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模板】

XX大学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模板】
XX大学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模板】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试行)

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论文质量,规范我院本科生(全日制、自考、函授)毕业论文格式,特制定《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一、排版与印装要求

1.纸张:一律使用A4纸。单页打印。(或“除封面、独创性声明以外,其余页面双面打印。”)

2.页边距:上边距:2.54cm;下边距:2.54cm;左边距:3.17cm;右边距:3.17cm。

3.行距: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注释和参考文献部分行距为单倍行距,其余用1.25倍行距。

4.页码:除封面、独创性声明以外,其余页面须有页码。论文页码从论文正文部分开始至附录,用阿拉伯数字(如1,2,3等)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

5.分页:标题(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文)、引言和正文、注释、参考文献、标题(英文)、摘要(英文)等无需分页。附录单独分页,每种附录材料须单独分页。

6.装订:左侧装订。装订顺序如下:①封面;②独创性声明;③论文正文;④附录。

二、撰写格式规范

1.封面:全日制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用云师大教务处制定的封面。自考、函授本科毕业论文用学院制定的封面。

2.独创性声明和版权授权:各项签名须作者和指导教师亲笔签名。

3.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小三宋体加粗居中。必要时可使用副标题,置于论文题目下行,副标题前使用破折号衔接,副标题四号宋体右对齐。

4.摘要:论文题目之下空两行,另起一行,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排印摘要。“摘要”两字小四宋体加粗。“摘要”两字间空1个汉字符,后加冒号(:)占1个汉字符。摘要内容为宋体小四,单倍行距。摘要内容150~200字左右。摘要不分段,不使用图标,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5.关键词:摘要下行缩进2个汉字符排印关键词。“关键词”三字小四宋体加粗,后加冒号(:)占1个汉字符。关键词数量为3~5个,关键词内容为小四宋体。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使用标点符号。

6.引言和正文:关键词之下空两行,另起一行排印引言。“引言”两字无需出现,由此进入论文正文。引言在800字以内,正文要求6000字以上。除各级标题之外,引言、正文排版格式为:宋体小四号,每段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行距为1.25倍。

7.各级标题:引言后以序数词及小标题体现论文结构层次。论文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第五层为“①”。第一层标题独立成行,上下各空一行,宋体小四加粗居中。其余各层次小标题独立成行,上下均不空行,宋体小四加粗,缩进2个汉字符排印。另外,第三层、第四层

小标题根据各专业特点可独立成行,也可列于段首。独立成行的标题末尾不用标点符号,非独立成行的标题末尾用句号。

8.注释:论文遇有需要解释或说明的情况时,可酌情使用注释。注释统一采用尾注方式(将全部注释集中放在正文末尾)。尾注序号采用“①②③……”右上标于正文作注位置。注释序号在正文中按各注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与注文相对应。“注释:”二字于正文末尾下空三行,另起一行左起顶格宋体小四加粗排印。“注释”两字后加冒号(:)占1个汉字符。“注释”二字下行左起顶格排印具体注释内容。注释内容格式为:左起顶格,宋体五号字,单倍行距。注释内容格式参看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于注释内容末尾下空一行,另起一行宋体小四加粗居中排印。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参考文献”四字下空一行排印具体参考文献内容。参考文献序号用“[1][2][3]……”标序,参考文献序号须在正文中右上标,并与文后参考文献条目相对应。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 . ”结束。参考文献内容格式为:左起顶格,宋体五号字,单倍行距。参考文献总数要求10条以上,其具体格式规范见下文。

10.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置于参考文献后,排版格式与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相对应。

①英文题目格式为:上下各空一行,居中,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加粗。英文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例如:

City Planning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Social Ecnomy in China

②Abstract: 论文题目之下空一行,另起一行左缩进2个汉字符,排印英文摘要“Abstract:”(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加粗)及英文内容(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③Key words: 英文摘要内容末另起一行,左缩进2个汉字符,排印英文关键词“Key words:”(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加粗)及英文内容(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每个词条之间用分号(;)(Times New Roman字体)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面不使用任何标点符号。

11.图:毕业论文的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规范。

每幅插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题置于图下居中,图题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采用中英文对照时,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另起一行居中,与中文图题对应。图号按全文出现顺序以阿拉伯数字编排。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参考文献号。

12.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号和表题,构成表头。表格按全文出现的顺序以阿拉伯数字编号,表头位于表上居中,以宋体五号加粗排印,采用中英文对照时,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另起一行居中,与中文表题对应。表头与表格为一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表内须按规定的符号注明单位。

表中若有附注时,用五号宋体写在表的下方,句末加标点。仅有一条附注时写成:“注:……”;有多条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出,例如:“注1:……”。

13.附录:每种附录材料需加标题,标题小三宋体加粗居中。具体材料前首行左缩进

2个汉字符,内容使用小四宋体。如使用表格附录,表格内宜用五号宋体。一般附录的篇幅不宜超过正文。无附录内容的该项可缺。

三、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相关学科格式规范,原则上一律使用英文标点符号。各类常用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参考示例如下:

1.专著。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期刊。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2(3):167-173.

3.论文集。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1]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7-8.

4.析出文献。著录格式为:[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1]钟文.非线形规划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地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27.

5.学位论文。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6.报纸文章。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7.电子文献。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1]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

8.针对同一经典反复引用的情况,采取在引文后面括弧夹注(如《论语·为政》)的方式。多次征引同一文献而页码不同时,统一在正文中注出页码并且右上标(如[1](P12)),则参考文献相应条目不再标明页码。正文中征引文献如需单独列段,则征引文献段落上下各空一行,引文首行空4个汉字符,该段左缩进2个汉字符,文字内容小四楷体,行距为

1.25倍。

四、其它相关说明

1.论文夹注、尾注不做硬性要求,但参考文献一般列10条以上。

2.自考、函授本科毕业论文无需提供独创性声明、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

3.论文中各项撰写规范未尽事项可参考《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修订版)、《云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以及相关学科专业学术文献进行

适当调整。

五、附录

1.云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封面

2.文学院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封面

3.文学院函授本科毕业论文封面

4.论文范文

(文学院教授委员会审定)

文学院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姓名

考区

考号

指导教师

职称(学历)

2014年5月18日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制

论文范文:

六朝文人乐府神仙意趣脞说

摘要:志怪小说存诗、道教典籍存诗、游仙诗、步虚词以及文人拟乐府等,共同证明了六朝诗歌与道教文化的重要关联。六朝文人乐府不仅描写神仙、仙境抑或幻景,构想神仙聚会以及人仙遇合、同游、步虚等场景,而且结合道教学理和修行法门,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中古叙事诗成果,集中昭示出了这个时代的神仙意趣。六朝文人乐府还在人文思想、审美风尚、文化效应等方面,具体呈现出了某种时代文学特征。

关键词:六朝;文人乐府;神仙意趣

将近四百年的六朝亦即魏晋南北朝时代,虽是世族专权、异族侵占、乱多于治、黑暗而又动荡的时代,却是文化多样化、新奇共荣抑且浸润后世的时代。毋庸置疑,这是中国文学观念和诗歌创作前后因革、推陈出新的关键阶段。葛晓英研究得出,囊括六朝在内的八代之诗,尽管各个时期“文学成就高低不一,诗歌的发展走过一些弯路”,但毕竟“以其开创性的成就为唐诗奠定了基础,在题材、内容、风格、形式等各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因为“有了这样蕴蓄丰富的上游,中国诗歌才会流成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1]不可否认,这也是中国思想迸发活力,前宗教意识渗透世俗,以道教和佛教为典型的人为宗教孕生、拓展及其竞呈辉映的特殊期间。所谓“魏、晋好长生,故多灵变之说,齐、梁弘释典,故多因果之谈”[2],其中道教蔚兴的历史进程,客观展示出与古神话相伴而生的原始宗教走向人为宗教的时代嬗变,道教与仙话叙事亦在交互作用中走向共同繁荣。缘于此种背景,魏晋南北朝诗歌与神仙信仰产生横向的关联。更为确切地讲,六朝文人乐府不仅继承了两汉乐府古辞的文学遗产,抑且与志怪小说存诗、道教典籍存诗、游仙诗、步虚词以及其它文学交互影响,从而表现出浓郁的神仙意趣,彰显了道教时代的精神图景。

一、六朝诗歌与道教文化的关联性

基于横向的文化考察,六朝文学通常与道教文化紧密关联。毕竟,“道教的兴起与发展,必然促进神仙变异之谈的流布——也自然会在文学中有所表现”,其中小说和诗歌为甚,“均弥漫着令人心醉神荡的神仙之境,充斥着变换万端的变异之谈,浪漫的想象与炽热的情感交织其中”[3]。就小说而言,在汉末原始道教向魏晋神仙道教演变的历史过程当中,神仙信仰的深入以及道教造神运动的

开展,一方面促成了诸如《列仙传》、《神仙传》等仙传文本,《真诰》、《周氏冥通记》等道教其它叙事文本的诞生,另一方面亦作用于《搜神记》、《拾遗记》等志怪小说中的神异叙事,由此丰富了人仙遇合的文学主题。至于六朝诗歌蕴含的神仙意趣,实则表现于多种文学形态之中。

(一)志怪小说存诗与道教典籍存诗

志怪小说有《搜神记》载神女成公智琼赠弦超诗一首,《搜神后记》载丁令威化为白鹤歌一首;又有《拾遗记》载韩终采药四言诗一首,《艺文类聚》引《杜兰香别传》录杜兰香作诗一首。志怪小说存诗包含四言、五言、七言等,诗歌或描摹神仙仪容,或叙记仙界异物,或陈述成仙因由,或畅想游仙之境,藉此表达仙缘宿命、长生久视等道教文化主题,可与同时代仙传互为参证。从总体上看,志怪小说与道教典籍形成交叉态势:某些志怪小说后被收入道藏,某些道教典籍可视之为志怪小说,两种文本亦交互影响。

与志怪小说相比,道教典籍存诗数量更多。譬如《真诰》载录萼绿华赠诗一首,九华安妃见降口授作诗一首,紫微夫人授诗一首,云林与众真吟诗十首,中候王夫人诗三首,方丈台昭灵李夫人诗三首,紫微王夫人诗十七首,云林右英夫人诗二十五首,梦蓬莱四真人作诗四首,十月十五日右英夫人说诗令疏四首,方诸宫东华上房灵妃歌曲一首,太微玄清左夫人北渟宫中歌曲一首,魏夫人与众真吟诗二首,南极王夫人诗一首,辛玄子赠诗三首,紫微夫人授乞食公歌一首,南岳夫人授太上宫中歌一首,大洞真经诗一首,八月十六日夕清灵真人授诗一首,谣谚一首,内经真谚一首,太平酒谚一首,许穆诗一首,许翙茅保命吟一首,郭四朝叩船歌四首,杜广平歌吟一首,梦诗一首等,合计九十余首。又如《周氏冥通记》载录五仙诗五首,彭先生歌一首,合计六首。又如《汉武帝内传》载录法婴玄灵之曲二首,上元夫人步玄之曲一首,四非歌一首。又如《真仙体道通鉴》引《洞仙传》录扈谦诗二首,《桓真人昇天记》载录李仙君歌二首。等等。

依据《正统道藏》,《真诰》、《周氏冥通记》均为南朝梁陶弘景作品,前者隶属太玄部,后者隶属洞真部记传类。《桓真人昇天记》乃无名氏撰,亦属洞真部记传类。《汉武帝内传》旧题班固撰,其实作者难以考知,其产生时代亦众说纷纭。胡应麟、钱熙祚、瞿镛以及台湾学者李丰楙、日本学者小南一郎等,均视之为六朝作品,后被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真仙体道通鉴》为元代道士赵道一修撰,亦被收入洞真部记传类,至于《洞仙传》一书,根据丁培仁编著《增注新修道藏目录》,则隶属神谱仙传类。从主题和内容上看,道教仙传存诗多与志怪小说存诗类似。尽管如此,前者在宗教义理、宗教体验、宗教情感等方面更为深刻,诗歌的玄言特质、游仙意识以及神秘况味更为浓郁。更为确切地说,道教典籍存诗吸收道家词汇、道教术语以及神仙观念更为突出,其用词、造境不是追求审美,而是讲究宗教氛围,故而文学趣味不高,与其称之为文人诗,不如名为道教仙诗。尽管如此,某些学者认为,《真诰》存诗针对“神仙世界的

铺陈渲染和仙人高妙意态的描写”,以及“叙事的秘密、意象的朦胧以及隐喻的深奥”,乃至通过“飞翔”来“铺陈仙界”,由此“创造出独特的风景”[4],同样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

(二)游仙诗与步虚词

游仙诗惯于在诗歌作品中表现抒情主人公神游仙境的场景,其广义并不限于以“游仙诗”为题,而应囊括咏仙诗和慕仙诗。检读魏晋南北朝诗歌,自曹植撰《游仙诗》、《述仙诗》以来,至南朝陈阴铿《赋咏得神仙诗》,其间以“仙诗”题名者,还包括嵇康、成公绥、张华、邹湛、何劭、张协、郭璞、庾阐、王彪之、王融、陆慧晓、袁彖、萧衍、江淹、沈约、刘缓、萧纲、颜之推等多位诗家,其中以郭璞的《游仙诗十九首》、王融的《游仙诗五首》名气最著。譬如郭璞的《游仙诗》,一方面“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正如郭氏《别传》所谓“奇博多通,文藻粲丽,才学赏豫,足参上流”[5],另一方面则被评断为“词多慷慨,乖远玄宗”,“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可谓“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始变永嘉平淡之体”[6]。孙昌武指出,游仙诗可以区分为宣扬信仰的和别有寄托的两大类,文人诗基本上属于后者。文人游仙之作,亦即上述诗家之作,“都是把士大夫阶层的隐逸观念和行为与神仙追求和幻想相结合,抒发感慨,更讲究词藻修饰,艺术上也多有特色”[7],因而具有较为明显的文学价值。

步虚词紧密关联于道教典籍存诗和游仙诗作。步虚本是道教斋坛赞颂时使用的一种经韵乐章和韵腔,据称其旋律宛如众仙缥缈步行虚空,“其章皆高仙上圣朝玄都、玉京,飞巡虚空之所讽咏,故曰步虚”[8],属于道教科仪音乐范畴。配合这种步虚声韵的道教经文,亦即步虚词,道教经韵词曲总集《玉音法事》多有收录。据学者研究,今存唐前步虚词作品,有道徒创作和文人创作两种类型。六朝道经收录影响较大的两种“步虚词”,一是《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步虚解考品二十五首”,隶属《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一是《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中的“洞玄步虚吟十首”,隶属《正统道藏》正乙部。关于“洞玄步虚吟十首”,《玉音法事》亦作“步虚词十首”,《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作“太上洞玄步虚经咏”,二书均属《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如果说“步虚解考品二十五首”旨在宣扬道教现世理想和宗教法力,诗歌言辞鄙陋、表述直接;那么“洞玄步虚吟十首”不仅涉及稽首烧香、旋性乘虚、存心累功等道教斋法,而且充斥着诸如吐纳、胎息、炼液等大量道教术语,其宗教功能十分明显。至于六朝文人创作的步虚词,今存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十首》,作品吸收并且改造了道曲步虚词和其它道教典籍存诗,不仅描写生动绚丽的幻想画面和气氛浓烈的坛场情景,而且抒发了虔诚而热烈的宗教情感,客观表现出了深厚的思想意蕴、鲜明的文学色彩和深邃典雅的艺术风格。[9]

(三)徒诗与文人拟乐府

清人姚华《论文后编》指出:“盖乐府与诗,本出一源,其别惟入乐与否

之分耳。有声可歌者,即四、五、七言诗亦可为乐府,否则长短杂言而不能入乐,犹徒诗也。”[10]依照此说,六朝徒诗理应包括游仙诗、志怪小说存诗、部分道教典籍存诗以及大量与音乐毫无关联的其它作品。事实上,除前文论及相关徒诗外,六朝部分有关赠别、述怀、写景、咏物等题材的诗歌,其中亦蕴含着某种道教情怀和神仙意趣。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鲍照《白云诗》、沈约《赤松涧诗》、庾肩吾《芝草诗》、萧撝《和梁武陵王遥望道馆诗》、刘删《采药游名山诗》等等,即是如此。考察这些诗歌,某些作品被认为是广义的游仙诗,某些则借助神仙思想和道教文化来表达其它人文主题。

至于北魏时代的《老子化胡经玄歌》三十七首,则不失为广义的乐府诗,于此可见北朝道教思想的活跃。所谓广义者,亦即“以文学为立场”,“凡仿效乐府之作,皆当目为乐府文学”[11](P16),本文所谓六朝文人乐府拟作,亦被囊括于其中。从文学经验上看,六朝文人乐府所蕴含的神仙意趣,直接渊源于两汉民间诗歌。据学者研究,汉乐府古辞可分为贵族、民间、文人三类,从发展过程来说,大抵“发轫于廊庙,盛极于民间,而渐衰于文人之占夺”[12]。两汉乐府昭示神仙意趣的作品,主要分布于郊庙歌辞《郊祀歌》、鼓吹曲辞《铙歌》、舞曲歌辞以及相和歌辞中。[13]东汉末年,“及曹氏父子兄弟出,其所作乐府,率皆一用汉谱,完成仿效的乐府。自六代以至隋唐,所有乐府,几全属此类”[11](P20),由此完成了对乐府古辞的仿效和占夺。

自汉魏以来,六朝表现道教文化和神仙意趣的乐府诗,主要包括宗庙祭祀场合使用的神弦歌、郊庙歌辞以及大量文人作品。譬如晋代清商曲辞有“神弦歌”十一首,又如郊庙歌辞,有南朝宋《迎送神歌》、《飨神歌》、《迎神歌》、《送神歌》等,南朝齐《齐北郊乐歌六首》、《迎神奏》、《送神奏》等,南朝梁《禋雅》,北齐《青帝高明乐》,北周《雍乐》等等,它们大多为御用文人创作,其中以迎神、送神、飨神等为主要内容的歌辞,通过歌者的想象和夸饰,不同程度地描绘了神祇出游、降临以及接受祭飨、赐予福祉的场景和盛况,一方面上承《诗经》“颂”体和汉代《郊祀歌》,另一方面又直接关联于神仙道教的时代演绎。至于六朝的文人拟乐府,真可谓数量繁多,内蕴深刻,往往涵括羡仙、求仙、游仙等丰赡的思想内容。

二、六朝文人乐府昭示的神仙意趣

根据逯钦立所撰《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检读现存六朝文人乐府,其中昭示神仙意趣者多达四十余首。从时代和作者来看,此类文人诗以魏晋和南朝宋梁两朝居多。

魏晋时代,曹操撰有《气出倡》、《精列》、《陌上桑》、《善哉行》以及《秋胡

行》二首,曹丕撰有《折杨柳行》,曹植撰有《飞龙篇》、《升天行》、《远游篇》、《仙人篇》、《平东陵行》、《桂之树行》、《苦思行》、《陌上桑》等多首;而南朝宋梁之际,宋有孔宁子《前缓声歌》、谢灵运《缓声歌》、何承天《临高台篇》、鲍照《代升天行》与《代淮南王》等,梁有萧衍《上云乐》、沈约《前缓声歌》、陶弘景《告游篇》、萧纲《升仙篇》与《飞来双白鹤》、刘孝胜《升天行》、戴暠《神仙篇》、高允生《王子乔行》等。此外,晋代尚有傅玄《云中白子高行》、陆机《前缓声歌》等,南朝尚有张正见《神仙篇》、陆瑜《仙人揽六著篇》、江总《萧史曲》等,北朝亦有高允《王子乔》、王褒《轻举篇》等。如此种种,文人乐府的创作传统一直延续至隋朝,卢思道撰有《升天行》、《神仙篇》,鲁范撰有《神仙篇》,即是例证。

针对历代乐府诗的题名特征,明代徐师曾有言:“盖自琴曲之外,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述事本末,先后有序,以抽其臆者曰‘引’;高下长短,委曲尽情,以道其微者曰‘曲’;吁嗟慨歌,悲优深思,以呻其郁者曰‘吟’;因其立辞之意曰‘辞’;本其命篇之意曰‘篇’;发歌曰‘唱’;条理曰‘调’;愤而不怒曰‘怨’;感而发言曰‘叹’”。[14]而考察唐前乐府,从汉代相和歌辞瑟调曲《善哉行》到曹操的《善哉行》,从汉代相和歌辞吟欢曲《王子乔》到高允生的《王子乔行》、高允的《王子乔》,从汉代舞曲歌辞《淮南王》到鲍照的《代淮南王》,可见无论是从题名、题材和主题内容,还是从艺术手法上去审视,六朝文人乐府都具体而微地传承了两汉民间诗歌创作传统。不仅如此,从曹植《仙人篇》至戴暠的《神仙篇》、张正见的《神仙篇》、陆瑜的《仙人揽六著篇》、卢思道的《神仙篇》、鲁范的《神仙篇》;从曹植《升天行》至鲍照的《代升天行》、萧纲的《升仙篇》、刘孝胜的《升天行》、王褒的《轻举篇》、卢思道的《升天行》;从陆机《前缓声歌》至孔宁子的《前缓声歌》、谢灵运的《缓声歌》、沈约的《前缓声歌》;从张华《萧史曲》到江总的《萧史曲》;等等;足见魏晋以来的文人乐府,又在较为复杂的时代环境下有所更新,并且呈现出更为广阔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从篇题和歌辞来看,六朝文人拟作不仅关注道教相关人物“王子乔”、“淮南王”乃至“萧史”,而且乐于塑造更为浪漫的“升天”场景,呈展出更为深广的“神仙”主题,乃至偏爱“缓声”的音乐风格。换句话说,六朝文人乐府一是在题名、题材以及主题内容方面发掘神仙思想及其文化意蕴,二是在艺术手法方面追求比较柔美的审美形态,客观展示了汉魏以来神仙道教的非凡魅力。

事实上,仔细考究六朝文人乐府,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些诗歌从不同层面出发,充分证实了神仙道教对传统文学的时代作用。这里,不少作品对神仙、仙境抑或幻景情有独钟,大部分作品习惯于构想神仙聚会以及人仙遇合、同游、步虚等场景。譬如曹操《陌上桑》:“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交赤松,及羡门”,“游浑元,若疾风游歘飘翩,景未

移,行数千”①;曹植《仙人篇》:“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飞腾踰景云,高风吹我躯,廻驾观紫薇,与帝合灵符,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馀,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驱风游四海”。又如傅玄《云中白子高行》:“陵阳子,来明意,欲作天与仙人游,超登元气攀日月,遂造天门将上谒,阊阖闢,见紫微绛阙,紫宫崔嵬,高殿嵯峨,双阙万丈玉树罗”,“齐驾飞龙骖赤螭,逍遥五岳间”;陆机《前缓声歌》:“游仙聚灵族,高会层城阿,长风万里举,庆云郁嵯峨”,“肃肃霄驾动,翩翩翠盖罗,羽旗棲琼鸾,玉衡吐鸣和,太容挥高弦,洪崖发清歌”。又如何承天《临高台篇》:“临高台,望天衢,兰飘然轻举陵太虚,携列子,超帝乡,云衣雨带乘风翔”,“倾霄盖,靡电旌,降彼天途颓窈冥”;沈约《前缓声歌》:“羽人广宵宴,帐集瑶池东”,“九疑轥烟雨,三山驭螭鸿,玉銮乃排月,瑶軷信凌空,神行烛玄漠,帝旆委曾虹,箫歌美嬴女,笙吹悦姬童,琼浆且未洽”。诸如此类,种种描写和想象,无不眩人眼目,令人心醉神迷,大大丰富了两汉神仙境界,拓展了道教文学视野。

与各种描写和想象相关,六朝文人乐府抑且紧密结合成仙典故,在吸收和继承两汉乐府叙事经验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中古时代的叙事诗成果。据笔者研究,昭示神仙意趣的六朝乐府拟作,就其叙事程度高低而言,大体分为三类诗歌:

(一)注重于描述、说理或者吟咏,几乎不存在叙事特质者

譬如曹操《精列》、《秋胡行》第二首,曹植《桂之树行》、《陌上桑》,刘孝胜《升天行》,陶弘景《告游篇》,谢灵运《缓声歌》,萧衍《上云乐》,沈约《前缓声歌》,谢燮《方诸曲》,王褒《轻举篇》,张华《萧史曲》,高允《王子乔》,张正见、鲁范同题《神仙篇》等。

(二)偏重描述、说理或者吟咏抑且存在隐性叙事者

譬如曹操《气出倡》、《陌上桑》,曹植《升天行》、《远游篇》、《仙人篇》、《平东陵行》、《苦思行》,傅玄《云中白子高行》,陆机、孔宁子同题《前缓声歌》,何承天《临高台篇》,鲍照《代升天行》,萧绎《飞来双白鹤》,戴暠《神仙篇》,高允生《王子乔行》,陆瑜《仙人揽六著篇》等,此类诗歌数量最多,其中蕴含的故事情节及其先后次序安排,实际上服务于歌者的性情和创作主旨。

(三)呈现出明显叙事特征者

譬如曹操的《秋胡行》第一首,透过丰富的民歌艺术技巧,读者倘若联结“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清角韵,意中迷烦”、“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负揜被裘,似非恒人,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潄流,饮泉沉吟不決,遂上升天”、“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诸句,就不难发现遇仙事件之前后因果。而诗末所谓“正而不谲,乃赋依因,经传所过,西来所传”,亦指明了这种叙事

体制。至于曹丕《折杨柳行》前段曰:“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僮,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曹植《飞龙篇》言:“晨游泰山,云雾窈窕。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长跪问道。西登玉台,金楼复道。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鲍照《代淮南王》云:“淮南王,好长生,服食錬气读仙经。琉璃药椀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合神丹,戏紫房,紫房綵女弄明珰,鸾歌凤舞断君肠。”种种叙述,虽属撰者构想人仙遇合之事,却有如仙传小说、道教仙话之情节以及程式,不失为六朝文人乐府的重要叙事成果。

文学史家普遍认为,两汉乐府因其注重选取生活镜头,故事情节完整曲折、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各具特色、绝无雷同,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以及寓言诗的成就,被视为中国古代叙事诗成熟的标志。事实是,以反映神仙思潮为题材特色,汉代舞曲歌辞《淮南王》,杂曲歌辞《艳歌》,相和歌辞《王子乔》、《长歌行》、《董逃行》等,虽然难以代表这个时代叙事诗的最高成就,但是在人物情节、过程感亦即前后因果和叙述次序方面,依然较为明显地传达出了某种角度、某种层面的故事性。而从总体上看,蕴含神仙意趣的六朝文人乐府,其叙事成就其实不亚于两汉相关的民歌。

值得指出的是,与各种描写、想象以及叙事直接相关,六朝文人乐府还很大程度上结合了道教学理和修行法门,从另一种角度昭示出了神仙意趣。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认为:“追求长生、思慕西方昆仑山、东方蓬莱山这些仙人的世界,也是乐府还是作为市民之歌而存在的时代所反复歌唱的主题。曹操的诗歌也多次继承了这一主题。”[15]事实上确是如此。曹魏乐府一方面传达出羡仙、求仙、游仙等时代意识,另一方面亦不时关注道教学理和修行法门。曹操《气出倡》曰:“解愁腹饮玉浆,奉持行”,“百道至,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憺无所愒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其《陌上桑》亦言:“受要秘道爱精神,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绝人事”。与此类似,曹植《远游篇》曰:“琼蕋可疗饥,仰首吸朝霞”,其《桂之树行》亦言:“教尔服食日精,要道甚省不烦,淡泊无为自然”。又,傅玄《云中白子高行》有:“龙仙神仙,教我灵秘”,鲍照《代升天行》有:“五图发金记,九籥隐丹经”,萧衍《上云乐》有:“碧简吐玄门,至道虚凝,冥然共所遵”,戴暠《神仙篇》有:“安平醖仙酒,渤海转神丹,初飞喜退凤,新学法乘鸾,十芒生月脑,六焰起星肝”,卢思道《升天行》有:“煎为返魂药,刻作长生文”,诸家拟作实与曹魏乐府一道,共同彰显出了唐前道教文化的重要影响。

三、六朝文人乐府的时代文学特征

客观而言,因为帝王对神仙信仰的倡导,两汉乐府通过对神仙形象的刻画、对人仙同游场景的描摹、对神仙生活的艳羡等,表现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列仙之趣;而结合中古时代不同形态的诗歌作品,六朝文人拟作对神仙意趣的抒写,已然形成了一种承前启后的时代风尚。更为重要的是,六朝文人乐府还在人文思想、审美风尚、文化效应等方面,具体呈现出了某种时代文学特征。

第一,六朝乐府歌者求仙、慕仙、游仙之意与其咏怀之旨,与其深究物理之理性认识以及对宗教信仰的清醒态度并存不悖。

类似于中古人文思想之基本特征,六朝文人乐府亦曾客观展现出诗人乐生恶死、追逐神仙的主题,继而试图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但是阅读作品,我们可见曹操《精列》所言“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其思想基础在于:“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其《秋胡行》则言:“壮盛智惠,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汎汎放逸,亦同何为”。鲍照《代升天行》亦曰:“倦见物兴衰,骤睹俗屯平,翩翻若回掌,恍惚似朝荣,穷途悔短计,晚志重长生”。结合对自由长生的咏叹和期盼,这种对忧生、忧世以及惧死的嗟伤,不失为魏晋南北朝士人面对时代的普遍思考。不仅如此,曹操《精列》又言:“思想昆仑居,见欺於迂怪”,其《善哉行》直言:“痛哉世人,见欺神仙”,其《秋胡行》则云:“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曹丕《折杨柳行》末言:“王乔假虚辞,赤松垂空言,达人识真伪,愚夫好妄传,追念往古事,愦愦千万端,百家多迂怪,圣道我所观”,何承天《临高台篇》末言:“辞仙族,归人群,怀忠抱义奉明君,任穷达,随所遭,何为远想令心劳”,等等。这里,从最初的因为忧惧而向往长生久视,到透视神仙虚妄以至回归儒家之道,六朝诗人较为复杂的心路历程及其沉重和无奈,于此得以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第二,六朝乐府歌者抑或惯于咏唱成仙典故,抑或乐于在诗歌中堆砌典故、驰骋词藻以及表现骈词俪句,客观印证了文人乐府受到同时代文风的浸润。

关于前者,譬如张华、江总的同题诗作《萧史曲》,亦即围绕着萧史弄玉的传说予以展开,又如高允生《王子乔行》、高允《王子乔》同咏仙人王子乔故事,又如鲍照《代淮南王》吟咏淮南王白日升天之事,又如萧绎《飞来双白鹤》咏唱辽东丁令威学道成仙之事。这些诗作大多模拟两汉民歌中的相关主题叙事,并且依据作品的本事渊源来进行文学演绎,可与同时代仙话、仙传叙事和志怪小说相互发明。关于后者,譬如刘孝胜《升天行》:“尧攀已徒说,汤扪亦妄陈。欲访青云侣,正遇丹丘人。少翁俱仕汉,韩终苦入秦。汾阴观化鼎,瀛洲宴羽人。广成参日月,方朔问星辰。惊祠伐楚树,射药战江神。阊阖皆曾倚,太一岂难亲。赵简犹闻乐,周储固上宾。秦皇多忌害,元朔少宽仁。终无良有以,非关德不邻”;

又如陆机《前缓声歌》:“宓妃兴洛浦,王韩起太华。北徵瑶台女,南要湘川娥”;尤其是张正见《神仙篇》:“玄都府内驾青牛,紫盖山中乘白鹤。浔阳杏花终难朽,武陵桃花未曾落。已见玉女笑投壶,复睹仙童欣六博”;以及卢思道、鲁范同题之作《神仙篇》;等等。由于连篇累牍地使用对偶和典故,以至每句必有出处,风格典雅而又绮丽,由此得见六朝诗歌的审美风尚。

第三,六朝文人乐府客观昭示的神仙意趣及其文化效应,实可与同时代其它诗歌作品、辞赋文学以及小说叙事等种种文学形态相互参证乃至交互影响。

六朝彰显神仙道教的文学作品,实际上程度不等地表现为各种文学体裁抑或文本形态。前述志怪小说存诗、道教典籍存诗、游仙诗、步虚词,以及其它文人诗对神仙意趣的昭示,以至游仙诗与步虚词、文人乐府交相辉映,即为明证。而考察六朝辞赋,从挚虞《思游赋》到郭璞的《江赋》、木华的《海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吴均的《八公山赋》,从曹植《洛神赋》到张敏的《神女赋》、谢灵运的《江妃赋》、江淹的《水上神女赋》、陶弘景的《水仙赋》,从桓谭《仙赋》到胡综的《凌仙赋》、陆机的《列仙赋》与《凌宵赋》、陶弘景的《云上之仙风赋》,可见以游历、写景、咏物、神女、列仙等为主题倾向的辞赋作品,因其或多或少关联道教以及神仙文化,足以与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诗歌和叙事文学互为参照。

毋庸置疑,诗歌、辞赋、小说等不同文学体裁,往往因为受到道教文化的深入影响,抑或幻构同一意象,描绘同一情景,抑或陈述同一情节,吟咏同一典故,从而综合展示出宗教思潮及其文化效应的普遍意义。这里,且不说曹丕的《折杨柳行》甚而被后人称作《游仙诗》、《长歌行》,《搜神记》、《拾遗记》等志怪小说,《神仙传》、《真诰》、《周氏冥通记》等道教典籍以及其它多种仙传叙事,它们往往针对同一本事而进行各具特色的文学演绎,彰显出浓郁的道教氛围。最为典型的例证是,仙传小说、道教典籍往往与神仙诗、文人乐府关联颇深,前者构成后者的本事背景。譬如萧绎《飞来双白鹤》吟咏的丁令威得道成仙之事,同时出现于《搜神后记》以及后来的道经和仙传之中,有关淮南王刘安、王子乔等人的成仙细节,亦成为不少诗歌咏唱的话题。值得一提的是,六朝各种文学习惯于在描述、说理或者吟咏之中涉及神仙、仙境以及人仙遇合情节,其中的“游仙”意识非常强烈。因为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同一作家往往创作出不同形态的文学作品,共同彰显出这个时代的神仙意趣。譬如三曹以“仙诗”题名的徒诗,往往与其文人乐府拟作异曲同工;又如道士陶弘景的游仙诗、道教典籍存诗、仙传叙事甚至辞赋文学,亦往往与文人乐府拟作契合无间。

注释:

①本文征引文人乐府,参考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参考文献

[1]葛晓音.八代诗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352.

[2](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北京:中华书局,1958:375.

[3]张庆民.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通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7.

[4]赵益.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92-294.

[5]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3:257-262.

[6](明)陈廷焯.诗品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38-39.

[7]孙昌武.游仙诗与步虚词[J].文史哲,2004,33(2):62-67.

[8]孙猛.郡斋读书志校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746.

[9]王志清.论庾信《道士步虚词十首》的道曲渊源与文人化特点[J].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2007,40(3):105-108.

[10]舒芜.中国近代文论选(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648.

[11]罗根泽.乐府文学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12]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33.

[13]阳清.汉乐府神仙意趣摭谈[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32(6):88-90.

[14](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04.

[15](日)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117.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与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与要求 一、关于论文选题 所提供的论题只供参考,可以超出该范围(不从中选择或对题目文字加以变更)结合自己的工作自行拟题,建议尽量选择跟自己工作经历有关的现实问题型主题,并且题目应尽可具体和细化,但一定要得到老师的认可。 题目不能太大太空,将题目具体和细化的方法为:加上限定性的定语或副标题,例如,“公共管理者的素质探讨”,可以细化为“乡长的管理素质探讨”、“我国西部地区的行政管理者的素质探讨”、“新入职公务员的素质探讨”、等等; 又例如,“社会管理改革”可以细化为写“某社会组织发展的经验、问题与对策”,某社会组织可以是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事业单位、民办单位,也可以细化为写某地区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中某一类事业的管理改革。 选题的一般有两点要求: 第一,选题要小。 在选择论文题材的时候,应当注意一个规律,就是越小的题材,越容易写出动人之处。这是因为,小题材做出大文章,必然要进行深入、广泛的论证,需要更多的素材,在论证上要更加深入、细致、周到。这样的文章,大家才愿意看,对法制建设也有贡献。但是,往往

是小文章作大是很难的,因为有些人在作这样的文章的时候,材料不够,分析不够,问题说不深,说不透,蜻蜓点水,不解决问题。这样的文章,是不受欢迎的,也不解决问题。

只有选题小,才能够在有限的论文字数的范围内,做最大程度的展开,增加文章的容量和论述深度,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价值。有一个比较通俗的比方,就是刀越锋利,刀刃就越窄,好钢就集中在刀刃上了。写文章大概也是这样的道理。 第二,思路要宽。 题目小了,内容就要深。要想把文章写得深,只有思路宽,可以写历史的,现实的;横向的,纵向的;中国的,外国的;理论的,实践的。 二、关于论文结构与格式要求 论文一定要分成若干部分,各部分又可分成若干小点来写, 一篇完整的毕业文章,至少包括以下三大块: 绪论或引言:此部分从一般现象入手,以切入论文主题;此部分内容可以不带数字标号,仅需要一个自然段落即可。 论文主体:论文主体一般应该分为若干大点(即文章的若干一级标题),各点的内容依次是对所写主题的现象展开、问题归结、原因分析,对策思考等。每大点用带数字标号的标题标示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或观点,每大点之下又可分为若干小点,这样就形成文章的各个部分与层次。论文各大点内容之间必须具有逻辑性:可以是发散型的并列关系,也可以是因果关系或时间顺序关系。

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第1章内容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汉字(除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要求用其它文字外)撰写。学位论文一般由十二部分组成,依次为:1.中文封面;2.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3.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4.中文摘要; 5.Abstract; 6.目录; 7.符号说明; 8.正文(第1章,第2章……); 9.参考文献;10.致谢;11.附录;12.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第2章格式要求 学位论文每部分从新的一页开始,各部分要求如下: 2.1中文封面 分类号:暂空 密级:公开论文不需标注密级,非公开论文须标注论文的密级(限制、秘密、或机密)。 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和反映出论文的核心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5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如本论文为国家自然基金等资助项目可在题目下一行用宋体12磅居中注明)。 培养院系:填写所属院(系)的全名。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学科名称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

专业学位名称(仅限于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填写所申请的专业硕士学位的全称,如工商管理硕士。 指导教师:填写指导教师的姓名、职称(教授、研究员等)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 年月:填写论文成文打印年月。 2.2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部分内容直接从南开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文件中下载,提交时作者须亲笔签名。 2.3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部分内容直接从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文件中下载,提交时作者须亲笔签名。 2.4中文摘要 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中文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硕士学位论文建议1000字以内,博士学位论文建议2000字以内。部分学生用外文撰写学位论文时,博士学位论文的中文摘要应不少于5000汉字,硕士应不少于3000汉字。摘要中不可出现图片、图表、表格或其他插图材料。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撰写规范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根据学校相关要求2009年6月修订) 1.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按统一标准装订,装订的顺序如下: 毕业设计(论文)封面→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评阅人评语→毕业设计评定书→毕业设计答辩许可证→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小组)决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前言→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2.毕业设计报告(论文)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报告(论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通过题目使读者大致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科学的范畴。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写得简明,将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二)论文摘要 摘要应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应能反映整个内容的精华。中外文摘要以300-500字为宜;撰写摘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精炼、概括的语言来表达,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或说明; 2.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 3.成果和结论性字句是摘要的重点,在文字论述上要多些,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4.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部分雷同。 (三)目录 (四)前言 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求达到的技术参数;简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五)正文 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结果的讨论等。

论文格式范文模板

论文格式范文模板 导读:范文论文格式范文模板 【篇一:大学学术论文格式范文模板】 一、论文格式要求 (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000字。 (二)应完整扼要,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结论”部分。如稿件内容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长等原因,编辑有权删改。 (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

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关键词后请列出作者的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个人会员的登记号 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下表: 表;标题体例 标题级别字体字号格式说明 一级标题三号标宋居中题目 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顿号,如“一、” 三级标题四号仿宋体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括号,如“(一)” 四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左空2字,单占行阿拉伯数字加下圆点,如“1.”

五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 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字体字号格式说明 图题五号宋体排图下,居中,单占行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 图注小五号宋体排图题下,居中,接排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题五号黑体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如“表2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栏头小五号宋体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 图文/表文小五号宋体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与排版装订要求(6页)

邢台学院会计学系 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及排版装订要求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是学生学习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将各个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集中综合运用,使学生对本专业有较完整的、系统的认识,从而达到巩固、扩大、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科学研究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受到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检索文献和阅读中外文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数据处理、科学计算、撰写论文等独立工作的能力。根据《邢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暂行规定》(邢学院教字[2006]41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系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要求。 一、毕业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1.题目 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能集中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全面的训练。正题之外可以加副标题,但要避免写成带有逗号的表述性句子。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超过20字。 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选择课题研究方向,最后在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最后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对有能力的学生也可以自已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一经确定,一般不得再自行更改。一人一题,一般不能多人共做一题。 2.内容摘要 摘要是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方法、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应能反映论文的精华。内容摘要在论文审阅和评估检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应高度重视、反复提炼。摘要的重点是成果性观点和结论,应避免把摘要写成正文的引言或序言,以300字左右为宜。 3、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技术规范

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技术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主要构件 (一)封面 (二)论文正文部分 (三)参考文献 (四)致谢 二、各构件的内容及技术规范 (一)封面的内容及技术规范 1.封面由学校或院系统一印制,具体内容由学生打印或填写。 2.封面的技术规范 封面内容的填写或打印,要美观、工整、清晰,提交论文的具体时间,用汉字打印或书写(如二○○五年四月),外语等特殊专业除外。 (二)论文正文部分的内容及技术规范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格式:文科类参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理工科类参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格式要求打印,但是不分栏排版;特殊学科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格式可由院(系)统一规定。 为了与下角零相区别,理工科类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句号可使用实心点,建议同一专业的学生使用同一标准。 2.论文正文部分的内容及字体要求 (1)总题目用3号宋体、加粗,副标题用小3号宋体。 (2)姓名用4号楷体。 (3)作者有关信息括号内的具体单位、地址、邮编用小4号宋体。 (4)“摘要”两字用小4号黑体,中间空一字;摘要的具体内容用小4号楷体;约200~300字;行距为20磅。 (5)“关键词”三个字用小4号黑体;关键词的具体内容用小4号楷体;3~5个。 (6)论文主体部分 ①论文一级标题,4号宋体、加粗; ②论文二级标题,小4号宋体、加粗; ③论文主体部分除一级、二级标题外,全部用小4号宋体;行距为20磅。

(7)英文题名、英文作者署名及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与中文一一对应,置于参考文献之后。 (8)英文总题目用Times New Roman 四号字体、加粗。副标题用Times New Roman 小4号字体。 (9)英文作者署名及单位用Times New Roman 小4号字体 (10)英文摘要“Abstract”用小4号黑体,加粗;具体内容用 Times New Roman小4号字体。 (11)英文关键词“Key Words”用小4号黑体,加粗;几个关键词均用Times New Roman 小4号字体。 (三)参考文献及注释的技术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及注释的格式相应地参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要求执行。详细如下:1.文科参考文献及注释技术规范 注释是对文章篇名、作者等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篇名、作者注置于当页地脚;文内有关特定内容注可夹在文内(加圆括号),也可置于当页地脚;注释序号用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表示。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第一次出现的序号标示,属著作者应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文后参考文献表的排列顺序以正文出现的先后为准;表上以“[参考文献]”作为标示;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参考文献表置于文末,按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其格式为: (1)专著(含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示例: [1]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58-260. [3]王夫之.宋论[M].刻本.金陵:曾氏,1845(清同治四年).

厦门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附件3 厦门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第一条本科生毕业论文字数不少于10000字,毕业设计的篇幅根据专业特点由各系自行界定。 第二条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文字通畅、条理清楚、结构严谨;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论据详实;版面整洁、数据可靠、图表规范清晰;能反映出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的深广度、驾驭资料和仪器设备的能力、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条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要求如下: 1.文稿要求:语言流畅,版面整洁,便于装订; 2.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准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 3.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得简单徒手画,须按国家规范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4.公式要求:所有公式不得徒手书写,利用Microsoft公式编辑器或Mathtype编辑。 第四条打印及装订顺序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及其装订顺序为:封面、诚信声明书、题目、中外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使用A4复印纸输出,上边距为2.5cm,左边距为2.5cm,右边距为2cm,下边距2cm,正文页码居中。(边距问题大家要调整,要在“页面设置”里进行设置,很多同学漏掉了这一条) 1.封面。教务处统一印制,学生填写或打印。填写时应注意:学号及专业名称应填写完整,例如“2003401008”,不能填写成“8号”或“08”;“电子商务”专业,不能填写成“电商”等。 2.诚信声明书。教务处统一印制,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需签署一份诚信声明书,声明所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无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各种数据及参考资料等真实可靠,如有不实之处,则按照学院有关规定接受处罚。(诚信申明书的签字要用手写,所以大家在诚信申明书上签字那一栏要空着,不要打字上去,等输出时才手签上去)

本科学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北京师范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科 学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为规范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论文工作,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依据《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师教文[2013]132号)和《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师教文[2007]186号),结合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北京师范大学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如有不一致以后者为准。请统一使用《北京师范大学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论文模板》。 第一部分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论文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 二、论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等,应加以注释。国外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必须在译文后用小括号注明原文。 三、论文一律用A4(210mm×297mm)大小的白纸双面打印并装订(左装订)成册。打印时,要求纸的上下左右边距分别留边25 mm,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 第二部分学位论文各组成部分的要求 学位论文依次包括论文封面、封二、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论文正文(引言、选题论证、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主要组成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一、论文封面 一律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论文模板》中的封

面。封面内容均须打印,论文题目为3号宋体加粗,院(系)、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等为4号宋体加粗,日期为小4号宋体。 二、论文封二 学生应签署《北京师范大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承诺书》,保证独立完成学位论文,不存在抄袭和剽窃。必须本人和导师同时签名。 三、中英文摘要 (一)内容要求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明归纳,应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用语要规范,一般不用公式和非规范符号术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等。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一般在300字左右。 论文应附有英文题目和英文摘要以便于进行国际交流。英文题目和英文摘要应明确、简练,其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一般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二)文档格式要求 1.摘要要写在目录之前;原则上中英文摘要写在一页上,一页写不下的,中、英文摘要各一页。 2.中文摘要:小4号仿宋,行距20磅;首行缩进两字符;“摘要”两字:4号仿宋加粗,中间空两格,居中。 3.英文摘要: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单倍行距,首行缩进4个字母;“Abstract”:4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4.中英文摘要正文和关键词之间空一行。 四、关键词 (一)内容要求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词或词组。

论文写作要求及模板

石家庄经济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要求 一、写作步骤 1.选题:结合所学专业理论和学科基础知识,深入了解和分析本学科或本专业的理论实务现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确立自己的研究题目。选题应结合毕业实习的具体情况,反映专业的前沿和实际应用的需要,不得选择内容陈旧过时或没有应用价值的问题。题目应具有比较强的概括性,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 2.收集资料:题目选定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关调研和查阅有关资料,资料内容要翔实,具有普遍意义和较强的佐证性,收集途径可以通过实习收集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得直接在论文或设计中应用);也可利用图书、报刊、专业杂志收集与自己主题相关的文章和报导(必须注明刊名、题目、作者、期号、页码);或在网上搜集(但必须注明网名、题目、作者、发表时间),但不得直接下载全部文章。 3.拟定写作提纲和写作进度:根据题目要求和查阅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和整理,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根据提纲内容和论文的写作时间要求制定出写作进度安排(写作时间表)。 4.完成论文(设计)初稿:按照提纲要求完成论文(设计)初稿。 5.修改初稿:初稿经指导老师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后,按修改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直至指导老师认为可以定稿为止。 6.定稿。论文定稿后按时提交给指导老师。 二、写作要求与编写格式 (一)论文(设计)写作要求: 1.论文(设计)应做到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论(解决方案)正确。整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不得拼凑文章,更不得抄袭。 2.论文(设计)写作过程中必须及时以各种形式和指导教师沟通,并得到和记录指导意见,并在交阅下一稿时将前稿意见附在前端,一般情况下(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并开始写作后,不得变更题目或主要内容。 3.(论文)设计字数要求不少于5000字。 4.有异议问题应按照指导教师意见执行。 (二)论文(设计)格式要求全部统一,内容包括: 1.封面; 2.开题报告、成绩评议表等; 3.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4.英文摘要(含关键词);(该部分可选) 5.目录; 6.正文; 7.参考文献; 8.致谢; 9.封底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统一和规范我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保证我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GB7713-87)的规定,参照东北大学有关规定,特制定《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一、内容要求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读者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但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二)摘要与关键词 1、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摘要以300~500字为宜(外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

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3、目录 目录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4、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是毕业论文(设计)主体的开端。绪论应包括:毕业设计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课题的研究方法;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等。 (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1) 毕业论文(设计)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 (2) 毕业论文(设计)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3) 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4) 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规范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规范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撰写要求 二、中英文设计总说明(或论文摘要) 1、设计总说明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以500字左右为宜,并译成英文。 2、论文摘要应能概括研究题目的内容和主要观点,中文摘要在400字左右,并译成英文。 3、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三、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及页码应与正文中的一致。 四、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及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 1、绪论应说明本题目的目的、意义、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题目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题目的指导思想;阐述本题目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2、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题目中的应用,题目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 3、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和综合,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题目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

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应按规范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和论文。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位置为准。 六、致谢 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题目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 七、附录(样张见第28页)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过长的公式推导、源程序等。如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 六、经管类 学生根据地方经济建设情况或企业实际,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分析数据,完成论文字数在12019以上。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其中2篇以上外文文献。 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规范 论文页面设置 页面设置:A4、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5 厘米,页眉页脚各1.5厘米。 行间距:1.5倍行距; 页码:论文页码从绪论部分开始,至附录,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脚右侧。封面、中英文设计说明(论文摘要)和目录不编入论文页码。 字体和字号 章标题(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加粗 节标题(二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加粗 条标题(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码: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 数字和字母: Times New Roman体 (二)中英文设计说明(论文摘要)(样张见第18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规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一、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前提,也是建立科学、严谨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 二、为了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根据《论文写作规范国家标准GB7713-87》,特制订本写作规范。 第二章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由开题报告、附本、毕业设计(论文)、图纸等组成。 一、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针对毕业设计(论文)所选题目,根据毕业实习期间收集资料并通过方案设计形成,各教学单位要统一开题报告格式,完成后的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审阅并签字。 二、毕业设计(论文)附本(以下简称《附本》) 《附本》中各项内容要由责任人按要求完整并准确地填写。《附本》包括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过程检查表、中期考核记录、指导教师评语、评阅教师评语、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及答辩委员会意见。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任务书由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主要内容和工作阶段安排组成,由指导教师根据情况认真填写。 2.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表 检查表由指导教师按照每个时间段应完成的阶段性工作重点,根据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进度填写。 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答辩记录由答辩小组秘书根据学生答辩时答辩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及回答情况,即时以“问”和“答”的形式认真填写,不得做总结性记录。 4.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考核、评语及答辩委员会意见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考核、评语(包括指导教师评语、评阅教师评语)及答辩委员会意见,按栏目要求分别由专业建设负责人、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填写并签字,答辩委员会意见由答辩委员会主席(或秘书)填写,由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或加盖蓝色印章)。“考核”、“评语”及“意见”要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际水平和特点,实事求是地给出,内容要有针对性,切忌千篇一律。中期考核、评阅教师及答辩小组评定成绩填写分值,答辩委员会综合三项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别填写总成绩。 对于参加第二次答辩的学生,相关教师要认真填写《二次答辩修改说明》。《二次答辩修改说明》要重点填写第一次答辩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修改意见及毕业设计(论文)的改进情况。 三、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包括封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保证书”、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1.封面 封面填写要做到清晰完整,题目等项内容要与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档案袋等处保持一致。打印封面要与学校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相同。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保证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保证书由教学单位组织学生与指导教师填写,要求本人签字、字迹清楚、时间准确(见附1)。 3.摘要 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主要信息的简要陈述,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摘要分中文摘要和外文摘要,中文摘要在前,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另起一页,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外语专业论文摘要200-300单词 4.目录 目录要层次清晰,且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包括正文主要层次标题、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5.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部分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论。

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纸型及页边距 ⑴毕业设计论文纸型 毕业设计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5 mm,地脚(下)25 mm,订口(左)30 mm,翻口(右)25 mm。 ⑵论文页码添加在每页中间 ⑶签名 毕业设计论文凡涉及签名处,均需本人书写签名;教师评语也需钢笔书写。二、论文首页格式 毕业论文题目用黑体二号字,其余用宋体四号字。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0个字。 三、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论文第二页为500字左右的中文内容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毕业论文摘要是毕业论文的缩影,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论文摘要应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少用公式字母,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 ~ 5个。 ⑴摘要(粗宋体居中四号字) (空一行) ⑵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左对齐) (空一行) ⑶关键词:词1、词2 四、目录

图×-×论文目录示例 论文各章节的二级目录,其中: “一级标题”部分使用宋粗体四号字;1.5倍行距 “二级标题”部分采用宋体小四号字,内缩两个字符,1.5倍行距 五、引言(或序言)(宋体小四号字): 内容为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某方面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六、正文(毕业论文的主体) ⑴正文书写规范 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一级大标题用宋体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用宋体小四号字加粗,正文统一用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20磅。论文字数控制在1万字至2万字之间,原则上不突破3万字。 ⑵正文序号规范 正文二级标题之后,标题序号从大到小的顺序为"1."、"⑴" "①"……;论文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⑶正文插图和表规范 ①论文中需要的插图居中,按章顺序编号,图标题用宋体五号字,置于图下方。 ②若插图是屏幕截图,需适当缩放。 ③表序号及表名用宋体五号字,置于表的上方, ⑷论文引注规范 毕业论文内容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注明出处(引注),涉及计算内容的数据要求准确。 七、参考文献 按毕业论文中所引用文献的顺序、列于文末。 ⑴文献出自期刊文章格式 [编号]. 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⑵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学士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

学士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即学士学位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撰写的目的是培养训练本科生学习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研究规范。为保证我院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特作如下规定。 一、对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的、作为申请授予本学科学士学位的科研成果。这一成果能够说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文献综述和正文的写作规范 本科毕业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正文两部分。 (一)文献综述的写作规范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

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

文献综述的字数在1000~3000字之间。 (二)正文的写作规范 正文是在完成文献综述后对选题进行研究、设计或创作而形成的作品。财经类专业的毕业论文正文可以采用学术论文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调查报告的形式。 1.学术论文正文的写作要求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内容,是整篇论文的核心所在,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包括引论、本论、结论或结束语三大部分。 引论部分是学位论文主体部分的开端,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缘起、沿革、目的,以及文中拟解决的问题、理论意义,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等,应言简意赅。 本论部分是是本科毕业论文的核心和主体部分,它是将学习、研究和调查过程中筛选、观察和测试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形成作者自己的主要观点及其论据。因此,要求作者充分展开论题,对所研究的问题和获得的成果作详细的表述,深刻地进行理论分析,周密地进行逻辑论证,确切地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主张和见解。为充分有力地阐述作者的观点,需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如果说引论是提出问题,那么本论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论文格式要求及模板

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开本及版芯 论文开本大小:A4纸; 正文页面设置: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 2.层次和标题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 课程论文;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课程论文; 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1课程论文; 3.摘要 摘要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居中、单列一行宋体、小四号; 4.关键词 3~5个,宋体、小四号、各关键词间距3个空格; 5.目录 目录标题格式要求同摘要标题,目录内容中一级标题、后记、参考文献和附录为宋体、四号,二级标题为宋体、小四。 6.正文 必须从正面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 (1)正文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 (2)图、表、公式:图形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形坐标比例不宜过大,同一图形中不同曲线的图标应采用不同的形状和不同颜色的连线。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中表述一致。图序、标题、图例说明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表序、标题居中置于表的上方。表注置于表的下方。 图、表应与说明文字相配合,图形不能跨页显示,表格一般放在同一页内显示。 公式居中对齐,公式编号用小括号括起,右对齐,其间不加线条。 文中的图、表、公式、附注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或连续)编号,例:如图1-1,表2-2,公式(3-10)等。 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可参照正式出版物中的表格形式),图表单位要统一为国际单位制(SI)。 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加粗;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3)量和单位: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单位名称的书写,可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7.参考文献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附件2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撰写工作,提高撰写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学校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的结构 毕业论文的结构依次为:①封面;②目录;③中文摘要(含关键词);④英文摘要(含关键词);⑤正文(含前言、正文主体和结论);⑥致谢;⑦参考文献;⑧注释; ⑨附录;⑩封底。 二、毕业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撰写要求 (一)封面。包括毕业论文的题目、作者信息和指导教员信息。其中题目是毕业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应确切、恰当、鲜明、简短,精炼。 (二)目录。反映论文的纲要,应列出中英文摘要、正文、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等各组成部分的标题(一般为三级),要求层次清楚,逐项标注页码。 (三)中英文摘要。摘要应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内容一般包

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等。要求用中、英文分别书写,一篇摘要一般为4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必须一致。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通用符号和术语。

(四)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尽量使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一般为3-5个。在英文摘要后,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五)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一般采取三段式写法,包括前言(绪论)、正文主体和结论。 1.前言(绪论)。前言(绪论)比摘要更具体,文字以1000字左右为宜,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①研究工作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及主要观点;②研究工作的背景及已有文献的综述;③研究设想、方法和手段、实验设计、研究工作的界限和规模等;④本课题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 2.正文主体。正文主体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理论分析。详细说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等基本情况,重点陈述自己所做的改进工作和创造工作;②研究方法与手段介绍。采用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简要说明实验过程、操作步骤、实验装置和仪器、原材料性能,记录、分析实验结果;采用理论推导研究方法的,应组织内容对论点进行论证,做到论点突出,

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锻炼的集中体现,是其初步进行专业研究的综合成果,也是实践教学重要的档案资料。 科学研究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达手段之一。科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规范,我国也制订了国家标准,如GB/T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等。针对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实际需要,现制订本写作规范。 1 内容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汉字(除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要求用其他文字外)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内封;3、目录;4、内容摘要与外文摘要(Abstract);5、正文;6、参考文献;7、附录;8、致谢。 2 格式要求 2.1 封面 学号:填写学生本人学号。 论文题名: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论文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4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副题名另起一行,用波折号与主题名隔开。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二级学院与教学系:填写所属二级学院与教学系的全名。 指导教师:封面中填写指导教师姓名。 日期:填写论文完成打印日期。 2.2 目录 目录应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目录应包括毕业论文的内容摘要、外文摘要、正文的一级标题与二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的页码。 目录应另起一页。 2.3 内容摘要与关键词 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要着重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主题、作者的创新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文中内容摘要的标志为“内容摘要:毕业论文内容摘要的字数为300—400字。毕业论文应有英文内容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 (试行) 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及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规范论文撰写,保证论文质量,特制定本写作规范,请参照执行。 一、论文的基本结构 毕业论文(设计)由封面封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及使用授权声明书)、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9个部分组成。文科类论文字数(正文)应在8000字(或4000英文单词)以上;理科类、工科类论文字数(正文)应在5000字以上。艺术类论文可以创作设计、创作说明相结合,论文字数(正文)应在4000字以上。 二、各部分具体要求 1.封面 论文封面封底采用全校统一格式(学校统一印发)。内容包括题目、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等基本信息。 论文题目应既能概括整个论文的中心内容,又能引人注目。论文题目字数不得超过25个汉字。封面打印要求:论文题目用四号黑体加粗、

居中、1.5倍行距、段前段后0行;其余部分均使用四号楷体_GB2312、居中、1.5倍行距、段前段后0行。 2.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及使用授权声明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及使用授权声明书,打印格式:首行缩进2字符、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必须学生和导师本人签字。 3.摘要(中、英文) 摘要是全篇论文的缩影,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要求能够体现论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观点。着重叙述结论和结果。摘要的篇幅应限制在300~500字。中文摘要的撰写要简明、扼要、完整,只表示新情况、新内容,过去的研究细节可取消,未来的研究计划不要纳入摘要,取消或尽量减少背景信息。中文摘要正文主要包括如下四部分内容:①论文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内容及方法;③获得的基本结论;④主要研究成果。 “摘要:”采用左顶格、小四号黑体加粗、中间空两格,冒号同前;中文摘要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两端对齐,段前段后均为0行。 “摘要:”翻译为“Abstract:”,采用左顶格、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加粗,冒号同前;英文摘要正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两端对齐,段前段后均为0行。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使用第三人称,最好采用现在时态编写。 4.关键词(中、英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