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学导论
B影视艺术审美导论

§ How to “watch” film
❖ 3、 Film as art: Pure Film author film (eg. Krzysztof Kieslowski) Comfort the sorrow in TH film
❖ 1、 Film as commerce: Where did you watch movie?
电影商品观:票房 (购票-检票-入场-黑暗空间-白日梦-退
场-替代补偿)
§ How to “watch” film
❖ 2、 Film as culture:
❖ Film has been financed. The notion of author’s copyright does not exist.
❖ The aesthetic analysis goes back into the context of culture, history, and other forms of social philosophy.
§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 Film became the focus.
Film became the focus.
❖ It’s open to every one. Class divisions disappear in it. It’s open, classless, and free of CULT.
The wind vane of national spirit 民族精神的风向标 (第五代-第六代,戏台-站台)
The ID card of national culture 民族文化的身份证 (韩流影视,美国中产阶级文化价值,伊朗民族形象诉求)
学生复习版影视美学导论

影视美学导论第一章绪论一、影视艺术学学科产生的必然性1、电影从杂耍走向艺术,自然须呼唤艺术哲学——美学的关照,由此促进自身更具艺术的品格;影视艺术以熔接美学而提升自身的品位。
2、作为生命存在的价值思考,美学不能不正视影视艺术;因而,美学以容纳影视而扩展自身的学科疆域。
二、影视艺术运动情态的美学层级1、影视艺术美学意识的萌芽期2、影视艺术的美学意识自觉期3、影视艺术的美学心理运化期三、影视艺术美学学科生成的过程1、电影美学早期的朴素思考2、电影美学中期的理性探索3、电影美学后期的学科理论构建四、撰写本书的基本创想思路上编影视美学理论篇第二章影视美学特性第一节影视美学的研究对象一、影视美学的学科性质1、定义影视美学是一门探讨在影视艺术活动中那些能够生成特定审美价值(愉悦与惊憾)的带有根本性或关键性的影视审美现象与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交叉边缘性人文学科。
2、影视美学与美学(1)影视美学是影视艺术与美学学科有机结合的产物;(2)影视美学是由影视艺术的管道进入,厘定于影视艺术之平台,利用美学的眼光审视影视艺术的美学构成价值及其活动之本质规律,以形成自身独立的学科体系,故其应归属于美学范畴。
3、影视艺术与美学的关系影视艺术是艺术类群之一种,是审美价值的集中凝聚与体现;美学是研究审美本体本质、审美价值、审美形态、审美经验与心理等知识的哲学化之学科,其涵盖了影视艺术的存在,故其两者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4、影视美学与影视美的关系(1)影视美学是指一门学科,而影视美是指在整个艺术群中的一个类型艺术美属性,同时也是指影视美学所研究指向的具体内容。
前者是一个学科体系,二后者一种艺术美表现。
(2)影视美属于审美范畴,其是理想美的具体表现之一,是是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构成的基础,影视美学是审视、观照、研究和引领影视美现象及其进步的概括性和指导性理论。
(3)无论是影视美学或是影视美,相比于影视艺术而言其最大特质是站在一个统领性的哲学高度来谈论影视艺术现象的。
完整word版,《影视美学》—彭吉象(吐血整理笔记完全版)剖析

影视美学彭吉象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
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
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
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
"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
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
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
"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
影视美学第一讲

巴赞推崇写实主义,他认为使用长镜头,不用剪接拼凑拍摄出来的画 面,才是真正电影的表达方式。实地取景、演员自然的表演,再加上长 镜头的呈现,能使观众保持在一个客观的地位(当然,这是指导演的客 观角度)上去观察持续性的空间原貌,以最接近现实世界的角度观察至 于他们眼前的影像。
镜头三:天,静静无边,刘栋缓慢陷入流沙,恐慌抑或镇定,一切都无 法阻止生命无情的下陷,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眼睁睁看着流沙一点一点把 自己吞嗜。一个人以及他的七情六欲,他的善善恶恶就这样消失于荒漠, 没有求救,没有哀号。
如此这样,改变一个场面中镜头的次序, 而不用改变每个镜头本身,就完全改变了 一个场面的意义,得出与之截然相反的结 论,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种连贯起来的组织相排列,就是运用电 影艺术独特的蒙太奇手段,也就是我们所 讲的影片的结构问题。
世界经典蒙太奇片段
《战舰波将金号》中的“敖德萨阶梯”片段 为世界电影史上早期最经典的蒙太奇建构段 落,把蒙太奇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与蒙太奇 艺术的经典建构,蒙太奇最早的本质意义也 来源于此,蒙太奇艺术的经典建构开辟了电 影语言最不可缺少及最强有力的艺术表现力。
《可可西里》— 电影纪实性美学特征
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 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随着欧美 市场对羊皮的需求增加,其原料藏羚羊 绒价格暴涨,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 可西里。短短几年间,百万只藏羚羊几 乎被杀戮殆尽,残存不到两万只。1993 年起,一支名为“野牦牛”的武装反盗 猎队,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志愿进 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这支由 “临时工”组成的队伍在可可西里腹地 和盗猎分子进行了无数次浴血奋战,两 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
影视美学 绪论

二、电影美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1910年代中期 电影作为艺术理论 2、1920年代中期 电影蒙太奇理论 3、1940年代中期 电影纪实理论 4、1960年代中期 电影结构主义符号学 理论 →电影符号学 →电影叙事学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三、影视美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1、两种思路: (1)中间层面研究:由问题研究理论,偏重 于技术的实用,少理论的总结。美国派 (2)电影理论与人文科学结合研究:不依赖 电影界而展开对电影的独立研究,深刻但有时 游离于电影。法国派 2、国内影视美学研究现状。
绪论 趋向影像真理的努力探索
绪
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影视美学的主要内涵及其发展的四个阶段;了解影视美学研 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授课提纲、学习 方法。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影视美学的本质内涵及现代电影美学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3学时 五、教学内容:见教案 六、思考题:见教案 七、涉及影片:《与狼共舞》《阿甘正传》《野草莓》
Hale Waihona Puke 影视美学与非影视美学及影视批评电影美学研究三阶段说一形式主义传统爱因汉姆巴拉兹爱森斯坦二写实电影理论巴赞克拉考尔三电影符号学理论美达德利安德鲁主要电影理论二电影美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1910年代中期电影作为艺术理论21920年代中期电影蒙太奇理论31940年代中期电影纪实理论41960年代中期电影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电影符号学电影叙事学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三影视美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1中间层面研究
一、影视美学的内涵
影视美学:关于影视的美学阐释 本质内涵:从影视实践出发,探索影视本体即 影视的审美特性。 影视美学与“非影视美学”及影视批评
影视美学理论知识点

影视美学理论知识点影视美学理论是研究影视作品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的学科,它涉及到影视作品的构成要素、表现手法、观念内涵等方面。
在影视创作领域中,了解和运用影视美学理论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点关键的影视美学理论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影视作品。
首先,影视的镜头构图是影视美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镜头构图是指导演通过相机的镜头来构建画面结构和视角,以达到表现主题和情感的目的。
影视作品中的镜头构图要考虑到画面的整体布局、人物位置、光线调度等方面,以营造出视觉美感和表现力。
此外,镜头语言也是影视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运用特写、中镜、远景等不同镜头来突出主题和情感,增强画面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从而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
其次,影视的音乐配乐也是影视美学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能够起到增强情绪、烘托氛围、表达主题等作用。
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合的音乐配乐,可以使影视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戏剧性,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影片的情感内涵。
因此,导演和音乐策划师在电影制作过程中需要密切合作,确保音乐与画面的整体效果相得益彰。
另外,影视的剧本创作也是影视美学理论中的重点内容。
剧本是影视作品的灵魂,承载着影片的情节、对话和主题等元素。
一个优秀的影视剧本需要具有情节曲折、角色鲜明、台词精彩等特点,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起共鸣。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编剧需要结合影视美学理论知识,把握好叙事节奏、情节高潮和人物性格等要素,确保影片故事的连贯性和观赏性。
总的来说,影视美学理论是影视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指导着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价值和观赏效果。
了解和掌握影视美学理论知识点,有助于提升影视创作者对作品的把握能力和创作水平,使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点影视美学理论知识点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的魅力。
电影美学导论

《电影美学导论》第一章电影美学的基本内涵第一节电影美学的性质(P4)对于电影美学认识上的误区,自一开始就存在着。
不少人从一开始就混淆了“美”、“审美”、“美学”这三个完全不同含义的概念。
“美”大概可作三个方面的理解。
一是从“美”的本体上去探讨,即“美”不等于“美的”,而是要找出美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也就是要说出“美”的本质。
二是许多人往往将“美”作形容词用,这样,美即美的,大凡好看的、漂亮的、奇观的都可用上“美”这个字眼。
三是相对于“丑”而言,是“丑”的对立面。
而在西方美学史上,西方美学家往往将美与崇高分别视作两个不同的审美范畴,这样,“美”就相当于中国人所言之“优美”,它与崇高相并列,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审美范畴。
审美则是主体(人)带有主观色彩的对对象是否美、如何美的一种认识判断,亦可说是一种情感态度。
而美学则是一门学问,作为一门学问,它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话语体系、研究范畴、方法、原理,等等。
第二节电影美学的属性、归类及研究范畴(P10-12)今天的电影美学要得以继续发展,一是不能脱离电影的基本内容,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它给人的启示及其对于世界、社会和人的认识。
二是今天的电影美学研究必须要同文化流变,特别是必须从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的流变中去作出美学的回应。
三是要讨论工业化后电影美学自身的改革与创新。
电影美学的研究范畴至少可归纳为如下向个方面:1、电影美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电影的审美特性、电影艺术的审美规律,尤其是电影语言、电影思维、电影艺术中超越时空的假定性和电影的审美形态。
(但它更应注重的是电影艺术所内含的思想,电影艺术与现实、与社会、与世界和人的关系。
特别是审美意识形态中的各种复杂的相互纠缠的因素,电影中所显示出来的各种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思考及其思想挑战的美学意义。
)2、电影美学还应重点研究电影作品背后的文化哲学思维和文艺思潮,观众与电影艺术间的审美关系。
3、电影美学的研究还应同西方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相联系,特别是研究中国电影,完全脱离中国的特定文化、中国古典美学的根基是不可想象的。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

《影视美学》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贡献(重点)1、识记:(1) 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2) 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2、理解:(1) 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2) 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二)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发展阶段(重点)1、识记:(1) 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2) 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3) 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4) 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2、理解:(1) 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2) 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3、应用:蒙太奇美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和价值(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美学观与类型电影的概念、特征(重点)1、识记:(1) 戏剧化电影”的含义(2) 类型片”的含义(3)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2、理解:(1)戏剧化电影的美学特征(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点(3)从观众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产生(四)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代表及其核心思想(次重点)1、理解:(1)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观(2)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特点2、应用:纪实性电影美学总体特点与理论局限(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新浪潮”电影的概念2、理解:(1)法国电影的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2)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六)欧洲现代派电影的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现代派”电影的概念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2)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所进行的探索(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观(一般)1、识记: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美学革命2、理解:柴伐梯尼在电影美学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美学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艺术类型美学属性的划分原则:
艺术对象的本质属性; 人类认识和掌握艺术的方式; 艺术形象的物化形态; 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 逻辑分类与自然分类的考量。
影视审美具有同质属性:
综合性。电影与电视都是时间艺术与空间 艺术的综合体。
社。 陈晓云主编《影视理论基础》,中国电影
出版社。
本课程理论性较强,仅靠课堂笔记无法深 入理解,故推荐大家购买彭吉象或陈晓云 版为参考书。其中彭吉象版本是上届林国 淑老师指定 用书,大家也可向上届同学 借阅。
课后作业:
观看吕克·贝松《第五元素》。
影视美学
授课人:XXX
第一 影视美学导论
三个问题: 美学与影视美学 影视美学的内涵 本课程教学重心
一、美学与影视美学
1、什么是美学? Aesthetic原意为“感性学”,指美学是研究感
性认识的科学。“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即持这 一观点。
对“美学”这门学科的界定并无定论,如黑格 尔认为就是“艺术哲学”,即是研究艺术美的, 将自然、社会排除在美学研究之外。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美是生活”,强 调现实与艺术的关系。
也有人认为美学就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 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 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 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 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这一观点的出现也是将美学划分为古典 美学和近现代美学的分界线。古典美学 认为美学是理性的艺术哲学,现代美学 则更强调美学的感性色彩。
二、影视美学的内涵
影视美学是研究影视艺术中关于美与审美 的科学,其研究重心是影视作品背后的文 化哲学思潮和文艺思潮,观众与影视艺术 之间的审美关系。
影视美学既涉及到影视作品和其发展史, 涉及到相关的社会思潮、哲学及文化的深 层次,又与各种技术因素密切相关。故影 视美学既要关注其艺术属性与哲学属性, 也要关注其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
美学概念: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 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 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 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 科学。
当代的国际美学研究更倾向于艺术研究, 甚至将美学称作艺术哲学,对当代的艺 术不能进行研究或阐释,是验证当代美 学的有效性的标志之一。
当代中国的美学研究内容较为丰富,包括 美学原理、中国古典美学、西方美学、艺 术门类美学、技术美学、中西美学比较等。
视听性。都是诉诸视听觉,镜头、画面、 色彩、音响等构成其感性形式。
逼真性。 运动性。 蒙太奇。 技术性。
影视所具有的同质属性及其未来互动共存 的大趋势是将其合流并列的主要原因,也 是“影视美学”这一学科设立的基本前提。
电视艺术美学的基本原理与电影艺术相通, 但本课程对电视美学的涉及主要在艺术性 较强的电视剧及专栏节目范围内,信息性 较强的新闻类节目涉猎较少。
但影视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影视作品的 审美特性、影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尤其是 影视语言、影视思维的特性。
本课程对影视美学的讲解主要以电影美学 为主,中间涉及对电视艺术作品的分析。
由于早期的电影美学理论如蒙太奇美学、 纪实美学方面的内容在《中外电影史》中 都有介绍,故略过不再讲解。
三、本课程教学重心
对各种艺术门类的审美研究构成了各种分 类美学,如小说美学、诗歌美学、戏剧美 学、绘画美学、音乐美学、电影美学、建 筑美学、雕塑美学等。
2、影视美学的划分及其争论
两大争论:
①电影与电视是否艺术?电影一直被视为 “第七艺术”,其艺术身份基本已无疑问; 但电视一直不被看作艺术,原北广今中传 教授曾庆瑞为改变这一境遇奋斗了若干年。
电影符号学 电影叙事学 精神分析学 女性主义分析 意识形态批评 后现代主义与其它理论
本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
教学:理论介绍与作品解读相结合 考核: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
30%,考试70%.
参考书目:
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金丹元《影视美学导论》,上海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