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题型专项练习六遗传选择题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项版汇编:专题06 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6 遗传的基本规律1.(2018江苏卷,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答案】C2.(2018全国Ⅲ卷,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答案】D【解析】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错误;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错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C错误;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的,D正确。
3.(2018天津卷,6)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
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A.1/3 B.1/4 C.1/8 D.1/9【答案】D【解析】基因A1、A2的表达产物N1、N2可随机结合,组成三种类型的二聚体蛋白N1N1、N1N2、N2N2,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N1占1/3,N2占2/3,由于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因此N1N1占1/3×1/3=1/9,D正确。
4.(2018浙江卷,5)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B血型的孩子。
AB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A.完全显性B.不完全显性C.共显性D.性状分离【答案】C【解析】一对A血型(I A_)和B血型(I B_)的夫妇,生了AB血型(I A I B)的孩子,说明I A基因和I B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同时显现出来,这种显性类型属于共显性,C正确,A、B、D均错误。
各省考卷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6遗传的基本规律 Word版含解析

重组六遗传的基本规律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6·河南洛阳统考]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答案 A解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中,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能产生A、a 两种配子,作出的“演绎”是两种配子数量相等,预测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B错误;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繁殖时核基因的遗传规律,不适用于质基因的遗传,D错误。
2.[2017·保定高三联考]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当中,最能说明其实质的是()A.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B.F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C.F2的基因型比例为1∶2∶1D .F 1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试题难度较小。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因此,F 1产生的两种配子的比例为1∶1,体现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F 1自交后代F 2的表现型比例为3∶1、F 1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都是由上述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随机结合(即受精作用)产生的,并未直接体现等位基因的分离。
3.[2017·保定高三联考]豌豆花的位置分为叶腋和茎顶两种,分别受T 和t 基因控制。
种植基因型为TT 和Tt 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1。
高考生物遗传题真题

高考生物遗传题真题2018年全国普通高考生物试题中一道涉及遗传的题目是:“下图是控制豌豆花瓣的红色并备份正确拼接后的g基因及获得黄色和紫色花瓣颜色的方式是(选填)。
”这道题主要考察了生物遗传学中基因互作和表现型表现的知识。
要解答这道题,我们需要了解豌豆花瓣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其中一个黄色花瓣的基因由两对隐性等位基因gg控制,而红色花瓣的基因则由两对显性等位基因GG控制。
紫色花瓣是由红色和白色一对显性等位基因控制。
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组合,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是:gg。
这道题目展示了高考生物考试中常见的遗传题型,涉及到基因型的组合与表现型的判断,考生需要熟练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回答。
希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多做相关题目的练习,加强对遗传学知识点的理解,确保能够应对类似的遗传题目。
2019年全国普通高考生物试题中一道关于遗传的题目是:“某地区一家家庭中,患有智力障碍的女性更多。
下列除了”女性病”外,可能导致这种现象的是(选填)。
”这道题目主要考察了性连锁遗传的知识。
在人类基因组中,一些疾病是由X染色体携带的基因引起的。
女性携带两个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因此,当某个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出隐性遗传病时,女性患病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通过对这个题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是:“女性携带遗传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
这个问题引领考生思考了性别在遗传疾病中的影响,希望考生在备战高考时能够深入理解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并能正确解答类似的题目。
综上所述,高考生物试题中的遗传部分涉及了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性连锁遗传等内容,考生需通过理论学习和练习题目,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顺利解答。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加强对遗传学知识的学习,做好备考准备,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8年高考生物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6 遗传规律综合题

母题06 遗传规律综合题【母题原题】1.(2018全国Ⅲ卷,31)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
实验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
【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 一对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2)1∶1∶1∶1【命题透析】本题综合考查自由组合规律的应用,属于对理性思维层次的考查。
【解析】(1)因题干说明是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故杂交的品种均为纯合子,根据表中甲的数据,可知F1的红果、二室均为显性性状,甲的两组F2的表现型之比均接近9:3:3:1,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的F1的圆果、单一花序均为显性性状,F2中第一组:圆:长=(660+90):(90+160)=3:1、单:复=(660+90):(90+160)=3:1;第二组:圆:长=(510+240):(240+10)=3:1、单:复=(510+240):(240+10)=3:1;但两组的四种表现型之比均不是9:3:3:1,说明控制每一对性状的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018年高考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练习(带答案)-文档资料

高考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练习(带答案)高考生物的复习一定要注意平时多做题进行查缺补漏,以下是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练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条件之一C.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2.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10/19B.9/19C.1/19D.1/23.下图是某精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解,以下基因型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4.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I-1为携带者。
可以准确判断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4是携带者C.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D.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5.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
下图中Ⅱ2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
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A.0、、0B.0、、C.0、、0D.、、6.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将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荠菜和纯合的结卵圆形果实荠菜杂交,F1全部结三角形果实,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结卵圆形果实植株=15∶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F1测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B.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D.结卵圆形果实荠菜自交,子代植株全结卵圆形果实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分)7.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生物模拟试题(六)(含答案及解析)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生物模拟试题(六)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核膜但不一定具有中心体B.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D. 都含有遗传物质但遗传信息不一定都储存在DNA中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中含有组成RNA基本单位的成分B. 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物是RNAC. 细胞中的糖类都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键的空间结构的差异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3、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洋葱的管状叶可用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B. 选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学科...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可用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 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用来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最适材料之一4、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生物性状一定会改变B. DNA一条链中相邻的G和C之间通过氢键相连C. 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或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改变D. 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可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配子的过程中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 脱落酸可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细胞分裂C. 乙烯只在果实中合成,并能促进果实成熟D. 喷洒赤霉素可使矮化的豌豆植株明显增高6、在西瓜地生态系统中,西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
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西瓜地的物质循环在西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 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 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D. 昆虫甲和乙的种群数量变化反映了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二、非选择题: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8年高考各地生物遗传题

32.(12分)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抑制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果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果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
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
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___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32.(12分)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
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回答下列问题(1)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请确定一个合适的杂交组合,使其子代中雌禽均为豁眼,雄禽均为正常眼。
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测结果,要求标明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
(3)假设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的表现型无影响。
高考生物遗传题真题及解析

高考生物遗传题真题及解析遗传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高考生物考试中的热门题型之一。
遗传题涉及到遗传规律、基因组组成、遗传信息的传递等内容,考察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将结合真实高考生物遗传题目,对其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生物遗传题。
一、2018年全国卷Ⅰ题目:下列提法中,描述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行为有误的是:A. 同源染色体在分裂期细胞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期,两两合并成配对染色体B. 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具有完全染色体的结构特征C. 同源染色体在中期与末期依次分离,各自向两端极移动D. 同源染色体在间期首先被染色质丝所包围解析:选项D中描述有误,因为同源染色体在间期并不是首先被染色质丝所包围。
实际上,同源染色体在间期通过DNA复制增生,变得更加粗壮和短,而不是被染色质丝包围。
因此,选项D为错误选项。
二、2017年全国卷Ⅰ题目:1.我国在某地进行了人类遗传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获得数据如下:该地区某种人类遗传疾病患病率为0.1%,该疾病是由隐性基因突变引起的,而且该疾病没有基因检测方法。
该地区目前该基因型的携带者最大数量可能是:A. 100B. 1000C. 10000D. 100000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地区某种人类遗传疾病的患病率为0.1%,由隐性基因突变引起,没有基因检测方法。
因此,大多数患者并不展现明显的症状,且基因携带者数量是隐性基因型的携带者数量。
根据遗传学的规律,隐性基因突变的携带者数量遵循1∶2∶1的比例,即纯合子:杂合子:纯合子。
所以,最大数量为10000,选项C为正确答案。
三、2016年江苏卷题目:有学生认为:由于A、B等两个基因均为隐性基因,这两个基因决定了同种生物肤色的深浅,它们交替的结合,决定了后代的肤色。
下列关于这些学生的观点,说法正确的是:A. 基因 B和A决定了生物的皮肤色素的量,基因的交换决定了生物的肤色。
B. 两个基因在父母生殖细胞中的组合只能是AB,或者是B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18 届生物题型专项练习六选择题(遗传基本规律)C. 若 5 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6 是一个男孩,则 6 一定不患病D. 若 4 和 5 所生女儿一定患病,该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3.下图为甲病(A —a)和乙病(B —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有一种为伴性遗传病,下列错误的是1.如图所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3 号和 6 号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他成员正常。
不考虑突变,下列对控制该遗传病的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致病基因的显隐性情况的描述,不可能的是A. 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隐性B. 等位基因仅位于 X 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显性C. 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显性D. 等位基因位于 X 和 Y 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隐性2.下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与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 1 和 2 再生一个子女,该子女患病的概率是 1/2B. 仅考虑该致病基因,2 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但 3 一定为纯合子A. 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属于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B. Ⅱ—5 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1/2,Ⅲ-13 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8C. 假如Ⅲ-10 和Ⅲ-13 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 2/3,两病都不患的概率是 15/24D. Ⅱ-6 的基因型为 aaX B Y ,Ⅲ-13 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84.果蝇的直毛与截毛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直毛雌蝇与直毛雄蝇单只交配,子代中直毛果蝇与截毛果 蝇比为 68:23,已知这对等位基因不位于 Y 染色体上,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无法确定亲代中直毛雌蝇和直毛雄蝇均为杂合体B. 可以确定控制直毛和截毛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C. 当子代直毛果蝇中雌:雄=2:1 时,可以确定这对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D. 当子代截毛果蝇中雌:雄=1:1 时,可以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5.已知一男子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其父母和妻子均正常,但妻子的母亲也患有该遗传病。
下列叙 述不合理的是A. 若该病为伴 X 染色体遗传病,则这对夫妇所生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50%B. 若该病为伴 X 染色体遗传病,则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则该男子的父母都是杂合子,其妻子的父母都是纯合子D. 若男子有一个患同种遗传病的妹妹,则这对夫妇所生子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6.已知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马, 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
正常情况下,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一匹小马。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 选择多对栗色马与白色马杂交,若后代白色马明显多于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B. 随机选出一匹栗色公马和六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小马都是栗色,则栗色为显性C. 自由放养的马群随机交配一代,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D. 选择多对栗色公马和栗色母马交配一代,若后代全部为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7.甲家族某对夫妇都正常,但男方的父亲患白化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图是乙家族的血友病(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部分遗传系谱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若甲家族的女方家系无白化病史,则该夫妇所生孩子不会患白化病B. 若推测某白化病产妇后代的发病率需要对多个白化病家系进行调查C. 图中Ⅱ3 与Ⅱ4 若生男孩,则患血友病的概率为 1/4D. 图中Ⅱ3 与Ⅱ4 若生女孩,则患血友病的概率为 08.水稻体细胞有 24 条染色体,非糯性和糯性是—对相对性状。
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
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
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A. 要验证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必需用纯种非糯性水稻( AA )和糯性水稻(aa )杂交,获得 F 1,F 1 再自交B. 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 )和糯性水稻(aa )杂交获得 F 1,F 1 再自交获得 F 2,取 F 1 花粉加碘染色,在 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占 3/4C.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D. 若含有 a 基因的花粉 50%的死亡,则非糯性水稻(Aa )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 2:3:19.果蝇 X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0、R 、S 分别控制翅形的镰刀形、圆形、椭圆形。
用一只镰刀形翅果蝇 与圆形翅果蝇杂交,F 1 中雌性果蝇全为镰刀形,雄性果蝇既有圆形,也有椭圆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果蝇翅形与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有关B. F 1 果蝇组成的种群中 R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1/4C. F 1 中雌雄果蝇杂交,可获得纯合的圆形翅雌蝇D. 实验结果表明圆形对椭圆形为显性而对镰刀形为隐性10.有甲乙两对表现型都正常的夫妇,甲夫妇中男方的父亲患白化病,乙夫妇中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 者(其父母正常)。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甲夫妇的女方家系无白化病史,则甲夫妇所生子女不会患白化病B. 无论乙夫妇的男方家系是否有血友病史,所生女孩都不患血友病C. 无论乙夫妇的男方家系是否有血友病史,所生男孩中患血友病的概率为 1/4D. 调査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都需要对多个患者家系进行调查11.某种昆虫的翅型有长翅、正常翅、小翅 3 种类型,依次由常染色体上的 C +、C 、c 基因控制。
正常 翅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正常翅或出现小翅个体;基因型相同的长翅个体杂交,子代总出现长翅与 正常翅、或出现长翅与小翅个体,比例总接近 2:1。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该昆虫种群翅型的基因型最多有 5 种B. 基因 C +、C 与 c 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 长翅个体与正常翅个体杂交,子代中不会出现小翅个体D. 长翅个体与小翅个体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 1:112.12.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 A 、a 控制;红眼与白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 受等位基因 B 、b 控制。
现有 2 只雌雄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红眼雌果蝇:灰身红眼雄果 蝇:灰身白眼雄果蝇:黑身红眼雌果蝇:黑身红眼雄果蝇:黑身白眼雄果蝇=6:3:3:2:1:1。
不考虑其他 等位基因且不含等位基因的个体均视为纯合子。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该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AaX B Y ,该亲本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B. 子代灰身红眼中纯合子占 2/9,子代黑身红眼中纯合子占 2/3C. 若验证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则只能让其与黑身白眼雄果蝇交配D. 若该亲本雌果蝇与黑身白眼雄果蝇交配,则雌雄子代中均有 4 种表现型13.蚕的黄色茧(Y )对白色茧(y )为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 )对黄色出现的非抑制基因(i )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已知甲乙两白蚕杂交,F1都是白色;F1雌雄交配中,F2中白色茧与黄色茧的分离比为13:3。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都是纯合子B.F2代中白色茧有7种基因型C.F2代中黄色个体自由交配子代分离比为5:1 D.遗传中性状与基因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14.玉米植株(2N=20)的紫色(H)和绿色(h)是一对相对性状。
用射线处理若干纯合紫株萌发的种子,待其成熟后与绿株杂交,发现某一紫株(记为M)的后代中,紫株与绿株比例为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紫株细胞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B.M紫株产生配子时,可能发生了H、h的分离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的玉米细胞,可能只形成9个四分体D.通过显微镜观察后代紫株根尖分生区细胞,可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15.某红绿色盲的女性患者与一抗维生素佝偻病男子婚配,生出一个既患色盲又患抗维生素佝偻病的女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子二代红花严格自交,后代红花的比例25/3617.某植物正常花冠对不整齐花冠为显性,高株对矮株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杂合子是粉红花。
三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如果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齐花冠植株杂交,在F2中具有与F1相同表现型的植株的比例是A.3/32B.3/64C.9/32D.9/6418.下列与遗传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A.豌豆的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会出现9种基因型B.某种植物为单倍体,则该植物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理论上,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该遗传病的患者D.某人的一个细胞中含有44+XX条染色体,则该个体一定为女性A.该患病女儿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母亲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B.该患病女儿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父亲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C.该患病女儿出现的原因一定是父亲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D.该患病女儿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母亲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16.香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两种,由独立遗传的两对核等位基因(A/a、B/b)控制。
白花品种甲与白花品种乙杂交,子一代全是红花,子二代红花:白花=9:7。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品种甲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B.子二代红花的基因型有4种C.子二代白花植株中杂合的比例为3/7A a61B2018届生物题型专项练习六参考答案1.B【解析】据图分析,3、6有病,4、5正常,而他们的后代都正常,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C正确;由于3号有病,其女儿正常,则该病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B错误;由于6号有病,其儿子正常,因此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但是可能是位于X、Y同源区的隐性遗传病,D正确。
2.【解析】设控制该病的等位基因为A、,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则1-5的基因型分别为XAYa、XaXa、XAXa、XaYa、XAX-;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则1-5的基因型分别为XaYa、XAXa、XaXa、XAYa、XaXa。
无论该病为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若1和2再生一个子女,该子女患病的概率是1/2,A正确;如果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则3为杂合子;如果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则3为纯合子,B错误;若5为携带者,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4的基因型为XaYa,5的基因型为为XAXa,6若为男孩,则其患病概率为1/2,C错误;若4和5所生女儿一定患病,根据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可知,该病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错误。
3.C【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Ⅱ-3、Ⅱ-4患病,Ⅲ-9、Ⅲ-11正常,可判定为显性遗传病;Ⅱ-3患病,但Ⅲ-9正常,可排除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根据题干中“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而且由Ⅰ-1和Ⅰ-2没有乙病,却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Ⅱ-7)可知,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只考虑甲病,Ⅱ5基因型为aa,只考虑乙病,其基因型为1/2XBXB或1/2XBXb,因此Ⅱ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2;Ⅲ-13患乙病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XbY,Xb是由8号提供的,因此其致病基因来自Ⅱ-8,B正确;分析系谱图可知,对于乙病来说,II-4的基因型及频率为1/2XBXB、1/2XBXb,II-3的基因型为XBY,进一步可推出III-10的基因型及频率为3/4XBXB、1/4XBXb,Ⅲ-13的基因型为XbY,III-10与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乙病的概率是1/2×1/4=1/8;就甲病而言,Ⅲ-10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Ⅲ-13基因型为aa,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1-(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