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合集下载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2. VSEPR模型与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VSEPR 模型
VSEPR 直线形 模型名称 中心原子 的杂化轨 道类型 典型例子 平面三 角形 平面三 角形
四面体
四面体
正四面体
sp
sp2
sp3
sp2
3
sp3
CO2
SO2
H2 O
Ag++NH3· H2O===AgOH↓+NH4+ AgOH+2NH3===[Ag(NH3)2]++OH-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要点一
|
分子结构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之间的关系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以用来预测分子的构型,在应用该 理论时应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点:
1. 在AXm型分子中,中心原子A的周围配置的原子或原子团
变红 溶液颜色_____
Fe3++3SCN-===Fe(SCN)3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慎思1】常见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怎样的? 提示(1)双原子分子都是直线形,如:HCl、NO、O2、 N2等。
(2)三原子分子有直线形,如:CO2、CS2等;还有V
形,如:H2O、H2S、SO2等。 (3)四原子分子有平面三角形,如:BF3、BCl3、CH2O 等;有三角锥形,如:NH3、PH3等;也有正四面体, 如:P4。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填表
电子式 σ键的类型及个数 π键个数 CO2 H2 O NH3 CH4
提示
〃〃〃 〃〃 〃 〃〃
O
C
〃〃〃〃 〃 〃〃 〃
O
2 个 p-p σ 键
2
H O H 0
2. VSEPR模型与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VSEPR 模型
VSEPR 直线形 模型名称 中心原子 的杂化轨 道类型 典型例子 平面三 角形 平面三 角形
四面体
四面体
正四面体
sp
sp2
sp3
sp2
3
sp3
CO2
SO2
H2 O
Ag++NH3· H2O===AgOH↓+NH4+ AgOH+2NH3===[Ag(NH3)2]++OH-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要点一
|
分子结构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之间的关系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以用来预测分子的构型,在应用该 理论时应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点:
1. 在AXm型分子中,中心原子A的周围配置的原子或原子团
变红 溶液颜色_____
Fe3++3SCN-===Fe(SCN)3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慎思1】常见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怎样的? 提示(1)双原子分子都是直线形,如:HCl、NO、O2、 N2等。
(2)三原子分子有直线形,如:CO2、CS2等;还有V
形,如:H2O、H2S、SO2等。 (3)四原子分子有平面三角形,如:BF3、BCl3、CH2O 等;有三角锥形,如:NH3、PH3等;也有正四面体, 如:P4。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填表
电子式 σ键的类型及个数 π键个数 CO2 H2 O NH3 CH4
提示
〃〃〃 〃〃 〃 〃〃
O
C
〃〃〃〃 〃 〃〃 〃
O
2 个 p-p σ 键
2
H O H 0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共87张PPT)

2020/7/27
正八面
体形
SF6
正方形 XeF4
24
价电子对的排斥力
1、如果ABn型分子中有双键或叁键,价电子互斥理论仍适用, 把双键或叁键看成一对电子。
2、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电子对之间的夹 角和电子的成键情况,一般规律如下:
1).电子对的夹角越小,排斥力越大 2).由于成键电子对受到两个核的吸引,电子云比较密紧,
数
4
3
2
孤电子对 VSEPR模 分子的立体
数
型及名称 构型及名称
H
0
正四面体
H
C
H
正四面H体
1
四面体
N
H
H
H 三角锥形
2
四面体
O
H H
V形 20
应用反馈
化学式
H2S BF3 NH2-
中心原子
孤对电子 数
σ键电子 对数
VSEPR模型
2
2
四面体
0
3 平面三角形
2
2
四面体
空间构型
V形 平面三角形
V形
课本P39思考与交流
2020/7/27
18
孤电子对数的计算 =½(a-xb)
分子或 中心原 a
x
b
离子 子
H2O
O
6
1
2
SO2
S
6
2
2
NH4+
N
5-1=4
4
1
CO32- C
4+2=6 3
2
中心原子 上的孤电 子对数
2
1
0
0
4.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即VSEPR模型应用
高中化学 第2章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新人教版选修3

节
分
子
的
课堂互动讲练
立
体
构
型
知能优化训练
课前自主学案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分子的立体构型:两个以上原子构成的分子中 的原子的空间关系问题。 1.三原子分子的立体构型有直线形和V形两种。 如:
化学 式
电子式
结构式
键角
分子的 立体模
型
立体构 型
CO2
__18_0_°__
直__线__形__ _
H2O
_1_0_5_°__ _
化学 式
电子式
结构式
键角
分子的 立体模
型
立体构 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H4
_1_0_9_°_2_8_′_ _
_正__体_四__形__面___
CCl4
_1_0_9_°__2_8′_ _
_正__体__四__形_面___
思考感悟 1.五原子分子都是正四面体结构吗? 【提示】 不是,如CH3Cl、CH2Cl2、CHCl3等, 虽为四面体结构,但由于碳原子所连的四个原子 不相同,四个原子电子间的排斥力不同,使四个 键的键角不再相等,所以并不是正四面体结构。
杂化类型 sp
sp2
sp3
参于杂化 1个s轨道 1个s轨道 1个s轨道
的原子轨 和
和
和
道及数目 1个p轨道 2个p轨道 3个p轨道
杂化轨道
2
的数目 ______
3 ______
4 ______
2.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杂化类型 sp
sp2
sp3
杂化轨道 间的夹角
180° ______
120° 109°28′ ______ _________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BeCl2的成键情况
2p 2p
2p
sp杂化
Be:
2s
激发 2s
sp
Cl
Be
Cl
Cl
我们知道乙炔的结构式为
Be
Cl
乙炔的结构式:
H
C
C
H
每个碳原子的另一个 sp轨道则各与一个氢原子的 1s轨道重叠形成一个 sp-s б 键 p轨道则与另一个碳原子的两个未 杂化的 p以肩并肩的形式重叠形成两个 πsp-sp 键。б 键,每个碳原子相互垂直未杂化的 两个碳原子的 也与两个 sp杂化轨道垂直的 sp杂化轨道重叠形成一个 p轨道。 乙炔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与 CO2 分子中碳原子一样采取 sp杂化形成两个在一条直线上的 sp杂化轨道,并留下两个相互
价层 电子对数 VSEPR 模型 VSEPR 直线形 模型名称 中心原子杂 化轨道类型 典型例子
2
sp
CO2
原子轨道以哪种方式杂化能得到两个在一条直线上的杂化轨道呢? 形成的分子,两个原子形成的分子一定是直线形的。所以价层电子对为 2时,不可能有孤电子对,只能是两个 б 键 原子轨道以哪种方式杂化能得到四个指向四面体四个形顶点的杂化轨道呢? 很好。价层电子对为 价层电子对数为 2时,可不可能含有孤电子对呢?为什么? 2时,一定不会有孤电子对,若有一对孤电子对,另外就只有一个 б 键,也就只能有两个原子 原子轨道以哪种方式杂化能得到三个伸向平面三角形顶点的杂化轨道呢?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二、确实分子立体构型的理论 2、杂化轨道理论 VSEPR模型与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价层 电子对 VSEPR 模型 VSEPR 直线形 模型名称 中心原子杂 化轨道类型 典型例子
2
3
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杂化轨道 间夹角
3个sp2杂化轨 4个sp3杂化轨 道 道
1200 1090 28’
1800
空 间 构 型
实 例
直 线形
平面三角形
四面体形 CH4 , H2O
BeCl2 CO2 C2H2 BF3 , C2H4
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孤对电子,剩 余的p轨道可以形成π键
1、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 因为( C )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杂化, 而CH4是sp3杂化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3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 成4个杂化轨道 C.N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 作用较强 D.氨气分子中氮原子电负性强于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 2、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立体结构,两个 结论都正确的是( D )
sp2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
120° z z z z
y x x
y x
y x
y
sp2杂化轨道由1个s轨道和2个p轨道杂化而得到三个sp2杂化轨道。 三个杂化轨道在空间分布是在同一平面上,互成120º 例如:C2H4
C2H4(sp2杂化)
sp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
z
z
180°
z
z
y x x
y x
y x
y
sp杂化轨道由1个s轨道和1个p轨道杂化而得到两个sp杂化轨道。 两个杂化轨道在空间分布呈直线型,互成180º 例如:C2H2
4、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D ) A、H2O B、H3O+ C、NH3 D、NH4+
5、以下分子或离子的结构为正四面体,且键角为 109°28′ 的是( B ) ①CH4 ②NH4+ ③CH3Cl ④P4 ⑤SO42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
3个sp2杂化轨 4个sp3杂化轨 道 道
1200 1090 28’
1800
空 间 构 型
实 例
直 线形
平面三角形
四面体形 CH4 , H2O
BeCl2 CO2 C2H2 BF3 , C2H4
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孤对电子,剩 余的p轨道可以形成π键
1、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 因为( C )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杂化, 而CH4是sp3杂化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3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 成4个杂化轨道 C.N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 作用较强 D.氨气分子中氮原子电负性强于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 2、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立体结构,两个 结论都正确的是( D )
sp2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
120° z z z z
y x x
y x
y x
y
sp2杂化轨道由1个s轨道和2个p轨道杂化而得到三个sp2杂化轨道。 三个杂化轨道在空间分布是在同一平面上,互成120º 例如:C2H4
C2H4(sp2杂化)
sp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
z
z
180°
z
z
y x x
y x
y x
y
sp杂化轨道由1个s轨道和1个p轨道杂化而得到两个sp杂化轨道。 两个杂化轨道在空间分布呈直线型,互成180º 例如:C2H2
4、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D ) A、H2O B、H3O+ C、NH3 D、NH4+
5、以下分子或离子的结构为正四面体,且键角为 109°28′ 的是( B ) ①CH4 ②NH4+ ③CH3Cl ④P4 ⑤SO42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
高二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杂化轨道理论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三、杂化轨道理论
1、理论要点
① 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不同种原子轨道在成 键过程中重新组合,形成一系列能量相等的新轨 道的过程叫杂化。形成的新轨道叫杂化轨道,用 于形成σ键或容纳孤对电子 ② 杂化轨道数目等于各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 之和 ③ 杂化轨道成键能力强,有利于成键 ④ 杂化轨道成键时,满足化学键间最小排斥原 理,不同的杂化方式,键角大小不同 ⑤ 杂化轨道又分为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两种
④ 其它杂化方式
dsp2杂化、sp3d杂化、sp3d2杂化、d2sp3杂化
例如:sp3d2杂化:SF6 构型:四棱双锥 正八面体
此类杂化一般是金属作为中心原子 用于形成配位化合物
小结: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 杂化轨道类型 sp
参加杂化的轨道 s+p 杂化轨道数 2
sp2
s+(2)p 3
+
构型 120° 正三角型
BF3的空间构型 为平面三角形
F
2p
F
激发 2s
B
B: 2s22p1
2s
2p
F
sp2杂化
sp2
③ sp3杂化
2p
2s
以C原子为例
2s 2p
激发
C
杂化
C
sp 杂 化
3
基态 激发态
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
构型 109°28′ 正四面体型 4个sp3杂化轨道可形成4个σ键 价层电子对数为4的中心原子 采用sp3杂化方式
CH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C:2s22p2
2s
2p
激发 2s
2p
sp 杂化
《分子的立体构型》完整ppt课件

SP
直线形
CH2O
0
CH4 0
SO2
1
NH3
1
0+3=3 0+4=4 1+2=3 1+3=4
SP2
平面三角形
SP3
正四面体形
SP2
V形
碳的sp2杂化轨道 .
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②sp2杂化 C2H4
.
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③sp杂化
sp杂化:夹角为180°的直线形杂化轨道。
.
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乙炔的成键
.
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③sp杂化 大π 键
C6H6
.
.
基态N的最外层电子构型为 2s22p3,在H影响下, N 的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 轨道进行sp3 不等性杂化, 形成四个sp3 杂化轨道。其中三个sp3杂化轨道中各 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另一个sp3 杂化轨道被孤对电 子所占据。 N 用三个各含一个未成对电子的sp3 杂 化轨道分别与三个H 的1s 轨道重叠,形成三个 N―H键。由于孤对电子的电子云密集在N 的周围, 对三个N―H键的电子云有比较大的排斥作用,使 N―H键之间的键角被压缩到 107 o18',因此NH3 的空 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
0
H
H
..
H2O H O. . H
O HH
2
2
.. ..
.. ..
..
NH3 H N. . H H N H
3
1
H
H
.
立体结构
应用反馈:
0 1 2
0
1 0
0
0
PO43-
0
2 2 2
3 3
人教版化学《分子的立体构型》课件完美版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分子 的立体 构型3课 时(共7 4张PPT )
同为三原子分子,CO2 和 H2O 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 同,什么原因?分析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是否全部参加成 键?
同为四原子分子,CH2O与 NH3 分子的的空间结构 也不同,什么原因?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分子 的立体 构型3课 时(共7 4张PPT )
物
原子数
对
子对 子对数
: : :: : : : :
H2O H :O : H
2
2
2
4
NH3 H :N :H
3
HH
CH4 H :C :H
4
H
CO2 :O::C::O: 2
3
14
4
0
4
2
0
2
价层电子对数 =δ键个数+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个数
δ键电子对数 = 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分子 的立体 构型3课 时(共7 4张PPT )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分子 的立体 构型3课 时(共7 4张PPT )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分子 的立体 构型3课 时(共7 4张PPT )
孤电子对的计算
=½ (a-xb)
分子或 中心原 a
x
b
离子 子
H2O
O
6
2
1
SO2
S
6
2
2
NH4+
N
5-1=4
4
1
CO32- C
4+2=6 3
2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分子 的立体 构型3课 时(共7 4张PPT )
中心原子 上的孤电 子对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8
CO2 和 H2O 的立体构型
三原子分子的立体构型有直线型和V型两种,
如图所示 CO2 呈直线型,而 H2O 呈 V 型,两个
H—O 键的键角为105 °。
图2−9
CH2O 和 NH3 的立体构型
大多数四原子分子采取平面三角形和三角锥形两种立 体结构。例如,甲醛(CH2O)分子呈平面三角形,键角 约120 °;氨分子呈三角锥形,键角107 °。
第 二 章 分子 结 构 与 性 质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授课人:蔡忠兰 洪湖市州陵高级中学
H2O
CH4
C2H4
CH3COCH3
CO(NH2)2
C8H8
CO
C6H6
CH3COOCH3
碳纳米管
氨基酸
CH3OH
CH3OCH3
CH2OHCH2OH
O2
CH3CH2OH
苯并噻吩
丙三醇
CH3COOH
表 2−4
分子或离子 SO2 NH4
几种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 S N C a 6 5−1=4 4+2=6 x 2 4 3 b 2 1 2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 1 0 0
2CO3
思考与交流:教材 P38
1、以 S 和 P为例,说明如何根据主族元素在周期表 中的位置确定它的价电子数。 2、以 N 和 Cl 为例,说明如何根据主族元素在周期 表中的位置确定它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CH3CH2Cl
吡啶
四氢呋喃
二恶烷
环氧乙烷
呋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2的晶体结构
环己烷【椅式】
葡萄糖
甲烷水合物
C60模型
C60的晶胞
C20
C40
C70
各种富勒烯
维生素A vitamin A
婴粟碱 (papaverine)
雌酮激素(estrogenic hormone)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大多数分子是由两个以上原子 构成的,于是就有了分子中的原子 的空间关系问题,这就是所谓“分 子的立体构型”。
在确定了σ 键电子对数和中心原子上的 孤电子对数后,把他们相加便可确定分子中 的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由价层电子 对的相互排斥,得到含有孤电子对的VSEPR 模型,然后,略去VSEPR模型中的中心原子 上的孤电子对,便可得到分子的立体构型。
用通式AXnEm表示只含一个中心原子的 分子或离子组成。 式中A为中心原子,X为配位原子,下表 n为配位原子的个数,E为中心原子上的孤对 电子对,下表m为孤电子对数。
SO2
平面三角形
V形
分子或离子
中心原子上的 孤电子对数 0
分子或离子的 价层电子对对数 3
VSEPR 模型
2CO 3
CH4
0
4
分子或离子
VSEPR 模型名称 平面三角形
分子或离子 的立体构型
分子或离子的 立体构型名称 平面三角形
CO 3
2-
CH4
正四面体形
正四面体形
思考与交流:教材 P39
确定 和它们的立体构型。
图2−13
红外光谱仪
图2−13
红外光谱仪原理示意图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VSEPR theory ) 认为,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价层电子对”相互 排斥的结果。
价层电子对是指分子的中心原子上的电子 对,包括 σ 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 (不包括 π 键电子对)。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确定方如下:
图2−10
CH4 的立体构型
五原子分子的可能立体构型更多,最常见的 是正四面体形,如甲烷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正四面 体型,键角为109°28′。
图2−12
形形色色的分子
分子的立体构型与其稳定性有关。例如,上图中的 S8 像 顶皇冠,如果把其中一个向上的硫原子倒转向下,尽管也可 以存在,却不如皇冠式稳定;又如,椅式C6H12比船式稳定。
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怎样 测定的? 分子中的原子不是固定 不动的,而是不断地振动着 的。所谓分子的立体构型其 实只是分子中的原子处于平 衡位置时的模型。当一束红 外光线透过分子时,分子会 吸收跟它的某些化学键的振 动频率相同的红外线,再记 录到图谱上呈现吸收峰。通 过计算机模拟,可以得知各 吸收峰是由哪一个化学键、 哪种振动方式引起的,综合 这些信息,可分析出分子的 立体构性。
H2O、NH3的VSEPR模型和立体构性
下表(表 2 −5 )列举了应用价层电子对互斥 理论对几种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的推测。
分子或离子
CO2
中心原子上的 孤电子对数 0
分子或离子的 价层电子对对数 2
VSEPR 模型
SO2
1
3
分子或离子 CO2
VSEPR 模型名称 直线形
分子或离子 的立体构型
分子或离子的 立体构型名称 直线形
BF3 、NH 4 和
2SO3 的
VSEPR 模型
① BF3 :AY3 型,VSEPR 模型为平面三角形,
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②
NH 4
:AY4 型, VSEPR 模型为正四面体
形,离子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2③ SO 3 :AY4 (AX3E)型, VSEPR 模型为
四面体形,离子构型为三角锥形。
通式AXnEm里(n + m)的数目称为价层 电子对数,令 n + m = z ,则可将通式 AXnEm 改写为另一通式 AYz。VSEPR理论认为,为了 减少价电子对之间的斥力,电子对间应尽量互 相远离,即分子中的价层电子对总是尽可能地 互斥、均匀地分布在分子中。
如果把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层视为一个球面 , 根据立体几何知识可知,球面上相距最远的两点 是直径的两个端点,相距最远的三点是通过球心 的内接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相距最远的四点是 内接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相距最远的五点是内 接三角双锥体的五个顶点,相距最远的六点是内 接正八面体的六个顶点。
式中 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对于主 族元素来说,价电子数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为与 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或 “端位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H 为 1 ,其它原子等于“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对于阳离子来说,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 子数减去离子的电荷数,x 和 b 的计算方法 不变; 对于阴离子来说,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 子数加上离子的电荷数( 绝对值 ),x 和 b 的计算方法也不变。
因此,价电子对空间排布情况为:
当价电子对的数目为 2 时,呈直线型;
当价电子对的数目为 3 时,呈平面三角形;
当价电子对的数目为 4 时,呈四面体形;
当价电子对的数目为 5 时,呈三角双锥型; 当价电子对的数目为 6 时,呈八面体形。
当中心原子与配位原子之间是共用两对或 三对电子,即通过双键或三键结合时,VSEPR 理论作如下处理: 共价双键或共价叁键都被当作一个共价键 处理,每个键只计算其中的一对 σ 电子(即价 层电子对不包括 π电子)。
价层电子对互相排斥作用力的大小,决定 于电子对之间的夹角和电子对的成键情况,一 般规律为: Ⅰ、电子对之间夹角越小,排斥力越大; 不同价电子对之间排斥作用的顺序为: 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成键电 子对>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对。 Ⅱ、重键(双键或三键)间的排斥力: 叁键>双键>单键。
图2−15
1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 (a - x b) 2
式中 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对于主族 元素来说,价电子数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X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 为与中心原子 结合的原子(称“配位原子”或“端位原子”) 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H 为 1 ,其它原子等于 “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