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农业害虫分类
农业昆虫学多食性害虫

农业昆虫学多食性害虫在农业生产中,害虫是农民们的一大困扰。
其中,多食性害虫更是带来了诸多挑战。
所谓多食性害虫,就是那些不挑食、食谱广泛的害虫,它们能危害多种不同的农作物,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多食性害虫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棉铃虫、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等。
以棉铃虫为例,它不仅会侵害棉花,还会对玉米、小麦、大豆等作物下手。
草地贪夜蛾更是来势汹汹,从美洲传入我国后,迅速在多地蔓延,能危害玉米、水稻、甘蔗等多种重要作物。
这些多食性害虫之所以危害巨大,首先是因为它们的食性广泛。
这使得单一的防治措施往往难以奏效,因为你防住了它在一种作物上的危害,它可能又转移到其他作物上继续为非作歹。
而且,它们的繁殖能力通常很强。
一只雌虫就能产下大量的卵,经过短时间的生长发育,新一代的害虫又会迅速加入破坏大军。
多食性害虫的危害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们有的直接啃食农作物的叶片、茎秆、果实,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减产甚至绝收。
有的则会在作物内部钻蛀,破坏作物的组织和器官,影响养分和水分的运输,使作物逐渐枯萎死亡。
比如玉米螟,它会钻进玉米茎秆内部,造成玉米倒伏、折断,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多食性害虫还容易引发病虫害的传播。
它们在不同的作物上穿梭,身上可能携带各种病菌和病毒,从而将病害传播到健康的植株上,引发大面积的病虫害爆发。
面对多食性害虫的威胁,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预警至关重要。
通过设置监测点、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及时掌握害虫的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以便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
农业防治也是基础且重要的手段。
合理轮作、深耕晒田、清洁田园等措施,可以破坏害虫的生存环境,减少害虫的越冬基数。
选用抗虫品种则能从源头上提高作物自身的抗虫能力,降低害虫的危害程度。
生物防治则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
利用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还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这些生物制剂对害虫具有特异性的杀灭作用,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
园林中常见的害虫及防治

园林中常见的害⾍及防治⼀般园林上⽤的最多的只有九个⽬的昆⾍:直翅⽬、鳞翅⽬、同翅⽬、膜翅⽬、鞘翅⽬、双翅⽬、半翅⽬、脉翅⽬、缨翅⽬。
⼀、直翅⽬昆⾍(直翅⽬Orthoptera )(Ortho-直,ptera-翅)直翅⽬的昆⾍都是渐变态,在它们的整个⽣命周期中都在危害着植物,蝗⾍主要取⾷叶⽚,蝼蛄则以危害植物的根系为主.直翅⽬昆⾍为⾸的是蝗⾍1 形态特征:体中型⾄⼤型。
⼝器咀嚼式;触⾓多为丝状;前翅覆翅,后翅膜翅;后⾜是跳跃⾜或前⾜开掘⾜;雌⾍多有发达的产卵器;雄⾍常会发⾳。
1.1 头部多为下⼝式,少数⽳居种类为前⼝式;头圆形、卵圆形或圆柱形,蜕裂线明显;⼝器为典型的咀嚼式,上颚强⼤⽽坚硬;触⾓丝状、剑状或槌状;复眼⼤且突出;单眼2~3个,但⼀些螽斯科种类缺单眼。
1.2 胸部前胸特别发达,背板常向后和两侧扩展呈马鞍形,盖住前胸侧板;前胸腹板在两前⾜基节之间平坦或隆起,或呈圆柱形突起,称前胸腹板突;中胸与后胸愈合;前翅覆翅;后翅膜翅,臀区宽⼤,平时呈折扇状纵褶于前翅下;前⾜和中⾜为步⾏⾜,后⾜为跳跃⾜;但蝼蛄类昆⾍的前⾜特化成开掘⾜。
在蝗⾍类中,有些种类的翅退化成鳞⽚状,形似蝗⾍的若⾍(俗称蝻、蝗蝻或跳蝻)。
但是,它们的前翅覆盖后翅,且翅上除纵脉外还有横脉;⽽蝗蝻的后翅翻转盖住前翅,且翅芽上仅有纵脉⽽⽆横脉。
在螽斯和蟋蟀中,其雄⾍前翅上有发⾳器(stridulating organ)。
在蝗⾍中,其雄⾍的前翅和后⾜腿节外侧上有发⾳器,但癞蝗科Pamphagidae的发⾳器在腹部第2背板和后⾜腿节内侧。
在螽斯和蟋蟀中,在其前⾜胫节基部上有听器(auditory organ)。
1.3 腹部⼀般11节;雌⾍第8节或雄⾍第9节发达,形成下⽣殖板。
蝗⾍、螽斯和蟋蟀的雌⾍产卵器发达,呈锥状、剑状、⼑状或⽭状;蝼蛄⽆特化的产卵器。
尾须1对,不分节。
在蝗⾍类昆⾍中,听器位于第1腹节背板的两侧。
2 ⽣物学特性渐变态。
多为植栖性,少数⼟栖性和洞栖性。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知识水稻病虫害及防治水稻是文山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水稻栽培面积在90万亩左右,在我州发生的病虫害主要种类有稻瘟病、水稻胡麻叶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恶苗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粘虫等。
一、稻瘟病(一)识别: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因此,有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区别。
1.苗瘟三叶期前,芽、芽鞘出现水渍状斑点,秧苗接近地面上的部位变黑,有灰色霉层。
三叶期后在叶片上产生短纺锤形至梭形病斑,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生有灰绿色的霉层。
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2.叶瘟三叶期后的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都可发生,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
一般在分蘖盛期盛发,严重发生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
病斑有四种类型。
(1)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渍状,无光泽,多而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型,叶片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的灰色霉层。
多在阴雨多湿,氮肥施过多,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发生。
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
条件不适转化成慢性型。
(2)慢性型最初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或褐色小点,以后形成梭形病斑,病斑褐色,中心灰白色,外有黄色晕圈,褐色环死线穿过病斑向两头延伸。
天气潮湿时,病斑边缘或背面也常有灰色霉层。
(3)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限在叶脉间。
多在抗病品种中下部叶片出现。
条件适合时,有的会转化成慢性病斑。
(4)白点型在气温很高的情况下,在感病品种的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或短梭形的白色小斑。
条件适合时可以转成急性型。
3.节瘟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二节,节上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最后使整个节部变成黑色,造成茎杆节部弯曲或折断。
4.穗颈瘟初期在穗颈上出现小的淡褐色斑点,边缘有水渍状的褪绿现象。
以后病部向上、下扩展,颜色加深,最后变黑枯死或折断,造成瘪谷甚至白穗。
5.谷粒瘟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使整个谷粒变成暗灰色的秕谷。
病虫害基本知识

病虫害基本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它们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给我们带来经济损失。
那么,什么是病虫害?它们又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病虫害的基本知识。
一、病虫害的定义病虫害是指病害和虫害的统称。
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其生理机能和组织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异常变化,导致植物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
而虫害则是指昆虫、螨类等有害生物对植物造成的危害。
二、病害的分类1、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这些病原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它们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
例如,小麦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烟草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2、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如营养失调、水分过多或过少、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照不足、土壤酸碱度不适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植物出现各种病害症状,但不会在植物体内传播。
例如,番茄脐腐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水稻生理性烂秧是由于低温引起的。
三、虫害的分类1、咀嚼式口器害虫这类害虫通过咀嚼植物的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来获取食物,造成植物组织的机械损伤。
常见的咀嚼式口器害虫有蝗虫、螟虫、菜青虫等。
2、刺吸式口器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通过细长的口针插入植物组织内,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植物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叶片变黄、卷曲等。
常见的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蚜虫、飞虱、叶蝉等。
3、虹吸式口器害虫虹吸式口器害虫的口器呈虹吸状,主要吸食花蜜等液体食物。
常见的虹吸式口器害虫有蛾类、蝶类等。
4、锉吸式口器害虫锉吸式口器害虫通过锉破植物组织来吸食汁液,常见的有蓟马等。
四、病虫害的发生规律1、病害的发生规律病害的发生通常需要三个条件:病原物、寄主植物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五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五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植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们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一、柑橘黄龙病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类植物上最常见的病虫害之一,由细菌引起。
该病主要表现为新梢黄化、叶片卷曲和落叶等症状。
为了防止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强化管理:及时清除病叶、病枝,减少病源的传播。
2. 薄荷喷雾:使用0.1%浓度的薄荷精油进行喷雾,可以抑制病菌繁殖。
3. 适宜施肥:避免过量施肥,以免增加柑橘对病菌的感染。
4. 自然控制:培养天敌如赤眼蜂,帮助控制病虫害的传播。
二、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最为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其主要症状为叶子上出现灰绿色的小斑点,并逐渐蔓延至整个叶片。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水稻稻瘟病的方法:1. 合理水肥管理:保证水田中的水分充足,同时合理施肥,增加水稻的抵抗力。
2. 轮作休闲:种植其他作物,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3.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具有较高抗病性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
4. 农药喷洒:及时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控制稻瘟病的发展。
三、苹果黑星病苹果黑星病是苹果树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由真菌引起。
该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黑褐色的小斑点,严重影响果实质量。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苹果黑星病的方法:1. 锯除病枝:在发现感染症状的树枝上,及时进行锯除,以免病菌传播。
2. 喷洒药剂:在病害发生季节,定期喷洒具有防治效果的农药。
3. 调整树冠结构: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菌滋生的环境。
四、玉米斑枯病玉米斑枯病是玉米上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其主要症状为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下面是防治玉米斑枯病的方法:1. 早期防治:在玉米生长初期,定期检查玉米叶片,一旦发现病斑,立即喷洒合适的农药。
2. 深作深埋:在玉米种植后,对病株及时进行深埋,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防虫治虫:加强对叶螟等玉米害虫的预防和治理,降低病害发生的机会。
常见害虫有

常见害虫有
卫生害虫:苍蝇,蟑螂,蚊子,蟑螂,跳蚤,体虱/ 头虱/ 阴虱,农业害虫,蚜虫,蝗虫,蓟马,介壳虫,木虱shī,卜泥,叶蝉,褐hè飞虱,小菜蛾,玉米螟míng,斜纹夜蛾,小菜蛾,苹果蠹蛾,纹白蝶,东方果实蝇
贮谷害虫:米象
财产害虫:白蚁,衣鱼
家畜害虫:牛虻niú méng
森林害虫:天牛,松毛虫,舞毒蛾
其他害虫:蚂蚁
非昆虫类:蜗牛、蛞蝓(kuò yú)、鼠妇、蜈蚣wú gōng、马陆、蟎mǎn
害虫:苍蝇,蚊子,蝗虫,蟑螂,鼠负(西瓜虫),天牛,蟋蟀,蝈蝈,蛾,棉铃虫,菜青虫,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虱、臭虫、螨、毒蛛、蝎、蚜虫
益虫:螳螂,蜻蜓,豆娘,瓢虫,蚯蚓,蜜蜂,家蚕,壁虎、青蛙、土鳖、羌螂(屎壳郎),蜘蛛,赤眼蜂,金小蜂,虾,蟹,蟾蜍,蚂蚁,蛇,变色龙。
防虫害培训资料

2023-11-08•防虫害基础知识•常见农业虫害及防治•常见林业虫害及防治•防虫害技术与实践•防虫害管理及案例分析目•防虫害法规与责任录01防虫害基础知识虫害是指昆虫、寄生虫、害虫等对植物、动物或人类造成的危害。
虫害的定义包括蚊、蝇、蟑螂、蚂蚁、跳蚤等昆虫,以及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等。
虫害的种类虫害的定义及种类传播途径虫害可以通过空气、食物、水源、宠物等途径传播。
危害虫害会传播疾病,影响人类健康;同时也会对动物和植物造成严重的生长障碍和产量损失。
虫害的传播途径与危害防虫害的重要性有效的防虫措施可以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健康安全,减少经济损失。
防虫害的措施包括定期清洁环境、使用防虫网、安装捕蚊灯、合理使用驱虫剂等。
防虫害的重要性和措施02常见农业虫害及防治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瓢虫、草蛉虫等,控制蚜虫的数量。
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使用化学药剂,如吡虫啉、抗蚜威等,进行喷雾防治。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避免连作,减少虫源。
03蚜虫及防治方法0201释放捕食螨等天敌昆虫,控制红蜘蛛的数量。
生物防治使用杀螨剂,如三氯杀螨醇、炔螨特等,进行喷雾防治。
化学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落叶,减少虫源。
农业防治红蜘蛛及防治方法利用天敌昆虫,例如鸟类、步甲等,控制蝗虫的数量。
蝗虫及防治方法生物防治使用化学药剂,如马拉硫磷、敌敌畏等,进行喷雾防治。
化学防治选育抗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作物抵抗力。
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剂,如辛硫磷、敌百虫等,进行灌根或喷雾防治。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例如寄生蜂、寄生蝇等,控制地老虎的数量。
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减少虫源。
同时可采取黑光灯诱杀成虫等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地老虎及防治方法03常见林业虫害及防治舞毒蛾是一种常见的杨树食叶害虫,能造成严重的叶片损失。
通过人工清除卵块、灯光诱杀成虫和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舞毒蛾杨扇舟蛾是一种常见的杨树食叶害虫,常大面积暴发,造成严重的叶片损失。
农作物虫害的常见症状

根部受害症状
根系受害症状
根系被害虫咬食或蛀食,导致根 系损伤或坏死,影响水分和养分 的吸收。常见于地老虎、蝼蛄等
地下害虫的危害。
根茎部流胶症状
根茎部流出白色或黄色的胶状物, 可能与细菌或真菌的侵染有关。常 见于软腐病、溃疡病等病害。
02
虫害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品质受损,影响农 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03
虫害会传播病毒病,引发更严重的植物病害, 对农业生产造成更大的损失。
02
常见虫害症状
叶片受害症状
1 2
3
被食叶害虫危害的症状
叶片出现大小不一的孔洞、缺刻,严重时仅剩叶脉。常见的 害虫有黏虫、螟虫、金龟子等。
卷叶症状
叶片边缘向叶面卷曲,有时呈筒状,不能展开。常见于蚜虫 、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危害。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 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发生,从而减少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生物防治的方法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害 虫的方法,具有见效快、使用方便等 优点,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农药残留 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化学防治的方法包括:喷雾、熏蒸、 拌种等。
变色症状
叶片出现黄化、白化、紫化等非正常颜色,可能与生理失调 或病毒、害虫的危害有关。
茎杆受害症状
蛀孔症状
茎杆上出现大小不一的蛀孔,茎杆内有时可见害虫的粪便或幼虫。常见于天牛、木蠹蛾等钻蛀性 害虫的危害。
折断症状
茎杆在生长期间被害虫咬食或蛀食,导致茎杆折断或弯曲。常见于蝗虫、蟋蟀等咀嚼式口器害虫 的危害。
在虫害防治过程中,应避免大 量杀伤天敌,以保持生态平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共阅
常见农业害虫分类(其中红字为益虫)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已知的种类约有85万种以上,占动物总数的4/5。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3对分节的足,故又称六足纲。昆虫纲由3纲、
33目组成,与生产关系密切的有九个目:直翅目、缨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
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以下就这些目及重要科作一简述,并列举
部分常见农业昆虫:
直翅目(Orthoptera)昆虫纲中较大的一目,包括蝗虫、蟋蟀、螽斯、蝼蛄等
常见昆虫。体大型或中型,吸嚼式口器。前翅狭长且稍硬化,后翅膜质;有些种类
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后足强大,适于跳跃。
斑翅蝗科:东亚飞蝗、云斑车蝗;
斑腿蝗科:中华稻蝗、日本黄脊蝗;
蝼蛄科:单刺蝼蛄、东方蝼蛄。
缨翅目(Thysanoptera)通称蓟马,身体微小。一般黄褐或黑色。眼发达。触
角较长,锉吸式口器。翅膜质,翅缘具有密而长的缨状缘毛。
蓟马科:稻蓟马、烟蓟马、温室蓟马;
管蓟马科:稻管蓟马、麦简管蓟马。
同翅目(Homoptera)蝉、叶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及介壳虫等均属此目。
多为小型昆虫,刺吸式口器,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
间。具翅种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
介壳虫和蚜虫中常有无翅型,叶蝉和蚜虫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粉虱科:温室白粉虱;
叶蝉科:黑尾叶蝉、大青叶蝉、棉叶蝉;
欢迎共阅
蜡蝉科:斑衣蜡蝉
飞虱科: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甘蔗扁角飞虱;
蚜科:棉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桃蚜、高粱蚜、萝卜蚜;
绵蚧科:吹绵蚧;
盾蚧科:桑盾蚧、矢尖盾蚧、梨圆蚧;
蜡蚧科:白蜡虫、红蜡蚧、朝鲜球坚蚧;
半翅目(Hemiptera)通称“蝽”或“椿象”;多数体形宽略扁平,前翅基半部
革质,端半部膜质,称为半鞘翅;刺吸式口器,其若虫腹部有臭腺,故有“臭虫”、
“放屁虫”之名。
网蝽科:梨网蝽、香蕉网蝽;
花蝽科:细角花蝽、微小花蝽;
缘蝽科:针缘蝽、稻蛛缘蝽;
蝽科:稻褐蝽、稻黑蝽、稻绿蝽。
盲蝽科: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
脉翅目(Neuroptera)常称为“蛉”;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是捕食蚜虫、蝶
蛾幼虫等肉食性益虫。
草蛉科:大草蛉、丽草蛉、中华草蛉;
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纲中第二大目。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
成虫称蛾或蝶。虹吸式口器,形成长形而能卷起的喙;已知有十四万种左右,,其中
蛾类90%多,蝶类不足10%。蛾与蝶的异同 蝶类触角末端膨大,而蛾类触角呈线状
或羽状;蝶类休息时翅合拢立于背上,而蛾类休息时则将翅平放于身体两侧或收缩
成屋脊状;蝶类大多在白天活动,而蛾类大多夜间活动,通常都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谷蛾科:谷蛾、衣蛾;
欢迎共阅
刺蛾科:黄刺蛾、褐刺蛾、扁刺蛾;
麦蛾科:麦蛾、棉红铃虫、甘薯麦蛾;
菜蛾科:小菜蛾;
蛀果蛾科:桃蛀果蛾(桃小食心虫);
卷蛾科:大豆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顶梢卷叶蛾、褐带长卷叶蛾、拟小黄
卷叶蛾;
螟蛾科:二化螟、豆荚螟、玉米螟、三化螟、菜螟、稻纵卷叶螟、条螟、棉卷
叶野螟、桃蛀螟;
夜蛾科:食叶种类:黏虫、斜纹夜蛾、稻螟蛉、棉小造桥虫、甜菜夜蛾;
蛀食种类:大螟、棉铃虫、鼎点金刚钻;
切根种类: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
毒蛾科:盗毒蛾、舞毒蛾;
天蛾科:甘薯天蛾、豆天蛾;
弄蝶科:直纹稻弄蝶、隐纹谷弄蝶;
凤蝶科:柑橘凤蝶、玉带凤蝶;
粉蝶科:菜粉蝶;
蛱蝶科:苎麻赤蛱蝶、苎麻黄蛱蝶;
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纲第一大目,有30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
通称甲虫,简称“甲”。一般躯体坚硬,有光泽。头正常,也有向前延伸成喙状的(象
鼻虫),末端为咀嚼式口器。前翅角质化,坚硬,称鞘翅,无明显翅脉。
芫菁科:豆芫菁;
步甲科:金星步甲、皱鞘步甲、麦穗步甲;
叩头虫科:沟叩头虫(沟金针虫)、细胸叩头虫(细胸金针虫);
欢迎共阅
皮蠹科:谷斑皮蠹、黑皮蠹;
吉丁虫科:柑橘小吉丁虫、金缘吉丁虫;
瓢虫科:益虫:澳洲瓢虫、龟纹瓢虫、黑襟瓢虫、七星瓢虫;
害虫:马铃薯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
拟步甲科:黄粉虫、黑粉虫、赤拟谷盗、杂拟谷盗;
丽金龟科:铜绿异丽金龟;
鳃金龟科:暗黑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
天牛科:桑天牛、星天牛、橘褐天牛、桃红颈天牛;
叶甲科:(又名:金花虫)大猿叶虫、小猿叶虫、黄守瓜、黄曲条跳甲;
豆象科:绿豆象、豌豆象、蚕豆象;象甲科:玉米象、米象;
膜翅目(Hymenoptera)包括各种蚁和蜂。咀嚼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
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叶蜂科)和细腰亚目(姬蜂科、茧蜂
科、小蜂科、赤眼蜂科等)。
叶蜂科:小麦叶蜂、梨实蜂;
姬蜂科:黄带姬蜂、黏虫白星姬蜂、螟蛉悬茧姬蜂、棉铃虫齿唇姬蜂、螟黑点
疣姬蜂;
茧蜂科:益虫:中华茧蜂、螟黑纹茧蜂、螟蛉绒茧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印
度蚜茧蜂、棉蚜茧蜂;
小蜂科:益虫:广大腿小蜂;
金小蜂科:黑青小蜂、蝶蛹金小蜂;
赤眼蜂科:益虫: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
双翅目(Diptera)包括蚊、蝇、虻等。刺吸式或舐吸式口器。前翅膜质发达,
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欢迎共阅
瘿蚊科: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稻瘿蚊;
实蝇科:柑橘大实蝇、瓜实蝇;
食蚜蝇科:益虫:细腰食蚜蝇、黑带食蚜蝇;
潜蝇科:麦叶灰潜蝇、美洲斑潜蝇、豆秆黑潜蝇;
黄潜蝇科:麦秆蝇;
花蝇科:种蝇、葱蝇、萝卜蝇;
寄蝇科:伞裙追寄蝇、玉米螟厉寄蝇、黏虫缺须寄蝇;
附:农业螨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记载种类已达十余万种。
许多植食性螨类是农业上的大害虫,其中有为害叶片和果实的叶螨科、跗线螨科、
叶爪螨科和瘿螨科;为害根部的粉螨科根螨属等。
蔬菜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适用农药品种
2010-02-25 11:19:36 359
一、病虫种类 :
1、苗期病害 发生作物:叶菜类、瓜类、茄果类苗期。合用农药:恶习霉
灵、甲基立枯磷、 苗菌净、多氧霉素、甲霜灵锰锌。
2、霜霉病类发生作物:瓜类、葱类、叶菜类。合用农药:甲霜灵锰锌、百
菌清、氰霜唑、杀毒矾、克露、氟吗锰锌、疫霜灵。
3、疫病类型发生作物:瓜类、葱类、叶菜类。合用农药:甲霜灵锰锌、百
菌清、氰霜唑、杀毒矾、克露、氟吗锰锌、疫霜灵。
4、早疫病类发生作物: 辣 椒、黄瓜、葱、芋等。合用农药:代森锰锌、
可杀得、百菌清、甲霜灵锰锌、杀毒矾、异菌。
5、晚疫病类发生作物:番茄、马铃薯。合用农药:甲霜灵锰锌、氟吗锰锌、
氰霜唑、金雷多米尔、克露、蓝保、可杀得。
欢迎共阅
6、炭疽病类发生作物:甜 椒、白菜、黄瓜、菜豆。合用农药:炭特灵、
施保功、农抗120、年夜生、绿亨一号、多福、多氧霉素。
7、白粉病、锈病类发生作物:瓜、豆、葱类。合用农药:晴菌唑、烯唑醇、
三唑酮、百菌清、武夷霉素、农抗120、多氧霉素。
8、黑斑病类发生作物:白菜、甘蓝、花椰菜、萝 等。合用农药:百菌清、
杀毒矾、代森锰锌、农抗120。
9、根腐病类发生作物:瓜类、茄果类。合用农药:根腐灵、多菌灵、双效
灵、壮生、百菌通、多氧霉素。
10、枯萎病类发生作物 :番茄、菜豆、瓜类等。合用农药:杀菌王、甲基
硫菌灵、根病净、绿亨二号、克菌、多氧霉素。
11、细菌性叶斑类 发生作物:黄瓜、菜豆、甜 椒、菜豆。合用农药:杀
菌王、龙克菌、克菌康、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波尔多液。
12、细菌性青枯、软腐、黑腐、黑斑病类发生作物:茄果类、十字花科。
合用农药:杀菌王、龙克菌、克菌康、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波尔多液。
13、病毒 类发生作物:各类蔬菜。合用农药:病毒A、菌毒清、菌毒必克、
素灭星植病灵、毒畏、镇毒。
14、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 发生作物:十字花科蔬菜。合用农药:菜喜、
阿巴虫净、锐劲特、卫灵安打、阿维菌素、米满、千虫克。
15、夜蛾类 发生作物:叶菜类、甘薯、芋等。适农药:乐斯本、蛾特杀、
除尽、氟铃脲、青虫一遍净、毒氯、强杀、速灵。
16、蚜虫、粉虱类发生作物:各类蔬菜。合用农药:阿克泰、吡虫啉、扑
虱蚜、快杀灵、扫蚜清、攻蚜、虫扫净。
17、跳甲类 发生作物:十字花科蔬菜。合用农药:阿麦尔、锐劲特、一杀
欢迎共阅
死、甲好清。
18、潜叶蝇类发生作物:各类蔬菜。合用农药:蝇螨光、新科、灭蝇胺、
雷丹。
19、瓜实蝇类发生作物:苦瓜、丝瓜等。合用农药:蝇螨光、灭蝇胺、全
力、菊脂类。
20、地下害虫类发生作物:各类蔬菜。合用农药 :辛硫磷、敌百虫、乐斯
本、溴氰菊脂。
21、蝓蛞、蜗牛等发生作物:叶类蔬菜。 合用农药:密达、灭蜗灵、融杀
蚧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