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服饰图片

五十六个民族服饰图片
五十六个民族服饰图片

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藏族

纳西族哈萨克族土家族普米族壮族

布依族基诺族佤族德昂族侗族

傣族裕固族土族景颇族白族

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门族布朗族水族

瑶族黎族独龙族朝鲜族哈尼族

保安族鄂伦春赫哲族珞巴族高山族

东乡族俄罗斯族锡伯族撒拉族阿昌族

羌族达斡尔族维吾尔族彝族傈僳族

仡佬族京族毛难族塔吉克族怒族

柯尔克孜族拉祜族仫佬族畲族鄂温克族

苗族

五十六个民族服饰特点含图

1、汉族 2、蒙古族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格外醒目。 3、回族 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妇女多戴盖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回族男子在节日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喜戴白色小帽,妇女则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后面披垂于肩头。 4、藏族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

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5、维吾尔族 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 似当今的“四片瓦”。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不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 6、苗族

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7、 撒尼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花包头仍是姑娘服饰重要组成部分。花包头多为心灵手巧的姑娘亲手制成,长约3米,宽约0.17米,一条黑布作底,上面绣有数条彩色图纹,制作十分精致美丽。每逢喜庆、外出,姑娘们都要穿上崭新的民族服饰。花功夫缠包头,要经过七、八道手续才能完成。彝族不同支系服饰各异,花枝招展的女性打扮不胜枚举,相对而言,男子的传统服饰特色已经不多。不过,凉山地区彝族男子还保留着古代遗风。他们在头顶前脑门蓄一绺长发,象征男性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彝族俗称“天菩萨”。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男子喜爱用青布或蓝布包裹头部,并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气概,习称“英雄结”。另外身 上斜挎用细牛筋编织而成的佩带(古时用于挂系战刀)称之为“英雄带”。大小凉山山势险峻,气候寒冷,当地彝族群众故用毛毯护身,俗称,“擦尔瓦”。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的披衫,有白、灰、青等色,上部用羊毛绳缩口,下部缀有长达0.33米左右的旒须。制作一条擦尔瓦,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彝族人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风寒,夜晚当被盖,堪称凉山彝家服饰象征。 8、壮族

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服饰

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服饰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五十六个民族都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服饰文化。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 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 1、阿昌族 阿昌族聚居于云南。男子穿对襟上衣,黑色长裤,未婚男子缠白色包头,已婚青壮年男子缠藏青色包头。 妇女穿窄长袖对襟衫,下着裙。未婚女子梳辨盘于头顶,已婚妇女束髻,缠高耸的包头。妇女喜戴各种银饰。

2、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白族男女均上着衣、外套领褂,下着裤。服装颜色的搭配简单鲜明,对比协调。白族人民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甚至裤子都喜用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3、保安族 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外套青布坎肩,下穿深色长裤,头戴白或黑色圆顶帽,在节日里穿长袍。女子穿色彩艳丽的衣裤,上衣为刚过双膝的有花边的大襟袄,外套坎肩,戴头盖,也戴礼帽。 4、布朗族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布朗族男子上穿青布

圆领长袖对襟或大襟衣,下着宽脚裤。妇女上着紧身短衫,下着筒裙,也有着长裤的。名地妇女均喜欢戴银饰。 5、布依族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布依族男子常穿短衣长裤,盛装时着长衫,戴瓜皮帽。妇女则上着短衣,下着百褶裙或长裤,戴银饰。

6、6、朝鲜族 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其文化与朝鲜半岛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朝鲜族男子的上衣为斜襟、宽袖,前襟有飘带,他们还喜欢穿“背褂”(坎肩)和灯笼裤,这种裤子很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妇女多穿短衣长裙,上衣与男子相似,只是更加短小。

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图文赏鉴

中华56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图文赏鉴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五十六个民族都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服饰文化。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 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 1、阿昌族 阿昌族聚居于云南。男子穿对襟上衣,黑色长裤,未婚男子缠白色包头,已婚青壮年男子缠藏青色包头。 妇女穿窄长袖对襟衫,下着裙。未婚女子梳辨盘于头顶,已婚妇女束髻,缠高耸的包头。妇女喜戴各种银饰。

2、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白族男女均上着衣、外套领褂,下着裤。服装颜色的搭配简单鲜明,对比协调。白族人民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甚至裤子都喜用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3、保安族 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外套青布坎肩,下穿深色长裤,头戴白或黑色圆顶帽,在节日里穿长袍。女子穿色彩艳丽的衣裤,上衣为刚过双膝的有花边的大襟袄,外套坎肩,戴头盖,也戴礼帽。 4、布朗族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布朗族男子上穿青布

圆领长袖对襟或大襟衣,下着宽脚裤。妇女上着紧身短衫,下着筒裙,也有着长裤的。名地妇女均喜欢戴银饰。 5、布依族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布依族男子常穿短衣长裤,盛装时着长衫,戴瓜皮帽。妇女则上着短衣,下着百褶裙或长裤,戴银饰。

6、6、朝鲜族 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其文化与朝鲜半岛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朝鲜族男子的上衣为斜襟、宽袖,前襟有飘带,他们还喜欢穿“背褂”(坎肩)和灯笼裤,这种裤子很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妇女多穿短衣长裙,上衣与男子相似,只是更加短小。

56个民族的服饰与生活习惯

民族服饰与生活习惯 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蒙古族摔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五蝠捧寿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外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回族服饰

青海、甘肃、宁夏回族地区的服饰较富于传统特点。男子一般头戴黑、白两色号帽(俗称“回民帽”),身穿白土布对襟上衣(土称“尕汗搭”)。扎腰带,前腰和下穗处绣牡丹花,多结婚时用,平时扎一般粗布。外着青布黑夹夹(黑坎肩)、黑色或蓝色长裤,穿白土布袜子(袜头及后跟处纳花)、黑布鞋或用白线勾的线帮鞋。号帽颜色因年龄而异,婚姻后青年及老年均戴黑色,未婚青年戴白色或紫红色,小孩戴白色,也有的戴黑色或用白线勾成的号帽。中老年妇女一般内穿普通袖旗袍、深灰色过膝坎肩,戴过膝长的黑盖头(60岁以上者戴白盖头)。少女戴绿盖头,结婚时穿粉红色长袍、绣花鞋,平时喜艳色,如绿裤子、玫瑰红歪襟短褂,背心前后胸均绣花。有的地区戴齐腰长的短盖头。女孩9岁以前不戴盖头,头顶常排一大排花发卡,穿中式艳丽短裤褂和短绣花背心及绣花鞋;19岁后出门须戴盖头。云南回族男女均不穿坎肩,妇女喜穿大花上衣,戴白盖头;男上衣于领下胸前有三角形花边,中襟两侧、衣边、袖口均有花边。新疆回族妇女穿长旗袍、坎肩,戴盖头;男服饰与西北其他地区回族相同。华北回族的服饰基本与汉族相同。少数阿訇等宗教职业者尚保留长袍或号帽外缠头饰等传统习俗。 藏族服饰 藏族主要居住在平均海拔四千米左右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这里的气温反差大,日光足,紫外线强。因而藏族男女喜戴帽子,以遮挡阳光对头部的照射。牧区的妇女喜用酥油涂面,防止皮肤

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服饰

xx56个民族的民族服饰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五十六个民族都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服饰文化。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 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 1、阿昌族 阿昌族聚居于云南。男子穿对襟上衣,黑色长裤,未婚男子缠白色包头,已婚青壮年男子缠藏青色包头。 妇女穿窄长袖对襟衫,下着裙。未婚女子梳辨盘于头顶,已婚妇女束髻,缠高耸的包头。妇女喜戴各种银饰。 2、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白族男女均上着衣、外套领褂,下着裤。 服装颜色的搭配简单鲜明,对比协调。白族人民崇尚白色。 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甚至裤子都喜用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3、保安族 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外套青布坎肩,下穿深色长裤,头戴白或黑色圆顶帽,在节日里穿长袍。女子穿色彩艳丽的衣裤,上衣为刚过双膝的有花边的大襟袄,外套坎肩,戴头盖,也戴礼帽。 4、布朗族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布朗族男子上穿青布圆领长袖对襟或大襟衣,下着宽脚裤。妇女上着紧身短衫,下着筒裙,也有着长裤的。名地妇女均喜欢戴银饰。

5、xx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布依族男子常穿短衣长裤,盛装时着长衫,戴瓜皮帽。妇女则上着短衣,下着百褶裙或长裤,戴银饰。 6、6、朝鲜族 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 其文化与朝鲜半岛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朝鲜族男子的上衣为斜襟、宽袖,前襟有飘带,他们还喜欢穿“背褂”(坎肩)和灯笼裤,这种裤子很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妇女多穿短衣长裙,上衣与男子相似,只是更加短小。彩斑斓,好象彩虹在身。 青年男子多戴鸭舌帽,中捞年人则戴毡帽,妇女普遍戴花色头巾。朝鲜族妇女的结婚礼服 朝鲜族儿童多穿七彩衣,色 朝鲜族男子常穿宽大的长方形胶鞋,妇女多穿鞋头尖而跷起的船形胶鞋。 7、xx 达干尔族主要聚居在嫩江两岸,在东北诸民族中,是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与外界经济文化接触和交流较多的民族之 一。达干尔族的服装式样以袍式为主,为便于骑马,袍前后两面开衩。男装以皮质为主,女装以棉布居多。达干尔族妇女的发式和装饰品各地不一,有的用白布或白毛布包头,有的戴头饰 8、傣族 傣族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擅长农耕和水稻种植。傣族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融合了中原和印度及中南半岛诸国文化。傣族男子多穿圆领大襟或对襟小衫,下着长裤,白布或蓝布包头。妇女穿长筒裙和短衫,

五十六个民族服饰的特点

五十六个民族服饰的特点 1.汉族 2.蒙古族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格外醒目。 3、回族 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妇女多戴盖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回族男子在节日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喜戴白色小帽,妇女则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后面披垂于肩头。 4、藏族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

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5、维吾尔族 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 似当今的“四片瓦”。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不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 6、苗族

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7、彝族 撒尼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花包头仍是姑娘服饰重要组成部分。花包头多为心灵手巧的姑娘亲手制成,长约3米,宽约0.17米,一条黑布作底,上面绣有数条彩色图纹,制作十分精致美丽。每逢喜庆、外出,姑娘们都要穿上崭新的民族服饰。花功夫缠包头,要经过七、八道手续才能完成。彝族不同支系服饰各异,花枝招展的女性打扮不胜枚举,相对而言,男子的传统服饰特色已经不多。不过,凉山地区彝族男子还保留着古代遗风。他们在头顶前脑门蓄一绺长发,象征男性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彝族俗称“天菩萨”。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男子喜爱用青布或蓝布包裹头部,并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气概,习称“英雄结”。另外身 上斜挎用细牛筋编织而成的佩带(古时用于挂系战刀)称之为“英雄带”。大小凉山山势险峻,气候寒冷,当地彝族群众故用毛毯护身,俗称,“擦尔瓦”。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的披衫,有白、灰、青等色,上部用羊毛绳缩口,下部缀有长达0.33米左右的旒须。制作一条擦尔瓦,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彝族人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风寒,夜晚当被盖,堪称凉山彝家服饰象征。 8、壮族

56个民族简介及服饰特点

五十六个民族简介 1、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 2、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 4、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 5、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 7、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 8、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 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 ——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糯米团,地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