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材分析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1章 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t课件

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的思路具体应从各区域 所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源等状况 着手,分析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进而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答案】 (1)贺兰山 3 000米等高线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多旱涝灾害 (3)水源 绿洲地区 (4)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灌溉农业 水
①船舶被广泛用作交通工具之后 ②农业生
(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现阶段农业 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 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D.粮食商品率极高 【答案】 (1)A (2)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不 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 影响,解题思路如下:
(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 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2)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
2.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 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前自主预习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在____地_理__差_异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
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__________。 2.特空间征单:位具有一定的_________,以及一定的
面积、形状和边界,其内区位部特的征特定性质 _________。 二、相地对理一致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 区域的发展水平、__________生__产。、生活特点
【解析】 解答本题的思路具体应从各区域 所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源等状况 着手,分析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进而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答案】 (1)贺兰山 3 000米等高线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多旱涝灾害 (3)水源 绿洲地区 (4)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灌溉农业 水
①船舶被广泛用作交通工具之后 ②农业生
(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现阶段农业 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 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D.粮食商品率极高 【答案】 (1)A (2)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不 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 影响,解题思路如下:
(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 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2)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
2.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 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前自主预习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在____地_理__差_异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
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__________。 2.特空间征单:位具有一定的_________,以及一定的
面积、形状和边界,其内区位部特的征特定性质 _________。 二、相地对理一致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 区域的发展水平、__________生__产。、生活特点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认识区域(课堂PPT)

14
三、区域的特征
15
区域的特征
➢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构成严格统一的整体。 举例: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
16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17
区域的特征
➢差异性: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
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举例:我国南方北种植业的差异
A.开放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
2.西气东输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C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3.青藏高原区的耕作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河谷地带,
这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B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综合性 D.开放性
4.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A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 ② B.② ③ C.② ④ D.③ ④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
考纲要求: 1.区域的含义 2.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1
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
2
读课本P2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思考:
1.甘肃省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 2.甘肃省分为几个干湿地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
该干湿区是依据 (单一或综合)指标来划分 的。 3.干湿区与降水的大致对应关系? 4.根据甘肃省干湿地区的划分归纳出区域的含义与 属性。
21
2.分析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 发展的影响。
(1)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对__外_交__往。
(2)以热带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降水充沛,有利于
热__带_作__物_的生长。
(3)以山地、丘陵和台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生物资
源丰富,有利于发展_经_济__作_物__, 但不利于粮__食_生__产。 (4)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为_工_矿__业_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
三、区域的特征
15
区域的特征
➢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构成严格统一的整体。 举例: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
16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17
区域的特征
➢差异性: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
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举例:我国南方北种植业的差异
A.开放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
2.西气东输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C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3.青藏高原区的耕作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河谷地带,
这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B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综合性 D.开放性
4.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A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 ② B.② ③ C.② ④ D.③ ④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
考纲要求: 1.区域的含义 2.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1
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
2
读课本P2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思考:
1.甘肃省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 2.甘肃省分为几个干湿地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
该干湿区是依据 (单一或综合)指标来划分 的。 3.干湿区与降水的大致对应关系? 4.根据甘肃省干湿地区的划分归纳出区域的含义与 属性。
21
2.分析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 发展的影响。
(1)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对__外_交__往。
(2)以热带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降水充沛,有利于
热__带_作__物_的生长。
(3)以山地、丘陵和台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生物资
源丰富,有利于发展_经_济__作_物__, 但不利于粮__食_生__产。 (4)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为_工_矿__业_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
高中地理必修三PPT课件(上课用)1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遥感技术及应用
1、概念(RS):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 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2、遥感技术:是从传感器接受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 过程。如下图
→ → → 目标物
传感器
地面遥感系统
成果
∣∣
∣∣
→ → → → 物体辐射和
反射电磁波
250
300
100
700
600
00
150
100
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确定
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 发展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手段。完成以下问题
2、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的技术是( A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遥感技术及应用
1、概念(RS):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 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2、遥感技术:是从传感器接受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 过程。如下图
→ → → 目标物
传感器
地面遥感系统
成果
∣∣
∣∣
→ → → → 物体辐射和
反射电磁波
250
300
100
700
600
00
150
100
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确定
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 发展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手段。完成以下问题
2、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的技术是( A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件(共58张PPT)

1 .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领域
❖ 勘探矿产资源,调
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是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 中的重要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矿产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 人们只需要分析 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 遥感图像就可以
资源 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 划定蕴藏矿产的
术“发现”矿产
大致区域
生物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 或图像处理技术,
❖ 本示意图形象地表达了遥感的工作过 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遥感平台上的传 感器,使用光学仪器或电子仪器,接收地 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以图 像胶片或数据磁带的形式记录下来,传送 到地面接收站,经过技术处理后,进行解 译与分析,最终服务于资源勘探、动态监 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等。
[背景知识]
近地遥感
距地面高度在几 十米以内的遥感
用于城市遥感、 海面污染监测、 森林火灾监测
等中、高分辨
率的遥感活动
[方法技巧 ] 遥感探测与传感器运载工 具飞行高度的关系
❖ 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 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 大。一般说来,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 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 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反之 亦然。需要注意的是,遥感对地物的分 辨率除与飞行高度有关外,还与传感器 的性能有关。
❖例 4 1987 年 8 月,我国返回卫
星上搭载水稻种子,返回后经地
面种植,培育出的水稻穗多粒大。
亩产达 600 kg ,最高达 750
kg ,蛋白质含量增加 8 %一 20
% ,生长期平均缩短 10 天。水
稻的这种变异的来源是( ) D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勘探矿产资源,调
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是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 中的重要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矿产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 人们只需要分析 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 遥感图像就可以
资源 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 划定蕴藏矿产的
术“发现”矿产
大致区域
生物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 或图像处理技术,
❖ 本示意图形象地表达了遥感的工作过 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遥感平台上的传 感器,使用光学仪器或电子仪器,接收地 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以图 像胶片或数据磁带的形式记录下来,传送 到地面接收站,经过技术处理后,进行解 译与分析,最终服务于资源勘探、动态监 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等。
[背景知识]
近地遥感
距地面高度在几 十米以内的遥感
用于城市遥感、 海面污染监测、 森林火灾监测
等中、高分辨
率的遥感活动
[方法技巧 ] 遥感探测与传感器运载工 具飞行高度的关系
❖ 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 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 大。一般说来,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 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 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反之 亦然。需要注意的是,遥感对地物的分 辨率除与飞行高度有关外,还与传感器 的性能有关。
❖例 4 1987 年 8 月,我国返回卫
星上搭载水稻种子,返回后经地
面种植,培育出的水稻穗多粒大。
亩产达 600 kg ,最高达 750
kg ,蛋白质含量增加 8 %一 20
% ,生长期平均缩短 10 天。水
稻的这种变异的来源是( ) D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共21张PPT)

下节课,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解相关知识内容。
以平原和低山 丘陵为主
以季风气候为主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 , 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 为不利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 和高寒气候为主
缺乏
各类矿产资源丰富、风 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丰富
较高 高
较低 低
较高
较低
发展早,基础好 发展晚,基础差
二、三产业
交通设施齐全, 网络稠密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
较大的比重
业相对发达
以重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 过渡性特征 产业为主
说一说该市 三次产业结构和 轻重工业比例的 变化情况。这种 变化趋势对当地 经济的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会起到什么 样的作用?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1)产业结构差异
全国的产业结构:二>三>一 比重第一产业: 西>全国>中>东
第二产业: 东>全国>中>西 第三产业: 东>全国>西>中
第一产业为主
交通通达度差、 交通不便
课堂小结
东、中、西三部的划分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2)工业化差异 (3)城市化差异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东、中、西区域差异的原因
课后探讨: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优势、主要问题、发展
方向?
自主学习: 班上同学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讨论
1、南方和北方差异的表现和原因有哪些? 2、西部大开发的相关知识内容。
以平原和低山 丘陵为主
以季风气候为主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 , 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 为不利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 和高寒气候为主
缺乏
各类矿产资源丰富、风 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丰富
较高 高
较低 低
较高
较低
发展早,基础好 发展晚,基础差
二、三产业
交通设施齐全, 网络稠密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
较大的比重
业相对发达
以重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 过渡性特征 产业为主
说一说该市 三次产业结构和 轻重工业比例的 变化情况。这种 变化趋势对当地 经济的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会起到什么 样的作用?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1)产业结构差异
全国的产业结构:二>三>一 比重第一产业: 西>全国>中>东
第二产业: 东>全国>中>西 第三产业: 东>全国>西>中
第一产业为主
交通通达度差、 交通不便
课堂小结
东、中、西三部的划分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2)工业化差异 (3)城市化差异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东、中、西区域差异的原因
课后探讨: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优势、主要问题、发展
方向?
自主学习: 班上同学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讨论
1、南方和北方差异的表现和原因有哪些? 2、西部大开发的相关知识内容。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PPT课件

第1讲 描述第运动二的章基本资概源念安全与国家安全
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三 人教版
第1讲 描述第运动二的章基本资概源念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理解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2.结合现 实中耕地资源的开发实例,在区域的背景下,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 区域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方式及潜力,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3.通过资料 或者图表,分析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第1讲 描述第运动二的章基本资概源念安全与国家安全
2.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提示: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 分析。 3.由情境3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提示:我国粮食消费的基本趋势可以从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消费量两方面分 析。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 4.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提示:保障粮食安全应立足国内,考虑耕地保护、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政 策、科学技术等方面,同时,也可以考虑部分进口。
土地 利用 类型
城乡工矿 居民用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未利 用地
合计
转换 结果
4 060.24
1 373.12
-1 781.36 1 73.67
-28.79
3 796.88
注:上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2000年和2013年的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进 行分析得出,正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出,负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入。
第1讲 描述第运动二的章基本资概源念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1讲 描述第运动二的章基本资概源念安全与国家安全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增加粮食总产量 (1)扩大耕地数量:1949年以前主要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实现粮食总产量的增加,20世 纪80年代以后耕地面积和⑨ 播种面积 总体呈减少趋势。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 量。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主要依靠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从⑩ 耕地利用率 、 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水平 等各个 环节,挖掘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
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三 人教版
第1讲 描述第运动二的章基本资概源念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理解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2.结合现 实中耕地资源的开发实例,在区域的背景下,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 区域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方式及潜力,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3.通过资料 或者图表,分析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第1讲 描述第运动二的章基本资概源念安全与国家安全
2.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提示: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 分析。 3.由情境3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提示:我国粮食消费的基本趋势可以从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消费量两方面分 析。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 4.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提示:保障粮食安全应立足国内,考虑耕地保护、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政 策、科学技术等方面,同时,也可以考虑部分进口。
土地 利用 类型
城乡工矿 居民用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未利 用地
合计
转换 结果
4 060.24
1 373.12
-1 781.36 1 73.67
-28.79
3 796.88
注:上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2000年和2013年的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进 行分析得出,正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出,负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入。
第1讲 描述第运动二的章基本资概源念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1讲 描述第运动二的章基本资概源念安全与国家安全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增加粮食总产量 (1)扩大耕地数量:1949年以前主要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实现粮食总产量的增加,20世 纪80年代以后耕地面积和⑨ 播种面积 总体呈减少趋势。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 量。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主要依靠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从⑩ 耕地利用率 、 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水平 等各个 环节,挖掘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共30张PPT)

第三产业指 除第一、二产业 以外的其他各业
2.影响因素: 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 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结构的差异 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
P7 活动一:
在下表的4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哪两 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哪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 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3、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C )
A、① B、② C、③ D、④
16.读图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并回答下列问题:
南北跨度大,受太阳辐 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规 律的影响,南北方向上 热量的差异明显。
夏季风能够影响的范围
(1)确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区域界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东部季风区具有受季风影响的 相似 性。由于本区域 纬件度和(3干的)为差湿什异程么,我度区国的域东变内部化部季是的风区差区域异的内性南部也、差十北异分差形明异成显明的,显主其,要中而原西热因北量。十条旱
区域地理学
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具体地区地理 环境的结构、特征、发展变化以及区 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的地理学科。
区域的基本含义 / / 区域的主要特征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是人们
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 分出来的。
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 或界线。
知识点导航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划分的基本依据
西北
干旱
半干
东
旱区
部
季
青藏
风 区
高寒
区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例:矿区的矿产资源优势、旅游区的景观特色、 中心商业区的商业和服务功能。
最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3_区域发展差异.ppt

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 非季风区,多干旱或高寒
自 地形 然 气候 因 自然资源 素
能源、矿产、水资源不足
能源、矿产、森林、草场等资源丰富
较高 社 城市化水平 会 科技教育和文化 发达 因 高 素 对外开放程度
较低
落后 较低 较差 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偏大 相对比较落后 劳动力素质较低 思想观念保守,竞争意识弱 ……
你能说出四大地区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吗?
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东部经济发展最好
2. 产业结构差异
活动1.读图分析,比较我国四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差异:东部地带的第二、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均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东部产业结构最优;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还占较大的比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北方地区优势: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 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 资源丰富。 限制性因素: 主要是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严重等。 面临的问题: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等紧迫任务。
南方地区优势:跨越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 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 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限制性因素: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 区地形破碎等。 面临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二、 西部大开发
思考:你能说出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和目的吗?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为“10+2+3”
“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级行政区; “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 “3”指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 州。
自 地形 然 气候 因 自然资源 素
能源、矿产、水资源不足
能源、矿产、森林、草场等资源丰富
较高 社 城市化水平 会 科技教育和文化 发达 因 高 素 对外开放程度
较低
落后 较低 较差 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偏大 相对比较落后 劳动力素质较低 思想观念保守,竞争意识弱 ……
你能说出四大地区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吗?
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东部经济发展最好
2. 产业结构差异
活动1.读图分析,比较我国四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差异:东部地带的第二、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均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东部产业结构最优;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还占较大的比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北方地区优势: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 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 资源丰富。 限制性因素: 主要是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严重等。 面临的问题: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等紧迫任务。
南方地区优势:跨越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 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 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限制性因素: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 区地形破碎等。 面临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二、 西部大开发
思考:你能说出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和目的吗?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为“10+2+3”
“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级行政区; “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 “3”指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 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