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合集下载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何瑞银;罗汉亚;李玉同;汪小函;张璐【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年(卷),期】2008(24)1【摘要】为了比较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实施效果,在中国三大稻区安排了机械插秧、机械直播、机械钵苗行栽3种种植方式与常规育秧手工插秧方式比较试验,试验的品种为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6个品种,采集了不同试验方式的各项成本,测定了水稻产量指标和作业环节消耗工时等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南方一季稻区优选种植方式的排序为:机械插秧、机械直播和手工插秧;南方双季稻区机械插秧方式优于手工插秧;北方稻区机械钵苗行栽方式优于手工插秧.其中机械插秧方式平均增产7.53%、平均省工41.44%,平均增加效益46.78%;机械直播方式产量平均下降6.34%,平均省工31.30%,而对效益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机械钵苗行栽方式平均增产8.95%、省工64.29%,增加效益22.57%.【总页数】5页(P167-171)【作者】何瑞银;罗汉亚;李玉同;汪小函;张璐【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南京,210031;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南京,210024;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农机局,江都,225200;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南京,210031;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南京,21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33.71【相关文献】1.水稻不同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研究 [J], 陈健;周美文2.江苏省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效益分析及应用评价 [J], 李杰;杨洪建;孙统庆;邓建平3.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及分析 [J], 王祖辉4.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 [J], 赵永亮;梁宝忠;唐华晴;朱孔欣;杨德秋;贾晶霞5.江苏省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效益分析及应用评价 [J], 李旭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十二五”江苏农机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十二五”江苏农机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术 呈 现 迅 猛 的 发 展 态 势 , 5 中全 省 共 推 广 水 稻 年
1 3 玉米生 产机 械 化技 术推 广步 伐加 快 .
“ 一 五 ” 以来 ,通 过 实 施 省 农 机 三 项 工程 十
和 新 机 具 新 技 术 示 范 推 广 等 农 机 化 科 技 项 目,推 动 了玉 米 播 种 、收 获 、青 贮 机 械 化 技 术 的 引 进 、 试 验 、示 范 与 研 究 开 发 ,一 批 新 型 玉 米 秸 秆还 田
余h。 m 。微 孔 增 氧装 备 也 形 成 了产 品系 列 化 。据 水 产 技 术 推 广 部 门反 映 ,微 孔 增 氧 用 于 蟹 虾 类 养 殖
术 专 家 组 ,编 写培 训 教 材 ,举 办 一 系 列专 题 培 训 和现 场会 、演 示 会 , 召 开座 谈 会 及 时 总 结交 流 实
机 、玉 米 收 获 机 和 青 贮 系 列 装 备 等 开 发 成 功 并 已 投 入 使 用 , 与 之 配 套 的 农 艺 技 术 也 正 在 逐 步 完
善 。 日趋 成 熟 的机 械 装 备及 配套 农 艺技 术 ,为 加 快玉米 生产 机 械化 进程 提 供 了技 术 保障 。 1 4 高效 设 施 农 业 机械 化 技术 与装 备 推 广深 得 民 .
年 全 省 稻 麦 秸 秆 机 械 化 还 田面 积 超 过 1 6 6 万 0. 7 h。 m,机械 化 还 田率达 : 2 %  ̄ 4 。大 中型 拖拉 机 、秸 秆 J J 还 田机 分别 达 到9 7 万 台 、 1 . 6 台, 比2 0 年 .6 8万 1 05 分 别增 长 1 3 倍 、7 6 。各 级推 广 部 门还 积 极探 .6 .倍 索 推 广秸 秆 机 械 化 还 田服 务新 模 式 ,提 高 秸 秆 机 械 化 还 田作 业 的组 织 化 程 度 ,鼓 励 和 支 持 农 机 大 户 和 农 机 服 务 组 织 推 行 机 收 、秸 秆 还 田 、机 插 秧 ( 种 ) 、机 植 保 等 “ 条 龙 ”订 单 作 业 服 务 , 机 一 不 断提 高机 具 使 用 效 率 和 经 济 效 益 ,逐 步 建 立 秸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的决定-苏政发[2011]57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的决定-苏政发[2011]57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的决定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的决定(苏政发〔2011〕5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近年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形成了一大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成果,对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表彰先进,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组装集成与推广应用”等50个项目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8项。

希望各获奖单位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事业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全省农业科研、教学、推广战线要向获奖单位学习,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步伐,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三日附件: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获奖名单一、一等奖(一)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组装集成与推广应用完成单位:东海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等8个单位完成人:邓建平、王才林等30人(二)发酵床养猪技术创新研究与集成推广完成单位:阜宁县畜牧兽医站等8个单位完成人:掌子凯、赵廷军等30人(三)设施西瓜新品种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推广完成单位:南京市农林园艺技术推广站等10个单位完成人:羊杏平、周军等30人(四)小麦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栽培技术集成推广完成单位:扬州大学等10个单位完成人:郭文善、王龙俊等30人(五)主要设施花卉品种和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完成单位:南京农业大学花卉研究所等8个单位完成人:陈发棣、瞿辉等30人(六)基于微孔增氧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等10个单位完成人:张永江、史志中等28人(七)江苏白羽肉鸡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与应用完成单位: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0个单位完成人:顾云飞、顾玉萍等30人(八)江苏省稻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完成单位:江苏省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等10个单位完成人:徐茂、陈光亚等29人二、二等奖(一)出口蔬菜质量控制技术集成与推广完成单位:徐州市蔬菜研究所等4个单位完成人:孟雷、韩振亚等25人(二)设施草莓新品种与新技术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6个单位完成人:赵密珍、吴伟民等25人(三)高产优质多抗小麦品种淮麦20推广完成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等7个单位(四)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等8个单位完成人:王珏、马拯胞等25人(五)青虾优质种苗规模化繁育及高效养殖示范推广完成单位: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等8个单位完成人:周国勤、蔡永祥等25人(六)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育及标准化养殖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8个单位完成人:张家宏、寇祥明等25人(七)中粳稻新品种连粳4号和连粳6号的推广应用完成单位:连云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8个单位完成人:徐大勇、杜永等25人(八)速生抗逆杨树、柳树新品种及增益技术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绿宝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等8个单位完成人:王保松、梁珍海等25人(九)“水稻+X”高效模式推广与应用完成单位: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8个单位完成人:季国军、黄少华等25人(十)黑莓优良品种及高效栽培和加工技术推广应用完成单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6个单位完成人:李维林、吴文龙等25人(十一)番鸭产业化技术集成与推广完成单位:江苏丰达水禽育种场等8个单位完成人:杨廷桂、段修军等24人(十二)果树优新品种培育及技术集成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丰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等8个单位完成人:陈绳良、朱守卫等25人(十三)水稻重大害虫监控技术集成及防治模式创新与推广完成单位:扬州市植保植检站等7个单位(十四)江苏省农民培训机制研究与推广应用完成单位: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8个单位完成人:田玉斌、蒋平等25人三、三等奖(一)生猪适度规模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完成单位:苏州苏太企业有限公司等5个单位完成人:黄雪根、黄瑞华等20人(二)应时鲜果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及推广完成单位:句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世军、李国平等20人(三)绿色江苏现代林业生态工程关键技术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纪林、蒋志新等20人(四)渔业产品药物残留监控技术体系的构建与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5个单位完成人:吴光红、张美琴等20人(五)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完成单位: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3个单位完成人:肖宏儒、宋卫东等9人(六)生猪“高热病”综合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5个单位完成人:XXX海、刘耀兴等18人(七)西兰花产业化关键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完成单位:南通市农业科技与对外经济合作交流中心等5个单位完成人:袁春新、黄耀如等20人(八)全量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洪熙、陈震等20人(九)“雪山鸡”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完成单位:常州市畜牧兽医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程立力、奚德华等20人(十)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在太湖流域的集成与推广完成单位:常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陈耀炳、顾建华等20人(十一)江苏省营造林信息管理系统研建与推广应用完成单位: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完成人:王国洪、刘斌等20人(十二)优质抗条新品种武运粳21号的育成与推广完成单位: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等3个单位完成人:钮中一、郜思宁等20人(十三)稻麦周年高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海安县农林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5个单位完成人:林昌明、吉剑等20人(十四)太湖流域稻田环境评价及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完成单位:常州市农畜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4个单位完成人:翟云忠、徐加宽等20人(十五)淮北石灰性土壤水稻僵苗防治技术推广完成单位:淮安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杰、刘庆淮等20人(十六)水稻优质清洁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扬州大学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洪程、霍中洋等20人(十七)盐城市耕地质量演变趋势研究及应用完成单位:盐城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秦光蔚、崔世明等20人(十八)太湖鸡推广及产业化开发完成单位:无锡市祖代鸡场有限公司完成人:潘如芳、杨钧伟等15人(十九)优质黄鸡高效养殖技术推广完成单位:盱眙县良种畜禽养殖场等5个单位完成人:顾勇、颜军等20人(二十)高效植保机械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等5个单位完成人:陈新华、刘卫华等20人(二十一)纯白金针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完成单位:灌南县蔬菜办公室完成人:贾金川、范育明等20人(二十二)南林系列杨树新品种扩繁与配套栽培技术集成完成单位:宿迁市林业技术指导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袁成、卢克成等20人(二十三)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示范推广完成单位:如皋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等2个单位完成人:秦建国、苏建平等18人(二十四)优质瘦肉型猪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完成单位:东海县兽医卫生监督所完成人:唐式校、孟宪武等18人(二十五)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完成单位:江苏省农业信息中心完成人:吴建强、傅坚列等20人(二十六)杂交粳稻常优1号的推广应用完成单位: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5个单位完成人:端木银熙、林一波等20人(二十七)农村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技术完成单位:常州大学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文艺、管红良等20人(二十八)油菜免耕摆栽稻草全量还田技术推广与应用完成单位:溧阳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李建卫、狄田荣等20人——结束——。

国内外移栽机及移栽技术现状分析

国内外移栽机及移栽技术现状分析

(上接第20页)(2)松土齿和挑膜齿把棉秆根挑起来和残膜混合在一起,使残膜回收后无法再利用,而且导致膜箱充满太快,增加卸膜次数,降低机具生产率。

(3)成本高,耗油多、油耗8~10元/667hm 2。

(4)整机仿形不是很理想,容易损坏其它部件(如传动链条易损坏)。

(5)潮湿秸秆被粉碎后易堵塞出风口。

国内外移栽机及移栽技术现状分析卢勇涛,李亚雄,刘洋,李斌,王涛(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新疆石河子832000)中图分类号:S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82(2011)03-0029-04移栽技术作为一种栽培技术,具有直播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移栽可以将作物的生育期提前15天左右,有效地避开作物受早春低温、倒春寒、霜冻、冰雹等灾害性气候的影响,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保证单位作物株数达到农艺要求,并能延长作物生育期,有效地提高单产和作物的品质,具有显著的节本、增产、增收效果。

作物移栽主要分为人工移栽和机械移栽,由于人工移栽成本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并且难以保证栽植质量,逐步被移栽机械所替代。

机械移栽过程中,改善移栽苗栽植状态是很多研究设计部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栽植状态主要包括苗直立度、埋苗率、露苗率、栽植深度变化率、伤苗率等指标[1,2]。

1移栽机的分类近些年,育苗移栽技术成为科研和生产部门关注的热点之一,但对移栽机并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主要分为[5-7]:(1)按移栽机的工作环境分为:旱地移栽机和水田移栽机。

(2)按适应栽植作物的种类分为:棉花移栽机、玉米移栽机、甜菜移栽机等,分类直接与相适应的栽植作物相关。

(3)按秧苗特征分为:裸根苗移栽机和土钵或营养钵苗移栽机。

(4)按自动化程度分为:手动移栽机、半自动移栽机和全自动移栽机。

(5)按栽植器结构特点分为:钳夹式、导苗管式、吊篮式、挠性圆盘式移栽机等。

2国外移栽技术及移栽机研究现状[3-14]世界上移栽技术发展较早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欧美和日本等国,该技术在早期主要应用于蔬菜和经济作物的移栽,随后逐步用于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移栽。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确认首批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通知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确认首批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通知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确认首批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公布日期】2012.03.16•【字号】苏农机人[2012]20号•【施行日期】2012.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确认首批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通知(苏农机人〔2012〕20号)各市农机主管部门:根据《关于组织开展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苏农机人〔2012〕15号)文件精神,经研究,省局决定确认南京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等70个单位为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承建单位名单详见附件)。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基地的性质和职责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是职业技能开发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工作的基础保障,是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的重要支撑。

培训基地主要依靠农机系统教育培训机构设立。

根据《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管理细则》的规定和要求,培训基地负责对申请职业技能鉴定的农机从业人员,按照职业标准要求实施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为职业技能鉴定输送高质量的鉴定对象。

二、培训基地的设置和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原则上设置在农机化技术学校或农机推广机构,每个市、县(市、区)只能申报建立一个培训基地。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培训基地建设,把培训基地建设纳入农机化发展规划,按照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培训能力强、教学质量高、工作有特色的要求,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培训基地领导班子、基础能力、师资队伍和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培训收费备案)收取培训费,切实将培训基地建设好、维护好,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培训任务。

尚未建立培训基地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争取申报创建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三、培训基地的监督和管理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资质有效期为3年。

2024农技推广站工作总结(二篇)

2024农技推广站工作总结(二篇)

2024农技推广站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4年,农技推广站经过一年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农技推广站以提高农民技术水平、促进农业发展为核心目标,通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

二、工作内容及成果1.开展农技培训活动2024年,农技推广站针对不同农作物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开展了针对性的培训活动。

通过专业的培训师,向农民传授种植和养殖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其中,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果树修剪技术培训、养殖技术培训等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培训活动的开展使得农民对农业生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2.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农技推广站通过技术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示范区的建立,积极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

在示范区,农技推广站种植了多种农作物,并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措施,如水肥一体化、有机肥的应用等。

通过示范区的展示,向农民展示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的效果,引导农民采用先进技术来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农技推广站还与相关企业合作,引进了一些新品种,包括高产、抗病的新品种,促进了农作物的优化升级。

3.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农技推广站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农民在遇到技术难题时,可以及时与农技推广站取得联系,得到专业的解答和指导。

农技推广站还定期举办技术咨询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以便更好地与农民面对面的交流,并解答农民关注的技术问题。

通过积极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农技推广站加强了与广大农民的沟通与联系,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支持。

4.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农技推广站与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农技推广站获得了一批适应本地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品系。

通过技术示范和推广,使得这些科技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农技推广站还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装备和设施,如自动化灌溉系统、智能感应器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工具和设备。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做好2009年省级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做好2009年省级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做好2009年省级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科技与农机【发文字号】苏农机人[2009]17号【发布部门】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发布日期】2009.05.12【实施日期】2009.05.1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做好2009年省级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2009年5月12日苏农机人〔2009〕17号)各市农机局:根据《关于下达2009年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培训任务及补助资金的通知》(苏农计[2009]38号、苏财农[2009]38号)和《关于切实做好2009年全省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苏农机人[2009]15号)文精神,为做好今年省级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培训的实施与组织管理工作,现将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省级培训的组织管理2009年省级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由省局人事处、科技处牵头。

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省农机化服务站负责组织培训实施与管理协调工作。

二、培训教材与参培对象全省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培训须使用省农机推广站统一编印的教材。

请以市为单位按照今年省下达给各市、县培训计划人数向省农机推广站征订教材。

参加省级培训班的学员,为市、县举办培训班的主要师资力量与技术骨干,由各市、县局做好推荐选聘工作。

对参加省级培训的农机推广人员,将进行考试考核,培训考核情况记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作为岗位聘用、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2009年省级培训班报名工作省级培训班初定于6月下旬开班,共举办三期,具体的办班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请各市根据已下达的2009年省级培训人员计划(附件1)于6月10日前将参训人员名单汇总盖章后,报省农机技术推广站,同时发送电子版(承担县级培训项目任务的县农机局技术骨干尽量安排参加第一期、第二期培训)。

联系人:朱新民;联系电话:025-********、86468730(传真)。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表彰“十一五”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通报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表彰“十一五”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通报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表彰“十一五”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公布日期】2011.03.10•【字号】苏农机人[2011]9号•【施行日期】2011.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培训正文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表彰“十一五”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通报(苏农机人〔2011〕9号)各市农机主管部门、有关单位:“十一五”以来,全省各地以培训新型农机手为已任,以农机“111人才工程”为抓手,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总结成绩,弘扬先进,经研究,决定对在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南京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等34个先进单位和龚传宁等64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希望各级农机部门和各有关单位以先进为榜样,进一步增强开拓创新意识,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推动全省农机化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一一年三月十日附件:“十一五”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名单一、先进单位(34个):南京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江阴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徐州市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沛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徐州市铜山区农业机械管理局邳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金坛市农机学校苏州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南通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海安县农机局如东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南通市通州区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连云港市农业机械管理局连云港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所东海县农业机械管理局灌南县农业机械管理局淮安市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淮安市楚州区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淮安市淮阴区农业机械管理局盐城市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大丰市农机职工学校东台市农业委员会滨海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宝应县农业机械化培训学校高邮市农业机械培训学校镇江市农业机械培训学校泰兴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宿迁市农业机械管理局沭阳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宿迁市宿豫区农业机械管理局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欣农机连锁有限公司江苏常发集团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二、先进个人(64人):龚传宁南京市江宁区农业局冯杰南京市六合区农业机械化学校腾海豹南京市浦口区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所江荣华宜兴市水利农机局陆森元无锡市锡山区农林局沈叶红(女)无锡市惠山区农机技术推广中心陈鹏徐州市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姜景川(女)徐州市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吴玉连沛县农业机械管理局杨继鸿徐州市铜山区农业机械管理局王甫利睢宁县农业机械管理局王守业邳州市农机化技术学校周涌常州市农业委员会韩惠平常州市武进区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学校范静(女)溧阳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管文东常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周伟宏太仓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顾永勤昆山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冯亚军南通市农业委员会臧晓兵南通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王忠勇南通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秦建国如皋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袁建斌海门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江剑波启东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曹用心连云港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封士考连云港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所李兴旺东海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高存广赣榆县农业机械管理局李海军灌南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沈官能灌云县农业机械管理局柳立新(女)淮安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吴子文金湖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徐其梅(女)盱眙县农业机械管理局侍巧娣(女)淮安市楚州区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李春明淮安市淮阴区农业机械管理局张尊忠盐城市农业委员会路耀明射阳县农业干部学校韩军阜宁县农业机械培训班赵同林响水县农业机械化职工学校蒋寿宏建湖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王中宾盐城市盐都区农机职工学校袁学进扬州市农机职工学校黄丽(女)江都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曹俊仪征市农业委员会王志林扬州市邗江区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丁汉平丹阳市农业委员会沈志坚扬中市水利农机局田启明镇江市丹徒区水利农机局黄毅成泰州市农机技术推广站袁月鉴兴化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刘连喜姜堰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庄怀宇宿迁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周成慧(女)泗阳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李晓(女)泗洪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张保利宿迁市宿城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张国平省监狱管理局孙向阳省农垦淮海机务培训学校强跃平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琚东升江苏常发集团吕瀚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薛刚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朱新民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许志平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所张建才省农机化服务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苏农机推〔2017〕25号
关于开展燃煤型烘干机改造布点试验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近年来我省粮食烘干技术发展迅猛,同时在役存量燃煤烘干机占比也较高,存在环境污染和粮食烘干品质问题。

2016年1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明确禁止新建燃煤锅炉,2019年底前,35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或实施清洁能源替代。

目前,部分市县已全面禁止使用燃煤锅炉,在用燃煤烘干机迫切需要改造。

为配合这项工作,我站于去年开始了技术和装备使用情况调研,根据溧阳、宜兴、宝应、海安等县用户使用情况和试验测试数据,我站认为常州正义生物再生能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质热风炉可用于燃煤型烘干机热源替代改造。

经省农机局同意,我站拟开展燃煤型烘干机改造布点试验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自主申请
县(市、区)推广站调研摸清辖区内粮食烘干机现状,根据烘干机发展计划,选好生物质热风炉试点用户,向省站提出申请,
经省站研究后给予立项。

二、试验安排
试验县计划数8个,每县可设1~2个试验点。

优先考虑已列入2016年、2017年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县推广站根据省站试验方案组织试验工作,完成试验报告;每个县提供适当试验经费。

三、相关要求
试验点用户自主选择烘干炉型号,企业免费安装改造,同时要求企业提供烘干炉改造安装其它优惠,用户与企业签订协议。

联系人:卢青,联系电话:86468722,邮箱:345133781@
附件:试验点申报表
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2017年8月9日
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2017年8月9日印发
附件:
试验点申报表填报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