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分析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
方法:对比分析2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同期40例无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资料。
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及闭塞多见。
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及闭塞多见,积极预防治疗糖尿病,对防止冠心病的性生发展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关键词冠心病2型糖尿病冠脉造影资料与方法2003年12月~2007年11月收治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60例,冠心病诊断标准为至少1支心外膜血管狭窄≥50%,糖尿病诊断以1999年WHO的糖尿病分类诊断标准。
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两组,冠心病组40例,合并糖尿病组20例。
非糖尿病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45~79岁,平均62岁;糖尿病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5~76岁,平均60.5岁,糖尿病程1~10年不等。
方法:冠脉造影采用Judkingi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脉多体位多角度造影。
冠脉有意义狭窄以冠脉主要分支管腔狭窄≥50%标准判断,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为主要分支管腔,据其受累数量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
冠脉弥漫性病变:主要血管客腔≥50%,病变长度>20mm,一支多处病变,血管全程或大部分纤细僵硬或明显迂曲纤细呈松散螺放松。
血管狭窄判断:受累血管狭窄<50%轻度,50~70%为中度,100%为闭塞。
统计学方法:使用X2检验或其校正公式。
结果糖尿病组三支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非糖尿病单支病变明显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弥漫性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闭塞高于非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轻中度病变较糠尿病组高。
见表1。
讨论本组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的冠脉病变易发生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闭塞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的冠心病者。
国外尸体解剖[1]和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发现成年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存在更严重或更弥漫的冠状动脉病变。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摘要:临床上观察到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单支冠状动脉大血管受累或局限性病变,但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往往冠脉两支及两支以上重要的大血管都有病变且多数是弥漫型,甚至有的患者整个冠状动脉均有着严重的狭窄[1]。
由此可见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一个高危因素,除了造成血管病变还会导致神经病变,使得患者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
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高,治疗效果差等特点。
本文通过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0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99例,对这些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阐述和分析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相关临床情况,初步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1引言冠心病就是指供养心脏血管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出现了斑块,以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脏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疾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
我们临床上观察到冠心病的症状多种多样,比较典型的症状是胸骨后压榨性的疼痛、或者是紧缩、沉重的感觉。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共同引起的以慢性的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跟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相关,该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及发病率急剧上升,而知晓率及治疗率却很低[3]。
我们临床上观察到糖尿病患者患有冠心病的特点如下:首先是“高发低龄”,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很高,大约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会并发冠心病,同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时间通常比非糖尿病患者早;其次是“男女平等”,对非糖尿病患者而言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低于男性,但是患有糖尿病后这种女性的心血管保护作用随之消失,导致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机率大大增加,甚至不亚于男性;最后是“不典型”,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神经系统的病变,使得痛觉不敏感,1/3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冠心病急性发作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典型的胸痛症状,使人不易联想导冠心病,从而延误病情[4]。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及临床特点分析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及临床特点分析段继源;张华;杨星昌;原平利;惠增骞【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05(34)8【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方法:以113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按是否同时合并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5例和无糖尿病组58例,对比两组冠脉造影和临床特点.结果:C型冠脉病变,糖尿病组为75%,无糖尿病组为15.2%(P<0.01),A型病变糖尿病组为10%,无糖尿病组为71.5%(P<0.01),B型病变两组分别为15%和13.5%,差异无显著性.将2组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高血脂、高血压,行外科搭桥手术者糖尿病组明显多于无糖尿病组(P<0.05).行介入手术者糖尿病组少于无糖尿病组.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其冠脉病变较严重复杂,以多支、弥漫性病变为主,且多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紊乱症状,在临床治疗上难度明显增加.【总页数】2页(P966-967)【作者】段继源;张华;杨星昌;原平利;惠增骞【作者单位】武警陕西总队医院心脏中心,西安,710054;武警陕西总队医院心脏中心,西安,710054;武警陕西总队医院心脏中心,西安,710054;武警陕西总队医院心脏中心,西安,710054;武警陕西总队医院心脏中心,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脉造影及临床特点分析 [J], 李冬义;刘君;杜作义2.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的特点分析 [J], 魏则文3.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63例冠脉造影及临床特点分析 [J], 崔红玲;郑海军4.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临床特点分析 [J], 贾树森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 [J], 储岳峰;周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36例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2 型糖尿 病是心血 管病的危 险因素之一 。2 型糖尿 病患者 的冠心病 发病率 是正常人 的1 0 倍 左右Ⅲ 。冠心病合并2 型糖尿病会严重 影响患者 的预 后 ,致死率将 会增长2 ~ 3 倍 。因此 ,冠心病合 并2 型糖尿病 成为 当 前 临床 医学研究 的重点 课题 。为 了提 高冠心 病合 并2 型糖 尿病患 者的 治疗 预后 效果 ,本 次研 究以我 院收治 的3 6 冠 心病合 并2 型糖 尿病和 3 6
病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 ,男  ̄ 1 1 2 5 例 ,女性 l 1 例 ,患者平均 ( 6 1 _ 2 ±3 . 0 )岁 ( 5 O ~ 8 0 岁 )。并以同期 收治的3 6 例 单纯冠 心病 患者为对 照 组 ,男性2 4 例 ,女性 1 2 例 ,患者平均 ( 6 1 . 5 ±3 . 1 )岁 ( 4 9  ̄ 7 9 岁 )。研 究 利用统 计学方法 对2 组患者 一般 资 料进行分 析处理 ,差异 不具 有统 计学意义 ( P >0 . 0 5 ),可进行数据对 比。
1 4 8 ・临床研究 ・
J u l y 2 0 1 7 , V o 1 . 1 5 , N o .
冠心病合并2 型糖尿病3 6 例 临床及冠 状动脉造 影特 点分析
程 玉臻
( 河南省 民权县 中医院心 内科 ,河南 民权 4 7 6 8 0 0 )
【 摘 要 】 目的 探 索 分析 冠心 病合 并 2型糖尿 病 的 临床 及冠状 动脉 造影 特 点 。方法 选择 2 0 1 4 年 1月至 2 0 1 5年 1月在 我 院进行 治疗 的 3 6 例
泵 能够实现全 天2 4 h 的胰岛素 自动输注 ,极 大程度上 降低 了相 关并发 症 的发生风 险,是现阶段最 为理想 的给药方式 ,并凭借其 良好的效率 及 可靠的安 全性 ,自投入 临床使用 以来广受好评 。胰 岛素泵 的使用 能 够 在控制患者基 础血糖 的同时 ,加 强对 患者餐后血 糖的控 制 ,且不 会 对患者 正常生 活造成干扰 ,患者使用 舒适度高 。不过需要注 意的是 , 胰 岛素泵的使用 仍有一定概 率会引起 低血糖 的发生 ,经分析认 为 ,其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分析涉及关键词:分析合并患者造影糖尿病冠心病论文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分析【关键词】糖尿病【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及临床特点。
方法选择4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冠脉造影的无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45例为对照组,采用Judkins法行冠脉造影,对两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和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年龄、性别、吸烟史及冠心病家族史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痛性心绞痛史、高血压、高血脂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冠脉造影结果C型病变观察组为71.4%,对照为11.1%(P<0.01),A型病变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68.9%(P<0.01),B型两组分别为19.0%和20.0%,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无痛性心绞痛史,其冠脉病变为多支弥漫病变。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冠心病冠脉造影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增高2~4倍,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增加2~3倍[1]。
本研究对4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45例单纯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分析了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为观察组,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2~70(56.3±5.4)岁;随机抽取同期行冠脉造影的无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45例为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3~71(57.6±4.1)岁。
上述两组患者均符合WHO有关冠心病、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采用Judkins法行冠脉造影,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至少有一支心外膜下血管狭窄≥50%,冠脉病变按照ACC/AHA冠脉病变形态学标准分型,分为A、B、C型,据此分析冠脉造影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

C iaCi rcMe , 02 1 , o. N . hn l Pa d A r0 0 V 1 n 4, o4
・
1 7・ 3
体 。酰胺类局麻药 的药 代动力 学和毒性 主要 来源 于 R(+) 型镜像体 , 据报道罗哌卡因的心脏毒性 和中枢神 经毒性及 血 流动力学改变小 , 产妇体位性低血压 的发生率少 。罗哌卡 因 腰麻下行剖宫产术是 安 全可靠 的 。左旋 布 比卡因是 长效
[ ] 王俊科 . 1 临床麻醉手册.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9 : 3 1 91 . 9 9 [ ] 庄心 良, 2 曾因明, 陈伯銮. 现代麻醉 学. 人发卫 生出版社 ,0 3 20 :
1 5 —4 4 4 315 .
酰胺类局麻药布 比卡 因的左旋 体 , 其神 经和心 脏毒 性低 , 使 用安全 。左旋布 比卡 因用 于腰麻 剖宫 产术 的实验 和 临床研
20 0 9年 6月经冠状 动脉造影确诊 的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 者 8 0例的临床及 冠状动脉 病变特点 。结
果 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在各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组 的多支血 冠 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在 临床上关 系十分密 切 , 2型糖 尿病合并 冠心病 的冠脉病变 管病变及弥漫性 病变 的发生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 0 0 ) 而单支和双支血管病变发生率 明显低于对照 P< .5 , 组 ( 00 ) P< .5 。结论 较非糖尿病的冠心病 患者 血管受 累及 多支病变 比例高 , 病变 较弥漫 , 功能不 全发 生率 高 , 心 预后较 差。 因此糖尿病患者尽早 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 , 减少危险 因素的发生对冠心病 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观察组无痛性心绞痛史35例、高血压52例、高血脂36例;对照组无痛性心绞痛史22例、高血压30例、高血脂21例;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冠脉病变较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受累及多支病变比例高,病变较弥漫,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较差。
因此积极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对冠心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已被公认。
本文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
现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5月至2009年9月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5例,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5年5月至2009年9月做冠脉造影的患者。
冠心病诊断标准为1979年WHO诊断标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狭窄≥30%,或其他3支至少有1支冠脉狭窄≥50%为阳性。
糖尿病诊断按1999年WHO的糖尿病分类诊断标准。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5例(观察组),其中男40例,女45例;糖尿病病程为1.0~20.0年,有吸烟史者30例,冠心病家族史32例。
未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46例;有吸烟史者33例,冠心病家族史32例。
1.2 方法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g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多体位、多角度造影。
以冠脉及其主要分支管腔狭窄≥50%为标准,记录受累血管、血管病变数目或冠脉是否呈弥漫性病变等指标。
至少有1支冠脉狭窄≥50%;分别观测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根据上述动脉受累数量分为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左主干狭窄定义为双支病变。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生化指标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化指标。
方法:2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糖耐量与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分为单纯冠心病组96例和冠心病合并T2DM组,统计并对比两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生化指标。
结果:冠心病合并T2DM组冠脉多支病变率、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0~1级率均显著比单纯冠心病组高(P<0.05)。
冠心病合并T2DM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较单纯冠心病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较单纯冠心病组低(P<0.05)。
结论:相较于单纯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冠脉血管病变更严重,相关血脂生化指标改变更显著。
关键词:生化指标;冠脉病变;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随着人们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显著增高[1]。
有关临床发现[2],相较于单纯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冠脉病变更严重,预后更差。
因此,准确掌握冠心病合并T2DM临床特点,加强对其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分析和监测,有助于病情的良好控制和患者预后的改善。
本文关于冠心病合并T2DM的临床特点和生化指标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接收的冠心病患者,结合糖耐量和空腹检测结果,划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T2DM组。
入组标准:均能良好配合冠脉造影、糖耐量、空腹血糖、生化指标等检查;了解研究内容,自愿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正在使用可能影响临床检查结果的药物;心血管疾病发作期;有恶性肿瘤、严重性感染、器质性损伤等危急重症者;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
单纯冠心病组(94例):51例女,43例男;年龄均值(63.42±6.39)(52~78)岁;冠心病病程均值(4.93±1.17)年;体重指数均值(24.69±1.47)kg/m2。
冠心病合并T2DM组(104例):58例女,46例男;年龄均值(63.36±6.42)(51~79)岁;冠心病病程均值(5.04±1.23)年;体重指数均值(24.75±1.53)kg/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TCM Univ. of Hunan232012 年 12 月第 32 卷第 12 期Dec. 2012 V ol. 32 No. 12〔收稿日期〕2012-05-24〔作者简介〕张长宁(1966-),女,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诊治。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分析张长宁,崔艳凤,陈立波,李 静(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深圳 518052)〔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心病;冠脉造影〔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2.12.011.023.02Analysis of bo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eatures of their coronary arteriographies among groups of CHDcompanied by diabetes mellitusZHANG Chang-ning ,CUI Yan-feng ,CHEN Li-bo,LI Jing(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 zhen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2,China)〔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ronary arteriographies2型糖尿病(D M )是冠心病(C H D )的独立危险因子,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发生C H D 的危险性增加2~4倍,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10倍[1]。
为探讨糖尿病合并CHD 的临床特征及冠脉病变特点,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05例住院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 )确诊为CHD 的住院患者共305例,将148例合并2型糖尿病者列为糖尿病组(DM 组),其中男97例,女51例,年龄36~90岁,平均年龄(61.46±11.33)岁;另将单纯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者157例列为非糖尿病组(NDM 组),其中男103例、女54例,年龄37~85岁,平均年龄(60.94±11.66)岁。
1.2 方法1.2.1 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记录性别、年龄、血压,空腹8 h 后于次日早晨抽取静脉血送检,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FPG )、血浆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H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血尿酸(UA )等。
1.2.2 冠状动脉造影 全部患者于入院1周内行CAG ,由我院有经验的心血管专业医师操作,应用Phillips 双向球管心血管摄影机,采用Judkins 法依次行左和右CAG ,常规多角度、多体位投照。
结果由2位经验丰富的心血管科医师进行评定,符合性较好。
1.2.3 判断标准 DM 诊断按1999年WHO 诊断标准。
高血压指血压≥140/90 mmHg 或既往已明确诊断现正在服用降压药。
主要冠状动脉血管分为左主干(LM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 )和回旋支(LCX )、右冠状动脉(RCA )。
CAG 示LM ≥30%,或其他3支至少有1支冠脉狭窄≥50%诊断冠心病。
血管狭窄≥25%视为轻度狭窄;≥50%为中度狭窄;≥75%为重度狭窄。
据动脉受累支数,可诊为单支、双支和3支病变,其中左主干受累定义为双支病变,双支以上病变即为多支病变。
单支血管中≥20 mm 段病变及多处弥漫性狭窄者定义为弥漫性病变。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 P S 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和x 2检验。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一般资料及胸痛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及冠心病家族史等方面(下转第25页)第 12 期25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能很快好转并继续下一周期化疗。
3 讨论培美曲塞于2004年2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恶性间皮瘤的治疗,2004年8月培美曲塞被批准用于晚期NSCLC的二线治疗。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培美曲塞可明显提高晚期NSCLC患者化疗的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且毒副反应较小,是治疗晚期肺癌的有效方案[2]。
我们通过应用培美曲塞治疗晚期NSCLC,结果显示,RR为13.6%,DCR为54.5%。
;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等,但多数毒副反应表现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均能很快好转,表明培美曲塞是治疗晚期NSCLC 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大规模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1] 王 伟,倪崇俊.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7例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2):1 684-1 685.[2] 周文雄,周 嘉,池 浩,等.培美曲塞治疗术后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0,20(3):218-221.(本文编辑 马宏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高血压患病率增高,典型胸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两组TC、HDL、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G、TG、LDL水平DM组均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比较D M组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及重度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DM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单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N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血管病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 [例,(%)]组别n血管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重度狭窄单支双支多支DM组NDM组P值14815759262842(28.38)62(39.49)<0.0547(31.76)52(33.12)>0.0559(39.86)43(27.39)<0.05103(39.86)80(50.96)<0.05289(48.88)229(36.46)<0.05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n(%)]组别n年龄(岁)性别(男/女)胸痛高血压吸烟史家族史DM组NDM组P值14815760.94±11.6661.46±11.33>0.0597/51103/54>0.05116(78.4)149(94.9)<0.05108(73.0)93(59.2)<0.0541(27.7)47(29.9)>0.0527(18.2)31(19.7)>0.05表2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x±s)组别FPG TC TG HDL LDL UADM组NDM组P值 9.81±4.701575.05±0.78<0.055.05±1.354.80±1.17>0.052.13±1.701.75±1.23<0.051.06±0.301.12±0.27>0.053.07±0.992.82±0.95<0.05383.34±3.75376.77±1.0>0.053 讨论近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迅猛增加,据2007年全国流调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冠心病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其死亡的常见原因。
循证研究已证实高TG、LDL及低HDL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两组间血TC及H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TG 及LDL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TG、LDL的增高对2型DM并发冠心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显示,D M组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并且血管重度狭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显著增多。
显示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布更加弥漫、广泛,冠状动脉受累支数更多、更加严重,这与近年国内外报道[2-3]一致。
综上所述,及早在DM患者中进行CHD筛查,在降糖的同时关注血压、血脂等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69.[2] Gold Peng RB.Risk factors modi fi cation for cardiacdisease:cardiovasculardisease in diabetic patient s[J].Med Clin Noah Am,2000,84(1):81-94.[3] 陈灏珠.心血管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05.(本文编辑 马宏宇)(上接第23页)李秀芹,等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