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审批稿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保山市隆阳区地处云南省中部,是一个农业大县,其蔬菜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由于多年来的传统种植方式和市场竞争压力,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隆阳区蔬菜产业的发展,本文将分析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1 种植方式落后在隆阳区的蔬菜种植中,传统的人工犁田、手工播种等方式很常见,机械化程度较低。
由于不少农民实力弱,资金和技术水平都相对落后,因此选择种植耐旱、耐贫瘠的蔬菜品种,而这些蔬菜品种产量较低,品质也有限,难以在市场上占有优势。
1.2 生产环节欠佳隆阳区的蔬菜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物质,致使土质质量逐渐下降,生产环节也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
加之很多农民对农药和化肥的正确使用知之甚少,对蔬菜生产的质量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1.3 市场竞争压力大随着供应链和物流等技术的发展,蔬菜的价格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隆阳区许多农民基本上就是照着市场需求进行蔬菜种植的,往往缺乏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客户黏性的形成,导致市场销售价格低,利润微薄。
隆阳区应该更多的向先进的种植方法,如整田机、插秧机等机械化种植方式转变,尤其是在行间距离、肥料营养、生长时间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才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获取更高的农业机会成本。
另外,应该选择适合本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蔬菜品种进行种植,同时推广新型高效育种技术,逐步提高本地蔬菜的生产力。
2.2 建立健全的生产体系为了提高隆阳区蔬菜产业的竞争力,应该在生产环节采取一些具体举措,促进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如鼓励农民积极参加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蔬菜生产的管理水平,加强化肥和农药的科学使用,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产业上的病虫害问题等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绿色有机蔬菜和蔬菜品牌等措施,提高蔬菜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2.3 建立合理的销售渠道综上所述,要推动隆阳区蔬菜产业的发展,需要积极推行适合本地的机械化种植方式,同时加强蔬菜生产的环节管理,建立健全的产品体系和点对点销售模式。
2024年贡菜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贡菜市场发展现状简介贡菜是中国云南省的一种名贵蔬菜,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而闻名。
本文将对贡菜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供需情况、价格走势和市场竞争等方面。
市场规模贡菜是云南省的重要农产品之一,在云南省和周边地区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贡菜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
其中,2019年的贡菜销售额为X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X%。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贡菜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供需情况贡菜的生产和供应主要集中在云南省。
云南省的气候条件和土壤适宜贡菜生长,使得该地区成为贡菜主要的生产基地。
然而,由于生产技术和种植面积的限制,贡菜的供应依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据统计,云南省的贡菜产量仅占全国贡菜市场总供应量的X%。
因此,云南省的贡菜供应短缺一直是市场的一个瓶颈。
价格走势由于贡菜的供应相对短缺,市场上贡菜的价格一直较高。
根据数据显示,贡菜的平均零售价在过去几年中逐渐上升。
其中,2019年贡菜的平均零售价为XX元/斤,较2018年上涨了X%。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贡菜的价格还将继续上涨。
市场竞争现如今,贡菜市场竞争已经逐渐加剧。
除了云南省,其他地区也开始种植和生产贡菜,并试图满足市场需求。
例如,四川省、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在近年来增加了贡菜的种植面积。
此外,一些进口贡菜也开始涌入市场,加大了市场的竞争力。
在未来,贡菜市场将会面临更多的竞争,种植户和生产商需要不断提高贡菜的品质和产量,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结论贡菜市场作为云南省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供需矛盾和市场竞争等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贡菜产业的支持,推动贡菜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同时,企业对贡菜市场的市场研究和品牌建设也是促进贡菜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云南蔬菜调研报告

云南蔬菜调研报告云南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和供应省份之一,具有丰富的蔬菜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
为了全面了解云南蔬菜产业的发展情况和问题,我对云南进行了蔬菜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云南蔬菜生产情况云南是我国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种植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
云南蔬菜的主要种植区域有昆明市、大理市、红河州等地。
在云南的蔬菜生产中,以昆明市为主力,种植面积占全省蔬菜种植总面积的50%以上。
常见的蔬菜品种有青菜、豆角、豌豆等。
种植方式以露地种植为主,部分地区也有大棚蔬菜的种植。
二、云南蔬菜供应情况云南蔬菜供应主要通过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实现。
批发市场主要集中在昆明,农贸市场分布在各个县市。
云南也有一些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如昆明批发市场、大理批发市场等,这些市场对云南省内外的蔬菜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云南也通过物流配送将蔬菜供应到各个城市的超市和餐饮企业。
目前,云南的蔬菜供应主要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对外贸易量相对较小。
三、云南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1. 种植技术不够先进:云南的蔬菜种植主要依赖传统的露地种植方式,对于温室和设施种植的利用率较低,导致生产效益较低。
2. 品种单一:云南的蔬菜品种相对较少,多以常见的青菜为主,缺乏特色品种和高附加值的品种。
3. 供应链短缺:云南在蔬菜供应链建设方面仍有欠缺,导致蔬菜的冷链物流和销售渠道不畅。
4. 市场竞争压力大:云南的蔬菜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利润空间较小。
四、云南蔬菜发展的建议1. 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加强对云南蔬菜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
2. 多样化蔬菜品种:引进和培育更多的蔬菜品种,提高云南蔬菜的品种多样化和特色化。
3. 建设完善的供应链:加强冷链物流建设,提高蔬菜的保鲜和销售能力,优化蔬菜的供应渠道。
4. 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加强企业与农民的合作,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和竞争力。
以上为云南蔬菜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云南蔬菜产业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数据分析报告一、引言云南省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叶类蔬菜是云南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和提升农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云南叶类蔬菜产业的数据分析,全面了解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二、云南叶类蔬菜产业概况1. 产业规模根据云南省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云南叶类蔬菜种植面积约为XX万亩,年产量约为XX万吨。
其中,以莴苣、菠菜、油麦菜等为主要品种。
2. 种植区域分布云南省的叶类蔬菜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昆明、曲靖、玉溪等地。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为叶类蔬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 市场需求云南省叶类蔬菜产业的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对于绿色、健康的蔬菜需求不断增加。
叶类蔬菜因其营养丰富、口感好等特点,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三、云南叶类蔬菜产业发展趋势1. 种植技术的改进为了提高叶类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云南省农业部门积极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
例如,采用温室种植技术可以延长叶类蔬菜的生长周期,增加产量。
此外,科学合理地运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也能够提高叶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2. 品种优化升级云南省农业部门还注重对叶类蔬菜品种的研发和推广。
通过选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可以提高叶类蔬菜的抗逆性和产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品种改良,提高叶类蔬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 产业链延伸云南省农业部门积极推动叶类蔬菜产业链的延伸,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
通过加工、包装、物流等环节的发展,可以将叶类蔬菜打造成为具有品牌效应的农产品,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四、云南叶类蔬菜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叶类蔬菜产量的增加,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云南省农业部门应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2. 生产环境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保山市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蔬菜产业是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蔬菜产业也逐渐成为该地区农业的主要产业之一。
但是随着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的不断发展,蔬菜产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首页分析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然后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该地区的蔬菜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资源优势明显保山市隆阳区地处云南高原腹地,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多样,适宜各种蔬菜的生长。
该地区地处云贵高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为蔬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该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裕,为发展蔬菜产业提供了充足的支持。
2.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保山市隆阳区的蔬菜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据了解,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产量以及蔬菜加工企业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蔬菜产业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3.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居民及城市周边乡村居民群众对蔬菜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保山市隆阳区的蔬菜产品通过农村市场网点的输送,迅速满足了城市居民对高品质、安全、有机的蔬菜产品的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1.生产技术滞后保山市隆阳区虽然蔬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但是整体的蔬菜生产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农民在蔬菜栽培、病虫害防治、温室设施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导致蔬菜的品质和产量难以保证。
2.市场竞争激烈在蔬菜产业发展的由于蔬菜生产企业的规模不大,产量较少,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同时随着外来蔬菜产品的涌入,地方蔬菜产业面临着严重的市场竞争压力。
3.资源利用不当由于蔬菜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大,加之蔬菜生产企业的数量增加,导致蔬菜种植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不当,农业生态环境面临一定的压力。
云南蔬菜产业的发展趋势

云南蔬菜产业的发展趋势云南作为中国南方的一片美丽高原,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云南的农业发展迅猛。
其中,云南的蔬菜产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壮大。
本文将围绕云南蔬菜产业的发展趋势展开阐述,从市场需求、技术革新、规模化种植和绿色发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市场需求的推动云南的蔬菜产业发展得以迅猛,首先得益于市场需求的推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意识的增强,蔬菜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
而云南的气候条件适合多种蔬菜的生长,使得该地区的蔬菜供应充足,价格相对较低,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产阶级人群的快速增长和消费升级,对高品质、有机、绿色蔬菜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因此,云南的蔬菜产业应不断调整品种结构,提升品质和品牌形象,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技术革新的驱动云南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技术革新的推动。
云南作为全国重点支持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省份,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业的科技创新。
在蔬菜产业方面,云南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品种和技术,加强品种改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在沙生蔬菜、露地蔬菜和温室蔬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采用水分传感器、气象站等先进设备进行自动化灌溉和农药施用,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还可采用深水培、水培塑料薄膜覆盖等种植技术,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使蔬菜生产更加高效、稳定和可持续。
因此,云南蔬菜产业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三、规模化种植的趋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产业集约化的要求,云南的蔬菜种植也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规模化种植可以通过集中采购、规模化生产和销售渠道的整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规模化种植还可以更好地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实现精准施肥、节水灌溉和无土栽培等技术的应用,增加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云南蔬菜产业应推动农民合作社和企业化农场的建设,鼓励农户参与规模化种植,提高产能和市场竞争力。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保山市隆阳区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地处偏僻但非常美丽的地方。
隆阳区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气候适宜,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尤其是蔬菜。
蔬菜产业在隆阳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隆阳区蔬菜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隆阳区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隆阳区的蔬菜产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蔬菜品种也在不断丰富和更新。
尤其是在近年来政府对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和产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 生产技术不断提高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隆阳区的农民在蔬菜生产中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机械,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推广,使得蔬菜的种植季节得到了延长,产量得到了提升。
3. 市场需求逐渐增加隆阳区周边城市的人口和经济都在不断增加,市场对蔬菜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
尤其是对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为隆阳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品牌建设不足隆阳区的蔬菜产业以散户为主,缺乏统一的品牌和统一的市场推广,导致了产品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需要加大对蔬菜产业品牌建设的投入,提升蔬菜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 缺乏科技支撑蔬菜产业需要不断引进和应用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蔬菜产业的科技创新,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农民。
3. 品种单一化问题隆阳区的蔬菜品种过于单一,长期以来以青菜、白菜、土豆等常见品种为主,缺乏特色和差异化竞争。
需要引进和培育适应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丰富蔬菜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
4. 生产与销售环节薄弱目前隆阳区蔬菜产业生产与销售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不够紧密,生产经营主体和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保山市隆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保山市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滇东南山地向滇南低山丘陵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是一个适宜发展农业的地区。
蔬菜产业作为隆阳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蔬菜产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隆阳区蔬菜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生产规模小,种植户分散目前,隆阳区蔬菜生产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由于种植户分散,生产规模较小,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农民种植蔬菜多为散房顶,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模式,导致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蔬菜产业的发展。
2.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隆阳区蔬菜种植以豇豆、冬瓜、辣椒等为主,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
在市场销售方面,缺乏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产品销售价格波动大,农民收益不稳定,影响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3.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隆阳区蔬菜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也存在着病虫害防治不善、施肥施药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4.市场需求不足,营销不畅隆阳区蔬菜市场供应相对充裕,市场需求不足,导致部分农产品滞销。
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畅,农民对市场需求缺乏准确的了解,导致销售不畅,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加强组织化经营,推动产业集聚隆阳区应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化经营形式,推动蔬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在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实现蔬菜产业的集聚效应,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力。
2.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生产技术隆阳区应加强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培训,鼓励农民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蔬菜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加强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优化施肥施药方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概况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张丽琴钟利梁明泰李石开龚亚菊摘要:云南利用特殊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条件,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尤其是反季节蔬菜生产。
经过3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冬春和夏秋反季外销蔬菜生产基地。
本文就云南省蔬菜产业的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就未来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云南蔬菜产业现状建议一、蔬菜产业现状1.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云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蔬菜主产区,也是全国南菜北运的基地之一。
“十五”以来,蔬菜产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2009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050万亩,产量1440 万吨,产值195亿元,分别比2002年的670万亩、800万吨、70亿元增加57%、80%、178%。
年均增长%、%和%。
蔬菜产业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占种植业的比重在20%以上,蔬菜产业成为继烟草之后的第二大农业主导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蔬菜外销量逐年增加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境内蔬菜产地海拔高度各异,有适合发展冬春早菜和夏秋反季节蔬菜的各种生态环境,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云南蔬菜的外销量(含销往省外和出口国外)逐年增加。
据统计,云南省蔬菜外销量占生产量的%,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冬春和夏秋两个反季节外销蔬菜生产基地。
目前云南省供港澳蔬菜数量和基地备案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供港澳蔬菜数量占港澳市场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中国重要蔬菜出口基地。
云南外销蔬菜已辐射国内20多个省(市、区),并出口到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外销蔬菜已成为云南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每年向北方供应400多万吨蔬菜,以冬春反季蔬菜为主,主要菜种包括:番茄、辣椒、洋葱、菜豆、豇豆、黄瓜、茄子、蒜苔、鲜食玉米、西葫芦、菜豌豆等种类,约占云南外销蔬菜总量的50%以上,蔬菜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山东、河北、山西、天津、辽宁、内蒙、青海、上海、江苏等城市。
3.蔬菜繁、制种情况云南省蔬菜生产所需种子,除食用菌类、薯类、大蒜和部分常规蔬菜用种外,其它种子80%以上靠外省供给,每年购买种子超过1000t;花费约5亿元以上。
目前,全省蔬菜制、繁种面积约4万亩,主要集中于元谋、元江、峨山、宾川、景洪、建水、石屏、永仁、弥渡、弥勒、华坪、东川、嵩明、姚安、开远、个旧等地。
4.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和营销体系初具规模全省专业从事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和营销的企业达到1000多家,两家企业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12家企业进入省级龙头企业。
农业部市场信息司把昆明市龙城蔬菜批发市场和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的批发价格作为重要监测数据,实行一天一报制度,被农业部定为全国重点批发市场。
二、产业优势1.气候优势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具有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赋予了云南蔬菜反季节生产的一大优势。
一是利用滇中、滇东北和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夏秋季节冷凉的气候条件发展喜冷凉的叶菜类和花菜、萝卜、豌豆、蚕豆等,销往东南沿海城市,并出口到欧洲、中东、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是利用滇南、滇西南干热河谷低海拔地区冬季温暖的气候条件发展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菜豆、洋葱等喜温蔬菜,在冬春季节销往北方城市和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
全省已有80多个县(市、区)进行冬春早菜商品化种植,年播种面积超过500万亩,种植品种30多个,产品以其“一早二好”的优势远销全国140多个大中城市,年调出省外400多万吨,成为我国南菜北运重要基地之一;夏秋渡淡蔬菜年种植400万亩,产品除供应省内市场以外,还批销广州、深圳、重庆、武汉等南方50多个大中城市,并外销港澳、台湾、日本、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这一优势为育种家们提供了理想的育种场所。
利用立体气候加代,降低了育种成本,提高了育种效率;利用自然隔离条件生产种子,增加了种子生产规模和生产量,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
这些年国内外许多研究所、种子公司相继在云南建立育种站、种子生产基地。
2.资源优势云南省境内山脉蜿蜒纵横、地形错综复杂,海拨差异显着(最低76.4m,最高6740m),小气候多样,雨量充沛,土壤类型繁多,加之农业历史悠久和多样化的耕作制度,因此,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蔬菜种质资源。
据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1979~1988 年开展的调查,从省内16 个地、州的84个县、市,调查、收集、整理后得到资源材料 1118 份,120种(变种、变型),归类为29 科97属,已妥善保存并繁种入国家种质库619 份。
2000~2002 年间,调查到云南的野生蔬菜有 212 种,分属于82 科。
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版纳、普洱、德宏、临沧市等地,一些常见的种类在全省都有零星分布。
野生蔬菜多具有天然无公害、营养丰富、独特的商品价值、很多具有食疗价值等特点,它的开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菜篮子的花色品种和调节淡季市场的供应。
此外,云南还拥有一批独特的地方优良蔬菜品种资源,如:叶用芥菜(大苦菜、小苦菜)、易门姜饼瓜、小米辣、昆明紫长茄、黄白皱壳辣、开远藠头、曲靖韭菜花、玉溪大白苦瓜、三月萝卜、安宁弯葱、丘北辣椒、弥渡大蒜等。
还有不少珍稀资源,如:涮辣、大树辣、黑籽南瓜、苦茄、荷包豆、四棱豆、木本番茄、建水草芽等。
云南丰富的种质资源也使云南成为世界各地的蔬菜育种家向往的圣地,世界各国的大多数育种家都到过云南考察、交流或盗取资源。
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的育种家,从云南搜集了大量的种质资源作为育种的基础材料。
3.区位优势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国接壤,有怒江、红河、澜沧江等国际河流,国境线总长4061公里,拥有9 个国家级口岸,8 个省级口岸;其次,周边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继中泰、缅、老、越等国边贸与关税冲击后,云南蔬菜产品已具有较大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在东盟经济圈中,云南具有国内其它省区无可比拟的独特地缘优势。
东盟国家全面扩大开放、加强经贸往来,为云南蔬菜出口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云南蔬菜产业的发展。
以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泰国为主的出口市场和以周边国家为主的边贸市场,都看好云南优质蔬菜生产的气候和区位优势。
云南省这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合作的前沿,同时也应该是云南经济建设的前沿。
三、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1.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在我省蔬菜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首先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缺乏,种子长期依赖省外调入或国外进口,成为最大的制约因素和瓶颈。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作为全省园艺作物育种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九五”和“十五”的蔬菜育种工作被中断,而这十年正是省外和国外育种工作蓬勃发展的关键十年。
由于失去了这十年的黄金育种期,我省目前生产上应用的蔬菜品种,大量依赖从省外调入和国外进口。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自主选育的主要蔬菜品种数不足生产上所用品种数的10%。
2.蔬菜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云南省的蔬菜良种繁育体系还没有得到健全和完善,主要问题有:一是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特别缺少专业化、规模化蔬菜繁种基地和蔬菜种子配套加工、精选包装服务体系,造成了全省蔬菜品种乱引、乱调,品种布局多、乱、杂的不利局面,蔬菜种子的供应,70-80%左右靠省外大批量调进,少部分为菜农自留、自繁解决。
由于蔬菜种子分散经营,难以集中管理,种子质量难以保证。
二是与蔬菜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相配套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不健全。
三是没有很好的地方品种繁育基地,优良地方品种种性退化严重,很多科研单位及种子部门都没有自己的优良杂交种(自繁品种),都是靠从省外、国外进口供应,并且种子来源渠道比较混乱,给那些贩卖蔬菜种子或假种子的各单位或个人提供了空间,造成种子质量不能保证。
3.生产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低?蔬菜生产虽然已经成为一项规模大、产出高的产业,但生产的基本设施仍然较差。
主要表现在:蔬菜基地基本建设差,尤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外销蔬菜基地,大多缺乏科学的土壤改良、排灌系统、田间道路等建设;设施栽培较其它省份落后,多数菜农的设施栽培都是简易的竹架大棚,设计和建设都不规范和科学,保温和降温能力都较差,抗灾能力更差。
4.采后处理和冷藏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深加工企业偏少目前我省的蔬菜外销比例达%,但以鲜销蔬菜为主,加工蔬菜用量只达到1/6,加工增值缓慢。
5.整体科技水平、经济效益还不高一是科技研发水平、队伍建设滞后,技术储备较少,在种子繁育、自主知识产权和新品种研发上与省外发达地区相比较为落后;二是生产技术参差不齐,新老菜区差别较大,生产者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单位产量和产值都较全国平均水平低;三是产品合格率与全国平均合格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对标准化栽培、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6.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由于对各种协会、中介等组织发展引导不够,加之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难以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
因产后保鲜、加工、储运和交易等设施落后,我省出口蔬菜多为转口,甚至被省外商人“贴牌”变为其他省的品牌。
四、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是要加强水利建设。
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原则,着力解决防洪防汛、灌区节水配套、水资源保护利用等重大问题,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大改善灌溉面积;二是加强设施农业建设。
要积极推广简易拱棚蔬菜栽培技术,穴盘育苗技术、遮阳网覆盖技术以及节水灌溉等设施农业技术,提高设施化水平,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控性,有效地化解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
2.积极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示范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引导企业和农民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严格产地、产品农残检测,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逐步创立无公害蔬菜产品品牌,带动无公害生产发展。
3.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推行“以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方式,促进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
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
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转变产业增长方式农业科研单位要加强新品种培育、重大病虫害防治、有害生物防控、蔬菜采后保鲜处理等领域的研究,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中心,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