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发展历程
西藏发展变化朗诵稿

西藏发展变化朗诵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大家下午好!我是xxx的x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西藏发展变化》。
六十年前,以十八军为主力的进藏部队,遵照党中央、毛主席“和平解放西藏”的指示,从多个方向同时向西藏挺进,拉开了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的帷幕。
在历史车轮的推动下,1951年5月23日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通称《十七条协议》,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的统一,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西藏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
它标志着西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标志着中华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统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辟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时代。
6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在西藏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却发生了以往任何时代都无可比拟的巨大变化,创造了旷世未有的人间奇迹。
纵观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为推动西藏经济繁荣、社会进步,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1951年,实现西藏和平解放,结束了长期混乱、被帝国主义任意宰割的局面,开辟了西藏崭新时代;1959年,我们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平息达赖谋划和组织的全面武装叛乱,实行民主改革,废除了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最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当家作主;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进一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确立了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西藏经历“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日益繁荣,社会祥和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目前正处于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
60年的历史,既是一部战斗史,更是一部西藏地方经济建设史,60年来西藏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全国的大力支援下,在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60年西藏经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西藏考古发展历程简述

西藏考古发展历程简述西藏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遗产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广泛关注。
西藏考古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下面将对其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概述。
20世纪初,西藏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丰富的考古遗址和文物。
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政治不稳定和交通不便的原因,西藏的考古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1950年代,中国政府实施了西藏和平解放,并对西藏的考古工作提供了支持。
1956年,在西藏自治区文物部门的组织下,开展了西藏的第一次正规考古工作。
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古代墓葬、古城址和古代人类遗址。
这些发现揭示了西藏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1960年代,中国文化大革命造成了西藏的考古工作停滞。
直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西藏民族自治区的考古工作才逐渐得以恢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西藏的交通、经济和文化状况逐渐改善,考古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980年代至1990年代,西藏的考古工作逐渐走向国际化。
中国考古学界与国际上的考古学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进行了许多重要的考古发掘。
这些发掘不仅丰富了西藏的考古资料,也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21世纪初,西藏的考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考古学家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
西藏自治区文物部门和考古学院也不断加强了对考古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了考古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化水平。
同时,西藏自治区政府也加大了对考古工作的支持力度,为西藏的考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西藏的考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考古学家在西藏发现了许多重要的遗址和文物,如雪域高原上建筑艺术的珍品——扎什伦布寺、世界最古老的藏文文献——《吐蕃历史》,以及许多古代壁画、铜器和瓷器等。
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西藏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对研究西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总的来说,西藏的考古工作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西藏的电影发展历程

西藏的电影发展历程西藏的电影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在西藏地区,电影被用作政治宣传的工具。
最早的一部西藏电影可以追溯到1953年,该片名为《雪儿》。
这部电影以美化国共联合政权的形式呈现,强调中央政权对西藏地区的“解放”。
到了1960年代,西藏电影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西藏翻唱声》是一部在那个时期广受欢迎的音乐剧电影,该片通过歌曲和舞蹈展示了西藏的风土人情。
这部电影在西藏地区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西藏电影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然而,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西藏电影工业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电影制作和放映活动几乎停止,与此同时,电影院也被关闭。
这段时期对于西藏电影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挫折。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20世纪80年代,西藏电影重新开始复兴。
在这一时期,一些西藏导演开始创作具有独立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电影作品。
其中一部被广泛认可的电影是1986年上映的《徒步西藏》。
该片讲述了一个年轻的演员与一位来自海外的朋友一起徒步穿越西藏的故事,引发了对自由和冒险的思考。
进入21世纪,西藏电影产业继续发展。
电影制片公司如西藏电影制片厂和西藏影视制作中心成立,为西藏电影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一些备受瞩目的电影如《藏之风》(2003年)和《亡命天涯》(2013年)在国内外获得了赞誉,并为西藏电影带来了更多的关注。
尽管西藏地区的电影产量和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西藏电影不断探索和表达着西藏特有的文化和社会问题。
通过电影的媒介,西藏人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得以展现,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了解和理解西藏的窗口。
沧海变桑田 历史展宏图——西藏和平解放60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量达 到4. 7 8万 吨 , 比 16 9 5年 的
党 的 十 一 届 三 中全 会 以后 , 住
西 藏工 农 业 总 产 值 达 到 2 8 .8亿 元
( 18 按 9 0年 不 变 价 格 计 算 ) , 比 15 9 9年增 长 5 %l粮食总产量达 到 4
沧海 变桑 田 历 史展 宏 图
西藏和 平解放 6 年 经济社会发展 综述 O
张 志 文
15 年 ,中 央 人 民政 府 和 原 91
西藏地 方政府 在北京 签订 关于 和 平解放 西藏办 法的协议 ,宣告 西
藏和 平解放 。从此 ,在 中央 关心 、
全 国支 援和西 藏各族人 民的 团结奋 斗下 ,经过 艰难 曲折 的斗争 ,西藏
大 批 国 家 经济 实 体。 根 据 1 5 95
年 3月 9日 国务 院关于 帮助 西藏
地方进 行建 设多项 的决定》 ,还建
…
展 ,激 励 厂农 牧 民发 展 生 产 ,勤 劳
致 富的 积极性 。贯彻 “ 业八字 宪 农
法” “ 和 牧业八项措 施”, 兴修水 利 ,
改 造低 产 田,扩 大耕地 面积 ,积极 防治牲 畜疫病 ,修建 棚 圈 ,贮 备草 料 ,防 灾减灾 ,农牧 业连 年丰收 , 伏 牧 区经济得 到恢复 和发展 。先后 建成 以拉萨 为 中心 ,辐 射 全区的 公 路 网 。建 成贡 嘎机场 ,开通 拉萨一 成都一 北京航 线 。建 成西 藏第一 化
体所 有制 。为贯彻 中央 “ 稳定发展 ” 的方针 ,中共 西藏工 委和 西藏 自治 区筹 委会制定 “ 农村 3 条 ”和 “ 0 牧 区 3 条 ”以及 “ 0 边境 十条 ”政策 , 实行 牧 主牧工两 利政策 。加 大扶持
关于西藏70年的变化心得感想三篇

关于西藏70年的变化心得感想三篇关于西藏70年的变化心得感想三篇值此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回顾历史进程,展示伟大成就,全面立体的向全国人民展现社会主义新西藏。
今天作者为您精心挑选了几篇关于西藏70年的变化心得感想的优秀内容,感兴趣的快来和作者一起学习吧!希望作者的整理能够对你有帮助!关于西藏70年的变化心得感想一西藏的变化岁月如歌却因发展奋斗而充实、而饱满、而精彩从城市中心到田间地头从教育新城到产业园区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民生改善触目所及这片崛起的高原大地沐浴在改革春风中焕发出勃然生机与活力在照片里回望过去充实现在对新时代的西藏发展怀抱憧憬四十年改革开放西藏欣欣向荣西藏蓬勃发展西藏走进新时代藏族群众在过林卡(1982年6月)阿多摄202X年雪顿节期间拉萨市民和游客在罗布林卡享受假日时光。
洛桑唐斌次旺旦增西旦摄1980年,西藏电视事业有了发展,拉萨市不少居民买了电视机,参木觉一家正在看电视。
西藏阿里革吉县完全小学学生在进行篮球训练。
新华社记者刘东君摄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乂一代的西藏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挥洒青春共享改革开放的新成果城镇建设得越来越现代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舒心,在便捷的出行里坐上火车去北京。
202X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202X年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开工建设202X年12月嘎隆拉隧道贯通拉林高等级公路在一代代交通人的奋斗下以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为起点从单一公路交通方式到综合交通全面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一条条神奇的天路正在雪域高原不断延伸开来纵横交错的柳梧立交桥收获,在红火的产业里1985年6月冲赛康市场华润雪花啤酒西藏有限公司昌都卡若区生产线一角。
非公有制经济从弱到强市场发育越来越快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来自国内外游客在鲁朗林海观景台欣赏美景202X年青藏铁路开通后西藏旅游人数呈井喷式增长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拉动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9月初的地球第三极暨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推介会上西藏就推出今冬明春冬游西藏优惠政策大数据里,看西藏的 40年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综合实力全面提升202X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比1978年增长倍年均增速%人均GDP达到39259元比1978年增长倍年均增速%通车后的拉林[Wj等级公路。
西藏考古发展历程简述

西藏考古发展历程简述
西藏考古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之前,由于西
藏与外界交通闭塞、地理环境恶劣等原因,该地区的考古工作一直处于相对较为封闭和滞后的状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逐渐开始对西藏地
区进行考古研究。
1950年代至1970年代,西藏考古队先后组
织了多次大规模的考古探险,发掘了大量古代遗址和文物。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的扎什伦布寺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文物,包括唐代和元代的佛教文化遗存。
这些考古发现为研究西藏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1980年代以后,随着西藏地区的经济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考
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许多国内外的考古学家和研究者纷纷来到西藏进行考察和研究。
他们通过田野调查、发掘和文物研究等方法,系统地展开了对西藏古代遗址、古文化和民俗的深入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西藏古代历史和文化的认识,还推动了西藏考古学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西藏的考古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学科、多元化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考古学方法,还结合了地理学、环境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这为对西藏古代社会、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整体认识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总之,西藏考古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滞后到进步的过程。
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逐渐揭示了西藏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为了解西藏的过去和现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藏族的发展历程

藏族的发展历程
藏族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藏族是中国传统的56个民族之一,其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历史
上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变化。
在古代,藏族曾是一个以牧羊、农耕和手工艺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游牧民族。
他们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广袤草原和山区,依靠放牧和农耕维持生计。
同时,他们也发展了独特的手工艺和纺织技术,制作出精美的藏族服饰和工艺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藏族逐渐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和融合。
在唐朝时期,汉族和藏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不仅在政治、经济上有所交流,还在宗教、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相互影响。
佛教的传入使得藏族成为了佛教信仰的中心,形成了独特而繁荣的藏传佛教文化。
而在明清时期,藏族地区则逐渐与满族和汉族进行了更多的交流,政治上逐渐受到中央统治的影响。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藏族也迎来
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1912年辛亥革命后,中国进行
了一次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但藏族地区的政治统一和稳定性受到了一定影响。
此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促进了西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
今天,藏族地区正处于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过程中。
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来改善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同时,文化保护和传承也成为重要的政策方向,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藏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在这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藏族人民积极适应社会变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水平,维护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建国以来西藏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西藏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摘要】西藏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故事。
建国初期,面临着严峻的条件和资源匮乏,西藏地区小学教育一度陷入困境。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西藏地区小学教育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政策支持和师资队伍建设逐渐完善,硬件建设也得到了提升。
现在,西藏地区小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对于西藏地区的持续发展来说,小学教育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将继续扮演着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的关键角色。
未来,西藏地区小学教育应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均衡为目标,为地区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
【关键词】西藏地区,小学教育,建国以来,发展历程,重要性,特殊意义,建国初期,改革开放,政策支持,师资队伍建设,硬件建设,显著成就,未来发展方向,持续发展,重要意义。
1. 引言1.1 西藏地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西藏地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当地孩子的教育、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小学教育是孩子们接受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塑造品格的重要阶段。
在西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复杂、经济水平较低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西藏地区的小学教育不仅仅是一项教育任务,更是对当地文化和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小学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他们对于本民族传统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从而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民族文化。
西藏地区的小学教育还是提高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可以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技术水平,为西藏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加强和改善西藏地区小学教育,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地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还能够推动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当地孩子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1.2 小学教育在西藏地区的特殊意义在西藏地区,小学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小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顶山市中学生纪念祖国建国60周年征文 学科:历史
西藏的发展历程
西藏是中华民族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成员。
西藏领土是中华民族版图的一部分。
西藏的发展历程突出证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与其他55个民族一样,都在经历了不同的灾难后,重获了新生。
西藏人民与中国人民一起建立了和谐发展的今天,并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西藏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 政教合一的农奴制
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
其黑暗与中世纪西欧农奴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是农奴,农奴只拥有两样东西;我们的肚子和身后的影子。
”—西藏农奴中的谚语
是呀!在这种农奴制,人性、人格、人权、人道都受到摧残。
人的高贵价值沦为领主权和神权的祭品。
在西藏,农奴主主要是管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
他们人口不到西藏人口总数的5%,却占有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及大部分牲畜。
据17世纪(清朝初年)的统计,当时西藏实有耕地300多万克(15克相当于1公顷)其中管家占30.9%,贵族占29.6%,寺庙和上层僧侣占39.5%。
1959年民主改革前,全西藏有世袭贵族197家,大贵族25家,其中最大的贵族有七八家,每家有几十个庄园,几万克土地。
而农奴的数量超过旧西藏人口的90%,藏语叫“差巴”(即领种份地,向农奴主支差役的人)和“堆穷”(即小户人家)。
他们不占有土地,没有人身自由,都依附于某一领主的庄园主为生。
此外还有5%的“朗生”,他们是世代家奴,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也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每一个农奴自出生开始就被农奴主所占有,农奴主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支配,并可以买卖、转让、赠送、抵债或交换。
旧西藏通行了几百年的《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将人分成三等九级,明确规定了人们在法律上的地位不平等。
在封建农奴制中,神权对公众精神进行控制与禁锢,在剥夺了农奴人身自由之外,又剥夺了普通百姓思想的自由。
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西藏很多百姓信奉佛教,相信来生转世
说,而统治阶级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为自己服务。
英国人埃德蒙·坎德勒在《拉萨真面目》一书中写到“因为西藏人虔信他们那种形式的佛教,强大的僧侣掌管一切。
”事实上我们知道,旧西藏的绝大多数普通僧侣同样没有摆脱农奴身份,所谓“僧侣势力”是极少数上层僧侣和僧侣化的贵族所把持。
“你下辈子是人还是牲畜,难道对你没有什么关系吗?达赖喇嘛能保你投胎成人,当大官,或者更好一些吗?在一个佛教盛行的政权下,如果不听宗教首领的,会世世代代不得转世。
”“僧侣势力”就是这样来维护他们政教合一的统治。
这种农奴制下的广大农奴,没有任何形式的民主、自由和民权。
只有农奴主才有特权。
只有从这种体制中挣脱出来,获得解放,才能迸发出巨大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才能推动历史的真正发展。
二、西藏变化
“巨变、幸福”两个词语道出了西藏50年来的沧桑巨变,道出了西藏人民美好生活的现状。
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伟大历程。
1、1988年西藏地方财政打破“零”的纪录,到2008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1亿元。
从上世纪50年代到今天,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增加了65倍。
2、西藏人口平均寿命由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35.5岁提高到67岁。
西藏目前共有卫生机构130多个,技术人员9095人,其中执业医师4270人。
目前,西藏所有农奴已参加了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合作医疗。
3、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7%,目前全区73个县已全面完成“普六”,人口覆盖率达100%,63个县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
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学、中学和高中及大学入学率分别达98.2%、90.7%、42.96%和17.4%,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4.76%。
4、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
2008年西藏公路总通车里程大48611公里。
随着青藏公路的开通,彻底改变了过去“出国容易进藏难”的困境。
西藏对于国内外游客将不再遥远,西藏旅游也将进入“黄金时期”。
三、以史为证,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唐朝的友好交往,到元朝的正式接管,再到清朝的驻藏大臣等等,历史见证着,诉说着:西藏永远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大昭寺前的唐柳至今还茂密的生长着,拉萨的唐蕃会盟碑还依然
静静地立着。
历史告诉了我们:任何制造分裂的阴谋都是不得人心的。
从1959年到2009年,西藏走过了崭新的半个世纪,正如上文所述,“巨变、幸福”是这半个世纪巨大变化的写照。
西藏与现在的社会相融,已经融入了56个民族当中,同时也享受着中国人民所拥有的一切权利。
西藏人民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列。
科学发展观是西藏的未来,在祖国60华诞之即,西藏把一个全新的自我作为最好的生日礼物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世界!
点评:小作者根据西藏发展历程的几个阶段,列举了典型的事例和数字,证明了旧西藏和新西藏的根本差别,进而证明了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与中国人民在科学发展观旗帜的共同领导下的变化发展的历史史实。
小论文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和思想性,对初中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小论文在文章结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瑕不掩瑜,本文仍不失一篇好文章。
点评人:王延菊
日期: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