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后期油田“稳油控水”技术初探

高含水后期油田“稳油控水”技术初探
高含水后期油田“稳油控水”技术初探

高含水后期油田“稳油控水”技术初探

目前,我国东部油气田的开发普遍进入了高含水、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稳油控水作为一项关键技术,主要通过细分层系开发和聚驱等三次采油技术得以实现。本文结合油田生产实际情况,对两项技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标签:稳油控水;分层开采;聚合物驱油

1 分层注采技术

“注好水、注够水”是搞好油气动态开发的关键环节。搞好注水与搞好分层注水,协调好注、堵、采的关系是实现“稳油控水”方针的关键。在高含水后期要全面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必须把分层注水、油井分层堵水,分层采油综合分析,协调研究注、堵、采的相互关系,使它的综合效应反映在实现稳油控水的各项指标上来。

1.1 特高含水油层测试技术

堵水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高含水层的准确判断。这几年,通过测试、模拟和综合分析水平的提升,对于高含水层位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对于日产液在100方以下的机采井,采用常规泵与环空测试井口配套直接进行测试找水,对于日产量在100-250方左右的机采井应用长冲程抽油机与与大泵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环空测试空间问题,基本上能够满足日常对机采井的环空测试需要。

1.2 机械堵水工艺技术

通过高含水层位测试,明确了高含水层位,利用分层系、桥塞隔离等方式对多层开采过程中已经高含水层位进行处理。在实践中,针对常规机械堵水无法调整层位的问题,研制了可调节堵水孔径的装置,保证随时可以对出水层位采液量的控制调整,使得机械堵水具有了更为灵活的特性,机械堵水工艺向经济、实用、多功能方向发展。对井下更层位通过开关随意调节的方法,大大增强了机采的灵活性,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一次下入找水、堵水全部解决,同时降低了作业次数,降低了劳动强度。

1.3 化学剂堵水技术

化学法堵水,说到底就是利用已经得知的高含水层位情况,通过对地层的配伍性认识后,利用化学封堵剂等材料,对高含水层位进行必要的堵水施工作业,这当中分为完全堵死封堵剂还有就是堵水疏油堵剂。完全堵死封堵剂就是利用堵剂对高含水层位进行完全性的封堵,后期不采取其他措施的话,这个层位将不再产生任何的地层液。而堵水疏油堵剂并不是完全封堵地层,而是利用了油水的不

梁家楼油田开发后期的不稳定注水方式_李道轩

收稿日期:2002205202 作者简介:李道轩(1963-),男,四川南充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油气田地质与开发工作。 文章编号:100023754(2002)0520023204 梁家楼油田开发后期的不稳定注水方式 李道轩,蒲玉国,徐新丽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纯梁采油厂,山东博兴 256504) 摘要:通过对梁家楼浊积油藏储层复合韵律特征及其开发特征的认识与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特高含 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潜力,其剩余油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富集区主要分布于正韵律油层的顶部、正向微构造、物性相变带及井间势平衡滞流区等;据剩余油分布形式、富集程度及现实开发技术等,确定不稳定注水为进一步开发该类可动剩余油的方式,由此通过微观水驱油实验与数模分析等确定不稳定注水参数的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块实施了不同形式的不稳定注水方式,均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提高了梁家楼油田的采收率与可采储量。关键词:特高含水期;浊积油藏;模型;参数;剩余油;不稳定注水;梁家楼油田中图分类号:TE35716 文献标识码:B 梁家楼油田已经历了弹性开发、注水开发、产量递减等三个主要开发阶段。到1996年采出程度为3419%,采出可采储量1217×104t 的8512%,综合含水高达9210%,已处于开发的后期。如何改善高含水期油田水驱油效果,提高采收率和开发经济效益,实现持续有效的开发该类油藏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技术难题。 1 储层特征 111 沉积微相与特征 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地震、钻井、测井、开发和测试等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梁家楼油田沙三中储层是一个由水下河道控制的、具有牵引流和浊流双重沉积特征的湖底扇,自南向北呈树形放射状撒开,南窄北宽,东西两侧尖灭于暗色泥岩中,纵向上呈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状。 据该湖底扇特征,将其划分为8个微相单元:水下主干河道、水下分支河道、末梢河道、河道侧缘微相、河道间朵叶体、河道间泥坪、河口朵叶体和席状砂体。 依据各沉积微相带的岩性、物性及微观特征,将沙三中储层分为4类:①主力储层,为主干河道微相,砂体厚度大,物性好;②有利储层,为分支河道与河道间朵叶体微相,有良好的孔渗性;③较有利储层,为末梢河道、河道侧缘及河口朵叶体微相,物性相对较差,储集性能一般;④一般储层,为席状砂体,位于扇缘部分,向外则过渡为深湖泥相。112 储层韵律特征与非均质性 梁家楼油田沙三中储层为多期水道叠置的沉积, 由于水动力的期次与强弱等,形成了平面上不同的沉积微相带的交错叠置与纵向上的韵律特征,由此储层沉积韵律有正韵律、反韵律、均质韵律及复合韵律等类型;其中正韵律是梁家楼沙三中最主要的类型,广泛发育于上砂组中,尤其在梁中主干河道部位发育;均质韵律在梁南主干河道有发育;反韵律在梁北下砂组发育。 据该湖底扇的沉和微相特征表明,该储集体非均质性具体表现为层间、平面、层内及微观4种类型,并直接影响了渗透率的分布与变化,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的静态因素之一,尤其是储层韵律性直接控制着渗透率的垂向变化,如:分支河道微相中,由于发育正韵律,自下而上渗透率逐渐变差,同时各小层内011~014m 的泥质和钙质不连续薄夹层是层间非均质性的重要表现,对油水的重力分异起着明显的隔板作用;同时各小层间有2~5m 的泥岩或物性隔层分布;从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来看,该区储层整体上孔吼分选差、吼道偏细,并变化范围大,且孔吼分布具有双峰特征,非均质性强;各小层渗透率变异系数和突进系数均大于111,表明储层层内非均质性也较强,并上砂组强于下砂组;由此说明该油田储层三维非均质性严重。 2 剩余油的分布与特征 211 剩余油控制因素分析 据流体势原理,油藏的可动剩余油即潜力区就是 ? 32? 第21卷 第5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 1G 1O 1D 1D 1 2002年10月

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综述及发展趋势_张继风

第24卷第3期2012年6月 岩性油气藏 LITHOLOGIC RESERVOIRS Vol.24No.3 Jun.2012 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综述及发展趋势 张继风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对国内外水驱油田所应用的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包括状态对比法、系统动态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系统理论法等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各种方法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指出状态对比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比较适合油田应用,并对各种评价方法在应用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研究成果对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优选及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E341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贯穿于油田的整个开发过程,是明确挖潜方向、确定调整措施的重要手段。合理而正确地评价油田开发效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指导油田更加合理、高效地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综合考虑注水开发油田的开发合理性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1955年美国Guthrie等[1]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得到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经验公式;1967年美国石油学会(API)提出了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经验公式,并得到广泛的应用[2]。前苏联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虑注水油田开发合理性的研究,并与美国油田开发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提出了本国油田注水开发的指标变化范围,同时根据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理论,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很多实用的经验性结论,为后来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奠定了基础。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也开始进行水驱开发效果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评价方法,大多通过确定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并与给定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或者采取将几个评价指标联立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综合评判等手段来评价开发效果。当前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是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如模糊数学、运筹学、多元统计分析、系统分析等对各种指标或参数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得到合理、正确的评价结果。 1评价方法 1.1状态对比法 所谓状态对比法[3]是指将理论(标准)曲线与实际的生产曲线进行对比,根据两者之间偏离情况来进行评价。常用的对比曲线有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存水率与含水率关系曲线、含水上升率与含水率关系曲线、存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等。不同的研究者常常会选择一个或多个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其理论曲线的确定主要采用理论计算法、矿场单层注水开采试验分析法、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统计法和国外油田开发资料统计对比法等方法。由于状态对比法简单、明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6]。 对该方法的改进之一是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如王国先等[7]提出的即时含水采出比或累积含水采出比(用任一时刻的综合含水比或累积综合含水比除以与之相对应的采出程度);卢俊[8]提出的注入倍数增长率(采出单位地质储量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增长值),从注水角度来评价和预测油田调整挖潜的效果;王文环[9]提出的应用理想系数、实际采出程度和含水关系曲线与理论采出程度和含水关系曲 文章编号:1673-8926(2012)03-0118-05 收稿日期:2012-03-08;修回日期:2012-04-25 第一作者简介:张继风,(1977-),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开发规划和油藏工程研究工作。地址:(163712)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规划室。电话:(0459)5095336。E-mail:zhangjifeng@https://www.360docs.net/doc/9711386161.html,

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

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 发表时间:2018-11-11T11:12:57.3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作者:王欢[导读]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油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在油田开发进入后期之后,油井的产能会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综合含水率却保持一个上升的状态,要想确保油田保持一个良好的产量,就需要完善采油工程技术方法,进而达到较好的开采效率,增加油田的采收率。 (大庆第五采油厂第三油矿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油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在油田开发进入后期之后,油井的产能会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综合含水率却保持一个上升的状态,要想确保油田保持一个良好的产量,就需要完善采油工程技术方法,进而达到较好的开采效率,增加油田的采收率。本文注重分析油田开发后期有关的采油工程技术,以为同行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田开发后期;采油工程;技术措施引言 要想达到开采目标采用工程技术必不可少。结合油田实际生产情况,对采油工程技术不断优化,以提升采油质量和效率。众所周知,在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的开采量越来越大,为采油工程增大了难度。只有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先进的采油工程技术,才能为油田采油率提供保障。 1采油工程技术概述 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是开采油气的技术措施,通过各种不同的采油工程技术措施,将井内的油气开采到地面上来,然后经过油气集输分离的过程,获得合格的产品,完成油田生产的过程。对采油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优化,选择适应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措施,尽可能降低油田采油生产的成本,开采出更多的油气产品,保持油田长期持续地高产稳产,更好地完成油田开发的任务。 2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措施 2.1三次采油工程技术措施 三次采油工艺技术的应用,适应于油田开发进入后期,油井的产能下降的阶段,作为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措施,通过油田生产现场的试验研究,获得最佳的采油效果。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聚合物的驱替作用,将聚合物母液和水进行稀释配比,注入到油层中,相当于增加注入剂的粘度,通过扩大波及体积,驱替死油区的油流,达到增产的效果。单一注入聚合物效果不佳的情况,可以优化设计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措施,将碱液、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注入到油层中,通过碱液的水洗作用,表面活动剂的化学作用,改变岩石的润湿特性,借助于聚合物的扩大波及体积的方式,达到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应用混相驱油技术措施,同样提高油层的开采效果。混相驱油的技术措施,是在井下油层部位形成一段油一段气的模式,气体上升过程中,携带油滴上浮,提高油井的产能,达到增产的技术要求。也可以实施气体驱油开采方式,利用二氧化碳气体进行驱油试验,也可以通过泡沫驱油方式,提高驱替能量,降低油流的摩擦阻力损失,促使油井增产,保持油田开发后期持续的稳产状态。 2.2强化注水工艺技术方法 注水开发对于油田生产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虽然油田开发进入了后期,也要高度重视注水开发。在使用细分油层的分层注水工艺的时候,需要充分明确细分油层的开采方案,并且需要掌握薄差油层的实际情况。这样能够起到水驱的开发效果,并且能够做到对于剩余油的开采。钻探加密井,重新设置注采井网。钻探完有关的水平井之后,能够把水平方向所存在的薄差油层的剩余油开采出来,这样能够显著提升开采效率。接着就是完善注水设备,探索开发现代化的注水设施,充分明确实际的注水量以及注水压力,通过明确配注的需求,进而充分发挥水驱的开发效率。 2.3低效开采技术在低渗透油层中的应用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空间较小、渗透率较低的油层,这些油层的开采难度更大,还应不断强化开采技术,已达到良好的开采效果。尤其是在中后期的石油开采过程中,油层的含油量更高,只有设法将这些油充分开采出来才能切实提升油田的整体开采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使用的开采技术之间具有较长的跨距,那么就应对开采油层与水平方向油层采取合采的措施,利用钻探水平井提高开采效率。注意在进行合采时,应采用长跨距分层注水方式,同时受管柱系统特殊性影响,对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可及时解决,从而提高长跨距的采油效率和质量。 2.4分层测试技术在油水井中的应用 在中后期的是由开采过程中,分层测试技术是油水井中常用的一种开采技术,其主要是采用分层测试对油水井进行处理,进而获得关于油水井的相关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总结,最终制定出油田开采方案,保证后期低渗透油田的开采能够顺利进行。将分层测压技术合理的应用到油水井开采当中可以有效分析油层的利用程度,提高注水作业模式的科学合理性,有效防止油层含水问题体现出现。在开采油田的过程中,还应关注分层的压力,使其与注采间存在较好的关联性,保证注入压力的科学合理性,提高开采技术体系的稳定性,为油田顺利开采提供重要保障。 2.5人工举升的采油工程技术措施 2.5.1抽油机采油技术措施 利用人为补充能量开采的阶段,应用各种人工举升的方式,提高油井的开采效率。油田生产常用的游梁式抽油机采油技术措施,通过抽油机设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抽油机驴头的上下往复运行,带动抽油杆上下往复运动,最终带动井下抽油泵的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将井内的液体抽汲到地面上来,实现油流开采的效果。 2.5.2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技术措施 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技术措施的应用,如果井筒的供液能力充足,可以利用电动潜油离心泵装置组织生产。通过井下的电动机带动多级离心泵运行,将井液抽汲到地面上来。电潜泵采油装置,需要电缆将电能传递给井下的电动机,带动多级离心泵运行。同时在多级离心泵的下部需要安装油气分离器,防止气体对离心泵泵效的影响。因此电动潜油离心泵的安全运行管理,需要合理控制套管气,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的排液量,实现油田生产的产能指标。 2.5.3螺杆泵采油技术措施

水驱油田开发指标技术界限研究

1?不同沉积单元合理采油速度和注水强度的确定1.1?压力低、含水率低的沉积单元 根据含水率和压力的变化情况设计不同的提水方案,但要在生产过程中保持地层压力和全区地层压力的平稳。 通过不同方案的对比,确定沉积单元S7a的最优提水量为120%,注入量为97.45m3/d。相应的采油速度和注水强度为最优的采油速度和注水强度。 在确定水井的注水强度的时候,先设置井底的最大井底流压。查看不同的提水方案是否达到了最大井底流压,合理控制井底最大的流压从而控制注水量从而进行注水。针对每个注水井的合理注水量,从而确定沉积单元S7a的合理注水强度,根据统计结果还可以求出相应的有效厚度。 1.2?压力高,含水率高的沉积单元 结合含水率和地层压力的条件,设计不同的减水方案。通过不同开发方案的对比确定沉积单元S8a最优的减水方案为15%,注入量为28.17m3/d。相应的采油速度和注水强度为最优的采油速度和注水强度。 在设计不同的减水开发方案时,也要考虑设计一个最大的井底压力,同时这个压力不能超过破裂压力。应该检验一下最优减水方案15%的注水井的井底流压能否超过界限。从而确定出沉积单元S8a的合理注入强度。同时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有效厚度。 1.3?压力高,含水率低的沉积单元 综合考虑含水率和压力设计不同的降压方案,得出沉积单元P10c的最优方案为降压3.5MPa。相应的采油速度和注水强度为最优的采油速度和注水强度。 设计不同的降压方案的时候也需要考虑最大的井底流压,设置最大的井底流压才能保证降流压符合要求。对最优的降流压3.5MPa是否符合要求,要进行统计分析,并统计出每个注水井的合理注入量,从而确定沉积单元P10c的合理注水强度,也可以求出相对应的有效厚度。 2?确定生产井的最优降压方案 在油气田的生产开发过程中,生产人员很关心在不同的流压生产方案和最优流压生产方案下的各种生产指标的变化情况。2.1?生产井不同分类时最优降压方案的确定 先按照初始开发方案进行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生产流压不断降低,生产井的产液量增加和含水率升高,但产液量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含水率在上升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相对的稳定的状态,在这个稳定状态的条件下,进行不同降压方案的设计选出合理的流压方案,此时对应的流压方案为最优的流压方案。 2.2?开发效果不同时最优降压方案的确定 在不同开发效果中设计不同的降压方案,但是不同的方案都会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开采指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把不同的降压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其中LJ35(流压下降3.2MPa)降压方案好,高于其他降压方案的效果,其中好井和中等井数高,差的井井数少,可以求出单井的平均动用层数。所以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可以得出,认为LJ35(流压降低3.2MPa)方案为最优的降压方案。 3?结束语? 1) 针对相应的沉积单元设计相应的调整方案进行开发预测,通过不同的开发方案预测的结果可以得出:能够实施提水措施的沉积单元:S7a(提水120%);能够实施控水措施的沉积单元:S8a(减水15%);能够实施降低流压措施的沉积单元:P10c(降低3.5MPa)。 2)不同的沉积单元实行相应的开发措施,可以确定不同沉积单元相应的注水强度和采油速度,油层动用厚度与变异系数之间的关系。 3)针对不同开发效果的生产井进行分类,进行对比分析优选出降压方案LJ35(流压降低3.2MPa)为最优方案。 参考文献 [1]崔笛.?孤南油田注采结构调整[J].?油气采收率技术,2000,7(1):19-22. [2]曲建山,周新波,王洪亮.?一种预测低渗透油藏合理采油速度的计算公式[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20(5):25-26. [3]?刘严.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5,1(4):128-129. [4]?张尧庭,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水驱油田开发指标技术界限研究 许浩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0摘要:研究不同沉积单元采油速度和注水强度开发界限,然后对生产井做了不同降压方案,研究了不同降压方案对生产井产液、产油、含水以及动用层数的影响。 关键词:渗透率?采油速度?注水强度 Technical?limits?of?water?flooding?development?index? Xu?Hao Daqing Oil Field,Daqing 163000,China Abstract:The?development?limit?of?oil?production?rate?and?water?flooding?in?different?sedimentary?unit?were?observed?to?make?different?plans?of?depressurization?for?wells.?The?impacts?of?the?plans?on?the?liquid,oil?and?water?production?as?well?as?development?layers?of?wells?are?investigated. Keywords:permeability;?production?speed;?intensity?of?water?injection 127

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探讨

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19-11-11T15:31:34.3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燕良孙维维陆瀛臻 [导读] 摘要:在油田开发后期,油田的开采会愈加困难,产量也会呈现下降趋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油田开发后期的开采效率。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白豹作业区陕西省延安市 716000 摘要:在油田开发后期,油田的开采会愈加困难,产量也会呈现下降趋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油田开发后期的开采效率。本文介绍了油田开发后期的特点,并且对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油田开发后期;采油工程技术;措施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会通过应用各种采油工程技术措施,将油井内的油气资源开采出来。油田开发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进行,开发程度不断深入,进入到油田开发的后期阶段后,油田的开采会越来越困难,产量也会逐渐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对油田地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最合适的采油工程技术,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降低开采成本,达到增效降本的开发目标。 1 油田开发后期的特点 油田的开发生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中期和后期,随着石油开发的不断进行,油井内的油量会下降,从而导致油的产量呈现下降趋势,产液中水的比例会不断升高,开采出的油量不断降低,随着井内油的综合含水量的不断上升,需要净化更多的处理液,从而导致采油的作业量增加,进而提高采油成本。由于在油田开发后期面临处理成本升高、产量下降的问题,因此需要应用最佳的采油工程技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产量,从而达到增效降本的目的。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对油田内剩余的含油量以及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总结规律,然后基于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佳的采油工程技术,从而可以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和开采量。 2 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 在石油开采后期的,选择采油工程技术时,不能够单纯的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并不是世界一流的技术就是最好的,选择的采油工程技术需要满足实际情况,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条件来确定最佳的才开技术,进而实现预期设置的开采目标。在选择措施时,不仅要充分的考虑开采区的地质条件,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到石油开采的各种因素,然后基于其确定合适的工程技术措施,使油田可以完成产能目标。 2.1 精细注水开发技术 在油田的开采过程中,注水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到了油田开采的后期,由于油田中的含水量已经比较高了,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注水技开发技术的应用。通过应用适当的注水开发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石油开采的效率,促进油田开采总量和能力的提升。注水作业的开展必须结合油田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开始再也之前需要对油田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通过充分的了解其吸收剖面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注水策略,提高注水的效率,保证注水的效果,从而更高效的对油田的剩余油进行开采。在具体的注水作业过程中,可以应用同心集成式细分注水技术,通过应用这一技术能够对注水作业进行强化,需要注意的是,在注水时要满足其水的开发条件,从而能够使油水井之间能够形成均匀的水线,进而使总的水驱产量目标可以实现。在油田开发后期的注水作业中,要特别注意对低渗透储层的注水作业,而对于高渗透层则需要减少注水量,从而避免井中含水率较高的情况出现,防止由于这一因素造成的开采效率降低情况的出现。通过充分发挥水驱动的特点,提高注入水的利用效率,从而有效的提升油井的开采效率。 2.2 多次采油工程技术措施 当油田开采到了后期阶段以后,通常会使用三次采油技术,由于在油田开采后期产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而通过应用三次采油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产量,提高开采的效果。在三次采油技术中,通常使用聚合物来进行驱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油田的开采量。在三次采油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提高采油的效率,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该技术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更好的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可以应用单管分注工艺技术,通过合理的应用这一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开采的效率。此外,环形降压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有比较广泛的应用,通过将聚合物加入到降压槽内,可以有效的提高驱油的效果。在油田才开后期,三次采油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石油产量,但是在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完善和优化。此外,在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设备的磨损问题,主要包括油管、油杆等部分,这些部分的磨损比较常见,因此要特别注意,避免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偏磨的问题,对于磨损严重的设备要及时的更换,降低由于设备磨损问题给石油开采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油田开采的效率。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采取井下下轴向心力测试的方式,对偏磨的规模进行分析,并基于此制定针对性的策略,有效的降低偏磨的问题。 2.3 特殊钻井技术 通过应用特殊钻井技术,如水平井、大位移井以及定向井等,可以有效的改善油田开发后期面临的问题,保证油田开采后期的石油开采质量。通过应用合理的钻井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开采施工的工作量,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开采过程给当地环境以及地质地层的环境污染,并且提高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举例来说,通过应用水平井钻井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油田的能产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减少钻探施工,从而节约施工成本。通过应用这一技术,可以将水平方向上一定长度的油流开采出来,从而能够有效的解决薄差油层的开发问题。通过将水平井钻井施工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进行联合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储层渗透性,从而更好的进行剩余油的开采,提升油田的采收率。此外,通过应用适当的增产增注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油技术的优化,从而有效的提升油田开发后期的石油开采效率。 2.4 采油新工艺新技术措施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采油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微生物采油、热力采油、人工举升以及螺杆泵采油等技术被应用于油田的开采之中,不仅有效的增加了油田的开采总量,促进了油田开采效率的提升,同时还有效的降低了开采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面对几种新型的采油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1)微生物采油技术。该技术利用了油层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特点,通过将微生物注入到油层中的方式来达到驱油的目的,这一方法非常环保,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2)人工举升。这种方法采取了人为补充能量的方式,将油井内的油从地下提升到地面,在应用这一方法时,为了达到节能高产的效果,需要对各项设计进行优化。

稳油控水技术在大庆油田中的应用

稳油控水技术在大庆油田中的应用 摘要:大庆油田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在油田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和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的情况下,油田开发稳产难度明显加大。针对这种状况,大庆油田在开发的实践中开创了“稳油控水”的采油模式。“稳油控水”是高含水后期控制油气生产成本,提高油田开发效益的必由之路。实现“稳油控水”的关键是深化油藏认识,明确调整挖潜方向,精细搞好油田开发调整。通过开展精细的地质研究,综合各种动态监测资料,提高了对油藏地质和开采特点的认识,有效地进行了油田精细开发调整,控制了产量递减的速度。 关键字:高含水;稳油控水;结构调整;水驱 0 前言 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以后,随着含水升高、采出液体的液油比将迅速增大,要保持稳产就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调整措施,控制好含水上升速度,控制好液油比的增长,这就是提出“稳油控水”开发调整方案的基本思路。 1 大庆油田现在的状况 大庆油田多油层,油藏严重非均质性,不同油层的储量动用状况差异大;油田分区、分层系、分井开采不平衡;仅靠单一老井提液措施难以实现油田稳产;油田多次井网调整后单砂层的注采关系复杂化,形成新的剩余油分布;认识深化所挖潜的过渡带潜力,都是油田继续稳产的有利条件。因此,为了提高油层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实现油田高含水后期稳油控水目标,必须全面进行油田开发结构调整,通过注采结构的调整,协调油层的注采关系。 2 搞好油田注水结构调整,提高注入水利用率 注够水,注好水是改善油层水驱开发效果,控制油气生产成本上升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由于油层非均质性的存在,油层水淹的不均匀性也始终存在。大庆油田稳油控水的实践表明,搞好油田注水,根据不同油层的水淹状况合理配置注水量,对稳油控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笼统注水井改分层注水 油田开发初期,对注水井均采用笼统注水的方法。但为了解决主力油层与中、低渗透油层之间的矛盾,发展了主要以砂岩组或油层组来划分分层注水层段的分层注水技术。进入高含水期,为了适应油井提高液量的需要,部分注水井又由分层注水改为笼统注水。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以后,层间矛盾在新的压力系统条件下重新出现,因此,部分笼统注水井又重新开始进行分层注水。这一阶段的分层注水更加细化。对于特高含水层实行控制注水或平面调整;对于潜力层实行加强注水,以提高油井液量来实现油井产量的稳定。

高含水后期油田“稳油控水”技术初探

高含水后期油田“稳油控水”技术初探 目前,我国东部油气田的开发普遍进入了高含水、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稳油控水作为一项关键技术,主要通过细分层系开发和聚驱等三次采油技术得以实现。本文结合油田生产实际情况,对两项技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标签:稳油控水;分层开采;聚合物驱油 1 分层注采技术 “注好水、注够水”是搞好油气动态开发的关键环节。搞好注水与搞好分层注水,协调好注、堵、采的关系是实现“稳油控水”方针的关键。在高含水后期要全面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必须把分层注水、油井分层堵水,分层采油综合分析,协调研究注、堵、采的相互关系,使它的综合效应反映在实现稳油控水的各项指标上来。 1.1 特高含水油层测试技术 堵水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高含水层的准确判断。这几年,通过测试、模拟和综合分析水平的提升,对于高含水层位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对于日产液在100方以下的机采井,采用常规泵与环空测试井口配套直接进行测试找水,对于日产量在100-250方左右的机采井应用长冲程抽油机与与大泵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环空测试空间问题,基本上能够满足日常对机采井的环空测试需要。 1.2 机械堵水工艺技术 通过高含水层位测试,明确了高含水层位,利用分层系、桥塞隔离等方式对多层开采过程中已经高含水层位进行处理。在实践中,针对常规机械堵水无法调整层位的问题,研制了可调节堵水孔径的装置,保证随时可以对出水层位采液量的控制调整,使得机械堵水具有了更为灵活的特性,机械堵水工艺向经济、实用、多功能方向发展。对井下更层位通过开关随意调节的方法,大大增强了机采的灵活性,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一次下入找水、堵水全部解决,同时降低了作业次数,降低了劳动强度。 1.3 化学剂堵水技术 化学法堵水,说到底就是利用已经得知的高含水层位情况,通过对地层的配伍性认识后,利用化学封堵剂等材料,对高含水层位进行必要的堵水施工作业,这当中分为完全堵死封堵剂还有就是堵水疏油堵剂。完全堵死封堵剂就是利用堵剂对高含水层位进行完全性的封堵,后期不采取其他措施的话,这个层位将不再产生任何的地层液。而堵水疏油堵剂并不是完全封堵地层,而是利用了油水的不

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优化 张社红

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优化张社红 发表时间:2019-07-29T16:54:03.5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张社红祁立本赵志明[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多数油田在资源下行的同时开采难度逐步升高,特殊或复杂环境的开采日趋常态化,对采油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当前我国多数油田在资源下行的同时开采难度逐步升高,特殊或复杂环境的开采日趋常态化,对采油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现状,油田企业开始了以采油工程技术优化为策略的新一轮技改,成为推动油田企业效益的第二增长点。本文就油田中后期开发的主要特征予以了阐述,并就这一时期的工程技术应用予以了分析,基于油田开采的趋势,提出了油田中后期采油工程技术优化的辅 助性策略,将为我国油气企业的开发中的技术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田开发;技术;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原油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逐年攀升,我国石油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原油环境和环境资源压力。油田企业面临着产能下降和需求提升的困局。而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多数油田已经进入了开采的中后期,资源下行的同时开采难度逐步升高,对采油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一现状,加大对油田企业的采油技术的优化和创新已成为行业发展中的共识,油田企业需要充分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开采技术模式和经验的同时,优选出合理的采油技术,通过采油工程技术创新,提升原油的采出率,为油田企业的提速增效提供保障。 1.油田中后期开发的主要特征 我国多数油田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开采,因前期规划的不合理,导致在地层负荷波动、资源形势下行、综合产能下滑、设备大量腐蚀等层面的问题集中凸显。同时,油田进入开采的中后期之后,含水量也将较之前开采阶段有了显著的提高,而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能,导致单井或多井采收率的下降,成为油田开采中后期的重要难题。而随着油井开采难度及开采成本的不断提升,部分单井将逐步失去其经济价值,面临封井的窘境,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闲置和浪费。面对这一发展现状,油田企业需通过不断的采油工程技术优化更好地控制油井含水的提升速度,从而实现稳油控水的目标。油田企业可通过对化学试剂在注水井的应用,来调整水驱的效果。 2.油田中后期开发中的新型采油工程技术应用 2.1超前注水技术 当前,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开启日益的常态化,而这一油藏的结构特征,导致其在不施加技术干预的情况下,未能实现自然产能。超前注水技术是通过对采油作业的合理节点控制,有效避免因开采后地层压力下降过快而对油藏渗透率产生影响。超前注水充分利用了正式投产前的时间,向地层中注水从而有效提高油层的初始压力,这一技术的应用时,在超前时间内只注不才,从而使得地层的压力梯度升高,加快了原油的渗流速度,并形成较为有效的驱替系统,为后期稳定、高效开采的奠定基础。 2.2三次采油技术 当油田开采的中后期,为提高油田的采收效率,开始使用聚合物驱替技术。随着这一工程技术的运用的不断深入,采油聚合物的驱替对象开始逐步性油藏的二、三类油层延伸。而不可忽视的是,这一技术应用中因强碱三元复合驱所导致的结垢成为技术应用的伴生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采油工程技术的效能,也增加了采油工程的作业成本。当前,部分油田的采油工程实践中开始运用三次采油分层注入工艺技术,来有效应对这一情况。实践表明,采用三元复合驱分层注入、聚合物和三元复合驱平面分质注入技术可实现对三元复合驱防垢举升技术的使用。 2.3分层测试技术 油水井的分层测试工程技术作为油田开采中的一种常见技术,能够为油田企业的勘探和开采提供基础的油水资料。油田企业可依据这些详实的资料来实现对后期开采方案的制定或优化,设定出更科学的注水作业值,保证各分层的压力,从而达到最优的注水效果,进而提升油田的采收效益。当前这一技术的应用日趋成熟,成为应对油田企业后期开采难题的利器。 3.油田中后期开发中的辅助性策略 3.1技术研发 新时期背景下,面对资源下行和需要上扬间的矛盾,提速增效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必然出路。而这一出路必将以采油技术的研发和实践为基础。就一定层面而言,油田采油技术的运行效能直接决定了石油企业生产实效。通过运用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原油的开采总量和提高单井或多井的采油效率。油田企业需在加大采油技术研发的经费投入、加强采油新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突破采油技术的关键节点来提升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 3.2设备更新 油田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采油技术应用的模式和经验,在对开采技术论证和油藏特点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模型分析和实地勘测,优选出合理的采油技术的同时,不断加大油田企业采油技术设备采购的资金投入,以新设备性能的提升为采油效益的提升夯实基点。在这一过程中,应对设备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出合理的分批优化规划,实现新设备投入和成本支出效益的平衡。 3.3人才培养 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多元化的系统选择对油田企业的采油技术研发和管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田采用工程技术优化中应将人才队伍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加大新型技术人才的引入力度的同时,油田企业内部应建立合理的采油技术管理人才的选拔机制,通过甄选和推荐,完成采油技术人才数据库的建立,对内部的工作人员建立多效岗位标签,以应对突发性采油技术问题,并为后续油田企业采油技术的升级与发展打下良性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我国油田开采进入中后期的现实下,采油工程技术的运行效能直接决定了油田企业生产实效。而对采油技术的创新应用是一系统化多点建设过程,需在加大采油技术研发的经费投入、加强采油新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突破采油技术的关键节点,并结合制度建设、信息管理、人才引进等辅助策略,才可助推油田采油技术应用背景下原油开采节能增效这一目标的达成,进而油田生产效能和环节效益的双提升。

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挖潜增效的措施

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挖潜增效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0-03-25T09:27:38.21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期作者:何平王涛陈军边治水王颖刘志唐浩 [导读] 在对石油资源需要量不断增加的今天,油田开采任务很繁重,油田的开采能力下降很快 摘要:在对石油资源需要量不断增加的今天,油田开采任务很繁重,油田的开采能力下降很快,很多油井再经过长时间的注水开采之后,油井的含水率较高,需要进一步细致对地质情况进行研究,建立科学的地质模型,采取一些有效的增产措施,将油田的技术实力有效发挥出来,有效解决剩余油开采难度大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油田开采的稳定性,进一步将油井的开采潜力发挥出来。本文将对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挖潜增效的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油田开发后期;地质挖潜增效;措施 引言 油田在开发过程中随着不断的开采与输送,在后期会逐渐产生油田能量下降的现象,为了提高油田开发利用效率,采用挖潜增效措施是必然可行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痛殴水力压裂、堵水、酸化等技术提高油井的产量,降低综合含水,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油田长久稳定的发展。 1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特征 很多油田在进入到开采的后期后,其开采效率明显下降,开采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保证,井出液中的含水率较高,需要及时采取稳油控水措施,最大程度满足油田开采后期的产量要求。为了进一步做好对剩余油的开采,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必要关头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对剩余油的开采效率,达到油田开发的计划指标。在进入到油田开采后期之后,油层的产能不断下降,对剩余油的开采难度变大,如果采用传统的手段进行开采,往往难以保证开采的效率。为了保证对剩余油的开采效率,就需要借助地质挖潜增效技术措施的应用,还应该做好对油层地质的研究工作,对油藏情况有更新的认识,通过水平井采油技术的应用,将薄油层中的油更进一步开采出来,提高油井的产能,恢复油井开采的经济效益。 2油田地质状况和开发现状 本次研究的油田位于尕斯深层,属于低渗透的油藏,油田的开采难度较高。由于油层的致密性较强,导致其可钻性差,严重影响到了开采的实际成本。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强,单层的有效厚度较薄,岩性也十分复杂。为了有效防止油井出砂情况的出现,大量采用了防砂技术,同时采用了螺杆泵等采油工艺措施,有效提高了抽汲的效率,保证了油田的稳产和高产。 3油田开发后期挖潜增效措施 3.1强化注水技术措施 油田开发后期产油量逐渐下降,针对分布在薄差油层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通常采用分油层的分层注水方法,能够实现水驱的开发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钻探水平井的方式进行超前注水、强化注水等操作,提高水平方向薄差油层的开发水平。这种注采工艺在应用上具有很好的效果,通过对地质条件的研究,在立体层间进行精细化调整,从而提高有层的动用程度,通过小井距试注的方式充分发挥剩余油的潜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强化二类油层前期贮水、注水井降压增注、加强油水井动态分析,利用多方面的方法满足油层开发的实际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下,注水系统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通过智能水表系统实现精准注水,调节注水压力与注水量,更进一步的推动了油田配注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油井高含水的问题。 3.2稳油控水技术措施 油田开发后期,油井进入到高含水采油阶段,实施稳油控水技术措施。封堵高含水层,采取最佳的堵水技术措施,降低油井的含水,同时降低油田开发的各种能量消耗,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性。应用机械堵水及化学堵水的技术措施,优选最佳的化学堵水剂,提高堵水的效果。尤其研究和试验选择性堵水剂,使其只堵水,不堵油,保持油层的产油量。通过堵水和分层酸压作业施工,挖潜剩余油,提高剩余油的采出程度。研究节能降耗的技术措施,选择节能型的抽油机,结合节能型的电动机的驱动,并实施变频调速技术措施,降低油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能量的消耗。充分利用油流本身所具有的能量,保持油流的温度和压力,进入到油气集输系统,实现油气水三相的分离,获得高质量的石油产量,为油田生产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3.3堵水技术措施 油田开发进入到后期阶段含水率会逐渐增高,为了进一步提高石油开采效率采用堵水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堵水手段缓解油井含水的上升速度,增加单井产油水平,有助于油田总产量的提高。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化学堵剂堵水或机械堵水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哪一种方式都应该选择最合理的封隔层,将生产层与出水层完全隔离开,避免由于水分过多而影响正常的油井产量,严格控制产水量的上升。针对化学堵水方法,应该结合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堵水剂,通过选择性堵水与非选择性堵水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堵水效果,降低单井含水量,满足正常的油田生产需求。 3.4油层酸化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酸液化学腐蚀作用,可以有效分解岩石缝隙中的各种堵塞物,也能将岩石表面的胶结物分解,增加储层的油流效果,提高单位时间的油井的产液量。在该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岩石的不同类型,做好对土酸工艺技术的选择,在酸化施工完成后,应该及时开展替酸作业,降低油层中酸液的残存量,必满酸液对油层造成严重污染,为后期油井的开采,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3.5对油层实施补孔增产技术措施 为了提高储层的渗透能力,降低油流入井的阻力,进行补孔设计,提高油井的产量,满足油田开发后期的需要。通过补孔改层的方式,降低油井出砂对油井生产的不利影响。将井筒射孔形成新的孔道,将油流引入到井筒内,为抽汲设备的高效运行奠定了基础。优化设计补孔施工程序,在不损坏井筒构造的基础上,保证套管的强度复合射孔的要求,选择最佳的射孔设备,精准射孔,达到设计的射孔密度,为油流顺利入井,创造有利的条件。 4油田开发后期挖潜增效的提升效果 4.1青海油田地质开发水平 通过对油田开发后期特点进行分析,组油层是油田开发的主力油层,由于油层物性参数较复杂,渗透率低,延长了勘探开发的时间。随着油田开的的深入发展,对于油藏的认识程度也逐渐加强,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通过注水技术、压裂改造技术等措施,开发低渗透油藏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分析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分析 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有一部分油田已经开始出现特高含水期下引发的一系列采储失衡、设备老化等问题,影响着石油开采的质量与产量。这些问题也迫使我们在极力的解决。本次就油田在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尤其是针对现有的传统大型油田技术方面的探讨,使其在维持水期油田质量和产量方面做出改善,降低能源的损耗,节约成本。 标签:含水期;控水;采油工程;技术研究 1 采油工程必不可少 油田的开发一般由采油工程、地面工程还有油藏工程几个部分组成。其中采油工程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终油田采到油的终极目标。因此,采油工程在油田的开发利用中至关重要的。采油工程技术着眼于油田开采的整体,目的是为了增加地质的储量和采油的储量。她将保护、开发、改造油层进行三位一体的统筹发展。采油工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发展要求:第一,是对老油田区进行注水,通过增注的办法使得油田的分层达到更精细,油田产量得到发展。第二,完善油田的工艺并提高和适时调整采油措施,将开发技术与采油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三次采油与三次控油相结合,在采油的过程中治理,使得产量持续增长。第三,针对的是开发难度大的油田而采取的技术方面的攻克。根据油田的储存地质环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开发技术,采用大规模的压裂、水平井等先进的主流技术进行攻克。这个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控制成本,降低能耗,实现油田的可持续性开采。 2 高含水期中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油田各层的品质差别较大,开采难度增加 油田是地底下天然存在的碳化氢在地表以下呈现的是液体,然而另一方面在地表以下以气体来呈现的是天然气。由于地质环境的不同各个油田层之间的差别也较大,这就给开采造成一定的压力。开采的难度大,导致单位时间内开采率增加,同时也影响对油田开采的战略储备。 2.2 水油比上升,控水难度增大 当水油比的比例发生不协调关系或者油井中含水层过大,没办法实施一些策略进行堵剂,使得吸水的剖面增大,则会导致油的质量下滑,影响油的产能。当面临油水比重失调的情况下,应采取合理的注采关系及机械等方式进行弥补,防止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2.3 设备老化和产能下降导致其能耗上升,产油成本增加 能耗的增加带来一些资源的浪费,迫使采油成本上升。我国的众多油田都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