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与赤芍的异同

合集下载

白芍和赤芍功能主治的异同

白芍和赤芍功能主治的异同

白芍和赤芍功能主治的异同1. 异同概述白芍和赤芍都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药材,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虽然两者均属于芍药科,但在功效和主治方面却存在一定的异同。

本文将从药用部位、药性味、功能主治等方面,对白芍和赤芍进行对比分析。

2. 药用部位•白芍:以芍药的根部为药用部位。

•赤芍:以芍药的地上部分(根与叶之间)为药用部位。

3. 药性味•白芍:味苦、酸,性凉。

•赤芍:味苦、酸,性寒。

4. 功能主治4.1 白芍的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各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崩漏、吐血等。

•活血止痛:对于经血不调、腹痛症状有缓解作用。

•养肝益肾:帮助调理肾脏和肝脏功能,有助于改善人体的代谢和排毒能力。

•祛痰止咳:对于痰多、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2 赤芍的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各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崩漏、吐血等。

•活血止痛:对于经血不调、腹痛症状有缓解作用。

•止血消肿:对于外伤出血、肿胀等症状有一定的止血和消肿作用。

•安抚肝风:对于肝风上犯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5. 适用症状和禁忌5.1 白芍•适用症状:白芍适用于阳热内盛、营血亏虚引起的头晕、目赤、面红等症状。

•禁忌:妊娠妇女应当慎用白芍。

5.2 赤芍•适用症状:赤芍适用于肝热引起的头痛、眩晕、目赤等症状。

•禁忌:赤芍应避免与乳酸钠、盐酸肼屈嗪等药物同时使用。

6. 附加信息•白芍和赤芍均为中药材,可以通过中药店或药店购买。

•在使用白芍和赤芍时,应遵循医生的嘱咐,确保使用剂量和方法正确。

•白芍和赤芍均属于传统草药,临床治疗的同时,应与西药相结合,充分发挥其疗效。

总结起来,白芍和赤芍在药用部位、药性味、功能主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异同。

两者都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的功能,但白芍还具有养肝益肾和祛痰止咳的作用,而赤芍则更适用于止血消肿和安抚肝风。

在使用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选择,并严格遵守使用剂量和方法,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防止中药材混淆如何辨别白芍与赤芍

防止中药材混淆如何辨别白芍与赤芍

防止中药材混淆如何辨别白芍与赤芍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芍药,尤其是白芍和赤芍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

但由于它们的外形相似,容易混淆,因此正确辨别白芍与赤芍的方法对于保证中药材质量和功效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准确辨别白芍与赤芍的一些方法。

1.外观特征白芍与赤芍在外观上有一定的差异,通过细致观察可以进行初步辨别。

白芍的根茎多为圆柱状,表面呈灰黄色,质地坚实,断面呈乳黄色。

而赤芍的根茎多为圆锥状,表面呈红棕色,质地相对较软,断面呈棕红色。

另外,在芍药的花朵上,白芍的花瓣常呈白色或淡黄色,而赤芍的花瓣则呈红色或淡紫色,这也是它们的重要区别之一。

2.气味区分芍药在气味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白芍具有一种独特的香气,气味醇厚芬芳,而赤芍则具有一种较为刺激的气味,气味相对较重。

通过嗅闻芍药的气味,也可以初步区分白芍和赤芍。

3.煮汤辨别在中药炮制中,煎煮药材是常见的处理方法。

煮汤时,白芍与赤芍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也可以作为辨别的依据之一。

以白芍为例,煮汤后汤液通常是乳白色,并且容易形成一层白色的浮沫;而赤芍的煮汤液通常呈红棕色,无浮沫。

通过观察煮汤后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辨别白芍和赤芍。

4.化学成分分析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可以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进行更加准确的鉴别。

白芍和赤芍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其含有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可以确保辨别的准确性。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辨别方法仅为一些常见和简易的方法,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性。

为了确保辨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鉴别。

总之,正确辨别白芍与赤芍对于保证中药材质量和药效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外观特征,分辨气味,煮汤观察以及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区分这两种常用的中药材。

为了确保辨别的准确性,建议在需要的时候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更加准确的鉴别。

白芍与赤芍的异同

白芍与赤芍的异同

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姓名: XXX学号:11XXXXX白芍与赤芍的异同白芍、赤芍均为根源于芍药属的常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近似,但含量比率不一样;药理活性相像,但作用强度不一样。

中医学对其功能的描绘各有着重,在中医临床应用上他们有显然的差别。

探究比较白芍和赤芍药材各方面的共性与差别,对有效控制白芍、赤芍药材质量和保证药物临床疗效拥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根源的差别白芍、赤芍, 宋从前本草统称为芍药。

《药典》记录“燥根 , 功能 : 平肝止痛 , 养血调经 , 敛阴止汗。

” 又载 : 芍的干燥根 , 功能 :清热凉血 , 散痕止痛。

”白芍, 为毛蓖科植物芍药的干“赤芍 , 为毛蕊科植物芍药或川赤从陶弘景《集注》注文: “余处亦有而多赤, 赤者小利”的文字可见,芍药分为赤、白两种 , 始于梁代。

从《开宝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崇原》、《本草备要》等记录的文字看 , 前的白芍和赤芍 , 是依花色来区分的 , 白花者为白芍 , 赤花者为赤芍。

现在天则依照植物种类和产地加工方法来区分赤、白芍。

清以当今白芍与赤芍的分类,是依《中国药典》为标准,其白芍的原植物为 Pail.(种植品赤芍的原植物为 Pail.(野生品或种植品)和 Lynch.古今赤、白芍的区分和药用品种有较大的差别。

),二.化学成分的差别植物学家很早就对白芍、赤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

迄今为止从两药中分别获得的化学成分包含单萜苷、多元酚、黄酮及其苷类、胡萝卜苷、蔗糖等,此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单萜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

芍药单萜苷类主要包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等,这种化学成分统称为芍药总苷;而多元酚类化合物则主要由多种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等化学成分构成。

事实上,从化学构成来看,白芍和赤芍特别一致,均以单萜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为代表性成分,这是邻近的生物基源所决定的。

可是因为生长环境的不一样及药材采收后加工办理方式的差别,致使这些成分在两味药材中的含量比率各有不一样。

赤芍与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赤芍与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赤芍与白芍的功效与作用赤芍与白芍是常见的中药材,它们在中医药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赤芍与白芍虽然有着不同的颜色和形态,但它们的功效与作用相似,常常被用来治疗一些相似的疾病。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赤芍与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赤芍与白芍都属于毛茛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们的学名分别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和Paeonia veitchii Lynch.。

赤芍的根茎多呈红色,白芍的根茎则呈白色。

两种草本植物的花朵呈现为色彩鲜艳的花瓣,它们都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中。

两种芍药的主要成分是萜类物质、酚类物质、多糖和多种酶。

赤芍与白芍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中医认为,赤芍与白芍入心、肝、脾、肺经,有着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并促进新陈代谢。

赤芍与白芍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例如咽喉炎、扁桃体炎和口腔溃疡等。

它们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疾病引起的症状。

赤芍与白芍还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中医认为,赤芍与白芍可活血行滞,化瘀散结,能够改善人体的微循环,促进血液的循环和代谢。

赤芍与白芍可以用于治疗一些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疾病,如瘀血疼痛、痛经和跌打损伤等。

两种芍药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缓解疼痛,加快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赤芍与白芍还具有抗肿瘤的功效。

研究表明,赤芍与白芍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赤芍与白芍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肿瘤,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此外,赤芍与白芍中所含的多种活性成分还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衰老的作用,有助于维持机体的健康。

赤芍与白芍还可以用于调节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赤芍与白芍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赤芍与白芍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促进淋巴细胞的活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此外,赤芍与白芍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产生的过程中,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抗炎作用。

赤芍和白芍的区别的功效与作用

赤芍和白芍的区别的功效与作用

赤芍和白芍的区别的功效与作用赤芍和白芍是两种非常常见的中草药,它们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

虽然它们都属于同一种植物——芍药,但赤芍和白芍在功效与作用上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赤芍和白芍各自的功效与作用。

一、赤芍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赤芍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高热、疮疡肿痛等外感热病。

2. 止血散瘀:赤芍有较强的活血止血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病症,如崩漏、衄血、月经过多等。

3. 敛肺止咳:赤芍有收敛肺气、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厚、气喘等病症。

4. 调经养颜:赤芍有调经养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面色无华等妇科疾病。

5. 抗炎消肿:赤芍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消肿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肝炎、胃炎等。

6. 肝脏保护:赤芍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改善肝功能、减轻肝损伤。

二、白芍的功效与作用1. 养血止痛:白芍能够滋养血液,调养经络,具有较好的止痛功效,适用于各种内外伤、痛经、风湿痹痛等。

2. 调经活血:白芍具有调理月经的作用,可以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3. 核酸代谢:白芍中含有较多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能促进人体的核酸代谢,帮助细胞修复和再生。

4. 缓解痉挛:白芍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适用于胃肠、子宫、胆道等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

5. 抗炎抗过敏:白芍中所含的化合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对过敏性鼻炎、湿疹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6. 抗氧化:白芍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

三、赤芍与白芍的区别:1. 颜色不同:赤芍的根茎和花瓣呈红色,而白芍的根茎和花瓣呈白色。

2. 用法用量不同:赤芍一般用于清热解毒、止血散瘀等病症,常作为一味主药使用;白芍则适用于养血止痛、调经活血等,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3. 化学成分不同:赤芍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赤素等,而白芍则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芍药苷等。

白芍和赤芍

白芍和赤芍

白芍和赤芍
白芍和赤芍都是芍药的一种,在临床除了外形不同之外,主要功效也有很大差别。

白芍偏向于调经、止汗,可以治疗面色苍白、头晕目眩以及月经不调。

赤芍更倾向于清热、清肝火,如果出现血热、疼痛,都非常适合用赤芍治疗。

赤芍对于凝血症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如果患者出现血脂过高,可以通过赤芍降低血脂、抗炎,对于增强免疫力也有很好的疗效。

一、来源与外观不同
白芍—毛茛科植物白花芍药的根,赤芍来自于毛茛科植物红花芍药的根。

在外观上,白芍呈米白色,赤芍呈棕色或红棕色,且白芍味偏酸、苦,赤芍味苦。

二、功效不同
赤芍,味苦,性寒,其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有着清热凉血的作用。

对比白芍,赤芍因此作用而更受大家的喜爱。

除此之外,如人们平常不注意的跌打损伤、淤血淤青等,使用赤芍都可以得到一定改善。

因为赤芍可用于活血化瘀止痛,产量多,市场广,相对于白芍来说是性价比较高的。

白芍最大的作用就是养血柔肝,一般情况下,对于治疗腹泻、肝火旺盛引起的食欲不振有一定的作用。

当然,也可以用来治疗月经不调。

白芍可养血调经,平抑肝阳,敛阴止汗,常用于治肝血亏虚,面色苍白,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崩中漏下,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及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阴虚盗汗。

赤芍和白芍均有止痛的作用,两者相比,白芍主要是利于柔肝止痛,对于肝脾不和的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挛急疼痛更加有效。

而赤芍则是活血祛瘀止痛,治疗的症状多是肝郁血滞之胁痛、血滞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

白芍和赤芍的鉴别方法

白芍和赤芍的鉴别方法

白芍和赤芍的鉴别方法1. 哎呀呀,瞧一瞧白芍和赤芍的颜色呀!白芍那可是白白净净的呢,像纯洁的雪花一样。

而赤芍呢,则是带着点暗红色,就好像是害羞的脸蛋红扑扑的。

你看看这白芍,白白嫩嫩,多招人喜欢呀,再看看赤芍那独特的颜色,是不是一下子就能区分啦?例子:就好比林黛玉是白芍般娇柔,而王熙凤就是赤芍般艳丽呢!2. 来感受下它们的质地呀!白芍摸起来比较坚实,就跟那硬邦邦的石头似的,嘿,可别小瞧它哟!而赤芍呢,质地稍微松软一些,哎呀,就像是软软的棉花糖。

这区别是不是很明显呀,咱只要一摸就能知道个大概啦!例子:就像馒头是白芍的质地,发糕就是赤芍的质地呢!3. 哎呦喂,它们的形状也不一样哟!白芍一般是圆柱形,直直的一根,多规整呀。

赤芍呢,就有点歪歪曲曲的,就像那调皮的小蛇。

这一对比,不就很清楚啦?例子:这不就像铅笔是白芍形状,而弯曲的吸管就是赤芍形状嘛!4. 再看看它们的生长环境吧!白芍呀,喜欢生长在温和的地方,那感觉就像是被精心呵护的小公主。

而赤芍呢,更适应稍微艰苦点的环境,简直就是个坚强的勇士呀。

你说是不是很不一样呢?例子:好像公园是白芍的生长地,而野外就是赤芍的生长地呗!5. 哈哈,它们的功效也有差别呢!白芍主要是养血调经的哟,像个贴心的小护士。

赤芍呢,则是清热凉血的一把好手,就跟那勇猛的战士一样。

这样一讲是不是一下子就懂啦?例子:好比感冒药是白芍的功效,退烧药就是赤芍的功效呀!6. 最后别忘了味道呀!白芍有点微微的苦味,就像那淡淡的忧伤。

而赤芍呢,苦味更重一些,就像那浓烈的哀愁。

这味道上的不同,也能帮助我们区分它们哟!例子:像咖啡的淡苦味是白芍味道,而中药的苦就是赤芍味道啦!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白芍和赤芍虽然名字相近,但是通过颜色、质地、形状、生长环境、功效和味道这些方面,就能很容易地区分它们啦!。

白芍与赤芍的区别

白芍与赤芍的区别

白芍与赤芍的区别
白芍和赤芍是中医药材中常见的药材,虽然它们都来自于牡丹科植物的根部,
但在药效、性味、功能用途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白芍和赤芍的区别。

外观特征
•白芍:白芍的外观呈现出颗粒状或块状,表面光滑,色泽白净,断面乳白色。

•赤芍:赤芍的外观为细小颗粒状,颜色呈红棕色或赤褐色,断面呈深棕色。

药材化学成分
•白芍:白芍中主要含有白芍苷、丹参酮、芍药苷、木犀草苷等成分,具有祛风散寒、养血调经、调和气血等功效。

•赤芍:赤芍中主要含有赤芍苷、赤芍酮、赤芍醇等成分,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止血收敛等功效。

药性与功能
•白芍:性味甘、微苦、微寒,归肝、脾、胃经。

白芍具有活血化瘀、养血生津、调经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痛经、血虚虚热、月经不调等症状。

•赤芍:性味苦、微寒,归心、肝、胃经。

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泻火宁心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出血症、热病洪热、烦燥不眠等症状。

用法用量
•白芍:一般用量为9-15克,可入牡丹粥、牡丹泥等食用,也可煎汤服用。

•赤芍:一般用量为6-12克,可入赤芍散、赤芍饮等药方,也可煎汤或冲剂服用。

总的来说,白芍与赤芍在药性、功能以及用法用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合理
选择和搭配这两种药材,根据疾病的具体状况,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达到治疗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姓名:XXX 学号:11XXXXX
白芍与赤芍的异同
白芍、赤芍均为来源于芍药属的常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类似,但含量比例不同;药理活性相似,但作用强度不同。

中医学对其功效的描述各有偏重,在中医临床应用上他们有明显的区别。

探索比较白芍和赤芍药材各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对有效控制白芍、赤芍药材质量和确保药物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来源的区别
白芍、赤芍, 宋以前本草统称为芍药。

《药典》记载“白芍, 为毛蓖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功能: 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

”又载: “赤芍, 为毛蕊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功能:清热凉血, 散痕止痛。


从陶弘景《集注》注文: “余处亦有而多赤, 赤者小利”的文字可见, 芍药分为赤、白两种, 始于梁代。

从《开宝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崇原》、《本草备要》等记载的文字看, 清以前的白芍和赤芍, 是依花色来区分的, 白花者为白芍, 赤花者为赤芍。

而今天则依据植物种类和产地加工方法来划分赤、白芍。

现今白芍与赤芍的分类,是依《中国药典》为标准,其白芍的原植物为 Pail.(栽培品),赤芍的原植物为 Pail.(野生品或栽培品)和 Lynch.古今赤、白芍的划分和药用品种有较大的差异。

二.化学成分的区别
植物学家很早就对白芍、赤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

迄今为止从两药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包括单萜苷、多元酚、黄酮及其苷类、胡萝卜苷、蔗糖等,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单萜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

芍药单萜苷类主要包括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等,这类化学成分统称为芍药总苷;而多元酚类化合物则主要由多种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等化学成分组成。

事实上,从化学组成来看,白芍和赤芍非常一致,均以单萜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为代表性成分,这是相近的生物基源所决定的。

但是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及药材采收后加工处理方式的差异,导致这些成分在两味药材中的含量比例各有不同。

与无需炮制的野生品赤芍相比,白芍为人工栽培品,入药前需经浸泡,刮皮,沸水煮至透心等炮制工序。

这一过程使得白芍
所含化学成分在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尤以没食子酸、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丹皮酚流失显着,但芍药内酯苷是个例外,与赤芍相比,它的含量在白芍中呈现明显优势,是含量仅次于芍药苷的第二主成分。

赤芍含有丰富的苷类化合物, 主要含有芍药苷( paeon-iflor in) 315%~ 71 98%, 羟基芍药苷( oxypaeoniflorin) 01 12%~0121%、芍药内酯苷( albiflorin) , 苯甲酰羟基芍药苷benzoyloxypaeoniflorin) , 苯甲酰芍药苷( benzo ylpaeoniflorin) , 此外还含有没食子酸、棕榈酸、鞣质。

白芍主要含有芍药苷11 86%~ 51 76%、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苯甲酸、鞣质。

三.药理作用的区别
(一)赤芍的药理作用
1.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1)抑制血小板聚集: 药理学研究表明112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通过增加cAMP 水平、抑制TXB2 合成、影响血小板能量代谢等来实现的
(2)对红细胞的作用: 赤芍能明显改善其红细胞的通透性, 增加红细胞对低渗张力的抗性, 有一定稳定红细胞膜结构的作用。

(3)抗凝和抗血栓作用: 赤芍不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 但可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而使已凝固的纤维蛋白发生溶解作用, 当有尿激酶存在时赤芍激活纤溶酶原的能力会降低。

2.对心血管的作用
(1)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赤芍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 有较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 AS) 作用。

(2)对心脏的作用: 赤芍注射液能改善ARDS 状态下心肌作功能力, 提高心输出量。

(3)对微循环的影响: 赤芍提取物对烫伤大鼠的细动脉的收缩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对烫伤后大鼠肠系膜细动脉血流速度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还可减少烫伤后细静脉的白细胞粘附,此外赤芍提取物还能减轻微循环内红细胞的聚集。

(4)降低门脉高压: 赤芍注射液有降低门脉高压的作用,
(二)白芍的药理作用
1. 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白芍总苷( TGP) 能抑制小鼠扭体反应, 延长大、小鼠舔爪及小鼠嘶叫潜伏期, 对吗啡、可乐定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

2.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白芍可拮抗环磷酰胺( CY) 对小鼠外周血管醋酸酯酶阳性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

能明显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及腹腔M5 吞噬功能
3. 对平滑肌的作用芍药苷对豚鼠、兔、大鼠胃、肠管及大鼠子宫平滑肌均表现抑制, 并能拮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4. 抗炎作用白芍能明显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炎性渗出。

口服芍药苷可使佐剂性关节炎( AA) 大鼠滑膜细胞过度分泌IL-21、TNF 和PGE2 的功能恢复正常。

5. 抗病原微生物白芍煎剂对多种常见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酊剂能抑制
绿脓杆菌。

6. 护肝作用白芍提取物对D2 半乳糖胺、CCl4 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对血清SGPT 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对黄曲霉素B1 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升高有预防或逆转作用。

7.其它作用白芍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常压缺氧及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缺氧动物存活时间, 拮抗由垂体后叶素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 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延长失血性休克心脏停搏时间。

改善因药物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不良。

抑制ADP、胶原、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及H2O2 引起的溶血反应、红细胞还原型谷胱苷肽消耗和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

综上所述, 赤芍药理作用研究证明其具有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抗凝和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和肝脏、抗肿瘤等作用, 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白芍有解除腹部痉挛作用。

对胃、肠管、子宫平滑肌均有抑制或解痉作用; 并有解热, 镇痛, 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还有抗炎, 抗溃疡和对多种致病菌及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等
四.临床应用的区别
(一)赤芍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赤芍善“清热凉血”,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等。

如犀角地黄汤中赤芍与水牛角、牡丹皮配伍使用,治疗热入营血、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斑疹紫暗; 紫草快斑汤用于治疗温毒发斑、血热毒盛及斑疹紫黑。

赤芍善“散瘀止痛”,用于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等。

如赤芍药散用于治疗肝郁血滞之胁痛; 少腹逐瘀汤用于治疗血滞经闭、痛经、症瘕腹痛; 虎杖散用于治疗跌打损伤,
瘀肿疼痛。

赤芍善“清泻肝火”,可用于肝火上攻的头痛、目赤、疮疡痈肿。

如芍药清肝散可治疗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羞明多眵。

(二)白芍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白芍为补血药,善“养血调经”,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者。

如四物汤中白芍与熟地黄等配伍,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 保阴煎用于治疗血虚有热,月经不调诸症。

白芍善“柔肝止痛”,用于腹痛、胁痛、四肢挛急疼痛、头痛、痛经等。

白芍又能“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为治疗肝阳上亢之常用药,如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

综上,中医对赤芍和白芍的功效差异已有共识,形成较为固定的用法,两者在临床应用中不可互相替代,赤芍侧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活血化瘀; 白芍善能滋阴平肝、养血调经,止痛,止汗。

五.芍药苷的现有分析方法
芍药苷(Paeoniflorin) 是赤芍和白芍的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目前,大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来对其进行含量测定和分析。

采用HPLC 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以乙腈- 0. 05% 磷酸( 14: 86)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 采用碱水解- HPLC 法,以甲醇-0. 05mol /L 磷酸-异丙醇-冰乙酸( 85: 155: 4: 6)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测定苯甲酸含量,计算出白芍总苷的含量
参考文献:
【1】刘晓龙,刘大培,尚志钧,《白芍、赤芍的本草考证》,中国药学杂志,1993,28(10)
【2】杨柳,许舜军,吴金雄等,《白芍。

赤芍的比较研究概况》,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5)
【3】王巧,刘荣霞,于海兰等,《白芍与赤芍HPLC指纹图谱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7,42(8)
【4】项亚西,张京红,《赤白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差异》,海峡药学,2010,22(11)
【5】张建军,李伟,王丽丽等,《赤芍和白芍品种、功效及临床应用述评》,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0)
【6】周红涛,骆亦奇,胡世林,《赤芍与白芍的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3,38(9)
【7】王瑞,鲁岚,李颖伟等,《赤芍与白芍的药理作用比较》,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