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放射治疗技术进展

合集下载

食管癌放射治疗中功能磁共振的应用

食管癌放射治疗中功能磁共振的应用

食管癌放射治疗中功能磁共振的应用【摘要】功能磁共振是一种影像成像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能够提高放疗靶区的准确性,能够提高预测放疗治疗的疗效,也可以为放疗治疗后的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本文对功能磁共振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磁共振;食管癌;放射治疗食管癌疾病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属于恶性肿瘤之一。

食管癌患者的症状在早期并不明显,可能在吞咽粗硬食物时具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胸骨后烧灼感等,患者进食后,食物通过食道的速度会变得缓慢。

具流行病学统计,全世界每年会约有30万人死于食道癌。

导致患者患上食道癌症状的成因有多种,如饮食因素,饮食过程中,食入较多量的亚硝胺类化合物;生物真菌因素、遗传因素等。

医疗机构在治疗食道癌疾病时,多采用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目前放射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针对放射治疗手段而言,常规的CT影像技术并不能够满足对食道癌患者的放疗需求,基于此,一种功能磁共振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对功能磁共振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相关分析过程如下。

1.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对恶性肿瘤患者实行精准放疗一直是临床医师追求的目标,而其关键是准确勾画肿瘤靶区。

肿瘤靶区的准确勾画可以进一步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的生存获益,然而既往食管癌的放射治疗主要根据CT检查进行临床靶区勾画,但通过三维重建的CT图像清晰度及分辨率均不高,而且还受临床医师专业水平及扫描层距等因素影响,临床上不同医师勾画同一病人的放疗靶区范围常存在较大差异,故单纯的CT检查已不能满足食管癌放疗患者临床需求。

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已在临床诊疗上应用多年,通过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经验。

fMRI主要包括常规序列、动态增强序列(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弥散加权成像序列(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等,其中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及DWI应用于食管癌靶区勾画,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老年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老年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第39卷第6期2021年6月CHINESE HEALTH CARE中华养生保健食管癌,也被称为食道癌,指的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

食管癌的典型症状为吞咽梗阻,即在进食食物时有异物感、哽咽感,或胸骨后有明显的疼痛感等[1]。

食管癌的致病因素比较繁多复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抽烟喝酒、家族性遗传或服用过亚硝胺类化合物都是食管癌的诱因。

临床上,食管癌的恶性度较高,而且往往治疗效果也较差。

对于食管癌患者来说,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就是身体消瘦,体重明显下降。

如果患者不加以重视,中后期食管癌可能会蔓延至胃食管结合部,会感染和侵犯其他身体部位。

比如,食管癌蔓延至喉部,引起声嘶;侵犯气管,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或出现咯血的情况,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2]。

因此,老年患者若是检查出食管癌,必须予以重视,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1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的实践放射治疗是借助电离辐射破坏患者体内细胞核里的DNA,使细胞丧失繁殖的功能,以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

在我国,放射治疗是治疗癌症的一大重要手段,60%的癌症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3]。

随着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加,老年食管癌患者越来越多,相关数据显示,70岁以上的群体患上食管癌的概率已高达97%,老年食管癌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癌症[4]。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及质子治疗等放射治疗新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并广泛运用于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中[5]。

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简称SRT,分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 )两种形式。

SRS 是以聚焦的方式对病变部位进行多角度和单次大剂量的照射,临床上,脑膜瘤、脑转移瘤及听神经瘤等颅内病变都能利用SRS 进行治疗[6]。

与传统的手术相比,SRS 不仅能够避开开颅手术的风险,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但是该方式可能不能快速消灭肿瘤,肿瘤可能需要数月后才能消退。

食管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食管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De p a r t me n t o fOn c o l o g y , A f i f l i a t e dHo s p i t a l o fC h u a n b e i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N a n e h o n g6 3 7 1 0 0 , C h h l a
e s o p h a g e a l c a r c i n o ma re a r e v i e w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 Ke y wo r d s ] E s o p h a g e a l n e o p l a s ms ;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 A d v a n c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 o r . " L i u Mi , E m a i l : L i u mi 2 1 2 @a l i y u n . e o m [ Ab s t r a c t ] E s o p h a g e a l c a n c e r i s a c o n l r n o n ma l i g n a n t t u n l o r i n d i g e s t i v e t r a c t , w h i c h c n a s e r i o u s l y
下动 脉 、左 锁骨 下动脉 、主 动脉 弓等 ;后方 毗邻 椎
前筋膜、 奇静脉、胸导管、 胸主动脉、迷走神经等。 食 管解 剖 结 构 复杂 ,且 该 部 位 淋 巴 引流 具 有 区 域
性 、连续 性 、双 向性及 跳跃 性 的特 点 。在 食管癌 勾
画靶 区 时怎样 最大 程度 避开 脊髓 、 甲状 腺 、心 、肺

食管癌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食管癌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化疗
01
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适 用于晚期食管癌或术后辅助治疗。
02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氟尿嘧啶、紫杉醇等,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03
化疗的优点是可以全身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大,需 要密切监测。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热疗、免疫治疗、 基因治疗等,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尚未广泛应用。
化疗药物
针对食管癌细胞分裂增殖的特点,开发出新型化疗药物,提高疗效 和降低副作用。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通过阻断免疫细胞表面的检查点 分子,解除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 用,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
细胞免疫疗法
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经过 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 内,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肿瘤疫苗
康复训练
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呼吸功能等,帮助他们尽快恢 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新型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01
免疫治疗
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免疫疗法被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如
PD-1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02
基因治疗
通过修改肿瘤细胞的基因,达到抑制肿瘤生长、扩散的目的。目前已有
通过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抗 原的识别和反应,提高机体对肿 瘤的抵抗力。
基因治疗
基因编辑技术
溶瘤病毒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 对食管癌细胞中的特定基因进行敲除、 突变或置换,以达到治疗目的。
利用某些对肿瘤细胞具有高度亲和性 的病毒,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内复制 并破坏肿瘤细胞。
基因疗法
将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功能的正常基因 导入到肿瘤细胞中,以纠正异常基因 表达或补充缺失基因。

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

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

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
老年食管癌是指发生在60岁以上的食管上皮恶性肿瘤。

它常
常因为病情进展快而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种治疗方法的具体情况。

小剂量5-氟尿嘧啶是一种抗癌药物,主要用于肝癌、结直肠
癌等。

它是一种细胞周期相似的药物,所以可以在肿瘤细胞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

而且,小剂量5-氟尿嘧啶还可以通过抑
制DNA和RNA的合成使肿瘤细胞死亡,具有抑制肿瘤细胞
增殖的作用。

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高能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的方法。

它可以使肿瘤细胞的DNA损伤,从而抑制细胞分裂的进程。

在治疗
老年食管癌时,放射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降低化疗的剂量和毒性,从而减少患者的副作用。

其次,它可以增加疗效和预后。

最后,它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不过,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也有一些
不足之处。

比如,治疗期限较长,需要患者接受长期的治疗。

同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疲劳、面部潮红等。

总之,对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来说,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放
射治疗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如果患者接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当然,这种治疗方法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显然更为突出。

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2 术前 同步放 化疗
目前 手 术 治 疗 仍 然 是 食 管 食 管癌 是 我 国常 见 的恶 性 肿 瘤 之 一 , 发 病 率 癌公认 的根治 性 治 疗 手 段 之 一 。尽 管 近 1 其 0年 来 手 高 , 呈高 度 恶 性 。以往 对 于食 管 癌 多采 用 单 纯 手 术病 死率 明显 降 低 , 是 术 后 5年 生 存 率 无 明 显 提 并 但 术 治疗 , 但其 远期 疗 效 不佳 , 切 除 的食 管 癌 总 的 5 高 。为 了进 一步 提 高局部 控 制率 , 善远 期 生 存率 , 可 改 年生存 率仅 为 2 % … 。放射 治疗是 食管 癌治 疗 的另 近 年来 进行 了食 管 癌局 部及 区域 淋 巴结 扩大切 除的 4 重要手段 , 可改善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 , 但并不能 研究 。但 是接 受 了扩 大 根 治 术 的 患 者 , 局 部 复 发 其
rdoh rp n h mohea yaS lya mp r n oe Re e t s ac e h w h t o c mi tr. a itea ya d c e t rp lOpa n i ot trl. cn e rh ss o ta n o t a a e r c n a d o h mo h mp St e sa d d t e a e t s fr u r s e a l s ph g a a cn ma Mo e v r p ei — i e t e y i h t n a r p u i o n e e tb e e o a e l r i o . ro e . r l c r h c c mi n l c n o t n a i c e t e a y c n r d c e c a sf ai n o u u n k r S r e y r . a T o c mia tr d o h mo h rp a e u e t ls i c t f t mo r a d ma e f U g r e h i o o q i d b o e e tb e e o h g a a c n ma, USt e p t n s u vv ae c l b mp o e F r u r y s me r s c a l s p a e c ri o e l h t ai t h e s ri a r t al e i r v d. u - l t e mo e. o c mi n a i c e t e a y at rs re y i b e t e u et e r c u e c n e p b b l y o l r r c n o t t d o h moh rp fe u g r Sa l o r d c h e r d s e c r a i t f l a r o i p t n swi y h ma c ln d t mo r r s ce n o lt l . i p p r r ve h ure tp o ai t t lmp s u i e a u u e e t d i c mp ee y Th s a e iws t e c r n r — e h n e g s fc n o t tr d o h mo e a y fr e o h e lc r i o . e r s o o c mi a i e t r p s p a a a cn ma n a c h o g

食管癌放疗技术有关定位研究进展

食管癌放疗技术有关定位研究进展

食管癌放疗技术有关定位研究进展摘要】食管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临床上患者多数已属中晚期,根治手术难以实行,而其病理>90%为鳞状细胞癌,对放射线较敏感,故放射治疗是目前食管癌主要的、有效的和安全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食管癌放疗进展综述定位【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184-02食管癌的放疗方式从传统的放疗方法到3D-CRT,出现了很多种方式,其中很多新技术的诞生都与食管癌的定位有很大关系[1],本文就食管癌的放疗技术中的定位技术进行综述。

1 常规定位食管的走向呈反“S”形并随脊髓而弯曲,常规模拟定位仅能以食管腔病变中心为参照设定照射野的范围,采用钡餐透视下肿瘤上下各3~4cm,放射野宽6~7cm,有可能导致部分靶区遗漏,其漏照率可达到32%左右。

这就导致部分病灶照射的脱漏及剂量的不足和食管周围重要器官受照射体积的增加。

这是以往食管癌放疗局部控制率低和复发的主要原因[2]。

2 3DCRT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产生了以CT模拟定位为基础更为精确的3D-CRT,即是利用CT图像获得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位置关系和三维空间形状,准确勾画靶区范围,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射野的形状应用MLC(多叶光栅)适形,通过多个共面或非共面不规则野进行分次照射,使高剂量区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一致,从而增加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及其治疗效果,并保护了周围局部正常组织及重要器官,提高局部控制率[3]。

3 PET/CT国外有研究者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评估了PET/CT在计划设计中的作用在21例患者中对比了单独依据CT图像和PET/CT图像确定的靶体积 PET提供的信息改变了8例患者38 的临床分期4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4例患者有确定的区域淋巴结转移PET表现使其中5例患者24的治疗原则由积极的放化疗变为姑息减症治疗 PET提示的病变在16例患者中超出了GTV的范围[4]。

食管癌放射治疗进展

食管癌放射治疗进展
17 23 22
block-an
open
pilot study.European J
Metabolism and pharmaco
kinetics。2007.27:53-59. Tirnothy GC,John Rc,Christopher following
scalp
H。武a1.P‰ropivacaine
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时间一剂量相关性的研究 采用每次1.8~2.0 Gy,每周5次的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食
管癌,疗效一直都不满意,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未控, 其发生率在25%一84%,平均为74%。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内 外均开展了食管癌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相比,近期疗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 理论依据之一是。肿瘤细胞在放射治疗3—4周后开始增殖速 度加快,提高每天照射的剂量,缩短总疗程时间,有利于克服肿 瘤细胞的加速增殖,又由于用超分割治疗单次量是1.5Gy,按 LQ模式推算,虽然缩短了总疗程时间甚至适当加大了总的照 作者单位:05001 l
射时间间隔不少于6 h,共给予27 Gy。全疗程总的放疗剂量
68.4 Gy/41分次/44 d。发现LCAF方案对局限性食管癌鳞癌
的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与RTOG85-01和94-05标准放化 疗综合治疗方案得出的结果相似,但该方案的急性放射反应和 后期放射毒性趸严重一些。有研究认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 治疗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34%,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仅 为15%,疗效提高l倍以上,局部复发率下降。因而。后程加速 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技术受到普遍重视。在后程加速超 分割基础t同时化疗的研究亦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2食管癌的放化疗 食管癌单纯放疗的生存率不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 控和远处转移,为了提高生存率,化疗与放疗的协同作用越来 越被人们所重视。 术前放化疗作为一种提高食管癌手术疗效的手段,已经得 到广泛应用,但它的l临床效用至今仍存在争议。病例选择的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体表标记校准会产生明显的误差[21,22]。图像引导放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IGR分析软件实现图像采集、配准以 及摆位误差的修正,可提高每次治疗的摆位精度,降低分次间误差,可以实施“手术式”的高精度 适形放疗。目前主要的成像模式包括^Iv级射野成像、kV级射野成像、kV级锥形束CT
了25%,肺平均受量减少了3~4Gy,心脏和脊髓受量与3D—CRT和IMRT没有明显差异[17]。Martin
等研究发现,虽然VMAT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和一致性优于IMRT,但却增加了肺和心脏的低剂量照射 体积[183。
螺旋断层放疗
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是以螺旋断层技术为基础的一种IMRT。关于HT治 疗食管癌的研究少见。Chen等对比研究了3D-CRT、静态IMRT和Tomo三种技术治疗食管癌的剂量
82.OGy/3~3.1Gy,5年局部控制率达到57%,但是48%的患者发生了放疗相关的食管溃疡[32]。2010 年Mizumoto等报道了采用质子治疗51例局部晚期食管癌,得到20.5个月的中位生存时间,5年生
存率为21.1%,但是由于食管溃疡导致致死性大出血的发生率为7.8%[33]。目前由于设备价格昂贵,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4D—CT、呼吸门控
以及调强技术等,改变了传统的食管癌放疗模式。 计划设计 1.精确定义靶区
研究显示,原发灶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是食管癌放疗的独立预后因素,
GTV的扩大会导致放疗相关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1]。PET作为一种功能学影像检测手段,弥补了 以往形态学影像的不足,PET-CT同机融合将形态学与功能学信息结合起来提高靶区勾画的敏感性和 精确度。2007年Gondi等首次将PET-CT同机融合用于食管癌GTV勾画的研究中,并引入适形指数
(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治疗方案的优化仍然是IMRT的研究热点。
Wang等回顾性分析了6例食管癌患者接受5~9野IMRT技术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处方剂量 59.7~66Gy/28~33f,短期随访6例全部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3]。2012年Lin 等报道了一组涉及676例食管癌患者的对比研究,处方剂量50.4Gy,结果显示,IMRT能够明显改 善患者的生存率,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3%(3D—CRT 43%)和44%(3D—CRT 34%)[14]。虽然剂 量学研究表明IMRT在治疗食管癌方面存在优势,但是这种剂量学优势能否带来疗效的改善尚存在 争议。关于3D-CRT与IMRT治疗食管癌的剂量学比较研究发现,IMRT能够显著提高靶区的剂量和均 匀性,降低肺的平均受量和脊髓和脑干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但却增加了肺的低剂量受照体积, 这可能是因为IMRT射野数目多,以及在IMRT实施过程中MLC所致的漏射线[123。 容积弧形调强技术(Volumetric-Modulated
Tumor
研究了11种不同的SUV勾画食管癌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Volume,MTV),结果显示SUV
为2.5时,MTV与CT或食管内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勾画的GTV最接近,适形度也
最好[3]。随后几项研究通过病理学证实,当SUV接近2.5时,PET-CT勾画的GTV更加符合肿瘤的 实际情况[4-6]。然而,对照淋巴结病理结果,PET—CT虽然能够避免转移淋巴结的漏照,但是由于 分辨率差,良恶性淋巴结病变鉴别困难,假阳性发生率高。因此,PET-CT用于食管癌靶区的精确勾 画是可行的,但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以PET-CT为基础勾画靶区应谨慎对待。
(Conformity Index,CI)评价GTV盯与GTV唧讲之间的差别,最终得出结论,PET-CT用于食管癌放
疗靶区的勾画弥补了普通CT的不足,有助于精确确定肿瘤的照射范围,优化剂量分布[2]。但是还 没有统一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来确定具体的靶区范围。2010年Vali等
呼吸门控技术和呼吸引导门控技术(Autogating Elokta的主动呼吸门控技术(Active
(Deep—Inhalation Breath
Contr01)。
Breathing
Control,ABC)和Varian的深吸气屏气技术
Holding,DIBH)都属于被动呼吸门控技术,是通过特定口腔装置测量
学特点,发现HT的靶区适形度、剂量均匀度、肺V。。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技术,该研究还发现,HT和 IMRT在心脏的保护方面优于3D—CRT(心脏的V。。和V4s),但前两者的肺V。。明显大于后者[19]。2007
年,Chen等报道了以HT技术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治疗20例食管癌患者的初步研究结果,处方剂量 为GTV50Gy,CTV45Gy,2例患者获得CR,8例患者治疗后分期下降,但是有9例患者出现ⅡI级急性
气流来监测呼吸运动,在预定的呼吸时相主动呼吸控制装置临时阻断患者的气流,并在此状态下进 行照射。整个过程需要患者的配合和治疗前适当的呼吸训练,还要求患者能够耐受适当时间的屏气。
而呼吸引导门控技术不要求患者屏气,而是通过检测患者的呼吸脉冲,追踪靶区的移动,实时触发
治疗机出束照射或者治疗床的移动。Cyber-knife就是基于这一原理,采用两个交角安装的Kv一线 等中心投射到患者治疗部位,根据探测到的标记点的位置随呼吸运动的变化,触发6个自由运动的 机架随时调整X线束的方向,进行实时图像跟踪照射。 在食管癌放疗中采用呼吸门控技术的报道不多。Lorchel等人通过对比8例食管癌患者呼气末、 吸气末、深吸气后屏气和自由呼吸是的CT图像,证明在食管癌的放疗中,运用肺活量计系统时应 在深吸气后屏气时照射,运用自由呼吸门控系统时应在吸气时照射,从而降低肺的受照剂量[28]。 质子治疗 质子线束半影小,在达到射程末端前即己达到最大剂量,而最大剂量区以外剂量跌落明显,具
蝴和呼吸门控技术
由于呼吸运动和心脏跳动引起的肿瘤和器官的生理性运动(分次内运动),影响靶区剂量的精 确度,因此,为了使靶区获得足够的处方剂量,必须勾画内靶区(Internal
Target Volume,ITV)
来解决这一问题。4D-CT是进行有时序的CT扫描,截取某一呼吸时段内不同时刻的CT序列,利用
Arc
Therapy,VMAT)能够根据靶区的形状,同时
调整MLC的运动、输出束流的剂量率和机架的旋转速度,获得精确的三维剂量分布,从而提高治疗 精度,缩短治疗时间[15]。Yin等对比研究了vMAT和IMRT两种技术,在相同的剂量分布情况下,
单弧VMAT使加速器跳数减少42%,双弧VMAT减少67%,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16]。2011年Nicolini 等研究发现,与3D-CRT相比,VMAT使剂量偏差下降了70%,剂量均匀性提高了22.8%,适形度改善
有适形性好、剂量分布均匀,局部剂量高,旁向散射少,等优势,近年来备受关注[29]。1998年 Isacsson对比了5例食管癌患者IMRT计划和质子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情况,首次提出质子治疗能 够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30]。Koyama等2003年报道了采用质子治疗30例食管癌,13例早期病
变给予77.7Gy,其余17例局部晚期给予80.7Gy,随访10年,所有早期病变患者没有局部复发, 局部晚期患者复发率为78.3%[31]。2005年Sugahara等采用质子治疗46例食管癌,剂量76.0Gy~
导个体化放疗计划的实施,明显降低了肺、心脏和脊髓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降低了放疗相关并 发症的发生。
表1不同频率IGRT的方式 名称
O%IGRT 12%IGRT 20%IGRT 36%IGRT 52%IGRT 60%IGRT
方式
只校准皮肤表面标记
前3~5次IGRT 每周第1天IGRT 第一周每天IGRT,以后每周第1天IGRT 隔天一次IGRT 第一周每天IGRT,以后隔天一次IGRT
2.计划设计
计划设计是放疗过程的核心,理想的放疗计划应保证有效控制肿瘤,同时尽可能降低周围正常
组织并发症的发生。食管癌多为不规则、偏心性浸润生长,传统的二维技术采用基本相同的照射野
和入射角度照射大小形状各异的肿瘤,既不能精确靶区内剂量分布,也不能预知周围正常组织的照 射剂量。近年来,CT、MR、PET—CT等技术的临床应用,剂量生物模型的发展,使得精确的肿瘤定位
毒性反应[20]。2011年Martin等研究发现HT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明显优于IMRT和VMAT,
且具有更好的适形度[18]。
图像引导放疗
随着放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肿瘤靶区精确度提高,分次照射剂量加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位
和靶区的不确定性逐渐成为现代放疗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食管癌放疗患者摆位时只采
林蕾王俊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治疗中心,北京100191
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现代放疗的目标是努力提高放射治疗的治疗增 益比,即通过精确的靶区勾画,减少分次问和分次内误差,更加优化的剂量分布等,最大限度的提 高靶区内的剂量,同时使周围正常组织器官避免不必要的照射。近年来,放疗技术的巨大发展,包 括PET—CT同机融合、图像引导放疗(Image
3D技术重建出该呼吸时段内靶区或重要器官的3D图像随时间变化的序列。治疗过程中,加速器根 据自身的成像系统获取的靶区或重要器官的3D图像与4D—CT序列的图像进行校准的结果,进行实 时照射。4D-CT能够反映不同呼吸时相内各解剖结构的位置和运动情况,通过呼吸门控技术,弥补 靶区运动导致的误差,减少ITv到PTv外放距离,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不必要照射,主要包括被动
0.2%[-113。
调强适形放疗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