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华书法培训-------书如其人
欧阳中石老师十四句真言,带你书法不走弯路!

欧阳中石老师十四句真言,带你书法不走弯路!01字如其人立品为先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固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欧阳中石作品02临摹入门循序渐进麓台云: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
初学不外临摹。
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
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思迁。
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
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图貌似。
先资政公曰:凡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帖为缘,无论何帖,皆足以范我笔力。
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
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不容思议。
自运在服古,临古须有我。
两者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
03形神相依意境为重形者,神之质地;神者,形之用也。
是则形称其质,神音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
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
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
发于无意者为上,发于意者次之,发于笔者又次之,发于墨者下矣!欧阳中石作品04笔墨技法熟而后巧执笔之法,实指虚拳。
运笔之法,意在笔先。
执笔欲紧,运笔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笔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知执。
孙过庭有执、使、转、用之法:执谓长短深浅;使谓纵横牵制,转谓钩环盘纡;用谓点画向背。
字划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如羚羊挂角。
学者功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
翰墨飘香传承中华文化,书法育人创建特色校园

翰墨飘香传承中华文化,书法育人创建特色校园发表时间:2019-01-25T10:21:02.3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2期作者:姜玉海[导读] 书法,即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
书写教育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启蒙工程,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山东省莱州市土山镇中心小学261413书法,即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
书写教育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启蒙工程,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鉴于此,我校自2003年实施新课改之初,将“规范书写”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主题,确立了以“写好人生每一笔,做好身边每件事”为目标、“写漂漂亮亮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理念的母语教育发展之路。
一、提出基本要求,传承汉字文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三个学段对写字提出要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所以,我校在规范书写活动伊始,提出了“一笔一画见习惯,一横一竖显文化”的双基(基本姿势、基本笔画)要求。
1.追根寻源,文化激趣。
汉字是中华文化美的载体,引入汉字本源,传承汉字文化是教学工作的重点。
教师根据汉字的演变历程和本身的表意性,把每个汉字形象化,并赋予情感色彩,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
如在田里出力是“男”人,“月”字像一弯月亮,形声字“泡、袍、跑、抱”有水把茶泡,有衣身上袍,有足到处跑,有手把它抱。
利用汉字形象化,将汉字的美传播到每名学生的心中。
2.课堂教学,动画激趣。
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规范写字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他们很难产生兴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将写字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将幻灯片、动画、微视频等引入课堂,让基本笔画的学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3.端正姿势,儿歌激趣。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孩子们也早早的开始学写汉字,但是过早地执笔导致孩子坐姿、执笔姿势不正确。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意引入儿歌“大哥二哥对对齐,两指之间留缝隙,手离笔尖一寸远,一尺一拳记心间”、“头正肩平、臂开足安”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与书法的宣传标语

与书法的宣传标语与书法有关的宣传标语1书法教室标语:练中国书法,承传统文化阐释书法精神传承文化精髓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演绎书法神奇魅力中国书法字里千秋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写漂亮字.做优秀人,字如其人。
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
提高精神内涵,陶冶高尚品质。
读诗千首,挥毫万字。
文宗秦汉,楷法晋唐。
书法培训班宣传语1、字如其人。
2、中国书法,字里千秋。
3、书法,一门应用广泛的博大精深的艺术。
4、一手好字,相伴一生。
5、一手好字,成功人生。
6、写漂亮字,做优秀人,字如其人。
7、现在一般都用电脑和手机打字,能写一手漂亮的字,通常会让人敬佩。
8、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
9、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及艺术。
10、书法是人的第二面容。
11、练中国书法,承传统文化。
12、看似笔情墨趣,实则驰骋撕杀,譬如那粗犷狂草,岂不是千军万马?正如狂风劲吹,正似暴雨猛下,世界上有哪家之书,能似中国书法威力强大?13、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演绎书法神奇魅力14、阐释书法精神,传承文化精髓。
15、秉承传统格调,展现时代风采。
16、啊,我们都是后辈,但接过了巨人的接力棒,啊,我们都是绿叶,但衬育着硕大的红花,其实,我们的职责最重要,其实,我们的作用最巨大,只有把中国书法代代传与书法有关的宣传标语21. 博雅少儿书画,谱写童年的乐趣。
2. 会书会画,畅行天下――博雅少儿书画。
3. 谱“写”童真“画”享童年。
4. 教给你一流的涂鸦――博雅少儿书画。
5. 少小识翰墨,长大有丘壑――博雅少儿书画。
6. 放飞梦想,快乐飞翔!7. 博学书画,雅致童年――博雅少儿书画。
8. 会书会画,魅力优雅――博雅少儿书画。
9. 书画的摇篮,民族的未来――博雅少儿书画。
10. 课余写写画画,都来快乐博雅。
11. 一笔一划书人生,点墨点彩画童年。
12. 写一个童年种在博雅,画一个梦想种在博雅,我要在博雅等待发芽。
13. 画下七彩童年,写上美好祝愿。
―博雅书画。
《书谱》讲习Day6

《书谱》讲习Day6作者:于钟华来源:《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2011年第10期字法练习三——结构三【练习目的】我的教学一再强调的是“书如其人”,当然,这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将书品与人的道德伦理相挂钩,从而使书法沦为道德的附庸,我所讲的书如其人指的是书法就像那个人,即是将书法、将汉字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为书法定义“书者,如也。
”如什么呢,如(),在这个括号内,你可以随意填进去,可以说几千年的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如()的填空史。
之所以许慎只是说“如也”,并未具体说明如什么,就在于如什么都行,只要你能自圆其说。
但反过来看,如什么都行也就是说如什么都不行——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是一个形式指引词,书法在不同生活经验中所如的东西因书写者而异,这样子的一个东西,其结果就有了“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夏云多奇峰变幻”、“如屋漏痕”等等,似乎这些所填的内容都很有道理,但又似乎不能囊括书法的全部。
清人刘熙载认为:“书者,如也。
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最佳答案。
只有人才是一个可能性的存在,即是说是随着环境的不同而能够呈现不同状态者,因此,我将汉字看做一个人,这个人在不同的境域内所呈现的活生生的状态就是书法。
所以,我们的结构训练现在从一个人的正侧面的转动开始。
【练习步骤】1.从孙过庭《书谱》中找出有明显纵向中轴的字若干(如图1),放大临写若干遍直至能够准确背临,在临习过程中仔细体会竖轴在该字中所起的作用。
2.竖轴对于汉字而言正如一个人的头部以鼻子为中心上下伸延的线,即是说,竖轴的左右位移会使得该字像人的头部一样发生正侧的转动。
重新观察图1,找出正面示人者进行临写,体会轴的作用。
3.从图1中选出竖轴偏左者进行放大临摹。
竖轴偏左,即好像一个正面的人向左转了一个角度,形成一个左侧面。
悉心临习体会,真正将该字看做一个人头像。
4.从图1中选出竖轴偏右者进行放大临摹。
书法培训个人心得感想范文10篇

书法培训个人心得感想范文10篇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书法培训个人心得感想范文,供大家参考。
书法培训个人心得感想范文1我一名书法教师,能够参加此次书法培训,我深感荣幸,也非常感谢领导给我的这一机会。
在为期十天的培训过程中,我自始至终严格遵守培训的纪律和规章制度,认真聆听各位书法界老前辈的讲课,并做好相关笔记,收获非常大,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改变了我对书法课的观念。
自任书法教师以来,我一直认为书法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然而,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地意识到,书法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一方面,它是中国的国粹,学习书法,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学习书法,不仅对学生人生修养的陶冶和人格品行的养就有着十分大的功效,而且对培养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丰富了我的书法理论,提高了施教水平。
我大学所学专业为英语,对于书法理论一知半解,在课堂教学时只是就字论字,很少涉及到理论方面的知识,使得书法教学或多或少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学生也只是简单的练字,不能体会到书法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博大与精深,这样就会使学生觉得书法是一门较为枯燥的课程,久而久之,会失去兴趣。
然而,听了几位书法界前辈和老师的课后,我开拓了眼界,意识到书法课可以教授的有声有色,书法理论也一下丰富了许多,既对中国的书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又知道如何去学书法,教书法,怎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去进行书法艺术活动。
再次,提高了我的书法技能。
在自己周围的小圈子内,大家都对我的书法赞赏有加,渐渐地我不仅有些夜郎自大起来。
来到这里培训,聆听了老师的教诲,与其他学员们进行了交流,并欣赏了大家的佳作后,我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对于书法,只是接触到皮毛而已,并意识到了自己书写中的不足之处。
字如其人什么意思

字如其人
所谓字如其人,也就是通过一个人笔迹的笔画和字型,可以从侧面反映他的一部分性格,解码个体的人格特质,
对字如其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字如其人的意思是,书法是人心理的描绘,代表了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情感心绪变化的。
2。
字如其人,意思为人与字,字与人,二而一,一而二,如鱼水相融,见字如见人。
清·周星莲对字如其人表述的非常具体。
他说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
3。
字是人体生命的对应,苏轼在唐氏六人书后中曾以拟人来描述评论书法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楷书像人站立,行书像人走,草书则像人跑。
他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这不能不说是对字如其人理论的一种创见。
清人王澍又给苏轼补充三项内容,他说作字如人然,怎么如人呢?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
可以把这八个字理解为字的筋、骨、血、肉,体现作者的基本功力,字的精、神、气、脉则反映作者的修养素质。
4。
其实好的书法都是有深刻含义的,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情趣,往往能一目了然。
只要认真观察好的书法作品和文章中,都可以明白的看出作者的思想和志趣。
学书法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书法心得体会(精选多篇)学书法心得体会岁月如梭,新的一年不可逆转地又要结束了。
或许是逢年多思的缘由,书法与人生这一看似互不相干的命题,却时常萦绕于心,而且有了以笔留痕的冲动。
人生难,学书亦难。
人年少时,言谈举止常常无所畏惧。
而到中年,无形中就变得有所顾忌乃至小心翼翼了。
究其原因,可能是真正领略到生活的不易与人生的艰辛吧。
对于学书,可以说是“童心便有学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因之取得很多夸赞与奉迎。
而窃喜之余,乃至以己之长较他人之短,心里不免生出些许的轻佻与自大。
当聆听了南开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田蕴章教授的三百余集书法讲座以后,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方知什么叫大、什么叫家、什么叫风度。
羞愧之余,庆幸自己被田老适时地导引向“书法人生”的“中年“,开始变得理性而自知了。
依照前人通论,成一画家得需十年,而成一书家得需二十年。
真正的书家,既是文人,又是墨客。
自己年近不惑,已无缘于书家光环。
然有幸直面书法这一国学文化的顶峰,虽然像无知的孩子挨了巴掌,但已知足矣。
我感到书法是上苍赐予我人生中年的礼物,让我在传统文化中感知中年的厚重,在提笔临习中体味尽力的艰辛。
对于书法,不仅是写好字算了,还有其背后丰厚的国学文化。
没有国学文化支撑的书法是惨白的,把书法看成只是写好字的熟悉是肤浅的,而背离书法之“法”、盗用“书法”之名的所谓“创作”、“艺术”更是装神弄鬼、迷惑良心乃至是别有效心的。
一样,对于人生,若是仅仅知足于吃喝拉撒、养尊处优,咱们的人生将是怎么样的一种境界?咱们的社会将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社会来讲,不允许咱们无为,更不允许咱们无知。
人生有道,书学亦有道。
立足于现实的多元化思潮,人们常讲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也由此产生诸多的人生态度。
我想,不论哪一种活法,都是要有前提的,就是在尊重个人意志自由的同时,遵守社会普遍法则、伦理道德等等。
概而论之,就是活出自己而又尊重他人,正所谓人生大道。
正如田老所言,如此大道,你不遵守它,他人就要骂你。
书法中的书如其人名词解释

书法中的书如其人名词解释
书法中的"书如其人"是一种形容词解释,用来形容书法作品的
风格和气质与书法人的个性和品格相契合。
这个词解释源自于古代中国的书法观念,在传统文化中被广泛使用。
根据"书如其人"的观念,一个人的独特个性特点、态度和情感
状态会直接反映在他的书法作品中。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性格沉稳、端庄,那么他的书法作品表现出来的也会有类似的特点,字体规整、笔法稳健、结构平衡。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性格豪放、自由自在,那么他的书法作品也会散发出相应的气质,笔画宽大、气势磅礴。
"书如其人"意味着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展示,更是表
达了书法人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
通过观察和欣赏书法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思考方式和审美追求。
因此,在书法艺术中,"书如其人"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标准和价值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如其人“魔鬼训练营——2011暑期五体班”(1)
上午:
书法学习在某种意义上很像武术学习。
有人说现在书法界有八大门派,我们这个门派就有关于对书法的独特思考,更注重用学问来支撑。
专业的教学需要系统、全面。
一旦有了一个系统,就牵扯到了归纳、比较、推理和演绎,这就构成了研究。
去年我们是用一根线把所有的字帖穿起来,书法艺术是一根线或者说是点画的艺术。
今年我们要换一种线索。
赵孟頫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书法史中,用笔的方式是以一贯之的。
用笔又是什么呢?古代的书法作品叫书,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这是一种思考的线索,一种方式。
古代在讲“书”的时候,既包含了书写,也包含了书法作品。
神采对应书写,是动态的呈现,形态更多的是静态的,更多指向的是能够看到的有形书法作品。
两者加起来才是书法。
如果一件书法作品可以展现出书写者的书写过程,这张作品就有了神采。
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绘画是一笔一笔的没有顺序,书法是通过一张作品来体现书写过程。
书法有一个动态的呈现,只是有的显,有的隐。
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过多地强调了书法作品静态的形和质,而忽略了书法作品上面所存在的如何书写。
如果写一张作品,是写的和王羲之一样重要还是学会王羲之的书写方式重要?我们这一期就是要学习如何书写。
如果要回到晋唐,我们就要按照他们学习书法的方式来学习。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恢复手授,他们是如何形成这样一种书写的方式?手授应当包括哪些方面呢?笔法是一方面,是书写的动作,这里面又包括:1、执笔(执笔,执与不执也。
不同书体风格,执法不同。
包短深浅以及与纸面的关系等。
)
2、笔锋的状态(分为束毫和铺毫)
3、运动的方式(平动、提按、绞转)
4、行笔的速度
5、行笔的方式(藏锋、顺锋、逆锋)
下午:
上午我们讲到执笔的轻重直接决定了书写出的线条的粗细与质感。
执笔的轻重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立(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芭蕾),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另一种是蹲(厚重)。
练习1:
将你手中三十多本字帖分为类似于绳子的圆笔和类似于带子的方笔类。
练习2:
试书写《峄山碑》中横线排列为主的“皇、帝、在、王、义、高、群、建、理、害”等字。
时间15分钟
蒋剑芳: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有三点感悟:
1、
执笔中的“执”与“不执”的问题因为以前我一直困扰于执笔到底是怎样,今天通过于老师的讲解,我豁然开朗。
执笔应该是对不同的书体和不同的风格,执笔都应该不同。
但最重要的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自己最舒服的写字最重要。
2、
把书法中的一些线条、专业术语形象的比喻成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事物,比如说把束毫和铺毫比作绳子和带子,这样让我们马上能想象出线条的摸样,更好地理解线条。
3、
这个我暂时还没能很好地消化,就是关于线条力的方向和种类。
以前一直没看出来,现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和琢磨。
2010年9月11-12日于钟华师工作室魏晋古法讨论班
内容提要:主要以"二王"为旨归,探讨魏晋用笔古法,分析行草艺术特点.
关键词:二王,魏晋,古法,行草,旦极寒帖.
2010年9月11-12日于钟华老师工作室魏晋古法讨论班开班了,今年工作室主要是让大家掌握魏晋时期的书写技法和时代背景,更好地了解那个时期的书写状况。
以下是上课内容:
一分析王羲之各个时期行草书。
我们一般从楷书、行书、行草到草书,从这个过程就能判断王羲之他的字的早、中、晚期。
他晚年草书写的最多,早期也有草书,是章草,章草是前面的个字体,我们一般情况下把王羲之的行揩书归到早期里去,超过3/1的草书一般都是晚年的,章草是早和晚期写的。
如:初月帖是王羲之的草书,长风帖也是草书(据说是米芾临的),妹至帖也是典型的
草书,无非带点行书的笔意。
上虞帖也是草书。
哀祸帖是行草书。
姨母贴是王羲之典型的早期东西。
二谢帖是行草书。
奉榉帖基本偏于行楷书。
王羲之行草分期:
1、古法时期,钟语古法如:姨母帖,包括带有章草笔意的。
这是一类也称为束毫。
2、比较大的一类叫新法时期,这个时期他用的是侧铺。
这个时期又分为三期:
A、早期:何如、奉橘。
这一类楷意比较重。
B、中期:孔侍中、平安、快雪时晴、兰亭序。
夹杂有草意的,用笔连贯不是很强。
C、晚期:这个时期草书的笔重越来越多,如:丧乱、频有哀祸、优悬、草书的比重越来越大几乎靠近大于3/1少于2/1。
二、分析西泠印社出版的王羲之书法全集10册(大概一个小时时间)
其中有的帖可学,刻的很好。
有的根本就不能学,是一些不懂书法的人刻的,根本不能学。
这里不一一叙述分析内容了。
三、分析故宫藏品宋塌澄清堂帖(这是于老师为了这期工作室专门订购的一套,价格不菲)其中有很少见的王羲之帖
复印其中旦寒帖临写
四、临写旦极寒帖
1、大家先用半个小时时间临写一遍
2、临写完或帖在后面黑板上。
一、分析旦极寒帖
1、
上午让大家通临一遍,大家都没有注意留的空白,边和行、字和字之间的空白。
2、
分析每个字的写法。
于老师边临写边讲。
如:旦。
起笔是一个点,然后和横的起笔是可以在
放一个点。
你们都写的不对。
中间横的上下空白都很大,都可以在放一个横。
最后一横和上面的空白也很大。
极字中间的空白也很大。
九这个地方一般写的很圆滑。
大家在写一遍。
这里不一一打出来了。
3、
于老师在黑板上讲旦极寒帖书写技法。
大家在写一遍。
4、
每个学员上黑板分析该帖。
5、
于老师又把念字分析了一遍。
6、
要求学员在全部认真临写一遍
二、点评作业
总结起来,有的线条写薄了要写圆韵些。
个别字空间还不够。
有的写的可以,写的不错。
大家极字写简单了。
承字写平正了。
空白里有主次,王字的下面两点要看正一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