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诗
反映社会现实的唐诗

反映社会现实的唐诗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石壕吏》2.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兵车行》3.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杜甫《新安吏》4.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5.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杜甫《潼关吏》6.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5首有关变质社会现代诗歌

5首有关变质社会现代诗歌
1. 标题:变质社会
变质社会,似梦幻
人心冷漠如冰山
道德沦丧,价值失衡
人性被摧残,心灵空旷
2. 标题:残缺世界
变质社会,残缺世界
道义缺失,荒芜心田
真善美渐消逝
黑暗弥漫,演绎疯狂
3. 标题:堕落年代
变质社会,堕落年代
贪婪横行,良知扭曲
道德的败坏,人性的堕落
现实被掩盖,虚伪掩饰黑暗
4. 标题:虚媚时代
变质社会,虚媚时代
真实被掩盖,伪装迷茫
价值观扭曲,虚假蔓延
人性变异,道德沉沦
5. 标题:世俗之殇
变质社会,世俗之殇
追逐功利,贪婪成瘾
人心冰冷,善良凋零
美德湮灭,灵魂沉沦。
描写社会的诗句古诗

描写社会的诗句古诗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概念,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社会的诗句、古诗:1.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元曲通过描写潼关的地势险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其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无论王朝兴衰,百姓总是受苦的一方。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的生活困境,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期望,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贫苦百姓的生活。
3. 《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白居易通过描写农民在炎热的天气下辛苦劳作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诗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辛苦,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
这些诗句和古诗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社会意义,能够引导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关于社会现实的古诗

关于社会现实的古诗
1. 《卖炭翁》 - 白居易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杜甫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3. 《悯农二首》其一 - 李绅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 《观刈麦》(节选) - 白居易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5. 《石壕吏》(节选) - 杜甫
-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节选) - 杜甫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7. 《贫女》 - 秦韬玉
-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8. 《官仓鼠》 - 曹邺
-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9. 《杂诗》(节选) - 王维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0. 《商山早行》(节选) - 温庭筠-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描写社会黑暗的现代诗

描写社会黑暗的现代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描写社会黑暗的现代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描写社会黑暗的现代诗这是一个欲望的社会,这里开满了罪恶之花。
这是一个商品的社会,这里的充斥着各种交易。
这是一个坚硬的社会,建筑吞噬着人们的生活。
这是一个冰冷的社会,你感受不到人间的烟火。
这是一个繁忙的社会,人人忙于生计的奔波。
这是一个喧嚣的社会,机器取代了人类的叫声。
这是一个阴暗的社会,地狱的大门向人们放开。
这是一座个的社会,它在加速着自己的死亡二.黑色的现代诗《黑色》:方思在黑色的荫影中看自己的影予荫影轻摆于黑色的水中这样看自己的影子是足够的清晰这是好的,我是千年炽火凝成的一颗黑水晶《黑色》黑色,挂满了树梢,黑色,涂抹在衣角,黑色,漂移上湖面。
每个人都是病人。
甲呆湖边,问狂舞的亡魂是否睡着?乙着上衣,想消逝的肢体丢在何处?丙滞树旁,听安静的丛林微微呼吸?我平躺在铺满黑色的大地上,伸出双手,摘那天上的灯,撕扯漫漫的黑色。
到头来,却发觉,是黑色降落了,是死亡来临了。
黑夜的黑是个幌子沿着记忆行走总会有些旧事匍匐在心的陋巷点燃一段段旧时间雪没有来的冬天风是季节的主角风飞扬那些流散在风里的曲调挣扎,徘徊敢问那遗漏下的点滴暖和可否暖和岁月的薄凉深夜,在睡与醒之间徘徊思绪以倾听的姿态伫立蓦然明白黑夜的黑只是个幌子那只是夜的一件衣裳可是全部的黑暗都带着光的印记啊没有光明,那有黑暗我情愿信任光线,只是在这一刻选择休憩而已抬头月亮挂在深夜一汪明静集结慢慢了悟这世上,万物都在永别有些事物,却在永生于是,像万物一样我选择在夜晚将自己关在红尘之外我选择在夜晚让心褪去黑色的衣裳然后放任心上的花儿一朵朵绽放如阳光下一般鲜妍,美妙。
三.描写“心灵黑暗”的现代诗有哪些《青海湖》这傲慢的酒杯为谁举起荒芜的高原天空上的鸟和盐为谁举起波涛从孤独的十指退去白鸟的岛屿,儿子们围住在相距遥远的肮脏镇上。
一只傲慢的酒杯青海的公主请把我抱在怀中我多么贫困,多么荒芜,我多么肮脏一双洁白的翅膀也只能给我片刻的幸福我观察你从太阳中飞来蓝色的公主青海湖我孤独的十指化为天空上洁白的鸟19八八.七.25《青海湖》是海子后期的作品,这是一首好诗,调子温顺含蓄,即保持了语言的开放状态,又具有诗歌节奏的自然韵律美。
反应社会状况的唐诗

反应社会状况的唐诗《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衍生注释:- “伐薪”:砍柴。
- “何所营”:做什么用。
-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是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是太监的爪牙。
- “口称敕”: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
- “炭直”:炭的价钱。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宫市”的黑暗统治,宫市制度下劳动人民深受剥削的社会现象。
情感方面,诗人对卖炭翁充满了深切的同情,对那些作威作福的宫使则表达了无比的厌恶。
表现手法上,细致地描写了卖炭翁的外貌、心理活动等。
如“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生动地描绘出卖炭翁艰辛的劳作状态,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将卖炭翁矛盾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心理描写极大地增强了对苦难者同情的表达效果。
在叙事方面,条理清晰,从烧炭到卖炭再到被掠夺,完整地叙述了卖炭翁的遭遇,有力地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
作者介绍: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
他关心民间疾苦,很多作品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卖炭翁》便是其中典型的一首,他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种创作理念使他的诗作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运用片段:例子一:学校里组织历史剧表演,要展现唐代社会人民被压迫的场景。
有同学就建议说:“我们可以引用白居易《卖炭翁》里的情节啊。
就像那卖炭翁,辛苦烧炭、运炭,最后被那宫使强行用一点微薄之物就夺走了千余斤的炭,这多能体现当时老百姓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啊。
表演的时候,演员在台词里加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么经典的句子,肯定超有感染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七律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七律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七律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七律诗富强富有贫困自古明,皆言受命是天生。
何来上帝睁开眼,均仗全家奋力耕。
有道拼搏挥洒汗,无言获得聚珠成。
春风燕剪姿杨柳,不被欺凌铁骨铮。
民主莫说人生贵贱分,从来等级铸条文。
悬殊差别难更改,的确平常易醉醺。
只有同桌肩担事,更无携手火烧云。
心心相印情忠义,个个共雕诚信君。
文明礼让贤能本古风,九州辉耀笑苍穹。
横生方孔无端祸,失却仪堂有雅翁。
闹市街头观怪景,楼台巷尾看妖疯。
驱除躁俗黄尘黑,沐浴文明净净红。
和谐志气相投话比肩,紧牵携手效先贤。
同心共筑强国梦,合力全描新史篇。
团结耕耘欢奏曲,庄重洒汗喜挥鞭。
蓬蓬勃勃腾生气,火火红红欢乐天。
自由落地人生恋自由,长空展翅眷无愁。
蜂飞碌碌忙忙事,蝶舞红红火火酬。
全仗遵章能守纪,不凭违法任强牛。
方圆有序弘扬义,尺寸循规正气留。
公平万物生来各不同,千秋憧憬是能公。
尊人实在身尊己,毁誉虚为诋毁翁。
世上珍奇公平事,人间渺小失心疯。
长空比翼和谐曲,大浪淘沙正气雄。
公正公正正义映苍穹,世界和谐遍地红。
没有欺凌奸诈险,更无坑骗拐蒙风。
忠诚乐助胸怀广,坦荡邦扶脑海雄。
日月蕴含光与热,人间自有烛和虹。
法治方圆按序步徘徊,尺寸求真绽放梅。
社会能无严约束,人间岂有乱轮回。
遵章守纪人肩责,毁法违规鬼命催。
点亮良知书正气,驱除恶习演风雷。
爱国爱字心凝气贯虹,情真意切梦乘风。
山河培育人生命,岁月传培才智公。
父老乡亲肝胆照,弟兄伴侣信诚忠。
长歌一曲承龙志,蝶舞蜂飞眷恋中。
敬业奉献人生蜜采花,求精敬业蝶飞纱。
勤勤恳恳埋头干,洒洒潇潇漫抚琶。
执著真诚流大汗,坚韧朴实谱无华。
心中只有富强梦,唯愿家国铺满霞。
诚信人生切望敞心扉,相互之间日月依。
信任真诚无隔阂,猜疑缄手陷重围。
蟾宫桂树嫦娥冷,宝殿金冠帝子肥。
孤独长年随影伴,欢歌洒落映朝晖。
友善善恶天开地设题,求真自有晓歌啼。
描写社会现实的诗词

描写社会现实的诗词以下是一些描写社会现实的诗词:
1.《兵车行》唐·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死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2.《蚕妇》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3.《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咏史》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5.《赤日炎炎似火烧》明·施耐庵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导学案编者:高二语文组审核:郭力达【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学习目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学习鉴赏诗歌方法,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重点难点】1.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难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预习案】(【自主学习·秀出风采】1、了解作者及背景:《石壕吏》: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
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
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
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
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2、诵读诗歌,了解课文内容: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探究案】(【合作探究·交流碰撞】)(1)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体裁),以时间为顺序,事件是安史之乱中官府强行抓人当兵,百姓家壮丁全部战死,最后石壕吏乘夜带走老妪:这首诗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谈主题)杜甫投宿石壕村,正碰上官吏捉人充军。
诗歌用素描的手法,清晰如画地再现了诗人的这次亲身见闻。
叙而不议,这是杜甫此类诗的特点。
诗人的感情融会在平实的叙述之中,耐人寻味。
一面是"夜捉人"的悍吏,一面是"逾墙走"的老翁,这是多么不平常的时期!"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的对比令人惊心。
而老妇的陈辞,更是催人泪下。
(3)诗歌羞于直白言情,常寓情于形象之中,形象不仅是诗人情感的触发,又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也是体验诗人情感的途径。
诗中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训练案】(【当堂训练·巩固落实】)1.解释划线词语:老翁逾墙走()二男邺城戍()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2. 翻译句子(1)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2)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3.按要求填空:(1)诗中描写兵役苛酷的句子是: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2)描写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3)差役与老妇情态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4)表明老妇已被抓走的句子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回顾总结·感悟提升】【课后作业】预习《卖炭翁》【自我反馈】第六课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导学案编者:高二语文组审核:郭力达【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学习目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学习鉴赏诗歌方法,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重点难点】1.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难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预习案】(【自主学习·秀出风采】1.了解作者及背景:《卖炭翁》: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
2.诵读诗歌,了解课文内容: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探究案】(【合作探究·交流碰撞】)(1)读《卖炭翁》思考:什么叫“宫市”?该叙事诗叙述了什么内容?"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
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经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在内容上,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由开头至“心忧”句,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愿望。
第二段,自“夜来”句至“市南”句,描述他进城卖炭。
第三段,自“翩翩”句至结尾,写炭被掠夺。
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细节,有对比。
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在概括、剪裁和渲染等方面,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
尤其是结尾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
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
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3)“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一尺雪”说明什么?“碾冰辙”说明了什么?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深的雪。
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辗着冰雪,赶往京师集市。
作者没有交代老翁路上的情况,但可以想象,行进在冰天雪地中该是何等艰难。
人虽然冻馁疲累,好歹总还满怀希望,因为毕竟天遂人愿,那些炭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这里文字虽简略,但比一一铺叙更富有感染力。
(4)“翩翩两骑来是谁?”“翩翩”一词写的是什么?有两人骑马扬鞭,翩翩而来,那是谁呀?是皇宫里派出来的采办,穿黄绸衣裳的是头儿,着白绸衫的是随从。
行文至此,作者笔锋一转,将画面切换,由远及近,通过一问一答,勾勒出另一组人物形象。
“翩翩”,轻快的样子,笔调有些黑色幽默。
“黄衣”、“白衫儿”,都是太监的服装。
唐代宦官品级较低的穿黄衣,无品级的着白衫。
所谓“使者”,这里指皇宫中派出来的采办。
(5)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
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
“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
【训练案】(【当堂训练·巩固落实】)自选角度赏析此诗伤田家聂夷中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这首诗亦名《伤田家》,是一首着名的揭露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诗。
作者用质朴明快的语言、沉痛激切的感情,表现出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其中三、四两句,尤其写得形象鲜明和意思深刻,因此“剜肉医疮”就成了流行的成语。
农村生活的贫困,造成这种寅吃卯粮的悲剧,无论是二月卖丝或五月卖谷,都还不到时候,只算是临时救急的举动,好比剜肉下来补伤口一般,老伤未必补好,新伤又接着增加。
【课后作业】预习《关山月》【自我反馈】第六课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导学案编者:高二语文组审核:郭力达【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学习目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学习鉴赏诗歌方法,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重点难点】1.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难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预习案】(【自主学习·秀出风采】1.了解作者: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2、诵读诗歌,感知内容。
关山月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令宵垂泪痕!【探究案】(【合作探究·交流碰撞】)(1)《关山月》的思想主旨是什么?诗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2).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韵,意思也可分为三层。
请概括每层的意思。
1、金人入侵,朝廷和而不战。
2、战士临边熬白了头,壮志难酬;豪门权贵苟且偷安,依旧享乐。
3、诗人以遗民望恢复,表现了自我对金人入侵的愤慨和希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3)诗题“关山月”十分巧妙,请鉴赏该题目此诗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
作者紧扣题目着笔,借月亮把不同的人物、场景串联起来,写出了同一关山月之下将军、士兵和遗民三种人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使三个画面在时间上保持了完整的统一性,可以说题目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