅退化成鳞⽚状,形似蝗⾍的若⾍(俗称蝻、蝗蝻或跳蝻)。

但是,它们的前翅覆盖后翅,且翅上除纵脉外还有横脉;⽽蝗蝻的后翅翻转盖住前翅,且翅芽上仅有纵脉⽽⽆横脉。

在螽斯和蟋蟀中,其雄⾍前翅上有发⾳器(stridulating organ)。

在蝗⾍中,其雄⾍的前翅和后⾜腿节外侧上有发⾳器,但癞蝗科Pamphagidae的发⾳器在腹部第2背板和后⾜腿节内侧。

在螽斯和蟋蟀中,在其前⾜胫节基部上有听器(auditory organ)。

1.3 腹部⼀般11节;雌⾍第8节或雄⾍第9节发达,形成下⽣殖板。

蝗⾍、螽斯和蟋蟀的雌⾍产卵器发达,呈锥状、剑状、⼑状或⽭状;蝼蛄⽆特化的产卵器。

尾须1对,不分节。

在蝗⾍类昆⾍中,听器位于第1腹节背板的两侧。

2 ⽣物学特性渐变态。

多为植栖性,少数⼟栖性和洞栖性。

红松害虫红木蠹象的识别和防治和治疗

红松害虫红木蠹象的识别和防治和治疗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
建立监测站点
在红松分布区建立监测站点,定期对红木 蠹象进行监测和调查,了解其发生和分布 情况。
VS
预警系统
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及时发布预警 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防治措施 。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识别方法
红木蠹象可以通过观察虫蛀木屑、树皮和树干上的虫孔以及树冠状况
定伤害。
加强检疫
对调入的树木加强检疫,发现 蠹虫及时处理,防止蠹虫病害
的扩散。
03
红木蠹象的治疗
物理治疗
直接捕杀
在发现虫害后,可以人工直接捕杀红木蠹象成虫。这种方法适用 于虫害数量较少的情况。
阻隔法
在红木蠹象成虫的羽化期,可利用其钻蛀的特点,在树干基部设 置塑料布或其它阻隔物,防止成虫羽化后逃跑。
幼虫
红木蠹象的幼虫通常在树皮下或树干内部生活,颜色较淡, 通常为乳白色或淡黄色。它们有一对小的触角和三对腿。
行为特征识别
成虫活动
红木蠹象的成虫通常在白天活动,它们会在树皮上爬行或寻找食物。在晚上 的活动较为少见。
幼虫活动
幼虫通常在树皮下或树干内部生活,它们会通过啃食树皮或树干来获取营养 。幼虫的活动通常在晚上进行。
等方法进行识别。此外,成虫的外形特征也可以作为识别该害虫的依
据。
02
防治方法
防治红木蠹象的方法包括使用化学药剂如杀虫剂进行喷洒、涂抹或注
射,以杀死成虫或幼虫。此外,清除受害树木、加强林业管理和检疫
等措施也可以有效地控制红木蠹象的传播。
03
治疗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红木蠹象的树木,可以采取修整虫孔、涂抹化学药剂等
红松害虫红木蠹象的识别和 防治和治疗

园林害虫检查与识别的目测方法

园林害虫检查与识别的目测方法

园林害虫检查与识别的目测方法危害园林植物的害虫种类繁多,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差异显著,鉴定难度较大。

在多年开展园林工程及植保工作实践基础上,采以逆向思维方式,调查与识别害虫的虫态特征,对植物的危害方式、危害部位、危害症状等的特征,判断出害虫种类、发生时期,以便及时制定防控方案。

现汇总如下,供园林工程基层技术人员参考应用。

1、查看虫粪是检查有无害虫发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只要在枝干、叶片及地面周围,发现有新鲜虫粪,就可断定有害虫正在危害植物。

而且根据虫粪的颜色、形状、质地,可以初步判断出害虫的类别。

如:1)地面有粒状虫粪地面有大粒黑色虫粪,多为天蛾类(霜天蛾、豆天蛾、葡萄天蛾等)。

树下成片分布黑色小粒虫粪,多为尺蛾类(国槐尺蛾)、刺蛾类(双齿绿刺蛾等)、毒蛾类(榆毒蛾、侧柏毒蛾等)。

2)由蛀孔或排粪孔排出虫粪。

有些钻蛀害虫,常将虫粪排出孔外,堆积在排粪孔口,或落在叶片及地面。

(1)排粪孔排出虫粪、丝状木屑,多为天牛类●从产卵孔排出褐色粪便及白色蛀屑或木丝(光肩星天牛)。

●自侵入孔排出黑色虫粪和粗而长的木屑,同时有树液流出(云斑天牛)。

●树干蛀孔外或地面上堆积大量红褐色粪屑,并有大量胶液流出(桃红颈天牛)。

●干枝同一方向,数个排粪孔排出红褐色、细绳状虫粪(桑天牛低龄幼虫);排出红褐色虫粪,和粗大锯木屑状,并伴有红褐色液体流出(桑天牛大龄幼虫)。

●在间隔一定距离,米粒大小的排粪孔外,堆积着粘成条状似蚯蚓类粪屑(桑虎天牛)。

●枝叉处有红褐色粪屑及粘液流出(苹果透翅蛾)。

(2)排出粪便和木屑多为粘连成串,并挂在被害处堆积或落在树下,多为木蠹蛾类。

如:蛀孔外有用丝连接成球形的粪屑(小线角木蠹蛾)。

3)果实蛀孔上有虫粪堆积。

(1)果实萼洼或与叶面接触处,堆积着以丝结成的粪团(白小食心虫)。

(2)果实褐色干疤处排粪孔外,堆积有少量虫粪(苹小食心虫)。

4)地面上有成堆的圆形颗粒状粪便(蚯蚓)。

2、查看虫卵害虫虫卵的颜色、形状、产卵位置及排列方式各不相同,通过查找虫卵可知道害虫种类,并予测其即将发生危害程度。

红松害虫红木蠹象的识别和防治

红松害虫红木蠹象的识别和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
清除虫源
利用性诱剂和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繁殖数量。
诱杀成虫
采用阻隔法防治幼虫,设置陷阱、诱饵等,阻止幼虫进入健康树木。
阻隔法
树干涂药
将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的药物涂在树干上,毒杀幼虫和成虫。
注射药物
采用注射器将药物如杀虫剂、抗生素等直接注入树干,杀死幼虫。
烟雾剂熏杀
针对林间虫害密度较大的情况,可使用烟雾剂进行熏杀,全面处理林分。
红松害虫红木蠹象的识别和防治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松材线虫的概述红松的生物学特征红木蠹象的生物学特征红木蠹象的识别红木蠹象的防治红木蠹象的预防措施红木蠹象的综合治理松材线虫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北美地区。
松材线虫的主要寄主为松树类,包括红松、樟子松、马尾松、黑松等。
在中国,松材线虫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区。
松材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滑刃目,滑刃科,线虫属。
在我国松材线虫的分类地位尚未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分类地位
经济重要性
松材线虫对松树的生长和繁殖有极大的危害,可导致树木枯萎和死亡。
适宜生长环境
红松生长需要特定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等,这些条件对红松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生长条件
针叶
红松为常绿针叶树,针叶长1.2-2.0厘米,粗壮,坚硬,树脂道5个,边生。
树形
红松树干通直,树冠呈圆锥形或塔形,树皮为灰褐色。
果实
红松的球果较大,长15-25厘米,直径4-5厘米;种子长卵圆形,种翅为栗褐色。
严格检疫程序
加强红木蠹象的检疫执法,对进境木材和制品进行严格检疫,防止红木蠹象的传入。

北方常见林业有害生物识别(1)

北方常见林业有害生物识别(1)

青 杨 天 牛
鳞翅目透翅 蛾科。分布 于山东、河 北、河南、 北京、内蒙 古、山西、 陕西、江苏、 浙江等省区。 为害杨、柳 树。以银白 杨、毛白杨 被害为重。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0~33mm,圆筒形,黄 白色。臀节略骨化,背面有2个深褐色刺,略 向背前方翘起。
蛹 提倡12~23mm,纺锤形,褐色。腹部第 2~7节背面各有横列刺2排,第9、10节背面 各有横列刺1排。腹末具臀刺。
扁刺蛾
绿刺蛾
另外还有中国绿刺蛾、双齿绿刺蛾、梨娜刺 蛾、枣奕刺蛾、等
美国白蛾
卵 幼虫
蛹 成虫
卵:圆球形,直径约 0.5mm,卵块紧密排列, 有密毛粘连,卵绿色, 孵化前变褐色。
卵:颜色由绿-黄-黑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 头黑色,有光泽, 体长28-35mm,体 色黄绿至灰黑色, 背毛瘤黑色,毛瘤
杨扇舟蛾
杨扇舟蛾卵
杨扇舟蛾幼虫
杨扇舟蛾蛹
杨扇舟蛾为害状
杨二尾舟蛾
成虫:体长28毫 米左右,翅展可 达78毫米左右。 头和胸部灰白色, 胸部背部有2列 黑点,腹部背面 黑色第1~6节中央 有灰白纵带,其 两侧各有一黑点, 前翅灰白微带紫 色,翅面有10条 波状黑纹线。
杨二尾舟蛾幼虫
林业有害生物识别
一、杨、柳等食叶害虫 二、杨、柳枝干害虫 三、榆树害虫 四、其它害虫
杨小舟蛾
分布:冀、 豫、鲁、 苏、浙、 赣、川、 湘、鄂、 皖、辽、 吉、黑等 地。
杨小舟蛾成虫ຫໍສະໝຸດ 杨小舟蛾卵 杨小舟蛾幼虫
杨小舟蛾蛹
杨小舟蛾为害状
杨小舟蛾为害状
杨扇舟蛾
分布于辽、吉、 黑、晋、冀、 豫、鲁、苏、 赣、湘、鄂、 闽、浙、陕、 甘、宁、川、 粤、琼等省 (区)。主要 危害杨、柳、 母生等树种。

林业有害生物常用调查方法

林业有害生物常用调查方法

林业有害生物常用调查方法一、踏查以林区(林场、苗圃、林班或小班等)为对象,在林间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沿着选定的线路边走边观察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踏查线路应尽量避免重复。

具体的做法是:按照覆盖不同林分和不同林龄等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为原则,沿林间小道或林班线确定调查路线,沿调查路线边走边观测调查。

二、标准地调查在踏查的基础上,为准确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数量和林木被害程度,选择1-3亩(666.7-2000m2)大小的样地作为标准地进行调查,选择标准地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标准地要在有代表性的、独立的林业小班内设置,不允许跨越两个以上的小班,要远离林缘,不能设置在小班的边缘线上,以避免人为因素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

(2)标准地内寄主树木的数量一般不少于100株,从中随机抽取20株作为标准地树进行详细调查。

三、常用抽样方法为了降低调查的工作量,通常抽取一定大小并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即抽样调查法,常用的抽样调查方法有以下几种:五点式取样:从标准地两条对角线的交驻点即标准地正中央以及交驻点到四个角的中间点共计5个位置上取样,或者在离标准地四边4-10步远有各处,随机选择5个点取样。

棋盘式取样:棋盘式取样:在标准地内按照纵横间隔等距离的方法进行取样,取样点在林间的分布呈棋盘式。

单对角线式取样:在标准在的某条对角线上,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的全部样点。

双对角线式取样:在标准地的两条对角线上按照等距离的原则选定样点取样。

该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方形或长方形地块。

“Z”字形取样:在标准地相对的两边各取一平行的直线,然后以一条斜线将一条平行线的右端与相对的另一条平行线的左端相连,各样点连线的形状如同英文字母“Z”字,在该“Z”字上等距离确定样点并调查。

该方法适用于在标准地的边缘地带发生量多、而在标准地内呈点片不均匀分布的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

平行线式取样:在标准地内每隔若干行取一行或数行进行调查。

本法适用于分布均匀的病虫害调查,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常见病虫害的检查方法

常见病虫害的检查方法

常见病虫害的检查方法常见病虫害的检查方法一、昆虫检查法昆虫是园林植物最常见的害虫,它们对植物的侵害程度各有不同。

其中,食叶害虫主要包括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夜蛾科等类昆虫,它们以取食植物的叶、嫩枝、幼果等营养器官为主,造成植物叶片缺刻、残破、甚至全叶被食尽。

钻蛀性害虫主要包括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类昆虫的幼虫,它们以取食植物的根、茎、枝条髓部为主,在树干内蛀食形成隧道,使树木生长衰弱,甚至死亡。

刺吸性害虫主要包括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类昆虫,它们以取食植物的茎叶和果实为主,造成植物叶片失绿、果实凹凸不平,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观赏效果。

二、病害检查法病害检查法主要包括外观观察法和解剖观察法。

外观观察法主要是通过观察植物的外观来识别病害,如叶斑病、锈病等。

解剖观察法则是通过解剖植物的病组织来识别病害,如细菌性穿孔病等。

在检查病害时,应注意观察植物的发病部位和症状表现,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三、土壤检查法土壤检查法主要是为了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以便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检查土壤时,应注意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通透性等指标,了解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施肥和浇水措施。

同时,还应了解土壤中的病虫害种类和数量,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四、气象因素检查法气象因素对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检查植物病虫害时,应注意观察当地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指标,以便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

同时,还应了解气候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五、生物因子检查法生物因子对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检查植物病虫害时,应注意观察生物因子的种类和数量,如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以便了解病虫害的自然控制因素和防治措施。

同时,还应了解植物与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